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51 2022-10-09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1]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中国天眼•南仁东传(节选)
王宏甲
①1972年,美国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口径350米。
②1993年,中国的射电望远镜口径只有25米。
③没人会想到,2016年,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会出现在中国贵州。【甲“没人会想到”,在巨大的差距下,中国人独立自主创造的这个世界奇迹让全世界为之震撼。】
④“我们的落后是明摆的。”1993年,南仁东提出争取把国际大射电望远镜建到中国来,他要表达的是:正是因为“落后”,我们更应该“奋起”。
⑤1994年,南仁东着手选址。他和团队用遥感技术及数据分析筛选出100多个洼地,再一个一个“用脚去选”。南仁东和伙伴们早已不记得走了多远的路,只记得坐在火边仰望璀璨的星空。
⑥2006年,由我国独立自主建造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项目正式决定选址贵州平塘大窝凼;2008年12月26日,FAST工程奠基典礼举行;2011年3月正式动工建设。这个大射电望远镜取名为FAST,蕴含着“追赶”“跨越”“领先”之意。
⑦此前,有外国人说:“一个连汽车发动机都做不好的国家,怎么能做大射电望远镜?”这激起南仁东痛彻的反思。多年来,我们多是引进外国零部件组装产品,自己只做外壳。缺少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岂能不落后!
⑧南仁东强烈地意识到:必须找回“自力更生”!这包括,即使有气吞山河的自信,仍需要面对重重困难。
⑨FAST建设期间,南仁东遇到很多技术难题,寻遍世界同类顶级技术,都无解。在他的倾情投入和亲自指导下,全国有近200家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攻关,经过了近百次的试验和失败。“每一次失败都是有用的”,南仁东一次次研究失败的原因。终于,一项项世界性的难题得以攻克,并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同时,那么大的设备,那么长的钢梁,那么重的零部件,都是当地政府带领群众“蚂蚁搬家”,一点一点运进大窝凼的【乙“蚂蚁搬家”“一点一点” 】。科研队伍的力量、人民群众的力量,都在“自力更生”的旗帜下被极大地释放出来。
⑩2015年3月,南仁东病倒了,肺癌晚期。这一年,他70岁。秋天,手术后身体虚弱的南仁东返回工地,继续指导FAST的安装。
⑪2016年9月25日,是中国科学史上值得记住的日子。这一天,在贵州平塘大窝凼,FAST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启用典礼。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信中写道——
⑫“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它的落成启用,对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⑬正是在这封贺信里,FAST第一次被称为“中国天眼”。
⑭此前,因病情加重,南仁东被送回北京治疗。但在典礼前一天,他从北京回到天眼基地——他执意要先去看看FAST。
⑮贵州,黄昏的高原上,夕阳又大又圆。南仁东戴上安全帽,兴奋而威严的表情俨然像一个将军。同事和学生要护送他,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他平静地摆摆手:“让我自己走过去看。”南仁东慢慢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丙“慢慢地”“一步一步” 】。前方,就是他为之奉献一切而终于建成的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巨大的反射面在夕阳的映照下射出万道金光,绚丽无比。此时,南仁东早已泪流满面。
⑯第二天,一轮朝阳喷薄而出。南仁东陪同前来参加落成启用典礼的国际天文学家们参观万山丛中的“中国天眼”。此时,开工之前曾考察过大窝凼的国际大射电望远镜SKA计划总干事菲利普•戴蒙德感叹道:“几年前是一片荒芜,现在居然可以运行,真的很伟大!”
浏览完整试题
⑰FAST的胜利建成,证明了找回“自力更生”的中国科学家和建设者们有着多么巨大的创造力。
⑱2017年1月,南仁东入选国家科技创新人物。这是南仁东生命的最后一年,病中的他原本不去颁奖仪式现场。但听说中央电视台要向全国播出颁奖仪式,南仁东又去了。他要借央视这个平台,说一段不能忘怀的话。他嗓音沙哑,话语断断续续——【丁“断断续续”却字字千钧,病中的南仁东难以忘怀的是FAST建设者和贵州人民的深情。】
⑲“这个,荣誉,来得,太突然,而且,太沉重。我觉得我,个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但我知道,这份,沉甸甸的,奖励,不是给我一个人的,是给一群人的。我,更不能忘却的,就是,这二十二年,艰苦的岁月里,贵州省,四千多万,各族父老乡亲,和我们,风雨同舟,不离不弃……我再一次,借这个机会,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帮助过FAST……谢谢!谢谢!”
⑳这是南仁东要表达的最后的声音。
㉑2017年9月25日,“天眼”落成启用一周年。
㉒可是,10天前,南仁东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㉓2018年10月15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宣布,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国家天文台于1998年9月25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79694”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南仁东星”。
㉔2019年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二○一九年新年贺词:“此时此刻,我特别要提到一些闪亮的名字。今年,天上多了颗‘南仁东星’……”在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还讲到,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㉕追思“中国天眼”艰苦卓绝的建造历程,最大的成功不是哪一项技术的创新成就,而是找回了“自力更生”。“中国天眼”是国之重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更是我们宝贵的国之重器。
1. 选文内容大多按时间先后顺序叙述,下列选项中没有按此顺序叙述的一项是( )
A. 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项目正式决定选址在贵州平塘大窝凼。
B. 手术后身体虚弱的南仁东返回工地,继续指导FAST的安装。
C. 在北京治疗的南仁东回到天眼基地,要去看看建成的FAST。
D.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一九年新年贺词中讲到“南仁东星”。
2. 选文多处写到外国、外国人的相关信息,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20世纪末,我国射电望远镜的建设水平在国际上很落后。
B. 外国人对我国科技水平的怀疑激起了南仁东痛彻的反思。
C. 中国人独立建成大射电望远镜这一壮举,让外国人敬佩。
D. 没参与中国大射电望远镜的建设,这让外国人深感遗憾。
3. 选文中有【甲】【乙】【丙】【丁】四处批注,其中【乙】【丙】两处括号中的批注未完成,请补写完整。
4. 这篇纪实文学讲述了南仁东与“天眼”之间真实的故事。结合选文相关内容,说说南仁东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说出两点即可。
5. 请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的理解。
【答案】
1. C
2. D
3. 乙:“蚂蚁搬家”“一点一点”,设备之巨、力量之微可见运输之难,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用双创造的奇迹让人赞叹。丙:“慢慢地”“一步一步”,不仅是因病而行走慢,更蕴含了南仁东以无比庄重的姿态见证FAST建成的满怀深情。
4. ①“我们的落后是明摆着的”,1993年,南仁东提出争取把国际大射电望远镜建到中国来,体现了他胸怀祖国、不惧困难、敢为人先、敢想敢做、自力更生的优秀品质。
②南仁东着手选址,他和团队用遥感技术及数据分析筛选出100多个洼地,再一个一个“用脚去选”。“南仁东和伙伴们早已不记得走了多远的路”,体现了他不辞辛苦;
③遇到很多技术难题,经过了近百次的试验和失败,每一次失败都是有用的,南仁东一次次研究失败的原因,体现了他坚持不解、永不放弃、艰苦奋斗等优秀品质;
④手术后身体虚弱的南仁东返回工地,继续指导FAST的安装”从中能看出南仁东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
⑤奖仪式上,南仁东一再强调荣誉不是他个人的,而是一群人的,可见他对名利的淡泊。
5. 示例:“中国天眼”是国之重器,突出这一科技奇迹对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更是我们宝贵的国之重器,突出南仁东、中国天眼建设者和广大人民群众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更是振兴中华民族之魂。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
C.第⑪写的是2016年9月25日,FAST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启用典礼,联系第⑭段“此前,因病情加重,南仁东被送回北京治疗。但在典礼前一天,他从北京回到天眼基地——他执意要先去看看FAST”可知,“在北京治疗的南仁东回到天眼基地,要去看看建成的FAST”发生在典礼进行的前一天,属于插叙;并非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故选C。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第①②④段“1972年,美国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口径350米”“1993年,中国的射电望远镜口径只有25米”“‘我们的落后是明摆的。’1993年,南仁东提出争取把国际大射电望远镜建到中国来,他要表达的是:正是因为‘落后’,我们更应该‘奋起’”可知,写到外国、外国人的相关信息,表现了我国射电望远镜的建设水平在国际上很落后,这也是南仁东一定要建设成中国天眼的重要原因之一;联系第⑯段“此时,开工之前曾考察过大窝凼的国际大射电望远镜SKA计划总干事菲利普•戴蒙德感叹道:‘几年前是一片荒芜,现在居然可以运行,真的很伟大!’”可知,写建成后外国专家不可思议的表现,也表现他们对我国的敬佩;但并没有展现因为没有参与建设而产生的遗憾;故选D。
3.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1)“蚂蚁搬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当地政府带领群众把“那么大的设备,那么长的钢梁,那么重的零部件”运进大窝凼的过程比作蚂蚁搬家,蚂蚁搬家时,过程漫长艰难,但它们从未放弃,团结一心,最终搬家成功;所以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这把设备零件送到大窝凼这一过程的艰难与漫长。“一点一点”同样突出了这一过程的艰难与漫长;情感:这两个加点词语突出了天眼建设者们坚韧与顽强的优秀品质,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与崇敬之情。
展开余下试题
(2)联系第⑭段“此前,因病情加重,南仁东被送回北京治疗”可知,此时南仁东已经身染重病,所以“慢慢地”与“一步一步”生动地表现了他此时行动的艰难。联系后文“前方,就是他为之奉献一切而终于建成的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此时,南仁东早已泪流满面”可知他这一缓慢的动作也表现了此时内心的激动与深情。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根据第④段“1993年,南仁东提出争取把国际大射电望远镜建到中国来,他要表达的是:正是因为‘落后’,我们更应该‘奋起’”可知,在南仁东认识到国家在射电望远镜不足后,他立志“奋起”;可见他是一个心怀祖国,敢为人先,有远见卓识的人;
根据第⑤段“1994年,南仁东着手选址。他和团队用遥感技术及数据分析筛选出100多个洼地,再一个一个‘用脚去选’。南仁东和伙伴们早已不记得走了多远的路,只记得坐在火边仰望璀璨的星空”可知,南仁东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
根据第⑨段“FAST建设期间,南仁东遇到很多技术难题,寻遍世界同类顶级技术,都无解。在他的倾情投入和亲自指导下,全国有近200家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攻关,经过了近百次的试验和失败”“一项项世界性的难题得以攻克,并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可知他是一个学识渊博,百折不挠,自力更生的人;
根据第⑩段“秋天,手术后身体虚弱的南仁东返回工地,继续指导FAST的安装”可知他是一个无私奉献、一心为国的人;
根据第⑲段“我觉得我,个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份,沉甸甸的,奖励,不是给我一个人的,是给一群人的”“我再一次,借这个机会,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帮助过FAST……谢谢!谢谢”可知他是一个不慕名利、懂得感恩的人。
5.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理解句子,需结合文章内容及文章主旨进行分析。
“国之重器”的意思是说受到重视和尊崇的物,一般指对于国家某些方面有重大意义的事物。说“中国天眼”是国之重器,突出了这一科技奇迹对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我国综合实力。根据第⑨段“FAST建设期间,南仁东遇到很多技术难题,寻遍世界同类顶级技术,都无解。在他的倾情投入和亲自指导下,全国有近200家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攻关,经过了近百次的试验和失败”“一项项世界性的难题得以攻克,并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可知,“中国天眼”充分体现了南仁东、中国天眼建设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成功的法宝,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更是我们宝贵的国之重器,由此说明了南仁东、中国天眼建设者和广大人民群众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是振兴中华民族之魂,激励广大工作者不断奋斗,使国家不断发展。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贝聿铭:自信的百年微笑
翟天东
①贝聿铭,1917 年出生于中国广州,系吴中名门“贝氏家族”之后。18岁赴美国留学,学习建筑,后从事建筑行业,被誉为“现代建筑最后的大师”。今年4月,他即将迎来103 岁的生日。
喜散步,坚持清淡饮食
②对于锻炼,贝聿铭有自己的看法,他喜欢散步,最喜欢在旅行中锻炼。青年时,贝聿铭就游览了欧洲各国,在罗马、巴黎寻找建筑灵感。到了晚年,一有时间,贝聿铭就到有田野、河流的地方走走看看。手携一卷书,坐在谷堆、土块上,闻闻阳光、泥土的气息,甚至牛羊粪便的气味都让他安心惬意。亲近大自然,使他身体放松愉悦的同时,也在他的建筑作品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③离乡几十年,贝聿铭依然对儿时的鸡头米念念不忘。生于中国东南沿海的贝聿铭,保持着南方人清淡的饮食习惯,这是流在血液里根深蒂固的乡思。虽然身在异乡无法吃到家乡味,但贝聿铭的夫人会在自家的院子里种一些蔬菜,如四季豆,在家就可以吃到中餐。食不过饱,少油少盐,即使到了人瑞之年,贝聿铭的体型仍与年轻时无太大差异。
自信,克制
④1948年,贝聿铭加入房地产建筑公司,打破了美籍华人做不了建筑师的历史。成为建筑师伊始,美国人用傲慢的眼光轻视这位华人建筑师,但贝聿铭用一个个充满人性化的作品征服了美国人的挑剔,并被亲切地称为“人民的设计师”。
⑤20世纪50年代,贝聿铭自立门户,成立了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开启了事业的新篇章。1963 年美国总统肯尼迪被刺身亡,肯尼迪家族为纪念他,决定修建肯尼迪图书馆。贝聿铭作为三位备选建筑师之一,他的对手是大名鼎鼎的密斯•凡德罗和路易斯•康,对比之下,他最没名气和经脸。然而他并没有紧张,反而更加淡定从容。他把工作室营造成肯尼迪遗孀杰奎琳喜欢的样子,并放上馥郁的鲜花。他穿戴整齐,态度谦逊。而他的竞争对手虽然名声在外,但态度傲慢,衣着邋遢。贝聿铭就是通过这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战胜了对手。
⑥但贝聿铭的事业并不总是顺风顺水,20世纪60年代,由他设计的波士顿人寿保险公司大楼的几千块玻璃被风吹落,散落了整个街道。批评和责难蜂拥而至,贝聿铭几乎被推到悬崖边上。在最难熬的时光,贝聿铭依然保持自我。7年之后,贝聿铭沉冤昭雪,调查证明,门窗公司对这件事情负责。贝聿铭非但没有追究责任,反而开玩笑地说:“那次事故以后,那些公司都愧见于我。”
⑦瘦削的身材,黑框圆眼镜,西服加领带,面对镜头总是眯着眼微笑的贝聿铭,既有东方人的温文尔雅,又有西方人的自信从容,他用他强大的精神征服了世人,他的长寿正是来源于此。
停不下来的思考
⑧耄耋之年,本该退休的年纪,贝聿铭却没有停下工作。在贝聿铭 80岁晚会上,他亲手接下了苏州市政府的聘书,担任苏州城市建设高级顾问,2002年,贝聿铭正式接受邀请,着手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他的小儿子、著名建筑师贝礼中对苏州博物馆设计曾表示出很大的兴趣,但贝聿铭严肃表示:“这个设计要是我做不了,我的儿子更不能做。因为他们的中文已经生疏了,对中国文化不够了解。”2006年,贝聿铭着手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顺利落成。2008年,91岁的贝聿铭又完成了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设计,为了表现伊斯兰建筑的本质,他顶着高温在中东考察了好几个月,研读穆罕默德的理论,亲自到埃及、突尼斯等地采风。
⑨晚年的贝聿铭每天听新闻,读报纸、杂志,从不间断,床头、桌面放满了书。他时刻关注着行业的新动向、新材料、新技术,保持思想意识与时俱进。即使到了老年,他的作品仍然闪耀着先锋、时尚的光芒。
⑩熟悉他的人曾说过:“我从不记得贝聿铭曾经沮丧过。他是一位非常冷静的人,每次看到他的时候,他总是保持着那种独有的迷人微笑。”他的微笑,持续百年。
(选自《特别文摘》2020 年第 6 期)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贝聿铭虽然身在外国,但仍心系祖国,骨子里对祖国有着深深的眷念情怀。
B. 肯尼迪的家族最后采用贝聿铭的设计方案,最主要的原因是贝聿铭能够生动地描述自己的理念。
C. 作为一个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身上的多重文化性,使他能够同时拥有东西文化的精华,并在建筑设计领域取得辉煌的成就。
D. 第⑧段中“为了表现伊斯兰建筑的本质,他顶着高温在中东考察了好几个月”,可以看出贝聿铭不纸上谈兵,注重实地考察。
2. 第⑤段画线句运用_____________的写法,肯定了贝聿铭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思想特点。
3. 阅读第⑧段并结合下面材料,简要概括博物馆设计的最主要特点。
【材料】
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 —— 梁思成
展开余下试题
【答案】
1. B
2. 对比 注重细节 做人谦逊
3. 博物馆的设计要有民族文化特色,要与民族文化相融合。
【解析】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B.根据文章第⑤段“他把工作室营造成肯尼迪遗孀杰奎琳喜欢的样子,并放上馥郁的鲜花。他穿戴整齐,态度谦逊。而他的竞争对手虽然名声在外,但态度做慢,衣着邋遢。贝聿铭就是通过这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战胜了对手”,可知:肯尼迪的家族最后采用贝聿铭的设计方案是因为贝聿铭在“工作室营造成肯尼迪遗孀杰奎琳喜欢的样子”“穿戴整齐,态度谦逊”,这样“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上的用心。选项“最主要的原因是贝聿铭能够生动地描述自己的理念”分析有误;故选B。
2.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划线句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贝聿铭“穿戴整齐,态度谦逊”,而他的对手“态度傲慢,衣着邋遢”,从穿戴和态度两方面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贝聿铭谦虚有礼,注意细节的特点。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博物馆的设计最主要的特点需从文中找到依据,并结合出示材料作答。
根据第⑧段中“这个设计要是我做不了,我的儿子更不能做。因为他们的中文已经生疏了,对中国文化不够了解”“为了表现伊斯兰建筑的本质,他顶着高温在中东考察了好几个月,研读穆罕默德的理论,亲自到埃及、突尼斯等地采风”,可知:博物馆的设计需要设计者体现民族文化;
根据材料中“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可知:本句强调的是博物馆建筑要展现文化内涵。
据以上分析可概括:博物馆的设计要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展现,博物馆建筑应该展现与文化内涵的交融。
请你阅读散文《卖汽水的人》,完成各题。
卖汽水的人
周作人
①我的间壁有一个卖汽水的人。在般若堂院子里左边的一角,有两间房屋,一间作为我的厨房,里边的一间便是那卖汽水的人住着。
②一到夏天,来游西山的人很多,汽水也生意很好。从汽水厂用一块钱一打去贩来,很贵的卖给客人。倘若有点认识,或是善于还价的人,一瓶两角钱也就够了,否则要卖三四角不等。礼拜日游客多的时候,可以卖到十五六元,一天里差不多有十元的利益。
③这个卖汽水的掌柜本来是一个开着煤铺的泥水匠,有一天到寺里来作工,忽然想到在这里来卖汽水,生意一定不错,于是开张起来。自己因为店务及工作很忙碌,所以用了一个伙计替他看守,他不过偶然过来巡阅一回罢了。伙计本是没有工钱的,伙食和必要的零用,由掌柜供给。
④我到此地来了以后,伙计也换了好几个了,近来在这里的是一个姓秦的二十岁上下的少年,体格很好,微黑的圆脸,略略觉得有点狡狯,但也有天真烂漫的地方。
⑤卖汽水的地方是在塔下,普通称作塔院。寺的后边的广场当中,筑起一座几十丈高的方台,上面又竖着五支石塔,所谓塔院便是这高台的上边。从我的住房到塔院底下,也须走过五六十级的台阶,但是分作四五段,所以还可以上去,至于塔院的台阶总有二百多级,而且很峻急,看了也要目眩,心想这一定是不行吧,没有一回想到要上去过。塔院下面有许多大树,很是凉快,时常同了丰一,到那里看石碑,随便散步。
⑥有一天,正在碑亭外走着,秦也从底下上来了。一只长圆形的柳条篮套在左腕上,右手拿着一串连着枝叶的樱桃似的果实。见了丰一,他突然伸出那只手,大声说道:“这个送你。”丰一跳着走去,也大声问道:
⑦“这是什么?”
⑧“郁李。”
⑨“哪里拿来的?”
⑩“你不用管。你拿去好了。”他说着,在狡狯似的脸上现出亲和的微笑,将果实交给丰一了。他嘴里动着,好像正吃着这果实。我们拣了一颗红的吃了,有李子的气味,却是很酸。丰一还想问他什么话,秦已经跳到台阶底下,说着“一二三”,便两三级当作一步,走了上去,不久就进了塔院第一个的石的穹门,随即不见了。
⑪这已经是半月以前的事情了。丰一因为学校将要开始,也回到家里去了。
⑫昨天的上午,掌柜的侄子飘然地来了。他突然对秦说,要收店了,叫他明天早上回去。这事情太鹘突,大家都觉得奇怪,后来仔细一打听,才知道因为掌柜知道了秦的作弊,派他的侄子来查办的。
⑬三四角钱卖掉的汽水,都登了两角的账,余下的都没收了存放在一个和尚那里,这件事情不知道有谁用了电话告诉了掌柜了。侄子来了以后,不知道又在哪里打听了许多话,说秦买怎样的好东西吃,半个月里吸了几盒的香烟,于是证据确凿,终于决定把他赶走了。
⑭秦自然不愿意出去,非常的颓唐,说了许多辩解,但是没有效。到了今天早上,平常起的很早的秦还是睡着,侄子把他叫醒,他说是头痛,不肯起来。然而这也是无益的了,不到三十分钟的工夫,秦悄然地出了般若堂去了。
⑮我正在有那大的黑铜的弥勒菩萨坐着的门外散步。秦从我的前面走过,肩上搭着被囊,一边的手里提了盛着一点点的日用品的那一只柳条篮。从对面来的一个寺里的佃户见了他问道:
⑯“哪里去呢?”
⑰“回北京去!”他用了高兴的声音回答,故意地想隐藏过他的忧郁的心情。
⑱我觉得非常的寂寥。那时在塔院下所见的浮着亲和的微笑的狡狯似的面貌,不觉又清清楚楚地再现在我的心眼的前面了。我立住了,暂时望着他彳亍地走下那长地石阶去的寂寞的后影。
1921年8月30日在西山碧云寺
1. 作者用闲淡的语言讲述了在西山居住时所遇到的一件小事,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
2. 本文②③段写了秦姓伙计的工作性质,有人认为占用这么多篇幅来交代这个内容,没多大必要。你认同这看法吗?请联系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3. 第④段画线句是作者对秦姓伙计的第一印象,其中的加点词更是道出了作者对其品性的觉知,请从文中分别找出体现其“有点狡狯”和“天真烂漫”的内容,并简要概括。
4. 对秦姓伙计的遭遇,作者持怎样的态度?请联系相关内容作一解析。
【答案】
1. 一个卖汽水的小伙计因为“作弊”被解雇了。(大意对即可)
2. 不认同。因为这部分内容为下文伙计被解雇作铺垫,第②段写汽水没有固定的卖价,为伙计入账提供了条件,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伙计很难不打货款的主意。第③段写伙计没有工钱,也交代了伙计通过作弊的手段为自己“挣”一份工钱的某种合理性。如果没有这部分内容,读者就不好理解伙计是如何作弊的,也会损害伙计的人物形象和作者对他的态度。
3. 有点狡狯:卖汽水作弊;作弊被发觉后“说了许多辩解”;动身时“用了高兴的声音”回答别人说“回北京去”。
天真烂漫:把郁李送给丰一;活泼地走上台阶去;后来知道不能留在那里了,还“说是头痛,不肯起来”。
4. 作者持同情的态度。秦的作弊,是利用了规则的漏洞,作者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因为卖汽水生意很好,一切由伙计照料,但伙计没有工钱,掌柜只供给伙食和必要的零用,这种用工制度本身就是极不合理的;小伙计是个不惹人讨厌的人,相反,他是个亲和友好、讨人喜欢的人,作者对他的印象较好;小伙计被解雇后的生活会怎样?作者对此有着淡淡的担忧,心情是“寂廖”的,但事关整个社会的不合理,作者无法改变也无力改变,也就只能默默地目送小伙计离去。
上一篇: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用专练(选词填空、病句、标点)
下一篇: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综合运用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2023届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