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16 2022-10-27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6]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高一语文
东莞大中学:刘生
本试卷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巻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古诗文阅读(46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他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2)《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的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人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诗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 , 。”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 ____,___ _”两句,是写身处直上云霄的山路看到的景象。
(5)《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2-4题。(9分)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提拔、升职
B.委身为贾人妇 委身:托身,这里指嫁人的意思。
C.予出官二年 出官: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
D.恬然自安 恬然:宁静安适的样子。
3.下列各句与例句文言特殊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转徙于江湖间。
A.送客湓浦口 B.本长安倡女
C.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D.感斯人言
4.下面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 B.概括琵琶女的身世背景。
C.总叙心情,定下全诗悲愤忧愁的情感基调。 D.说明本诗的写作动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5-9题。(共20分)
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常山赵云,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备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备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悦,备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十九年夏五月,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将兵溯流克巴东。至江州,破巴郡太守严颜,生获之。飞呵颜曰:“大军既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容止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分遣赵云从外水定江阳、犍为,飞定巴西、德阳。备围城数十日,使从事中郎涿郡简雍入说刘璋。时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战。璋言:“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开城,与简雍同舆出降。群下莫不流涕。备迁璋于公安,尽归其财物,佩振威将军印绶。
浏览完整试题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刘备据蜀》,有删改)
[注]城,这里指成都。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B.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C.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D.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郡,古代行政区域名称,秦朝实行郡县制,郡比县等级高。
B.汉室,汉朝。汉高祖刘邦开创大汉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
C.孤,中国古代王侯自称为孤,也指幼年丧母,这里指前者。
D.戎,泛称中国古代西部的少数民族,这里即此意;还称兵器。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见到常山人赵云,认为他才能出众就真诚接纳他。赵云跟随刘备来到平原,为他统领骑兵,得到重用。
B.刘备拜访诸葛亮,去了三次,才见到他。诸葛亮出谋划策,建议刘备占据荆州和益州,与孙权结盟,对内修明政治,对外观察时局变化。
C.刘备和诸葛亮情谊日益亲密,关羽、张飞心里不高兴,刘备用鱼水的关系打比方,希望他们不要再说了,但关羽、张飞始终心怀抱怨。
D.刘备围困成都几十天,派涿郡人简雍进城劝降刘璋。当时,官吏和百姓都愿意死战到底,但刘璋为百姓着想,于是打开城门,投降了刘备。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4分)
(2)备迁璋于公安,尽归其财物,佩振威将军印绶。(4分)
9.张飞为什么没有砍巴郡太守严颜的头而释放了他?请简要说明。(3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惊蛰二月节 元稹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初”字,意味着孟春初来早,道出了诗人对于惊蛰节气的喜爱。
B.诗的第二句从大处着笔写美丽的春光弥漫大地,更显现了季节的美好。
C.领联实写“桃花”“春鸠”,表现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突显春意的浓烈。
D.诗的尾联由自然写到田间忙碌的人们,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由衷的赞美。
11.诗的颈联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蕴含着什么哲理? (6分)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12分)
材料一:
“伦”重在分别,在《礼记·祭统》里所讲的十伦——鬼神、君臣、父子、贵贱、亲疏、爵赏、夫妇、政事、长幼、上下,都是指差等。“不失其伦”是在别父子、远近、亲疏。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在我们读来,鬼神、君臣、父子、夫妇等具体的社会关系,怎能和贵贱、亲疏、远近、上下等抽象的相对地位相提并论?其实在我们传统的社会结构里最基本的概念,这个人和人来往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就是一个差序,也就是伦。《礼记·大传》里说:“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意思是这个社会结构的架格是不能变的,变的只是利用这架格所做的事。
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他先承认一个己,推己及人的己,对于这己,得加以克服于礼,克己就是修身。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就可向外推了。“本立而道生。”“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
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已”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个人是对团体而说的,是分子对团体。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完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煞个人,只能在个人们所愿意交出的一分权利上控制个人。这些观念必须先假定了团体的存在。在我们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这一套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
自我主义并不限于“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杨朱,连儒家都该包括在内。杨朱和孔子不同的是杨朱忽略了自我主义的相对性和伸缩性。他太死心眼儿一口咬了一个自己不放;孔子是会推己及人的,可是尽管放之于四海,中心还是在自己。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是所,而众星拱之。”这是很好的一个差序格局的譬喻,自己总是中心,像四季不移的北斗星,所有其他的人,随着他转动。孔子并不像耶稣,耶稣是有超于个人的团体的,他有他的天国,所以他可以牺牲自己去成全天国。孔子呢,不然。
孔子的道德系统里绝不肯离开差序格局的中心,“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因之,他不能像耶稣一样普爱天下,甚至而爱他的仇敌,还要为杀死他的人求上帝的饶赦——这些不是从自我中心出发的。孔子呢?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是差序层次,孔子是决不放松的。
在西洋社会里,国家这个团体是一个明显的也是唯一特出的群已界线。在国家里做人民的无所逃于这团体之外,像一根柴捆在一束里,他们不能不把国家弄成个为每个分子谋利益的机构,于是他们有革命、有宪法、有法律、有国会等等。在我们传统里群的极限是模糊不清的“天下”,国是皇帝之家,界线从来就是不清不楚的,不过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的社会势力里的一圈而已。所以可以着手的,具体的只有己,克已也就成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他们不会去克群,使群不致侵略个人的权利。在这种差序格局中,不发生这问题的。
展开余下试题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关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有论者指出:“血缘纽带是差序格局的出发点,也是日常人伦展开的起点。”在传统的乡土社会里,地缘是形成差序格局的物质性根基,人伦关系中的血缘关系则是维持这种根基的核心纽带。可见,差序格局在传统社会固有的体系中存在与运行,这个体系就是封建礼制。封建之“礼”既建构又维持着社会的人伦关系,“并因此使社会呈现出一种‘水波纹’式的差序格局。差序格局里既蕴涵着尊卑和远近,同时也包含着责任和义务”。古人云,爱有差等。由于地缘、血缘、姻缘、学缘、友缘等关系的远近及亲疏不同,人与人之间存在亲疏远近是人伦关系的必然,人不可能毫无差别地同等对待每个人。封建宗法社会差序格局的形成实际上是由地缘、血缘、尊卑观念、等级思想等诸多因素所影响造成的。
在以人伦关系为结构的古代社会里,“伦是有差等的次序”,传统社会的伦理观念讲究“贵贱有等”“内外有别”“长幼有序”“男女有别”“亲疏有差”“男尊女卑”“夫贵妻荣”“母以子贵”等,必然赋予人伦关系的差序性和等级性。在中国古代社会,君臣、父子、夫妇、男女、长幼等以一套严格的伦理界限区分,形成了差序的轻重等级,“差序格局否定人格平等的可能性,不承认权利义务之间的平衡,最终导致差序人格的产生”。因此,在以家庭和家族为结构单位的传统社会里,“中国人的‘家’就像一个圆圈,圈住了自己及与自己有亲密关系的人”,差序格局作为封建伦理的一种结构形式与结构表现,将每个人囿于“熟人”圈际内,实际上束缚了个体的自由发展。因为差序格局的内核是“礼”,而“‘礼’作为一种社会政治制度和伦理规范与‘仁’——最‘完美’的道德观念和品质融为一体,紧紧地束缚着个体、家族和亲族成员的行为规范”。可以说,尊卑观念、孝道思想、长幼关系等几乎所有的伦理规范都浓缩到了古代社会生活相关的礼俗活动中,并对人起着束缚作用。
(摘编自徐汉晖《差序伦理与差序格局的内生关系考论》)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差序格局的传统社会中,“伦”是人和人往来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主要用来维持一种有差等的社会秩序。
B.孔子社会思想的关键在于推己及人,自己觉得对才去做,自己感觉到不对,或不舒服,就不要那样去对待人家。
C.和自我主义者相处,尽量避免跟他讲“理”或“正义”,最好的切入是情感,用他所接受的某种情感去打动他。
D.儒家是注意到相对性和伸缩性的自我主义,其道德范围有弹性,如强调用公正无私对待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
1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差序格局里,国家概念模糊不清,“克己”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而个体对群体则不那么具有约束力。
B.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以自己为圆心向外逐层推及,是私人关系的逐渐增加,社会关系是由个体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C.在传统的社会里,地缘关系为差序格局的形成奠定物质基础,血缘关系则是维持人伦关系的起点,出发点和核心纽带。
D.差序格局否定人格平等,权利义务不对称,并导致差序人格的产生,将每个人囿于狭小的圈际,束缚了人的自由发展。
14.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差序格局中社会的特点。(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5分)
材料一: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材料二: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节选自铁凝《哦,香雪》)
材料三: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 (节选自孙犁《荷花淀》)
15.下列对选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选文写新媳妇的肖像、神态、动作以及“我”的解释,但不写新媳妇的语言,目的是写出新媳妇在贫寒中仍然保持着温润的美好。
B.材料二,作者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山村少女纯真善良、洁白无瑕的心灵,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C.材料三,在皎洁的月光下“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两个充满想象的比喻,把水生嫂的劳动场面诗化了。
展开余下试题
D.材料一写新媳妇的神态、材料二写香雪的动作、材料三写水生嫂的劳动场面,都有着清新的笔调、温婉的用词以及灵动的叙述节奏,勾勒出一幅“文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画面。
16.请根据小说的特点,分别给三则材料拟写标题,每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6分)
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三则材料都有着相近的风格,是“诗意小说”的典范。请结合文本,从矛盾冲突、景物描写、心理描写、人物特点四个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分析“诗意小说”的特征。(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及语言运用(17分)
(一)名著阅读(8分)
18.下列对《乡土中国》1~3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多数中国人至今依然有着“安土重迁”“落叶归根”的思想,这些都是中国基层社会乡土性的表现。
B.费孝通在《乡土本色》中写道:“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有变动。”这说明土地限制了人口的流动。
C.中国乡土社会没有文字的原因是:文字不是人们生活的必要媒介;人与人是面对面接触,有语言等传情达意的方式;人的生活是定型的,不需要文字帮助记忆。
D.维持乡土社会行为准则的是道德和法律。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
19.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5分)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鲁迅《故乡》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
无论是鲁迅,还是贺知章,都想要回到故乡,“回乡”已成为中国的一种文化现象。请你根据阅读《乡土中国》所获得的知识来解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2题。
中国的民族音乐___ __________,意境悠远。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音乐家们用其敏锐的心灵感知事物,凝结出了一首首______ _____的不朽名曲。这是一座无比丰富的宝库,其曲目众多,________ _____。无论是活泼流畅、典雅抒情的曲调,还是_____________、铿锵有力的节奏,都具有极强的表现深度和艺术感染力。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自从有了音乐,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国籍的人们相互之间便有了心与心的交流。我们的民族音乐,就像一杯地道的美酒,醇香绵厚,甘冽芬芳;又如一首典雅的唐诗,含蓄隽永,回味无穷。欣赏古乐能修身养性,淡泊心志,提高个人的文化品位与涵养,从而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到更高的境界。您如果喜欢倾听中国民族音乐,我们将热情地欢迎您到来,让您尽情徜徉美妙的音乐殿堂。
20.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3分)
①铿: ②醇: ③隽: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沈博绝丽 流芳千古 浩如烟海 轻重缓急
B.博大精深 流芳千古 不计其数 和谐动听
C.博大精深 流传千古 浩如烟海 和谐动听
D.沈博绝丽 流传千古 不计其数 轻重缓急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您喜欢倾听中国民族音乐,我们将热情地欢迎您的到来,让您尽情徜徉美妙的音乐殿堂。
B.您如果喜欢聆听中国民族音乐,我们将热情地欢迎您到来,让您尽情徜徉在美妙的音乐殿堂。
C.您如果喜欢倾听中国民族音乐,我们将热情地欢迎您到来,让您尽情徜徉于美妙的音乐殿堂。
D.如果您喜欢聆听中国民族音乐,我们将热情地欢迎您到来,让您尽情徜徉于美妙的音乐殿堂。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教过两代人的山村小学教师,抗击疫情护佑生命的医护人员,精心擦拭每一块玻璃的保洁阿姨,春耕秋收辛勤劳作的农民,等等。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劳动者值得我们关注,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少事也可能触动我们的心灵。
选择你熟悉的劳动者,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 (1)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2)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3)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4)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5)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10.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喜怒不形于色”为一个完整语意,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别部司马”为一个完整语意,不能断开,排除B、C两项。原文标点:“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11.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幼年丧母”错误,应为“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
12.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概述内容要点的能力。“但关羽、张飞始终心怀抱怨”不合文意,根据原文“羽、飞乃止”,意思是“关羽、张飞才不再抱怨”。
13.(1)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士兵,又挟持天子来号令天下诸侯,这实在是不可以与他争斗呀。(“挟”“令”“诚”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
(2)刘备把刘璋迁徙到公安(居住),全部归还了他的财物,让他佩带振威将军的印绶。(“迁”“归”“佩”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理解,翻译时要注意抓得分点。第(1)句:挟,挟持;令,号令;诚,的确,实在。第(2)句:迁,迁徙;归,归还;佩,佩带,使……佩带。
14.张飞命令左右的人把严颜拉下去砍头,严颜呵斥张飞,面不改色。(1分)张飞佩服严颜的胆识,就释放了他。(2分)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概括相关内容的能力。根据原文“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容止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等内容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涿郡人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幼年丧父,与母亲一起靠贩卖草鞋为生。他胸怀大志,沉默寡言,无论高兴还是恼怒,都不在脸上表现出来。刘备年轻的时候与河东人关羽、涿郡人张飞是好朋友,(他任平原相后)任用关羽和张飞为别部司马,分别统领部曲。常山人赵云,刘备见到他,认为他才能出众,真诚接纳他,赵云于是就随刘备到平原,为刘备统领骑兵。刘备拜访诸葛亮,去了三次,才见到他。刘备让随从避开,说:“汉朝衰败,奸臣当权,我自不量力,想在天下伸张正义,但智谋不足,屡遭失败,到了今天这一地步。但是我壮志未灭,你认为我该怎么办呢?”诸葛亮说:“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士兵,又挟持天子来号令天下诸侯,这实在是不可以与他争斗呀。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代,地势险要,百姓归附,贤能的人才为他效力,可以与他结成联盟,相互援助,而不能想着吞并他。将军您是汉朝王室的后裔,信誉闻名天下,如果能占据荆州和益州,扼
上一篇:
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跟踪检测语文试题
下一篇:
《再塑生命的人》作业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2022-2023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