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70  2022-06-03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0]
广西省玉林市县级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 WORD版试题
2022年春季期高一阶段检测试题
语文
命题人: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这是对黄河文化在中华文明产生和发展中的科学定位。顾名思义,所谓根,就是说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文化;所谓魂,就是说中华文明的基本内核、价值观念和黄河文化一脉相承。
黄河文化之所以是中华民族的根,是因为中华文明产生于黄河流域,并留下了宏伟的物质标志。农业是文明之母,黄河流域农业的起源奠定了农耕文明的基础。建筑凝结了黄河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文明的物质标志。从夏朝都城依黄河及其支流建立并转移,到元朝定都北京,再到明清,黄河流域很多地方成为都城,留下的建筑成为文明的见证。
黄河文化之所以是中华民族的魂,是因为中华文明传承了黄河文化的精粹,并凝聚融合成大一统的国家。以黄河文化价值观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和伦理道德,是我们民族和国家融合统一的灵魂。中国传统政治和伦理道德的理论基础是儒学,儒学是黄河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春秋时期孔子首创的一个学派。汉武帝为适应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的需要,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便由私学一跃而成为占据正统地位的官学。此后的历代王朝,均大力加以提倡,使之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的理论基础。经过漫长岁月的浸润,儒学渗透到中华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秦汉至南北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第一次高潮,使黄河文化在地域上大大扩展。这时,黄河文化的覆盖面已远不止黄河流域,而达到了两汉的疆域,其文化的影响力远及西域、日本与南海。从隋、唐至元末,中国境内又再次掀起一个民族大融合新高潮,使黄河文化的覆盖面进一步得到扩展。至清朝建立,黄河文化与周边的诸种文化相融合,便进一步成长为中华民族文化。
(摘编自田学斌《黄河文化: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材料二:
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是黄河文化的核心民族精神,也是黄河文化中的原始民族精神,这是与原始社会黄土高原恶劣的生存环境相伴相生的。黄土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使黄河流域先民们的创造力、开拓精神、不屈不挠的斗志被激发到了极致。于是在缺少文字记载传承的远古,这种精神以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的形式流传在了中华民族成长的源头,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原始民族精神。
崇德向善重义的人文主义精神源于黄河流域的祖宗崇拜和家庭伦理社会结构。西周初年统治者实行了以礼乐德治为特点的宗法分封制,后又经春秋战国的进一步含蕴和“大一统”下儒家文化的“高高在上”,中华民族的主导民族精神得以确立。从此之后,以崇德、向善、重义为核心的人文主义精神开始覆盖并构筑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它一方面追求社会秩序的“天下大同”,另一方面又强调“天下大同”的践行者在个人,于是产生了独具社会伦理特征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逐级序进。在这架联结个人和群体的逐级序进中产生了大量的人文主义精神,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患寡而患不均”等。
美美与共的和平理性精神来源于黄河流域艰苦的农耕生活。因艰苦求生,黄河流域的先民们养成了务实、勤劳和理性的性格。黄帝和炎帝涿鹿之战后的结盟,又使其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民族融凝方式:美美与共下的统而合或统而不合。费孝通曾把这种各安其位、联手发展的精神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浏览完整试题家国一体的群体本位精神,是黄河流域以农耕为主的经济形态和黄土高原独特生态合力的产物。史前时代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先民是以血缘为纽带的部落联盟形式的宗主制政治,新石器时代晚期权力已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宗主手中。黄土高原上以农耕为主的经济生态奠定了华夏族依赖土地、追求稳定、务实和不喜迁徙的民族心理。黄河流域时而发生的灾害,单靠个人的力量无法抵御。于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劳动成果出现了宗主带领民众集中权力推动大规模农事作业的举动,这种频繁出现的群体主义举措逐步养成了中国农耕经济社会的群体本位文化。
黄土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造就了黄河流域人民勤劳、勇敢、坚毅的守道精神。先民们向土而生,在勤劳的努力下,把中原大地的农业变成了不同于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的精耕农业,含蕴了高度发达成熟的中华文明。
返本开新模式下的创新精神源于黄河流域的祖先崇拜和由此形成的寻根文化,表现在文化传统上,即“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因而中国文化史中多有注经之作。这种看似保守的文化传统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返本开新模式下的创新精神。因为“返本”是问题导向下的返本,追根溯源的过程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创新过程。因而返本开新,即:在时代精神的观照之下,对原典重新解读,接续鲜活的智慧,找到新的亮点,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之光。
(摘编自陈会娟《黄河文化孕育的恢弘大气的民族精神》)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黄河流域历代都城留下的建筑凝结了黄河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文明的物质标志,成为中华文明产生于黄河流域的见证。
B. 黄河文化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精粹,以黄河文化价值观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和伦理道德,是民族和国家融合统一的灵魂。
C. 黄河文化的覆盖面随着历史上民族大融合两次高潮的到来而不断扩展,至元代达到最大化,成长为中华民族文化。
D. 黄河文化中的原始民族精神在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中生成,并在远古时代借助文字记载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流传下来。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
A. 儒学由私学跃为官学,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的需要,并逐步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的理论基础。
B. 崇德向善重义的人文主义精神,既追求“天下大同”,又强调个人的践行,于是产生了个人到群体的逐级序进。
C. 先争战后结盟的黄帝和炎帝,找到了美美与共的民族融凝方式,认为各安其位、联手发展是最适合民族发展的。
D.奠定了华夏族依赖土地、追求稳定、务实和不喜迁徙的民族心理的基础是黄土高原上以血缘为纽带的部落联盟形式的宗主制政治。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黄河文化所孕育的民族精神的一项是(3分)( )
A.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B. 和而不同,合作共赢
C. 众志成城,家国情怀 D.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4. 关于黄河文化,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4分)
5.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幸福的光亮
张金凤
小区临街的店铺,可谓五花八门。理发店、电脑维修店、童装店、早餐屋……只有一间店铺还闲着。它比别家的租金略高,但门前环境也最好:地面宽敞,绿化带植被茂盛,还有巨大的合欢树,如同撑着一把大伞。合欢树下是街坊大妈们平日聊天休闲的场所,平时热热闹闹。但今天,这棵树下却静得很———那家空置的店铺终于来了房客。一个年轻妇女一手抱着个可爱的小孩,另一只手拿笤帚在扫地。男人在店铺里清理杂物。这个孩子,叫旺旺。
没多久,大妈们就了解到这家新房客的情况——听说男主人找了家工厂上班,一家人从乡下刚进城,结婚时欠了债,在老家挣不到钱,进城来打工挣钱。
白天,他们家敞着门,几个月大的小孩在一个凉席上玩儿,旺旺妈就在旁边穿手链、剪线头、缝玩具,总也不闲。
没成想,没过多久,就遇到了麻烦。旺旺爸骑摩托车不小心撞断了腿,治疗费用让这个小家难以承受。旺旺爸在医院久住不起,回了家,小夫妻俩夜里的哭声,隔着门都传出很远。
旺旺妈率先振作起来。她把家隔成两半,锅碗瓢盆和简易的木板床塞进小小的隔间,更大的地方放了货架,“旺旺超市”开张了。
早上,她把丈夫的竹椅和孩子的小床搬到合欢树下,给他们摆上热腾腾的早饭。太阳移,树荫动,旺旺妈便将竹椅小床不断往树荫里挪。她一天到晚乐呵呵的,把笑容带给丈夫、孩子和每一位顾客。
小区里的人,渐渐地都愿意来这里买东西,因为旺旺妈乐观,看着喜气,总是笑吟吟的,嗓音甜,说话柔,做事利索。别看店面小,货却备得很全。她娇小的身躯跨上大号摩托,先去批发市场上货,再到蔬菜市场进水果和青菜。“好卖就卖,卖不掉的我就吃了。”她笑呵呵地说。
这天,旺旺妈操刀削土豆皮,将十几个土豆切丝浸泡着。本是要自己吃的,却被买菜的客人看中了,非要买去,还经常预定。旺旺妈的食材生意,借助土豆丝拓展开。她开始做些加工好的净菜,回家下锅炒炒就能吃,生意愈发红火。虽然腿上有伤,但旺旺爸开始力所能及地给家里帮帮忙,脸上也逐渐有了笑容。
合欢树下的老人们说,旺旺家真不容易。小区里分布着好几个超市,三步一户、五步一家的,西门口刚开了个大型超市,生鲜齐全。要不是旺旺一家勤劳能干,这小超市很难支撑下去。
旺旺超市开了一年多后,旺旺爸终于康复了,全心帮妻子打理小超市。买卖虽小,却是一家人的根基。他们家水果蔬菜新鲜好吃,品质有保证。不跟别人硬拼价格,而是拼服务和时间:大清早出门,想买些东西,只有旺旺家早早就开着门,旺旺妈正在整理刚刚批发回的蔬菜,都是最新鲜的食材。晚上,别家超市都是九点关门,只有旺旺超市的灯一直亮到十点半。刚来的时候,她还是满脸羞怯、白白净净的模样,现在已成为面颊黑红的干练店嫂。
丈夫干不了重活儿,旺旺妈一直自己干着上货、搬运等活计。后来有了上门送货的配送车,可她还是自己往批发市场跑。她说,有些居民想买的东西,还得她去淘。只有自己亲自挑,才能上到最好的货。


展开余下试题随着网上购物的飞速发展,旺旺超市门口暂存的快递多起来。无论多忙,旺旺妈都将物件保管、交接得非常仔细。她还专门腾出一个大纸箱放快递,旺旺超市成了个小型中转站。
取快递的人说,你收点费吧,要不我们以后不好意思麻烦你。可旺旺妈执意不收,邻居间这么点小事都不能托付吗?我一没花本钱,二没花劳动,哪里能要你们的钱呢?以后也尽管往这里放,我收一件收十件都一样,不耽误多少工夫。
去年夏天,旺旺超市却罕见地关了门,门口一块纸牌上写着:有事外出,歇业一周。旺旺超市自开业以来,几乎没有关过门,实在有事,最多关门半天。这次是怎么了?
再次营业的时候,旺旺妈满脸灿烂的笑容。邻居问,这几天干啥去了?她说:“去北京旅游了。旺旺就要上学了,我们两口子也从来没出过远门。这次去北京好几天,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
她将招牌和灯盏重新擦拭一遍,到了晚上,“旺旺超市”那盏灯更加明亮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平时热热闹闹的合欢树下变得十分安静,表现了街坊大妈们对店铺新来房客的好奇,引出了对新房客一家的介绍。
B.旺旺爸遭遇车祸后,旺旺妈率先振作,置办货架开小超市,并以儿子的名字“旺旺”命名,寄予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C.旺旺超市是一家人的根基,夫妻二人共同打理超市,水果蔬菜新鲜,价格也比其他超市便宜很多,因而生意红火。
D.“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旺旺妈自豪的语气说明一家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改善。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第一段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所,而合欢树这一物象与主人公一家的形象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有助于表达主题。
B.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来增强感染力,如夫妻俩痛哭,与下文“脸上逐渐有了笑容”“满脸灿烂的笑容”形成对比,塑造了人物形象。
C.“旺旺超市却罕见地关了门”这一情节的设置,既表现了超市的生意好,同时也设置了悬念,使行文有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小说在塑造旺旺妈这一形象时,运用了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手法,还通过合欢树下老人们的评价侧面烘托形象。
8.小说标题“幸福的光亮”有什么意蕴?(4分)
9.旺旺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
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
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瑜曰:“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间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节选自《三国志·周瑜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B.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C.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D.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从父,父亲的兄弟,即伯父或叔父。文中指周瑜的叔叔周尚。
B.薨,古代称天子或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C.中国,在古代一般是指中原地区。
D.孤,古代君主自称“孤”或者“寡人”,有成语“称孤道寡”。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孙坚因为讨伐董卓将家迁到了庐江舒地,他的儿子孙策与周瑜同岁,两人交情很深。
B.孙权即位后,周瑜来到吴国,颇受重用,与张昭一起掌管各种事务,后担任前部大督。
C.面对曹军的来势汹汹,朝堂之上君臣议事时,除周瑜一人主战外,其他人都主张投降。
D.周瑜部将黄盖很有谋略,他审时度势,用心观察,及时提出了火攻的策略,击败了曹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4分)
(2)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4分)
14.周瑜认为曹操此战必败,他依据的理由是什么?请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夜坐
韩偓①
天似空江星似波,时时珠露滴圆荷。
平生踪迹慕真隐,此夕襟怀深自多。
格是②厌厌饶酒病,终须的的学渔歌。
无名无位堪休去,犹拟朝衣换钓蓑。
[注]①韩偓(842年~923年),晚唐五代诗人,唐时曾在朝中为官,深受皇帝器重,后触怒权臣朱全忠而被贬。②格是:已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联先仰视写远景,后俯视写近景,通过运用星、露、荷等意象描绘出一幅静谧优美的夜景。
B.颈联使用叠词技法精巧,“厌厌”“的的”两处叠词的运用强调了诗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
C.尾联运用了借喻的手法表明两种不同的生活,以表明作者的心志。
D.诗中表达方式多样:首联景中含情;颔联叙事与抒怀相结合;后两联融入身世之感,用语较为直白。
16.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急忙回答问题,他想通过军事强国来达到“_______    ___,_______     ___”的目的。


展开余下试题2. 《阿房宫赋》中,作者用六组排比句将秦始皇和老百姓之间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 , ”。
3.《六国论》中苏洵用精妙的比喻“__________ ,__________ ”,形象地批判了六国的赂秦行为。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
始建于唐朝的石鼓书院是一方历经千年的翰墨书香之地,它是名扬天下的四大书院之一,更是一处繁盛千年、润泽天下的文化________。石鼓书院是中国书院的缩影,只要阅读石鼓书院的千年历史,不仅可以破除中国文化的千古密码,而且还可以追寻石鼓书院的千年发展轨迹及其内在规律。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湘江水道一直是衡阳人远行的首选,而石鼓书院位于三江 ,可谓得天独厚。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 ,留下了诸多韵味无穷的诗句和故事。对于传承中国优秀文化,( )。这里开设了“石鼓书院大讲堂”,通过线下讲座、电视录播和网络点播等形式,向市民传播先进理念,普及科学文化。并且定期邀请各界专家,用现代化的方式让石鼓书院重开“山门”,把传统书院的会讲制度变成现代公共的讲座平台。除了提供传统文化展示的场所之外,书院在创建文明城市、传承道德修养中的作用同样 。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
A. 不仅可以破除中国文化的千古密码,而且可以追寻石鼓书院的千年发展轨迹及其内在规律。
B. 不仅可以破译中国文化的千古密码,而且还可以追寻石鼓书院的千年发展轨迹及其内在规律。
C. 不仅可以追寻石鼓书院的千年发展轨迹及其内在规律,而且还可以破除中国文化的千古密码。
D. 不仅可以追寻石鼓书院的千年发展轨迹及其内在规律,而且可以破译中国文化的千古密码。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
A. 石鼓书院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
B. 石鼓书院有着丰厚的教育资源
C. 石鼓书院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功能
D. 石鼓书院融入到现代科技生活中
20.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
A. 胜地 汇合处 络绎不绝 功勋卓著
B. 圣地 汇合处 纷至沓来 功不可没
C. 胜地 集结处 络绎不绝 功不可没
D. 圣地 集结处 纷至沓来 功勋卓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小题,11分)
2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
在各种气象灾害中,台风、洪水等因瞬间破坏力巨大而更受关注,相比之下,________。其实,由于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干旱在我国的气象灾害中是造成损失最重的。旱灾主要由气象因素造成,但________:温室气体排放、植被破坏、水源过度开发等都会增加旱灾发生的频度和灾害程度。目前,人工影响天气效果有限,气候稳定几乎完全依赖地球环境在可调节范围内的自我修复,_________,或将造成雪崩式的环境突变,后果不堪设想。
22. 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50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
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回望百年,中国由积贫积弱到独立富强再到走向民族复兴,都少不了千千万万普通民众的奋力拼搏。“革命先驱”李大钊曾是一名图书馆主任,“抗日少年英雄”王二小是放牛娃,“劳动模范”张秉贵是百货大楼售货员,“铁人”王进喜是大庆油田工人,“当代愚公”毛相林是一名普通的村干部,“时代楷模”张桂梅是农村学校的校长,“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汪勇是一名快递员,“00后戍边英雄”陈祥榕是一名普通士兵……
你我皆凡人,但每个人都拥有一份广阔的天地。请结合材料,联系当下,写一篇议论文,激励自己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人生的价值。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2年春季期高一阶段检测语文科参考答案
1. A 解析: B.“黄河文化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精粹”错,原文为“中华文明传承了黄河文化的精粹”,逻辑关系混乱曲解文意;C.“至元代达到最大化”错误,原文是“从隋、唐至元末,中国境内又再次掀起一个民族大融合新高潮,使黄河文化的覆盖面进一步得到扩展。至清朝建立,黄河文化与周边的诸种文化相融合,便进一步成长为中华民族文化”,没有说“至元代达到最大化”。D.“借助文字记载”错,原文为“于是在缺少文字记载传承的远古,这种精神以……等神话传说的形式流传在了中华民族成长的源头……”,选项将“缺少文字记载”变成了“借助文字记载”。
2. D 解析偷换概念。民族心理是以农耕为主的经济生态奠定的,非并宗主制政治。
3. D 解析:D.根据原文“开新模式下的创新精神……,表现在文化传统上,即‘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可知,“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一种返本开新模式下的创新精神,不是黄河文化所孕育的民族精神。
4. ①材料一侧重从黄河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关系的角度,论述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②材料二侧重从黄河文化的精神内蕴的角度,从六个方面论述黄河文化中孕育的民族精神。(每点2分)
5. ① 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②然后论述了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③最后论述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每点2分)
6.C【解析】C项,选项原因提取不全不准,应该是因为主人乐观、办事利索、勤劳肯干、加工净菜、超市货全,不跟别人硬拼价格,而是拼服务和时间。
7.D【解析】D项,“小说在塑造旺旺妈这一形象时,运用了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手法,还通过合欢树下老人们的评价侧面烘托形象”错误。没有心理描写,故选D。
8. ①指旺旺超市的灯发出的光亮。②指旺旺妈在困境中心怀光亮,不放弃希望,乐观面对,自信勇敢。③指要通过劳动发家致富(双手打拼或艰苦奋斗),创造未来,赢得美好光明的新生活。(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9.①乐观开朗。旺旺妈率先振作起来,她一天到晚乐呵呵的,把笑容带给丈夫、孩子和每一位顾客。②勤劳能干。她把家隔成两半,锅碗瓢盆和简易的木板床塞进小小的隔间,更大的地方放了货架,旺旺超市开张了,丈夫干不了重活儿,旺旺妈一直自己干着上货、搬运等活计。③善良仁义。她还专门腾出一个大纸箱放快递,收一件收十件都一样不收钱。④关爱家人。早上,她把丈夫的竹椅和孩子的小床搬到合欢树下,给他们摆上热腾腾的早饭。(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10. D解析“英雄乐业”主谓宾俱全,可以独立成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广西省玉林”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