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30  2022-11-13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
福建省宁德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宁德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高三区域性学业质量监测
高三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150分钟完卷)
一、信息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所讨论的问题虽是由农村经验入手,但其实涉及的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的问题。在这里,必须就“传统”问题首先澄清:传统并不意味着历史陈迹,并不只是代表过去。传统固然可以借由对历史的考察而得知,可以从以往经验中总结出来,但是我们须明白,无论大家是否有所意识,那些即便已为陈迹的事物正影响着乃至深刻地影响着当下,它甚至可以活生生地一直活到当下。这就是为什么当人们普遍意识到社会急剧转型、农村面貌已经天翻地覆的时候,我们还需要阅读《乡土中国》,我们还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颇具价值的启示。因为,作者所关注的并非只是当时的农村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问题,是中国文化传统与社会变迁的问题。
梁治平在其《古代法:文化差异与传统》一文中说:“一个被称作传统的东西,如果确实符合传统这个词的真实含义,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上曾经存在的过去,同时还是个历史地存在的现在。因此,我们不但可以在以往的历史中追寻传统,而且可以在当下生活的折射里发现传统。今人对于历史的关注和对传统的兴趣,恐怕主要是从这里来的。”费孝通先生在《乡土重建》中也表达了上述观念:“传统的方式不但有记载可按,而且有现实的生活可查……。”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无论阅读梁治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起源的思想追寻,还是费孝通对于中国基层社会传统的研究,在许多地方,都能真切感受到:明明写的是过去的事物,但是浮现在我们眼前的却分明是当今时代的影子。
当然,研究历史与传统的兴趣绝不仅是由于可以借以认识当下,对于处在社会变迁之中、着手改革工作的人们来说,认真对待传统十分必要,汲取传统的经验和价值意义重大。因为“不管怎么说,我们总是从我们自己的历史、自己的传统和自己的经验出发去看待世界、解释世界的”。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如此说道:“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还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可或缺的生活基础。”既然传统是我们看待世界和解释世界的出发点,既然传统是我们的生活基础,而真正的传统是不会过去的,那么,人们想要改革,自然离不开传统的基础,也必然遭受着传统的限制,这不仅是一种主张,而且是无法避免的事实。
强调重视传统,并非意味着要泥古不化。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变迁,传统当然也会随之变迁,只是变迁的方式多种多样,引起变迁的原因各有不同而已。在对乡土中国所作的研究之中,费孝通先生也关注到“社会变迁”问题,在《乡土重建》中,他明确提出:“中国社会变迁的过程最简单的说法是农业文化和工业文化的替易。”他还说:“历史能不能合理发展,是在人能不能有合理的行为。一个被视为书生的人,有责任把合理的方向指出来,至于能不能化为历史,那应当是政治家的事了。”在这段话里,费孝通先生提及了学者和政治家对于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在笔者看来,能不能化为历史,其实也并不完全有赖于政治家,政治家的助力当然是可观的,但是文化的发展,学者的作用往往更加重要。所以,就学术层面来看,笔者主张,传统可经重述乃至重建,以此来达到社会进步的目的。当然,其前提条件必须是对传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以及正视传统的基础性和限制性。


浏览完整试题在《乡土重建》中,费孝通先生还说:“在欧洲曾有过一次文艺复兴,为这现代文化开了一扇大门,我不敢否认世界文化史中可能再有一次文艺复兴。这一次文艺复兴也许将以人事科学为主题,中国和其他东方国家传统可能成为复兴的底子。”“若是我们还想骄傲于自己的历史地位,只有在这当前人类共同的课题上表现出我们的贡献来。”从此处,我们可以看到,传统重述、文化重建已绝不仅局限于对自身旧有文化的“复兴”问题了,而是与世界文化尤其是与西方文化联系紧密。
总起来说,从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中,我们可以得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不只可以指引我们反思历史中的经验,也可以从现存的生活经验中去加以印证。对于处在社会变迁之中、着手改革工作的人们来说,改革须从传统中来,也遭受着传统的限制。但人们也无须悲观地对待传统,因为传统可经重述乃至重建,达到社会进步的目的。这些都是阅读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可以得到的启示,也是该书对于当今时代的我们借以认识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乃至改革和重建文化传统所必须重视的重要价值。
(摘编自胡成《乡土中国与传统文化的重建》)
材料二: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思想界兴起了关于乡村建设的各种思潮,在各家学说之中,社会学家费孝通独树一帜地提出了自己的乡土重建思想,即通过发展乡村工业来增加农民的收入,将以农业为基础的传统乡村“重建”为包含现代工业文明的工农相辅的“新农村”。这一思想的主旨在于将现代工业文明的因子引入传统乡村,在此基础上重组、整合传统乡村的各种因素,调动农民潜在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通过链式反应的乡村工业化之路,实现乡村的现代化转型,建立一个工业化的“新农村”。
费孝通大力提倡发展乡村工业,主要的着眼点就在于乡村工业对农民的增收作用。在他看来,农村中最缺乏应用现代技术的生产事业,而各种生产事业中最容易有效的是工业,“乡村工业的转变并不是突然的,也不一定是彻底的。最重要的是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加一点是一点,愈多愈好,愈快愈好。有多少可用的机器就用多少,有多少可以引入的现代知识就引用去多少”。
费孝通的乡土重建思想既不是对西方工业化道路的简单模仿,也不是对自身传统的迷恋与回归,而是一种现代工业文明与传统乡村社会的巧妙“嫁接”。对费孝通乡村发展思想的研究,对于我们今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摘编自刘长亮等《“新农村建设”与费孝通乡土重建思想》)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之所以可以借助对传统的认识来认识当下,是因为传统本身具有一定的当下性,我们可以在当下生活的折射里发现传统。
B. 当今我国农村巨变之时,想要改革的人们只有通过阅读《乡土中国》,了解传统文化,才能从中获得颇具价值的启示。
C. 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变迁,传统必然随之变迁,而且变迁方式多样,引起变迁的原因不一,所以重视传统就一定会关注变迁。
D. 在梁治平看来,一个被称作传统的东西,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上曾经存在的过去,同时还是个历史地存在的现在。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传统重述、文化重建既有益于自身旧有文化“复兴”,也势必有益于建立与世界文化的紧密联系。
B. 作者对费孝通学术研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对于学者在文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作者和费孝通的见解有所不同。
C. 我们今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借鉴费孝通的乡村发展的思想,将现代工业文明与传统乡村社会巧妙“嫁接”。
D. 费孝通的乡土重建思想大力提倡发展乡村工业,主张理性发展乡村工业,乡村工业对农民的增收作用是其主要的着眼点。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费孝通学术贡献的一项是( )
A. 开展传统的重述和文化的重建。
B. 指出中国社会变迁的过程和合理的方向。
C. 对西方工业化道路的认同和模仿。
D. 提出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概念。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第3段的行文脉络。
5. 你认为材料一中费孝通的哪一个观点和材料二关联最为紧密?并请简述理由。
【答案】1. A 2. D 3. C
4. ①首先指出对于处在社会变迁之中、着手改革工作的人们来说,认真对待传统十分必要,汲取传统的经验和价值意义重大;②认真对待传统,汲取传统的经验和价值的原因,并引用费孝通《乡土中国》中的观点进行佐证;③进行总结,进一步说到人们想要改革,自然离不开传统的基础,也必然遭受着传统的限制,这不仅是一种主张,而且是无法避免的事实。
5. 材料一中,费孝通在《乡土重建》中提出来的“中国社会变迁的过程最简单的说法是农业文化和工业文化的替易”这一观点,与材料二关联最为紧密。因为材料二所谈便是费孝通先生的乡土重建思想,而其主旨便在于将现代工业文明的因子引入传统乡村,将以农业为基础的传统乡村“重建”为包含现代工业文明的工农相辅的“新农村”。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只有……才”错误。由原文“总起来说,从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中,我们可以得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概念”可知,想要改革的人们可以通过阅读《乡村中国》来了解传统文化,从中获得颇具价值的启示,但是并不是说只有阅读《乡村中国》来了解传统文化,才能从中获得颇具价值的启示。
C.“……所以重视传统就一定会关注变迁”错误。由原文“强调重视传统,并非意味着要泥古不化。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变迁,传统当然也会随之变迁,只是变迁的方式多种多样,引起变迁的原因各有不同而已”可知,重视传统不一定会关注变迁,也可能“泥古不化”,选项强加了因果逻辑关系。
D.“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上曾经存在的过去,同时还是个历史地存在的现在”错误。由原文“一个被称作传统的东西,如果确实符合传统这个词的真实含义,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上曾经存在的过去,同时还是个历史地存在的现在”可知,选项成立需要一个前提——如果确实符合传统这个词的真实含义。
故选A。


展开余下试题【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主张理性发展乡村工业”错误。由原文“费孝通大力提倡发展乡村工业,主要的着眼点就在于乡村工业对农民的增收作用”可知,“主张理性发展乡村工业”于文无据,选项偷换概念。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C.“对西方工业化道路的认同和模仿”不属于费孝通学术贡献。由原文“费孝通的乡土重建思想既不是对西方工业化道路的简单模仿,也不是对自身传统的迷恋与回归,而是一种现代工业文明与传统乡村社会的巧妙‘嫁接’”可知,费孝通的乡土重建思想不是对西方工业化道路的简单模仿,所以“对西方工业化道路的认同和模仿”不属于费孝通学术贡献。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由原文“当然,研究历史与传统的兴趣绝不仅是由于可以借以认识当下,对于处在社会变迁之中、着手改革工作的人们来说,认真对待传统十分必要,汲取传统的经验和价值意义重大”可知,作者提出观点,即对于处在社会变迁之中、着手改革工作的人们来说,认真对待传统十分必要,汲取传统的经验和价值意义重大。
由原文“因为‘不管怎么说,我们总是从我们自己的历史、自己的传统和自己的经验出发去看待世界、解释世界的’”可知,这是点明认真对待传统,汲取传统的经验和价值的原因。
由原文“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如此说道:‘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还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可或缺的生活基础’”可知,引用费孝通《乡土中国》中的语句对观点进行佐证。
由原文“既然传统是我们看待世界和解释世界的出发点,既然传统是我们的生活基础,而真正的传统是不会过去的,那么,人们想要改革,自然离不开传统的基础,也必然遭受着传统的限制,这不仅是一种主张,而且是无法避免的事实”可知,对语段内容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即人们想要改革,自然离不开传统的基础,也必然遭受着传统的限制,这不仅是一种主张,而且是无法避免的事实。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由材料一“在《乡土重建》中,他明确提出:‘中国社会变迁的过程最简单的说法是农业文化和工业文化的替易。’”可知,材料一中费孝通在《乡土重建》中提出来的“中国社会变迁的过程最简单的说法是农业文化和工业文化的替易”这一观点,与材料二关联最为紧密。
由材料二“即通过发展乡村工业来增加农民的收入,将以农业为基础的传统乡村‘重建’为包含现代工业文明的工农相辅的‘新农村’。这一思想的主旨在于将现代工业文明的因子引入传统乡村,在此基础上对传统乡村的各种因素进行重组、整合,调动农民潜在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通过链式反应的乡村工业化之路,实现乡村的现代化转型,建立一个工业化的‘新农村’”可知,因为材料二所谈便是费孝通先生的乡土重建思想,而其主旨便在于将现代工业文明的因子引入传统乡村,将以农业为基础的传统乡村“重建” 为包含现代工业文明的工农相辅的“新农村”。
二、古诗文阅读(共56分)
(一)文言基础(本题8小题,共16分)
6. 下列各句中通假字最少的一项是( )
A. ①扈江离与辟芷兮 ②畔主背亲
B. ①屈平既绌 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C. ①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②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D. ①翼日进宰 ②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通假字含义的能力。
A.①“辟”,通“僻”,幽僻;句意: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
②“畔”,通“叛”,背叛;句意:背叛皇上、抛弃亲人
两个通假字。
B.①“绌”,通“黜”,被罢黜;句意:屈平被罢黜。
②没有通假字;句意:追赶逃走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
一个通假字。
C.①“采”通“彩”,彩色;句意: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之气。
②“缪”,通“缭”,缠绕;句意: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
两个通假字。
D.①“翼”,通“翌”,第二天;句意: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
②“乡”,通“向”,先前;句意:行军用兵的方法,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
两个通假字。
故选B。
7. 下列加点字词意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应当)
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
B. ①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大)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志向坚定)
C. ①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举办)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招致)
D. ①六王毕,四海一(完结)
②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回信)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判罪;句意: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判处死罪。
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句意:宫妃们久久地站着,远远地探视,盼望着皇帝来临。
B.大;句意:所有的君主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
志向弘大;句意: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弘大的志向、坚毅的品质。
C.实行;句意:实行古代贤明君主的政策,用它来兴办(对天下)有利的事业、消除种种弊病。
招致;句意: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
D.完结;句意:六国灭亡,四海统一。
回信;句意:所以只简单的给您回信,不再逐一替自己辩护。
故选D。
8.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宁溘死以流亡兮
②怨灵修之浩荡兮
B.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②白露横江
C. ①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②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D. ①且陛下春秋高
②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流亡:古义,指随流水消逝;今义,指因灾害或其他社会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句意: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
浩荡:古义,荒唐,没有准则;今义,形容水势壮阔浩大。句意:我怨恨我那君王(楚怀王)过分荒唐。
B.以致:古义,用以招纳;今义,表结果的连词,多表示不好的结果。句意: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 。
白露: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句意: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
C.豪富:有钱有势。没有古今异义。句意:凡是长安城里种植花木以供玩赏的和种植果树出卖水果的富豪人家。
骄固:骄横顽固。没有古今异义。句意:这暴君(秦始皇)的心却日益骄横顽固。
D.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句意:并且皇上年纪大了。
休止:停止。古今同义。句意:少年大惊,急忙分开(它们),让(它们)停止(搏斗)。
故选C。
9.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崖限当道者 ②如会同,端章甫
③越国以鄙远 ④非有能硕茂之也
⑤謇朝谇而夕替 ⑥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⑦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⑧臣具以表闻
⑨籍吏民,封府库 ⑩字余曰灵均
A. ①⑥⑦⑩/②③/④⑧⑨/⑤ B. ①⑤/②③⑦⑩/④⑧⑨/⑥
C. ①⑤/②⑥⑦⑨⑩/③/④⑧ D. ①⑤/②⑦⑨⑩/③/④⑥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展开余下试题①像门槛一样,名词作状语;句意: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
②端,穿礼服,名词作动词;章甫,戴礼帽,名词作动词。句意: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③把……当边邑,名词的意动用法;句意:越国别的国家而把远地当作边邑。
④使……长得高大茂盛,使动用法;句意: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
⑤在早晨,名词作状语;句意:在早晨进谏在晚上就被罢免。
⑥做事,名词活用作动词;句意:如果说现在(我)应当什么事情都不做。
⑦用指甲抓破,名词作动词;句意:用指甲抓破树皮来检验它的生死。
⑧使……听闻,使用用法;句意:我详细地用表的形式来使您听说。
⑨登记,名词作动词;句意:登记官吏百姓,封闭府库。
⑩取字,名词用作动词;句意: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①⑤名词作状语;②⑥⑦⑨⑩名词作动词;③名词的意动;④⑧使动用法。
故选C。
10.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蒙故业,因遗策(动词,承袭) 君因我降,与君约为兄弟(介词,因为)
B. 但以刘日薄西山(介词,因为) 洎牧以谗诛(连词,以致)
C. 呱呱而泣(连词,表修饰) 盛以锦囊,负而前驱(连词,表承接)
D. 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 三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副词,表祈使)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第一个“因”正确。句意:承接了秦孝公的治国事业,承袭着先人留下来的策略。第二个“因”,介词,通过。句意:你通过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
B.第一个“以”正确。句意: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第二个“以”,介词,因。句意: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
C.第一个“而”正确。句意:像婴孩一样哭啼不停。第二个“而”,连词,表修饰。句意: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
D.两个“其”都正确。句意:大概都出在这吧/用混乱代替改变已有的协调,这不符合武德,我们还是回去吧。
故选D。
11. 下列各句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虽董之以严刑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 ①而刘夙婴疾病 ②既自以心为形役
C. ①故不我若也 ②然吾居乡
D.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乐夫天命复奚疑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
A.①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虽以严刑董之,句意:虽然可以用严刑来监督他们;
②宾语前置,正确语序:不知句读,不解惑,句意:不知句子如何停顿,向老师请教,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
B.①被动句,无标志,句意:但祖母刘氏的疾病一天比一天沉重;
②被动句,“为”表被动,句意:既然自己的心灵被形体所役使。
C.①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故不若我也。句意:所以他们不如我;
②无句式,句意:但是我住在乡里。
D.①定语后置句,正确语序:蚓无利爪牙,强筋骨,句意: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②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乐夫天命复疑奚,句意:抱定乐安天命的主意,还有什么可犹疑的呢!
故选B。
12.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译文:刚开始做得好的人确实很多,(但最后)能够坚持到底的人很少。
B.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媪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译文:卫律大惊,亲自抱住、扶好苏武,(带着他)骑快马去找医生。(医生)在地上挖一个坑,在坑中点燃无焰微火,把苏武脸朝下放在坑上,轻踩他的背部来让淤血流出。
C.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译文: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移到做官的道理上,可行吗?
D.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译文:(秦王)杀人唯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他。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C.“做官的道理”错误。官理:为官治民。理,治理,唐人避高宗李治名讳,改“治”为“理”。句意: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
故选C
13. 下列对课文涉及到的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②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离骚》)
③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
④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登泰山记》)
A. 八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雍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梁州,六国分居于其他八州。
B. “高阳”,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 颛顼。“考”为已故的父亲。“如丧考妣”里的“考”就是此意。
C. 童子:童生,科举时代还未考取秀才的读书人。考取秀才后,需依次参加会试、乡试、殿试,才有可能取得进士功名。
D. 五鼓:又叫“五更”。古人把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相当于1时至3时。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八州”中“雍州”应改为“梁州”。“秦居梁州”错,秦居“雍州”。
C.“会试、乡试、殿试”错,应为“乡试、会试、殿试”。
D.“相当于1时至3时”错,“五鼓”相当于现在的3时到5时。
故选B。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5小题,共20分)
唐宣宗大中年间,以翰林学士、工部侍郎韦澳为京兆尹。澳既视事,豪贵敛手。国舅郑光庄吏恣横,积年租税不入,澳执而械之。上于延英问澳,澳具奏其状,上曰:“卿何以处之?”澳曰:“欲置以法。”上曰:“郑光甚爱之,何如?”对曰:“陛下自内庭用臣为京兆,欲以清畿甸之积弊;若郑光庄吏积年为蠹,得宽重辟,是陛下之法独行于贫户耳,臣未敢奉诏。”上曰:“诚如此。但郑光殢我不置,卿与痛杖,贷其死,可乎?”对曰:“臣不敢不奉诏,愿听臣且系之,俟征足乃释之。”上曰:“灼然可。朕为郑光故挠卿法,殊以为愧。”澳归府,即杖之;督租数百斛足,乃以吏归光。上欲幸华清宫,谏官论之甚切,上为之止。上乐闻规谏,凡谏官论事,门下封驳,苟合于理,多屈意从之;得大臣章疏,必焚香盥手而读之。教坊祝汉贞滑稽敏给上或指物使之口占摹咏有如宿构由是宠冠诸优一日在上前抵掌诙谐颇及外事,上正色谓之曰:“我畜养尔曹,正供戏笑耳,岂得辄预朝政邪!”自是疏之。会其子坐赃,杖死,流汉贞于天德军。乐工罗程,善琵琶,自武宗朝已得幸,上素晓音律,尤有宠。程恃恩暴横,以睚眦杀人,系京兆狱。诸乐工欲为之请,曰:“罗程负陛下,万死,然臣等惜其天下绝艺,不复得奉宴游矣!”上曰:“汝曹所惜者罗程艺,朕所惜者高祖、太宗法。”竟杖杀之。上临朝,接对群臣如宾客,虽左右近习,未尝见其有惰容。每宰相奏事,旁无一人立者,威严不可仰视。奏事毕,忽怡然曰:“可以闲语矣!”因问闾阎细事,或谈宫中游宴,无所不至。一刻许,复整容日:“卿辈善为之,朕常恐卿辈负朕,后日不复得再相见。”乃起入宫。令狐绹谓人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福建省宁德”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