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54 2022-11-20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4]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备考:游记类文言文专项练
游记类文言文专项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B.入之愈深
C.其进愈难 D.火尚足以明也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叙述前后洞概况,分别突出其“平旷”“奇绝”的不同环境特征。
B.第二段重点抒写未能深入后洞的感想,说明治学必须有坚毅的探索精神。
C.作者认为游山必须有坚强的意志,有可资凭借的物质条件和他人的协助。
D.作者借游山说明事理,心得十分深刻,远超游山这件事,具有普遍意义。
3.翻译。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登泰山记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浏览完整试题
B.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C.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D.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乾隆,庙号,根据皇帝一生功绩所起的名号,一般在太庙祭祀时用。
B.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清朝的京师是北京。现在泛指首都。
C.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是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D.行宫,古代京城以外供皇帝出行时居住的宫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记述了作者携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生动地表现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
B.文章善于取舍,精于剪裁,既按照顺序一一写出沿途所见的景物,又把泰山日出的万千气象描绘得如在眼前。
C.不直接写泰山之高,而写“其级七千有余”;不直接写自己感觉寒冷,用“无瀑水,无鸟兽音迹”来渲染,使人如临其境。
D.文章把风雪弥漫的泰山与雪中赏景的形象融为一体,既写出了登山之艰难,又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2)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登泰山记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说,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其阴 阴:山、水的背面
②当其南北分者 当:挡着
③自京师乘风雪 乘:冒着
④余始循以入 始:才
⑤遂至其巅 巅:山顶
⑥须臾成五采 采:同“彩”,色彩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③⑤⑥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至于泰安 师不必贤于弟子
B.其级七千有余 其皆出于此乎
C.古谓之天门溪水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D.余所不至也 师之所存也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三段,作者依次写了泰山日出时、日出后的景色,突出了泰山日出时色彩鲜明、气势雄伟的特点。
B.第四段,主要描绘了一幅日观峰古迹图。既增加了知识性,也表现了泰山的古老风貌和悠久历史。
C.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叙述了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的经过,描写了泰山雄奇壮丽的景象。
D.本文语言精练简洁,生动形象。虽然全文不过五百多字,却充分表现出了雪后登山的别样情趣。
11.下列对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号纪年是古人常用的一种纪年方法,如“乾隆三十九年”。
B.干支纪年是古人常用的一种纪年方法,如“壬戌之秋”。
C.干支纪日是古人常用的一种纪日方法,如“是月丁未”。
D.古人用特定的名称纪日,如“晦”指农历的每月第一天。
12.本文善于运用侧面描写突出景物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隍山,遂止宿。
四月初一日,早雨。行十五里,路有歧,马首西向天台,天色渐霁。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自奉化来,虽越岭数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临陟,俱在山脊。而雨后新霁,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令人攀历忘苦。
又十五里,饭于筋竹庵。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 余然之,令担夫随云峰往国清寺,余与莲舟上人就石梁道。行五里,过筋竹岭。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俱吾阊门①盆中物也。又三十余里,抵弥陀庵。上下高岭,深山荒寂,泉轰风动,旅人绝迹。路荒且长,庵在万山坳中,适当其半,可饭可宿。
初二日,雨始止。遂越潦攀岭,溪石渐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卧念晨上峰顶,以朗霁为缘,盖连日晚霁,并无晓晴。及五更梦中,闻明星满天,喜不成寐。
翌日,晨起,果日光烨烨,决策向顶。上数里,至华顶庵。又三里,将近顶,为太白堂,俱无可观。复循路,登绝顶。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弥望。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耳。仍下华顶庵,过池边小桥,越三岭。溪回山合,木石森丽,一转一奇,殊慊②所望。
越一岭,沿涧八九里,水瀑从石门泻下,旋转三曲。上层为断桥,两石斜合,水碎进石间,汇转入潭。中层两石对峙如门,水为门束,势甚怒。下层潭口颇阔,泻处如阈,水从坳中斜下。三级俱高数丈,各极神奇。但循级而下,宛转处为曲所遮,不能一望尽收。
展开余下试题
暝色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不欲卧。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
【注】①阊门:地名。②慊(qiè):满足。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
B.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
C.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
D.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
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癸丑、晦,与《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一样,分别是指月、日。
B.寺,指教授佛法之地,和尚居住、研修之所,与下文中的“庵”有所不同。
C.上人,指道德高尚或居于上位的人,佛教则用以称德智善行的人。
D.五更,也称“五鼓”,古人记录夜晚时段的名称,用击鼓或打更来报时。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松门岭如分界点,先前都是顺着山麓行走,从这里往上则要沿山脊攀行,山势险峻而路滑。
B.初一这天,先雨后晴,行程较长,作者细致描述了国清寺、筋竹岭、弥陀庵等处秀丽的风景。
C.“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有似“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之景,日光反射,景色卓异。
D.作者在下山的途中,看到了经过三道弯曲、回旋流转的飞瀑奇景,驻足其间,流连忘返。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路荒且长,庵在万山坳中,适当其半,可饭可宿。
(2)中层两石对峙如门,水为门束,势甚怒。
17.李白说“天台四万八千丈”,但在徐霞客的笔下,天台山却另有特点。请你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本一: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文本二: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漎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①。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
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②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
(节选自姚鼐《游媚笔泉记》)
【注】①巂(guī):鸟名,即“子规”,杜鹃鸟。②沜(pàn):半月形的水池。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法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余始循以入 ②作《师说》以贻之
B.①及既上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溪上大声漎然 ② 使之然也
D.①援石而登 ②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 稍:逐渐。
B.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当:在。
C.振鬣宛首而顾其侣 顾:顾念。
D.援石而登,俯视溶云 援:攀援。
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
B.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
C.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
D.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师,国都。“京”意为大,“师”意为众,“京师”是说天子所居之地大而人多。
B.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其著作《水经》是我国北魏以前的古代地理的总结。
C.五鼓,鼓是打击乐器,用以计时的时候可作“更”的代称,“五鼓”即五更。
D.行宫,皇帝出外巡行之时居住的处所,“行宫”是相对于京城的宫室而言的。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中作者从京城到泰安,行程不止一日,却只用“自”“历”“穿”“越”“至”几个词领起的短句来记录旅程的路线,一气呵成,简练传神。
B.文本一中作者按时间顺序写日将出、日正出、日出后,对所见红日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尤其是“红光动摇承之”一句,把日出之势写得大气磅礴。
C.文本二中“积雨始霁”等四句,写沿溪水十余里的景色:奇石、蕙草、各种树木在晴光照射下,显出多层的色美,再加上淙淙溪水声,诗意盎然。
D.文本二中“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呈现出奇异的景象,天空中的云彩落入潭底,似溶于水,飞鸟影映于水,好似下坠。潭内外水天相映,别有情趣。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2)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展开余下试题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注释】①乐丘:指坟墓。
2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B.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C.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D.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朔即农历每月初一,每月十五叫“望”,《赤壁赋》中“七月既望”是七月十六日。
B.觞为古代盛酒器,作动词时有敬酒、饮酒之意,如《兰亭集序》中“一觞一咏”。
C.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有别于下文提到的“古体”,因产生时间距离明朝较近而得名。
D.寒食节在清明节之前,过节时禁烟火吃冷食,后来还有祭扫、踏青、秋千等风俗。
2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溪隐匿避世,乐观旷达。他在交友方面比较谨慎,只和作者投合;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对生死也很淡然。
B.立恭才华横溢,性情率真。他好读书,懂音律,擅长诗歌写作;出游时和众人饮酒作诗尽情欢娱,与作者交往深厚。
C.立恭嘱我记游,辗转乃成。立恭提议写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动笔,直到次年回到庐陵后才开始写作。
D.文章详略得当,情感充沛。文章重点记叙访村舍、饮酒、赋诗、歌舞等文人雅士的活动,表达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
2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
(2)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游文山观大水记
文天祥
自文山门而入,道万松下,至天图画,一江横其前。行数百步,尽一岭为松江亭,亭接堤二千尺,尽处为障东桥,桥外数十步为道体堂。自堂之右循岭而登为银湾,临江最高处也。银湾之上,有亭曰“白石”,青崖曰“六月雪”,有桥曰“两峰之间”,而止焉。此文山滨江一直之大概也。
戊辰岁,余自禁庐①罢归,日往来徜徉其间。五月十四日,大水,报者至。时馆中有临川杜伯扬、义山萧敬夫,吾里之士以大学试,群走京师,惟孙子安未尝往。辄呼马戒车,与二客疾驰观焉,而约子安后至。
未至天图画,其声如疾风暴雷,轰豗震荡而不可御。临岸侧目,不得往视,而隔江之秧畦菜垅悉为洪流矣。及松江亭,亭之对为洲,洲故垤然隆起,及是,仅有洲顶,而首尾俱失;老松数十本,及水者争相跛曳,有偃蹇不伏之状。至障东桥,坐而面上游水从“六月雪”而下,如建瓴千万丈,直送乎吾前,异哉!至道体堂,堂前石林立,旧浮出水,而如有力者一夜负去。
酒数行,使人候“六月雪”可进与否,围棋以待之。复命曰:水断道。遂止。如银湾,山势回曲,水至此而旋。前是立亭以据委折之会,乃不知一览东西二三里,而水之情状无一可逃遁,故自今而言,则银湾遂为观澜之绝奇矣。坐亭上,相与谐谑,赋唐律一章,纵其体状,期尽其气力,以庶几其万一。予曰:“风雨移三峡,雷霆擘两山。”伯扬曰:“雷霆真自地中出,河汉莫从天上翻。”敬夫曰:“八风卷地翻雷穴,万甲从天骤雪鬃。”惟子安素不作诗,闻吾三人语,有会于其中,辄拍手捋须、捧腹顿足,笑绝欲倒,盖有渊明之琴趣焉。倚阑逾时,诡异卓绝之观不可终极,而渐告晚矣。乃令车马从后,四人携手徐步而出。及家而耳目眩颤,手足飞动,形神不自宁者久之。
他日,予读《兰亭记》,见其感物兴怀,一欣一戚,随时变迁,予最爱其说。客曰:“羲之信非旷达者。夫富贵贫贱、屈伸得丧,皆有足乐,盖于其心而境不与焉。岂以昔而乐、今而悲而动心于俯仰之间哉。”予恍然有间。人生适意耳,如今日所遇,霄壤间万物无以易此。前之所欣,所过者化,已不可追记,予意夫后之所欣者至,则今之所欣者又忽焉忘之,故忽起奋笔,乘兴而为之记,且谂②同游者发噱。
(有删改)
【注释】①禁庐:宫廷。②谂:劝告,告诉。
2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止焉 止:停止,此为“到了终点”
B.如建瓴千万丈 建瓴:倾倒水瓶,形容水势大
C.前是立亭以据委折之会 委折:回环,曲折
D.予恍然有间 间:机会,机遇
2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里之士以大学试 围棋以待之
B.与二客疾驰观焉 则今之所欣者又忽焉忘之
C.洲故垤然隆起 故忽起奋笔
D.乃不知一览东西二三里 乃令车马从后
3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文山滨江一直之大概也 这就是文山临江一带的概貌
B.有偃蹇不伏之状 呈现出傲岸、不肯屈服的样子
C.以庶几其万一 能大致写出这种奇绝景色的万分之一
D.霄壤间万物无以易此 俯仰间万物都不能改变它
31.从全文看,“乘兴而为之记”的“兴”指_________之兴, ________之兴和________之兴。
32.请用自己的话回答,文中王羲之与“客”对人生的认识有何不同。你更认同谁的看法?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龙鸣山记
【明】陶安
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
上一篇: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序跋类
下一篇:
2023届新高考古代诗歌:意象型名篇名句默写专练语文试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2023届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