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66  2022-06-2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6]
宁夏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 试 题 卷
( 银川一中第三次模拟考试 )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自古以来,家庭在社会治理中都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因而受到普遍关注。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并强调“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历史上,家教是促成社会主流价值观社会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渠道,对基层社会治理起着助益作用,也形成了一些宝贵的历史经验。如今,吸收借鉴古代家教在传承主流价值观方面的有益经验,对更好发挥家教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十分有意义。
②家训是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家庭内部施教,最主要的特点是通俗易懂。家训大都是训主结合个人成长生活经历对人伦亲情、世道人心、社会变化做的深入阐述,说理透彻明了,读来亲切可感。历史上的很多家训,不仅对训主一家一时产生了影响,且还泽被后世。
③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之誉的《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家训专著,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看出,文人士大夫著训立说的主要用意和家教的基本内容,也为后世家训树立了样本。清人王钺曾说:“北齐黄门颜之推《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整体看来,《颜氏家训》体现了进德修业的理念、知行结合的家教方法、重教崇化的价值诉求,对主流价值观的社会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④古人认为“不学礼,无以立”,把学礼、尊礼看作人立身处世的重要依托。家礼是传统中国人优良教养的载体,我们常说一个人教养好,是与家庭范围内遵礼行礼分不开的。家礼的内容不单涉及家庭成员行为处世的言行要求,且还对家庭生活中的婚、丧、祭等事宜的具体开展、实施做出了仪式化的要求,说明了相关的程式和具体操作规仪,这也是家礼中最主要的内容。古人制定家礼,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落实“名分之守、爱敬之实”和“纪纲人道之始终”,即夯实人伦亲情。古人认为要使人伦亲情和谐有序,就需从家庭生活中的点滴言谈举止入手,通过时常练习行为规仪,方能做到临事自然应对。对整个社会而言,千千万万家庭遵行家礼,有助于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环境,起到化民成俗的作用。
⑤古代家礼文献中,朱熹所著的《朱子家礼》久负盛名,将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礼教做了全面总结和说明,是家礼教育的集大成,影响早已超出家庭。
⑥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是古人制度化的家教方式,是硬性的伦理规范。在古代,制定家规的人多半是文人士大夫、饱学之士、士绅乡贤,他们大都是社会的精英,也都受过主流价值观的教育熏陶,他们在制定家规时,自然都遵循传统的纲常伦理,将社会主流价值观融入家规的制定当中,这使得“家法必遵国宪,方为大公”成了家规的显著特点。实际上,这种将社会价值观念、法律、道德融入家规的做法,也起到了促进家庭成员社会化的作用。家规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违反家规的言行做出惩戒性的规定,以教育家庭成员改过迁善,起到警示作用。“不孝不悌者,众执于祠,切责之,痛责之。”家规影响所及是细致入微的,有着社会主流价值观所不能企及的作用,较为直接地将社会主流价值观下潜到千家万户。


浏览完整试题⑦历史上,有“江南第一家”之称的义门郑氏,其《郑氏家规》被视为古代家规典范。该家规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制定了具体的惩戒措施,即便是一家之长,违背规定也不能例外。该家规还特地要求入仕为官的子弟“须奉公勤政,毋蹈贪黩”,规定了义学的设置等相关事项,十分重视对子弟的教育。正因此,郑氏一门在家规的约束下,取得了突出的治家成效,屡屡受到表彰,其家规也影响深远,为后来的家规或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借鉴。
(摘编自王永祥《家教传承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历史经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家训,家训多由文人士大夫等社会精英所著,一般在训主家庭内部施教,其他家庭不得抄袭。
B. 《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家训专著,由南北朝文人颜之推所著,直到清代才因为王钺的大力推崇而得以广泛流传。
C. “不学礼,无以立”,如果一个人个体处世的言行合乎家礼的要求,那么在婚、丧、祭等重大事宜仪式化上也合乎礼仪。
D. “家法必遵国宪”,家规的制定者将社会价值观念、法律、道德融入其中,客观上家规具有促进家庭成员社会化的作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总说部分讲家庭教育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分说部分则从家训、家礼、家规三个角度加以论述。
B. 文章二、三两段围绕家训的特点,探讨了家训进德修业的理念、知行结合的方法、重教崇化的诉求对主流价值观社会化的促进作用问题。
C. 文章在论证过程中选用《颜氏家训》《朱子家礼》《郑氏家规》作为典型的事实论据,以其在家教中巨大的影响力进行论证,颇具说服力。
D. 文章从历史出发,旨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提供有益借鉴,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家训、家礼、家规不仅对古人治家有帮助,对古代基层社会治理起到了有益的作用;而且在当今社会,乃至未来的社会治理中都会有积极作用。
B. 遵行家礼既是个人教养的体现,也有助于夯实人伦亲情;千千万万个家庭遵行家礼,能起到化民成俗的作用,有助于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
C. 家规是家族中受过主流价值观教育熏陶的精英人物制定的,因此他们将社会主流价值观融入家规当中,影响所及细致入微,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D. 家规能直接对违反家规者进行惩戒,如《白鹿原》中白嘉轩对儿子白孝文的惩处;家规有着社会主流价值观所不能企及的下潜作用,二者互补。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2021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接受了美联社大中华区新闻总监森次健(Ken Teizo Moritsugu)的专访。
森:非常感谢您百忙中接受美联社的专访。现在中美关系正值关键时期,我们的观众和我本人都非常期待听到您如何评价21世纪的美中关系。
乐:很高兴接受你的采访。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关系事关重大。对话总比对抗好,对话可以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为合作创造条件。中美之间竞争难以避免,但应该是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恶性竞争。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森:下周美国将主办气候变化峰会,我们也听到拜登政府有些强硬表态,美方希望中国在气变问题上作出更多承诺,您是否能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乐:中美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过密切合作。奥巴马政府时期,两国为推动达成《巴黎协定》作出重要贡献。特朗普政府退出了协定,严重干扰国际社会的努力。拜登总统宣布美国回来了,回来了就要加倍努力弥补“退群”造成的损失。有些国家要求我们把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时限再提前,这不现实。在应对气变方面,中国就好比是小学生,而美国和有关发达国家已经是中学生了,要求他们同时毕业,这是拔苗助长嘛。中国将继续秉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全球减排行动作出更大贡献。
森:关于人权问题,拜登政府在涉疆、涉港方面有很多声音,美中之间也有很多言论交锋。美中将如何弥合分歧?
乐:中美两国历史文化背景不同,有分歧是正常的。但不能把分歧点变成冲突点,更不能以此干涉他国内政,好为人师,当教师爷。
人权的内涵很丰富,就是在美国,不同的族群也有不同诉求。被警察“跪杀”的弗洛伊德的诉求是“我要呼吸”,非裔人的诉求是“黑人的命也是命”,亚裔人的诉求是免于伤害、恐惧和歧视。人权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实践。就说抗疫,中国政府坚持生命至上的理念,将武汉封城76天,却被指责违反人权;而有人愿意以死亡几十万人的代价来维护其所谓自由与人权的价值观,我们无话可说。
美国以“人权高于主权”的口号对叙利亚、利比亚等国进行干预,号称“阿拉伯之春”。十年过去了,我们看不到“春天”,有的只是战乱、饥饿和难民。现在美欧一些国家又制裁中国新疆企业,“理由”是“强迫劳动”,“种族灭绝”。他们先扣帽子,发起制裁,然后再去找证据,这不是典型的有罪推定吗?用新疆棉农的话说,“新疆的棉花是白的,但是制造谣言、对中国搞制裁的人的心是黑的”。
森:在新疆问题上,美国越来越不信任中国,似乎联合国也不能无障碍地去新疆参访。如何让世界、让美国相信“无强迫劳动”是真实的?
乐:美国不相信我们说的话,因为他心里有鬼,他搞的是有罪推定。当年,美国凭一袋洗衣粉就入侵伊拉克,用一个摆拍视频就干涉叙利亚,给地区带来深重灾难。“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新疆是开放的,我们欢迎到新疆访问、考察,但是不能来进行所谓的“调查”。就像朋友来家里做客,我们欢迎,但如果到我家来翻箱倒柜,挖地三尺,要找所谓的“犯罪证据”,我当然不欢迎。你也没有这个资格来调查,谁给你这个权力?
森:下面说南海问题,我想问中国和美国的海军或者海警船能否同时在南海存在?美方的军舰在这里存在了很长时间,中方是否认为美方必须离开南海?


展开余下试题乐:南海在中国的家门口,而美国不远万里频繁地开着军舰、战机,带着武器跑到南海来干什么?南海本来风平浪静,偏偏美国不断地在这里炫耀武力,兴风作浪,制造事端。至于美国能不能来南海?我给你打个比方,你家门口的路通常行人可以来来往往,但是如果有人在你家门口拿着武器耀武扬威,秀肌肉,甚至还向你家里窥探张望,长期逗留不走,那就是一种挑衅、骚扰和威胁,当然遭到坚决反对。所以关键是在这里干什么,而不是能不能来。
森:随着世界形势发生的变化,今天您愿意跟我们分享新的外交政策或思路的转变吗?
乐:在结束今天的采访前,我想与你分享四点体会和感受。
第一,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看好。中国将更加开放,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发展机遇,更大的市场选择和更加广阔的合作前景。
第二,中国外交主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第三,中美关系要拨乱反正。中国不是美国的对手,更不是敌人,而是美国的抗疫队友和发展伙伴。
最后,想对你们记者提一点希望。你们应该学习你们的前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我希望你们都成为新时代的斯诺,多深入了解中国,把一个真实的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展现给世界。谢谢。
(摘编自“新华网”,责任编辑:王萌萌)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作为全球两个最大的经济体,21世纪的中美关系应该是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恶性竞争;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B. 中美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应当密切合作,但中国只能秉持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全球减排行动作出更大贡献;因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不可相提并论。
C. 虽然人权有一定的普遍性,但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等不同,人权的内涵也不尽相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族群有不同的人权诉求,也有不同的实践;不可“当教师爷”。
D. 美国喊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口号,抱着有罪推定的逻辑,已经把叙利亚、利比亚搞得灾难深重;而今天又用这一套来搞乱新疆,遏制中国,整得中国没有“春天”。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美联社大中华区新闻总监森次健作为采访者,关心新世纪新的格局下中美双方的国际关系以及中国的外交政策;就人权问题,全球气候问题,南海问题进行了深度采访。
B. 作为被采访的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欣然接受了美联社森次健的采访,不卑不亢,有理有据,有宏观论述有微观分析,充分展示了大国外交的相互尊重和公平正义。
C. 中国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已经绘制了中国未来30年和60年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力求务实,不同于美国政府的指手画脚。
D. 乐玉成表示中国的外交主张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在中美关系上强调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并希望记者向埃德加·斯诺学习。
6. 在这次采访中,乐玉成的分析回答可谓深入浅出,形象生动。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捍卫家园的公鸡风波
[英]彼得·梅尔
卢贝隆的春天有不同的声息。猎人离去之后,潜伏了一冬的鸟儿便从藏身的林中出来,它们的歌声取代了枪声。我沿山径走向马索家时,唯一刺耳的是一阵猛烈的敲打声。我暗想,会不会是马索眼看观光季节将临,决定竖起“吉屋出售”的牌子呢?
我在他家附近的山径上看见他。他在林间空地的边缘打下一根一公尺半高的木桩,木桩顶端钉了一块破破烂烂的锡片,上面用白色油漆胡乱地涂抹着:“私人土地!”马索正端详他的新作,山道上躺着另外三根木桩和告示,还有一堆圆石。他朝我道了一声早安,拾起一根木桩,往地下猛捶,仿佛那可怜的木桩刚犯了什么不孝之罪,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无情地处罚。
我问他在做什么。
“赶走德国人。”他说了,动手搬运圆石,在木桩之间排成围篱。
他进行封锁的这块土地,并不在他家附近,而是位于山径的另一边,不可能属于他。我便说,我以为这地属于国家公园范围。
“是没错,”他说,“可我是法国人,所以它属于我,不属于德国人。”他又搬了一块圆石。“每年夏天他们都跑来,搭起帐蓬,弄得树林里全是垃圾。”
他站起身,点燃一支烟,顺手就把空烟盒丢进树丛里去。我问他难道没想到德国人也许会买下他的房子?
“带了帐蓬来的德国人,除了白面包以外什么也不会买。”他嗤之以鼻地说,“不信你看看他们开来的车——装满德国香肠、德国啤酒、德国泡菜。他们全都带来啦。知道了吧?他们真是吝啬鬼!”
马索扮演起田园卫士兼旅游业专家的角色,继续说明普罗旺斯农人的困境。他承认观光客,包括德国观光客,给地方上带来财富,有些外人在这里购置房产,也为本地工人提供了工作机会。
可是看看他们把本地房地产价格哄抬到什么地步!简直骇人听闻。农民根本买不起。我们避免谈马索自己想在房地产上头大赚一笔的事,只听着他叹息这一切太不公平。
叹息过后,他又开心笑起来,告诉我一个买房子的故事,故事的结尾很让他感到满意。
有一个农夫,关注邻居的房产好多年了;不是因为那房子好,房子差不多只是个废墟了,而是因为连着房子的一大片地。农夫出价要买,邻居却趁着房价上涨的机会,卖给了出价较高的一个巴黎人。
那年冬天,巴黎人花了几百万法郎整修房子,还修造了游泳池。竣工之后,巴黎人和他的朋友们潇潇洒洒地南下,来度五月的第一个周末。他们都很喜欢这房子,也喜欢隔壁住的那个古板老农夫,觉得他晚上八点就上床睡觉的习惯真有趣。可是第二天清晨四点,农夫家血气方刚的大公鸡便开始高声啼鸣,直叫了两个小时。巴黎人向农夫抱怨,农夫耸耸肩。这里是乡下,公鸡是要叫的,这没办法。
接连几天,公鸡照样清早四点起身报晓。终于有人受不了了,客人提早回了巴黎,去补足睡眠。巴黎人再次向农夫抱怨,农夫再耸耸肩,两人很不愉快地分手。
到了八月,巴黎人又带了一大群客人来。公鸡每天准四点叫他们起床。下午想睡个觉吧,农夫又在他屋里做什么活儿,又是钻子又是水泥搅拌器的,吵得没法睡。巴黎人强烈要求农夫箝紧公鸡的喉咙,农夫拒绝。吵过几次架之后,巴黎人把农夫告上了法庭,请求法院强制命令公鸡闭嘴。但是法院判决农夫胜诉,公鸡有权在清早歌唱般长鸣。
别墅度假从此成为这位巴黎人难以忍受的苦差事。他终于决定忍痛出售。农夫通过朋友,买下了大部分的土地。
成交之后的星期天,农夫和朋友以一顿丰盛的午餐大肆庆祝,席间的主菜就是那只大公鸡——做成了美味的醉鸡。马索认为这故事很棒——巴黎人大败,农夫获胜,得到更多土地,还吃了一顿好饭。我问这可是真人实事,他避开我的眼光,把山羊胡子的末稍放进嘴里去吸吮。“总之别招惹农夫。”他只说了这么一句。我想,如果我是爱露营的德国人,今年夏天我就改上西班牙去。(尹萍译)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在描写马索的语言时多用短句,这样写能更好地体现马索决心赶走包括德国人在内的给普罗旺斯农人带来困扰的外来客,从而捍卫家园的坚强意志。


展开余下试题B.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如“德国人丢烟盒”可见“外来户”环保意识差,“马索把山羊胡子的末稍放进嘴里去吸吮”可见当地农人不讲卫生。
C. 马索讲的故事中,巴黎人最后离开乡村;是因观光客们来到普罗旺斯,置地购房,哄抬房价,破坏了这里的原始生态环境,困扰了农人生存,而被赶走。
D. 马索给“我”讲述的故事中,那个设计让公鸡“赶走”巴黎人的农夫,在愿望实现后,把公鸡做成了美味醉鸡以此庆祝,实际是农夫对巴黎人的一种嘲讽。
8. 作品开头是从哪两个角度描写马索打木桩的情境的,这体现了马索当时怎样的心理?(6分)


9. 小说中马索讲述了农夫的故事,请结合全文分析其有何作用?(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昂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节选自《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姓氏,表明家族的字。姓和氏本有分别,姓起源于女系,氏起源于男系;秦汉以后,姓氏合一,通称姓或兼称姓氏。
B.名字,人的称号。古人不仅有名,而且有字,旧说古时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冠礼女子笄礼时取字。
C.玄孙,直系亲属称谓之一。刑法灭九族,一说,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玄孙、曾孙。
D.孝文,谥号。谥号是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给予或褒或贬或明的称号,汉孝文帝刘恒是亲尝汤药的二十四孝之一。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老子其人史载不详。老子生卒年月不详,甚至“道家的老子”是谁,说法都不一。
B. 老子修为不同凡响。从圣人孔子向老子问礼,孔子在弟子面前对老子的评价可见。
C. 老子著述博大精深。应函谷关关令尹喜之请,老子作哲学著作《道德经》上下篇。
D. 老子是一个隐君子。主张无为而治,主政者自己清心寡欲,则百姓自然正直守义。
12. 把文中加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3分)
译文:
(2)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5分)
译文:
13.司马迁为什么把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和法家的代表人物申不害、韩非子放在一起写?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蚕 妇
杜荀鹤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
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①浑身着苎麻。
蚕 妇
来鹄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若教解爱②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
【注】①底事:为什么。②解爱:了解喜爱。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杜诗首句用衬托的手法描写了蚕妇养蚕的辛苦,朴实浅显,形象直观。
B. 杜诗后两句揭示了蚕妇受到的残酷剥削,批判了统治阶级的不劳而获。
C. 来诗前两句用“晓夕采桑”四字,叙述了蚕妇工作时间长、劳碌无暇。
D. 来诗后两句意为如果蚕妇们也去赏花,那么小姐太太们就只能被冻死。
15. 比较赏析这两首《蚕妇》诗的后两句表情达意技巧的差异。(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引用了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两句诗,其含义与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 , ”两句相近。
(2)中国人起名十分讲究,很多人的名字都源于古诗文等经典。如,毛泽东主席给两个女儿起名叫李敏、李讷,应出自《论语·里仁篇》“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湖北襄阳四中2020届文科生王心可,取名应源于《离骚》“ , ”两句。
(3)集句联可以集诗词文赋等成联语,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艺术魅力。如,清人黄莘田集王维、李白诗成联“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清人刘金门集“四书”句撰义园联“ (《论语·子罕》),掩之诚是也”;上海半淞园集杜甫诗成联“剪取吴淞半江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本题3小题,共9分)
①一波刚平,又起一波——于虹在单位也闹出事来。
②不知是按照什么人的想法,于虹她们制作了一批动物作品,有虎、骆驼、猫头鹰、狼什么的,据说作为国礼赠予外宾时,他们都很喜欢。问题就出在那样一批麦秸画上,它们取材于一批“ ”的老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宁夏银川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