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115  2022-10-09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5]
2023届高考语文备考一轮复习:常见修辞手法专练
常见修辞手法高考题型专项训练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如“像......似的”“像......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真像”等。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比喻的作用:①比喻状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②比喻说理能使语言浅显易懂,使人容易理解和接受。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连接。
例: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荷塘月色》)
本体: 喻体: 比喻词:
表达效果:
答案:荷叶 舞女的裙 像 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荷叶的风姿与挺拔,具有动态美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于”等连接,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例: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冰心《荷叶?母亲》)
本体: 喻体: 比喻词:
表达效果:
答案:母亲、我 荷叶、红莲 是 以荷叶为红莲遮雨表现出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与庇佑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而直接借用喻体代替本体。
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本体: 喻体:
表达效果:
答案:雪花 梨花 把北风中的大雪喻为春风中盛开的梨花,将大雪纷飞比作梨花怒放,联想奇特巧妙,比喻新颖贴切
4.博喻: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能够加强语意,增添气势。
例: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本体:本体: 喻体:
表达效果:
答案:闲愁 一望无垠的烟草、满城纷飞的柳絮、梅子黄时的绵绵细雨 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将难以捉摸的愁绪写得十分具体生动
二、比拟
比拟就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
成乙物来写。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
比拟的作用:①增添特有的情味;②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③能启发读者想象,使表达更生动。
1.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例: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罗森塔尔《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表达效果:
答案:“婆娑起舞”赋予白杨树以人的动作,表明作者对布热金卡现在的和平景象感到震惊
2.拟物。拟物包括两类:一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情态;二是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例:①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孔雀东南飞并序》)
表达效果:


浏览完整试题答案:此句意为“期待夫君的心意坚定如磐石,我便情意如蒲苇”,表现了刘兰芝与焦仲卿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
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杨成武《长征胜利万岁》)
表达效果:
答案:将长征比拟为“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征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借代
借代,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是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代替它。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借代可以分为以部分代整体、以具体代抽象、以专名代通名、以官职代人四种。
借代的作用:可以引人联想,达到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的效果。
1.以部分代整体
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本体: 借体:
表达效果:
答案:帆船 帆 以帆船的突出部分“帆”代指整条船,写诗人目送友人的帆船离开,表达了不舍之情
2.以具体代抽象
例: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本体: 借体:
表达效果:
答案:音乐 管弦 将“音乐”具象化,使诗句语言更加生动具体
3.以专名代通名
例: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本体: 借体:
表达效果:
答案:酒 杜康 以“杜康”代酒,使诗歌语言更加含蓄
4.以官职代人
例: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本体: 借体:
表达效果:
答案:白居易 司马 因白居易曾任九江郡司马,以“司马”代白居易,使诗人形象更加突出
四、排比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来表示意思,用以增强语势,强调内容。排比可分为成分排比、分句排比、单句排比、复句排比。
排比的作用:①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②周密地说明复杂事理;③增强语势和表达效果。
1.成分排比
例: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郁达夫《故都的秋》)
表达效果:
答案:“陶然亭的芦花”等五个定中短语构成排比,展现了北国之秋生动的美景,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喜爱、神往之情抒发得酣畅淋漓
2.分句排比
例: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表达效果:
答案:以三个“没有......怎能有......”的句式构成排比,强调了只有坚守工匠精神,才能雕琢出精品,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
3.单句排比
例: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锋铸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蜷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表达效果:
答案:以多个单句“一百年后的今天......”构成排比,用诚恳、激烈的语言诉说黑人目前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表现出作者为黑人鸣不平的激昂情感
4.复句排比
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表达效果:
答案:作者为描写荷花的高洁品质,品评了菊花的高傲、牡丹的富贵,以此衬托出荷花洁身自好、翩翩君子的形象
五、对偶
对偶是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对偶可分为正对偶、反对偶、串对偶三种类型。
对偶的作用:①使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②起到互相补充和映衬的作用,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1.正对偶: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在内容上是相互补充的。
例: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表达效果:
答案:通过对偶的手法,表现作者对刘和珍遇害的震惊与不忍,加强语言的情感表达效果
2.反对偶:上下句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或矛盾对立关系,借正反对照、比较来突出事物的本质。
例: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表达效果:
答案:“锲而舍之”与“锲而不舍”表相反关系,“朽木不折”与“金石可镂”代表两种后果,运用一正一反的手法,说明了坚持不懈的重要意义
3.串对偶:即“相串成对”,上下句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条件、假设等关系,意思紧密连贯。
例: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表达效果:
答案:诗句意为“心想着从巴峡穿过巫峡,过襄阳后直向洛阳”,以串对的方式一气贯下,写出诗人急欲出蜀的喜悦心情
六、夸张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而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的基础是真实性,夸张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夸张的作用:①突出事物的本质,给人启示;②加强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共鸣;③强调语气,增强感染力;④营造气氛,引发读者的联想。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强、长......”的夸张形式。


展开余下试题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扩大夸张的手法,描写了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的波澜壮阔,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例: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鲁迅《药》)
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缩小夸张的手法,表现了“黑色的人”眼光的犀利,塑造了华老栓一心
想得到人血馒头而谨小慎微的形象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曹雪芹《红楼梦》)
表达效果:
答案:通过对王熙凤外貌和性格的描述,表现其动人的外貌下却有着泼辣的性格,引发读者的联想
七、设问
设问是指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主要有自问自答和问而不答两种形式。
设问的作用:①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②使层次分明,结构紧凑;③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④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1.自问自答
例:现在有人问热心民权运动的人,“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难以形容的野蛮迫害,我们就绝不会满足。(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一问一答的设问句式,表现出作者大无畏的勇气和战斗到底的决心,引起读者注意
2.问而不答
例:一个人在黑暗中手无寸铁,怎么对付它们呢?(海明威《老人与海》)
表达效果:
答案:此句问而不答,表现出老人在与鲨鱼搏斗间隙,对将要到来的下一场搏斗的犹豫,甚至畏惧的心理
八、反问
从反面提问,答案就在问题中,这种运用疑问的语气来表肯定或否定,以及强烈感情的修辞手法叫作反问。
反问的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
例: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王勃《滕王阁序》)
表达效果:
答案: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有志之士不可学习阮籍“穷途之哭”的行为,而应积极抓住机会,施展自身抱负
分析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典型例题]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早期的风筝制作十分简单,用竹箴做骨架,贴上素绢或白纸,结好线绳,便可放飞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的制作技艺不断发展,样式也逐渐丰富起来,从动物、植物、器具、文字,到人物、仙佛,不一而足,风筝于是有了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有些风筝还安装了声响装置,如著名的“板鹳”风筝,通体安装笛哨,少则数十个,多则成百上千。放飞时百哨齐鸣,宛若空中交响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大大增加了放风筝的趣味性。①
【解题思路】
首先,找出文段句①的本体和喻体。句中本体是 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的声音 喻体是 交响乐 ,二者都是多种声音集于一体,具有相似性。
其次,分析其表达效果。放风筝时的笛哨声具有 独特魅力 (用原句词语填写),“交响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也有其 令人着迷的魅力 ,在表达效果上也具有相似性。
答案:①句中把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的声音比作交响乐,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交响乐由多人共同演奏,二者相似;③交响乐与笛哨声都同样有魅力,二者相似。
[针对性训练]
1.下列各项中,和画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围棋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围棋的棋盘、棋子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盘分为四部分,可以视为象征一年的四个季节;361个交叉点,和农历一年的天数大致相当;棋盘的中央是太极,黑白两色棋子代表了阴阳。围棋棋形变化无穷,棋理深奥幽玄,充满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围棋的胜负也和其他棋类不同。其他棋类大多是斩尽杀绝或把帝后抓走才算胜。但围棋中盘胜也是赢,赢半目也是赢,体现了一种和谐、中庸的思想。另外,围棋黑白交融的棋形就像一幅迷人的水墨画,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答案:B画波浪线的句子把“黑白交融的棋形”比作“水墨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项,将“枝头白雪”比作“雪白的梨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
A项,句中“丝竹”对“案牍”,“乱耳”对“劳形”,“无厖.之厖”也相互对应,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C项,句中“怒号”“卷”本是人的行为动作,现用来形容“风”,将“风”比拟为“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D项,“留取丹心照汗青”中,以“汗青”代指书卷、史册,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2.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修辞手法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
万物皆可“被雪糕”。颜值颇高的文创雪糕仪态万方地站在潮流前面,网友大呼:“坐不住了!”社交平台晒“雪糕配风景”的照片风靡一时。大多数消费者青昧文创雪糕还是图它的意义和颜值。植物类雪糕有如百花盛开,生机勃勃;建筑类雪糕雕梁画栋,精细到一砖一瓦;西湖传说等文化类雪糕成双成对,放一起还能拼成图案,可谓别出心裁;点燃文创雪糕出圈最后一把火的是三星堆博物馆在2021年5月推出的“娃娃头”雪糕,“青铜味”“出土味”的设定脱颖而出。
厚重的历史与新生的文化携手同行,雪糕让“文创”的概念变得更鲜活,算得上守正出奇。雪糕的创新形式让景区文化迅速植入不同年龄段人群中,让历史眉目生动,更加亲切温暖。创意是文创产品的立足之本,盲目跟风,简单复刻,只图暂时获益,这种“聪明”之举终究不是生存之道。只有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接样当下社会潮流,安全健康、价格适中,“接地气”而非华而不实,文创产品才能经得起考验,长红不衰。
A.颜值颇高的文创雪糕仪态万方地站在潮流前面
B.植物类雪糕有如百花盛开,生机勃勃
C.厚重的历史与新生的文化携手同行
D.让历史眉目生动,更加亲切温暖
答案:B项,将“植物类雪糕”比作“百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A项,“仪态万方”形容人容貌或姿态很美,此句用“颜值颇高”“仪态万方”“站”等用以形容人的词语形容“文创雪糕”,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C项,“携手同行”本是人的行为动作,现用来形容“历史和文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D项,“眉目生动”“亲切温暖”是形容人的词语,此处用来形容“历史”,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艺术技巧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我们不要麻木地活着。麻木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麻木让我们不再敬畏生命,让我们失去对自然的敏锐直觉。而经常到原野中去,沐浴自然的光辉,敏锐的直觉也会慢慢恢复。当鹭鸟兴奋地在枝头起舞,当细雨窣窣在眼前低吟,当蛙鸣蝉噪沉睡于霜露,当绯红翠绿诉说着凋谢,我们见此心中会慢慢翻涌起原始情愫的白色浪花,会由衷发出“生命是多么可贵”的感慨。我们会知道,我们所经历的挫折和倦怠,实际上是那么微不足道,在自然中,我们能感知到生命的宽阔。


展开余下试题A.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自然界各种事物的生机活力和沉寂凋零写得形神毕现。
B.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人在面对自然时直觉的纯粹和情绪的激荡。
C.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既全面地展现自然事物的各种情态,又增添语言的魅力。
D.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从视听角度写出了动物的状态和植物的情态,特点鲜明。
答案:D项,“视听角度”错误。画线句中的视觉角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即用“绯红翠绿”代指植物的花和叶;但听觉角度,即写“蛙鸣蝉噪”等动物的状态未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腾的雄狮舞起来。“闹元宵、学‘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昨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民俗文化、戏曲联唱扬传统文化三个篇章。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
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热闹非凡,一场关于党史知识和传统民俗知识的直播宣讲“圈粉”无数,辖区党员、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络绎不绝地进入直播间,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十分接地气的宣讲内容,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汁醇味正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答案:①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相对。②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长征的奇迹,留下永远的烙印。热血锻造的丰碑,矗立在战斗的途程上。熔铸红军生命的,是铁一般的信念。这信念,深蕴着中华民族的抗争意志和必胜决心。填海的精卫、追日的夸父、移山的愚公、舞干戚的刑天......远古神话富含的精神基因,植入革命者的生命,他们不是神,却具有比神更坚韧的性格,更强大的力量。
在战争的炉火中淬炼出的躯骨,比钢还硬。这样的战士,为了劳苦同胞的翻身,为了灿如朝花的明天,为了创造崭新的世界,迎向枪弹尖厉的啸声。鲜血和死亡,无法阻止战火中的前进。年轻的生命,那么绚烂地放射着光辉,驱散现实的黑暗。和大山站在一起,他们是最高的峰;和大江流在一处,他们是最急的浪。高峰在天空昂吃,姿态奇伟;急浪在大地激涌,志向宏远。天空和大地之间,飞扬着红色的战旗。



答案:①意义承转递进。“翻身”“明天”“世界”,由小到大,由近及远,逐一扩展开去。②形式整齐,节奏感强,兼有反复,朗朗上口,有助于表达战土驱散黑暗的决心。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大型融媒体特别节目《追寻——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以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要求。当今时代,互联网发展迅速,音频已成为走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前沿的媒体。声音凭借着单纯的信息维度,流水般汹涌地涌入听者的身体,更能直击人心。情感放大是中国特色节目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追寻》将百封家书用震撼人心的讲述和声情并茂的吟诵传递出人间至美之情。一封封浸染着父母之恩、夫妻之爱、兄弟之情的家书,透过声音,连着时空,栩栩如生?



答案:①将声音这一听觉形象与“流水般汹涌地涌入”这一视觉形象沟通起来。②“流水般汹涌地涌入听者的身体”构思新颖,又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大量的声音信息如水一样汹涌而来,使听众能大量获取声音信息的感受,增加了语言的文采。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23届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