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86  2022-10-09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6]
河南省豫北名校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语文试卷
豫北名校大联考
2022-2023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
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先秦典籍中,“美”与“善”两字在不少情况下是同义词,所谓“美”实际上就是“善”。这样的例子很多,举不胜举。但是,“美”究竟还是同“善”有区别,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善”,如《左传》桓公元年的记载:“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这里的“美”,其含义明显不同于“善”。类似的例子还可举出许多。大量的材料说明,这种明显的不同于“善”的“美”,在最初指的就是能直接给人以感官享乐的声、色之美,而且连味的美也包含在内。
《国语•周语下》记单穆公的话,明确地指出声、色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夫乐不过以听耳,而美不过以观目。”战国后期,荀子还曾多次谈到“味”“声”“色”的美。他说:“……人之情,口好味而臭味莫美焉;耳好声而声乐莫大焉;目好色而文章致繁,妇女莫众焉。”(《荀子•王霸》)
我国古代文献的记载说明,最初所谓的“美”,在不与“善”相混的情况下,是专指味、声、色而言的。这对于了解我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从人类审美意识的历史发展来看,最初对与实用功利和道德上的善不同的美的感受,是和味、声、色所引起的感官上的快适分不开的。其中,味觉的快感在后世虽然不再被归入严格意义的美感之内,但在开始时却同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密切相关。这从字源学上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如德文的“Geschmack”一词,既有审美、鉴赏的含义,也有口味、味道的含义。英文的“taste”词也是这样。中国的“美”字,最初是象征头戴羊形装饰的“大人”,同巫术图腾有直接关系,虽然其含义同后世所说的“美”有关,但所指的是在图腾乐舞或图腾巫术中头戴羊形装饰的祭司或酋长。在比较纯粹意义上的“美”的含义,已脱离了图腾巫术,而同味觉的快感相连了。后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宋徐铉注说:“羊大则美,故从大。”这就是说,“美”是味道好吃的意思,“美”与“甘”是一回事。《说文解字》释“甘”云:“甘,美也,从口含一。”虽然这是汉人的说法,但保存了起源很古的以味为美的观念。
上述字源学的考证说明,在中国,“美”这个字也是同味觉的快感联系在一起的。两汉以后中国的文艺理论批评著作,如钟嵘和司空图关于诗歌的著作,还常常将“味”同艺术的鉴赏相连。“味”同人类早期审美意识的发展有如此密切的关系,并一直影响到以后,绝不是偶然的。根本的原因在于味觉的快感中已包含了美感的萌芽,显示了美感所具有的一些不同于科学认识或道德判断的重要特征。首先,味觉的快感是直接或直觉的,而非理智的思考。其次,它已具有超出功利欲望满足的特点,不仅仅是要求吃饱肚子而已。最后,它同个体的爱好兴趣密切相关。这些原因,使得人类最初从味觉的快感中感受到了一种和科学的认识、实用功利的满足以及道德的考虑很不相同的东西,把“味”和“美”联系到一起。但味觉的快感终究缺乏充分的社会性的内容,因此到后来就被排除到了美感之外。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秦典籍中“美”的含义,有时与“善”同义,有时指声、色、味给人以感官上的快适。
B.中国的“美”字,最初是与巫术图腾有关的头戴羊形装饰的“大人”形象,其含义与后世“美”的含义相关。
C.两汉以后中国的文艺理论批评著作,仍然沿用了先秦时代的“以味为美”的观念。
D.因为味觉的快感缺乏充分的社会性的内容,所以味道的美就被排除到了美感之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通过对比“美”与“善”含义的不同,证明了“美”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善”。
B.文章引用的先秦典籍的例子,其目的都是论证美的感受是与感官的快适分不开的。
C.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大体以时间为序,论述了中国早期的美学思想,逻辑清晰。
D.文章通过论述中国“以味为美”的古老观念,说明了“味”同人类早期审美意识的密切关系。
3.根据文章观点,下列名言中不能体现美感的特征的一项是(3分)
A.一个关于美的判断,只要夹杂着极少的利害感在里面,就有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了。
B.我们周围有光也有颜色,但是我们自己的眼里如果没有光和颜色,也就看不到外面的光和颜色了。
C.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D.美是一种没有目的的快乐。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配备有大约价值150000美元的设备,包括价值60000-70000美元的激光雷达系统。安装在顶部的测距仪是Velodyne的64线激光雷达,这种激光雷达可以对无人驾驶车辆的周围环境生成详细的3D地图。将这些生成的地图与高精度地图综合,生产不同类型的数据模型来实现无人驾驶,有一些计算是在车载的计算机完成,有一些计算在远程的云中完成。
谷歌无人驾驶设置了无人驾驶解除机制,即从无人驾驶模式切换至人工驾驶模式,通常切换时长在1秒钟左右。无人驾驶解除机制可以分为两类:(1)无人驾驶技术失效被监测到,简称技术失效解除;(2)出于车辆的安全运行的需要,车辆的测试司机解除无人驾驶模式,对车辆立刻进行人工接管,简称安全运行解除。技术失效解除的主要原因有主、次(备份)无人驾驶系统的通信失效,如线路短路、加速仪或者GPS等传感器异常、转向或者刹车等关键功能异常等。无人驾驶解除机制是整个无人驾驶测试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每一次解除都被完整地记录下来,用以提高软件系统、感知系统、硬件系统以及其他各个系统的综合能力。无人驾驶解除机制的设置并不是单纯地为了降低无人驾驶解除次数,而是为了收集尽可能多的数据,从而改进无人驾驶系统。
(摘编自《一文看懂汽车无人驾驶》)
材料二:
作为长三角智慧交通示范项目,杭绍甬高速公路杭绍段对推动构建长三角智慧高速公路网意义重大。其中支持自动驾驶、自由流收费、电动车持久续航等“智慧要素”,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浙江交通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杭绍甬“智慧高速”建成后,近期就可以实现自由流收费-驾驶员在高速上行驶了多少里程,可直接扣除相应的里程费用。远期,还有望成为全国首条支持无人驾驶的“智慧高速”-在“自动驾驶专用道”上,把车辆切换至自动驾驶模式后,综合信息服务系统通过对路面状态的精准分析,能实现智慧的诱导,破解互通枢纽的拥堵,提供全新精准化、个性定制化出行体验,让驾驶员“一边看报纸一边开车”成为可能。杭绍甬高速公路最具特色的一点是其光伏路面发电和无线充电。在工程首期安置太阳能电板,建设光伏发电的路面,并放置可供电动汽车充电的充电桩。在工程远期的目标上,杭绍甬高速公路尝试研发对行驶电动车无线充电的技术,让电动车行驶和充电能够同时进行。
(摘编自《全国首条支持无人驾驶的“智慧高速”来了!》)
材料三:
近日,《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通过审议,《条例》在国内首次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准入登记、上路行驶等事项作出具体规定。《条例》将于8月1日施行,是国内首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明确规定列入产业目录的智能网联汽车,经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可上路行驶。其中,无人驾驶可在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划定的区域、路段行驶。
《条例》的出台,让无人驾驶汽车有了正式上路的身份。安途智行政企合作负责人王立彬表示,这相当于智能网联汽车在社会公开道路的“路权”在法律层面获得承认。《条例》明确,遇到交通事故,如果是有驾驶人的自动驾驶汽车,责任是驾驶人的;如果是无人驾驶的汽车,由车辆所有人、管理人承担责任。《条例》还鼓励保险企业开发覆盖设计、制造、使用、经营、数据与算法服务以及其他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全链条风险的保险产品。
相较人工驾驶的普通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依赖于感知的输入、计算模型以及道路场景数据,需要通过大量的道路测试来不断训练自动驾驶的场景遍历性。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可以验证车辆在限定区域范围内的实际运行能力和人机交互能力,还可以提升公众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认知度和信赖感,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和迭代升级过程中不可逾越的步骤。
《条例》特别指出,深圳市政府可以选择车路协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行政区全域开放道路测试、示范应用、探索开展商业化运营试点。
(摘编自《无人驾驶合法上路,智能汽车加速驶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谷歌无人驾驶汽车设置了无人驾驶解除机制,其中的线路短路、传感器异常、转向或刹车等关键功能异常,是其无人驾驶技术失效的原因。
B.无人驾驶解除机制是整个无人驾驶测试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目的是收集尽可能多的数据,从而改进无人驾驶系统。
C.杭绍甬高速公路杭绍段是长三角智慧交通示范项目,它支持自动驾驶、电动车持久续航等“智慧要素”,实现了驾驶员“一边看报纸一边开车”。


展开余下试题D.根据《条例》,8月1日后列入产业目录的智能网联汽车经相关部门登记后能在深圳市合法上路,遇到交通事故,车辆所有人要承担责任。
6.无人驾驶汽车是人工智能应用的典型场景,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发展人工智能应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6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百年孤独(节选)
加西亚•马尔克斯
……①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很久都未能恢复平静。他不再制作小金鱼,吃不下东西,拖着毯子像梦游者一般在家中游荡,口中咀嚼着默然的怒火。三个月过去,他的头发变得灰白,往日里修剪齐整的髭须耷垂在苍白的唇边,但他的双眼重又变成两团火炭,这双眼睛曾吓住看到他出生的人,曾仅仅一瞥就让椅子打转。忍受着怒火的折磨,他试图唤起青年时代曾引导自己走上危险道路直至荣耀的荒原的预兆,却都归于徒然。他迷失在一个陌生的家中,这里没有人也没有任何事物能引发他丝毫的感怀。一次他打开梅尔基亚德斯②房间的门,想寻找战前岁月的痕迹,却只看见废料、垃圾和多年积累下来的污物。在没人再翻动的残破书页间,在被潮气侵蚀的羊皮卷上,生出繁密的紫苔;曾经是家中空气最洁净的房间,却充斥着腐朽记忆令人难以忍受的气味。一天早上,他看见乌尔苏拉③趴在栗树下已故丈夫的膝上哭泣。家里只有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看不见那位经历半个世纪风吹雨打的健硕老人。“跟你父亲打个招呼吧。”乌尔苏拉对他说。他在栗树前停了片刻,又一次确认了那片空旷的空间同样无法触动他的情感。
“他说什么?”他问。
“他很难过,”乌尔苏拉回答,“因为他认为你快死了。”
“请告诉他,”上校笑了,“一个人不是在该死的时候死,而是在能死的时候死。”
亡父的预感拨动了他心中残存的最后一分高傲的余烬,但他却错以为陡然间重获了力量。因此他纠缠着乌尔苏拉要她说出院中何处埋藏着圣约瑟石膏雕像里的金币。“你永远不会知道。”她回答道,那坚定的态度源于往日的教训。“早晚有一天,”她补充道,“这笔财富的主人会出现,只有他能挖出来。”没人知道一向慷慨大方的人怎么会如此迫不及待地开始聚敛金钱。那并非足够救急的小钱,而是提一下就能让奥雷里亚诺第二④咋舌的惊人巨款。他登门求助时,那些旧日的党内同僚都躲起来不见他。就在这个时期他听到人们说:“如今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唯一区别就是,自由派去做五点的弥撒,而保守派去做八点的。” 然而他如此坚持,四处奔走恳求,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东拼西凑,暗中不懈努力,结果在八个月里筹到的款项超过了乌尔苏拉埋藏的金币数目。于是他去拜访病中的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⑤,要他协助自己掀起一场全面战争。
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尽管瘫痪在摇椅上,但在一段时期内的确是唯一能够联络到起义军旧部的人物。自从尼兰迪亚停战协定签订以来,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寄身于打造小金鱼的作坊,他却与直到战败仍忠心耿耿的部下保持着联系。他和他们一起打着一场屈辱的日常战争,其中充满恳求与申请:“请您明天再来”,“就快了”,“我们正在认真研究您的问题”,打着一场彻底失败的战争,败给了那些“您忠实恭顺的仆人”,他们应该签发但从未签发养老抚恤金。另一场血腥的战争延续了二十年,却不曾像这场无限拖延、日日消磨的战争带给他们如此多伤害。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曾躲过三次暗杀,五次受伤大难不死,身经百战安然无恙,却败给了无尽的等待,屈服于凄凉的晚景,在一间借来的光线昏暗的屋子里想着阿玛兰妲⑥。最后一批他知晓下落的老兵出现在报纸上的照片里,卑顺地仰着面孔,身旁站着不知名的共和国总统。他赏赐他们铸有自己头像的金扣子别在衣领上,又归还给他们一面染着鲜血和硝烟污痕的战旗,以备日后覆在棺材上。另一些人更有骨气,在社会救济的荫庇下仍苦苦等待回音,他们或因饥饿而死,或怀着一腔怒火苟活,或在精致的荣誉粪堆中衰腐烂。因此,当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邀请他发动一场殊死决战,彻底铲除外国入侵者扶植的腐败可耻的政府,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不禁因同情而颤抖起来。
“噢,奥雷里亚诺,”他叹气道,“我知道你老了,可现在才明白你比看起来的样子还要老得多。”
【注】①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曾是叱咤风云的战争英雄,他领导自由派军队与保守派斗争,成了最令政府畏惧的人物。在与政府签订停战协定后,他放弃退休金,远离尘嚣,回到故乡马孔多,在家中的炼金实验室里打发时光。选文之前的情节是外来统治者在镇上进行残暴的统治,上校的十几个私生子也一个又一个地被暗杀。②梅尔基亚德斯:吉卜赛人,布恩迪亚家族命运的见证者和预言者,多次死亡和复活。③乌尔苏拉: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的母亲。④奥雷里亚诺第二: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的孙辈,因奇特的繁殖能力而发财。⑤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的亲密战友,追随者。⑥阿玛兰妲: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的妹妹,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青年时的恋人。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体现了作者“生死相通”的观念,逝者能进入到生者的世界,生者能与亡灵交流,逝者的灵魂甚至能预见未来。
B.小说详细描写了老兵们在战争中受尽伤害,但政府一方面大肆渲染对老兵们的恩德,另一方面却无限拖延老兵们应得的养老抚恤金,揭露了政府的虚伪和无情。
C.小说常常将今昔场景并置,如布恩迪亚家昔日洁净的房间如今却气味腐朽、充满废料污物,在今昔对比中凝聚着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D.小说人物都有一种悲剧色彩,不管是年迈的老母亲乌尔苏拉,还是两位昔日的战争英雄布恩迪亚上校和马尔克斯上校,或是老兵,身上都有令人同情之处。
8.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的含意。(6分)
(1)一个人不是在该死的时候死,而是在能死的时候死。
答:
(2)如今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唯一区别就是,自由派去做五点的弥撒,而保守派去做八点的。
答:
9.有人说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是“孤独的代言人”,小说从哪些方面体现了他的孤独?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一)
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敌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曰:“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君亦诈之而已。”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反而为赏,雍季在上。左右谏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者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一时之务也。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孔子闻之,曰:“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赏重则民移之,民移之则成焉。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文公处其一知胜之所成也胜而不知胜之所成与无胜同。
(节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义赏》)
(二)
或曰:雍季之对,不当文公之问。凡对问者,有因问小大缓急而对也。所问高大,而对以卑狭,则明主弗受也。今文公问“以少遇众”,而对曰“后必无复”,此非所以应也。且文公不知一时之权,又不知万世之利。战而胜,则国安而身定,兵强而威立,虽有后复,莫大于此,万世之利奚患不至?战而不胜,则国亡兵弱,身死名息,拔拂今日之死不及,安暇待万世之利?待万世之利,在今日之胜;今日之胜,在诈于敌;诈敌,万世之利而已。故曰:雍季之对,不当文公之问。且文公又不知咎犯之言。咎犯所谓“不厌诈伪”者,不谓诈其民,谓诈其敌也。敌者,所伐之国也,后虽无复,何伤哉?文公之所以先雍季者,以其功耶?则所以胜楚破军者,咎犯之谋也;以其善言耶?则雍季乃道其“后之无复”也,此未有善言也。咎犯则以兼之矣。咎犯曰“繁礼君子,不厌忠信”者:忠,所以爱其下也;信,所以不欺其民也。夫既以爱而不欺矣,言孰善于此?然必曰“出于诈伪”者,军旅之计也。咎犯前有善言,后有战胜,故咎犯有二功而后论,雍季无一焉而先赏。“文公之霸,不亦宜乎?”仲尼不知善赏也。


展开余下试题(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文公处其一/知胜之所/成也胜/而不知胜之所/成与无胜同
B.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文公处其一/知胜之所成也/胜而不知胜之所成/与无胜同
C.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文公处其一/知胜之所成也/胜而不知胜之所成/与无胜同
D.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文公处其一/知胜之所/成也胜/而不知胜之所/成与无胜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将无复”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游山西村》)两句中的“复”字含义不同。
B.“不当文公之问”与“当窗理云鬓”(《木兰诗》)两句中的“当”字含义相同。
C.“有因问小大缓急而对也”与“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因”字含义不同。
D.“不厌忠信”与“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厌”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于城濮交战的战争策略,咎犯主张用诈术作战,但雍季认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不是长久之道。最终晋文公采用诈术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B.晋文公认为雍季的话有利百世,而咎犯的话只能应一时之急,因此给予雍季上等赏赐,孔子赞赏晋文公的做法,认为优厚的赏赐是能够称霸的关键。
C.韩非子认为雍季的回答没有抓住问题要点,文公也并非那么英明,他不懂得权宜之计,又不懂得长远利益,不免除眼前灾难就没时间去等待长远利益。
D.韩非子认为咎犯之言注重忠信,是完全正确的;同时,咎犯又帮晋文公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兼有功劳和正确的意见,应得到上等奖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
译文:
(2)夫既以爱而不欺矣,言孰善于此?然必曰“出于诈伪”者,军旅之计也。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夜飞鹊
周邦彦
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①。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兔葵燕麦,向残阳、影与人齐。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
【注】①参旗:星名,初秋黎明前出现于天东。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送别怀人词作,词上片写送别,下片写别后之思,细腻曲折地写出了送别怀人的悲凄之情。
B.“斜”“堕”“余”“凉”“残”等字眼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融情入景,衬托出人物内心的凄恻和留恋。
C.“烛泪已流尽”“花骢行迟”等词句寓情于物,好像离思也感染了主人公身边的事物,烛垂泪,马行迟。
D.全词不直接表露内心情意,只是通过写景、叙事、托物来写之,风格含蓄蕴藉,但感人至深。
15.有评论者认为周邦彦的词有一种类似小说的“故事性”,这首词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与《诗经•氓》中“ , ”两句所写的做法相似。
(2)在《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巧妙地写出潭中游鱼静止不动和“ , ”两种情态,动静结合,显出鱼的活泼之态。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华文脉源远流长,博物馆拥有① 的优势。随着近年来《中国考古大会》《国家宝藏》等文物类节目的热播,我们不仅从中欣赏到震撼心灵的传统之美,还逐渐带火了博物馆及其“周边”。博物馆文创担负着② 的历史使命,既是美好生活的向导,也是文化创新的先锋。如何进一步推进博物馆文创发展?需要③ 。曾经,考古、博物馆为专业人士所关注,如今“破圈”成为大众的焦点,这是时代进步的标志。近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文化消费能力提升,“有没有”的物质渴望升级为“好不好”的品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引起社会结构变化,新消费结构塑造新消费群体,进而带来市场新机遇,催生新品类,丰富的品类竞争把我们带入品牌时代。那么,品牌的“唯一性”从哪里来?博物馆展示考古发现、文明成果,见证传统发展的足迹,是宝贵的文化基因库,也是品牌“唯一性”的重要来源。传统是一条活着的文化河流,既有包孕一切的母性,又有随时重返实践的精神。任何文化创新,都起于“创旧”,都是基因的再生。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
18.文中“基因”一词运用很有特色,请结合语境作简要分析。(5分)
答: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湿球温度”是相对于“干球温度”的概念,“干球温度”就是空气中的真实温度,用一个普通的温度计就可以直接测出,天气预报所说的气温① 。而“湿球温度”则是考虑了水的蒸发对温度的影响,水的蒸发是一个吸热过程,通过水的蒸发能把空气降到的最低温度,就是“湿球温度”。
人是恒温动物,自身可以调节体温,使体温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人体的降温,主要依靠皮肤传导、辐射、对流,② 。前三种方式都需要环境温度低于人体才可以,而汗液的蒸发是人体处于比人体温度更高的环境中,唯一散热的手段。
曾经有人做过人体热耐受的试验,在干燥空气下,人置身其中,尚能呼吸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河南省豫北”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