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73 2022-06-17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3]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基础梳理检测(二)语文试题
07 《齐桓、晋文之事》(二)
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
【文言基础梳理】
一、选择题。(45分,每题3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摄乎大国之间 乎:语气词
吾与点也 与:赞成
B.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方:方法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比:到
C.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爱:喜欢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隐:痛惜,哀怜
D.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形:表现
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抑:还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组是(3分)
A.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吾属今为之虏矣!
B.居则曰:“不吾知也!” 不然,籍何以至此?
C.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夫子之谓也。
D.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3.下列句子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译文】保护民众,称王于天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B.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译文】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
C.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译文】百姓都认为大王喜爱羊(而舍不得用牛),而我确实知道您是于心不忍。
D.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译文】依照牛体的自然结构,击入大的缝隙,引刀进入(骨节间)的空处,(这样做是)因为牛有着它本来的样子啊。
4.下列选项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鼓瑟希 刑于寡妻
B.抑为采色 放辟邪侈
C.砉然向然 盖亦反其本矣
D.是罔民也 善刀而藏之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3分)
A.依乎天理 B.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C.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D.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6.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百姓之不见保
A.夫晋,何厌之有 沛公安在
B.然则一羽之不举 未之有也
C.唯命是从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D.吾属今为之虏矣 若属皆且为所虏
7.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孟子善于诱导、善于论辩的一组是(3分)
①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②无以,则王乎?
③然则废衅钟与?
④不识有诸?
⑤是心足以王矣。
⑥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8.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3分)
A.臣未之闻也 B.莫之能御也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臣闻之胡龁曰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无罪而就死地 就:走向
B.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恶:怎么、哪里
C.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爱:爱惜
D.不识有诸 识:知道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不敏:愚钝
B.俯不足以畜妻子 妻子:妻子和儿女
C.申之以孝悌之义 孝悌:孝敬父母
D.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是故:因此,所以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项是(3分)
浏览完整试题
A.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D.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无罪而就死地 就:走向
B.挟太山以超北海 超:超过
C.度,然后知长短 度:衡量长短
D.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恒:守道不变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名词用作动词的一项是(3分)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D.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14.下列各项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不敏:不聪慧,不通达
B.俯不足以畜妻子 妻子:妻子和儿女
C.申之以孝悌之义 孝悌: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D.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是故:就是这个缘故
15.下列选项中,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衅钟是周朝的一种礼仪。在古代,钟被视为一种神器,新铸成的钟要用牛羊的鲜血予以祭祀。
B.《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庠序,即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
C.“四书”,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合称“四书”。
D.孟子,春秋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荀子是先秦儒家的三位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人尊称他为“亚圣”。
【文本综合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令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婚,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冈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B.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C.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D.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邦:本指家与国。家,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邦,古代诸侯的封国、国家。亦泛指国家。
B.百亩之田:古代实行井田制,一个男劳动力可分得耕田一百亩。
C.库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亦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古往今来,学校有“校、序、庠、学、国子监”等名称。
D.孝悌: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弟姊妹为悌。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认为不仅要将仁爱之心施与家人,还要将这种仁爱之心推广到他人身上,这样才可以达到自如地统治天下。
B.《诗经》所说的“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推及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的道理与孟子所说的推恩是一样的。
C.这里孟子用推己及人的方法来劝导齐宣王,孟子认为古时候的人大大地超过今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善于推销自己。
D.孟子用“足以保四海”和“无以保妻子”造成强烈的对比,说明推恩与不推恩其结果是不同的。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2)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考点拓展训练】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4题。(20分)
[甲](齐宣)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言举斯心如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展开余下试题
(《孟子•梁惠王上》)
[乙](齐宣)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上》)
[丙]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①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注释]①唐、虞、三代: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
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B.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C.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D.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2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这里就是《诗经》,《诗经》也叫《诗》《诗三百》,儒家经书之一。
B.钧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而锱铢是相对很小的重量单位。
C.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太学”一样。
D.北海,古人认为天下有四个大海,北海居其一,指齐国北边的大海。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时的诸侯国多崇尚攻伐。秦楚魏齐等国皆务于合从连衡,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而这与孟子的主张背道而驰。
B.孟子的社会理想是美好的。孟子把其社会理想描述为: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齐宣王先听进劝谏后又悔而弃之。齐宣王好像谦恭,能听从孟子的劝谏,但最终没能采用孟子主张,也没有任用他。
D.齐宣王富有一定的同情心。通过对话可以看出,齐宣王很同情禽兽,但不大同情老百姓,不能分清轻重、长短。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2)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
24.“唐、虞、三代的德政”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进行概括。(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29题。(20分)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上》
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犬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大王亶父曰:“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且吾闻之不以所用养害所养”因杖策而去之。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夫大王亶父,可望能尊生矣。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者!
《庄子•让王篇》
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且吾闻之/不以所用养害所养
B.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且吾闻之/不以所用养害所养
C.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且吾闻之/不以所用养害所养
D.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且吾闻之/不以所用养害所养
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或句子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百亩之田”:相传周代实行井田制,一家可分得耕田一百亩。
B.“庠序”:“庠”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序”周代学校名称。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
C.“孝悌”: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儒家视“孝悌”为“仁”的根本。
D.“不以所用养害所养”句中的“所用养”,是与“所养”对言的。“所养”指土地;“所用养”指人,即当地民众。
27.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在谈话中首先从“养”“教”两个方面概述了“仁政”的基本内容,这二者的关系是在施“教”的基础上有“养”。
B.为了说服齐宣王,孟子在谈话中提出了从田宅桑畜直到礼义庠序的王道仁政模式。
C.《庄子•让王篇》从更深层上体现了道家出世无为的哲学思想,其中有消极的人生思想,我们要辩证扬弃。
D.《庄子•让王篇》恰当使用了排比手法,增强了语势,使内容更明确,说理也更具说服力。
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2)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者!
29.结合所节选的两段文字,请你谈谈孟子对“称王”、庄子对“待民”各持什么态度?(3分)
上一篇: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基础梳理检测(一)语文试题
下一篇:
《登泰山记》挖空训练语文试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齐桓、晋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