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32  2022-11-13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
天津市瑞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天津市瑞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近日,一部关注都市女性自我成长的剧作上线。然而,与作品高曝光度相比,其口碑却不尽如人意,这几乎是近期都市剧创作的( )。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都市剧本应起到描摹现实生活、呼应百姓心声的积极作用,展现悲欢离合的笑与泪,为寻常百姓的生命理想喝彩。然而,有的都市剧作品却与这一艺术创作的使命( ),男女主人公似乎从来不需要奋斗,略施小计就能成就“开挂”人生。住在豪宅里大谈“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开着豪车喟叹生活艰难,轻轻松松就能走上人生巅峰,这不是“低调”,而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惺惺作态。
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作品( )于现实之上,用臆想来结构故事、用标签来定义人物,自说自话、闭门造车。某些创作者的生活安逸,陶醉在既有成绩自我欣赏,已经不愿或无力深入描写和接触具有烟火气息的平凡人生。其实,除去霸道总裁和富家千金之外,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同样是都市生活的主人翁。他们才是最值得书写的充满生活智慧和生命能量的大写的人。为此,各方应该共同努力,扭转目前的创作现状。
(节选自杨洪涛《都市刷不应脱离百姓生活》)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通病 望其项背 游离
B. 共性 背道而驰 游离
C. 通病 背道而驰 悬浮
D. 共性 望其项背 悬浮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某些创作者的生活安逸,陶醉在既有成绩自我欣赏,已经无力或不愿深入接触和描写具有烟火气息的平凡人生。
B. 某些创作者的生活安逸,陶醉于既有成绩中自我欣赏,已经不愿或无力描写和深入接触具有烟火气息的平凡人生。
C. 某些创作者生活安逸,陶醉在既有成绩中自我欣赏,已经不愿或无力深入接触和描写具有烟火气息的平凡人生。
D. 某些创作者生活安逸,陶醉于既有成绩自我欣赏,已经无力或不愿深入描写和接触具有知火气息的平凡人生。
3. 关于文中引号的作用,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挂”与“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引号作用相同。
B.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与“低调”,引号作用不同。
C. “低调”,引号的作用是讽刺。
D. 文中三处引号作用全都相同。
【答案】1. C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通病:指一般都有的缺点。共性:指不同事物的普遍性质。语境是说这是一种普遍问题,应填“通病”。
望其项背:指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背道而驰:比喻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语境指都市剧创作背离了艺术创作使命,应填“背道而驰”。
游离:比喻离开集体或依附的事物而存在。悬浮:在天空或液体中飘浮。语境有“……之上”,指作品脱离现实的状态,应填“悬浮”。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
一是结构混乱,“陶醉在……”“已经不愿或……”主语都是“某些创作者”,与第一个分句主语不同,中途易辙,把第一个分句改为“某些创作者生活安逸”;


浏览完整试题二是成分残缺,“陶醉在既有成绩自我欣赏”缺少与“在”搭配的成分,改为“陶醉在既有成绩中自我欣赏”;
三是语序不当,“描写和接触”有先后逻辑顺序,先“接触”再“描写”。
修改正确的只有C项。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开挂”表示特殊含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表示引用。引号作用不同。
B.“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表示引用,“低调”表示强调。引号作用不同。
C.“低调”表示强调。
D.文中三处引号作用全都不相同。
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手艺自古以来就是乡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工业文明前,过日子的吃穿用度大多有赖双手劳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手艺塑造了生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们就地取材,量材为用,施以工艺,制作器物,满足日常所需,也积极发展副业生产。如费孝通指出的:“凡是有特殊原料的乡村,总是附带着有制造该种原料的乡村工业。靠河边有竹林的地方,有造纸和织篾器的工业;有陶土的地方,就有瓷器的工业;宜于植桑养蚕的地方,有缫丝、织绸的工业。”乡村手艺成为经济生产的组成部分。
经受过工业化冲击,乡村手艺因文化产业、创意经济重新振兴,其文化价值、生态价值进一步凸显,与电子商务、旅游结合,成为乡村经济新增长点。据统计,目前我国73%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存在乡村。2020年,在淘宝上年成交额过亿的14个非遗产业带,近一半位于县级及以下地区,乡村手艺是其中重要板块。电子商务消弭了空间距离与信息不对称,中西部地区保存较好的乡村手艺优势被激发,“除江苏宜兴(紫砂壶)、浙江龙泉(宝剑)、福建德化(瓷器)、安徽泾县(宣纸)等传统手工艺产品重镇,大多数传统手工艺淘宝村分布于中西部省份”,中西部地区乡村手艺文化赋能作用开始显现。如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绿松石工艺、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清水镇清水村铜器铸造工艺等,都带动生产,造福当地居民生活。
乡村手艺在慢生活、新文创、国货国潮及电子商务综合助力下,适应新的消费需求,产生新的文化创意。制作银器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草海镇新华村、制作唐三彩的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南石山村、制作社火道具的许昌市建安区灵井镇霍庄等,一系列特色手艺村获得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手艺作为乡村文化IP打造上,目前需从工艺品生产加工终端向产业链上下游全面延伸,形成全线产品和乡村文化IP生态链。如乡村手艺IP标识打造,需发掘梳理传统手艺世代相传历史,明确其地方独特性,发掘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内容和样式,打造符合当代语境、有血有肉的匠人形象,实现物出有故、见物见人,产生认同感和吸引力。又如乡村手艺衍生品布局,需加强环境氛围等特色场域建设,围绕乡村手艺开发文创旅游、美食、主题民宿等。可加强乡村手艺IP形象相关的农副产品、礼品等设计销售,带动乡村相关产业发展,构建乡村手艺产业生态,形成自身循环系统,使乡村手艺作为文化创意发挥赋能作用,促进乡村农产品、手工产品、旅游等相互带动,发展互联网带动下的乡村手艺新经济。
(摘编自《人民日报》潘鲁生《守望乡土润泽生活》)
材料二:
日前,抖音在江西景德镇正式发布“看见手艺”扶持计划,扶持对象包括国家认定的“大师”级手艺人,也包括大量普通的传统手艺人和创新型手艺人。根据该计划,抖音将利用短视频直播和平台优势,通过流量扶持、费用优惠、官方培训、专属运营活动、直播基地服务等多项举措,助力传统手工艺传播发展。
手艺也称“传统工艺”,是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制作工艺及相关产品,是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
中国传统工艺源远流长,但随着工业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批量生产、价格低廉、种类繁多的工艺制品大量挤占传统手工艺品的市场,不少传统工艺由此衰落甚至失传。以弘扬传统文化为目的,以切实可行的方式“看见”传统工艺,大力扶持支持传统工艺传承发展,已是当务之急。
此次抖音发布“看见手艺”扶持计划,切中了传统工艺亟待支持和保障、亟须被更多人“看见”的现实。而短视频和电商平台参与扶持传统手艺,本身也得益于手艺天生具有适合视频和直播传播的特点——不仅可以精确展现作品细节,还可以直播作品制作过程,高清大屏的沉浸式体验,让观众更加真实可感。诚如专家所说,“传统手工艺品的艺术文化价值既体现在产品的形态设计上,也体现在制作过程和工艺历史等背后的故事里。”
(摘编自郭海英《以什么方式更好地“看见”手艺》)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村生活中就地取材发展的副业多是费孝通认为的“有该原料的乡村工业”。
B. 尽管乡村手艺源远流长,其传承却在各种工艺制品的巨大冲击下不容乐观。
C. 乡村手艺本身蕴含的文化和生态价值,使得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得以重新振兴。
D. 围绕乡村手艺开发文创旅游、美食、主题民宿等属于其衍生品布局的具体实践。
5.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电商打破了空间距离限制和信息封闭的现实,使得中西部乡村手艺优势被激发。
B. 工艺品生产加工产业的发展,对形成全线产品和乡村文化IP生态链意义重大。
C. 手艺具有传统特质,一部分原因在于其包含较强的历史传承和民族风格特点。
D. 凭借抖音的扶持计划对传统工艺的助力,有可能更好地了解手艺人群体。
6. 下列选项不属于材料一、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A. 乡村手艺与电子商务等结合成为乡村经济增长点。
B. 乡村手艺适应新的消费需求,产生新的文化创意。
C. 乡村手艺生产有助于重建村落生产生活互助传统
D. 乡村手艺亟待支持和保障,并被更多人“看见”。
【答案】4. C 5. A 6. C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乡村手艺本身蕴含的文化和生态价值,使得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得以重新振兴”因果颠倒,依据原文“乡村手艺因文化产业、创意经济重新振兴,文化价值、生态价值进一步凸显”可知,“文化产业、创意经济重新振兴”是因,“乡村手艺”是果,选项因果颠倒,不符合原文逻辑。


展开余下试题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中西部乡村手艺优势被激发”说法错误,依据原文“电子商务消弭了空间距离与信息不对称,中西部地区保存较好的乡村手艺优势被激发”可知,原文指“保存较好的乡村手艺”优势被激发,选项扩大了范围,说成“乡村手艺”。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观点来自材料一第三段,依据“经受过工业化冲击,乡村手艺因文化产业、创意经济重新振兴,其文化价值、生态价值进一步凸显,与电子商务、旅游结合,成为乡村经济新增长点”可提炼本项观点;
B.观点来自材料一第四段,依据“乡村手艺在慢生活、新文创、国货国潮及电子商务综合助力下,适应新的消费需求,产生新的文化创意”可提炼本项观点;
C.在原文中并未体现。
D.观点来自材料二,依据“此次抖音发布‘看见手艺’扶持计划,切中了传统工艺亟待支持和保障、亟须被更多人‘看见’的现实”可提炼本项观点。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战国策目录序
曾巩
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叙曰:
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说既美矣。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
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岁,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
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或曰:“邪说之害正矣,宜放而绝之。此书之不泯其可乎?”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至于此书之作,则上继《春秋》,下至楚之起,二百四十五年之间,载其行事,固不可得而废也。”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不笃于自信者也 笃:坚定
B. 能勿苟而已矣 苟:随便
C. 偷为一切之计而已 偷:暗中
D. 而考之无疵 考:考察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其说既美矣 其皆处于此乎
B 则可谓惑于流俗 青取之于蓝
C. 亦将因其所遇之时 因之以饥馑
D. 不知道之可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9.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战国策》在流传中有缺失,曾巩将其补全,订正其中的错误。
B. 作者认为法令是适应实际情况而不断变化的,不一定完全相同。
C. 作者将孔孟与战国游士对比,以表明自己对《战国策》的立场态度。
D. 作者认为,孟子的书中不应该记录神农、墨子的的言论。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
B. 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
C. 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
D. 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
11.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战国策》,又称《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
B. 曾巩世称“南丰先生”,位列“唐宋八大家”,唐代古文运动的骨干。
C. 苏秦,战国纵横家,倡导以遏制秦国、维护七雄均势为宗旨的合纵战略。
D. 李斯,师从荀子,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
(2)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
(3)邪说之害正矣,宜放而绝之,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
【答案】7. C 8. D 9. D 10. A 11. B
12. (1)王道,是用来建立国家的根本的,不能不保持一致,这是不可改变的真理。
(2)因而讨论欺诈的好处,而对弊端避讳不谈;强调战争的好处而不谈论其中的忧患。
(3)战国游士之说会损害正道,应该弃绝,那么这本书不销毁,也是可以的吗?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偷”的正确解释为:苟且。句意:其用心措意苟且为权时之计罢了。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其”,第一个,代词,这;第二个,语气词,表揣测,“大概”。句意:这个说法是很正确的/大概都因为这个原因吧。意义和用法均不同。
B.“于”,第一个,介词,被;第二个,介词,从。句意:就可以称为被流俗所迷惑/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用法相同,意义不同。
C.“因”,第一个,介词,根据;第二个,动词,接续,接着。句意:也不过是要根据他们遇到的时代特点/接着把灾荒加在这国家上。意义和用法均不同。
D.“之”,第一个,主谓之间,取独;第二个,主谓之间,取独。句意:不懂得王道可信/从师的风尚不流传也已经很久了。意义和用法均相同。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作者认为,孟子的书中不应该记录神农、墨子的的言论”分析错误,依据原文“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可知,是说孟子的书里对神农的理论和墨子的理论都是批判的话语,并不是作者认为不应该记录他们的言论,所以作者是肯定孟子的书的。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周的祖先,明确了教化,修整了法度,所以天下得到大治;到后来,谋划欺诈的作用而仁义的道路阻塞了,所以出现了大乱。
依据语法结构,“之”是助词“的”,所以“周之先”构成偏正短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B;
“明教化”和“修法度”是两个动宾短语,构成并列结构,所以比较独立,中间应断开,排除CD。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唐代古文运动的骨干”说法错误,曾巩应是宋代的。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道者,所以立本也”,判断句;“所以”,用来……的;“易”,改变。


展开余下试题(2)“故”,因而;“便”,好处;“讳”,避讳;“蔽”,遮蔽,不谈论。
(3)“正”,正道;“宜”,应该;“绝”,放弃;“泯”,销毁。
参考译文:
刘向编定的《战国策》一共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有十一篇缺失了。我走访了士大夫家,才全部得到了这部书,并且修正了其中的错误,对不可考据的文章发起了疑问,这样以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就完整了。叙曰:
刘向给此书作序,说“周的祖先,明确了教化,修整了法度,所以天下得到大治;到后来,谋划欺诈的作用,仁义的道路阻塞了,所以出现了大乱”。这个说法是很正确的。到后来说“此书是由于战国的谋士,审度当时的君王能办到的,不得不这样。”就可以称为被流俗所迷惑,而不执着自己的学说了。
孔孟所处的时代,离西周初年已经几百年,文王武王用过的法令制度已经散失,原先传承的风俗薪火已经熄灭很久了。这二人竟特别阐发先王的治国体系,告诉我们(仁义)是不可变更的,哪里是要迫使天子及其后人做不能做的事呢?也不过是要根据他们遇到的时代特点以及与以前不同的情形,来制定当代的法令制度,使之不违背先王的旨意罢了。二帝三王的统治,他们的变化固然很大,他们的方法自然不一样,但是他们治理天下的愿望,处理事务的主次、始终、先后关系的方法,不曾有什么不同啊。孔孟的学术门径就是这样。法令是用来适应变化的,不一定完全相同;王道,是用来建立国家的根本的,不能不保持一致,这是不可改变的真理。所以孔孟捍卫这个,那里是喜欢发表不同的见解呢?只是不肯无原则的附和,取悦他人罢了。可以说是不被一般人的看法迷惑并且确信相信自己判断的人。
战国的游说之士却不这样,不懂得王道可信,却乐于说其易合,其用心措意苟且为权时之计,不作长久打算罢了。因而讨论欺诈的好处,而对弊端避讳不谈;强调战争的好处而不谈论其中的忧患。一个接一个得听言行事者,并非没有益处但比不上带来的害处;得到的比不上失去的。最终像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这样的谋士,因此而丧生,而诸侯和秦国因为施行了他们的政策而遭遇灭国之灾。多么明显,这是世界的一大祸害呀,但是俗世仍然没有醒悟过来。只有遵循先王正确的法度,积极适应时代,做出改变,虽然法度不同,但是检查不出瑕疵,实行起来也没有弊端。所以古代的圣贤,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的想法。
有人问:“战国游士之说会损害正道,应该弃绝,那么这本书不销毁,也是可以的吗?”回答说:“德才兼备之人禁绝战国游士之说是通过向天下人解释明白这些理论,使当代世人明白,那些说法是不可行的,然后就能禁绝邪说、达到思想划一的目的了;使后世的人明白战国游士之说是行不通的,然后就能消戒邪说,达到明世的效果,哪里需要把书籍毁灭呢?放出去但是使它难以实行,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所以孟子的书中,有讲到神农的理论和墨子的理论,但都是批判的话语。就这本书而言,上承《春秋》,下达楚汉之间,二百四十五年之间的行事都记载在上面,万万不可以废除。”
13.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
【答案】(1)“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2)①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②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3)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考生作答时应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和结构说明理由。重点注意从炼结构、炼意和炼境的角度回答。
(2)试题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主要从借景抒情和动静结合的角度回答。这是一道考查表现手法的题目,答出表现手法,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效果即可。
(3)试题分析: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这是一道理解诗中词语并表明情感的题目,首先答出表层的含义,然后分析暗含的情感。
分析诗歌的情感主要从诗歌的抒情方式和诗中的重点词语入手,题目所选王维的这首诗歌,其表明情感的词语就是“闲”,所以从词语的角度很难找到突破口,因此要从抒情方式的角度进行分析,借景抒情,从景物的特征“闲景”,进而分析其中所表达的情感为“闲心”和“闲情”。
14.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________________,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5)____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6)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7)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答案】 ①.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②. 樯橹灰飞烟灭 ③. 久在樊笼里 ④.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⑤. 连峰去天不盈尺 ⑥. 哀民生之多艰 ⑦. 文质彬彬 ⑧. 然后君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峥嵘、稠、樯橹、樊、僮、盈、艰、彬。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好一朵木槿花
宗璞
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簪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不在乎秋的肃杀。以前我有“美人蕉不美”的说法,现在很想收回。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木槿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天津市瑞景”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