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137 2022-10-09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7]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练
文言文专项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薛莹字道言,初为秘府中书郎,孙休即位,为散骑中常侍。数年,以病去官。孙皓初,为左执法,及立太子,又领少傅。建衡三年,皓追叹莹父综遗文,且命莹继作,莹献诗。是岁何定建议凿圣溪以通江淮皓令莹督万人往遂以多盘石难施功罢还出为武昌左部督后定被诛皓追圣溪事下莹狱徙广州右国史华霰上疏曰:“臣闻五帝三王皆立史官,叙录功美,垂之无穷。大吴受命,建国南土。大皇帝末年,命太史令丁孚、郎中项峻始撰吴书。孚、峻俱非史才,其所撰作,不足纪录。至少帝时,更差韦曜、周昭、薛莹、梁广及臣五人,访求往事,所共撰立,备有本末。昭、广先亡,曜负恩蹈罪,莹出为将,复以过徙,其书遂委滞,迄今未撰奏。臣愚浅才劣,适可为莹等记注而已。莹涉学既博,文章尤妙,同寮之中,莹为冠首。今者见吏,虽多经学,记述之才,如莹者少,实欲使卒垂成之功,编于前史之末。奏上之后,退填沟壑,无所复恨。”皓遂召莹还,为左国史。顷之,选曹尚书同郡缪祎以执意不移,为群小所疾,左迁衡阳太守。因过诣莹,复为人所白,云祎不惧罪,多将宾客会聚莹许。乃收祎下狱,徙桂阳,莹还广州。未至,召莹还,复职。是时法政多谬,举措烦苛,莹每上便宜,陈缓刑简役。事或施行。迁光禄勋。天纪四年,晋军征皓,皓奉书请降,其文,莹所造也。莹既至洛阳,特先见叙,答问处当,皆有条理。武帝从容问莹曰:“孙皓之所以亡者何也?”莹对日:“归命侯臣皓之君吴也,昵近小人,刑罚妄加,大臣大将,无所亲信,人人忧恐,各不自保,危亡之衅,实由于此。”帝遂问吴士存亡者之贤愚,莹各以状对。太康三年卒。
(节选自《三国志.薛莹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岁/何定建议凿圣溪以通江淮/皓令莹督万人往/遂以多盘石难施功/罢还/出为武昌左部督/后定被诛/皓追圣溪事/下莹狱/徙广州/
B.是岁/何定建议凿圣溪以通江淮/皓令莹督/万人往/遂以多盘石难施功/罢还/出为武昌左部督/后定被诛/皓追圣溪/事下莹狱/徙广州/
C.是岁/何定建议凿圣溪以通江淮/皓令莹督万人往/遂以多盘石难施功/罢还/出为武昌左部督/后定被诛/皓追圣溪/事下莹狱/徙广州/
D.是岁/何定建议凿圣溪以通江淮/皓令莹督/万人往/遂以多盘石难施功/罢还/出为武昌左部督/后定被诛/皓追圣溪事/下莹狱/徙广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领,指兼任职务。古代表达兼任或代理官职的词还有“行”“摄”“假”“署”等。
B.太史令,古代掌管编写史书和天文历法的官职,始置于秦,司马迁曾担任此职。
C.填沟壑,古代对死亡的婉称之一,表达死亡之意的婉辞还有“作古”“归天”等。
D.征,文中指皇帝征聘知名人士充任官员,另如《张衡传》中“公车特征拜郎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莹仕途曲折,多次遭遇波折。他曾经因为患病辞官,也曾因为参与修建水利工程受到牵连而被贬官,还因为被人嫉恨而被贬为衡阳太守。
B.薛莹所学渊博,尤其富于文才。孙皓赞叹薛莹父亲薛综的遗文,要求他写出续作,薛莹就写出诗作献上;后孙皓的请降文书,也由他拟定。
C.薛莹颇具史才,受到同僚推荐。华霰认为撰写吴史意义重大,而薛莹在同僚之中记述之才最为突出,在其推荐下,薛莹被召回担任左国史。
浏览完整试题
D.薛莹独具政见,明悉孙吴人事。孙吴之时,他能针对法政提出合理措施;孙吴灭亡后,晋武帝召他询问吴地士人的贤愚,他也能一一道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莹出为将,复以过徙,其书遂委滞,迄今未撰奏。
(2)是时法政多谬,举措烦苛,莹每上便宜,陈缓刑简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谔,字昌国,临江军新喻人。幼敏惠,日记千言,为文立成。绍兴二十七年,中进士第,调峡州夷陵县主簿。未上,抚州之乐安多盗,监司檄谔摄尉,条二十策,大要使其徒相纠而以信赏随之,群盗果解散。金渝盟,诸军往来境上,选行县事,有治办声。
改吉州录事参军。囚死者旧瘗以鞂,往往暴骨。谔白郡,取船官弃材以棺敛之。郡民陈氏僮窃其箧以逃,有匿之者。陈于官,词过其实,反为匿僮者所诬。帅龚茂良怒,欲坐以罪,谔为书白茂良,陈氏获免,茂良亦以是知之。
岁大祲,饥民万余求廪,官吏罔措。谔植五色旗,分部给粜,顷刻而定。知袁州分宜县。县积负于郡数十万,岁常赋外,又征缗钱二万余,谔乃疏其弊于诸监司,请免之。以母忧去。寻丁父忧,服阕,除干办行在诸司粮料院。迁国子监簿,寻擢监察御史。奏减袁州分宜、秀州华亭月桩钱。
谔里居时,创义役法,编为一书,至是上之。诏行其法于诸路,民以为便。
迁侍御史,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讲。讲《尚书》,言于上曰:“《书》,治道之本,故观经者当以《书》为本。”上曰:“朕最喜伊尹、傅说所学,得事君之道。”谔曰:“伊、傅固然,非成汤、武丁信用之,亦安能致治!”因论及边事,上有乘机会之谕,谔曰:“机会虽不可失,举事亦不可轻。”上尝问曰闻卿与郭雍游雍学问甚好岂曾见程颐乎谔奏雍父忠孝尝事颐雍盖得其传于父上遂封雍为颐正先生。
光宗登极,献十箴,又论二节三近:所当节者曰宴饮,曰妄费;所当近者曰执政大臣,曰旧学名儒,曰经筵列职。除御史中丞,权工部尚书。请辞。以焕章阁直学士知泉州,又辞。提举太平兴国公而归。绍熙五年,卒,年七十四,赠通议大夫。
谔为文仿欧阳修、曾巩。初居县南之竹坡,名其燕坐曰艮斋,人称艮斋先生。周必大荐士,及谔姓名,孝宗曰:“是谓艮斋者耶?朕见其《圣学渊源》五卷而得之”云。
——节选自《宋史•谢谔传》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尝问/曰/闻卿与郭雍游/雍学问甚好/岂曾见程颐乎/谔奏雍父忠孝尝事颐/雍盖得其传于父/上遂封雍/为颐正先生。
B.上尝问曰/闻卿与郭雍游/雍学问甚好/岂曾见程颐乎/谔奏雍父忠孝尝事颐雍/盖得其传于父/上遂封雍/为颐正先生。
C.上尝问/曰/闻卿与郭雍游/雍学问甚好/岂曾见程颐乎/谔奏/雍父忠孝尝事颐/雍盖得其传于父/上遂封雍为颐正先生。
D.上尝问曰/闻卿与郭雍游/雍学问甚好/岂曾见程颐乎/谔奏/雍父忠孝尝事颐/雍盖得其传于父/上遂封雍为颐正先生。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进士第,指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第,是等级的意思。中第,又称及第。
B.知,指主持、管理。“知袁州分宜县”就是管理袁州分宜县,作知县。摄、擢、提举都是提拔的意思,如“擢监察御史”。
C.缗钱,指用绳子穿连成串的钱。缗,就是穿铜钱的绳子,一般以一千钱为一缗。
D.国子监,明、清时最高学府的通称。入监读书的人称监生,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教学人员称教授、博士、直进、助教等。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谔聪敏智慧,才华出众。写文章一挥而就;创立的“义役法”得到推广,给百姓带来了方便。
B.谢谔做事有谋略,措施有力。妥善处置乐安盗贼事件;设五色旗,分散售粮,很快就解决了饥民求粮问题。
C.谢谔直言敢谏,竭忠尽智。与皇上讨论边事时,直言劝诫不可轻率冒进;建议光宗“二节”“三近”。
D.谢谔为官重视民生,打击豪强。多次上书请求减免百姓赋税,取用官船厂的木材做成棺材收殓死者。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民陈氏僮窃其箧以逃,有匿之者。陈于官,词过其实,反为匿僮者所诬。
(2)谔曰:“伊、傅固然,非成汤、武丁信用之,亦安能致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汤鼐,字用之,寿州人。成化十一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孝宗嗣位,首劾大学士万安罔上误国。明日,宣至左顺门。中官森列,令跪。鼐曰:“令鼐跪者,旨耶,抑太监意耶?”曰:“有旨。”鼐始跪。及宣旨,言疏已留中。鼐大言:“臣所言国家大事,奈何留中?”已而安斥,鼐亦出畿辅印马。驰疏言:“陛下视朝之余,宜御便殿,择侍臣端方谨厚若刘健者,旧与讲学论道,以为出治之本。至如内阁尹直等奸邪无耻,不早驱斥,必累圣明。且召致仕尚书王恕等,而还建言得罪诸臣,以厉风节。”报闻。当是时,帝更新庶政,言路大开。新进者争欲以功名自见。封章旁午,颇伤激讦,鼐意气尤锐,其所抨击,间及海内人望,以故大臣多畏之,而(刘)吉尤不能堪,使人啖御史魏璋曰:“君能去鼐,行金院事矣。”璋欣然,日夜伺鼐短。未几,而吉人之狱起。吉人者,长安人。成化末进士,为中书舍人。四川饥,帝遣郎中江汉往振。吉言汉不胜任,宜遣四使分道振,且择才能御史为巡按,庶荒政有裨。因荐给事中宋琮、理刑知县韩福及寿州知州刘概可使,而巡按则鼐足任之。璋遂草疏,伪署御史陈景隆等名。寻臣言吉人抵抗成命,私立朋党。帝怒,下人诏狱,令自引其党。人以鼐、璘等对。璋又嗾御史陈璧等言:“他人诚非其党其党则鼐概是也概尝馈鼐白金贻之书谓夜梦一人骑牛几堕鼐手挽之得不仆又见鼐手执五色石引牛就道。因解之曰:‘人骑牛谓朱,乃国姓。意者国将倾,赖鼐扶之,而引君当道也。’鼐、概等自相标榜,诋毁时政,请治之。”疏上,悉下诏狱,欲尽置之死。刑部尚书何乔新、侍郎彭韶等持之,外议亦汹汹不平。乃坐概妖言律斩;鼐受贿,戍肃州。鼐既戍,无援之者,久之始释归。
(摘选自《明史•汤鼐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人诚非其党/其党则鼐概是也/概尝馈鼐白金/贻之书/谓夜梦一人骑牛几堕/鼐手挽之得不仆/又见鼐手执五色石引牛就道/
B.他人诚非其党/其党则鼐概是也/概尝馈鼐白金/贻之书/谓夜梦一人骑牛几堕鼐/手挽之得不仆/又见鼐手执五色石引牛就道/
展开余下试题
C.他人诚非其党/其党则鼐概是也/概尝馈鼐白金/贻之书/谓夜梦一人骑牛几堕/鼐手挽之得不仆/又见鼐手/执五色石引牛就道/
D.他人诚非其党/其党则鼐概是也/概尝馈鼐白金/贻之书/谓夜梦一人/骑牛几堕鼐手/挽之得不仆/又见鼐手执五色石引牛就道/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最初一级中央政府朝廷的考试者。
B.疏,奏疏,封建时代臣子向皇帝分条陈述政要、兵事等的意见书。
C.致仕,古代官员交还官职,一般致仕年龄为七十岁,有病可以提前。
D.尚书,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相当于现在国家各部委部长。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汤鼐不畏强权,直言敢谏。明孝宗刚继皇位,汤鼐首先就弹劾大学士万安欺骗国君贻误国事。
B.汤鼐大义凛然,痛斥奸佞。太监宣完圣旨后说,汤鼐的奏折已经留在宫中,汤鼐就当面斥责。
C.汤鼐积极进言,忠君为国。他谏言驱逐奸邪之徒,任用端方谨厚之士,激励有风骨气节之人。
D.汤鼐为人刚直,遭受陷害。汤被判死罪,因民意不平谪戍肃州;无人援救,很久才被放回。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择侍臣端方谨厚若刘健者,日与讲学论道,以为出治之本。
(2)帝怒,下人诏狱,令自引其党。人以鼐、璘等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入京,赋《黄叶诗》,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在翰林时,武宗问钦天监及翰林:“星有注张,又作汪张,是何星也?”众不能对。慎曰:“柳星也。” 历举《周礼》、《史记》、《汉书》以复。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寻移疾归。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时大榼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
嘉靖三年,帝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亦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帝怒,切责,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帝震怒,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于是慎及检讨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声彻殿庭。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慎、元正、济并谪戍,余削籍。慎得云南永昌卫。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万里惫甚。五年闻廷和疾,驰至家。廷和喜,疾愈。还永昌。八年闻廷和讣,奔告巡抚欧阳重请于朝,获归葬,葬讫复还。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隆庆初,赠光禄少卿。天启中,追谥文宪。
(节选自《明史•杨慎》)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万里/惫甚/
B.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万里/惫甚/
C.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万里/惫甚/
D.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万里/惫甚/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师,职官名。春秋时楚国设置,为君主的辅弼之官。北周以后,历代多沿置,明、清时期以朝臣兼任,拥有实际的权利。
B.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探花、榜眼。
C.服阙,又叫“服除”,守丧期满除去孝服。朝廷官员在位期间,若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到祖籍。官员守制期满,可再次为官。
D.隆庆,年号。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历史上最早的年号是汉光武帝的“建元”。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慎机敏好学,博闻强识。在翰林时,钦天监和翰林院众人无法回答武宗问题时,杨慎不仅准确作了回答,还进行了佐证。
B.杨慎重视孝道,讲究礼制。继母去世后,他按照礼仪服丧;闻知父亲生病,他急忙归家探病;父亲去世后,他又请求归葬。
C.杨慎禀性刚直,抗疏切谏。武宗着便装外出,刚走过居庸关,杨慎就直言上书,极力劝阻武宗。不久,武宗只得称病回朝。
D.杨慎坚持原则,不惧权势。桂萼、张璁被召为翰林学士时,杨慎曾多次上书反对,即使被下昭狱,也没有改变自己的立场。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大榼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
(2)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珍国字德重,仕齐为南谯太守,有能名。时郡境苦饥,乃发米散财以振穷乏。高帝手敕云:“卿爱人活国,甚副吾意。”永明初,迁桂阳内史,讨捕贼盗,境内肃清。罢任还都,路经江州,刺史柳世隆临渚饯别,见珍国还装轻素,叹曰:“此真良二千石也。”还为大司马中兵参军。武帝雅相知赏,谓其父广之曰:“珍国应堪大用,卿可谓老蚌也。”广之曰:“臣不敢辞。”帝大笑。帝每叹曰:“晚代将家子弟如珍国者少矣。”累迁游击将军,父忧去职。梁武起兵,东昏召珍国以众还都,使出屯朱雀门,为王茂所败。乃入城,密遣郗纂奉明镜献诚于梁武帝,帝断金以报之。时侍中、卫尉张稷都督众军,珍国潜结稷腹心张齐要稷,稷许之。十二月丙寅旦,珍国引稷于卫尉府勒兵入自云龙门,杀东昏于内殿,与稷会尚书仆射王亮等于西钟下,使国子博士范云等奉东昏首归梁武。后因侍宴,帝曰:“卿明镜尚存,昔金何在?”珍国曰:“黄金谨在臣肘,不敢失坠。”历位左卫将军,加散骑常侍,封滠阳候,迁都官尚书。初,珍国自以废杀东昏,意望台鼎。先是出为梁、秦二州刺史,心常郁怏,酒后于坐启云:“臣近入梁山便哭。”帝大惊曰卿若哭东昏则已晚若哭我我复未死珍国起拜谢竟不答坐即散因此疏退久方有此进。天监五年,魏任城王澄攻钟离。帝谴珍国为援,因问讨贼方略。对曰:“臣常患魏众少,不苦其多。”武帝壮其言,乃假节与众军同赴。魏军退,班师。改封宜阳县侯,累迁丹阳尹。卒,赠车骑将军,谥曰威。
(选自《南史•王珍国传》有删改)
17.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大惊曰/卿若哭东昏则已晚/若哭我/我复未死/珍国起拜谢竟/不答/坐即散/因此疏退/久方有此进/
B.帝大惊曰/卿若哭东昏则已晚/若哭我/我复未死/珍国起拜谢竟/不答/坐即散/因此疏退久/方有此进/
C.帝大惊曰/卿若哭东昏则已晚/若哭我/我复未死/珍国起拜谢/竟不答/坐即散/因此疏退久/方有此进/
D.帝大惊曰/卿若哭东昏则已晚/若哭我/我复未死/珍国起拜谢/竟不答/坐即散/因此疏退/久方有此进/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千石,文中指官员。因官员所得的俸禄以米谷为标准,故以“石”称之。
B.老蚌,又叫老蚌生珠,比喻年纪老了的人宝刀不老,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
展开余下试题
C.父忧,指父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要离职居家守丧。
D.丙寅,干支之一,顺序为第三个,介于乙丑和丁卯之间,文中为干支纪日。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珍国体恤百姓,恪尽职守。他在齐国担任南谯太守时,在饥荒之年发放粮食及财物给贫困的人;他在桂阳任职时肃清境内的贼寇。
B.王珍国为官清廉,深受赏识。王珍国离开桂阳途经江州时,柳世隆为他饯行,看到他轻装朴素,对他大加赞赏;皇帝表示要重用王珍国。
C.王珍国忠于梁武帝,立下功劳。梁武帝起兵时,王珍国暗中对梁武帝表达诚意,并要求张稷胁迫张齐一同起事,杀了东昏侯献给梁武帝。
D.王珍国重信贵义,不忘恩情。梁武帝向王珍国表示自己还珍存着先前的明镜,而王珍国也一直将梁武帝砍断的黄金贴身存放,妥帖保存。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郡境苦饥,乃发米散财以振穷乏。高帝手敕云:“卿爱人活国,甚副吾意。”
(2)对曰:“臣常患魏众少,不苦其多。” 武帝壮其言,乃假节与众军同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俊字子昭,南阳西鄂人也。少为郡吏。更始立,以宗室刘嘉为太常将军,俊为长史。光武徇河北, 嘉遣书荐俊,光武以为安集掾。从击铜马于清阳,进至蒲阳,拜强弩将军。与五校战于安次,俊下马,手接短兵,所向必破,追奔二十余里,斩其渠帅而还。光武望而叹曰:“战将尽如是,岂有忧哉!”五校引退入渔阳,所过虏掠。俊言于光武曰:“宜令轻骑出贼前,使百姓各自坚壁,以绝其食,可不战而殄也。”光武然之,遣俊将轻骑驰出贼前。视人保壁坚完者,敕令固守;放散在野者,因掠取之。贼至无所得,遂散败。及军还,光武谓俊曰:“困此虏者,将军策也。”及即位,封俊为列侯。建武二年春,攻匡贼,下四县,更封新处侯。引击顿丘,降三城。其秋,大司马吴汉承制拜俊为强弩大将军,别击金门白马贼于河内皆破之四年转徇汝阳及项又拔南武阳是时太山豪杰多拥众与张步连兵吴汉言于帝曰非陈俊莫能定此郡于是拜俊太山太守,行大将军事。张步闻之,遣其将击俊,战于嬴下,俊大破之,追至济南,收得印绶九十余,稍攻下诸县,遂定太山。五年,与建威大将军耿弇共破张步。时,琅邪未平,乃徙俊为琅邪太守,领将军如故。齐地素闻俊名,入界,盗贼皆解散,俊将兵击董宪于赣榆,进破朐贼孙阳,平之。八年,张步畔,还琅邪,俊追讨,斩之。帝美其功,诏俊得专征青、徐。俊抚贫弱,表有义,检制军吏,不得与郡县相干。百姓歌之。数上书自请,愿奋击陇、蜀。诏报曰:“东州新平,大将军之功也。负海猾夏,盗贼之处,国家以为重忧,且勉镇抚之。”十三年,增邑,定封祝阿侯。明年,征奉朝请。二十三年卒 。
(节选自《后汉书•陈俊传》,有删改)
2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别击金门/白马贼/于河内皆破之/四年/转徇汝阳及项/又拔南武阳/是时/太山豪杰多/拥众与张步连兵/吴汉言于帝曰/非陈俊莫能定此郡/
B.别击金门/白马贼于河内/皆破之/四年/转徇汝阳及项/又拔南武阳/是时/太山豪杰多拥众与张步连兵/吴汉言于帝曰/非陈俊莫能定此郡/
C.别击金门/白马贼于河内/皆破之/四年/转徇汝阳及项/又拔南武阳/是时/太山豪杰多/拥众与张步连兵/吴汉言于帝曰/非陈俊莫能定此郡/
D.别击金门/白马贼/于河内皆破之/四年/转徇汝阳及项/又拔南武阳/是时/太山豪杰多拥众与张步连兵/吴汉言于帝曰/非陈俊莫能定此郡/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女子受男尊女卑思想影响,没有字。
B.更始:更始意为重新开始。这里指汉朝更始帝的年号,文中表年号的还有建武。
C.太守: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由中央任命,直接掌管一郡政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
D.印绶: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佩带在身,后借指官爵,这里可以理解为敌军将帅。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俊年少有为,屡建战功。被刘嘉推荐给光武帝,后被任命为强弩将军。在安次之战中,陈俊与敌人短兵相接,杀了敌军主帅,赢得了光武帝的信任。
B.陈俊足智多谋,善于用计。他向光武皇帝献上计策,让贼兵一无所获,不费一兵一卒打败了敌人。
C.陈俊勇武善战,功勋卓著。在嬴下大破张步,并收缴九十多枚官印。后攻下诸县,平定太山。后又与耿弇再破张步,调任为琅邪太守,继续兼任将军。
D.陈俊忠于朝廷,治理有方。他善于抚慰贫弱百姓,表彰节义之士,约束军吏,不让他们干预郡县的事,受到百姓爱戴。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宜令轻骑出贼前,使百姓各自坚壁,以绝其食,可不战而殄也。
(2)时,琅邪未平,乃徙俊为琅邪太守,领将军如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镕,其先回鹘部人也。唐至德中,其先事镇州节度使王武俊为骑将。武俊嘉其勇干,畜为假子,其后子孙以王为氏。父景崇位至太尉,中书令,中和二年卒。时镕年十岁,三军推袭父位。大顺中,李存孝连年出师以扰镇之属邑。镕苦之,遣使求救于幽州。自是燕帅李匡威频岁出军,以为镕援。时匡威兵势方盛,以镕冲弱,将有窥图之志。
景福二年春,匡威率精骑数万,再来赴援,会匡威弟匡俦夺据兄位,匡威退无归路,镕乃延入府第,馆于宝寿佛寺。镕以匡威因己而失国,又感其援助之力,事之如父。五月,镕谒匡威于其馆,匡威阴遣部下伏甲劫镕,抱持之。镕曰:公戒部人勿造次吾国为晋人所侵垂将覆灭赖公济援之力幸而获存今日之事本所甘心即并辔归府舍镕军拒之竟杀匡威梁先遣亲军三千,分据镕深、冀二郡,以镇守为名,镕遣使告急庄宗(晋王李存勖),庄宗命周德威率兵应之,于是镕归庄宗。
镕自幼聪悟,然仁而不武,征伐出于下,不亲军政,多以阉人秉权,出纳决断,悉听所为。镕宴安既久,惑于左道,有阉人石希蒙者,奸宠用事,为镕所嬖。
天祐八年冬十二月,镕自西山回,宿于鹘营庄,将归府第,希蒙劝之他所。宦者李宏规谓镕曰:“方今世道未夷,人心多梗,久虚府第,远出游从,如乐祸之徒,翻然起变,拒门不纳,则王欲何归!”镕惧,促归。希蒙谮宏规专作威福,多蓄猜防,镕由是复无归志。宏规闻之怒,使偏将苏汉衡率兵擐甲遽至镕前,露刃谓镕曰:“军人在外已久,愿从王归。”镕不听。宏规因命军士聚噪,斩希蒙首抵于前。镕大恐,遂归。是日,令其子昭祚与张文礼以兵围李宏规及行军司马李蔼宅,并族诛之,诖误者凡数十家。又杀苏汉衡,收部下偏将下狱,穷其反状,亲军皆恐。文礼密谕之曰;“王将坑尔曹,宜自图之。”众皆掩泣。是夜,亲军十余人,自子城西门逾垣而入,军士二人突入镕居室,断其首,袖之而出,遂焚其府第。
(节选自《旧五代史》,有删改)
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戒部人/勿造次/吾国为晋人所侵/垂将覆灭/赖公济援之力幸而获存/今日之事/本所甘心/即并辔归/府舍镕军拒之/竟杀匡威/
B.公戒部人/勿造次/吾国为晋人所侵/垂将覆灭/赖公济援之力/幸而获存/今日之事/本所甘心/即并辔归府舍/镕军拒之/竟杀匡威
C.公戒部人勿造次吾国/为晋
上一篇: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0首课内古诗理解性默写
下一篇: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用专练(选词填空、病句、标点)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2023届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