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0  2022-06-05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0]
天津市南开区2022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南开区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一)
语文学科试卷
语文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共150份,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本试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漏窗为中国园林普遍采用,仅苏州园林的漏窗就有千余种。漏为透,一窗一洞天,气息贯通,使隔帘风月,墙外风烟, 。而窗是园林的“眼睛”,在满足光与风流通的基本功能之外,更在园林造景中 出借景、框景、对景、漏景等许多巧妙的用途,形成别样丰富的趣味。
欲露还藏是中国园林的游戏,那种 的方式显然不适合中国园林的意境创造。抑是为了放,障是在于开。柳暗花明处,曲径通幽处。别有洞天处,让游览者的心中掀起波澜。古代书画中“窗”的元素随处可见,文人的松窗读易、携琴访友,乃至生活中实景、小像等均会以窗为画面背景。
相对于含纳万景而言,中国园林是局促而狭小的,园林建筑及花草布置,假山设立,一窗一亭一桥一廊,都不是纯然的外在设置,它为人心而设。白居易说“天供闲日月,人借好园林”。中国园林除了实用和审美之外,强调的是安顿人心,伸展性灵。而窗的存在,让景外有景,园中有园、大千世界动的趣味被收摄其中,这也是中国人由小见大、由近及远的哲学思想。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接踵而至 派生 开门见山
B. 纷至沓来 衍生 开门见山
C. 接踵而至 衍生 直言不讳
D. 纷至沓来 派生 直言不讳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而窗的存在,让景外有景,园中有园,大千世界动的趣味被收摄其中,这也是中国人由近及远、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
B. 而窗的存在,让景外有景,园中有园,将大千世界动的趣味收摄其中,这也是中国人由近及远、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
C. 而窗的存在,让园中有园,景外有景,大千世界动的趣味被收摄其中,这也是中国人由小见大、由近及远的哲学思想。
D. 而窗的存在,让园中有园,景外有景,将大千世界动的趣味收摄其中,这也是中国人由近及远、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①接踵而至:后面的人的脚尖接着前面的人的脚跟而来。形容人多,接连不断。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纷至沓来”强调众多、重复而纷乱的到来;“接踵而至”强调一个接一个地到来,多而不乱。语境是说隔帘风月、墙外风烟都能透过漏窗都进来,不强调到来时“排序”,选择“纷至沓来”。
②衍生:演变发生。 派生:从一个主要事物的发展中分化出来。结合语境,强调的是在满足光与风的流通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作用,选择“衍生”。
③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一开头就进入主题。直言不讳: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结合语境,强调中国园林欲露还藏的特点,选择“开门见山”。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
一是语序不当。按照逻辑顺序,先说“园中有园”,再说“景外有景”,对应后面的“由近及远,由小见大”。
二是不合逻辑。“大千世界动的趣味被收摄其中”与前句主语不一致,应改成“将……收摄其中”。


浏览完整试题全部修改正确的是D项。
故选D。
3.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密的《陈情表》感人至深,文中叙述祖母抚育他的大恩和他要报养祖母的大义,又倾诉不能从诏的苦衷,言辞慷慨,表达感情直接坦率。
B. 普希金被成为“俄罗斯文学之父”;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被列宁成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契诃夫是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巨匠。
C. 古人的称谓有谦敬之分,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时称“家父”,称呼对方的父亲“令尊”,《孔雀东南飞》中“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中“令”是美好之意,并非用于称谓。
D. “六经”指的是儒家的六部经典,即在“五经”外,另有《乐》。也有称“六经”为“六艺”的,韩愈《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 “言辞慷慨,表达感情直接坦率”错,应为言辞恳切,表达情感委婉畅达。
故选A。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18年11月5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主旨演讲。15名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王室代表出席开幕式。1500余名国内外各界嘉宾出席开幕式。参加进博会境外嘉宾(副部级以上)390位。
国家贸易投资综合展共有82个国家(含中国)和世贸组织、联合国工发组织、国际贸易中心等国际组织参展,设立展台71个。12个主宾国和其他参展国展馆风格各异,突出本国特色,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和多样化的展现形式展示本国独特地域文化和特色优势产业,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产业状况、投资旅游以及特色优势产品等。企业商业展共有来自全球151个国家和地区的3617家企业参展。据初步统计,全球或中国大陆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或服务570余件。首届进口博览会还吸引了来自72个国家和地区的3600多位境外采购商。首届进口博览会交易采购成果丰硕,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此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意向成交47.2亿美元。
进口博览会期间,还举办了370多场配套活动。在6—8日为期3天的供需对接会上,来自82个国家和地区的1178家参展商、2462家采购商进行了多轮现场“一对一”洽谈,达成进一步实地考察意向601项、意向成交657项。
(摘编自《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圆满闭幕》)
材料三
广结良缘、满载而归。正在中国上海进博会上演的火热盛况,既是世界期待、万商云集的经贸盛宴,也是向世界学习、与国际接轨的发展良机。
一名参展商这么描述进博会的意义,“对检验产品创新和技术发展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的确,纵览会展现场,“会飞的汽车”“生物概念车”“太阳能汽车”,能不能成为破解交通堵塞的方案?“最小的心脏起搏器”“最薄的血压仪”“最快的免疫分析仪”,如何改善人类健康状况?“精密的工业机器人”“成套的数字机床”“智能的解决方案”,会给企业生产带来怎样的改变?可以说,中国市场敞开大门,为前沿技术的成熟和概念产品的成型提供了机遇,为互通有无、包容普惠创造了条件。
进博会让国内企业可以了解各国企业的优秀产品,洞晓产业行业的前沿技术,引进先进可靠的管理经验,从而为创新发展、技术变革、管理优化带来启示、注入动能。向世界学习,与国际接轨,不仅意味着参考发展经验,紧跟发展潮流,还需要共享发展理念,共建合作意识。在国家贸易投资综合展上,匈牙利的美丽风光、埃及的悠久文明和现代发展规划,英国酷炫时尚的裸眼3D视频、肯尼亚的鲜花……不同国家的特色产品齐聚进博会,商机无限,合作无限,发展无限。
(摘编自《进博会,向世界学习的机会》)
材料四
率领瑞士代表团出席进博会的联邦政府经济事务国务秘书玛丽—加布里埃尔·茵艾辛女士,在行前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瑞士国家展馆约有30家瑞士公司将作为商业参展商参加。相信上海进博会一定会促进瑞中双方、特别是经济贸易界的交流和相互理解,有助于提高我们两国的经贸交往水平。
瑞士知名企业家、经济学家、日内瓦-伯尔尼经济署前署长菲利普·莫纳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通常情况下全球各地的经贸展览展销会,办展和参展的主要目标是找到客户、分销商或代理商。而专注于寻找新的供应商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一种相当新颖的思路和方法。莫纳先生说,进博会也一定会为促进外国产品进口到中国,在某种程度上为改善当前国际贸易失衡的状态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
海外媒体还将进博会看作中国为世界经济提供的公共产品、为全球各经济体搭建的优势互补平台。法国《欧洲时报》发表评论说,中国的开放脚步不会停歇。各国的新产品、新技术得以在进博会上展示,有助于各国经济的融合、联动、共享,进而释放发展潜力。
(摘编自《光明日报<这是一个新颖的思路—瑞士各界盛赞进口博览会>》)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图一可知,中国服务进口额占世界服务进口比重在2010年之前增长缓慢,从2010年开始增长迅猛,逐年攀升。
B. 由图一可知,八十年代初期,中国服务贸易处于起步阶段从2010年起,中国服务进口额上升到2000亿美元以上,之后逐年增加。
C. 由图二可知,中国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进口额从2012年2017年由5亿多美元上升到25亿美元以上,同比增长率在2015年为120%,仅低于2004年。
D. 由材料可知,近几年来,中国服务进口额巨大,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为世界带来“中国机遇”,这些因素有利于中国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12个主宾国和其他参展国展馆展示了它们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特色优势产业,据初步统计,全球或中国大陆五百多件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或服务出现在进博会上。
B. 中国进博会是中国向世界学习、与国际接轨的发展良机,有利于国内企业的创新发展、技术变革和管理优化,也为世界市场互通有无、包容普惠创造了条件。
C. 中国进博会与寻找客户、分销商或代理商的经贸展览展销会不同,它专注于寻找新的供应商,思路、方法新颖,有助于改善当前国际贸易失衡的状态。


展开余下试题D. 海外媒体将进博会看作中国为世界经济提供的公共产品,为全球各经济体搭建的优势互补平台,从而使世界各国的新产品、新技术得以在进博会上展示。
6.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图二看,中国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进口额同比增长率在2002年和2015年都达到或超过了100%,但均低于2004年,可见,2004年的同比增长率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
B. 此次进博会规格高,展览规模大,展馆有特色,经贸成果丰硕;新产品、新技术的展示有助于各国经济的融合、联动、共享。
C. 向世界学习,与国际接轨,并不是意味着参考发展经验,紧跟发展潮流,而是需要共享发现理念,共建合作意识。
D.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专注于寻找新的供应商,这一主要目标将取代全球各地的经贸展览展销会找到客户、分销商或代理商的办展和参展目标,指明了此类展览会的发展方向。
【答案】4. A 5. D 6. B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图表信息的能力。
A.“从2010年开始增长迅猛,逐年攀升”错,从图一可以看出,从2016年起到2017年间中国服务进口额占世界服务进口比重有所下降。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D.“从而使世界各国的新产品、新技术得以在进博会上展示”错,原文是“海外媒体还将进博会看作中国为世界经济提供的公共产品、为全球各经济体搭建的优势互补平台。法国《欧洲时报》发表评论说,中国的开放脚步不会停歇。各国的新产品、新技术得以在进博会上展示,有助于各国经济的融合、联动、共享,进而释放发展潜力”,因果倒置,应为“世界各国的新产品、新技术得以在进博会上展示”从而使“进博会成为中国为世界经济提供的公共产品、为全球各经济体搭建的优势互补平台”。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
A.“可见,2004年的同比增长率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错,图表信息只代表过去,未来是不可准确预测的,若各方面发展良好,或许会超过2004年的同比增长值,选项推断绝对。
C.“并不是意味着参考发展经验,紧跟发展潮流,而是”错, 原文信息是“向世界学习,与国际接轨,不仅意味着参考发展经验,紧跟发展潮流,还需要共享发展理念,共建合作意识”,选项“并不是……而是”逻辑关系错误,曲解文意。
D.“将取代全球各地的经贸展览展销会找到客户、分销商或代理商的办展和参展目标,指明了此类展览会的发展方向”错,原文信息是“瑞士知名企业家、经济学家、日内瓦-伯尔尼经济署前署长菲利普·莫纳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通常情况下全球各地的经贸展览展销会,办展和参展的主要目标是找到客户、分销商或代理商。而专注于寻找新的供应商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一种相当新颖的思路和方法”,选项“将取代”“指明了……方向”的表述曲解文意,过度拔高。
故选B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节)
材料二:
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逄,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令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侵杀忠臣,不思其秧;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爱其费。三者已行,天下不听。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
李斯乃从狱中上书曰:“臣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之地狭隘。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饰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广,又北逐湖、貉,南定百越,以见秦之强。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亲。罪三矣。立社稷,修宗庙,以明主之贤。罪四矣。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罪五矣。治驰道,兴游观,以见主之得意。罪六矣。缓刑罚,薄赋敛,以遂主得众之心,万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为臣者,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
书上,赵高使吏弃去不奏,曰:“囚安得上书!”二世二年七月,其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节)
材料三: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7.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独遭乱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 遭:逢,遇到
B. 今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 咎:归罪
C. 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爱其费 爱:吝惜
D. 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 务:致力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不道之君,何可计哉 大王来何操
B. 今行逆于昆弟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C. 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亲 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
D. 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B. 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C. 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D. 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10. 下列六句分编四组,都属于直接表现李斯效忠始皇、为秦建功立业的一组是( )
① 臣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
② 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
③ 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亲
④ 更克画,平斗斛度量
⑤ 万民戴主,死而不忘
⑥ 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
A. ①②⑥ B. ①⑤⑥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11.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秦始皇出行,李斯、赵高、胡亥随行,到达沙丘,始皇病重,下诏公子扶苏即位,书信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李斯听信赵高邪说,致使胡亥即位。
B. 李斯认为二世治国无道,杀死亲兄弟,残害忠良,大规模修建宫室,对百姓横征暴敛,天下人已有一半人造反了,而二世还未醒悟。


展开余下试题C. 李斯在狱中上书时采用正话反说的手法,故意给自己罗了七大罪状,希望二世看到此文后能醒悟并赦免他。
D. 世人认为李斯对秦极为忠诚,建立了周公、召公般的功业,却受五刑而死;司马迁考察这件事的真相,不同意这种说法。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
(2)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
13. 结合三则材料分析司马迁笔下的李斯是怎样的人。
【答案】7. B 8. C 9. A 10. C 11. D
12. (1)现在舍弃这个机会而不听从我的意见,一定会祸及子孙,足以令人心寒。善于为人处世的人是能够转祸为福的,您想怎么办呢?
(2)这三个大臣,难道不忠吗!这样却免不了一死,他们尽忠而死,是因他们效忠的对象是昏君。
13. ①李斯效忠始皇,辅佐秦始皇,终于完成统一大业,有政治才能。②李斯明晓儒家《六经》的要旨,有学问。③听信赵高的邪说,废掉嫡子扶苏而立庶子胡亥,却依仗他显贵的地位,阿谀附合,推行酷刑峻法。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咎:罪过,过失。句意:现在二世对自己的兄弟,施以违反常情常理的残暴手段,不考虑会有什么罪过。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何:副词,表反问,可译为“怎么”/疑问代词,什么。句意:无道的昏君,怎么能为他出谋划策呢?/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
B.于:介词,对,对于/介词,被。句意:现在二世对自己的兄弟,施以违反常情常理的残暴手段。/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
C.以:目的连词,来。句意:尊重大臣,提高他们的爵位,用以巩固他们同秦王的亲密关系。/ 大夫各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扰乱他人的家而使自家得利。
D. 乃:副词,才/代词,这样 。句意:等到各地已经群起反叛,李斯这才想直言劝谏,这不是太愚蠢了吗!/ 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不知道自己是出于什么想法。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皇帝赐给长子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立谁为太子只在于你我的一句话而已。您听从我的计策,就会长保封侯,并永世相传。
“书及符玺”作主语,“在”作谓语,“胡亥所”作宾语,句意完整,后面断开,排除BD;
“即长有封侯”和“世世称孤”的主语都是“君”(李斯),各自断开,排除C。
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是李斯陈述自己做丞相的业绩,不属于直接表现效忠始皇,为秦建功立业;
⑤是李斯陈述自己的“罪状”,没有直接表现李斯效忠始皇,为秦建功立业;
⑥是司马迁对李斯的批评,不属于直接表现效忠始皇,为秦建功立业。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不同意这种说法”错。原文是“太史公曰:‘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大意是,否则的话,李斯的功绩真的要和周公,召公相提并论了。可见司马迁并不否定李斯的才能和功绩,而是认为李斯的为人和侍奉秦君的做法有问题,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释”,舍弃;“从”,听从;“善者”,善于为人处世的人;“何处”,怎么办。
(2)“岂……哉”,难道不……吗?“然而”,这样,却;“非”,不对。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材料二第二段,李斯“正话反说”,列举自己的“七罪”,“臣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之地狭隘。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谨奉法令……缓刑罚,薄赋敛,以遂主得众之心,万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材料三“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可以看出李斯效忠始皇,辅佐秦始皇,终于完成统一大业,有政治才能;
材料三“斯知六艺之归”,可以看出李斯明晓儒家《六经》的要旨,有学问;
材料一“高乃谓丞相斯曰……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材料三“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可以看出他听信赵高的邪说,废掉嫡子扶苏而立庶子胡亥,却依仗他显贵的地位,阿谀附合,推行酷刑峻法。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秦始皇巡行出游。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兼符玺令赵高,都随同前往。小儿子胡亥很受宠爱,要求随行,始皇答应了。其余的儿子都没有随行。这一年七月,秦始皇到达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写好诏书给公子扶苏,书信都已封好,但还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赵高就对丞相李斯说道:“始皇去世,赐给长子扶苏诏书,命他到咸阳参加丧礼,并立为继承人。诏书未送,皇帝去世,还没人知道此事。皇帝赐给长子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立谁为太子只在于你我的一句话而已。您听从我的计策,就会长保封侯,并永世相传。现在放弃这个机会而不听从我的意见,一定会祸及子孙,足以令人心寒。善于为人处世的人是能够转祸为福的,您想怎么办呢?”李斯于是仰天长叹,挥泪叹息道:“唉呀!偏偏遭逢乱世,既然已经不能以死尽忠,将向何处寄托我的命运呢!”于是李斯就依从了赵高。胡亥即位,让赵高做了郎中令。
材料二:
李斯被捕后并套上刑具,关在监狱中,仰天长叹道:“唉呀!可悲啊!无道的昏君,怎么能为他出谋划策呢!从前夏桀杀死关龙逄,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这三个大臣,难道不忠吗!然而免不了一死,他们虽然尽忠而死,只可惜他们效忠的对象是昏君。现在我的智慧赶不上这三个人,而二世的暴虐无道超过了桀、纣、夫差,我因尽忠而死,也是应该的呀。况且二世治国难道不是乱政吗!现在二世对自己的兄弟,施以违反常情常理的残暴手段,不考虑会有什么罪过,迫害、杀戮忠臣,也不考虑会有什么灾殃;大力修筑宫殿,加重对天下百姓的税收,不吝惜钱财:这三件措施实行之后,天下百姓不服从。现在造反的人已占天下人的一半了,但二世心中还未觉悟。”
李斯于是在监狱中上书说:“我担任丞相治理百姓,已经三十多年了。当时秦国领土还很狭小。先王的时候,秦国的土地不过千里,士兵不过十万。我用尽了自己微薄的才能,小心谨慎地执行法令,暗中派遣谋臣,资助他们金银珠宝,让他们到各国游说,暗中准备武装,整顿政治和教化,任用英勇善战的人为官,提高功臣的社会地位,给他们很高的爵位和俸禄,所以终于威胁韩国,削弱魏国,击败了燕国,赵国,削平了齐国、楚国,最后兼并六国,俘获了他们的国王,拥立秦王为天子。这是我的第一条罪状。秦国的疆域并不是不广阔,还要在北方驱逐胡人,貉人,在南方平定百越,以显示秦国的强大。这是我的第二条罪状。尊重大臣,提高他们的爵位,用以巩固他们同秦王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天津市南开”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