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46  2022-10-24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喀什二中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试卷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教师:李冰静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斯皮尔伯格在拍摄《辛德勒的名单》时说过:“每隔五十年,就是人类合上历史教科书准备遗忘的时候。”从这个角度讲,《长津湖》的出现正逢其时。我们观看这部电影,谈论这部电影,经由这部电影所构造的集体感知路径,来回溯那段被尘封的历史,理性沉思,观照现实。
《长津湖》拍出了新主流大片特别是革命历史战争片的新境界。中国电影有自己的战争片谱系和美学传统,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的结合诞生过“三战”和《上甘岭》《英雄儿女》《大决战》等一系列优秀作品。当然,一度也有这样的声音:中国缺乏现代意义上的战争片,没有好莱坞式的“反思战争”的战争电影;中国的战争片只分“敌我”,不站在更高的“人类”的立场上去“反思战争的残酷性与荒诞性”。从这样的角度来看,《长津湖》肯定不是“好莱坞式”的战争电影,影片的反战是站在正义的立场,站在祖国的立场,站在和平的立场之上,是以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为基础的。影片试图传递出“以战止战”的和平愿景,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台词“这场仗,我们这一代人打了,下一代人就不用打了!”,以及毛泽东说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与伍连长说的“有的枪要开,有的枪可以不开”形成了不同层间的呼应,战争和敌我的辩证关系也具有说服力。这既是延续了《上甘岭》《英雄儿女》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现实主义传统,同时也增加了更多的对战争本身的思考,诸如残酷性、荒诞感、生死等。不被“有敌我,无战争”这种认为国产战争片缺乏所谓现代元素这样的观念带着走,我们拍出了《长津湖》这样的“在有敌我的前提下,有战争”的优秀的中国式战争电影。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对英雄的塑造不是“战狼”式的,而是相对严格地按照英雄叙事的标准模式进行,能激发起观众巨大的共情。
接受使命呼唤:伍千里背着哥哥伍佰里的骨灰回家,可刚到家,就收到了部队的命令出征。伍万里偷偷跟踪伍千里上了前线,被征兵入伍。伍千里深知战争的残酷与痛苦,最小的弟弟也要从军,他的内心是挣扎的。但“英雄”的定义,就是注定要去承担必须承担的使命。因此,伍千里带上了弟弟。
英雄经受磨炼:有观众会觉得火车上的一段略微冗长,但在英雄叙事之中,这一段又必不可少——这是英雄初出茅庐接受训练的时刻。想想《黑客帝国》中尼奥被唤醒,跟随墨菲斯接受训练的一段戏,就可以理解伍万里在火车上与老兵的冲突、成长和融入。
英雄需要精神导师:在伍万里作为英雄成长的过程中,除了哥哥,还有两位精神导师,一位是段奕宏饰演的打不死的英雄,当伍万里向他致敬时,段奕宏却呵斥他:“哪里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士兵的荣誉!”第二位是胡军饰演的雷公,除去战士的身份,雷公也只是一个向往战后回乡养老的普通人,这让他的牺牲显得更加震撼。
然而,影片注定没有属于胜利者的高潮。张涵予饰演的宋时轮。状态一直都像那个百年难遇的寒冬一样沉郁:他心爱的士兵还没有面对敌人,就因寒冷而被冻死。从这个角度讲,“冰雕连”的出现。是影片真正的高潮:那一瞬间,战争的残酷、牺牲的壮烈、反思的力度。在凝固的画面、沉郁的调性、深沉的痛苦中得到了呈现。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田卉群《<长津湖>:以战止战的英雄叙事》,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津湖》上映之时正是人们已经遗忘这场战争之时,它的出现让人们能追溯和回顾历史,理性沉思、观照现实。
B. 与“好莱坞式”的战争电影不同,《长津湖》是“中国式”的战争片,在反思战争时有敌我、祖国、正义、和平。
C. 在英雄叙事的标准模式里,英雄注定要接受使命的呼唤,所以伍千里即使挣扎,也注定会带上伍万里参与战争。
D. “冰雕连”的出现,让人们在凝固的画面、沉郁的调性、深沉的痛苦中深刻地反思战争的残酷、牺牲的壮烈。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引用斯皮尔伯格的话,旨在就如何对待历史向人们提出警示,并以此引出对战争主题电影《长津湖》的讨论。
B. 文章阐述伍万里在火车上与老兵冲突、成长和融入的情节时,引入《黑客帝国》中尼奥被唤醒的例子,属于对比论证。
C. 文章直接引用影片中人物的台词,既能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又能通过人物表达对战争本身的思考。
D. 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围绕着电影《长津湖》论述了中国式战争片的新境界以及英雄叙事的标准模式。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津湖》这部战争片不但没有被“有敌我,无战争”这样的观念带着走,而且试图传递出“以战止战”的和平愿景。
B. 《长津湖》在人物塑造上“去战狼化”的手法,让观众看到人成长为英雄的过程以及他们作为普通人的担当、奉献和牺牲,更易产生共情。
C. 《上甘岭》《英雄儿女》等一系列优秀作品的诞生,说明中国战争片有将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结合的传统。
D. 在新主流大片常态化的背景下,历史题材的战争片要考虑如何处理我们自身的战争片传统与新时代的审美需求之间的关系。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已经遗忘”错误。原文说的是“准备遗忘”,不是“已经遗忘”。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对比论证”错误,应为类比论证。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新主流大片常态化”于文无据,由原文“《长津湖》拍出了新主流大片特别是革命历史战争片的新境界”可知,原文只是说了“《长津湖》拍出了新主流大片的新境界”,并没有说“新主流大片常态化”;另外,文中也未涉及“新时代的审美”。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你最想写什么作业?”“我想写体育作业。”
小时候,很多人一定都开过这样的玩笑,没想到体育课留作业竟然要成为现实了。9月22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答记者问时透露,不远的将来,学生们的作业列表中,将加入一项全新内容——体育作业。
近年来,“体教融合”的理念被屡屡提及,这对开出高质量体育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加强教育与升学过程中对体育课的重视,也多次被搬上台面讨论。例如,云南省宣布,从2020年秋季学期入学的七年级学生起,将体育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提升到100分,与人们传统观念中的“主科”语数外并列。体育课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已成为教师、家长、学生乃至全社会的共识。
如果说,之前的举措与提议大多集中于分散层面,以发挥其导向作用,那么“体育课留作业”则是实实在在地打响了“体教融合”改革的响亮一枪。体育课留作业不仅是局部改革,可以说是对过往只注重文化课而忽视体育锻炼的纠偏,毕竟老一套教育模式的隐患已经显现出来。但是,体育课应该留怎样的作业?如何平衡体育课作业与文化课作业的时间分配?如何“批改”体育课作业?……这些都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但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体育课的终极意义都是培养健康的体魄,并在此基础上发掘适合学生的运动爱好。体育课作业应该走出刻板模式,探寻更多灵活高效的方式。
(摘编自《体育课不该“燃烧自己照亮语数外”》,《中国青年报》2020年9月24日)
材料二:
为了调查深圳盐港中学学生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的原因,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本课题组发起了本次调查。调查报告还提出了关于如何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几点建议,介绍了“新体育课”模式,希望能在今后的教学中试行该模式,并予以推广。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深圳市盐港中学的600名学生
(1.2)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共发出问卷调查表600份,回收问卷567份,其中男生占54%,女生占46%,问卷有效率94.5%。
2调查结果
表1深圳盐港中学学生主动参加课外体育运动情况统计表
经常 一般 很少 从不
人数/人 184 175 192 16
男/女 116/68 66/109 64/128 5/11
表2深圳盐港中学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统计表(可多选)

表3深圳盐港中学学生喜爱的体育课组织形式统计表
按统一教学进度 多种项目结合 单一项目 课内外一体化
人数/人 142 225 56 144
比例*/(%) 25% 40% 9.9% 25.1%
(摘编自《对中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运动兴趣的调查与分析报告》)
材料三:
体育运动是一门科学,首先要讲究方法、技术与技巧。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体育老师都有自己的“绝活儿”。谭云峰老师授课的要点就是“基础化”和“多元化”,他说:“首先就是一定要把基础打好。教学可以慢一点,不能急。当孩子的运动能力达到一定程度,运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困难,而是一种挑战。至于多元化,是在课堂上要不断拿出新鲜的内容,让学生感到有趣。”
在“体教融合”的大背景下,想要上好一堂体育课,对体育老师的教学艺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体育主任刘洋说:“老师要以身作则,充满对运动的渴望,带给学生新鲜感和积极向上的力量,感染学生。他们应该了解每个同学的个体差异,从而调整上课计划和运动量。教学过程中还要因地制宜根据教学要求设置教学内容,不能千篇一律。”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学生普遍喜欢游戏项目,喜欢球类项目,甚至喜欢“放羊”,不喜欢枯燥地跑圈。如果把一堂课安排满,全是教学内容,就失去了让学生“练”的机会。精讲多练,适当拿出一些自由活动时间让学生玩,才能达到体育课的效果。


展开余下试题蔡元培先生曾讲到:“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上好体育课,除了锻炼身体,更可以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让孩子更加健康开朗、积极向上。
(摘编自《寓教于乐好的体育课潜移默化塑造人格》,人民网)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云南省提高体育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使体育与语数外并列,这一举措是“体教融合”的具体体现,彰显了对体育课的重视。
B. 材料一围绕“体育课留作业”这一话题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中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并举例说明了体育课所需要的高效作业形式。
C. 材料二中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众多,尤其喜欢球类运动,此外,学生们更喜欢多种项目结合的体育课组织形式。
D. 从表1可知,经常主动参加课外体育运动的人数和对课外体育运动有一定积极性的人数基本相当,其中,男生的参与兴趣更浓。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体育课留作业已经成为教师、家长、学生乃至全社会的共识,但是目前还存在着如何“批改”体育课作业等诸多现实问题。
B. 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推广“新体育课”模式,深圳盐港中学发放了600份问卷,调查学生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的原因。
C. 谭云峰认为体育课要“基础化”和“多元化”,“基础化”能让学生对体育运动感兴趣,“多元化”有利于培养学生运动能力。
D. 体育课在增强身体素质、培养意志品质、促进心理健康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与蔡元培的讲话的精神内涵是一致的。
6. 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如何才能开好体育课。
【答案】4. B 5. D
6. ①理念引领,思想重视。坚持“体教融合”,加强教育与升学过程中对体育课的重视。
②尊重体育运动特性,讲究方法、技术与技巧,合理安排教学。
③提升体育老师的教学艺术。以身作则感染学生;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精讲多练;了解学生需求,采用多项目结合的课堂组织形式。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比较信息的能力。
B.“并举例说明了体育课所需要的高效作业形式”错误,文中只是提出疑问“体育课应该留怎样的作业?如何平衡体育课作业与文化课作业的时间分配?如何“批改”体育课作业?”,没有举例说明体育课所需要的高效作业形式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以及文本观点的能力。
A.“体育课留作业已经成为教师、家长、学生乃至全社会的共识”错误,根据材料一“体育课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已成为教师、家长、学生乃至全社会的共识。”可知并非是“体育课留作业”成为共识。
B.“为了……推广‘新体育课’模式”错误,根据材料二“为了调查深圳盐港中学学生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的原因,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本课题组发起了本次调查”,可见“推广‘新体育课’模式”并非是问卷调查的目的。
C.“‘基础化’能让学生对体育运动感兴趣,‘多元化’有利于培养学生运动能力”错误,由“当孩子的运动能力达到一定程度,运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困难,而是一种挑战。至于多元化,是在课堂上要不断拿出新鲜的内容,让学生感到有趣”可知,选项将“基础化”和“多元化”的功能说反了。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一“‘体教融合’的理念被屡屡提及,这对开出高质量体育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加强教育与升学过程中对体育课的重视,也多次被搬上台面讨论”可知,应当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体育课,坚持“体教融合”的教育理念。
由材料三“体育运动是一门科学,首先要讲究方法、技术与技巧。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体育老师都有自己的‘绝活儿’”可知,体育课是一门科学,教师应当根据体育课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在教学中讲究方法、技术与技巧。
由材料三“想要上好一堂体育课,对体育老师的教学艺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老师要以身作则,充满对运动的渴望,带给学生新鲜感和积极向上的力量,感染学生。他们应该了解每个同学的个体差异,从而调整上课计划和运动量。教学过程中还要因地制宜根据教学要求设置教学内容,不能千篇一律”可知,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艺术,比如以身作则感染学生;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了解学生需求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桂花街
牙牙
徐林出生在金桂飘香的十月。那时候的桂花街,是镇上最繁华的地方。桂花糕、桂花蜜、桂花酿、桂花……一切与桂花有关的,琳琅满目,铺陈在街的两侧,挤挤挨挨,整条街都弥漫着一股甜腻香气。
五岁那年,母亲刚把徐林从背上放下,在抹着汗的间隙,小猴子般的徐林已攀爬上酒坊的大缸。母亲放下毛巾时,徐林正颤颤巍巍半猫着身子蹲在缸沿上,就要扎进酒缸的那一刻,父亲如箭一般从酒坊奔出,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缸里一把拎起徐林。巴掌正要落下呢,这丫头仰着头,“咕咚咕咚”吞下两口桂花酿,咧嘴咯咯,笑得父亲的手软下来了,心也化了。
“小林子,尝尝我家新做的桂花糕!”“也尝尝我的!”徐林在桂花街甜甜蜜蜜地成长着。
被桂花酿和桂花糕滋养长大的徐林,褪去了儿时的顽劣,笑起来,两只梨涡浅浅地在嘴角荡漾开来,如桂花般甜蜜可人。徐林继承了母亲的好样貌,也继承了母亲造桂花糕、酿桂花酿的好技艺。
桂花街却渐渐地安静了。满山遍野的桂花开了又落,直到坡上铺满金黄淡黄米黄的花朵,香气缠绵隐幽在山间,甜得令人忧伤。
当徐林要回来的消息在小镇上不胫而走时,母亲又喜又气。
“我和你爸供你读这么多年书,是把你的脑子读傻了?村里但凡年轻点的,个个都削尖了脑袋往城里钻,偏你这个堂堂大学生要回来乡下!”母亲气多过喜。
徐林揽着母亲,软声细语:“我舍不得你嘛!”直把母亲的脾气湮没在那一对梨涡里。
穿上汉服,绾髻簪花蛾眉淡扫的徐林,在桂花林里款步徐行,扬手,采花,放入竹篮,柔风吹动裙裾,桂花纷纷扬扬落在她的发上,如月中仙子不染凡尘;镜头一转,仙子揭开木盖,将蒸好的米倒入簸箕晾凉,加酒曲,搅拌,再装入小缸,发酵,滤酒,撒入桂花……这经过剪辑的短短几分钟的视频,在网上的点击量以指数级增长。
投放了十几个视频后,徐林已有一批忠实拥趸,她适时推出了网站和网店,并游说劝解桂花街商铺主重新营业,承诺帮助商铺主整修店铺,保障产品销路。
在徐林的坚持下,酒坊沿袭了用柴火大灶和笼屉蒸米、人工搅拌、簸箕晾凉的古法,出产量虽然远不及工厂高,但酿出来的桂花酿黏稠绵甜,入口柔和,补养效果奇佳,反而供不应求。酿桂花酿的最后一步,徐林必亲力亲为。桂花多了,太甜腻;桂花少了,酒味喧宾夺主。桂花酿,是甜与酽的最佳平衡。
今时桂花街的热闹与往昔不同。旧时的桂花街,每逢集日,商客从四面八方赶来,从街上挑运出一担担、一车车商品,又贩卖到四面八方。而今的桂花街,修旧如旧的商铺次第重新营业,商品走物流快递,旧时集日里的人声鼎沸和摩肩接踵被另一种有序替代。最大的不同处,便是街头新竖起的那座牌坊,篆体“桂花街”三字,漆成金色,古朴典雅。
母亲依然喜忧参半,看着成日里忙忙碌碌脚不点地的徐林,心内七上八下。
“妈,我知道您想说什么。”徐林依然四两拨千斤地用甜笑回应母亲。母亲心疼地看着徐林,女儿再聪明能干,也终归要嫁人生子才算完满。


展开余下试题“我这辈子就留在桂花街,我的根在这儿。”徐林揽着母亲说,“妈,您不也一直守在这儿?”
母亲泪眼涟涟,“你这丫头,该让我怎么说你好……”
“粉丝们不都说我是桂花仙子么,你看,董永配七仙女,牛郎配织女,我这个仙子必定会有好男子来配的,您就放心吧!”
你也该回来露露脸啦!徐林给江翰发了信息。
桂树林的一隅,徐林、江翰与母亲静默而立,父亲长眠在那棵最老的桂花树下,坟前三炷香青烟袅袅。爸,我没有忘记桂花街,没有忘记您的遗愿。徐林在心里轻轻说。
徐林想起入学识得字后的那年,问父亲自己名字的由来。父亲说,她的名字分别取自父母亲的姓。父母亲相识于桂花街,相恋于桂树林,又在漫山遍野桂花的馥郁甜香中诞下徐林。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是忠贞与美好、清雅与高洁的象征。父亲还说,无论何时,要谨记自己的来处,要把根深扎进土地,要慢慢地长……
徐林小的时候不懂。可是在她步入大学那年,缠绵病榻多年的父亲仍提着最后一口气和她说“独木难成林”时,她便懂了。当她的大学同学们都沉浸在新鲜的恋爱和游戏中,唯有她在学习园艺专业之余还见缝插针选修了市场营销的课,并由此结识了江翰。徐林拿到双学士学位时,这位市场营销专业的高材生也醉倒在了徐林一瓮瓮的桂花酿下,醉倒在她那一对甜甜的梨涡里。
“走,我们回家吃酒酿圆子去!”徐林一手挽着母亲,一手挽着江翰,言笑晏晏。“军师江翰同志,你昨天剪辑的视频我看不太行啊,滤镜给得有点过了,回头你再调调。”“遵命!桂花仙子!”
一阵风过,纷纷扬扬下起了桂花雨,三人停下脚步。
“好美啊!”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0 年4期)
7.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十多年前的桂花街,—切与桂花有关的商品铺陈在街的两侧,琳琅满目,整条街都弥漫着桂花的香气。
B. 随着工业化 发展,桂花街的老作坊、老字号纷纷关门停业,古老的传统逐渐遗失,这一现象令人忧伤不已。
C. 在徐林的带动下,桂花街商铺主重新营业,桂花街的商铺“修旧如旧”,又修建了标志性建筑“牌坊”。
D. 如今的桂花街,商品走物流快递,经营有序,不再热闹;以前人声鼎沸、摩肩接踵,如今古朴典雅、清静优美。
8.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9. 有人说本文“充满诗意,美不胜收”,请结合文本,探究这篇小说的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7. D 8. 父亲是一个教女有方、与人为善的传统工匠形象;他对塑造徐林起到侧面烘托作用,他的言行影响了徐林性格的形成,以及她的人生选择——回到家乡重拾桂花酿酒工艺,与乡邻一起创业。
9. ①意境美。小说多处对于“桂花”的描写,富有诗意。对于“桂花街”的描写展示出一幅优美的风俗画。
②人性(物)美。徐林美丽善良,而又有孝心,不忘乡邻,与人为善;邻居给徐林吃桂花糕,淳朴真挚、热情厚道。
③主题美。这篇小说主要赞美了新时代青年自主创业的精神,也赞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④情节美。徐林重拾传统,回乡创业成功,又赢得了江翰的爱情,故事结局圆满。
⑤语言美。小说语言优美典雅,意味悠长,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细腻的情感。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D.“不再热闹”“如今古朴典雅、清静优美”错误,原文为“今时桂花街的热闹与往昔不同”;而且“古朴典雅”是描写篆书的,也非桂花街的特点。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并分析其文中的作用的能力。
(一)此题从“教女有方“与人为善”等角度概括人物的形象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文章写“缠绵病榻多年的父亲仍提着最后一口气和她说‘独木难成林’时,她便懂了”,再结合“投放了十几个视频后,徐林已有一批忠实拥趸,她适时推出了网站和网店,并游说劝解桂花街商铺主重新营业,承诺帮助商铺主整修店铺,保障产品销路”可知,徐林明白了父亲是告诉他要不忘乡邻,充分体现了父亲是一个与人为善的人。
由“徐林想起入学识得字后 那年,问父亲自己名字的由来。父亲说,她的名字分别取自父母亲的姓。父母亲相识于桂花街,相恋于桂树林,又在漫山遍野桂花的馥郁甜香中诞下徐林。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是忠贞与美好、清雅与高洁的象征”“父亲长眠在那棵最老的桂花树下,坟前三炷香青烟袅袅。爸,我没有忘记桂花街,没有忘记您的遗愿。徐林在心里轻轻说”,从徐林对去世的父亲说的一番话中能够看出父亲教女有方的传统工匠形象。
(二)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一父亲的作用。
“父亲还说,无论何时,要谨记自己的来处,要把根深扎进土地,要慢慢地长“缠绵病榻多年的父亲仍提着最后一口气和她
说‘独木难成林’时,她便懂了”可见,徐林父亲的言行深深影响着徐林。
徐林在大学期间,“当她的大学同学们都沉浸在新鲜的恋爱和游戏中,唯有她在学习园艺专业之余还见缝插针选修了市场营销的课”,这就表明她早已经做出了要回到家乡,重拾桂花酿酒工艺,要回家与乡邻一起创业的人生选择。徐林这样做,显然是她的父亲的言行影响了徐林性格的形成以及她的人生选择创业。所以,徐林的父亲对塑造徐林这一人物形象起到侧面烘托作用。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品风格,探究其丰富内蕴的能力。
题干已经说这篇小说“充满诗意,美不胜收”,那么,在回答该题时,要扣住“美”具体表现在小说的哪些方面。
这篇小说的美表现在意境美、人物美、情节美、主题美、语言美等五个方面。
①意境美。
“满山遍野的桂花开了又落,直到坡上铺满金黄淡黄米黄的花朵,香气缠绵隐幽在山间,甜得令人忧伤”可见,小说多处对于“桂花”的描写,富有诗意。
“那时候的桂花街,是镇上最繁华的地方。桂花糕、桂花蜜、桂花酿、桂花……一切与桂花有关的,琳琅满目,铺陈在街的两侧,挤挤挨挨,整条街都弥漫着一股甜腻香气”,可见,文中对桂花街的描写展示出一幅优美的风俗画。
②人性(物美。
“被桂花酿和桂花糕滋养长大的徐林,褪去了儿时的顽劣,笑起来,两只梨涡浅浅地在嘴角荡漾开来,如桂花般甜蜜可人。徐林继承了母亲的好样貌,也继承了母亲造桂花糕、酿桂花酿的好技艺“穿上汉服,绾髻簪花蛾眉淡扫的徐林,在桂花林里款步徐行,扬手,采花,放入竹篮,柔风吹动裙裾,桂花纷纷扬扬落在她的发上,如月中仙子不染凡尘;镜头一转,仙子揭开木盖,将蒸好的米倒入簸箕晾凉,加酒曲,搅拌,再装入小缸,发酵,滤酒,撒入桂花……她适时推出了网站和网店,并游说劝解桂花街商铺主重新营业,承诺帮助商铺主整修店铺,保障产品销路”,可见,徐林美丽善良,而又有孝心,不忘乡邻,与人为善。
“‘小林子,尝尝我家新做的桂花糕!’‘也尝尝我的!’徐林在桂花街甜甜蜜蜜地成长着”可见,邻居给徐林吃桂花糕,淳朴真挚,热情厚道。
③主题美。
“当徐林要回来的消息在小镇上不胫而走时,母亲又喜又气”
“我这辈子就留在桂花街,我的根在这儿”“在徐林的坚持下,酒坊沿袭了用柴火大灶和笼屉蒸米、人工搅拌、簸箕晾凉的古法,出产量虽然远不及工厂高,但酿出来的桂花酿黏稠绵甜,入口柔和,补养效果奇佳,反而供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新疆维吾尔”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