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76 2022-06-01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6]
湖北省黄冈市部分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高二语文考试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综观当代描绘人民群众生活的美术经典,我们总能发现那些画面朴素的艺术语言尤能打动人心,能使人物与场景刻画真实鲜活。
高尔基曾说过“真正的语言艺术总是朴素的,很生动,几乎是可以感触到的”。朴素美是艺术的高层境界,需要创作者、所描绘对象、艺术表现语言三者统一。著名画家赵奇的土地系列、王岩的乡村写实绘画、宋惠民的人物塑造、尤劲东的表现知识分子形象的连环画等美术精品,都从不同角度、不同表现形式体现出对朴素美的审美追求。
朴素美的第一要素是创作者的品性朴素。“画品之高,根于人品”,画家要达到对所绘对象美的观照,自然真诚地流露情感,就需要做到人品与画品共修。只有内心对所刻画的人物、反映的时代有深刻的认知,能够敏锐发现对社会、对人生具有启迪意义的闪光点,才能在绘画中进行高度艺术提炼。这对画家的品德、学养、认知能力是一种锤炼。要在作品之中映射出自然之美、人物性格之美、精神之美,反映时代风貌,需要“艺术家是一位道德家,是真善美的体现者”。这不是要求艺术家成为完美的人,而是尽量做到不虚伪、不轻浮,不骄不躁,不为功利所染,保持一颗纯净的心灵方能洞察世事万物。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果艺术家没有清醒地观察、感受生活的能力,高于生活的艺术表现又从何谈起呢?所以至真至诚是朴素美的体现,只有在思想情操、审美意识、艺术表现手法达到较高境界时,艺术作品才会流露出朴素美。这驱动着艺术家不断完善自身、提升人格品性。
所描绘对象的选择,体现着朴素美的审美观。以不同群体的人民群众为塑造对象,借以反映时代进步中人的精神面貌的变化,探讨人的生存状态、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如何追寻理想,创造幸福,推动社会发展。这样的题材和内容表现无疑最广博、最厚重,也最具代表性。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这些进入画面的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因艺术造诣的精深,成为载入美术史册的系列经典,真实地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内涵,表达了民族品格和信念追求。这些作品真诚、质朴、意境深远,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历经时间检验而越发醇厚。
技法是绘画的承载。艺术家通过艺术表现语言完成对所绘对象的塑造。中国画家讲求气韵生动,写意传神。笔墨线条、光影明暗皆为手段。朴素的艺术语言可以简洁,可以壮美,旨在贴切运用,深入表达所绘对象的内涵,真挚地绘画,不刻意夸张、变形、制造视觉冲击,不炫技。质朴而精深的作品自然而无矫饰,从表面上看或许没有诱人的绚丽与难解的深奥,却富有平实、恬静、悠远的艺术生命力,展现着朴素之美的审美意境。
总而言之,艺术家拥有高超的审美能力,领悟所绘对象的大类,通过独具特色的艺术语言创作,才会产生具有朴素美的时代佳作。
(摘编自凌鹤《朴素的艺术语言更能产生感染力》)
材料二:
有的作家把散文写作当作一种精细的工艺品来设计,谋篇布局,煞费苦心,遣词择句,精雕细琢,在千百种构思中,选择出一种非此不可的结构形式,用以表达他的情思。这种精益求精的创作,当然会产生优秀的作品。但是人们常说“水至清则无鱼”,作者高高在上,作品艺术上过于纯粹,语汇精辟,虽精美绝伦,却丢失了亲切之感,也失去了潇洒,失去了酣畅淋漓、一泻胸臆之美。从而拒人门外,或成为某种孤芳自赏的“象牙艺术”。
浏览完整试题
贾平凹的散文不是这样,它的语言朴实自然、亲切平易,总是热情不减,侃侃而谈,令人读起来爽目,听着快慰。他的每一篇散文,也决不寻求某种特定而单一的表现形式,似乎怎么写也都成、咋样看都可以。对他自己来说,写散文如同游泳,可以从任何一点入水畅游;对于读者阅读作品来说,一篇在手,犹如拿一束折叠花、一只万花筒,怎么翻、怎么瞧都色彩生动,变化万千。这种散文语气中的诚恳态度,是最让自尊自重的现代读者入迷的地方。没有架子、不自命脱俗,时时与读者保持精神平等的行文语气,使他的散文自生一种异样魅力。
(摘编自《贾平凹散文语言的艺术美特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朴素美是艺术的高层境界,不同的艺术家可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表现形式体现出对朴素美的审美追求。
B. “艺术家是一位道德家,是真善美的体现者”,这是要求艺术家保持一颗纯净的心灵,尽量做到不为功利所染。
C. 艺术作品中,如果所描绘的对象选择了工人、农民等劳动人民,就能具有朴素美,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D. 自然而无矫饰的绘画作品,通常富有平实、恬静、悠远的艺术生命力,展现着朴素之美的审美意境。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朴素的艺术语言才能打动人心,使人物与场景刻画真实、鲜活,产生更强的感染力,为人们所接受。
B. “水至清则无鱼”,作者精雕细琢、煞费苦心,把散文写作当作一种精细的工艺品来设计,这样难以写出好作品。
C. 现代读者自尊自重,阅读作品时,一篇在手,犹如拿一束折叠花、一只万花筒,怎么翻、怎么瞧都色彩生动,变化万千。
D. 作家不断完善自身、提升人格品性,在作品中不自命脱俗,有与读者保持精神平等的行文语气,有利于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画品之高,根于人品”观点的一项是( )
A. 画画要做到“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
B. 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列“神、妙、能、逸”四品来划分画作的品级次序。
C. 北宋画家郭若虚说:“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
D. 绘画根植于儒家思想,儒家坚持认为绘画对人民有深刻的教化作用。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 怎样理解“朴素的艺术语言更能产生感染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5题答案】
【答案】1. C2. D3. C
4. ①首先,开门见山提出“画面朴素的艺术语言尤能打动人心”的观点。
②然后,简述朴素美的要求并举例说明朴素美的不同的表现形式。
③接着,从“创作者的品性、所描绘对象的选择、技法”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达到朴素美的必备条件。
④最后,针对前文内容作总结,申明产生具有朴素美的时代佳作的条件。
5. ①真正的语言艺术总是朴素的,很生动,几乎是可以感触到的,朴素美是艺术的高层境界。
②朴素的艺术语言可以简洁,可以壮美,质朴而精深的作品自然而无矫饰,富有平实、恬静、悠远的艺术生命力,展现着朴素之美的审美意境。
③作品艺术上过于纯粹,语汇精辟,虽精美绝伦,却丢失了亲切之感,语言朴实自然、亲切平近,能让人读起来爽目,更接地气。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叫遛弯儿叫散步
赵新
葫芦老汉从省城回到老家沟里村,正是夕阳西下落霞缤纷的傍晚时分。一下子走了一个多月,他很是想家,想念家乡的山水,想念家乡的亲朋,想念家乡的月亮,想念家乡的细雨和风,等吃了晚饭、收拾好碗筷之后,他对女人说:“你和我到村外转悠转悠,看看那小路,看看那树林,看看那沙滩,看看那河,看看那……”
女人问:“咱们两个一起去?并着肩膀一起走?”他说:“那是当然。我在省城儿子家里,天天晚上出门遛弯儿,可惜你不在身边,一个人转来转去,就少了成色,少了滋味,少了意思!”女人摇了摇头:“意思?什么意思?你去吧,俺不去,咱们俩在一块儿瞎转悠,俺怕别人笑话!”
他笑了:“都60岁的人啦,老夫老妻了,谁笑话?常言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装上你的手机,走吧。”
他伸手去拉女人时,女人躲开了。葫芦没了奈何,仰天感叹道;“哎呀,就你脸皮薄!在省城的大街上、花园里,人家红男绿女,双双对对,都是两口子。人家都不怕,你怕什么?”
女人很严肃:“老汉,那可不一样,人家是在省城,咱们是在山沟里!”
葫芦说:“山沟里就不是人啦?山沟里的人就没感情啦?山沟里的人就矮半截啦?山沟里的人就……”
女人说:“你别和我抬杠,反正我不和你去!”
说不服,劝不动,葫芦只好一个人走出门来,沿着村边的小路,向滩上的那条小河走去。阳春三月,月色朦胧,小路上鸟语花香,和风习习,葫芦正在感叹自己的女人如何如何头发长见识短,如何如何思想保守时,回头之间,看见一条黑影跟在身后;那影子若即若离,扭扭捏捏。
葫芦哈哈大笑。葫芦喊道:“老太太,赶快跟上来吧,还拿捏什么?我知道是你,我的那位韩大妮!”女人跑了几步,就跟上来了。女人问:“老汉,你怎么知道是我跟着你?”葫芦拉住女人的手说:“常言讲,秤杆儿离不开秤砣,有感情嘛,所以你一定会跟着我。老太太,你看这夜色多么美好,你看这天地多么辽阔,你看这山水多么明媚,你看他们两个多么亲密!”
女人很吃惊:“谁们两个?”
葫芦搂住女人的肩膀:“大妮,你说呢?”
女人说:“去去去,你敢叫我的小名,你老葫芦真是长了出息!”
一言未了,女人的手机响了,是儿子从省城打过来的。儿子问候娘的身体,问候娘的生活,问候爹到家了没有,问候爹晕车了没有,一路上是不是顺利。葫芦很高兴,正想和儿子说几句时,儿子却把电话挂了。
葫芦很遗憾地说:“这小子,光知道他娘——我也有手机,他不打我的!”
女人说:“你小心眼儿!儿子哪里亏待了你?”
他们沿着小路,走过一片冒着花香的桃树林,来到了洁白细腻的沙滩上;沙滩很柔软,一踩一个脚窝窝。
展开余下试题
女人说:“哎呀,脚底下好暄乎,你小心点儿。”
葫芦说:“暄乎一点好,有弹性,踩下去舒服!”
他们走到小河边,河水很清亮;细微的波浪涌起来,层层叠叠,咿咿呀呀。又似有声,又似无声。
葫芦说:“老太太,你明白了吗?如果只是我自己来,那是名副其实的邀弯儿,走出来走回去,很是枯燥乏味;现在咱俩来了,内容就丰富了,这遛弯儿就成了一种陪伴,一种责任,一种滋润,一种享受!”
女人点了点头:“老汉,你是怎么想到这一招的呢,还非得叫上俺?”
葫芦说:“我在省城学的呀。城里人能做的事情,咱乡下人就不能做吗?”
女人说:“老汉,明天晚上咱们还出来转悠。看着那月亮,看着那星星,看着那长长的流水,我心里就宽绰,浑身就舒坦!”
一星期之后,村主任二毛突然来到葫芦家里,开门见山、郑重其事地说:“姑父,您好,我能给您提个意见吗?”葫芦说:“可以可以,当然可以;你是主任,你随便提。”
二毛说:“老人家,您以后晚上出来遛弯儿时,别带我姑姑好不好?您这一带呀,好家伙,全乱套了。”
葫芦说:“等一等,你把话说清楚,什么好家伙,什么乱套啦?”
二毛说:“我的天,您没看见吗,您这一带头,咱们村的老夫妻、小夫妻双双对对都出来遛弯儿了,黑更半夜的,出了问题怎么着?”
葫芦说:“人家都是两口子,能出什么问题呀?”
二毛说:“有的不是两口子,也出来瞎跑!”
葫芦说:“不是两口子,也能出来遛弯儿呀,怎么会是瞎跑?你没看见吗,乡亲们遛弯儿时有说的有笑的,有扭的有唱的,有吹笛子的有拉胡琴的,现在咱们村热闹了,活泼了,有生气了,有气象了,你二毛脸上也光彩呀!”
二毛高兴了:“姑父,谢谢您的吹捧,谢谢您的夸奖。这么说,您是给沟里村办了一件好事呀。”
葫芦说:“你说呢!你40多岁的人,应该比我们想得透彻、想得周到。”
几天之后,葫芦老汉和女人在沙滩上遛弯儿时忽然看见了二毛和他媳妇。老汉很兴奋,立在那里大声喊道:“二毛,你们夫妻俩也来啦?好,好呀!”
二毛说:“姑父,怎么偏偏碰到您啦?我本来是坚决不来,可是我媳妇非拽着我出来,结果……我们家里是女人当家,我拗不过她呀!”
葫芦说:“所以你就出来遛弯儿啦!”
看了看天上的一弯月亮,二毛背着手走了过来,然后很严肃地说:“得给您纠正一下,我们这不叫遛弯儿叫散步,明白了吧?”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咱们俩在一块儿瞎转悠,俺怕别人笑话”“人家是在省城,咱们是在山沟里”,表现了女人对散步的否定。
B. “女人”对儿子的关爱比葫芦对儿子的关爱更多,所以儿子也更关心母亲,打电话只打给母亲。
C. 小说语言质朴、富有特色,大量使用了口语化 词语,如“遛弯”“老汉”“瞎跑”“暄乎”等。
D. 小说情节生活化,与日常生活相似,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但内容又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标题意蕴丰富,概括了小说内容,凸显了现阶段农村村民对精神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B. 最后二毛夫妻也出来遛弯,主要因为二毛媳妇拽二毛出来,二毛虽然不愿意但拗不过她。
C. 小说善于使用对话,在对话中展现人物性格,叙述葫芦老汉与女人、二毛的冲突与和解。
D.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清新淡雅,使小说具有清新的田园风格,流露出生气勃勃的时代气息。
8. 小说中的葫芦老汉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9. 这篇小说颇具戏剧性,从矛盾冲突的展开过程来看,呈现出“平衡——破坏平衡——新的积极平衡”的经典叙事结构,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6~9题答案】
【答案】6. B7. B
8. ①思想开放,不为传统思想所束缚,敢为人先。在劝说无力的情况下,葫芦老汉独自散步,感叹自己的妻子见识短、思想保守;村主任二毛上门劝葫芦老汉不要带女人遛弯,遭到葫芦老汉的反对和辩驳。
②热爱家乡。葫芦老汉离开家乡一个多月,很是想念家乡的山水等。
③自尊自爱。葫芦老汉与妻子展开辩论,认为农村人与城里人人格上平等,同样具有审美需求。
9. ①葫芦老汉想和女人遛弯,遭到女人反对,经过葫芦老汉的开导,女人接受和老汉遛弯,旧的矛盾暂得解决,新的矛盾冲突尚未产生,叙事结构处于平衡状态。
②村主任二毛上门劝葫芦老汉不要带女人遛弯,遭到葫芦老汉的反对和辩驳,矛盾冲突出现,叙事结构平衡被破坏。
③葫芦老汉夫妻遛弯时遇到村主任二毛夫妻也出来散步。矛盾冲突得以弱化与消除,叙事结构达到新的平衡。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北海王猛,少好学,倜傥有大志,不屑细务,人皆轻之。猛悠然自得,隐居华阴。闻桓温入关,披褐诣之,扪虱而谈当世之务,旁若无人。温异之。署猛军谋祭酒。温与秦丞相苻雄等战于白鹿原,温兵不利,死者万余人。温军乏食。六月,徙关中三千余户而归。以王猛为高官督护,欲与俱还,猛辞不就。东海王苻坚,素有时誉,与故姚襄参军薛赞、权翼善。赞、翼密说坚曰:“主上猜忍暴虐,中外离心,方今宜主秦祀者,非殿下而谁!愿早为计,勿使他姓得之!”坚以问尚书吕婆楼,婆楼曰:“仆,刀环上人耳,不足以办大事。仆里舍有王猛,其人谋略不世出,殿下宜请而咨之。”坚因婆楼以招猛,一见如旧友。语及时事,坚大悦,自谓如刘玄德之遇诸葛孔明也。王猛日亲幸用事,宗亲勋旧多疾之,樊世,本氐豪,佐秦主苻健定关中。谓猛曰:“当悬汝头于长安城门,不然,吾不处世!”猛以白坚,坚曰必杀此老氐然后百寮可肃会世入言事与猛争论于坚前世欲起击猛坚怒斩之于是群臣见猛皆屏息。猛为相,坚端拱于上,百官总已于下,军国内外之事,无不由之。猛刚明清肃,善恶著白,放黜尸素,显拔幽滞,劝课农桑,练习军旅,官必当才,刑必当罪。由是国富兵强,战无不克,秦国大治。坚敕太子宏及长乐公丕等曰:“汝事王公,如事我也。”六月,秦清河武侯王猛寝疾,秦王坚亲为之祈南、北郊及宗庙、社稷,分遣侍臣遍祷河、岳诸神。猛疾少瘳,为之赦天下。猛上疏曰:“夫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是以古先哲王,知功业之不易,战战兢兢,如临深谷。伏惟陛下,追踪前圣,天下幸甚。”坚览之悲恸。秋,七月,坚亲至猛第视疾,访以后事。猛曰:“晋虽僻处江南,然正朔相承,上下安和,臣没之后,愿勿以晋为图。鲜卑、西羌,我之仇敌,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言终而卒。坚比敛,三临哭,谓太子宏曰:“天不欲使吾平一六合邪,何夺吾景略之速也?”葬之如汉霍光故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王猛前秦为相》,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坚曰/必杀此老氐/然后百寮可肃/会世入言事/与猛争论于坚前/世欲起击猛/坚怒/斩之/于是群臣见猛皆屏息
B. 坚曰/必杀此老氐/然后百寮可肃/会世入/言事与猛/争论于坚前/世欲起击猛/坚怒/斩之/于是群臣见猛皆屏息
C. 坚曰/必杀此老氐/然后百寮可肃/会世入言事/与猛争论于坚前/世欲起击猛/坚怒斩之/于是群臣见/猛皆屏息
D. 坚曰/必杀此老氐/然后百寮可肃/会世入/言事与猛/争论于坚前/世欲起击猛/坚怒斩之/于是群臣见/猛皆屏息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阴,我国古代常把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称为“阴”。
展开余下试题
B. 敕,古代政府衙署颁布制度、发布命令的文书。
C. 社稷,原指土神和谷神,后常常用来代指国家。
D. 六合,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也泛指天地或宇宙。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桓温入关后,王猛披着粗布衣服前去拜访桓温,一边摸着虱子一边和桓温谈论着当时的大事,旁若无人,桓温觉得他与众不同。
B. 苻坚向吕婆楼请教,吕婆楼力荐王猛,苻坚依照吕婆楼的意思召来王猛,两人一见如故,在吕婆楼和王猛二人辅佐下前秦大治。
C. 王猛病重,苻坚亲自到宗庙、社稷祭坛等为王猛祈祷,并派侍卫重臣前往黄河、华岳等地祈求诸神,在王猛稍好转后又大赦天下。
D. 王猛上书提醒苻坚,那些古代的圣哲帝王深知建立功业的不易,都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希望苻坚能够追随前代的圣哲帝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猛日亲幸用事,宗亲勋旧多疾之,樊世,本氐豪,佐秦主符健定关中。
(2)放黜尸素,显拔幽滞,劝课农桑,练习军旅,官必当才,刑必当罪。
14. 王猛死前留下怎样的遗嘱?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10~14题答案】
【答案】10. A11. B12. B
13. (1)王猛日益受到宠爱任用,皇亲国戚以及那些有功的旧臣大多十分嫉恨他,樊世,原本是氐族的豪强,辅佐前秦国主苻健平定关中。
(2)放逐罢免尸位素餐的人,提拔重用怀才不遇的人,勉励督促农耕桑蚕,训练军队,任用官员一定与才能相称,刑罚一定跟罪责相称。
14. ①劝苻坚不要进攻东晋。②逐渐除掉鲜卑、西羌,以安定江山社稷。
参考译文:
北海人王猛,从小勤奋好学,才能卓越,胸怀大志,对琐碎小事根本不屑一顾,人们都很轻视他。王猛却很是怡然自得,在华阴隐居。当他听说桓温入关后,便披着粗布衣服前去拜访他,一边摸着虱子一边和桓温谈论着当时的大事,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桓温觉得他与众不同。(桓温)让王猛暂时出任军谋祭酒。桓温与前秦丞相苻雄等在白鹿原交战,桓温的军队失利,有一万多兵丁死去。桓溫的军队缺乏军粮。六月,桓温裹挟关中的三千多户人家开始撤退。任命王猛为高官督护。打算让他与自己一同返回,王猛坚决推辞,不肯接受。东海王符坚,向来受时人赞誉,和过去姚襄的参军薛赞、权翼关系很好。薛赞、权翼秘密地劝苻坚说:“主上猜忌残忍,行为暴虐,朝廷内外早已对他离心,现在适宜主持秦国祭祀的人,不是殿下是谁!希望您能尽早打算,不要让大权旁落他人手中!”符坚前去征询尚书吕婆楼的意见,吕婆楼说:“我,已经是屠刀下的人了,不足以办成大事了。在我的私宅里有个叫王猛的人,他的谋略世上少有、殿下应当请他出来,征询他的意见。”苻坚依照吕婆楼的意思召来了王猛,两人一见如故。谈论到当前的国家大事。苻坚非常高兴。自称如同刘备遇上了诸葛亮。王猛日益受到宠爱任用,皇亲国戚以及那些有功的旧臣大多十分嫉恨他,樊世,原本是氐族的豪强,辅佐前秦国主苻健平定关中。他对王猛说:“一定要把你的脑袋悬挂到长安城门上,不这样,我就不活在世上!”王猛将这些话告诉了苻坚,苻坚说:“一定得除掉这个氐族老头,这样之后群臣百官从此才能恭敬顺从。”恰巧这时候樊世入朝商讨事情,同王猛在苻坚面前争吵起来,樊世企图起身攻击王猛,苻坚大怒,便下令斩杀了樊世。从此以后,文武百官见到王猛后都连大气也不敢出。王猛出任宰相时,苻坚敛手端坐于其上,百官则统属其下,军事以及国家内政外交事务,无不经由他手办理。王猛一生刚正开明,清廉严肃,明辩善恶,放逐罢免尸位素餐的人,提拔重用怀才不遇的人,勉励督促农耕桑蚕,训练军队,任用官员一定与才能相称,刑罚一定跟罪责相称。因此国富兵强,战无不胜,前秦得到了很好的治理。苻坚敕令太子苻宏和长乐公苻丕等人说道:“你们侍奉王猛,要像侍奉我一样。”六月,前秦清河武侯王猛染病卧床不起,前秦王苻坚亲自为他到南郊、北郊以及宗庙、社稷祭坛析求神灵保佑,并且分别派侍卫大臣前往黄河、华岳等地到处祈求诸神。王猛的病情略微有点好转,苻坚便为此大赦天下。王猛上疏道:“善于开创的人不一定善于守成,善于起始的人不一定善于结束,所以古代的圣哲帝王,深知建立功业的不易,都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臣希望陛下能够追随前代的圣哲帝王,这实在是天下的大幸。”符坚看了王猛的上疏,万分悲痛。秋季,七月,苻坚亲自到王猛的府第去探视他的病情,并向他询问后事。王猛说道:“晋朝虽然地处长江以南的偏僻之地,然而他们是承袭正宗,上下安定和谐,臣死了以后,希望不要图谋晋朝。鲜卑、西羌是我们的仇敌,最终也将成为我们的祸患,所以应当逐渐除掉他们,以安定江山社稷。”说完这些话后,王猛就死去了。苻坚亲自参与装殓王猛,三次亲临痛哭,并对太子符宏说道:“上天不想让我一统天下吗?为何这么快就把王猛从我身边夺走了呢?”依据汉代霍光的道规安葬了王猛。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投老空山
辛弃疾
(检校停云新种杉松,戏作。时欲作亲旧报书,纸笔偶为大风吹去,末章因及之。)
投老①空山,万松手种,政尔②堪叹。何日成阴,吾年有几,似见儿孙晚。古来池馆,云烟草棘,长使后人凄断。想当年良辰已恨,夜阑酒空人散。
停云②高处,谁知老子,万事不关心眼。梦觉东窗,聊复尔耳,起欲题书简。霎时风怒,倒翻笔砚,天也只教吾懒。又何事,催诗雨④急,片云斗暗。
[注]①投老,将老,临老。②政,通“正”。尔,如此,这般。③停云,停云堂,是词人在铅山居所的西北隐湖山上修建的一处建筑,按陶渊明诗意,取名为“停云”。陶渊明的《停云》诗为思念亲友而作。④催诗雨,杜甫诗中有“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主要抒发了由新种杉松和修书未成而引起的感慨,表现了词人此时的处境和复杂的心情。
B. “政尔堪叹”,词人感慨自己将来恐怕看不到杉松成荫,更感叹繁华和欢娱多么令人留恋。
C. “万事不关心眼”,词人想要归隐后不再理会闲事,欲以超然物外的态度来摆脱内心的挣扎。
D. 词人梦醒后,起身欲给亲友写信。片刻间狂风怒号,倒翻纸笔;又突然片云昏暗,急雨催诗。
16. 这首词思想情感丰富,词人是如何抒发情感 ?请简要分析。
【15~16题答案】
【答案】15. B16. ①借事抒情,词人借“新种杉松”,感慨年岁渐高而恐怕看不到杉松成荫,感慨世事沧桑和古今兴废让人伤怀。②借典抒情,词人借用陶渊明《停云》诗,表达了对亲戚故旧的思念之情。③借景抒情,词人借“风怒”和“雨急”抒发了自己的矛盾心情,天气突变,词人心态彷徨,想要超脱而又不甘寂寞。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在江山美景中涌现出无数英雄。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峻,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赤壁赋》中,苏轼和客饮酒至乐,纵情高歌,其中描写摇桨于月光浮动的水面的美景胜境的两句歌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题答案】
上一篇:
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下一篇: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湖北省黄冈”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