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17  2022-06-2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7]
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题
试卷类型∶A
2022 年 潍 坊 市 高三 模 拟
语 文 试题(一)
2022.5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
2. 考生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3. 考生必须保证答题纸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 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 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袭,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 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
材料二
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南朝的“文”装点了北朝的“质”,北朝的“质”充实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居住着许多外国的王侯、供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求法僧,外国的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至于外国的使臣更是络绎不绝。在宗教方面,佛教之外,伊斯兰教、袄教、景教和摩尼教也都得以流行。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交流也给盛唐社会注入新的气息。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
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敞、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不乏记载。“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元结《问进士》)“四方丰稔,百姓殷富……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郑祭《开天传信记》)从中宗神龙元年到玄宗天宝十四年,短短的五十年间,唐朝人口增幅达40%,人均粮食达到700斤。
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在思想比较自由的气氛中,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李白信道,杜甫尊儒,王维崇佛。他们的不同信仰,对于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与此同时,文化也从少数士族文人手中转移到中下层庶族文人手中。这批在唐朝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比较了解社会的实际、政治的利弊和民生的疾苦。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
(摘编自袁行霈《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朝气蓬勃作为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既是盛唐诗歌独有的艺术风格,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特征。
B. 作者认为,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多歌唱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暗。
C. 李白的诗句“白发三千丈”“与尔同销万古愁”不仅仅在说愁之多、愁之长,更体现出形象的充沛饱满。
D. 在儒释道三教并行的唐代,诗人们可以多方面汲取营养,李白、杜甫、王维不同的诗风与其不同的信仰有关。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屈原带着光明的展望来歌唱,他的《离骚》表现出强烈的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倾向,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
B. 盛唐气象是与大唐帝国政治、经济、思想、外交、艺术等相适应的文化风貌特征,“浑厚”是其鲜明的风格。
C.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来留学、供职、经商、求法、传教,盛唐气象因此形成。
D. 唐朝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文化新人诞生,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3分)
A.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C.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D.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4. 材料一是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分)
5.假如你是青少年盛唐文化研究会的一名成员,请你为课题盛唐气象的成因探析写一份报告。请结合材料二列出提纲。(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 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黑女儿和他的牛
欧阳山
牛瘟果然传到上卧石村来了。
乡文书没有办法,乡长也没有办法,连区长也没有办法。只得把情形报告到县上。白石锁儿的牛病了几天,最后拉稀死了。
五天后,有人给区长捎信说延安派了人到上卧石村来给牛打针,不管好的病的,打了针就能保险。这一下可把区长喜得多少盛(呆)不定了。
乡长没有区长那样大的兴头∶牛病了,没人来,牛死了,倒来打针了!
区长觉得这话不对头,就纠正道∶你怎么好这样说呢?牛死了的就算了,活着的还要预防呀!打了针就传染不上,保险不会得病。要下去好好宣传,叫他们要相信科学。
打针的曾同志来了,一个清清瘦瘦的、个子小小的年轻人。区长招待他吃了晚饭,就让他休息。可是他坚持当晚就要开会,明天就要开始工作。区长依照他的意见,当晚就召集了牛主的会议。庄子上一共有二十多户人家,到了十一二个人。有白根泰,白黑女儿,白明亮,白老七……被乡长认为很顽固的白占才也到了。
大家都集中在乡长炕上,有坐着的,有斜靠着的,有圪蹴(蹲)着的,围成一个马掌形。当中放了一支高高的灯柱,上面点着一个小小的青油灯。把人的脸照成古铜色。
正像我们平常所说,这个会开得很好。大家都登记了。
不想,第二天一早,黑女儿把他的四头牛赶出去了。他吩咐大儿子把三头牛赶到马首村他舅舅家里,又吩咐二儿子把一头不大好的牛,拦到三里路以外的一条沟里。
乡文书真感到诧异。论表现,黑女儿一贯很积极。交公粮走在前头,有事动员从来不肯做第二,拥军优抗,样样热心。如今怎么会来这一手?想到后来,就生起气来了。——这简直是证明乡长估计是错误的
这回给耕牛注射疫苗的结果,从乡政府方面说来,成绩是不大好。全庄二十头牛,只注射了十三四头。从黑女儿这边看来,那又不同了。白根泰说∶幸亏我那一头没打针。黑女儿呢,他说∶算我倒霉!不过只打了那一头,也还好。
曾同志回延安三天后,没打针的七头牛就病倒了六头。又过十来天。就一头跟一头的死掉。这可把整个村,整个乡,一直到整个区都闹翻了! 牛死了的那天早上,黑女儿一家大小只是哭。见这凄惨的模样,他忍不住自己想道∶怨不怨我的错呢?
过了一会,他自己又回答∶不是的。是运气不好。运气不好,大家哭什么呢?越哭运气就越坏了!
运气是运气,你看那不是没病么? 婆姨说
那头打过针的牛,好好地站在那边。他气极了,跑过去照牛后腿就是一拳。那牛挨了一拳,心里有点糊涂,于是抱着一种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态度,挤了挤眼睛。不过黑女儿倒从那牛的挤眼睛,看出一种得意的神气.来。 又一连打了两拳,还骂道. 你得意什么!你得意什么!


展开余下试题那牛偏要结结实实地站在他面前,黑女儿又举起拳头狠命捶下去,这回没打着。那牛一闪躲开他,就照出后面的一条牛——这才是一条真真正正的好牛。而且有了这条牛,他的面子才撑得起来。他指着这条牛给他婆姨看∶这不是,他打过什么针!
话没过两天。那不争气的东西也病倒了。 这一下他着了慌。乡 文 书特地跑来告诉他,说那回打针的那个姓曾的,如今正在马首村替牲口治病,叫他去打问打问。
黑女儿赶到马首村,正在下大雨,把他一身淋得精湿。兽医也冒着大雨来了。一共是两个人,其中的一个就是上回那位姓曾的。
两个兽医和舅舅拉了几句闲话,就动手给舅舅的病牛打了针。后响那头牛的病情看来是更加严重了。黑女儿看见这情形,满怀的希望,不觉冷了半截。
下午,兽医又来了。他们拿一根小小的玻璃管扎进病牛的肛 门里.看了看, 又商量一会。舅舅站在一旁咕噜着。
第二天,医生又来。牛的精神好了一些,还是不肯吃草,老汉还是站在一旁咕噜着。
第三天 天才亮。黑女儿悄州跑进牛圈。开头他还以为自 己,眼花、仔红细一看那痛牛
正在吃草,嚼得那么香甜。黑女儿鼻子一酸,眼睛热辣辣地流下两滴眼泪来。
我早知道能治,早两天就该请医生也给咱的牲畜治一治。他想,如今又耽搁了三天,不知道家里面情形怎么样了!
他找到那两位活菩萨,把全部情形,一五一十都告诉了他们,然后又请他们再到上卧石村打一个转,他们也答应了。当天下午,天晴定了,三个人一道往回走。一路上,黑女儿话也多了,笑也肯笑了,连灰色的脸,灰色的眼睛,灰色的短须,都明亮亮的有了光彩了。
一到院子外面的围墙门口,他高声叫嚷∶你们快出来,快出来,给牛请了先生回来了!
他一直跑到牛圈口,都没有碰见一个人。一看牛圈,只剩那头早就打过针的,另外那一头生了病的,就没看见了。他呢喃地说着。我的牛呢?只觉得浑身软就瘫坐在地上。
他是太迟了。
一个月后,区长在延安碰见那位姓曾的年轻人,谈起黑女儿,区长说道∶黑女儿彻底转变了!他到处自动给你们宣传。在柳桥镇上,他看见一个人就说∶'农场打的牛瘟针,真正好!真正好!'迩刻大家都解开了。……
1944年11月8日在延安(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延安派人来上卧石村给牛打防疫针,乡长有抵触情绪,因为他也不太相信科学。
B. 黑女儿先登记给牛打针,随后又暗中转移耕牛,迷惑乡干部,足见其顽固不化。
C. 给上卧石村耕牛注射疫苗的成绩不佳,乡政府很不满意,牛主们也都自认倒霉。
D. 小说两次写舅舅站在一旁咕噜着,表现他对兽医能治好他的耕牛将信将疑。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借天气来烘托人物心情,黑女儿到马首村求医,正在下大雨。强化其内心焦急;医生随他回村,天晴定了,烘托其满怀希望。
B.小说善用色彩描写人物,如青油灯把人的脸照成古铜色,灰色的脸、眼睛和短须,都明亮亮的有了光彩了,色彩鲜明,表现力强。
C. 小说中对人物的称呼前后不同,如姓曾的\活菩萨\先生。称呼的变化体现了人物身份与生活状况的变化,也反映人物观念的变化。
D. 小说写黑女儿给牛打防疫针的态度彻底转变了,还到处积极宣传打牛瘟针真正好,这一转折将故事推向高潮,也使形象更为饱满。
8. 小说写黑女儿打牛,人与牛有一番特别的对话,饶有情趣,请简要分析。(4分)
9.1942年5月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的文艺应该为人民大众服务,这篇小说是践行讲话精神的新成果。小说在内容与形式方面进行了哪些可贵的艺术探索?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神宗万历二十年五月,倭酋平秀吉寇朝鲜。时朝鲜王李公湎于酒,弛备,吉乃分遣其渠行长、清正等,率舟师数百艘,逼釜山镇。五月,潜渡临津,分陷丰、德诸郡。时朝鲜承平久,怯不谙战,皆望风溃。朝鲜王仓卒弃王京,令次子珲摄国事,奔平壤。倭遂渡大同江,绕出平壤界。是时倭已入王京毁坟墓劫王子陪臣剽府库荡然一空八道几尽没旦暮且渡鸭绿请援之使,络绎于路,廷议以朝鲜属国,为我藩篱,必争之地,遣行人薛潘谕其王以匡复大义,扬言大兵十万,已撮甲至。贼抵平壤,朝鲜君臣势益急,出避爱州。
七月,游击史儒等师至平壤,不谙地利,且霖雨,马奔逸不止,儒战死。副总兵祖承训统兵三千余,渡鸭绿江援之,仅以身免。报至,朝议震动,以宋应昌为经略,员外刘黄裳、主事袁黄赞画军前。
八月。体入丰、德等郡.我兵稍集。而行长等烦习兵,诈谓不敢与中国抗,以缓我师。兵部尚书石星亦谓诸将未得利,计无所出。议遣人探之。 嘉兴人沈惟故应幕。惟敬者,市中无赖也。惟敬至,执礼甚卑。行长跪曰;天朝幸按兵不动,我亦不久当还。当以大同江为界,平壤以西,尽归朝鲜耳。 惟敬既还奏,廷议以倭多变诈,未可信。我师利速战,乃趣应昌等统兵进击。
十二月,以李如松为东征提督。上悯东征将士寒苦,特发帑金十万犒慰,且重悬赏格。羽檄征兵七万余,如松率军至辽阳。而惟敬归自倭,称行长愿退平壤迤西,以大同江为界。如松大会将吏,叱惟敬金邪当斩。参军请间曰:籍惟敬给倭封而阴袭之,奇计也。应昌、如松以为然,乃置惟敬标营。
二十五日,誓师东渡。我师无一不当百,是役凡得级千二百八十五,余死于火,及从城东跳溺无算。二十一年正月,平壤大捷。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六十二》)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时/倭已入王京/毁坟墓/劫王子/陪臣/剽府库/荡然一空/八道几尽/没日暮目渡鸭绿
B.是时/倭已入王京/毁坟墓/劫王子/陪臣/剽府库/荡然一空/八道几尽没/旦暮且渡鸭绿
C.是时倭已入/王京毁坟墓/劫王子/陪臣/剽府库/荡然一空/八道几尽没/旦暮且渡鸭绿
D.是时倭已入/王京毁坟墓/劫王子/陪臣/剽府库/荡然一空/八道几尽/没日暮目渡鸭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倭,我国古代对日本人及其国家的称呼。元末到明中叶多次在朝鲜和我国沿海抢劫骚扰的日本海盗,称为倭寇。
B. 经略,官名。唐太宗在边州置经略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
C.兵部,与吏部、户部、礼部、刑部、工部并称六部,兵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饷、车令等。
D. 羽檄,古代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传递军情一般都写在檄上,如果在其上插雉羽,则表示万分危急。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倭寇侵犯朝鲜,朝鲜是明朝属国,也是屏障,于是明朝决定派兵援助朝解,救朝鲜于水火。
B. 五月,平秀吉的军队潜水渡过临津,分别攻陷丰、德等郡,朝鲜王仓促间出逃,让次子李珲监国。
C. 史儒带兵抵达平壤后,因诸多原因,战事不利而战死。祖承训带兵渡过鸭绿江援助,也遭惨败。
D. 倭寇为了延缓明朝出兵时间,谎称不与中国对抗,并向沈惟敬保证不久便会从平壤撤兵。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时朝鲜承平久,怯不谙战,皆望风溃。(4分)
(2)参军请间曰;籍惟敬绐倭封而阴袭之,奇计也。(4分)


展开余下试题14. 明军在援助朝鲜的平壤之战中为了争取胜利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 题。
别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纯粹以议论为诗,全无依依不舍的离愁别怨,给人以壮美之感。
B. 颔联所写的大丈夫形象,威武潇洒,胸怀开阔,风度不凡,气宇轩昂。
C.游子颜在作者那里,就是因离别而呈现的伤感落泪的凄切之状。
D. 尾联总束前面诗句,照应首联,点明了壮士欲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16.清代沈德潜评本诗颈联似游离于诗外,实则贴合无间,请对此做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黄庭坚在《登快阁》\________,________中运用典故,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脱和孤傲的情怀。
(2)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不言其志,而是描述了一幅与冠者、童子一起\________,________、吟咏归家的郊游图景,含蓄地表达出礼治的社会理想。
(3)舟船意象常见于古诗词中,苏轼夜游赤壁,抒发了在万顷碧波上 \________的快意;陆游描摹当年\________的战斗盛况,书写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愤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中国印章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绚丽多彩和中华文化的________,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
中国印章文字首选篆文,故称为篆刻印章,早期多用铜、金、玉等为印材,后以石质为主。石质印材的使用为文人和艺术家用刀刻印开辟了新的天地。刻印的刀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冲刀和切刀。冲刀行进较快,很像书法中一拓直下的笔.法,能表现出________的气势;切刀则行进较慢,用短程碎刀连续切成,犹如书法中的涩笔,能表现出道劲凝炼、厚实稳健的气象。中国印章运用铁刀精雕细刻时,既创造中国绘画的艺术美感,也直接体现中国书法的运笔特征。
古往今来的中国印章设计者、制作者,常将自己的审美情趣注入创作之中。历代众多文学家、书画家对印章________,许多印家也兼工诗书画,他们常常取用一些警世恒言或诗词佳句作为印章内容。欣赏此类印章,人们往往在________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博大精深 淋漓尽致 情有独钟 潜滋暗长
B.博大精深 酣畅淋漓 情有独钟 潜移默化
C.博采众长 酣畅淋漓 情深义重 潜滋暗长
D.博采众长 淋漓尽致 情深义重 潜移默化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印章运用铁刀精雕细刻时,既直接体现中国书法的运笔特征,也创造中国绘画的艺术美感。
B. 中国印章运用铁刀精雕细刻时,既彰显中国绘画的艺术美感,也直接体现中国书法的运笔特征。
C.中国印章运用铁刀精雕细刻,既直接体现中国书法的运笔特征,也彰显中国绘画的艺术美感。
D. 中国印章运用铁刀精雕细刻,既创造中国绘画的艺术美感,也直接体现中国书法的运笔特征。
20. 下图是厚德载物的印章作品,请结合上则材料简要说明其艺术特点。(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从北斗实现全球组网、探月工程三步走 圆满收官,到今年将建成空间站、完成载人航天三步走,①______。
相比于上世纪,进入创新发展快车道的中国航天,②______。嫦娥揽月、祝融探火、羲和 逐日、天和 遨游星辰,③______;慧眼成功观测黑洞爆发,悟空 获取宇宙射线能谱精细结构,中国发现不断加深着对时空的认知。这些足迹和发现充分展示了中国航天的实力储备,确保中国航天继续创造新成就、实现新跨越。
和平探索与利用外层空间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____)追梦路上,中国航天人不断书写新的太空传奇。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越来越多的国家大力发展并高度重视航天事业。这将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B. 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高度重视并将大力发展航天事业。
C. 越来越多的国家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航天事业,这将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D. 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大力发展并高度重视航天事业。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世界乒乓球运动因发展严重不均衡而险些被移出奥运大家庭。这也是一枝独秀的中国队面临的危机。
2009年开始,中国主动为他国培养人才,比如分享训练成果。吸引外籍选手参加乒超联赛,派教练和运动员赴海外执教、打球等等。中外选手的对决从此变得更精彩了。
但外国选手在一些国际大赛中战胜中国队,又引发了国人的担忧。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回应∶帮助对手进步,我们也会变得更强大。再说,国乒的底蕴和厚度是其他国家无法超越的。
中国乒乓球在推动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同时,也让自己始终站在世界之巅。中国乒乓球的发展之道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年潍坊市高三模拟
语文试题(一)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2.5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 B(多歌唱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暗错误,选项理解不当。原文是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属于人民的作品有描述黑暗的,没有程度上的要求)
2. B(A项,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 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盛唐时代不同于屈原所处的战国时代,《楚辞》的风格与盛唐诗歌风格不同,可知 A 项无中生有。C项,盛唐气象因此形成以偏概全,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有多个方面。D项,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因果颠倒)
3.D(《夜雨寄北》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缺乏蓬勃朝气,不属于盛唐气象)
4. ①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②语言表述严谨。如这是不全面的\不一定总是\更为接近\单从字面上看等语句的使用。(4分,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5. 示例∶①南北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对盛唐气象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②和平安定。经济繁荣的社会局面,为盛唐气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③自由开放的思想氛围,对盛唐诗人的诗歌风格形成起了重要作用。(4)抑制门阀十族政策的实行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潍坊”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