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高富贵、干春松《传统文化与奥运精神的融合--以“射礼”为例》)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顾拜旦发起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其目的是希望体育运动能促进人类和谐共生、社会和平。 B. 体育运动能够塑造人格,其关键是培养人们的竞技精神,竞技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 C. 儒家思想中强调的“射礼”,是人格培育的重要途径,在礼仪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 D. “射”的仪式本身和持弓矢的态度,体现了古代君子的德行和仪表以及射箭的动机、目标的完美结合。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选用《体育颂》《奥林匹克宪章》的语句,是为了论证奥运精神中包含“人类和平”精神。 B. 文章引用顾拜旦在1908年伦敦奥运会招待会上的讲话,有力地论证体育对人格塑造的作用。 C. 文中从第5段开始,通过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强调“射”在儒家传统中比“御”更加重要。 D. 文章说“射礼”与奥运精神最为接近,有助于人们体会顾拜旦 思想与儒家教化观念的共通之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最终目的,是推动体育运动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共生发展服务。 B. 顾拜旦的思想和儒家教化观念的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希望能通过体育培养健康的人格。 C. 春秋时期能体现个人战斗技能和勇气的“射”被仪式化后在众多礼仪活动中担负着重要功能。 D. 顾拜旦将体育纳入现代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竞争”,去认识并正视社会的残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葵花向日,在古人诗词中多有提及,比如杜甫的“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又如司马光的“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很多人会想当然地以为其中的“葵”就是向日葵,但其实这是一个误会。古人诗词语境中的“葵”,系指冬葵,一种曾经被誉为“百菜之主”的重要蔬菜。但自大白菜兴起于宋代之后,冬葵逐渐被“打入冷宫”,目前只有南方部分省份仍有种植,一般被叫作“冬苋菜”。 冬葵是为数不多的我国原生蔬菜之一,而向日葵则来自于大洋彼岸的北美洲。据考证,北美原住民对向日葵的驯化始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16世纪初,西班牙探险家从美洲带回了向日葵种子,向日葵从此踏上了走向世界的征途。大约在明朝万历年间,向日葵随西方传教士进入我国。由于向日葵有着明显的向光性,人们逐渐把它和同样有向光性的冬葵联系在一起,故名“向日葵”。 向日葵的花序是非常典型的头状花序。所谓头状花序,即许多无柄小花密集着生于花序轴的顶部,聚成头状。外形酷似一朵大花,实为多花,菊科植物几乎全都是这种花序。外轮形如花瓣的是舌状花,不结果,主要作用就是吸引可以为之传粉的昆虫;内部则是管状花,结果。如此内外配合,才能繁衍生息,子子孙孙无穷也。
冬葵 向日葵 (摘编自《古诗词中的“葵”》) 材料二 植物学家们开始探究向日葵为何会逐日运动。向日葵弯曲的部位位于茎秆顶端以下10~15厘米处,于是植物学家们分别破坏了茎秆顶端和弯曲部分的茎秆的两侧,但这未能影响花盘的逐日运动。他们又去掉了向日葵的叶片,这时花盘便不再向着太阳运动了。这说明,向日葵的叶片对于花盘的运动至关重要,叶片是花盘逐日运动的必要条件。 那么,向日葵是如何通过叶片来实现逐日运动的呢?2016年《科学》杂志的一篇封面文章揭示了向日葵这一迷人现象背后的部分机制。 植物茎秆的弯曲大多是由两侧的生长速度不同导致的——如果茎秆的一侧生长快而另一侧生长慢,茎秆就会向生长速度慢的一侧弯曲。植物学家们观测了向日葵花盘运动时茎秆上部分的生长速度,发现白天时茎秆东侧的生长速度比西侧的快,而晚上时茎秆西侧的生长速度比东侧的快,这与向日葵花盘白天自东向西、晚上自西向东的运动轨迹相符合。这也证明,向日葵花盘的转动是靠茎秆不停调节两侧生长速度而实现的。日后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向日葵的叶片被不同强度的光照射后,会产生浓度不同的生长素。向光一侧的叶片产生的生长素浓度比背光一侧的叶片产生的生长素浓度低,这就导致背光一侧的茎秆的生长速度比向光一侧的茎秆的生长速度要快。 (摘编自《向日葵为何逐日而生》) 材料三 向日葵在开花初期,即它的花蕾刚刚绽开,花粉尚未成熟前,花盘的确是每日里追随太阳,自东向西;一旦花粉成熟后,向日葵就不再追随太阳了,而是花盘始终面向东偏南方向。 葵花似乎明白,一直面向太阳,花朵就会像孵卵器那样,聚集阳光的热量,促进葵花籽更好、更快地孕育。向日葵的花粉畏惧高温,气温超过30摄氏度,就超出了花粉的承受力,很容易被灼伤。加上这个时候,生长素分泌量减少,且木栓层形成。因此,到这个时期,向日葵方阵会收起自己对太阳的狂热,齐刷刷地面朝东南方向。随着向日葵花盘的增大,向日葵早晨向东弯曲、中午直立、下午向西弯曲、夜间直立,这种周而复始的转向会逐渐停止。花盘除表现为越来越明显的垂头外,朝向几乎不再改变。 (摘编自《向日葵并非一直向阳》)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很多人以为古诗词中的“葵”就是向日葵,其实这不一定正确,它们更有可能是一种蔬菜。 B. 向日葵约在明朝万历年间传入我国,由于它和冬葵一样具有向光性,故被称为“向日葵”。 C. 虽然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向日葵会逐日运动,但其背后的机制直到2016年才真相大白。 D. 植物的茎秆弯曲很可能是因为茎秆两侧生长速度不同,茎秆弯向的那一侧生长速度较慢。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可以肯定地说,脍炙人口的汉乐府民歌《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两句诗中的“葵”不是向日葵。 B. 向日葵花序看上去像一朵大花,实为多花,花盘外轮形如花瓣的舌状花只是为了吸引昆虫为之传粉,并不结果。 C. 植物学家们的实验证明:向日葵弯曲的部位位于茎秆顶端以下10~15厘米处,破坏这一部位不影响向日葵逐日。 D. 向日葵并非一直向阳,它只在开花初期到花蕾初绽、花粉尚未成熟前追随太阳转动,此后花盘朝向就始终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