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39 2022-11-12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9]
湖北剩州、荆门、襄阳、宜昌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
2022年秋“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
高二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需要做自己的文艺工作,但是这个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却是第一位的工作。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对于这些,以前是一种什么情形呢?我说以前是不熟,不懂,英雄无用武之地。什么是不熟?人不熟。文艺工作者同自己的描写对象和作品接受者不熟,或者简直生疏得很。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不熟悉工人,不熟悉农民,不熟悉士兵,也不熟悉他们的干部。什么是不懂?语言不懂。就是说,对于人民群众的丰富的生动的语言,缺乏充分的知识。许多文艺工作者由于自己脱离群众、生活空虚,当然也就不熟悉人民的语言,因此他们的作品不但显得语言无味,而且里面常常夹着一些生造出来的和人民的语言相对立的不三不四的词句。
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摘编自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曹雪芹如果没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做过全景式的观察和显微镜式的剖析,就不可能完成《红楼梦》这种百科全书式巨著的写作。鲁迅如果不熟悉辛亥革命前后底层民众的处境和心情,就不可能塑造出祥林嫂、闰土、阿Q、孔乙己等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
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有一位苏联诗人形容作家坐在屋里挖空心思写不出东西的窘态是“把手指甲都绞出了水来”。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正所谓“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最终都是为内容服务的,都是为了更鲜明、更独特、更透彻地说人说事说理。背离了这个原则,技巧和手段就毫无价值了,甚至还会产生负面效应。
(摘编自2014年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中国影视剧作品的美学变化呼应着时代大潮,与共和国的发展阶段密不可分。正如新中国的历史以1978年为界,可以明确区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阶段,在美学上,前后两个阶段的差异也明确可感。其中前一阶段,基本延续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艺术家和理论家们反复摸索出来的“人民美学”范式。这个范式,是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指导的,它在要求艺术家“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的同时,更要求“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因此,“人民美学”范式下的创作,以塑造英雄形象、先进人物形象为目标,以此作为教育和引导人民的模范。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一范式一度走向了极端,削弱了现实主义灵魂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
浏览完整试题
改革开放后,文艺创作恢复了对“人性、人情和人道主义”的描写,但也随着市场经济时代到来,文艺和知识界一度出现过“告别理想、躲避崇高”的极端之论。经过1990年代“人文精神大讨论”的反拨,容纳娱乐和消费合理诉求,形成了由先进的“人民美学”和多元的“消费美学”共同构成的、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共和国美学”。值得强调的是,在建党百年之际,中国电视荧屏上出现了《觉醒年代》《跨过鸭绿江》《山海情》等一批让人耳目一新的影视剧佳作。它们将镜头对准了工人、农民、士兵和革命者,表现的重心也从都市日常生活和儿女情长转移到工人、农民、士兵和革命者们的生产、生活和斗争。扭转了塑造都市瑰丽新人物、平民小人物、世俗人物的潮流,转而刻画先进人物和英雄,展现他们的崇高美。《跨过鸭绿江》洋溢着革命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山海情》的扶贫干部们虽然面临着艰苦的自然环境,但同样有着必胜的信心;《觉醒年代》表现中共建党的初心时刻,充满革命激情和“社会主义绝不会欺骗中国”的必胜信念。这批作品在新时代中国取得伟大成就的背景下,显示了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是“共和国美学”的典型作品。
(摘编自刘海波《<觉醒年代>等热播主旋律剧的启示》,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许多文艺工作者的作品语言无味,夹着一些不三不四的词句,是因为他们脱离群众,生活空虚,不熟悉人民的语言。
B.人民生活存在着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文学艺术原料,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C.只有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深入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并完全消化了,文艺工作者才能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
D.“人民美学”范式在改革开放时期一度走向极端,主要表现在削弱了现实主义灵魂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了解人熟悉人是文艺工作者的首要工作,在此基础上,他们才能做好自己的文艺工作。
B.从论证语言角度来看,材料一相对通俗易懂,平易近人;材料二相对典雅凝练,生动形象。
C.在“共和国美学”的范式下,刻画先进人物和英雄的作品优于塑造世俗人物的作品。
D.中国影视剧作品美学从“人民美学”到“共和国美学”的变化,与共和国的发展密切相关。
3.下列选项,最符合改革开放前“人民美学”范式的一项是(3分)( )
A.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B.陆柱国的长篇小说《上甘岭》。
C.埃德加•斯诺的纪实文学《红星照耀中国》。
D.铁凝的短篇小说《哦,香雪》。
4.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
5.近年来,中国电视荧屏上出现了一批让人耳目一新的影视剧佳作,请结合这些作品的特点,给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提出建议。(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骑桶者【注】
卡夫卡
煤全部烧光了;煤桶空了;煤铲也没有用了;火炉里透出寒气,灌得满屋冰凉。窗外的树木呆立在严霜中;天空成了一面银灰色的盾牌,挡住向苍天求助的人。我得弄些煤来烧;我可不能活活冻死;我的背后是冷酷的火炉,我的面前是同样冷酷的天空,因此我必须快马加鞭,在它们之间奔驰,在它们之间向煤店老板要求帮助。可是煤店老板对于我的通常的请求已经麻木不仁;我必须向他清楚地证明,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而煤店老板对我来说不啻是天空中的太阳。我这回前去,必须像一个乞丐,由于饥饿难当,奄奄一息,快要倒毙在门槛上,女主人因此赶忙决定,把最后残剩的咖啡倒给我;同样,煤店老板虽说非常生气,但在十诫之一“不可杀人”的光辉照耀下,也将不得不把一铲煤投进我的煤桶。
我怎么去法必将决定此行的结果;我因此骑着煤桶前去。骑桶者的我,两手握着桶把一一最简单的挽具,费劲地从楼梯上滚下去;但是到了楼下,我的煤桶就向上升起来了,妙哉,妙哉;平趴在地上的骆驼,在赶骆驼的人的棍下摇晃着身体站立起来时,也不过尔尔。它以均匀的速度穿过冰凉的街道;我时常被升到二楼那么高;但是我从未下降到齐房屋大门那么低。我极不寻常地高高飘浮在煤店老板的地窖穹顶前,而煤店老板正在这地窖里伏在小桌上写字;为了把多余的热气排出去,地窖的门是开着的。
“煤店老板!”我喊道,那急切的声音裹在呼出的热气里,在严寒中显得格外沉浊,“煤店老板,求你给我一点煤吧,我的煤桶已经空了,因此我可以骑着它来到这里。行行好吧,我有了钱,就会给你的。”
煤店老板把一只手放在耳朵边上。“我没有听错吧?”他转过头去问他坐在火炉旁边的长凳上织毛衣的妻子,“我没有听错吧?是一个顾客。”
“我什么也没有听见。”妻子说,她平静地呼吸着,一面编织毛衣,一面舒服地背靠着火炉取暖。
“噢,是的,”我喊道,“是我啊;一个老主顾;向来守信用;只是眼下没钱了。”
“我的老伴,”煤店老板说,“是的,是有人;我不会弄错的;一定是一个老主顾,一个有年头的老主顾,他知道怎么来打动我的心。”
“你怎么啦,当家的?”妻子说,她把毛衣搁在胸前,暂歇片刻,“没有人,街上空空的,我们已经给所有的顾客供应了煤;我们可以歇业几天,休息一下。”
“可是我正坐在这儿的煤桶上,”我喊道,寒冷所引起的没有感情的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请你们抬头看看,你们就会发现我的;我请求你们给我一铲子煤;如果你们能给成两铲,那我就喜出望外了。所有别的顾客你们确实已供应过了。啊,但愿我能听到煤块在这只桶里滚动的响声!”
“我来了。”煤店老板说。他正要迈动短腿走上地窖的台阶,他的妻子却已经走到了他的身边,拉住他的手臂说:“你待在这儿。如果你还固执己见的话,那就让我上去。想想你昨天夜里咳嗽咳得多么厉害。只为一件买卖,而且只是一件凭空想象出来的买卖,你就忘了你的妻儿,要让你的肺遭殃。还是我去。”
“那么你就告诉他我们库房里所有煤的品种;我来给你报价格。”
“好。”他的妻子说。她走上了台阶,来到街上。她当然马上看到了我。“老板娘,”我喊道,“衷心地向你问好;我只要一铲子煤;放进这儿的桶里就行了;我自己把它运回家去;一铲最次的煤也行。钱我当然是要全数照付的,不过我不能马上付,不能马上。”“不能马上”这两个词多么像钟声啊,它们和刚才听到的附近教堂尖塔上晚钟的声响混合在一起,又是怎样地使人产生了错觉啊!
展开余下试题
“他要买什么?”煤店老板喊道。“什么也不买,”他的妻子大声应着,“外面什么都没有;我什么都没有看到,什么都没有听到;只是听到钟敲六点,我们关门吧。真是冷得要命;看来明天我们又该忙了。”
她什么也没有听见,什么也没有看见;但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遗憾的是,她真的把我扇走了。我的煤桶虽然有着一匹良种坐骑所具有的一切优点;但它没有抵抗力;它太轻了;一条妇女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起来。
“你这个坏女人,”当她半是蔑视半是满足地在空中挥动着手转身向店铺走去时,我还回头喊着,“你这个坏女人!我求你给一铲最次的煤你都不肯。”就这样,我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
[注]本篇小说作于1917年冬,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奥匈帝国因缺煤度过了一个艰难的冬天。
6.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在去借煤之前做了各种设想和准备,认为一定会借到煤,说明“我”是一个心思缜密、信心满满、乐观阳光的社会底层小人物。
B.“我时常被升到二层楼那么高”,用被动句表现出我的骑行状态,与我不能主动掌握自己的人生、任人宰割的生活处境一致。
C.小说用“轻”来化解“重”,“飞翔”本是一种很轻灵的举动,但在这里却成了让人心酸的事件,因为它的目的是去“借煤”。
D.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暗示主人公理想的彻底破灭,使小说蒙上了一层冷峻的幽默色彩。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对“我”生活环境的描写,交代了人物出场的背景,折射出人物内心的悲凉,奠定了文章沉重的基调。
B.小说运用动作、语言、心理等多种描写方法,全方位地展现了“我”在借煤时所遭遇的残酷打击。
C.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既展现了主人公“我”在借煤时的复杂心理,也便于读者走进骑桶者的内心世界,产生情感共鸣。
D.《骑桶者》和《变形记》都具有荒诞性和隐喻意味,曲折再现了客观生活,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8.“我”认为煤店老板娘看到了“我”,但是她却说什么也没看到,这是小说产生多元化解读的生发点。“看到”和“没看到”都有迹可循,请结合文本分别寻找依据。(6分)
9.美国诗人奥登评价卡夫卡时说:“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从文本中,你能看到卡夫卡反映了现代人的哪些困境?(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郑成功,初名森,福建南安人。成功年少,有文武略,拔出诸父兄中,近远皆属目。父芝龙,以捕海盗刘香、李魁奇,攻红毛功,累擢总兵。顺治三年,贝勒博洛师自浙江下福建,芝龙撤仙霞关守兵不为备。博洛师次泉州,书招芝龙,芝龙率所部降,成功谏不听。四年,成功谋举兵,兵寡,如南澳募兵,得数千人。会将吏盟,仍用唐王[注]隆武号,自称“招讨大将军”。以洪政等分将所部兵,移军鼓浪屿。九年上命芝龙书谕成功及鸿逵降许赦罪授官成功阳诺诏金砺等率师还浙江。俄而,上命郑亲王世子济度为定远大将军,率师讨成功。十二年,左都御史龚鼎孳请诛芝龙,佟国器亦发芝龙与成功私书,乃夺芝龙爵,下狱。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十八年,成功自江南败还,知进取不易,且势日蹙,乃规取台湾。台湾,福建海中岛,荷兰红毛人居之。荷兰筑城二:曰赤嵌,曰王城。其海口曰鹿耳门。荷兰人恃鹿耳门水浅不可渡,不为备。成功师至,水骤长丈余,舟大小衔尾径进。红毛人弃赤嵌,走保王城。成功使谓之曰:“土地我故有,当还我;珍宝恣尔载归。”围七余月,红毛存者仅百数十。城下,皆遣归国。成功乃号台湾为东都,以陈永华为谋主,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台湾周千里,土地饶沃,招漳、泉、惠、潮四府民辟草莱,兴屯聚。是岁圣祖即位,戮芝龙及诸子。成功既得台湾;其将陈豹驻南澳,而令子锦居守思明。康熙元年,成功听周全斌谗,遣击豹,豹举军入广州降。恶锦与乳媪通生子,遣泰就杀锦及其乳母。会有讹言成功将尽杀诸将留厦门者,值全斌自南澳还,诸将执而囚之,拥锦,用芝龙初封称平国公,举兵拒命。成功方病,闻之,狂怒啮指。五月朔,尚据胡床受诸将谒,数日遽卒,年三十九。
(节选自《郑成功传》,有删改)
[注]唐王:南明第二个皇帝朱聿键,世称“唐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九年/上命芝龙书谕成功/及鸿逵降/许赦罪授官/成功阳诺诏/金砺等率师还浙江
B.九年/上命芝龙书谕成功及鸿逵降/许赦罪授官/成功阳诺/诏金砺等率师还浙江
C.九年/上命芝龙书谕/成功及鸿逵降/许赦罪授官/成功阳诺诏/金砺等率师还浙江
D.九年/上命芝龙书谕/成功及鸿逵降/许赦罪授官/成功阳诺/诏金砺等率师还浙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总兵,明清两代领兵官官名。明代总兵本无品级、无定员,遇有战事,总兵佩将印出兵,事毕缴还,后渐成常驻武官。清代为汉绿营高级武官,掌理本镇军务。
B.贝勒,全称“多罗贝勒”,相当于王或诸侯,地位在亲王、郡王之上,是清代贵族的世袭封爵。
C.祖,“祖有功而宗有德”,带“祖”的庙号一般用于开国皇帝,但也有例外,如文中“圣祖”就是指清朝的第四个皇帝康熙。
D.朔,表时间,指农历每月初一,如本文。也可表方位,指北方,如《木兰诗》中“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中的“朔”。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郑成功年少成名,有文韬武略。他年轻有为,出类拔萃,远近闻名;谋划起兵,亲自去南澳招兵;召集将军和官吏盟誓,自称为“招讨大将军”。
B.郑成功面对威逼利诱,讲究策略。他对父亲郑芝龙受命传达皇上旨意“阳诺”,对定远大将军济度招降“依违答之”,最终没有投降。
C.郑成功抓住良机,登陆台湾。他率军到达时,港口鹿耳门水位突然上涨,且荷兰人并未防备,他的军队顺利进入海岛。
D.郑成功怒病交加,英年早逝。他误听周全斌谗言,直接导致陈豹投降清政府、众将拥立郑锦。他大怒,又正值生病,三十九岁时突然去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
(2)成功使谓之曰:“土地我故有,当还我;珍宝恣尔载归。”
14.简要概括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建设台湾?(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岑参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展开余下试题
A.前两句写天山雪云凝集,千山万岭白雪皑皑,明写山,实咏雪,所以说诗句用“雪崔嵬”而不用“山崔嵬”。
B.五、六句正面写雪,描写雪与月交辉,照彻银妆的山岳;又与风相随,闯过严实的铁关。
C.从“交河”句到“都护”句,用夸张手法,由内而外,抓住飞鸟、马蹄、晻霭、阴崖、狐裘和宝刀这些意象来写,突出天山雪奇寒特点。
D.本诗扣住“天山雪”和“送”两个词,“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虽寒气彻骨,却热血沸腾;无怨天尤人之意,有保国安民之情。
16.本诗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结尾都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从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上分析其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2)《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而“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____________”,认为家国一体,“欲治其国者,____________”。
(3)“春江”蜿蜒多姿,动人心弦,是诗人所钟爱的意象,在古诗词中频繁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老行当曾是众多手艺人的生计所系、谋生之道,也为千家万户提供了必需的生活服务。物质匮乏年代的货郎担、卖布头,社会转型期的看相算命、江湖跌打师,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大多是底层劳动者,成分复杂,甚至难免 ① 。
老行当,扎根生活,一招一式,总能给人以启迪。在纪录片《消逝的老行当》中记载了历经两个打箔人6-8小时约3万多锤的锤打才能成就灿烂的金箔,这像极了我们的人生。无论是千磨万砺-中的坚韧、一针一线里的静气,还是修修补补的勤俭、择一行终一生的匠心,都凝结着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和朴素的人生哲理。从这个意义上说,蕴含在老行当中的工匠精神、生活智慧永远不会过时。
职业因时而变。随着电影的普及,拉洋片的趋于绝迹;随着网络资源愈发触手可及,播放露天电影的放映员越来越少:这正是新陈代谢的规律。随着时代 ② 的发展,一些手艺人索性将“摊位”从街头巷尾搬到线上云端,提供定制化服务。互联网为老行当拓展了生存空间,也倒逼老行当在形式与内容上 ③ ,不断跟上时代的节拍。
老行当,守望着人间烟火,唤醒了民族的集体记忆,如同一壶老酒历久弥香。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土豆,又名马铃薯、洋芋、山药蛋。土豆与稻、麦、玉米、高粱一起被称为全球五大农作物,在欧美享有“第二面包”的称号;很多人拿土豆来做菜,比如酸辣土豆丝、鱿鱼土豆等等,口感好,营养丰富:是一种 ①的食物。
有些想减肥的人士认为土豆是减肥的“杀手”,其实不然。土豆同大米相比,所产生的热量较低,并且只含有0.1%的脂肪。除此之外, ② 。土豆中所含的钾、维生素C、纤维、抗氧化物质,有利于降血压、降血脂和降低炎症反应水平,对心血管健康有好处。 ③ 。新鲜土豆汁液直接涂敷于面部,增白作用十分显著;年轻人皮肤油脂分泌旺盛,常受青春痘困扰,用新鲜土豆汁涂抹患处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将熟土豆切片,贴在眼睛上,能减轻下眼袋的浮肿。
21.下列句子中的“杀手”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杀手”,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张爱玲:等待和犹豫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情的杀手!
B.朱德庸:谣言是爱情的杀手,谎言则是爱情的帮凶。
C.药食专家:洋葱加酒是膝盖疼的杀手,治一个好一个。
D.据报道:墨西哥警方逮捕的一名黑帮杀手被控曾虐杀4人。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学者刘兆玄提出教育应涵盖“五识”,即学识、常识、见识、胆识、赏识。学识,指学问知识,能提升我们认知水平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常识,指日常知识,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能使我们触类旁通。见识,指见解,是对知识的应用与实践的反思,能使我们有“远见”“卓识”。胆识,即胆量,指敢于实践,敢于挑战,敢于创新,能决定我们做事的执行力。赏识,是对人或事物的欣赏,能使我们悦纳他人与自己,享受生活。
请从“五识”中任选三“识”,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年秋“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
高二期中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根据材料三“削弱了现实主义的灵魂‘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是改革开放前走向的极端,改革开放后则是“随着市场经济时代到来,文艺和知识界一度出现过‘告别理想、躲避崇高’的极端之论”。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根据材料三“扭转了塑造都市瑰丽新人物、平民小人物、世俗人物的潮流,转而刻画先进人物和英雄,展现他们的崇高美”,不代表“刻画先进人物和英雄的作品优于塑造世俗人物的作品”。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观点、推理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三可知,改革开放前“人民美学”范式应是新中国成立前期,以塑造英雄形象、先进人物形象为目标,以此作为教育和引导人民的模范的创作。B.《上甘岭》是陆柱国创作的小说,主要讲述了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军在上甘岭的一场战役。A.《骆驼祥子》是老舍1936年创作的以北洋军阀统治为背景的小说,C.《红星照耀中国》是埃德加•斯诺1937年创作的纪实文学作品,报道了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所见所闻,D.《哦,香雪》是铁凝改革开放后创作的作品。
4.①引用论证法。如引用诗句“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增强了文章的文采,使论证更有吸引力。②假设论证法。针对曹雪芹和鲁迅的事例,从反面进行假设,有力地证明了文艺创作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观点。(1条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假设论证等,材料二主要涉及引用论证和假设论证。
5.①题材方面,侧重展现工人、农民、士兵、革命者的真实生活。②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更多刻画先进人物和英雄,来体现其崇高美。③主题方面,表现英雄主义、乐观主义、无畏精神和必胜信念。④美学价值方面,表现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共和国美学”。(1条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三第二段列举的影视作品主要在题材、人物形象、主题、美学价值等方面让人耳目一新,可据此给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提出建议。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
上一篇:
广西贵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下一篇:
湖北省宜城一中、枣阳一中等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湖北剩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