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65 2022-11-12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5]
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监测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上午8:00-10:00)
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注: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到下面的答题栏内。
题号 1 2 3 5 8 9 10 12 18
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21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面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如何让“历史的中国”成为“今天的中国”乃至“未来的中国”的更加坚实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意味着站在更高的时代境界来看待“历史的中国”与“今天的中国”的内在关系,读懂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所具有的当代意义和未来意义,厚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明根基。
从文明本体论的角度来看,人类文明是通过各个时代的人们的实践活动来构建和推动的,具有鲜明的不可逆性,也具有历史的进步性。每一个时代的人们都从前辈们留下的前提出发开始自己的生产和生活,传承传统文明,又通过改变了的活动来传承并创造着新的历史,延续、更新和丰富着文明传统。对于每一代人来说,能否自觉地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新的时代条件下,使之活化为当代文明的内在组成部分,并将其推向健康的未来,表征着一定民族、国度和人民的历史意识清晰程度和文明创造能力优劣程度。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强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题中应有之义。
从文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能否正确认识历史上的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关系,能否看清文明发展的大势所趋和人心所向,表征着一定民族文明意识和历史自觉。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文明的进程,每个时代的人们离文明的源头越来越远;但也因此越能更加清晰地在长时段和大历史进程中看清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所具有的意义。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面对帝国主义的强势入侵,曾经产生了严重的文化困惑和文化危机,甚至产生了“全盘西化”思潮和极端的反传统主义。直到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形成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也是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中国共产党人秉持高度的思想自觉,将对中华文明的认识不断推向纵深。
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从中汲取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在传承和创新中开启新征程,这正是把“历史的中国”和“今天的中国”内在联系起来所带来的方法论启示。深刻认识“历史的中国”对于“今天的中国”所具有的特殊意义,自觉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中华民族历史,善于总结和吸取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经验,我们方能获得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摘编自欧阳康《溯历史之源,启复兴新篇》)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树立大历史观就是要在长时段和大历史进程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
B.由于人类文明具有历史的进步性,所以优秀的传统文化都会自动传承下来。
浏览完整试题
C.离文明的源头越远越有助于看清每一个时代的发展轨迹及其所具有的意义。
D.“全盘西化”思潮和极端反传统主义是错误认识历史文明和现代文明关系的表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开头先设问提出了问题,接着引用习总书记的话实际上回答了这一问题,自然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B.文章在两个角度的论述中都使用了“能否”这样的句子,突出表现了作者对当今处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关系状况的担忧。
C.文章在从文明认识论角度论述时,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产生的文化上的问题与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探索进行了对比。
D.首段明确了了解中华文明历史对民族复兴的重要性,然后分别从两个角度加以论述,最后一段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3.下列说法,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2分)
A.现代女性应该摆脱传统观念中的“男性主导文化”的束缚,走向自立自强。
B.“天人合一”的传统宇宙观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生态哲学提供了重要参考。
C.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可以作为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有力依据。
D.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升华和超越。
4.从全文看,“历史的中国”与“今天的中国”的内在关系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文本一:
马宝川是谁?
陆军第16集团军某特战旅政委,国字脸,粗嗓门,中等身材,腰板墩直。
乍一看,他和中国军队许许多多的旅政委似乎没两样。可翻开他的档案,你会大吃一惊:4年前,他竟然就已经是某摩步师政委!
为啥“降了职”?原来,3年前,部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某摩步师撤编改旅,马宝川从师政委一夜之间变成了旅政委。
任职命令中,还有11名团职干部由主官变为副职,上百名干部轮换工作岗位。
此时,大家眼睛都盯着马宝川,想看“这座火山何时爆发”。
然而,马宝川的表现,出乎意料。
当旅政委第一天,出操训练,他第一个站到排头;第一次民主生活会,他第一个对自己“开炮”;第一次训练考核,他第一个上场;第一次施工,他跟官兵一起抬沙子……
第一次考核,马宝川让全旅官兵目瞪口呆:漫天风雪中,他竟然在810米狙击考核场上,用5发子弹击中5个人头靶,打破全旅纪录!
一个政治主官何以在训练场上拼命?马宝川有自己的理解:“特战旅作为未来战场新型作战力量,无论军事干部还是政治工作干部,都是打仗型干部。只有笔杆子、枪杆子都硬,政治工作干部的腰杆子才硬!”
高山滑雪训练,马宝川每天坚持第一个到场。3年下来,他练出了3公里越野滑雪13分53秒的成绩。
练高山滑雪不易,练跳伞和潜水更难,不仅对身体、心理素质要求高,而且危险性大。马宝川依然第一个上-
接连两次高空跳伞,他都在全旅第一个实跳,创下了全旅职务最高、年龄最大跳伞的纪录。全旅组织潜水训练,他和战士们一样,每天背负上百斤的潜水装置,背上的皮晒掉了一层又一层,先后完成10余个课目的考核。
马宝川让人吃惊的还不是一年连破4项全旅训练纪录,而是他在集团军“勇士一号”工程重大实践课题研究攻关中荣获一等奖,是所有获奖人中唯一的政治工作干部。
这些成果,不仅让官兵惊奇,更在他们中间产生了极大的励志效应。前不久,在旅特种兵等级认证考核中,全旅官兵通过率高达96.3%,全旅政治工作干部人人都掌握伞降、滑降、潜水、狙击、攀登等主要特种作战技能,全部通过特种兵等级认证考核……
(摘自《马宝川不一般》,《解放军报》2017年1月9日)
文本二:
两年前,由于工作成绩突出、综合素质优秀,阁欣被调整到该特战旅任旅长。虽然有着多年特种部队的工作经验,可这一次他心里还是有些不一样的感觉。
原来,他听说该特战旅政委是由原某师政委马宝川高职低配担任的。在全旅,马宝川职务最高、年龄最大、兵龄最长。阎欣在某特种大队当大队长时,马宝川已是原沈阳军区政治部某部副部长了,还几次到大队来检查指导工作。
如今要去一起搭班子了,工作起来能不能放开手脚?带着几分疑虑上任,阎欣很快发现,觉得有压力的并非他一人-
第一次到高山滑雪训练场,副旅长向马宝川报告:“首长同志,特战一营正在组织高山滑
不仅副旅长这样,其他党委常委有时也习惯性地叫马宝川“首长”。和马宝川走在一起,大家总是自觉地把他围在中间……
阎欣对这些细节很理解:副旅长是马宝川以前“手下”的团长,班子里甚至还有他当师政委时的科长、营长,以前进他办公室都要喊报告、敬礼……
可让阎欣和其他人都没想到的是,面对这些“特殊待遇”,马宝川特别警惕。党委会上,他主动提出这个问题:“大家对我这么客气,是因为你们还是拿我当师政委看待。”
随即,马宝川主动“捆住”了自己的手脚,和班子成员“约法三章”:重大问题面前、集体决议面前,谁也不当“老大”,谁也不能搞变通,日常生活谁也不能搞特殊,遇事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先民主后集中。末了,他还向大家表态:“我是党委书记,大家看我咋做就行。”
让阎欣印象深刻的是,工作中,马宝川很少对他说“到我办公室来一趟”。相反,机关干部经常看到政委在旅长办公室“商量事”。刚开始,阎欣有些不好意思:“政委,有事打个电话,我到你办公室去。”马宝川哈哈一笑:“到谁的屋都一样。”
马宝川也常到各副职办公室去“溜达”,有事儿说事儿,没事儿就和大家交流一些工作上的想法。对此,几名副职深有感触:“这看起来是日常小事,却是政委对我们的一种尊重。”
(摘自《跟曾经的领导搭班子,这关系该咋处》,《解放军报》2018年1月16日)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大家把降了职的马宝川形容为“火山”,说明当时一般人遇到这种降职情况是有情绪的,这就有助于表现马宝川的“不一般”。
B.文章以马宝川在“漫天风雪”的恶劣环境中取得810米的狙击考核五发全中的破纪录成绩,突出了马宝川这样一个政治主官的军事能力。
C.面对班子成员普遍的“客气”,马宝川意识到自己平时的做法存在问题,于是主动“捆住”自己的手脚,和班子成员“约法三章”。
D.两个文本都是在写马宝川,但角度不同:文本一主要是正面表现人物,而文本二主要是借助阎欣等人的印象侧面表现人物。
展开余下试题
6.两个画线的设问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两个文本,请简要说明马宝川的“不一般”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隋河间郡丞王琮守郡城以拒群盗,窦建德攻之,岁余不下;(琮)闻炀帝凶问,帅吏士发丧,乘城者皆哭。建德遣使吊之琮因使者请隆建德退舍县馔以待之琮言及隋亡俯伏流涕建德恋为之泣诸将曰:“琮久拒我军,杀伤甚众,力尽乃降,请烹之。”建德曰:“琮,忠臣也。吾方赏之以劝事君,奈何杀之?往在高鸡泊为盗,容可妄杀人;今欲安百姓,定天下,岂得害忠良乎?”乃徇军中曰:“先与王琮有怨敢妄动者,夷三族!”以琮为瀛州刺史。于是河北郡县闻之,争附于建德。先是,建德陷景城,执户曹河东张玄素,将杀之,县民千余人号泣请代其死,曰:“户曹清慎无比,大王杀之,何以劝善!”建德乃释之,以为治书侍御史,固辞;及江都败,复以为黄门侍郎,玄素乃起。丁未,窦建德陷洺州。建德洺州劝课农桑,境内无盗,商旅野宿。宇文化及以珍货诱海曲诸贼,贼帅王薄帅众从之,与共守聊城。窦建德谓其群下曰:“吾为隋民,隋为吾君;今宇文化及弑逆,乃吾仇也,吾不可以不讨!”乃引兵趣聊城。大破之。建德每战胜克城,所得资财,悉以分将士,身无所取。又不啖肉,常食蔬,茹粟饭;妻曹氏,不衣纨绮。及破化及。以隋黄门侍郎裴矩为左仆射,掌选事,兵部侍郎崔君肃为侍中,少府令何稠为工部尚书,右司郎中柳调为左丞。自余随才授职,委以政事。其不愿留,欲诣关中及东都者,亦听之,仍给资粮,以兵援之出境。又与王世充结好,遣使奉表于隋皇泰主,皇泰主封为夏王。建德起于群盗,虽建国,未有文物法度,裴矩为之定朝仪,制律令。建德甚悦,每从之咨访典礼。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建德遣使/吊之/琮因使者请降/建德退舍具馔以待之/琮言及隋/亡俯伏流涕/建德亦为之泣/
B.建德遣使/吊之/琮因使者请降建德/退舍具馔以待之/琮言及隋亡/俯伏流涕/建德亦为之泣/
C.建德遣使吊之/琮因使者请降/建德退舍具馔以待之/琮言及隋亡/俯伏流涕/建德亦为之泣
D.建德遣使吊之/琮因使者请降建德/退舍具馔以待之/琮言及隋/亡俯伏流涕/建德亦为之泣/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乘城者皆哭”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两句中的“乘”字含义不同。
B.“乃引兵趣聊城”与“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两句中的“趣”字含义不同。
C.“建德每战胜克城”与“每从之咨访典礼”(同文)两句中的“每”字含义不同。
D.“委以政事”与“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两句中的“委”字含义相同。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窦建德敬重忠臣,志存高远。他善待降臣王琮,不仅是宣扬忠君之义,也表现其有平定天下之志,不愿久为一般盗寇。
B.窦建德重视民意,关注民生。他听取景城百姓的请求,没有处死张玄素,还授予官职,并组织当地恢复生产,当地治安良好。
C.窦建德不贪财物,生活简朴。他每次出征取胜后,所得财物都分给将士,自己却不索取;饮食简单,其妻也不追求奢华。
D.窦建德宽厚待人,量才用人。他任用了许多隋朝高官,其余根据才能授予官职,对不愿任职者也提供帮助,派兵保护他们离境。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乃徇军中曰:“先与王琮有怨敢妄动者,夷三族!”
(2)建德起于群盗,虽建国,未有文物法度,裴矩为之定朝仪,制律令。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
夜别韦司士
高适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①,无那②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注:①《诗经•小雅•伐术》中有“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句子,意思是:鸟儿嘤嘤地叫,欢快地呼唤同伴。②无那:无奈、无可奈何。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既写夜宴之欢,也以“夜钟”“残月”“雁归声”三个意象渲染了别离氛围。
B.颔联既写出自己拥有韦司士这样好友的喜悦,也写出将要离别的无奈之情。
C.颈联实写送别韦司士时沿途“黄河曲”“白马津”的景象,表现了路途的艰难。
D.全诗前三联交代夜别之事,烘托离别情意,为最后一联的直抒胸臆做了铺垫。
13.本诗虽写离别但不颓唐,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一)》中将鸟和鱼拟人化来写自己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两句是
“ , ”。
(2)清人王士禛《带经堂诗话》说,“七言律有以叠字益见悲壮者”,并举杜甫《登高》中“ , ”两句为例。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打败曹军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①,是姚贵文下午工作的关键。炭火的热力让坚硬的豆腐迅速膨胀,(云南)建水人很会享用这种由风干和发酵打造出的特殊味道。蘸豆腐的调料各有不同,但是对姚贵文来说,豆腐本身的质地才是最重要的。河谷地区的温暖很容易让豆腐发酵, ② 又让它们不至于腐败,对于风、水、阳光和豆腐之间的微妙关系,姚贵文比任何人都要敏感。
在建水最著名的大板井旁,女人们单靠手指的合作,就构建起一条豆腐的流水线。始建于明代初期的大板井,直径达到罕见的3米,几百年后依然不失活力。做豆腐的各个环节都和水( ),大板井水是天然的软水,甘甜并且富含矿物质,周围的豆腐坊因此受益。③ ,但是姚贵文的豆腐也用大板水。因为建水有专门的送水人,尽管自来水是现代生活的标志,可建水人依旧偏爱井水。拥有128口水井的建水人很懂得水,中国人相信,水能滋养人的灵性和觉悟。这一点就仿佛水对豆腐的塑造,两者间有一种( )的共通。在姚贵文和王翠华夫妇眼里,每一颗豆腐都很珍贵,它们能够帮助自己供养子女,过上( )的生活。在1000多年里,北方民族伴随着数次迁入,兵腐代表的中原饮食文化,不仅深植于这片西南边陲的富饶之地,却也演绎出自己独特的气质。
1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3分)
①
②
③
16.请任选两处括号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 (2) (3)
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展开余下试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记者从清华大学获悉,该校主导的中国暗物质实验合作组利用一种国际首创的高纯锗探测系统,在一定范围内将暗物质直接探测灵敏度提高到目前国际最高水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13日在线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暗物质是指宇宙中那些既不发射光,也不吸收和反射光的物质,更严格地讲,就是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但依然能够施加引力影响的不可见物质。天文学的众多观测数据和结果表明,暗物质约占整个宇宙物质质量的85%,在物质起源和宇宙演化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岳骞介绍,当前暗物质探测方法大体分为“上天”“入地”和“人造暗物质”三类:“‘上天’指间接探测实验,为减少地球大气层的干扰,通常在太空进行。入地'指直接探测实验,为减少宇宙线的干扰,通常在地下实验室进行。‘人造暗物质’指加速器实验,希望通过普通粒子的对撞来产生暗物质粒子,主要在欧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上进行。我们在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开展的研究属于“入地’。”
18.与“上天”“入地”和“人造暗物质”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
B.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C.他主持的研究课题通过了国家“863计划”论证
D.下来的伤员只是简单地回答“在打”,或是“在巷战”
19.请给这段文字拟一标题,要求含“暗物质”三字,不超过15字。(2分)
四、写作(4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分)
每天,张秉贵从早晨穿上工作服进入柜台,到晚上送走最后一位顾客,每分钟都是全力以赴。你看,他在柜台里,眼、耳、口、手、脚、脑这6部“机器”同时开动,他抬头售货,及时发现需要照顾的老弱病残顾客,随时倾听顾客的要求和意见,不断解答顾客的询问,还要不停地拿糖、过磅、包包、打捆,同时用心算代替算盘。在柜台里,他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可晚上下班后,他就感到有些支持不住。
这是《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里的一段话。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劳动模范身上所具备的多方面素质。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认识。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方面来谈。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上一篇:
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盟语文试题
下一篇: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山西省太原”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