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42 2022-11-12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2]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 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7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红楼梦》我们可以一直读下去,在不同的年龄段读它。因为《红楼梦》呈现的是一个人生的
现象,它让你看到这些人经历的各种状态,这里牵涉到作者本身难得的包容心,以及他对生命态度
的超越感。
假如我们眼前发生了一件事情,在朋友在谈这个事情,转述这个事情的时候,你就知道他喜欢
谁,不喜欢谁,我们称之为主观。在文学里面有“全知观点”,就是有超越感,不成为小说里面任
何一个角色。我们没有个别的爱恨,是在一个更高的、超越的环境里面把这些人呈现出来。就像镜
子一样,镜子本身没有选择,也没有爱恨,你走近镜子,镜子完全呈现你的状态,是一个全然客观
的状态。但是人很难做到像镜子,这种全知的超越感其实非常难把握。我读过的古今中外的小说中,
最像镜子的小说就是《红楼梦》。
林黛玉的哭泣、薛宝钗的周到、王熙凤的精明,都只是在呈现而已,作者没有说他喜欢谁,不
喜欢谁。 (摘编自蒋勋《蒋勋说〈红楼梦〉》)
材料二: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
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
也就是“不写之写”。
“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遗憾
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被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一部艺术
作品,所能写到的东西相对于无始无终、波澜壮阔的生活来讲总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不写之写”
在“写”和“不写”之间有一个辩证关系。对于作家来说,“写”什么是值得反复思量和推敲的,
“写”是主要的,是呈现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是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和认知的,是直接诉诸读者直
觉经验的。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感知、
认知,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
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写之写”究竟该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务于其艺
术目的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的。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
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而并不
是所有的空白、笔触不到的都叫“不写之写”,不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意生发、随意联想到的内容都
是“不写之写”。
从《红楼梦》的文本举例,如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莺儿笑道:“你还不
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
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道:“好处在哪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莺儿笑道:
“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她去。”宝玉笑道:“这个自然的。”正说着,只听外头说道:“怎
浏览完整试题
么这样静悄悄的!”二人回头看时,不是别人,正是宝钗来了。既然这个秘密是莺儿不能告诉宝钗
的,此时在莺儿和宝玉对话时当事人宝钗闯了进来,莺儿当然不能当着宝钗的面给宝玉说了,况且
第 2 页 共 8 页
是秘密呢。薛宝钗究竟有什么别人都没有的好处,读者也就无法知道了。这个“不写之写”,是永
无直接答案的。不是宝玉以后没有机会再向莺儿求证求解,而是作者“不写”了。
“不写”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和确认,在阅读理解中让薛
宝钗的性格丰富起来。而《红楼梦》的叙述又是具有文本的自足性、自洽性的,作家“写”了很多,
“写”又限定了我们的理解和联想。薛宝钗有世上人少有的好处,作家为了让你关注、揣摩他的艺
术描写,从设置悬念和激发阅读动力与兴趣来说,也是不会轻易直接告诉你的。急于求解问题的答
案有,也没有,莺儿接下来要说的成为了文本的“空白点”,这就是“不写之写”的妙处。
这样的“不写之写”,构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因为这些不写之写,
是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根据对人物一贯的性格、行为逻辑、情感取向推测到的,但又不能完全说
明白,不能完全“意于言表”,从而使艺术具有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韵致和品格。
(摘编自孙伟科《〈红楼梦〉中的“不写之写”》)
材料三:
空白是中国画构图中处理黑白关系的主要手段。在《红楼梦》的画家笔法中,空白是被经常运
用的一种。曹雪芹曾通过薛宝钗之口表达了他对绘画创作的见解。但作为一个精通绘画的作家,曹
雪芹“自觉引进绘画技法”来进行《红楼梦》的创作,从而使其“不仅绘景、状物在妙合画理”,
而且写人、叙事也往往“默运画学神髓,融入丹青技法”。他在作品中就特别注意这种空白手法的
运用,不时在《红楼梦》中留有空白。
《红楼梦》中制造空白的手法,除了语言、情节的省略及“不写之写”等以外,还利用“矛盾”
制造空白,创造出朦胧、模糊的艺术意境,从而增强了小说的空灵之美。例如:宝玉酒醉后要撵李
奶妈,但被袭人劝住了,并没有撵,而李奶妈却说宝玉撵了茜雪。这看起来相矛盾,但实际是另起
了头绪,是将茜雪“出去”的一段情节通过“矛盾”制造了空白,使读者可任意驰骋自己的想象去
推想这其中的缘由。张爱玲就认为茜雪是“负气走的”,对此,倒是脂砚斋颇能理解作者的原意,
他说:“照应前文,又用一‘撵’字,屈杀宝玉。然在李媪心中口中毕肖。”可见,作者笔法真是
高妙,既塑造了茜雪形象,又刻画了李奶妈形象,可谓“一石二鸟”。
这正是空白的妙处。因为像这样的情节若实写了,不但容易使笔墨轻重不均,冲淡主调色彩,
而且还使情节受到了限制,显得死板不活。而这里运用以虚写实、计白当黑的空白艺术手法,则使
有限的画面中生出无限烟波,创造了烟云模糊的意境,增强了小说的空灵之美。若通部中万万件细
微之事俱备,《石头记》真亦太觉死板矣。
(摘编自曹金钟《“矛盾”与<红楼梦>中意境的创造手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红楼梦》中,曹雪芹运用“不写之写”艺术手法创设了大量的艺术空白点,借以体现作品真假
相依、有无相生、虚实相合的故事特点。
B.红学研究的考证派和索隐派在对“不写之写”进行探究时,尽管忽视了“不写之写”的美学意蕴,
却大大提高了《红楼梦》的历史价值。
C.“写”和“不写”影响着作品质量:“写”得越少,文本的开放性就越强,读者联想空间就越大;
情节交代得越实,作品就越死板僵化。
D.蒋勋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像镜子一样的小说,作者对其中的人物基本上是全然客观的呈现状态,
这种“不写之写”为读者留下评判空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就“写”与“不写之写”而言,“写”是主要的,“不写之写”则是建立在“写”的基础之上的,
二者有机统一,相得益彰。
B.“不写之写”构成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对这种不确定性的合理解读,不是作者所能影响的,主
要取决于读者的理解能力。作家只是在一个更高的、超越的环境里面把这些人呈现出来。
C.《红楼梦》还通过设置前后不一致或不合常理的情节来制造矛盾,以此形成空白,引发读者探求
真相,推想缘由,深入体味。
D.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如果不能对作品的留白、空白、不写之写做出合理的联想、填补,便有可能
误解、曲解作品的应有之义。
第 3 页 共 8 页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不写之写”手法的一项是( )(3 分)
A.第十三回,秦可卿的死讯传出来之后,身为公爹的贾珍“哭得泪人一般”,并表示“尽我所有罢
了”来料理丧事;而对作为丈夫的贾蓉有何表现却未作交代。
B.第三十五回,傅家两个嬷嬷受差遣看望挨打的宝玉时私下谈论他“连一点刚性也没有”,后文只
写宝玉与莺儿闲话打络子一事,却不再对两个嬷嬷作其他描写。
C.第四十回,刘姥姥在宴会上逗笑,作者逐一展现了湘云、黛玉、宝玉、贾母、王夫人、薛姨妈、
探春、惜春等人的情态,但却没有写宝钗和迎春二人的反应。
D.第七十五回,中秋赏月,贾政要求限一“秋”字即景作诗。看了贾兰的诗,贾政“喜不自胜”,
并“讲与贾母听”;宝玉做完,贾政看了却只是“点头不语”。
4.作者在小说中设置空白有哪些好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 分)
5.《红楼梦》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写了黛死钗嫁的相关情节,林
黛玉咽气之际声声叫着:“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你
好……”留下了空白,能引发读者对黛玉的心理、性格,以及宝黛爱情的丰富解读,堪称“不写之
写”的典范。请结合材料,进行合理想象,在原文省略号的“空白”处补写两条内容,并对其简要
说明。(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山上的小屋
残雪
在我家屋后的荒山上,有一座木板搭起来的小屋。我每天都在家中清理抽屉。当我不清理抽屉
展开余下试题
的时候,我坐在围椅里,把双手平放在膝头上,听见呼啸声。是北风在凶猛地抽打小屋杉木皮搭成
的屋顶,狼的嗥叫在山谷里回荡。
“抽屉永生永世也清理不好,哼。”妈妈说,朝我做出一个虚伪的笑容。
“所有的人的耳朵都出了毛病。”我憋着一口气说下去,“月光下,有那么多的小偷在我们这
栋房子周围徘徊。我打开灯,看见窗子上被人用手指捅出数不清的洞眼。隔壁房里,你和父亲的鼾
声格外沉重,震得瓶瓶罐罐在碗柜里跳跃起来。我蹬了一脚床板,侧转肿大的头,听见那个被反锁
在小屋里的人暴怒地撞着木板门,声音一直持续到天亮。”
“每次你来我房里找东西,总把我吓得直哆嗦。”妈妈小心翼翼地盯着我,向门边退去,我看
见她一边脸上的肉在可笑地惊跳。
有一天,我决定到山上去看个究竟。风一停我就上山,我爬了好久,太阳刺得我头昏眼花,每
一块石子都闪动着白色的小火苗。我咳嗽着,在山上辗转。我眉毛上冒出的盐汗滴到眼珠里,我什
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我回家时在房门外站了一会,看见镜子里那个人鞋上沾满了湿泥巴,
眼圈周围浮着两大团紫晕。
“这是一种病。”我听见家人们在黑咕隆咚的地方窃笑。等我的眼睛适应了屋内的黑暗时,他
们已经躲起来了——他们一边笑一边躲。我发现他们趁我不在的时候把我的抽屉翻得乱七八糟,几
只死蛾子、死蜻蜓全扔到了地上,他们很清楚那是我心爱的东西。
“他们帮你重新清理了抽屉,你不在的时候。”小妹告诉我,目光直勾勾的,左边的那只眼变
成了绿色。
“我听见了狼嗥,”我故意吓唬她,“狼群在外面绕着房子奔来奔去,还把头从门缝里挤进来,
天一黑就有这些事。你在睡梦中那么害怕,脚心直出冷汗。这屋里的人睡着了脚心都出冷汗。你看
看被子有多么潮就知道了。”
我心里很乱,因为抽屉里的一些东西遗失了。母亲假装什么也不知道,垂着眼。但是她正恶狠
狠地盯着我的后脑勺,我感觉得出来。每次她盯着我的后脑勺,我头皮上被她盯的那块地方就发麻,
而且肿起来。我知道他们把我的一盒围棋埋在后面的水井边上了,他们已经这样做过无数次,每次
都被我在半夜里挖了出来。我挖的时候,他们打开灯,从窗口探出头来。他们对于我的反抗不动声
色。
吃饭的时候我对他们说:“在山上,有一座小屋。” 他们全都埋着头稀哩呼噜地喝汤,大概谁
第 4 页 共 8 页
也没听到我的话。
“许多大老鼠在风中狂奔。”我提高了嗓子,放下筷子,“山上的砂石轰隆隆地朝我们屋后的
墙倒下来,你们全吓得脚心直出冷汗,你们记不记得?只要看一看被子就知道。天一晴,你们就晒
被子,外面的绳子上总被你们晒满了被子。”
父亲用一只眼迅速地盯了我一下,我感觉到那是一只熟悉的狼眼。我恍然大悟。原来父亲每天
夜里变为狼群中的一只,绕着这栋房子奔跑,发出凄厉的嗥叫。
“到处都是白色在晃动,”我用一只手抠住母亲的肩头摇晃着,“所有的都那么扎眼,搞得眼
泪直流。你什么印象也得不到。但是我一回到屋里,坐在围椅里面,把双手平放在膝头上,就清清
楚楚地看见了杉木皮搭成的屋顶。那形象隔得十分近,你一定也看到过,实际上,我们家里的人全
看到过。的确有一个人蹲在那里面,他的眼眶下也有两大团紫晕,那是熬夜的结果。”
“每次你在井边挖得那块麻石响,我和你妈就被悬到了半空,我们簌簌发抖,用赤脚蹬来蹬去,
踩不到地面。”父亲避开我的目光,把脸向窗口转过去。窗玻璃上沾着密密麻麻的蝇屎。“那井底,
有我掉下的一把剪刀。我在梦里暗暗下定决心,要把它打捞上来。一醒来,我总发现自己搞错了,
原来并不曾掉下什么剪刀,你母亲断言我是搞错了。我不死心,下一次又记起它。我躺着,会忽然
觉得很遗憾,因为剪刀沉在井底生锈,我为什么不去打捞。我为这件事苦恼了几十年,脸上的皱纹
如刀刻的一般。终于有一回,我到了井边,试着放下吊桶去,绳子又重又滑,我的手一软,木桶发
出轰隆一声巨响,散落在井中。我奔回屋里,朝镜子里一瞥,左边的鬓发全白了。”
“北风真凶,”我缩头缩脑,脸上紫一块蓝一块,“我的胃里面结出了小小的冰块。我坐在围
椅里的时候,听见它们叮叮当当响个不停。”
我一直想把抽屉清理好,但妈妈老在暗中与我作对。她在隔壁房里走来走去,弄得踏踏地响,
使我胡思乱想。我想忘记那脚步,于是打开一副扑克,口中念着:“一二三四五……”脚步却忽然
停下了,母亲从门边伸出来墨绿色的小脸,嗡嗡地说话:“我做了一个很下流的梦,到现在背上还
流冷汗。”
“还有脚板心,”我补充说,“大家的脚板心都出冷汗。昨天你又晒了被子。这种事,很平常。”
小妹偷偷跑来告诉我,母亲一直在打主意要弄断我的胳膊,因为我开关抽屉的声音使她发狂,她一
听到那声音就痛苦得将脑袋浸在冷水里,直泡得患上重伤风。
“这样的事,可不是偶然的。”小妹的目光永远的直勾勾的,刺得我脖子上长出红色的小疹子
来。“比如说父亲吧,我听他说那把剪刀,怕说了有二十年了?不管什么事,都是由来已久的。” 我
在抽屉侧面打上油,轻轻地开关,做到毫无声响。我这样试验了好多天,隔壁的脚步没响,她被我
蒙蔽了。可见许多事都是可以蒙混过去的,只要你稍微小心一点儿。我很兴奋,起劲地干起通宵来,
抽屉眼看就要清理干净一点儿,但是灯泡忽然坏了,母亲在隔壁房里冷笑。
“被你房里的光亮刺激着,我的血管里发出怦怦的响声,像是在打鼓。你看看这里,”她指着
自己的太阳穴,那里爬着一条圆鼓鼓的蚯蚓,“我倒宁愿是坏血症。整天有东西在体内捣鼓,这里
那里弄得响,这滋味,你没尝过。为了这样的毛病,你父亲动过自杀的念头。”她伸出一只胖手搭
在我的肩上,那只手像被冰镇过一样冷,不停地滴下水来。
有一个人在井边捣鬼。我听见他反复不停地将吊桶放下去,在井壁上碰出轰隆隆的响声。天明
的时候,他咚地一声扔下水桶,跑掉了。我打开隔壁的房门,看见父亲正在昏睡,一只暴出青筋的
手难受地抠紧了床沿,在梦中发出惨烈的呻吟。母亲披头散发,手持一把条帚在地上扑来扑去。她
告诉我,在天明的那一瞬间,一大群天牛从窗口飞进来,撞在墙上,落得满地皆是。她起床来收拾,
把脚伸进拖鞋,脚趾被藏在拖鞋里的天牛咬了一口,整条腿肿得像根铅柱。
“他,”母亲指了指昏睡的父亲,“梦见被咬的是他自己呢。”
“在山上的小屋里,也有一个人正在呻吟。黑风里夹带着一些山葡萄的叶子。”
“你听到了没有?”母亲在半明半暗里聚精会神地将耳朵贴在地板上,“这些个东西,在地板
上摔得痛昏了过去。它们是在天明那一瞬间闯进来的。”
那一天,我的确又上了山,我记得十分清楚。起先我坐在藤椅里,把双手平放在膝头上,然后
我打开门,走进白光里面去。我爬上山,满眼都是白石子的火焰,没有山葡萄,也没有小屋。
(选自《人民文学》1985 年第 8 期)
第 5 页 共 8 页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 分)
A.小说描述了一个家庭中怪诞的人和事,塑造了一个警觉戒备、精神长期被压抑的“我”的形象,
构建了一个亲人之间相互仇视、戒备的梦魇般的世界,展现了现代人的焦虑。
B.小妹“左边的那只眼变成了绿色”,而且“目光总是直勾勾的”,很像父亲绿色的“狼眼”。直
勾勾的眼神让我们联想到麻木、失去独立思想的傀儡。
展开余下试题
C.小说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现实因素,具有超现实色彩,从理性的角度读探索人物的内心深处的精神
世界,展现精神真实,以及世纪末人们无可奈何的失落感和恐惧等痛苦的人生体验,体现了其对西
方现代主义哲学意识的认同。
D.山上关着的人和“我”一样,“他的眼眶下也有两大团紫晕,那是熬夜的结果”,“我”照镜子
的时候,也是“眼圈周围浮着两大团紫晕”,他是另一个勇敢抗争的“我”的化身。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中的父亲隐喻着权威、权力,它对人造成不可抗拒的压迫感和威胁。这种权力已经失去了本
质意义上对人的保护作用而成了对人的生命造成威胁的“狼”。
B.“小妹”总是无动于衷地看着“我”的抽屉被人清理、“我”喜欢的蜻蜓被扔掉,然后跑来借着
告诉“我”的机会,观察“我”的反应。她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态,是一个麻木、无动于衷的看客。
C. 各种生冷、阴暗的意象组合,以及在不同情境下“我”的极端、冷漠心态的影响下,这篇小说
呈现出鲜明的荒诞风格,使读者在无比压抑、怪诞的气氛中,感受残雪真正的精神世界。
D.《山上的小屋》借鉴和吸收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为读者展现了一个荒诞、变形的世界,在
这样的世界里,到处都是痛苦、变态的灵魂,盲目彷徨,不知所措。
8.“在我家屋后的荒山上,有一座木板搭起来的小屋。”小屋里有一个人,这个人的意象很有深意。
你认为他会是一个什么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9.请探究这篇小说的叙事艺术特点,结合文本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39 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5 题。(本题共 6 小题,24 分)
【甲】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
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
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
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
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
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
【乙】
为学者日益,问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以为。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
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节选自帛书《老子》)
【丙】
文王观于臧,见一丈夫钓,而其钓莫钓。非持其钓有钓者也,常钓也。文王欲举而授之政,而
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欲终而释之,而不忍百姓之无天也。于是旦而属.之大夫曰:“昔者寡人梦见
良人,黑色而髯,乘驳马而偏朱蹄,号曰:‘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几乎民有瘳.乎!’”诸大夫蹴然
曰∶“先君王也。”文王曰:“然则卜之。”诸大夫曰∶“先君之命,王其无它,又何卜焉。”遂
迎臧丈人而授之政。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列士坏植散
群,则尚同也;长官者不成德,则同务也。文王于是焉以为大师,北面而问曰:“政可以及天下乎?”
第 6 页 共 8 页
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朝令而夜循,终身无闻。
(节选自《庄子》)
10.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怵惕:惊骇,恐惧 B.自贼.者也 贼:伤害
C.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几乎民有瘳.乎!瘳:治 D.于是旦而属.之大夫曰 属:通“嘱”,嘱托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
B.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
C.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
D.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
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仁义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本意为仁爱与正义。备受孟子推崇,与“礼、智、信”合称为“五
常”。
B.周朝时期,周天子分给诸侯的地方,叫作“国”;卿大夫的统治区域叫“家”。
C.四端,即“四心”,为孟子思想的重要概念;“四端说”是其“性善论”和仁政学说的基石。
D.庄周撰写的书籍,大都是寓言之类;庄周在著书时,善于运用曲笔和叙事寓情的手法;用语一点
也不拘束,肆意汪洋,然而都是空话,没有事实。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甲文以突然看见小孩快掉入井里时的反应为论据,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由此提出人都有
“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
B.乙文“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以为”句中的“无为”,就是道家所提倡的“无为思想”,
即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C.当周文王问臧地老者的治国方法是否可以在全天下推广时,臧地老者悄然走开,早上颁布实施的
法令到晚上就停止了,最终也没再听人说起过。
D.甲文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假设论证和对比论证,思路清晰,有说服力;丙文借助故事,
婉曲达义,增强了说理的效果。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2)为学者日益,问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以为。
15.关于姜太公归周,孟子在《离娄》《尽心》中两次提到:“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
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请简要分析孟子如此表述的意图。(4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 16-17 题。
闺怨 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点绛唇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16.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沈诗一开头,就用雁足传书的典故来表达思妇想念征夫的的心情,十分贴切。“书难寄”的“难”
字,细致地描绘了思妇的深思遐念和倾诉无人的隐恨。
B. 沈诗没有单纯写主人公的忧愁和哀伤,也没有仅凭旁观者的同情心来运笔,而是通过虚实结合的
方式,着眼于对主人公纯洁、真挚、高尚的思想感情的描写,格调较高,不失为一首佳作。
C. 李词先写寂寞之愁,再写伤春之愁,又写伤别之愁,最后写盼归之愁,层层深入地写出了女子心
中的万千浓愁。
D. 李词结尾处,词人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有问无答的布局,却转笔追随着女子的视线去
上一篇:
天津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篇:
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浙江省“七”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