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104  2022-11-13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4]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
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毕沅,字纕蘅,江南镇洋人。乾隆十八年举人,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京。二十五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再迁庶子。三十一年,授甘肃巩秦阶道。从总督明山出关勘屯田,调安肃道。擢陕西按察使。上东巡,觐行在,备言甘肃旱。谕治赈,并免逋赋四百万。擢布政使,屡护巡抚。师征金川,遣沅督饷,军无匮,授巡抚。河、洛、渭并涨,朝邑被水。治赈,全活甚众。置姬氏五经博士,奉祀文、武、成、康四王及周公陵墓。修华岳庙暨汉、唐以来名迹,收碑碣储学宫。屡署总督。四十一年,赐孔雀翎。四十四年,丁母忧,去官。四十五年,陕西巡抚缺员,谕:“沅在西安久,守制将一年。命往署理,非开在任守制例也。”
沅先后抚陕西十年,尝奏:“足民之要,农田为上。关右大川如泾渭灞诸水流长源远若能就近疏引筑堰开渠以时蓄泄自无水旱之虞。古来云中、北地、五原、上郡诸处畜牧,为天下饶,若酌筹闲款,市牛羊驼马,为畀民试牧;俟有孳生,交还官项,馀则畀其人以为资本。耕作与畜牧相兼,实为边土无穷之利。”议未行。
嘉庆元年,枝江民聂人杰等挟邪教为乱,破保康、夹凤、竹山,围襄阳,沅自辰州至枝江捕治。当阳又陷,复移驻荆州,上命解沅总督。旋克当阳,获乱渠张正谟等,复命沅为总督如故,予二等轻车都尉世职。二年,请以提督移辰州,增设总兵驻花园汛。寻报疾作,手足不仁,赐活络丸。旋卒,赠太子太保。四年,追论沅教匪初起失察贻误,滥用军需帑项,夺世职,籍其家。
沅以文学起,爱才下士,职事修举;然不长于治军,又易为属吏所蔽,功名遂不终。
(节选自《清史稿》)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一项是(3分)
A.关右/大川如泾渭/灞诸水流长源/远若能就近疏引/筑堰开渠/以时蓄泄/自无水旱之虞
B.关右大川/如泾渭灞/诸水流长源远/若能就近/疏引筑堰/开渠以时蓄泄/自无水旱之虞
C.关右大川/如泾渭灞诸水/流长源远/若能就近疏引/筑堰开渠/以时蓄泄/自无水旱之虞
D.关右/大川如泾渭灞诸水/流长源远/若能就近/疏引筑堰/开渠以时蓄泄/自无水旱之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人,可指被荐举之人,明清时称会试登第者为“举人”,亦称为大会状、大春元。
B.庶子,官名,亦作诸子,始于周代,明清时分为左右庶子,为正五品官衔。
C.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也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文中指天子所在的地方。
D.云中,最初是战国赵地,朝代更迭,位置有所变化,但大致在今内蒙古和山西一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毕沅考中状元后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官职,又擢升庶子。跟随明山勘察屯田事务,后来调任安肃道,接着升任陕西按察使。
B.毕沅为政一方时重视民生,善于解决制约地方发展的顽疾。陕西巡抚任上,治理洪水得当,活下来的老百姓很多;疏浚河道,开挖水库,蓄洪备旱,泄洪备涝,再无旱涝之灾。
C.嘉庆年间,邪教势力强大,攻破几座城池,毕沅因为处置不力,被罢免,后来又夺取当阳,抓获首领张正谟,又被任命为总督。
D.毕沅任陕西巡抚时,提出利用一些地方的便利发展畜牧业,资助老百姓放牧,使耕作和畜牧同时发展,朝廷施行后,边疆果然获利无穷。


浏览完整试题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师征金川,遣沅督饷,军无匮,授巡抚。(4分)
(2)然不长于治军,又易为属吏所蔽,功名遂不终。(4分)
14.文末《清史稿》的作者赵尔巽说毕沅“以文学起”,说明他是个注重文治教化的人,这在文中有什么表现?(3分)
10.C
11.A
12.D
13.(1)军队出征金川,派遣毕沅督办粮饷,军人(粮草)没有匮乏,被授予巡抚之职。(征,1分;饷,1分;匮,1分;整句话通顺1分)
(2)然而不擅长治理军队,又容易被手下人蒙蔽,功名于是没有善终。(长,1分;为……所,1分;属吏,1分;整句话通顺1分)
14.设置姬氏五经博士;祭祀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和周公的陵墓;整修华岳庙和汉代唐代以来的名胜古迹;搜集碑石放在孔庙或者学校里。(每点1分,答对三点给3分)。
江苏省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质厚少缘饰。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以窭困调南和尉,有惠政。黜陟使以闻,擢补龙武军录事参军。
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能食乃止。既长,将为娶,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玄宗在东都,酺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帝且第胜负,加赏黜。河内太守辇优伎数百,被锦绣,或作犀象,瑰谲光丽。德秀惟乐工数十人,联袂歌《于蔿于》。《于蔿于》者,德秀所为歌也。帝闻,异之,叹曰: “贤人之言哉!”谓宰相曰:“河内人其涂炭乎?”乃黜太守,德秀益知名。
所得奉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满笥余一缣驾柴车去 爱陆浑佳山水,乃定居。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岁饥,日或不爨。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饫。是时程休、邢宇、宇弟宙、张茂之、李崿、崿族子丹叔、惟岳、乔潭、杨拯、房垂、柳识皆号门弟子。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苏源明常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潭时为陆浑尉,庀其葬。天下高其行,谓之元鲁山。
(选自《新唐书•列传卷一百一十九》,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得奉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满笥/余一缣/驾柴车去/
B.所得奉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满/笥余一缣/驾柴车去/
C.所得奉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满笥/余一缣/驾柴车去/
D.所得奉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满/笥余一缣/驾柴车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服除,守丧期满而脱除丧服。古人常用丧服来表示关系的亲疏远近,如《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B.黜陟使,黜为罢免,陟为提拔;是对地方官吏进行考察,并向上级部门提出推荐或贬黜建议的官员。
C.辇,两匹马拉的车,只有君王才能乘坐,如《阿房宫赋》中“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本文中指用车载人。
D.爨,指烧火做饭。《项脊轩志》“迨诸父异㸑”中“异㸑”的意思是分家,由分灶做饭引申而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德秀在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奉侍母亲非常孝顺,在考中进士后,他不忍心离开母亲,就背着母亲进京赴任。
B.元德秀因为没能在父母健在时娶亲,便不肯结婚,他亲力抚养兄长的遗孤成人,苦于家中贫穷,他才申请去担任鲁山令。
C.元德秀钟情山水,定居陆浑后生活贫寒,但他饮酒弹琴自娱,广交文士,房琯和苏源明都赞赏他是有节操有品格的人。
D.元德秀将为官所得俸禄用于救助他人,离世时,他家里只有简陋的生活用具,是当时的陆浑尉筹办了他的葬礼。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
(2)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
14.《新唐书》把元德秀归在“卓行”类人物为其立传,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他的高尚品行。(3分)
(一)
10.(3分)D
11.(3分)C
12.(3分)A
13.(1)(4分)那是狡诈的计策,他将会借机逃跑,恐怕我们要被他牵连了吧?
(2)(4分)我不幸生活在这世风衰败的时代,使我不感到羞耻的,是能够结识元紫芝。
14.(3分)质朴敦厚 孝顺父母 信守承诺 豁达自任 体恤民情 扶危济困 超尘脱俗 生活简朴(答出三个方面即可)
【参考注释】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质厚(质朴敦厚)少缘饰(文饰,修饰)。少孤(死去父亲),事母孝,举(应试)进士,不忍去(离开)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科举考试及第,考中,登第),母亡,庐(简陋的房屋)墓侧,食不盐酪(乳酪),藉(坐卧时垫在下面的东西)无茵席(褥垫,草席)。服除(守丧期满而脱除丧服),以窭(音jù,贫穷)困调南和尉,有惠政(仁政,德政)。黜陟使(对地方官吏进行考察,将其政绩情况上报更高一级的部门,并提出推荐或贬黜的建议,以便朝廷对官吏的职务升迁或贬黜的长官)以闻,擢补(候补,官有缺位,选员补充)龙武军录事参军。
德秀不及亲(父母)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没有子孙以传宗接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祭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包裹婴儿用的被子和带子,借指婴幼儿)丧亲,无资得乳媪(乳母),德秀自乳之,能食乃止。既长,将为娶,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有盗系狱(囚禁在牢狱),会(恰巧)虎为暴,盗请格(击杀)虎自赎(为自己赎罪),许之。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牵连,妨碍)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承担)坐(罪责),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玄宗在东都,酺(音pú,聚饮)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帝且第(评定)胜负,加赏黜。河内太守辇(载运,运送)优伎(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数百,被锦绣,或作犀象,瑰谲(奇异)光丽(耀眼华丽)。德秀惟乐工(歌舞演奏艺人)数十人,联袂(衣袖相联,比喻一同)歌《于蔿(音wěi)于》。《于蔿于》者,德秀所为歌也。帝闻,异之,叹曰:“贤人之言哉!”谓宰相曰:“河内人其涂炭(烂泥和炭火,比喻极困苦的境遇)乎?”乃黜太守,德秀益知名。


展开余下试题所得奉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满,笥(盛饭或盛衣物的方形竹器)余一缣(细密的绢),驾柴车(简陋无饰的车)去。爱陆浑(古地名)佳山水,乃定居。不为墙垣扃钥(门户锁钥),家无仆妾(奴仆婢妾)。岁饥(荒年;岁,年成),日或不爨。嗜酒,陶然(醉乐貌)弹琴以自娱。人以酒肴(菜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饫(酒醉饭饱,饫读yù)。是时程休、邢宇、宇弟宙、张茂之、李崿、崿族子丹叔、惟岳、乔潭、杨拯、房垂、柳识皆号门弟子(及门弟子,受业弟子)。德秀善文辞,作《蹇士(忠直之士)赋》以自况(自比)。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两眉上面的地方,泛指容貌),使人名利之心都尽。”苏源明常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俗(衰败的世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潭时为陆浑尉,庀(音pǐ,备办,办理)其葬。天下高其行,谓之元鲁山。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
张仪为秦破从连横,说楚王曰∶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粟如丘山。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主严以明,将知以武。虽无出兵甲,席卷恒山之险,折天下之脊,天下后服者先亡。且夫为从者,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也。夫虎之与羊,不格明矣。今大王不与猛虎而与群羊,窃以为大王之计过矣。
凡天下强国,非秦而楚,非楚而秦,两国敌侔交争,其势不两立。而大王不与秦,秦下甲兵,据宜阳,韩之上地①不通;下河东,取成皋,韩必入臣于秦。韩入臣,魏则从风而动。秦攻楚之西,韩、魏攻其北,社稷岂得无危哉?且夫约从者,聚群弱而攻至强也。夫以弱攻强,不料敌而轻战,国贫而骤举兵,此危亡之术也。臣闻之∶兵不如者,勿与挑战;粟不如者,勿与持久。夫从人者饰辩虚辞高主之节行言其利而不言其害卒有楚祸无及为已是故愿太王之熟计之也
秦兵之攻楚也,危难在三月之内。而楚待诸侯之救,在半岁之外,此其势不相及也。夫恃弱国之救,而忘强秦之祸,此臣之所以为大王之患也。
今秦之与楚也,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也。大王诚能听臣,臣请秦太子入质于楚,楚太子入质于秦,请以秦女为大王箕帚之妾,效万家之都,以为汤沐之邑,长为昆弟之国,终身无相攻击。臣以为计无便于此者。故敝邑秦王使使臣献书大王之从车下风,须以决事。
楚王曰∶楚国僻陋,托东海之上。寡人年幼,不习国家之长计。今上客幸教以明制,寡人闻之,敬以国从。乃遣使车百乘,献鸡骇之犀、夜光之璧于秦王。
(节选自《战国策•楚一》,有删改)
【注】①上地,地名,指韩国宜阳以北地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从人者/饰辩虚辞/高主之节/行言其利而不言其害/卒有楚祸/无及为/已是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B.夫从/人者饰辩虚辞/高主之节行/言其利而不言其害/卒有楚祸/无及为已/是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C.夫从人者/饰辩虚辞/高主之节行/言其利而不言其害/卒有楚祸/无及为已/是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D.夫从/人者饰肃虚辞/高主之节/行言其利而不言其害/卒有楚祸/无及为/已是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虎贲”,周礼夏官有虎贲氏,至平帝更名虎贲郎,至唐始废。本文指勇士。
B.“不格明矣”的“格”与《大学之道》中“致知在格物”的“格”均为“推究”之意。
C.“社稷”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五谷之神;“社稷”常代指国家或朝廷。
D.“质”在文中是质子的意思,在古时被派往别国做人质的人,多为王子或诸侯之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仪为秦瓦解合纵联盟,组织连横阵线而游说楚王,开始即从地理位置、军事力量等方面陈说秦国国力的强大,为后面的成功游说打下坚实的基础。
B.如果楚国不与秦国联合,秦国出兵杀将进来,占据宜阳,韩国的上地要道就被切断;韩国就只能攻占河东,据守成皋,最终必然投降秦国。
C.假如秦兵攻击楚国,张仪通过楚国遭受“危难”和“待诸侯之救”的时间上的比较,指出依靠弱国的救援,远水不解近渴,劝说楚王要慎重考虑。
D.张仪纵横捭阖的游说,成功地打动了楚王,楚王不仅感谢张仪,且派出使车百辆,以“鸡骇之犀”“夜光之璧”为礼物,与秦国结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主严以明,将知以武。(4分)
(2)夫以弱攻强,不料敌而轻战,国贫而骤举兵,此危亡之术也。(4分)
14.张仪游说楚王时,采取“威逼”“离间”“.利诱”等策略,请结合文本内容举例说明。(3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C(3分)(无及,形容事态发展已没有挽回的余地。已,助词,通“矣”)
11.B(3分)(B项“不格明矣”的“格”是“打,击”的意思,而“致知在格物”的“格”是“推究”的意思)
12.B(3分)(B项“韩国就只能攻占河东”理解错误,应该是秦国进一步出兵河东,占据成皋)
13.(1)(4分)(秦国)法令已经很严明,士兵不惧危难,以死为乐。国君严厉而又英明,将帅足智多谋而又勇武。
(得分点∶既,已经;乐,意动用法;“以”相当于连词“而”;“知”通“智”,智慧;每点1分)
(2)(4分)以弱国去进攻强国,不估量强敌而轻易交战,国家贫弱而又经常发动战争,这是接近于灭亡的危险的做法。
(得分点料,估量骤,副词,屡次“此……也”,判断句每点1分,语句流畅1分)
14.(3分)(1)威逼∶着重强调了秦国的强大,合纵国的弱小。(2)离间∶指出主张合纵联盟的人,只谈好处,不谈祸害。(3)利诱∶互质太子,结姻亲,献大邑,促成秦楚结盟。(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照抄原文不得分)
江苏省常熟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抽测(一)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文本一
黄州快哉亭记
苏 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河,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注]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展开余下试题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文本二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碹碹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呱如钟鼓不绝。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节选自苏轼《石钟山记》)
【注】张君梦得,即《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张怀民,字梦得,又字偓俭,当时贬为黄州(齐安)主簿。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B.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C.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D.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文中东西一舍即东西向三十里之意。
B. 兰台∶原是楚国宫台名,后泛指宫廷藏书处。文中指第一种之意。
C. 讽∶一般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文中即讽喻之意。
D. 郦元是北魏郦道元的省称,著名的地理学家,其代表作是《括地志》。
10.下列对文本一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始并未从亭子本身入手,而是从长江水势逐渐涨大说起,为全文观胜和“快哉”主题的展开积蓄了充沛的文气。
B. 第二段一开始就描写了登临快哉亭所见景色的奇幻和壮观,水到渠成地点出了亭以“快哉”为名的原因之一。
C. 第三段化用宋玉典故,引出自己关于人生态度的正面回答,接着以张梦得的具体行为肯定了自己的观点。
D. 作者所称道的超然物外,不以得失荣辱为怀的人生观,与张梦得、苏轼二人旷达乐观的个性相合。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5分)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4分)
12. 苏轼在《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俭》中说道∶“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
刚道有雌雄。”请结合文本一内容,谈谈苏轼兄弟对“兰台公子”言论持何种态度?简要阐述理由。(3分)
8. C
9. D(“其代表作是《括地志》”表述有误。)
10. C(作者用排比句提出一反一正两种态度,接着就以张梦得的具体行为来对后面一种态
度作出肯定。)
11.(1)即使是用蓬草做门,以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对着西山的白云作揖(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自得其乐、使自己舒适)呢?(5分,参考得分点∶蓬户瓮牖;濯于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胜自适)
(2)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4分,参考得分点∶乃;斧斤;考;其实)
12.态度∶否定(1分)。理由∶兰台公子(宋玉)为了阿谀主上,将风与雌雄附会,是错误观念,风本无雌雄之分(1分),人的感受不同是由于人的境遇不同(1分)。
参考译文∶
长江流出西陵峡,才进入平地,水势奔腾阔大。从南边与沅水、湘水汇聚,向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盛大。流到赤壁之下,江波水流水势浩大,如同大海一样。清河张梦得,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于是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美景,我的哥哥子赔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变化不定。在白天,船只在亭前来往出没,在夜间,鱼龙在亭下的江水中悲声长啸。景物变化很快,惊心动魄,不能长久地欣赏。现在能够在几案旁边欣赏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足够看了。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烟消云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指点。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到了长江岸边古城的废墟,是曹操、孙权傲视群雄的地方,是周瑜、陆逊驰骋战场的地方。那些流传下来的风范和事迹,也足够让世俗之人称快。
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畅快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罢了,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在这儿大概有讽谏的意味吧。风并没有雄的区别,而人有生得逢时,生不逢时的不同。楚王感到快乐的原因,而百姓感到忧愁的原因,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物而伤害天性(本性),那么,在什么地方会不感到快乐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他的内心不能自得其乐,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忧愁呢?如果他心情开朗,不因为环境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整天愉快呢?)
张梦得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做门,以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对着西山的白云作揖(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自得其乐、使自己舒适)呢?如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是伤感失意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
元丰六年十一月初一,赵郡苏辙记。
江苏省海安市2023届高三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楚辞章句》序
王逸
屈原履忠被谮,忧悲愁思,独依诗人之义而作《离骚》,上以讽谏,下以自慰。遭时暗乱,不见省纳,不胜愤懑,遂复作《九歌》以下凡二十五篇。楚人高其行义,玮其文采,以相教传。
至于孝武帝,恢廓道训,使淮南王安作《离骚经章句》,则大义粲然。逮至刘向典校经书,分为十六卷。孝章即位,深弘道艺,而班固、贾逵复以所见改易前疑,各作《离骚经章句》。其余十五卷,阙而不说。又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江苏省部分”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