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62  2022-09-25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2]
江西省五市九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五市九校协作体202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人: 景德镇市昌河中学 李文清 蔡兰芳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留。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国家与社会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治理国家与社会的方式具有多元综合性。中国古代在治国理政方式上,实行礼乐政刑综合治理。在这种综合治理中,道德与法律是两大主要手段。中国古代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共同治理,为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世界政治法律文明积累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经验。
在理论上,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对道德法律共同治理的治国理政方针曾进行过广泛深入的探索。汉代以后,正统儒家主张道德法律共治天下。秦朝专任刑罚,导致民怨沸腾,二世而亡;汉初无为而治,休养生息,也难以适应后来的社会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主张儒法结合、道德法律共治天下的正统儒学应运而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时也提出“德主刑辅、德刑并用”的治国主张。
古代关于道德法律共治天下的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其一,德主刑辅。道德法律共治天下,道德占据主导地位。孔子主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其二,道德法律各有分工。道德与法律的作用方式不同,实施功能有异,分别调整不同的社会关系,各有自己的作用领域。道德注重家庭、家族及私人社会的亲情友情,法律则强调权利义务的一体对待。其三,道德与法律相互支撑。道德与法律基于其目标的共同性,保持其价值导向的一致性,在功能作用方面相互支撑。一方面,法律的制定以道德原则为指导,某些重要的道德伦理规范直接被纳入法典之中;另一方面,在规范实施上,通过道德评价,提倡守法、息讼观念,培育民众对法律的敬畏;同时,在各级官员审断案件时,也对案件涉及的道德因素及地方习俗加以考虑。
国家治理与社会管理,关键在于针对社会成员,引导其思想,规范其行为。中国古代道德法律共同治理的方式,就是紧紧抓住人的思想情感与行为举止两大着力点,以道德抚慰人的情感、引导人的思想,以法律规范人的行为。同时,注重道德法律相互配合、相向而行,共同维护良好社会秩序。
中华文化在设计调整社会关系、规制社会秩序的规范体系时,既坚持道德治理,强调端正人心、导民向善;又坚持法律治理,加强对犯罪及重大失德行为的刑事处罚。一方面,通过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提升个体的道德水平,启发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通过立法建制,构建完备的法律体系,调整社会关系,规制人们行为,从而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适应民族需求的道德与法律相结合的治国之道。 
(摘编自朱勇《中国古代德法共治的管理智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道德在社会生活中起着抚慰情感、引导思想的作用,故在古代治国中占据主导地位。
B.道德与法律都是国家为实现长治久安而采取的主要手段,二者要相向而行。


浏览完整试题C.道德与法律相互渗透,在古代,法律中含有道德伦理规范,审理案件时会考虑案件涉及的道德因素。
D.道德与法律在治国理政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但两者分工、作用方式、作用领域和目标都不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道德与法律两个层面阐述了中国古代治理天下的系统,并分析二者不同功用。
B.文章从理论探索和治理原则两方面阐述中国古代德法共治的治国方式,并对后者做了着重阐述。
C.文章引用孔子的话,是为了论证道德法律共治天下,道德占据主导地位。
D.文章认为在秦朝、汉初两种治国理政的缺陷背景下,儒家提出了道德法律共治天下的治国主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代社会的治国方式向来是采取道德与法律共同治理,这为国家的安定做出了贡献。
B.国家治理与社会管理,就是在于针对社会成员,引导其思想,规范其行为。
C.在治国理政上只要做到道德和法律共同治理,国家就会长治久安,社会就会和谐稳定。
D.中华文化在设计调整社会关系、规制社会秩序的规范体系时,坚持道德治理和法律治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近期,饭圈失范、流量“翻车”事件屡屡发生,现实中粉丝挤碎机场扶梯玻璃、为明星打榜投票把大量牛奶倒掉、粉丝为维护自家偶像互相谩骂攻击……应该说,不良饭圈文化已日渐成为当下社会环境中的严重不和谐音。“饭圈”频频出现粉丝非理性追星乱象,“饭圈”成为乱象丛生的“怪圈”,“饭圈”之怪主要表现在:
一切向钱看,以消费为最高目标导向。“没钱别提爱,白嫖不算粉”“一定要让哥哥的排名保持住,后面追得紧”成为典型话语样态,情感价值让位,肯不肯为爱豆花钱成为评价一名粉丝是否合格的唯一标准。出于对偶像的崇拜,尚且依赖父母资助的青少年粉丝不仅愿意为偶像贡献巨大流量,而且乐意为其花费大把金钱,甚至有人为此借贷,让自己和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青年粉丝乐于为偶像消费的行为引来了部分商人的目光,他们纷纷思索如何利用“饭圈”“圈钱”。  
盲目崇拜,不容异己的非理性。粉丝笃信并自发维护爱豆完美无瑕的形象,无视其在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方面的欠缺。而针对自家爱豆的负面评价,或者可能和爱豆形成竞争关系的同行,不问是非曲直,一律群起而攻之,戾气盛行。更有狂热者,无视道德和法律,在爱豆违法被捕后仍为其开脱,甚至到监狱进行“应援”。
任务明确、分工协作、行动一致的组织性和专业性。“饭圈”文化中,经纪公司、职业粉等有明确的任务分工和等级秩序;经纪公司、粉头作为主导者,不仅扮演意见领袖的角色,而且拥有财务大权;职业粉丝擅长挑起事端、引发大规模关注,尤其在“互撕”等网络暴力行为当中,职业黑粉则充当操盘手和主力军的角色;在后援会当中数量众多的学生粉则由于缺少必要的社会经验和独立思考能力,而扮演着盲从的“乌合之众”和付出时间、精力、金钱、情感却一无所获的“韭菜”角色。
(摘自北京青年报刘润坤 张慧瑜《“饭圈”渐成“怪圈”,“破圈”势在必行》 2021年09月24 日)
材料二
“饭圈文化”乱象使青少年的价值观、审美观、人生观,都发生了严重的扭曲与偏差。“明星”一夜暴富,成为粉丝的“偶像” 。这些“偶像”却成为粉丝的人生目标。甚至若干顶流明星,德艺不佳,甚至悖逆社会公德,行为失范,却被青年粉丝盲目追捧。不仅如此,还危及到多方面。
它对影视业的健康发展和明星养成有极大的消极作用。不良饭圈文化其实就是偏执文化,粉丝对自家明星爱屋及乌,认为偶像高于一切,“颜值崇拜”等审美观使其无法客观看待、评价偶像明星的表演水准与作品品质,重偶像本身而轻作品内涵及其艺术水准。粉丝的群体性与强烈认同感在网络上会形成巨大声势,不只让粉丝个体迷失、沉沦,也助推着流量明星们自我膨胀、忘乎所以,而且对影视作品社会评价的客观理性形成极大干扰。
不良饭圈文化对青少年的审美引领与价值观引领造成负面影响。青少年时期,原本处于“立人”之际,不良饭圈文化的恶趣味、病态化、走极端,借助声势浩大的娱乐狂潮,给青少年造成的影响势必是畸形扭曲的,不利于青少年提高辨别力、提升判断力以及树立正向积极的审美观与价值观。受不良饭圈文化影响的青少年,热衷于通过供养、追捧流量明星来获得自身的存在感,崇拜明星戏内戏外一掷千金、挥金如土的生活状态,而不再崇拜、追求科学家、医生、教师等社会主体人群的专业高度、职业意识、人文情怀与奉献精神,更不屑于普通人以诚实劳动获得美好生活、赢得自尊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长此以往,不良饭圈文化毁掉的将是整个一代人,污染的是整个社会风气,败坏的是整个社会肌体和民族精神。
(摘自光明日报戴清《为什么要坚决反对不良“饭圈文化”》2021年08月25日16版)
材料三
面对“饭圈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教育造成的困境,社会各界应该提高警惕,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帮助“饭圈”中的广大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各级党政机关应该正向引导,净化舆论环境,应该高度重视“饭圈文化”,积极引导,使其发挥正面的价值导向。首先,制定规范“饭圈”的法律法规。“饭圈文化”是近几年在青少年群体中逐渐兴起的文化现象,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导致“饭圈文化”乱象丛生,给青少年的“三观”造成极大干扰。因此,相关法律部门应及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饭圈”的监管,使“饭圈”文明、有序发展。其次,健全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相关机构与平台应根据“饭圈”成员特点,积极宣传与偶像有关的正面事件,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饭圈文化”发展,努力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并将其运用于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帮助其形成积极、健康、主流的价值观。
学校应该强化教育,塑造正确价值观。首先,学校及教师应认真了解“饭圈文化”的相关知识,准确分析它给青少年带来的双重影响,科学预见“饭圈文化”未来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利用“饭圈文化”中积极、进步的因素,引导它朝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前进。其次,学校可以将校园主流文化与“饭圈文化”积极因素交融起来。学校可以邀请一些文化素养较高、有社会责任感的明星、抗疫英雄、受国家表彰的科学家等,通过来学校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讲述自己的励志故事,使青少年在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的同时形成正确的偶像观和价值观;带动青少年热爱学习,积极进取,成为一个可以用自己的影响力宣传正能量、为社会作贡献的人。再次,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与身心特点,了解和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将“饭圈文化”的积极因素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展开余下试题(摘自何攀文 唐钱《饭圏文化”影响下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探析》2021年4月)
4.下列对不良的“饭圈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消费性、非理性、组织性和专业性,是不良“饭圈文化”的四个主要特点。
B.饭圈失范、流量“翻车”事件等不良“饭圈文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环境中的严重负能量。
C.乐于为偶像消费的青年粉丝,很容易成为大多数商人“圈钱”的利用对象。
D.不良的“饭圈文化”使得众多的学生粉失去了独立思考能力,成为被动无意识的群氓。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良的“饭圈文化”是一种畸形的、病态的审美,会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和审美观造成误导。
B.受“饭圈文化”影响,青少年崇拜明星,而不再崇拜、追求科学家、医生、教师等社会主体人群,更瞧不起普通人。
C.对不良“饭圈文化”的整治,国家已经制定规范“饭圈”的法律法规,及健全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努力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帮助青少年形成积极、健康、主流的价值观。
D.三则材料论证层次分明,材料一、材料二是并列式结构,材料三中大提纲下有小提纲,让受不良“饭圈文化”影响的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依赖于学校和教师的合力帮助。
6.请概括三则材料的侧重点,并结合材料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永远的门
邵宝健
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一式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未变,可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见多了。
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的常住人口各为一人。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娥。
郑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他向她致意。
“出去啊?”她回话,擦身而过,脚步并不为之放慢。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有幸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就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了吧。苗条得有点单薄的身材,瓜子脸,肤色白皙,五官端正。衣饰素雅又不失时髦。风韵犹存。她在西街那家出售鲜花的商店工作。邻居们不清楚,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
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后,迁居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头发黄焦焦、乱莲蓬的,可想而知,梳理次数极少。背有点驼了。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肩胛,瘦削的手。只是那双大大的眼睛,总烁着年轻的光,烁着他的渴望。
他回家的时候,常常带回来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
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
他没有串门的习惯。下班回家后,便久久地耽在屋内,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高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噘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到屋子里。
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
一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置在床旁。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这只花瓶永久性的位置。
除此以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傍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作。
从家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制造得出的那种温馨的气息。
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得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冽冽,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
同院的邻居们,曾经那么热切地盼望着他捧回来的鲜花,能够有一天在他的隔壁——潘雪娥的房里出现。当然,这个奇迹就从来没有出现过。
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
秋季的一个雨蒙蒙的清晨。
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你早。”
潘雪娥撑着伞依旧回答他:“出去啊?”
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来了,却不见他回家来。
即刻有消息传来:郑若奎在单位的工作室作画时,心脏跳动异常,猝然倒地,刚送进医院,就永远地睡去了。
这普通的院子里就有了哭泣。
那位潘雪娥没有哭,眼睛委实是红红的。
花圈。一只又一只。那只大大的缀满各式鲜花的没有挽联的花圈,是她献给他的。
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
没几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又突然。
人们在整理画师的遗物的时候,不得不表示惊讶了。他的屋子里尽管灰蒙蒙的,但花瓶却像不久前被人擦拭过似的,明晃晃,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一束白菊花,没有枯萎。
当搬开那只老式竹书架的时候,在场者的眼睛都瞪圆了。
门!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门拉手是黄铜的。
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又沉了下去——原来如此!
邻居们闹闹嚷嚷起来。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哀情和敬意,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了一种不能言状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
不过,当有人伸手想去拉开这扇门的时候,哇地喊出声来——黄铜拉手是平面的,门和门框平滑如壁。
一扇画在墙上的门!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篇对故事发生进行了环境描写,“古镇”、“古井”、“古老的平屋”创设古朴典雅的氛围,暗示这里的人们生活典雅,情趣高雅。
B.小说中多次出现高脚花瓶和鲜花的描写,主要体现出郑若奎内心的年轻活力和对爱的渴望,增加悬念,引起阅读兴趣。
C.小说以“永远的门”为题目,“门”含义丰富:既指墙上画着的门,也指人与人之间由于性格、顾虑等而无法跨越的“心门”。
D.小说情节发展线索是小院人们对郑、潘二人的感情变化:从泄气、盼望、遗憾同情、哀情敬意到愤懑再到惊讶的几个转折,可谓跌宕起伏、匠心独运。
8.小说写了一个让人扼腕叹息、心扉沉郁的爱情悲剧,你认为造成这种悲剧根源有哪些?请结合原文分析。(6分)
9.有人评价这篇小说故事“含蓄隽秀、构思巧妙”,主要得意于小说结尾欧亨利结尾方式。你是否同意这篇小说结尾“既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结合原文内容说明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长乐信都人也。年十四,高宗践极,以选为贵人,后立为皇后。高宗崩,故事:国有大丧,三日之后,御服器物一以烧焚,百官及中宫皆号泣而临之。后悲叫自投火中,左右救之,良久乃苏。
显祖即位,尊为皇太后。丞相乙浑谋逆,显祖年十二,居于谅暗①,太后密定大策,诛浑,遂临朝听政。及高祖生,太后躬亲抚养。是后罢令,不听政事。承明元年,尊曰太皇太后,复临朝听政。太后性聪达,自入宫掖,粗学书计。及登尊极,省决万机。
高祖诏曰:“朕以虚寡,幼纂宝历,仰恃慈明,缉宁四海。欲报之德,佛教是凭,诸鸷鸟伤生之类,宜放之山林。其以此地为太皇太后经始灵塔。”于是罢鹰师曹,以其地为报德佛寺。太后与高祖游于方山,顾瞻川阜,有终焉之志。因谓群臣曰:“舜葬苍梧,二妃不从。岂必远祔②山陵,然后为贵哉!吾百年之后,神其安此。”高祖乃诏有司营建寿陵于方山又起永固石室将终为清庙焉太和五年起作八年而成刊石立碑颂太后功德。


展开余下试题太后以高祖富于春秋,乃作《劝戒歌》三百余章,又作《皇诰》十八篇,文多不载。太后立文宣王庙于长安,又立思燕佛图于龙城,皆刊石立碑。太后又制:内属五庙之孙,外戚六亲缌麻,皆受复除。性俭素,不好华饰,躬御缦缯而已。宰人上膳,案裁径尺,羞膳滋味减于故事十分之八。太后尝以体不安,服菴闾子。宰人昏而进粥,有蝘蜓在焉,后举匕得之。高祖侍侧,大怒,将加极罚。太后笑而释之。
自太后临朝专政,高祖雅性孝谨,不欲参决,事无巨细,一禀于太后。
十四年,崩于太和殿,时年四十九。高祖酌饮不入口五日,毁慕过礼。谥曰文明太皇太后。
(选自《魏书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有删减)
【注释】①谅暗:帝王居丧时所住的房子。②祔:合葬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祖乃诏有司营建寿陵于方山/又起永固石室/将终为清庙焉/太和五年/起作八年而成/刊石立碑颂太后功德/
B.高祖乃诏/有司营建寿陵于方山/又起永固/石室将终为清庙焉/太和五年起作/八年而成/刊石立碑/颂太后功德/
C.高祖乃诏有司营建寿陵于方山/又起永固石室/将终为清庙焉/太和五年起作/八年而成/刊石立碑/颂太后功德/
D.高祖乃诏/有司营建寿陵于方山/又起永固石室/将终为清庙焉/太和五年起作/八年而成/刊石立碑/颂太后功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践极: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 践祚、践阼、践莅、践帝、践政等。
B.临朝听政: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或皇族的人、外戚、大臣代理皇帝执掌国政。
C.缌麻:古代丧服名。五服中之最轻者,孝服用细麻布制成,服期三月。凡本宗为高祖父母,曾伯叔祖父母,族伯叔父母,族兄弟及未嫁族姊妹,外姓中为表兄弟,岳父母等,均服之。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后妃、臣僚、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给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如本文中的高祖、显祖、文明太皇太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冯氏作为一个政治家,果断,有魄力。高宗去世后,即位的显宗年仅十二岁,这时丞相乙浑阴谋叛乱,冯氏秘密商定计策除掉乙浑,稳定了政局。
B.高祖非常孝顺,为了报答冯氏的养育之恩,为冯太后修建了报德佛寺、陵墓,又兴建永固石室,作为太后死后的祭庙,并竖立石碑,镌刻碑文,称颂太后的功德。
C.冯氏不仅亲自抚养高祖,也非常重视对高祖的培养。她曾经专门为供高祖学习写了三百多章的《劝戒歌》,又写十八篇《皇诰》,这些文章流传至今。
D.冯氏生性节俭,对手下人也十分宽容。太监在昏暗中端上来的粥中竟有一只蝘蜓,在冯氏身边伺候的高祖要对太监处以极刑,冯氏笑笑放过了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国有大丧,三日之后,御服器物一以烧焚,百官及中宫皆号泣而临之。(5分)
(2)太后性聪达,自入宫掖,粗学书计。及登尊极,省决万机。(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唐代〕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①白狼河:今辽宁省境内之大凌河。②丹凤城:此指长安。相传秦穆公女儿弄玉吹箫,引来凤凰,故称咸阳为丹凤城。后以凤城称京城。唐时长安宫廷在城北,住宅在城南。③流黄:黄紫色相间的丝织品,此指帷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中的“郁金堂”“玳瑁梁”,五色并驰,主要是为了表现卢家少妇这富贵人家的富丽堂皇。
B.“催”字用语新奇,写出频频捣衣声催促木叶凋落,视听结合,突出了少妇的心理感受。
C.颈联“白狼河”照应上联的“辽阳”。在家等了十年的思妇,不只是思念,而是对音讯全无的夫婿处境的担忧。
D.结句构思新巧,转为女主人公的独白,她不胜其愁而迁怒于明月,比前人望月怀远的意境更开阔,抒情性强。
15.明代评论家胡应麟评论本诗为“初唐七律之冠”,评论如此之高,主要得益于本诗高超的创作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氓》中,“ , ”两句用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2)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进谏、晚上被免职,是因为:“ , 。”
(3)《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穿着破旧衣服处于光彩鲜明、如同神人的同学之中,却毫无羡慕之意的原因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所谓长相,其实是三分皮相,七分心境。很多时候,我们都过于在意外表,而疏忽了对心灵世界的打理。但听过这样一句话:时间会冲刷整容的效果,就像雪堆遇到春阳,渐渐 ……只有心底的明媚,才能滋养出旷日持久的赏心悦目。
三毛曾在书中写道: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 ,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 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人如璞玉,书如刻刀。书读多了,其中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一言一行的熠熠生辉的思想都会如明珠一般,我们举手投足间不会庸俗粗鄙,交谈时不落俗套。
我们常说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也常说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
所谓 ,容貌就是一张介绍自己的最直观的名片。衣着干净,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尊重;心宽爱笑,体现的是对生活的热爱;谈吐儒雅,彰显的是知识教养程度。愿我们都能保持仪容的得体整洁,保持美好的心情,保持阅读的习惯,活出一个更漂亮的自己。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融化 一纸空文 显在 以管窥天 B.熔化 一纸空文 潜在 一叶窥秋
C.熔化 过眼云烟 显在 以管窥天 D.融化 过眼云烟 潜在 一叶窥秋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其中如明珠一般熠熠生辉的思想都会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一言一行,使我们交谈时不落俗套,举手投足间不会庸俗粗鄙。
B.其中熠熠生辉的思想如明珠一般潜移默化地都会改变着我们的一言一行,我们举手投足间不会庸俗粗鄙,交谈时不落俗套。
C.其中如明珠一般熠熠生辉的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一言一行的思想,我们交谈时不落俗套,举手投足间不会庸俗粗鄙。
D.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江西省五市”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