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26  2022-07-12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总复习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6]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2年7月高二年级联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2年7月高二年级联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8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民至上作为价值命题,其基本内涵是人民在社会(国家)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一切国家权力。在人民至上中,“人民”是主词,一般是指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其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它包含社会治理者在内的社会基本成员,而社会治理者不过是人民的代表;二是它不仅指社会基本成员个人,也指各种组织群体,但通常是指人民整体,是人民整体与人民个体(包括个人和组织群体)的有机统一。人民至上中的“至上”,指的是人民是社会共同体中至高无上的主体、主人,拥有一切国家权力,没有任何群体、组织、机构与人民处于同等地位,拥有相同权力。
人民至上与中国传统的“民惟邦本”观念、西方的“主权在民”观念存在着重大差别。“民惟邦本”观念即“民本”观念,其基本含义是以民众或百姓为国家的根本或基础。这里所说的“民众”并不是指社会的所有成员,而是相对于统治者而言的黎民百姓。因此,在传统的民本观念中,隐含着君王是百姓的主人并为民做主的含义,即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主权在民”观念,看起来是认为国家的主权在人民,但这里所说的“民”不是指作为社会的全体成员或大多数成员,而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所谓“主权在民”,实际上是主权在个人。这种个人主义价值观忽视人民整体,把单个人作为社会的主体、主人,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至高无上。
人民至上并不是一个事实命题,而是一个价值命题,既可以表达应然状态,也可以表达实然状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把人民至上确立为根本价值理念并始终加以践行,中国人民成为国家主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人民至上就从应然状态转变成为实然状态。人民至上作为价值命题,具有价值理想、价值目标、价值原则、价值旨归、价值理念等多重基本价值意蕴。把它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它就具有价值理想的含义;把它确定为社会的奋斗目标,它就具有价值目标的含义;把它作为执政党和国家的根本原则并加以法治化、政策化、道德化,它就具有价值原则的含义;把一切价值追求都落脚到人民至上,它就具有价值旨归的含义。所有这些价值意蕴都可以用价值理念加以表达,价值理念可以指称这些含义的任何一种含义,所以通常将人民至上作为价值理念。
“人民主体地位”“人民当家作主”“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幸福”等也是价值理念。人民主体地位指人民是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意味着那些不属于人民范畴的人群不是社会主体,更意味着人民整体和人民个体都是社会的主体。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含义就是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是社会的真正治理者。以人民为中心所侧重强调的是执政党在治理国家过程中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民幸福主要是就价值目标而言的,它是指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以及作为国家治理者的执政党和国家,都要以全体人民普遍幸福为最终追求。这些价值理念的含义虽各有侧重,但其基本含义都隐含在人民至上之中,可以说是人民至上的不同表达。比如,以人民为中心是由于人民在国家中具有至高无上地位,而这种地位必然要求国家治理者以人民为中心。因此,人民至上作为价值理念具有根基性、根源性,所以被看作是根本价值理念。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人民至上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要求》光明日报2022年4月11日)
材料二:
“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作为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人民至上体现在治国理政实践的每一个环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经验。国家治理不只是政府的事,人民不只是公共服务的消费者,故就其要旨而言,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就是要坚持人民在治国理政实践中的主体地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故就其目的而言,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旨在提升民生品质,增进人民福社。“民之所需,政之所向,民之所盼,行之所至”,故就其手段而言,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
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着力把制度优势转换为治理效能。民主是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与价值诉求,但西方社会一直将之窄化为“竞争性选举”。这种选举民主限制了民众直接参与决策的机会,实质上是一种“富人游戏”。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在长期执政的基础上,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并致力于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治理机制和治理实践。从民主选举到民主决策,从民主管理到民主监督,人民都能充分地参与其中,确保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诉求能够转换为切实可行的公共政策议题。
坚持权为民所用,打造责任政府。现代社会的健康运行离不开一个务实高效、廉洁勤政的责任政府。中央领导人强调:“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建设一个对人民负责任的政府,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我们党在治国理政实践中,通过公共权力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运作,不断强化政府行为的约束机制、监督机制和责任机制,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各级公职人员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各项职责,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各项利益诉求,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能够用来为人民谋福社。
(摘编自《人民至上的治国理政之道》光明B报2022年4月11B)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权在民”强调人民是社会共同体中至高尤上的主体、主人,拥有一切国家权力。
B.“民惟邦本”和主权在民”都重视民”,但都只关注个体的民”,忽视人民整体。
C.“人民至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被确立为根本价值理念。
D.“人民主体地位”是指执政党在治理国家过程中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民至上这个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要求人民不仅是公共服务的消费者,还是治国理政实践中的主体。
B.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治国理政中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的重要方法。
C.通常将人民至上作为价值理念,是因为其多重价值意蕴都可以用价值理念加以表达,它既可以表达应然状态,也可以表达实然状态。
D.因为公共权力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运作,所以要求不断强化政府行为的约束机制、监督机制和责任机制。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人民至上”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人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
B.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C.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D.战国时期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结构。(4分)
5.请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的“人民至上”相对于西方的“主权在民”有什么优势。(6分)
(二)现代文阅读Il(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将军泪
刘怀远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位将军来村里祭奠熊二嫂。
熊二嫂是谁?村里几位上了岁数的老人还记得。
熊二嫂是个小脚女人,拉扯着三个孩子,做了一件天大的事:拆掉祖传的土屋,盖起了三间青砖房子。
的确不容易呀!迈着一双三寸全莲,除了种自家三亩薄田,还租种了财主家的十亩地,打下稻谷,交完租留够种,几乎全部拿到集市上卖了,然后一家人采野藕摸鱼虾混日子。忙完田里的,再春天养蚕,夏天种瓜,秋天摘棉,冬天织布。
别人问她:"这么累干什么?
二嫂一指歪歪斜斜的土蚽祖屋:"我要起三间砖瓦屋!
那么容易?如果容易,父辈也就不住土屋了!
每次卖了谷,二嫂就买一些砖,再有钱,再买一些。卖了布,就买几根杉木,有了钱,再买几根。就这样,积少成多,二嫂用十年的时间,终于盖起了宽敞明亮的青砖房子。唯一不足的是,屋顶是稻草笘的,跟她理想中的屋顶上铺满鱼鳞般的青瓦还差一定距离。不过,她迟早会实现的!
住进新房的二嫂,像爬上山顶的人,既有成就感,又有自豪感。稍闲下来,会打量墙上的每一块砖,抚摸屋架上每一根杉木和每块光滑的杉木隔板,虽然一日三餐还和以前一样,虽然身上的衣服还是补丁骡补丁,但心情是舒畅的,有时自己会不自觉地哼起小曲来。
二嫂急切地想把屋顶的稻草换成青瓦。她攒了钱,买一些。又攒了钱,再买一些。
为了快速攒钱,二嫂竟又学会了捉缮鱼,捉的缮鱼拿到茅庙集上去卖。
这天晚上,湖汉里枪声大作,等枪声平息了,二嫂舍不得耽误这一晚的时间,又去湖汉里捉鱼。静寂的夜里,二嫂练就了能听见沼泽里缮鱼细微叫声的本领。进了芦苇荡,她隐约听到一声呻吟。


展开余下试题她警觉地顺着声音找过去,沙丘上躺着一个人。
二嫂问:“你是谁?”
“我是游击队的,刚才衾击了鬼子的巡逻艇,我的腿受了伤。”
二嫂毫不犹豫地扶起他:“快去我家养伤吧!”
那人推辞着:"等下同志们会来找我的。
二嫂看他腿上的血,说:"荒郊野外哪好养伤?还是跟我回家吧!
二嫂一咬牙,背起他回了家,请大夫治了伤,每天熬缮鱼汤给他喝,知道了他是游击队的副队长。
副队长伤好归队后,经常来看望二嫂,把二嫂家当成联络点和中转站。
这天,副队长对二嫂说:"明天晚上有军区特派员来,到时我们都来您家开会。
二嫂点头答应下来。
第二天傍晚,二嫂把三个孩子托邻居照看,怕孩子吵闹影响了队伍开会。想着天太晚了,要安排特派员住下来,又把家里最好的铺盖拿出来,铺在床上。
这时,院子里闯进来一伙人,端着枪对准她,让她待在屋里不要出来。
二嫂的心忏忏跳着,她听到有人说着呜里哇啦的话,瞬间明白了,这是日本鬼子得
到了情报,提前来布控抓人的。
天渐渐黑下来,二嫂心里焦急万分,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人落入日本鬼子的罗网!二嫂想从后窗跳出去,刚推开窗,就看见不远处埋伙着几个人。二嫂只好硬着头皮想从屋门走出去,又被拦住。二嫂说:"我要解手,活人总不能让尿憋死。
一个汉奸晃着手里的枪,恶狠狠地说:"赶紧回屋去,不然我现在就让你死!
二嫂说:"哼,游击队真要来了,你们几个人能抓住?
汉奸冷笑道:"村里村外,皇军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哪怕来只乌儿都插翅难逃!
透过窗子能看到天上的月牙儿了。原本在院子里说话的鬼子和伪军也隐藏在各个角落里,悄无声息。
怎么办?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同志投进罗网吗?二嫂感觉心里像着了火。
火!熊二嫂闪出一个念头,她看看泛着桐油光亮的杉木屋架和隔板,抬头望着屋顶上捆扎有序、排列密实的稻草,又望了一眼窗外天空里更加明亮的月牙儿,毅然走进了厨房。
二嫂颤抖着手,把厨房里的一大堆草拖到杉木隔板下,坚定地擦着火镶,瞬间烈焰
升腾,踪上屋顶,火光一下照亮了半个夜空……
站到二嫂坟前的将军,就是当年的副队长,想给二嫂立一块碑。
却没人知道二嫂的名字。
二嫂是熊家在逃荒人群中收养的童养媳,打小被称作熊二家的。又问左邻右居,老人们都一脸茫然:"别说叫什么,连她姓什么都不知道。二嫂的大孙子突然想起本家族一位老师编有一本族谱,忙过去查看。果然在他爷爷名字一侧写有:何氏。孙子问老师:"我奶奶姓何?老师叹一声:"这个何氏是说不知是何姓氏啊!
将军双手捧起一杯泥土添到二嫂低矮的坟上,流下热泪,轻轻喊了一声"二嫂,庄重地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选自《小说选刊》2022年第2期,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熊二嫂勤劳刚强,不认命,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终千盖起了三间青砖大房,让人刮目相看。
B.熊二嫂身世悲苦,和艾青笔下的大堰河一样尤名尤姓,直至后来经过走访调查才弄清楚她的真实姓氏。
C.“学会捉鳝鱼”是小说中非常重要的情节,它使故事顿生波澜,又使小说的主题思想表现得更为丰富和深刻。
D.游击队副队长伤好归队后,经常来看望熊二嫂并且把她家当作中转站,但最终被敌人发现了踪迹。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捆长运用多种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如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等,生动传神,如临其境。
B.小说的叙述富有特色,开篇设置悬念,倒叙引出故事,结尾补叙,行文跌官起伏,达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C.小说语言质朴与典雅兼具,简练而意蕴丰富,人物语言富有个性,二嫂、游击队副队长、汉奸的话都符合身份特点。
D.小说巧用伏笔,“屋顶是稻草苦的”与“烈焰升腾,蹄上屋顶”前后呼应,文章结构浑然天成。
8.如何理韶小说中画横线的语旬?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小说的标题是“将军泪”,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内涵和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杨玄感反引兵向洛阳代王俏使刑部尚书卫文升帅兵四万救东都。玄感逆拒之文升且战且行辽东城久不拔会杨玄感反书至帝大惧。引纳言苏威入帐中谓曰:"此儿聪明得无为患?”威曰:"夫识是非审成败乃谓之聪明。玄感粗疏必无所虑但恐因此浸成乱阶耳。”帝又闻达官子弟皆在玄感所益忧之。问太史令庾质曰:"玄感其有成乎?”质曰:"玄感地势虽隆素非人望因百姓之劳冀幸成功。今天下一家未易可动。”帝遣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左候卫将军屈突通乘传发兵以讨玄感。来护儿至东莱闻玄感围东都召诸将议旋军救之。诸将咸以无敕不宜擅还固执不从护儿厉声曰洛阳被围心腹之疾高丽逆命犹痀挕耳公家之事知无不为专擅在吾不关诸人有沮议者军法从事!”即日回军令子弘、整驰驿奏闻。帝时还至涿郡已敕护儿救东都见弘、整甚悦赐护儿玺书曰:"公旋师之时是朕敕公之日君臣意合远同符契。”屈突通引军屯河阳宇文述继之。玄感问计于李子雄子雄曰:"通晓习兵事若一得渡河则胜负难决。不如分兵拒之通不能济则樊、卫失援。”玄感然之将拒通。樊子盖知其谋数击其营玄感不得往。通济河军于破陵。玄感分为二军西抗文升东拒通。子盖复出兵大战玄感军屡败。与其党谋之李子雄曰:"东都援军益至我军数败不可久留。不如直入关中开永丰仓以赈贫乏三辅可指麾而定据有府库东面而争天下亦霸王之业也。”李密曰:"弘化留守元弘嗣握强兵在陇右可声言其反遣使迎公因此入关可以给众。”会华阴诸杨请为乡导壬辰玄感解东都围引兵西趣潼关宣言:"我已破东都取关西矣!”宇文述等诸军蹑之。至弘农城下遂攻之三日不拔乃引而西至冈乡宇文述、卫文升、来护儿、屈突通等军追及之于皇天原。玄感上栠豆布陈亘五十里且战且行玄感一日三败。八月壬寅玄感陈于董杜原诸军击之玄感大败。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未•唐平东都、李密、王世充”,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将咸以尤敕/不宜捆还/固执不从护儿/厉声曰/洛阳被围/心腹之疾/高丽逆/命犹挤摒耳/
B.诸将咸以尤敕/不宜捆/还固执不从/护儿厉声曰/洛阳被围/心腹之疾/高丽逆命/犹挤摒耳/
C.诸将咸以尤敕/不宜捆/还固执不从护儿/厉声曰/洛阳被围/心腹之疾/高丽逆/命犹挤摒耳/
D.诸将咸以尤敕/不宜捆还/固执不从/护儿厉声曰/洛阳被围/心腹之疾/高丽逆命/犹挤摒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刑部,中国古代隋以后官制中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一个司法部门,主管刑罚,但其在每个朝代中的职责范围相差甚大。
B.传,《说文》:“传,遽也。”段玉裁注:“如今之驿马。”朱骏声通训定声:“以车曰传..以马曰遽,亦曰驿。皆所以达急速之事。”文中指驿站车马。
C.符契,古代朝廷调动军队或发布命令的信物,上刻文字,剖分为二,朝廷和将帅各持一半。它也是权力的象征,寓意绝对服从。文中指赐予来护儿特殊权力。
D.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亦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后泛指京城附近地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来护儿与众将商议回军救援东都,众将不从,来护儿对众人宣称擦自做事的是自己,与大家无关,从而说服了大家。


展开余下试题B.来护儿回军的时候,恰好隋炀帝也下令让他救援东都,后来隋炀帝感慨君臣二人心意相合。
C.面对朝廷军队的追击,杨玄感向李子雄问计,李子雄说可以分兵抵御屈突通的军队,使其过不了黄河。杨玄感听从其建议,成功阻击了朝廷军队。
D.杨玄感屡战失利,他采用李子雄与李密的建议,遂领军向东争夺天下以成就霸王之业,然叛乱终究无法撼动国家统一局面,大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旬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玄感逆拒之,文升且战且行,辽东城久不拔,会杨玄感反书至,帝大惧。(4分)
(2)引兵西趣潼关,宣言:“我已破东都,取关西矣!”宇文述等诸军蹑之。(4分)
14.隋炀帝的臣子为什么认为杨玄感的叛乱不足为患?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思母
与恭
霜硕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靡。
去年五月黄梅雨,首典架袋余术归。
【注】与恭,字行己,号懒禅,宋末元初上虞人。馀姚九功寺僧。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中的“芦花”典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借孔子弟子闵损与后母的故事代指母爱。
B.第二句以须发花白的诗人作为主体勾连过去与现在。
C.三、四句,诗人以回忆虚写去年五月归家省亲时的情景。
D.这首诗质朴平实,叙述平凡往事,令人深为感动、叹涴不已。
16.这是一首“饱蘸生活气息,充满真情实感”的思母诗,请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旬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密在《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自己的坎坰命运,为下文陈述不仕的原因做铺垫。
(2)屈原在《离骚》中借先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旬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湍”指水流急速,碰到岸边石块就出现打转的水涡,出现“湍流”的地方一般为险峻之地,也有风景优美之地。古人常常在诗文中描写“湍”,如“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书籍是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人们通过阅读获取人类创造积累的精神财富。阅读是濡养人的心灵和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它能够提升生命格局,拓展个人精神高度,突破思维方式,由此形成个体生命独特的精神气质,外在表现出良好的行为规范,内在拥有坚定的价值观念。只有以沉潜之心静读默诵,才能激发思想活力,才能开启智慧脉门,才能涵养儒雅气质,才能培植人文品性。
屏阅读______、蔚然成风,正在引发阅读领域的第三次革命。元宇宙概念、人工智能、VR/AR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让阅读体验变得更加立体,使得人机互动性更强、沉浸感更足、虚拟现实相结合的场景阅读成为可能。书本内容可以在虚拟现实中展现书中的人物动起来,演绎精彩故事情节;书中的植物、动物、建筑______,阅读变成了______的非凡体验。在未来,读者甚至可以参与到书中故事的创作,在虚拟现实里体验各个角色,或创造属于自己的新身份,获得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尽管数字阅读带来的注意力碎片化、内容娱乐化等问题引发了各种争论与担忧,但无论读书、听书、视频看书,重要的是______知识和信息后的思考与消化,并沉淀为人生的养分。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方兴未艾 惟妙惟肖 设身处地 攫取
B.悄然兴起 惟妙惟肖 身临其境 摄取
C.方兴未艾 活灵活现 设身处地 摄取
D.悄然兴起 活灵活现 身临其境 攫取
19.文中画波浪线的旬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阅读是浸润人的心灵和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它能够扩展生命格局,提升个人精神高度,突破思维方式
B.阅读是濡养人的心灵和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它能够拓展个人精神高度,提升生命格局,突破思维方式
C.阅读是濡养人的心灵和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它能够提升生命格局,拓展个人精神高度,突破思维方式
D.阅读是浸润人的心灵和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它能够提升个人精神高度,扩展生命格局,突破思维方式
20.文中画横线的旬子主要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l(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城乡孩子共上一节网课,农民在村卫生室网上看城里名医……这一个个生动的应用场景,展现了数字化乡村生活的广阔前景。
数字化在保障改善民生、 ① 大有可为。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能突破时空限制,有利于化解此类矛盾。
通过多年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已渗透到乡村生活各个方面,但仍大有潜力可挖。 ② ,软件上要不断丰富和完善信息服务供给。
我国正逐步实现数字化与农民生活的有机融合,大力提升农民的数字化素养,以便让他们更好地享受数字化红利。但现实是, ③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认知、意愿和能力,加强数字乡村应用场景宣传和示范,( )要结合农村实际,引导企业、公益组织等参与农民数字技能提升工作,进一步发挥益农信息社的作用。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旬,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提升农民对数字技术的认知和学习意愿是前提,搭建农村电商培训等提升农民数字技能的平台是基础。
B.前提是提升农民对数字技术的认知和学习意愿,搭建农村电商培训等提升农民数字技能的平台是基础。
C.提升农民对数字技术的认知和学习意愿是前提,基础是搭建农村电商培训等提升农民数字技能的平台。
D.前提是提升农民对数字技术的学习意愿和认知,基础是搭建农村电商培训等提升农民数字技能的平台。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旬,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7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陈蕃,汝南平舆人也。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糯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后迁为乐安太守,拜尚书,为太傅。
(范晔《后汉书•陈蕃传”,有删改)
材料二:近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根据不同的学段制定了“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任、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等学段目标,并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
古有陈蕃立志扫除天下,不事一室,终成大业;而今劳动教育进入教育部课程标准。对千陈蕃的“扫天下”和教育部提倡“事一室”的B常劳动,作为新时代青年,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2年7月高二年级联合调研考试•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A选项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可知﹐“强调人民是社会共同体中至高无上的主体、主人,拥有一切国家权力”是“人民至上”中的“至上”而不是“主权在民”。B选项根据材料一第二段,“民惟邦本”中的“民众”是相对于统治者而言的黎民百姓,并非只关注个体的“民”。D选项材料一第四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总复习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湖北省部分”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