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48  2022-10-24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8]
天津市武清区黄花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形成性练习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黄花店中学2022高一语文第一次阶段性练习
(满分120)
第一卷
一、客观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已,停止。每个家庭都把孩子的教育看得极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有甚者为了孩子舍弃工作,全身心地 于孩子成长上。我们 不问这些煞费苦心的家长战果如何,但每每总是有这样的声音:什么时候放假啊?学习太累了,啥时候能不学习呢?要是不学习该多好……面对如此情景,多数老师和家长总会以“学习是种快乐,不要当作负担”进行劝勉鼓励。但是,没有兴趣的学习真的不是快乐的,是枯燥乏味,并且会给孩子留下很多痛苦的记忆。所以,家长、老师要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才能使其持之以恒地学习下去。
匠人们得以宣扬的“工匠精神”大体上就是“学不已”。他们虽然从事着看似平凡、普通,甚至被认为是低贱的的工作,但就是那份执着造成了他们的非凡。一个匠人若认为自己的技艺已经 ,那么他必定会成为可怜的井中蛙,曾经的谦逊好学变为现在的狂妄自大,曾经不断精进的手艺也会日渐退步。
学不可以已。未来的学习不可停止,当下的学习亦不可以停止。若停下,则连贯不存,再想拿起来就难了。面对学习,我们看到太多的同学于初一高一认真学习,于初二高二懒散懈怠,成绩一落千丈,等到初三高三时,面对中考高考的压力和曾经的美好愿景才想要 ,但还没等第一步落下,脚又退了回去。于今再看“学不可以已”,若你还愿做一个“君子”——在社会上受人尊重而又泰然安之,那么请不要停止学习,更不能停止学习。青春一逝而不返,人生不停而珍贵。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致力 尚且 登堂入室 再接再厉
B. 效力 姑且 登堂入室 重整旗鼓
C. 效力 尚且 登峰造极 再接再厉
D. 致力 姑且 登峰造极 重整旗鼓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从事着看似平凡、普通,甚至被认为是低贱的的工作,但就是那份执着造成了他们的非凡。
B. 虽然他们从事着看似平凡、普通,甚至被认为是低贱的的工作,但就是那份执着成就了他们的非凡。
C. 虽然他们从事着看似平凡、普通,甚至被认为是低贱的的工作,但就是那份执着造成了他们的非凡。
D. 他们虽然从事着看似平凡、普通,甚至被认为是低贱的的工作,但就是那份执着成就了他们的非凡。
【答案】1. D 2.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致力:把力量用在某个方面。效力:效劳。语境说的是有些家庭把全部力量用在孩子成长上,应用“致力”。
尚且:连词,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下文常用“何况”等呼应,表示进一层的意思。姑且:副词,表示暂时地。此处表示暂且不提战果,应用“姑且”。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人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登峰造极:登上峰顶,到达最高处,比喻水平达到最高点。语境修饰“技艺”两个词皆可。
再接再厉: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重整旗鼓:指失败之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语境说的是一些学生在初二、高二成绩退步后重新努力,应用“重整旗鼓”。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两处语病:


浏览完整试题一是语序不当,复句中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应放在分句主语之前,因此“虽然”;放在“他们”前;
二是搭配不当,“造成非凡”搭配不当,可将“造成”改为“成就”。
故选B。
3.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瀛洲 木屐 粟深林 催眉折腰
B. 青崖 幽咽 常做客 转轴拔弦
C. 艰难 鼓瑟 水浆迸 洞天石扉
D. 丘峦 长嗟 侍权贵 东船西舫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能力。
A.“粟深林”的“粟”应为“栗”,“催眉折腰”的“催”应为“摧。
B.“常做客”的“做”应为“作”,“转轴拔弦”的“拔”应为“拨”。
D.“侍权贵”的“侍”应为“事”。
故选C。
4. 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 青青子矜,悠悠我心
B.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C. 大弦嘈嘈如急雨
D.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 项,运用了借代、用典的修辞手法;“青衿”指代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这里用“青青子衿”指代贤才。
B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官场生活比喻成“樊笼”。
C项,运用了比喻 修辞手法;将弹弄大弦时的声音比作“急雨”。
D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激起的浪花比作“雪”。
故选A。
5. 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存:保存
B.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韵:韵律,节奏
C.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掇:拾取,摘取
D.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当:应当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的含义的能力。
A.句意:远方宾客穿越纵横交错的田路,屈驾前来探望我。存:问候、探望。
B.句意: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韵:气质、情致。
D.句意:面对着美酒与乐歌,人生的岁月有多少。(或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的岁月有多少。)当:对着。
故选C。
6. 下列对诗句所用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用典)
B.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夸张)
C.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寓情于景)
D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反衬)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D 项,该句用环境的清冷衬托词人内心的凄凉、寂寞,以“哀景”衬“哀情”,用的是正衬的手法。
故选D。
7.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风格豪壮悲凉,用典贴切自然,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B.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全诗构思精密,意境雄伟,富有现实主义色彩。其在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堪称绝世名作。
C. 《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D. 声声慢:词牌名,慢,就是慢词,其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此调风格缓慢哽咽,如泣如诉,多写愁苦忧思题材。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富有现实主义色彩”错误,应该是“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采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
故选B。
8. 下列关于典故的类型、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B.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C.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D.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把握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例句用事典,借古伤怀,借廉颇自比,表达壮志难酬的同病相怜之悲。
A.化用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中的诗句“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表达的是自己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B.运用事典,借古讽今,借刘义隆草率用兵最终仓皇落败,告诫南宋统治者,以史为诫。
C.运用事典,借古伤怀,表达对英雄人物的追慕之意,暗含壮志难酬之慨。与例句用法、作用相同。
D.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诗句,表达对人才的渴望。
故选C。
9. 下列对《声声慢》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但是,这种心理是人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便赋无形于有形,把感情心理表现得格外形象。
B.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词人写“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而晚风,却是“急”的。借酒御风御寒,却酒少、风急、愁多,怎不悲戚?
C. 雁“却是旧时相识”,有两种含意:一是看到雁想起“鸿雁传书”,想起曾与词人书信往来的丈夫;二是“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
D.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两句直接抒写寂寞难耐的痛楚,无奈而又凄迷,盼时光早逝,衬托出了愁苦之深。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三杯两盏淡酒”说的不是酒味淡,也不是言酒量之少,词人要表达的是:再多的酒,再烈的酒,也消解不了心中的愁。
故选B。
10. 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所用典故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已无处寻觅了。)
B.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
C.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功绩显赫,壮心不已。)
D.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刘义隆不作充分准备,仓促北伐导致失败,委婉劝诫韩侂胄不要急于事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C. “自比廉颇,功绩显赫,壮心不已”错,作者借廉颇的典故是为了抒发自己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抒发自己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展开余下试题故选C。
11. 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上片写景,描绘万里长江极其壮美的景象;下片怀古,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B. “大江”两句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势,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故垒西边”三句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人道是”说明这里正是三国赤壁之战的地方。
C. “乱石”三句,写尽大江奔流的气魄和赤壁的雄奇,寥寥数语,有声有色;“江山”两句,由写景自然过渡到写人,为下片做铺垫。
D. “遥想”六句,写尽周瑜的风采才华。“故国”三句,从历史回到现实,从怀古到伤已。“人生如梦”两句,貌似超脱,实则无奈,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B.“‘人道是’说明这里正是三国赤壁之战的地方”错误,“人道是”说明不确定这里是不是三国赤壁之战的地方。
故选B。
1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B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C.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D.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风流:古义,多指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这里指英雄业绩;今义,多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或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
B.寻常:古义今义均为“平常”。
C.回首:古义今义均为“回想,回忆”。
D.憔悴:古义今义均 “凋零,枯萎;衰败”。
故选A。
13. 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B.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C.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D.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用“青云梯”比喻高耸入云的山路,运用了比喻;
B.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C.把“古来万事”比作“东流水”,运用了比喻;
D.把“大弦嘈嘈”的弹奏声比作“急雨”声,把“小弦切切”的弹奏声比作“如私语”声,运用了比喻。
故选B。
14.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后世常以“杜康”代指酒。
B. 子:对对方的尊称。衿:衣服的交领。青衿:指代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C. 阡陌:阡,南北向的田间小路;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
D.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自号“五柳先生”。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被人们称为“山水诗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被人们称为‘山水诗人’”错误,陶渊明被称为“田园诗人”。
故选D。
15. 对“而”的用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连词,表递进关系)
B. 吾尝终日而思矣 (连词,表修饰关系)
C.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连词,表顺承关系)
D. 蟹六跪而二螯 (连词,表转折关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连词,表并列。句意: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
故选D。
16. 下列句子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吾尝终日而思矣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句意: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
B.没有词类活用现象。句意:我曾经整天地思考。
C.“水”,名词作动词,游泳。句意: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
D.“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句意: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地下水。
故选B。
17. 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D.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指坏人的帮凶,贬义词。句意: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B.“风雨”,都指自然界的风雨。句意: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
C.“寄托”,古义:指寄身,容身;今义:指托付或把情感、希望、理想等放在某人某事物上。句意: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
D.“烈士”,古义:有气节有壮志的人士;今义: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句意: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故选B。
18.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句意: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B.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蚓无利爪牙,强筋骨”,句意: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C.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冰,水为之,而于水寒”。句意: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D.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假也”。句意: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故选B。
第二卷 主观题
(一)文言文翻译
19. 请把上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答案】(1)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2)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
(3)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 什么 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1)“博学”,广博地学习;“参”,检验;“省”,检查,省察;“乎”,介词,于;“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2)“虽”,即使;“有”,又;“槁”,枯;“暴”,同“曝”,晒干;“者”,……的原因;“𫐓”,通“煣”,古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的一种工艺;“然”,这样。
(3)“生”同“性”,天赋,资质;“假”,借助。
(二)古代诗歌阅读与默写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乌 栖 曲①
李 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②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注】 ①乌栖曲: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旧题。②银箭金壶:指刻漏,为古代计时工具。
20. 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A.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两句通过具体描绘吴宫的豪华和宫廷生活的淫靡,勾画出日落乌栖时分,姑苏台上吴宫的轮廓和宫中美人西施醉态朦胧的剪影。
B.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中的“未”和“欲”两字,紧相呼应,微妙而传神地表现出吴王那种惋惜、遗憾的心理。
C. “东方渐高奈乐何”的结尾意味深长。这一句,既像是恨长夜之短的吴王所发出的欢乐难继、好梦不长的叹喟,又像是诗人对沉溺不醒的吴王敲响的警钟。诗就在问中陡然收煞,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省。
D. 这首诗在构思上有显著的特点,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写出吴宫淫靡生活中自日至暮,又自暮达旦的过程,在形式上也做了大胆的创新。
21. 整首诗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20. A 21. (1)对比(反衬):诗人将吴宫昏林暮鸦的幽暗气氛与“吴王宫里醉西施”的纵情享乐情景形成鲜明对照,又用吴宫歌舞宴乐过程的狂欢极乐与西边的山峰已经吞没了半轮红日,暮色就要降临了形成对照。
(2)借古讽今(用典):引用吴国因为吴王荒淫纵欲而亡国来讽谏当时的唐玄宗。暗示吴国荒淫纵欲者的悲剧结局以及借吴宫荒淫来托讽唐玄宗的沉湎声色,迷恋杨妃。
(3)直抒胸臆“东方渐高奈乐何!”“高”是“皜”的假借字。东方已经发白,天就要亮了,寻欢作乐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这孤零零的一句,既像是恨长夜之短的吴王所发出的欢乐难继、好梦不长的叹喟,又像是诗人对沉溺不醒的吴王敲响的警钟。
(4)白描: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具体描绘吴宫的豪华和宫廷生活的淫靡”错误,并不是具体描绘。这两句的意思是姑苏台上的乌鸦刚刚归窝之时,吴王宫里西施醉舞的宴饮就开始了,写的是晚上很早就开始这样的生活,并没有具体描绘豪华。
故选A。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变现手法的能力。
诗歌的前两句写到日落乌栖时分,姑苏台上吴宫的轮廓和宫中美人西施醉态朦胧。诗人将吴宫昏林暮鸦的幽暗气氛与宫中美人的纵情享乐形成鲜明的对比。诗歌的三四句写到轻歌曼舞,朱颜微酡,吴王的享乐还正处在兴奋之中,却忽然发现西边的山峰已经吞没了半轮红日,暮色就要降临了,用吴宫歌舞宴乐过程的狂欢极乐与西边的山峰已经吞没了半轮红日,暮色就要降临了形成对照。所以诗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本诗的作者是李白,生活在唐玄宗时期,而本诗却是在描写吴宫荒淫的生活,目的是引用吴国因为吴王荒淫纵欲而亡国来讽谏当时的唐玄宗,暗示吴国荒淫纵欲者的悲剧结局以及借吴宫荒淫来托讽唐玄宗的沉湎声色,迷恋杨妃。所以诗歌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
诗歌最后一句写到东方的太阳渐渐升起,寻欢作乐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诗就在这冷冷的一问中陡然收煞,既像是恨长夜之短的吴王所发出的欢乐难继、好梦不长的叹喟,又像是诗人对沉溺不醒的吴王敲响的警钟。所以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
诗歌的一二两句勾画出日落乌栖时分姑苏台上吴宫的轮廓和宫中美人西施醉态朦胧的剪影。运用了白描的手法。
2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李白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短歌行》抒发了广招贤才、一统天下的博大胸怀,诗的最后四句是:“________,________。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
(5)杜甫在《登高》中高度概括自己晚年悲凉处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羽扇纶巾 ②. 樯橹灰飞烟灭 ③.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④. 使我不得开心颜 ⑤. 山不厌高 ⑥. 海不厌深 ⑦. 骐骥一跃 ⑧. 驽马十驾 ⑨. 万里悲秋常作客 ⑩. 百年多病独登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纶、樯、橹、厌、骐、骥、驽、常。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抉择
刘磊
烟一支接着一支,饭却是一筷未动。
知夫莫若妻,见雷峻这样,洪茹就知道他遇到难事了。
她深知丈夫的脾气,不便过问,只是内心难免纳闷儿。
作为新淮县纪委书记,雷峻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为政多年,脚稳身正,名声颇佳。工作上他坚持原则,雷厉风行,堪称黑脸包公。在家是个模范丈夫,对洪茹呵护有加,体贴入微。只是有一条,那是从他走上纪检岗位就定下的规矩:工作上的事,绝不容许家里人打听一句。
洪茹是育才中学英语教师,半年前校长为侄儿违纪一事找到她,请她回去给雷书记说说,好求个通融。洪茹实在拗不开校长的面子,不得已只好应承下来。
那天,她瞅着丈夫的情绪很好,便吞吞吐吐地将事情说了出来。没料到前一分钟还满脸阳光的雷峻,转瞬间变成了震怒的雷公,斥责如雨点一般向她砸来。
说实话,洪茹对丈夫还是理解的。自有了那次教训,她就再不干预丈夫工作上的事了。
夜越来越深,书房中的雷峻却仍无睡意。他久久盯着墙上那幅放大的黑白照片,眼神变得有些复杂起来。
照片上是形如父子的两个男人。年轻的一个正是二十年前的雷峻,而那年长者面容慈善,发间已微露斑白。照片的背景是雷峻就读的大学操场。
父母早逝的雷峻全赖邻居杭伯的拉扯才没有辍学。杭伯当时做点小生意,虽比一般人家宽裕些,可两个儿子都在读书,生活担子并不轻。三个孩子的学杂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杭伯宁愿一家人节衣缩食,也从没想过放弃对小峻的培养。
不仅如此,杭伯还是雷峻的救命恩人。那年冬天,流行性感冒肆虐甚广,雷峻也未能幸免。一天夜里,雷峻突然感到浑身发抖,脑门像火炭一般烫。惊醒后的杭伯眼见土郎中的药不顶事,立马从热被窝中爬起来,背起小峻就朝县医院跑。医生检查后说,亏你送来及时,再迟一些这孩子就没救了。
想到这里,雷峻的眼窝再次湿润了。是啊,杭伯对自己的恩情太重了!如果没有他,绝对不会有自己今天的。越是想到这些,雷峻就越是无所适从、坐立不安。
他的烦恼,来自一封举报信。
纪委接到举报,揭发了杭裕国贪污受贿蚋事实。这让雷峻震惊不已,也让这个在案子面前从不曾皱一下眉头的硬汉子陷入两难的境地。
杭裕田是杭伯的二儿子,也是杭伯唯一的儿子,长子在八年前的抗洪抢险中已英勇献身。
许是闻到风声,杭裕田已暗中找到雷峻。他已全然失去昔目官场上的威风,苦苦哀求雷峻看在老爷子的份上放他一马。
一连三天,雷峻都是在极度的精神煎熬中度过的。
第四天,雷峻作出了一个痛苦中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天津市武清”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