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8  2022-11-04
标签:统编版 高二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8]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浙江余姚中学2024届高二语文月考试卷
命题:肖 红 审题 袁 英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 5题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小题。
材料一:
过去的100年,中国共产党以奋斗铸就辉煌,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新的
赶考路上,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止步不前,决不能丢掉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要继续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而奋力拼搏。
72年前,在全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醒全党:“夺取全国
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会上,
毛泽东同志向全党发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
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号召。永远走在赶考路上的中国共产党人,无论面对顺境还是逆境,都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等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正是靠着这
些传统和作风,我们党成为人民群众信赖的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
同一切事物的发展一样,革命、建设、改革不可能是直线前进的,既会有胜利,也会有挫
折与失败。挫折与失败是坏事,但只要善于总结反思,失败就会转化为胜利。胜利是好事,值得高兴和庆贺,但若骄傲了甚至忘乎所以,胜利就会转化为失败。因此,胜利与失败对于一个
政党、一个团体、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考验。在党的八大开幕词中,毛泽东同志强调:“即
使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极其伟大的成绩,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自大的理由。虚心使人进步,骄傲 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到很难,始终坚持就更难。对于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同志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
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谦虚谨慎优良
作风的继承和发扬,强调“全党必须继续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全力办好自己的事,锲而不舍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历史和实践
1
已经充分证明,一个始终具有谦虚谨慎优良作风的政党,必定兴旺发达,必将不断取得一个又 一个胜利。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值得每一名党员骄傲自豪,但更值得骄傲自豪的还在后头。习近
平总书记指出:“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
和力量。”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
期,我们要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面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艰巨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戒骄戒躁、艰苦奋斗,永远保持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为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继续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浏览完整试题(节选自《人民日报》许全兴《永远保持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材料二:
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运动还在向前发展,我们还要继续
努力。帝国主义者和国内反动派决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他们还要作最后的挣扎。在全国平定以后,他们也还会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和捣乱,他们将每日每时企图在中国复辟。这是必然的,
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
我们的极好条件是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的人口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我们面前的
困难是有的,而且是很多的,但是我们确信: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中
国人民已经具有战胜困难的极其丰富的经验。如果我们的先人和我们自己能够渡过长期的极端艰难的岁月,战胜了强大的内外反动派,为什么不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呢?
只要我们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在英勇的经过了考
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
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节选自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国人民站起
2
来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认为全国革命胜利后的工作更难、更伟大,所以特意提醒全党保持清醒的头脑,继续不屈不挠地奋斗。
B.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可能没有失败,中国共产党的明智之处就在于善于总结反思,
将失败转化为胜利。
C.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毛泽东和习近平共同的思想认识,也是共产党人连续取得胜利的最重要的指导方针。
D.无论何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都不要放松警惕性,因为一切敌对势力不甘心其失败,也不放弃破坏捣乱。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胜利与失败的关系很微妙:骄傲、忘乎所以,前者转化为后者;善于总结反思,后者转化为前者。
B.以“永远走在赶考路上”修饰“中国共产党人”,强调我们党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优良
传统。
C.我们回顾历史,不仅要从过去的成功中寻求慰藉,还要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D.“在我们面前发抖”“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形象地写出了敌对势力对中国的害怕和
嫉妒。
3.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毛泽东: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立更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 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B.习近平: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C.洪应明:衰飒的景象就在盛满中,发生的机缄即在零落内。故君子居安宜操一心以虑患,处变当坚百忍以图成。
D.曾国藩: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傲为凶德,惰为衰气,二者皆败家之道。
4.材料一运用的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内容进行分析。(3分)
3
5.两则材料的语体风格有怎样的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请简要说明。(3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山羊兹拉特
[美]艾•巴•辛格①
每年灯节前后,大雪飘飘,天气很冷,从村子通往城里的路也总是覆盖着雪。可今年是个暖冬,只下了很少一点儿雪,田里芳草青青。
经过很长时间的犹豫之后,硝皮匠勒文决定把家里的山羊兹拉特卖了。因为它老了,挤的
奶也很少,城里的屠夫费佛尔答应给他八个盾。这样一笔钱足够他买灯节用的蜡烛,以及土豆、煎鸡蛋薄饼的油、给孩子们的衣物和全家过节的种种开支了。于是,勒文叫他的大儿子阿隆把
山羊牵到城里去。
听到这事,阿隆的母亲不禁泪流满面。阿隆的小妹妹安娜和米丽昂也哭了起来。阿隆当然
也知道把山羊牵到费佛尔家去意味着什么,可他只得听从父亲的命令,将一根绳索套在兹拉特的脖子上。他随身带上两片涂了奶酪的面包,准备路上饿了吃。
在阿隆给山羊套上绳索时,全家人都出来向兹拉特告别。可兹拉特还是像往常一样,显得
那么温驯那么可亲。它舔着阿隆的手,摇晃着它下巴上那小撮白胡子,它知道,主人每天喂它,从不伤害它。当阿隆把山羊牵上通往城里的路时,兹拉特才觉得有点奇怪,它用疑问的目光,
似乎在问:“你要把我带到哪儿去?”
离开村子那会儿,太阳还闪闪发亮,突然,一大块乌云从东边涌来,很快地盖满了整个天空,一股冷风吹起来,天黑得如同夜幕降临前的黄昏。起先,阿隆还以为又要下雨了,可没想
到下起冰雹来。不一会儿,冰雹竟又变成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十二岁的阿隆见过各种各样的天气,但他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雪。顷刻,整个大地被白雪覆
盖。通往城里的路本来就又窄又弯,这时根本看不清路了。阿隆已弄不清楚他现在在什么地方。凛冽的风很快又穿透了他单薄的棉衣。当兹拉特的腿在雪里越陷越深时,它开始转过头去,惊
讶地看看阿隆。它那温和的眼睛似乎在问:“这么大的风雪,我们为什么不回家?到底要去哪
儿?”阿隆希望有个农民赶车路过,可却连个人影也见不到。
雪越来越大,棉絮般的雪花旋转着飘落下来。透过雪层,阿隆的靴子触到一块新翻过的松
软的土地。他敏感地感觉到他们迷路了,他知道,这实在是一场猛烈的风雪,如果找不到个避风雪的地方,他们都将冻死。现在,雪已深及阿隆的双膝,他手脚冻麻了,脚趾也失去了知觉,
4
呼吸困难。
突然,他眼前出现了一个大雪堆,他牵着兹拉特,好奇地朝着那一大堆雪走去,当他走近时,发现这是一个极大的埋在雪底下的草堆。


展开余下试题阿隆高兴极了,他费尽力气,在雪中开出一条路。这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完全知道接下来
该做些什么。一到干草堆边,他为自己和山羊挖了一个洞。尽管外边极冷,可草堆里却是那么
暖洋洋的。再说,干草又是兹拉特的食物。他们钻进去之后,阿隆用干草封住洞口,只留下了一个类似天窗的口。
兹拉特吃饱后,坐在后腿上,阿隆吃完了他那两片涂着奶酪的面包,他仍觉得饿得慌。突
然看见兹拉特乳房涨鼓鼓的全是奶。于是,他立即靠着山羊躺下,对准奶头,使他挤的奶直接 射进嘴里。兹拉特并不习惯这样的挤奶法,不过它纹丝不动。
外边,大风将雪片堆积在洞口处,四周变得一片漆黑。干草堆里一点不冷。草堆里的野草
和野花散发出夏日阳光的温暖。兹拉特上下左右不时地吃着草,它的身子散发出热气,阿隆靠着它缩成一团。他便一边捋着兹拉特的毛一边问它:
“兹拉特,我们现在的一切,你是怎么想的?”
“咩——”兹拉特说。
“如果我们没有找到这个草垛,我们俩现在不都得冻僵了?”阿隆说。
“咩——”山羊又答道。
“如果大雪仍继续这样下的话,我们可能要在这儿呆几天。”阿隆解释说。
“咩——”兹拉特叫了一声。
“‘咩——’是什么意思?你最好说得更明白些,”阿隆要求道。
“咩——咩——”兹拉特试着要说明白。
“噢——你不会说话,可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说,我需要你,你也需要我。是吗?”阿隆耐心地说。
“咩——”
阿隆困了。他用干草做了个枕头躺下睡了。兹拉特也跟着睡了。
暴风雪持续了整整三天三夜。第三天夜里,雪停了。但阿隆还不敢摸黑找路回家。他钻出
草堆,环顾周围的世界。夜空一下子变得明亮起来,圆月在雪地上洒下片片银辉。一切都那么洁白,那么安静,沉浸在宏大天地的梦幻之中。
第四天早晨,阿隆听到一辆雪橇的铃铛声。原来,草堆离大路并不远。阿隆牵着兹拉特,
向赶雪橇的农民问路。不过,他没有询问通往城里和屠夫费佛尔家的路,而是回村、回家的路。
5
在草堆里,阿隆就决定再也不与兹拉特分离。
这三天来,阿隆全家及邻居们到处找过他和山羊。可在风雪中,他们没有发现丝毫踪迹,
大家都认为他们已经冻死了。阿隆的妈妈和妹妹们哭了一阵又一阵。父亲坐在一边儿,一声不吭,脸色阴沉。突然,一位邻居跑来报告说:阿隆和山羊兹拉特回村了。
家里一片欢腾。阿隆讲述了他如何找到那个大草堆,兹拉特又是怎么给他奶吃。阿隆的妹
妹们抱着兹拉特,亲了又亲,并给它拿来胡萝卜和土豆皮。兹拉特一边贪婪地吃着,一边咩咩地叫着。
此后,全家人谁也没有再提起卖兹拉特的那件事。
有时,阿隆问它:“兹拉特,你还记得我们一起度过的那三天三夜吗?”
拉特用角搔搔颈背,摇摇长着胡子的脑袋,发出它那惟一的声音:“咩——”
(有删改)
注:①辛格,美国犹太裔作家,197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可今年是个暖冬,只下了很少一点儿雪,田里芳草青青”,为阿隆独自牵山羊兹拉特进城作了铺垫。
B.硝皮匠勒文决定把家里的山羊兹拉特卖了,是因为家里贫穷,过灯节的开支压力,以及“它
老了,挤的奶也很少了”。
C.得知要卖山羊,“阿隆的小妹妹安娜和米丽昂也哭了起来”,表现了她们对兹拉特的不舍,以及背弃了良知与道义之后的深深的自责。
D.“雪停了”,“一切都那么洁白,那么安静”,含蓄地表现了阿隆清明的心境,他决定带
兹拉特回家了,终于从负罪感中解脱了出来了。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突出小说的情感主题,作者在描写山羊兹拉特这一形象时,多处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读来生动、形象、亲切。
B.草堆相守时,山羊兹拉特的“台词”只有一个“咩——”字,这是作者表达上的节制,给读者留下解读的空间。
C.小说用阿隆和山羊的对话做结尾,意味深长,既照应了小说的高潮情节,使小说结构严谨, 又戛然而止,揭示了主旨。
D.小说构思精巧,情节跌宕,想象丰富,具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语言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打动人心,引发读者的思考。
6
8.小说中的“暴风雪”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9.1978年,辛格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有评论家认为:“他的小说充满了悲悯情怀。”你从《山 羊兹拉特》中读出了哪些悲悯情怀?(6分)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 ,选择题每题2分, 共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10~15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
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1)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
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驺子之属。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丙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 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 ‘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 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
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①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②。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③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
7
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 者无敌。’王请勿疑!”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①比:为,替;②耨:(nòu)锄草;③梃:棍棒。
10.下列对文中画线(1)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B.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C.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D.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1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端:发端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 要:显要
B、不夺不餍 餍:满足 文胜质则史 史:浮夸
C、是以所如者不合 合:符合 强行走有志 强:勉励
D、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忍:忍耐 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怵惕:恐惧
1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直养而无害 掭以尖草


展开余下试题B、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C、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于其身也
D、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以人性为前提推导政治。具体说,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人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B.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而孟子对此是深恶痛绝的,因此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
C.孟子反对追求“利”,他认为人们之所以抛弃父母,弑杀君王,正是因为互相争夺利益,而“仁义”则是解决这些弊端的根本。
D.孟子批评那些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
8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2)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15.梁惠王想洗雪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给出的建议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 题,7 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16~17小题。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①
吴潜②
红玉阶前③,问何事、翩然引去?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过垂虹④、亭下系扁舟,鲈堪煮。
拼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
注:①李珙:字开伯,吴郡人,历官御带国子司业(武臣的荣誉性官衔),是作者的友人。②吴潜: 南宋诗人,曾任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主张积极抗金,清除奸佞,却受
谗被贬。③红玉阶: 红色玉石砌成的台阶,这里代指宫殿朝堂。④垂虹:指江苏吴江县垂虹桥上为纪念晋代吴江人张翰而 修的鲈乡亭,也叫垂虹亭。
16.下列对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玉阶前”的一“问”,表明了作者对友人辞官的疑惑和关切。
B.“空自怨”的“空”,与“塞上长城空自许”中的“空”意思相同。
C.“留君”又“送君”,表明作者内心欲留而又不敢留的胆怯心理。
D.“一笑问青天”,既有内心的不平,又有早知结果的自嘲与豁达。
17.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请以划线句的观点对“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一句加以赏析。(4分)
(三)名篇默写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勉。
(2)在《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行修养作为根本的
9
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子认为,在最后关头仍像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让事情失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学之道》中的“_______”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而“________” 是说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觉醒年代》用初心、匠心、诚心、史心、艺心,
熔铸成有质感的影像语言,追寻跨越历史长河的中华民族精神,为电视剧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再添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精品力作,照亮了同类电视剧的创作之路。(1)《觉醒年代》
不仅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内对国家大势进行了展现,亦对这段特殊的历史有着清晰的呈述,凸显了革命历史题材剧目对历史事实以及历史视野的高度拓宽。导演张永新说:(2)“中国
两千五百年不变的车辙,如何应对西方的冲击与侵略?只有一条路——觉醒。”
该剧堪称经典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对历史场景的完美再现,既有愚昧的晚清遗老、残
暴的北洋军阀、守旧的儒学大家,也有在新思想影响下率先觉醒的青年英才、寻求救国良方的知识分子领袖,还有在近现代中华文化史上留下 ① 的诸多人物。除了对陈独秀、李大钊、
蔡元培、胡适等人物的 ② 外,其他人物虽寥寥数笔却极为传神,如鲁迅、钱玄同、辜鸿铭、
黄侃等人物均演绎得十分生动传神,就连跟随辜鸿铭的两个封建忠仆也刻画得 ③ 。
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0.文中画线(1)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修改。(4分)
21.文中画线(2)的句子运用了比喻和设问的手法,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3题。
人类的大脑每秒都会收到无数信号。多数时候, ① ,譬如树叶轻柔的沙沙声;与此同 时,大脑会对一些重要的线索保持关注,譬如汽车喇叭的声音、敲门声等等。大脑对信息流的
筛选主要是通过数十亿个突触组成的复杂神经网络实现的。突触是调节细胞间信号传输的专门
连接,它们中的一些会抑制信号传输, ② 。这种瞬息间即可完成的“平衡行为”,是大脑
10
高速运行的保障。科研人员发现,大脑中的这种微妙平衡, ③ 。这些常驻免疫细胞通过与 抑制性突触的互动,减缓信息在细胞间的流动,对建立平衡的大脑布线至关重要。
22.下列各项中,与划线句中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B.正如那位老乡所说,老根据地的百姓们做的鞋是“量天尺”。
C.如果你是“未经登记”的陌生人,你是无法进入的。
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2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24、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共 5分)
《红楼梦》(脂评本)第八回“薛宝钗小恙梨香院 贾宝玉大醉绛芸轩”中写道:(宝玉)因又问晴 雯道:“今儿我在那府里吃早饭,有一碟子豆腐皮的包子,我想看你爱吃,和珍大奶奶说了,
只说我留着晚上吃,叫人送过来的,你可吃了?晴雯道:“快别提,一送了来,我就知道是我
的,偏我才吃了饭,就搁在那里。后来李奶奶来了,看见说,宝玉未必吃了,拿来给我孙子吃 去罢。他就叫人拿了家去了。
此语段脂砚斋有批语说:“余谓晴有林风,袭乃钗副,真真不错。”
(1) “晴有林风,袭乃钗副”中的“林”“袭”分别指谁?(2分)
(2) 你是否同意“晴有林风”的评价?请结合原著内容简要分析。(3分)
四、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秸秆打成圆捆和方捆都可以,区别是圆捆便于滚动,但不好堆积;方捆便于堆积,但不好滚动。
2、屈原有诗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意思是: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合?志向不同哪能彼此相安?
3、又有人说:方是做人之本,圆是处世之道。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标签:统编版 高二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宁波”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