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53 2022-06-05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3]
天津市和平区2022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
和平区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调查
语文学科试卷
第I卷(共33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虎年央视春晚上,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刷爆朋友圈,10亿网友直呼惊艳。它采用时空交错式的叙事结构,将绘画与舞蹈( )的审美之妙表现得淋漓尽致,舞者以绚烂之姿,( )出如诗如幻的无垠山河,将中国古典式传奇娓娓道来。《只此青绿》备受嘱目的原因,__________。宋人并重理想与现实,特别是文化修养和审美趣味为后世所追慕。既有以苏轼、李清照等为代表的文学家,为我们留下丰富的文学作品,又有礼学、茶道、书法、绘画等不同文化艺术领域,带给我们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精神灵感。而《只此青绿》对《千里江山图》创造性地转化,则为我们呈现了“宋朝之美”的全新打开方式。
相比以往传统文化题材剧目( )的局面,近年来国风类的剧目广泛赢得年轻人的青睐,《孔子》《杜甫》《诗经·采薇》等多部舞剧、话剧、音乐剧,演出场次不断增加,传统文化正在以各种样式回归。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精神家园。“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传统文化剧目成功圈粉,促进中华文化“活”起来、“富”起来、“流”起来,为文化自信灌注生气,使其拥有底气、熠熠生辉。
1.依次填入选文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殊途同归 勾勒 阳春白雪
B.异曲同工 勾勒 曲高和寡
C.异曲同工 描绘 阳春白雪
D.殊途同归 描绘 曲高和寡
2.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是当下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用今人视角映照古意,推动宋代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再现了宋代生活美学。
B.是在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用今人视角映照古意,推动宋代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再现了宋代生活美学。
C.是当下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用今人视角映照古意,再现了宋代生活美学,推动.宋代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D.是在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用今人视角映照古意,再现了宋代生活美学,推动宋代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3.下列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清照,号香山居士,婉约词派代表。所作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多叹命运悲苦,情调感伤,语言清丽。
B.孔子,鲁国陬邑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晚年修订了《诗》《书》《礼》《易》《御》《春秋》六部儒家经典。
C.《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各地民歌,雅为祭祀乐歌,颂指宫廷正乐。
D.“求木之长者……”出自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一文。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奏疏”“奏议”,内容多为古代臣下向皇帝条陈自己对某事的意见。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很多文化界代表、委员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国风国潮和文创产品的流行现状,并提出了新的方案和设想,反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随着国风国潮受到普遍欢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势必迎来更好的发展。而这些文创产品为什么能火爆出圈呢?
首先,重在文化创意。以2020年前后河南博物院推出的文创新品“考古盲盒”为例,把时下流行的“盲盒”概念和文物结合,带玩家在微型考古现场沉浸式体验考古的乐趣,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我们都知道,考古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发掘遗物、遗迹,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在探索未知,一铲子下去会挖到宝还是一无所获不得而知。这和市场上流行的潮玩“盲盒”的特征不谋而合,在万物皆可“盲”的市场环境下,“考古”与“盲盒”的结合简直是珠联壁合。“考古盲盒”的流行不仅让考古知识以及重要“文物”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为静置在博物馆中的文物带来新生,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承,而且还有效扭转了“盲盒”市场乱象,提高了“盲盒”的文化价值。优秀的文创产品,不是“打卡式”地生产,而是要打开思路,将文化元素进行整合与重组,在保证其文化元素不变味的基础上进行衍生与再创作。
浏览完整试题
其次,借力文旅融合。随着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形势不断向好。各大景区尤其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纷纷在文创方面发力,带动了文创产品的消费。兵马俑摆件、象棋、书签、耳环,三星堆青铜面具冰激凌、青铜器图案口罩等等,受到广大游客的追捧。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旺季时长城一天的游客量就达数万人,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到此打卡。长城文创早已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已陆续推出爱国系列、励志系列、真我系列、节日系列等文创产品,将长城所代表的历史印记、文化自信、民族精神融汇发扬。
各级各类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群众艺术馆、纪念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其他文博单位通过文物普查等方式加强文化资源的梳理、发掘与开放,促进资源、创意、市场共享;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与社会力量深度合作,打造文化创意品牌;通过跨界融合等提升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水平,加强文化创意品牌建设和保护,不断推出出图精品,引领国风国潮。
(摘编自鲍建强《文创产品的出图密码何在》光明日报2022年03月)
材料二: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措施》指出,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鼓励开发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再次强调了文创产品开发要有文化味,更要保证质量。
近年来,文创产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不时可见遮住表面图案便毫无差别的卡片式U盘、印上名画扫描图就溢价数倍的明信片……质量低劣、缺乏创意,反映出产品开发者借“文化”之名、行赚“快钱”之实的心理。文创产品尽管有较高的文化附加值,但首先是一种商品,质量是其底线,不论是文化文物单位,还是其他文创产品开发主体,都不能把“文化”当成产品质量低劣的“挡箭牌”。
文化文物单位要严选合作对象,竭力确保文创产品质量。与品质有保障的老字号或者大品牌公司“跨界”合作是一个有效办法,文化单位提供文化元素授权,企业则用精湛的技艺提供产品,二者强强联合,既增加了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又保证了产品质量。
同时,盗版问题严重困扰着文创产品的开发者和消费者,严格监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势在必行。对文创产业出现的侵权盗版、胡乱授权等现象,政府和监管部门要“重拳出击”、严厉打击,这既是对开发者创作热情的保护,也是对消费者正当权益的维护,更是市场长期良性发展的前提。
(摘编自黄敬惟《文创产品:重“文”也要重“质”》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10月)
材料三:
以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公园等为代表的文创生态发展与消费者的需求紧密相连。基于需求侧的中国文博文创消费调研报告中指出,消费者偏爱美食、饰品、文具等轻型文创产品,注重文创产品的“美、趣、品”。在购买文创产品时首先考虑的是品质、设计和趣味、历史感、美感和品位,而对价格便宜、生活实用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这表明相比市场上的普通商品,百姓对于文化文物单位文创的期许相对更高,在购买心理上更偏向于文化价值与创意价值,以追求更美、更有趣、更有品质的生活。
实体商店体验整体良好,商品展陈和服务是短板。消费者逛完文化文物单位的文创店后,对文创店的整体感受是75.1分,对店内商品的整体感受是75.5分,这个分值的含义是“还可以”“还可以更好一些”。而“商品展陈和导购服务让人舒服,购物体验好”的得分只有68.5,说明文化文物单位商店在空间氛围营造、购买体验与便利性上还应不断进行提升。
科技与文创融合前景看好。35岁以下的青年群体是虚拟文创的活跃人群,他们对各类高科技文创产品的兴趣非常高。常见的六类虚拟文创中,消费者更偏爱“清明上河图3.0”版为代表的科技互动展演和4D/5D体验影厅这种现场体验类科技展演活动。手机端的虚拟文创产品的整体偏好度也比较高,以博物馆掌上APP为代表的智慧博物馆最受青睐。“科技+文创”是今后发展的不二选择。
以博物馆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是文博文创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意源泉,中国百姓对于日用消费品的品质提升需求与对生活美学的重视是文博文创产品走入寻常人家的核心驱动。面对文博文创发展的蓝海,从消费者需求出发进行思考,才能做到对象化供给与精准化传播。
(摘编自《文化文物文创产品消费需求的九大特征》)
4.综合三则材料内容不属于文创产品火爆的原因的一项( )
A.全国两会期间,很多文化界代表、委员对国风国潮和文创产品提出了新的方案和设想。
B.随着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形势不断向好。
C.文化文物单位与品质有保障的老字号或者大品牌公司的“跨界”合作。
D.科技与文创融合前景看好,青年群体对各类高科技文创产品的兴趣非常高。
5.对材料三中图表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消费者对传统的旅游纪念品类,如旅行用品、玩偶、玩具等,兴趣度不高。
B.消费者最有意愿购买的为创意点心、饰品配件、家居摆件,说明文创产品与日常生活的结合应成为发力点。
C.在所有文博文创产品中,与“创意”相关的品类更受百姓喜爱,表明创意才是文博文创产品的“灵魂”。
D.消费者偏好文创商店、商业街区、艺术园区等购买渠道,可以看出文创产品的售卖与消费者的实际体验有关。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将文化元素进行整合与重组,就可以保证在不变味的基础生产出优秀的文创产品。
展开余下试题
B.盗版问题严重困扰着文创产品的发展,这反映了产品开发者借“文化”之名、行赚“快钱”之实的心理。
C.用好传统文化的创意源泉,增强百姓对生活美学的重视,文博文创发展便能做到对象化供给与精准化传播。
D.设计者提升研发水平、监管部门做好监督管理、消费者饱有需求热情,多措并举,能够促进文创产品更好地发展。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一)
客有论学者,以谓书籍至后世而繁,人寿不能增加于前古,是以人才不古若也。今所有书,如能五百年生,学者可无遗憾矣。计千年后,书必数倍于今,则亦当以千年之寿副之,或传以为名言也。余谓此愚不知学之言也。必若所言,造物虽假之以五千年,而犹不达者也。
学问之于身心,犹饥寒之于衣食也;不以饱暖慊其终身,而欲假年以穷天下之衣食,非愚则罔也。夫子十五志学,“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圣人,人道之极也。人之学为圣者但有十倍百倍之功未闻待十倍百倍之年也一得之能一技之长亦有志学之始与不逾矩之究竟也。其不能至于圣也,质之所限也,非年之所促也。
今之学不知为已,而骛博以炫人,天下闻见不可尽,而人之好尚不可同。以有尽之生,而逐无穷之闻见;以一人之身,而逐无端之好尚,尧、舜有所不能也。
族子廷枫曰:“叔父每见学者,自言苦无记性,书卷过目辄忘,因自解其不学。叔父辄曰:‘君自不善学耳。采其善学,记性断无不足用之理。书卷浩如烟海,虽圣人犹不能尽。古人所以贵博者,正谓业必能专,而后可与言博耳。盖专则成家,成家则已立矣。宇宙名物,有切己者,虽锱铢不遗;不切己者,虽泰山不顾。如此用心,虽极钝之资,未有不能记也。不知专业名家,而泛然求圣人之所不能尽,此愚公移山之智,而同斗筲之见也。’”
(《假年》选自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有删减)
(二)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史舍也。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节选自苟子《劝学》)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亦当以千年之寿副之 副:相称、符合
B.不以饱暖慊其终身 慊:满足
C.而骛博以炫人 骛:追求
D.其数则始乎诵经 数:道理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客有论学者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B.其不能至于圣也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C.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君子之学也 莫之能御也
9.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之学为圣者/但有十倍/百倍之功未闻/待十倍百倍之年也/一得之能/一技之长/亦有志学之/始与不逾矩之究竟也
B.人之学为圣者/但有十倍百倍之功/未闻待十倍百倍之年也/一得之能/一技之长/亦有志学之始/与不逾矩之究竟也
C.人之学/为圣者但有十倍/百倍之功未闻/待十倍百倍之年也/一得之能/一技之长/亦有志学之始/与不逾矩之究竞也
D.人之学为圣者/但有十倍百倍之/功未闻/待十倍百倍之年也/一得之能/一技之长/亦有志学之/始与不逾矩之究竟也
10.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正面论述学习的意义的一项是( )
①则亦当以千年之寿副之 ②以有尽之生,而逐无穷之闻见
③盖专则成家,成家则已立矣 ④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
⑤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 ⑥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A.①④⑥ B.①②⑤ C.③⑤⑥ D.②③④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年》开篇先破后立,批驳“假如人能够活到五百岁,就可以读遍天下所有书”观点,认为这是不懂得学习的愚人妄言。
B.章学诚认为做到与自己相关的,即使再细微也不遗漏;与自己无关的,即使再宏大也不顾暇,这样才是用心学习。
C.在荀子看来,《礼》是学习的开端与基础,涵盖了世间众多的道理。
D.《劝学》一文语言多使用整句,气势贯通,论述磅礴。
第II卷(共117分)
四、(28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不知专业名家,而泛然求圣人之所不能尽,此愚公移山之智,而同斗筲之见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夫是之谓成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两段文言文材料分别概括章学诚和荀子所阐释的学习方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9分)
水调歌头 杨炎正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1)下列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胭脂”两句,自然发问,以此明写愁怀,可谓推陈出新之笔。
B.“放眼”三句,“暮”字呼应“斜日”,离愁万斛、征鸿浓笔重写心中愁绪。
C.“天在”两句,写出了词人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承上片离愁,启下片矛盾。
D.过片三句,用千万里、南北、西东,极言地域之广,表达词人客游他乡,漂泊不定。
(2)首句“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在词中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整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7分)
(1)____________,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加之以师旅,____________。(《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复众人之所过,____________。(《老子》四章)
(4)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5)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有相似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山前该有一棵树
这是个啥地方嘛,都是光秃秃的石头,裸山。
树不知道跑哪去了,草也难觅踪迹,花儿那些娇惯的美丽都躲在人们的记忆里了。
展开余下试题
这是一个矿区,属于天山深处的神秘所在,一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可是,由于找到了一种神秘的石头,兵团突然从三个建制团中抽调了近千人,集结到了这里,并起名506矿。506矿到底有什么矿?我第一次听到它的传说是在晚上熄灯后,我那刚上一年级的弟弟从被窝那边爬到我这头,然后对我耳语道:“你知道506矿是什么矿吗?”我问什么矿?他神秘地说“是铀矿。”铀矿是什么矿呢?弟弟又降低声音回答:“铀矿是造原子弹的。”
原子弹的赫赫威名谁不知道,于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有了一种神秘色彩,哪怕是喝着苦泉水也不觉得苦了,因为我们的父母正干着一件天大的事情。
父母被调入矿山后,我们这些孩子就跟随着父母上了山,这样,一个简陋的学校就在山前用石头搭建了起来,屋顶用的是红柳枝和油毡。每天的上课铃声让正在开矿的父母们十分安心,只是他们开山的炮声却让我们十分惊恐。在炮声隆隆中上课,飞石砸在房顶上,如天神的战鼓。胡老师正领读课文《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听到房顶的咚咚声,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就会心一笑。胡老师也笑,望望房顶说,三而竭了,没事。同学们就哄堂大笑,疲惫的午后课堂突然就活泼了一下。胡老师原本是一名大学教授,现在却成了我们的小学老师。我们这些在绿洲出生的新疆兵团人的二代,通过胡老师了解到外面的大千世界。他坚持让我们每周写一篇作文,比方:《苦泉水》《戈壁滩》等。当他望着远方的戈壁和漫山遍野的石头让我们写《树》时,我们不干了。因为我们的眼前根本没有绿色,更别说树了。
有同学就喊,胡老师,我们山上连一棵树都没有,怎么写?胡老师就说,眼前没树,心中难道没有树吗?回家问问父母吧。
于是,同学们就写了很多不一样的树。有村口的大榕树,有门前的大槐树。我爹给我讲了老家的大桑树。他边讲边咽着口水,说起了小时候吃桑葚的故事,那些黑紫的甜蜜安慰了他童年的饥饿和贫困。父母们都是有故乡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屯垦戍边来到了新疆。他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棵树,而每一种树都寄托着他们的乡愁。比方:写大槐树的父母是北京人,写大榕树的老家是福建人……我爹是河南人,他给我讲了门前大桑树的故事。
可是,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兵二代”,眼前连一棵树都没有。我们望着窗外所有的石头,喊:“山前该有一棵树!”
胡老师望着我们,又望望窗外说,同学们,真不该让你们在没有树的地方成长。可是,你们是兵团人的孩子,父母走到哪里,就要跟到哪里。然后,胡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些关于新疆树的故事。老师讲到一个叫左宗棠的清朝人,抬着棺材收复新疆,沿途栽下了柳树,叫左公柳。老师还讲到了胡杨树……
我们是从山下绿洲来的,那里有一棵最茁壮的胡杨树,就生长在胜利渠边上。水罐车从胜利渠给我们拉淡水,会从那棵孤独的胡杨树边路过。
那棵茂密的胡杨树孤独地生长着,在夏季它给我们带来一片巨大的绿荫,到了秋天,它那金黄的叶子展开来照亮了荒原。它是那么茁壮,又是那么孤独,美得让人震撼。
那次关于树的作文课,让我们想起了那棵胡杨树,大家就齐声喊,把那棵胡杨树移到我们山前吧,让我们回家能找到路。
胡老师说:“山上没有水,树不能活。”
同学们喊:“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我们可以喝山上的苦泉水,用山下拉来的甜水浇灌。胡老师被我们打动了,眼眶有些红,下课时他没有和我们告别,就独自走了。
没想到,我们的无理要求有了结果。那是春天,矿长派出了东方红拖拉机,拉着爬犁子,还派了一辆水罐车,要去为我们移那棵胡杨树了。胡老师让同学们坐上了水罐车,下山去看移树的过程,让同学们好好观察,要写作文。
那棵美丽的胡杨树将移到我们的山前,成为我们的消息树,成为我们的故乡树。从此,我们的心里也有一棵大树了,无论将来走到哪里,那棵树都会存在。无论我们走多远,那棵树都会在山前指引着我们回家。那棵胡杨树还没有生叶,只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萌芽。但我们知道它会有枝繁叶茂的那一天。大人们沿着胡扬树四周挖了一个大圆圈,然后那圆圈越挖越深,挖了一个很大的坑。树根终于露了出来,大人们就用稻草绳把带土的根部绑成了一个大圆球,再然后用撬杠和拖拉机拉动大圆球,让它滚上大爬犁。
它实在太高大了,树根那个大圆球和树干被捆在爬犁子上,有一半树枝还拖在地上。拖拉机拉着爬犁在前,累得直冒黑烟。装满了甜水的水罐车跟在后面,整个队伍开始向山上移动,远远望去像一个送亲的队伍。
胡杨树被运上山后,就栽在我们小学校操场中央。它高高地耸立着,成了上山者的路标。坐在教室里依窗而望,也能看到它伟岸而又粗壮的树干,这让我们安心,给我们带来希望。栽树的时候,全矿的人都来了,那简直就是一个节日。人们眼巴巴地望着从水罐车内放出的甜水浇灌它,用舌头舔着自己干裂的嘴唇。
一口水只能解一时之渴,一棵树却能带来永远的绿荫。
(节选自《山前该有一棵树》,2021年第3期《收获》,有删改)
16.下列对小说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以我与弟弟的对话交代了506矿的重要性,为故事铺展出时代背景,笔法灵活,富有趣味。
B.文中描写胡杨树时,反复使用“孤独”一词,强调了孩子们对胡杨树的同情,使后文写移植显得合情合理。
C.小说以胡老师为线索展开情节,叙事张弛有致,多处穿插抒情议论。
D.左宗棠抬着棺材收复新疆,父辈们抛家舍业屯垦戍边,在客观上都蕴含着一种义无反顾、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
E.小说从“这是个啥地方嘛,都是光秃秃的石头”写起,用“栽树的时候,全矿的人都来了”收尾,两相对照,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17.文中画线部分这一情节具有怎样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主人公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以“山前该有一棵树”为题目,有何含义?(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0分)
20.温儒敏先生在整本书阅读指导中曾说:“书的‘类型’决定‘读法’”。统编教材中也对两部书做出了阅读指导,请从下面列出的方法中任选一种,谈谈你是如何运用这种方法阅读相应的著作的。要求:1.明确所选著作与阅读方法;2.结合作品中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3.不超过120字。(6分)
《乡土中国》1.把握思路框架 2.抓住核心概念 3.关注问题,学以致用
《红楼梦》1.把握前五回的纲领作用 2.抓住情节主线 3.关注人物形象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4分)
在数字化阅读日益普及的当下,有人 ① ,独爱翰墨书香,从中感受阅读的魅力:有人 ② ,喜欢声画共享,在数字世界里享受读书的乐趣。当白纸黑字化为虚拟数字、实体书籍变
上一篇:
广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联合质量测评冲刺模拟考试语文
下一篇:
河南省2022届豫北名校联盟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天津市和平”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