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41 2022-11-29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1]
山西省大同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二模)语文试题
大同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学情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而言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必须居安思危,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环境,我国发展面临的内部和外部形势日趋复杂严峻。越是风疾雨骤,越是惊涛骇浪,就越要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筑牢大国粮食安全根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消费需求从“吃得饱”向“吃得好”逐渐转变的同时,也使得粮食供需关系出现了两对结构性矛盾。一是低端产量过剩与高端供给不足的矛盾,二是口粮安全与改善型需求的矛盾。到203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必然导致食物消费结构进一步向高质量改善型需求升级,粮食供需结构性矛盾将会越发突出。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是我们赖以吃饭的家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耕地面积距离18亿亩的耕地红线越来越近。由于高强度利用,我国耕地基础地力也呈现下降态势,东北黑土地退化、南方耕地酸化、北方耕地盐碱化等问题尤为突出。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社会效益高但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足。部分农村地区出现耕地搭荒、耕地“非农化”、耕地“非粮化”等现象。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和国际形势的持续紧张对全球粮食供应体系造成很大冲击和影响,国际粮价出现大幅波动,给世界粮食安全带来了不确定性。我国部分农产品例如大豆对进口的依赖度较高,且进口对象国家高度集中,国际形势变化必然对我国粮食进口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影响我国粮食供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摘编自《坚持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道路,筑牢大国粮食安全根基》,《光明日报》2022年6月20日)
材料二: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取得了举世嘱目的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通过继续实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等一系列有力措施,粮食产量持续提升,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13657亿斤,为历史最高水平;粮食生产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十八连丰”,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浏览完整试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夯实粮食生产物质基础。土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中国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同时,通过科学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大豆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藏粮于地”举措加快推进。科技进步是粮食生产提质增效的核心力量,也是应对全球粮食危机、推动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陆续启动实施玉米、大豆、水稻、小麦等作物良种联合攻关,选育出一批水稻新品种。目前,中国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良种覆盖率持续保持在96%以上,农业育种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充足的粮食库存是确保粮价等重要物资价格平稳运行的关键、粮食储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全面加强粮食储备能力建设,围绕粮食储备改革,不断健全储备体系,优化规模结构布局、规范储备运行,储备规模和品种结构布局更趋合理,政府粮食储备品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粮食生产支持体系。目前,中国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比例超过70%,36个大中城市建立了面粉、大米等成品粮储备,粮食库存不断增加,为有效应对国内外多重风险挑战,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摘编自《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取得举世嘱目的成就》,“中国网”2022年10月16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筑牢大国安全根基在于粮食安全,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在于耕地。
B.我国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使粮食消费需求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也使得粮食供需关系出现矛盾。
C.新粮食安全观是国家在当下复杂严峻的形势下提出来的安全战略,主要思想就是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不依赖进口。
D.我国粮食储备供应充足,防范风险能力不断提升,成为中国特色粮食安全的重要标志,也是确保社会平稳发展的坚实基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构建粮食进口多元化格局,有利于保证我国粮食供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B.由于过度开垦,部分地区的耕地粮食产出率低,使得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C.农业育种发展要走自主创新之路,这需要国家在战略上做规划,在技术上给予支持。
D.中国连续多年粮食的高产、丰产,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新粮食安全观的贯彻落实。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一项是(3分)
A.新疆小麦生产中使用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实现小麦产量和品质双提升。
B.贵州因地制宜,开辟层层梯田,不同海拔的田地种植不同类型的优质水稻。
C.乐山打造特色农业,做好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品牌培育等农业配套工作。
D.中科院推广的“中嘉早17”水稻品质优良,应用面积稳居南方稻区第一位。
4.南北朝时,贾思認论述了农业生产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食者,民之本;民者,国之本;国者,君之本。”贾思勰还认为“食为政首”。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在中国古代很早就形成了共识。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中国是如何保证自己的粮食生产安全的。(4分)
5.请综合两则材料,归纳我国制定“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背景。(4分)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四世同堂(节选)
老舍
天很热,而全国的人心都凉了,北平陷落!
小羊圈胡同的李四爷立在槐荫下、声音凄惨地对大家说:“预备下一块白布吧!万一非挂旗不可,到时候用脑脂涂个红球就行!”说完话,他蹲在了地上,呆呆地看着一条绿槐虫儿。拉车的小崔,赤着背出来进去的乱晃。今天没法出车,而家里没有一粒米。晃了几次,他凑到李四爷跟前:“四爷爷!您还得行行好哇!”李四爷没有抬头,还看着地上的绿虫儿。剃头匠孙七今天铺子都没开市,他在家中喝了两蛊闷酒,脸红扑扑的走出来。借着点酒力,他很想发发牢骚。小文夫妇照例现在试吊嗓子,可是没敢出声。刘师傅在屋里用力地擦自己的一把单刀。头上已没有了飞机,城外已没有了炮声,一切静寂。只有响晴的天上似乎有一点什么波动,随人的脉搏轻跳,跳出一些金的星,白的光。
今天瑞宣失去了平日的沉静,也不想去掩饰。出了屋门,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一低头,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小会儿天还是那么晴蓝,而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了!他赶紧走回屋里去。他想到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不能再去出力挣钱。父亲挣钱有限,而且也是五十好几的人。母亲有病,禁不起惊慌。二爷的收入将将够他们夫妇俩花的,而老三还正在读书的时候。今天,北平亡了,该怎么办?平日,他已是当家的;今天,他的责任与困难更要增加许多倍!在一方面,他是个公民,理当去给国家做点什么,在这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在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一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
老二还在屋中收听广播——日本人的广播。
老三在院中把脚跳起多高:“老二,你要不把它关上,我就用石头砸碎了它!”
小顺儿吓愣了,忙跑到祖母屋里去。祖母微弱的声音叫着:“老三!老三!”
瑞宣一声没出的把老三拉到自己的屋中来。
哥儿俩对愣了好大半天,都想说话,而不知从何处说起。老三先打破了沉寂,叫了声:“大哥!”
瑞宣没有答应出来,好像有个枣核堵住了他的嗓子。老三把想起来的话又忘了。屋里,院中,到处,都没有声响。天是那么晴,阳光是那么亮,可是整个的大城——九门紧闭——像晴光下的古墓!忽然的,远处有些声音,像从山上往下轱辘石头。
“老三,听!”瑞宣以为是重轰炸机的声音。
“敌人的坦克车,在街上示威!不知又会整出啥汤儿事?”老三的嘴角上有点为阻拦嘴唇颤动的惨笑。
老大又听了听。“对!坦克车!辆数很多!哼!”他咬住了嘴唇。
展开余下试题
坦克车的声音更大了,空中与地上都在颤抖。
最爱和平的中国的最爱和平的北平,带着它的由历代的智慧与心血而建成的湖山,宫殿,寺宇,宅园,楼阁,与九条彩龙的影壁;带着它的合抱的古柏,倒垂的翠柳,白玉石的桥梁,与四季的花草;带着它的最轻脆的语言,温美的礼貌,诚实的交易,徐缓的脚步,与唱给宫廷听的歌剧……不为什么,不为什么,突然的被飞机与坦克粗暴的践踏着它的天空与柏油路!
“我得走!大哥!不能在这里作亡国奴!”
“啊?”瑞宣的心还跟着坦克的声音往前走。
“我得走!”瑞全重复了一句。
“走?上哪儿?”
坦克的声音稍微小了一点。
“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
“对!”瑞宣点了点头,胖脸上起了一层小白疙瘩。“不过,也别太忙吧?谁知道事情准变成什么样子呢。万一过几天'和平’解决了,岂不是多此一举?你还差一年才能毕业!”
“你想,日本人能叼住北平,再撒了嘴?”
“除非把华北的利益全给了他!”
“没了华北,还有北平?”
坦克车的声音已变成像远处的轻雷。
瑞宣听了听,接着说:“我不拦你走,只是请你再稍等一等!”
“要等到走不了的时候,可怎么办?”
瑞宣叹了口气。“哼!你……我永远走不了!”
“大哥,咱们一同走!”
“我怎么走?难道叫这一家老小都…
“太可惜了!像你这样受过高等教育,又有些本事的人,可有多少?”
“我没办法!”老大又叹了口气,“只好你去尽忠,我来尽孝了!”
瑞全小声说:“大哥!你要是这样,教我怎好走开呢?”
瑞宣用手背把泪抹去。“你走你的,老三!要记住,永远记住,你家的老大并不是个没出息的人……”他的嗓子里噎了几下,不能说下去。
(选自《四世同堂》,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多次提到天气晴朗,阳光明亮,不仅强调了自然环境的美好,还反衬出日寇的侵略暴行和人物内心的灰暗惨淡。
B.老二在屋中收听日本人的广播,老三则扬言要“用石头砸碎了它”,可见二人虽是亲兄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观念。
C.“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这句话道出了老三和大哥共同的心声,但在去留问题上两人出现了分歧。
D.小说语言颇具京味儿,如“绿槐虫儿”“撒了嘴”“啥汤儿事”等词语,带有北京独特的地域特色,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7•关于北平陷落时小羊圈胡同各类人反应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四爷早早地就开始谋划悬挂日本国旗,是其对战事不乐观的无奈之举。
B.与孙七和刘师傅表现出来的情绪不同,车夫小崔更担心自家生计的问题。
C.飞机、炮声的消失让一切暂回寂静,也让人们沉入片刻的安宁与平和中。
D.北平陷落,小羊圈胡同的“众生相”,为下文写瑞宣一家的言行做了铺垫。
8.小说第三段集中表现了面对北平陷落瑞宣的复杂情感,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概括。(6分)
9.“在抗战中,我不仅应当是个作者,也应当是个最关心战争的国民。”这是老舍先生作为人民艺术家的创作理念,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太祖开宝四年,唐主李煜遣其弟从善来朝,帝赐第,留京师。唐主手疏求遣从善归国,优诏不许。时唐主事中国,虽外示畏服,内实修备。及南汉亡,惧甚,因上表乞去国号,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先是,唐主以银五万遗赵普,普以白帝,帝曰:“此不可不受,但以书答对。”普辞,帝曰:“大国之体,不可自为削弱,当使之勿测。”五年二月,江南江都留守林仁肇密陈:“淮南成兵少,宋前已灭蜀,今又取岭南,道远师疲。愿假臣兵数万,复江北旧境。”江南主不听。又曰:“吴越,仇雠也,他日必为北朝掎角。臣请诈以宣、歙叛,陛下声言讨臣,臣且乞兵吴越,至则蹑而攻之,其国可取。”江南主亦不用。帝忌仁肇威名,赂其侍者,窃取仁肇画像悬别室,引江南使者观之,曰:“仁肇将来降,先持此为信。”使者归,白江南主。江南主不知其间,鸩杀仁肇。七年九月,帝欲伐江南而无名,遗知制诰李穆谕江南主入朝。江南主称疾固辞。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恐不易当。宜熟思之,无贻后悔。”江南主不从而遣使求封册帝不许命梁迥复使讽之入朝江南主不答帝乃命曹彬等将兵十万以伐之至是,彬等入辞,帝诫彬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且以剑授彬,曰:“副将而下,不用命者斩之。”八年二月,曹彬等连破江南兵。十月,江南主危迫,遣学士徐铉求缓师。铉至,言于帝曰:“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帝曰:“尔谓父子为两家可乎?”铉不能对。九年正月,曹彬俘江南主李煜还汴。帝御明德门,以煜尝奉正朔,命勿宣露布,止令煜君臣白衣纱帽至楼下待罪。诏并释之,封违命侯。
(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平江南》,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江南主不从/而遣使求封册帝/不许/命梁迥复使/讽之入朝江南主/不答/帝乃命曹彬等将兵十万以伐之/
B.江南主不从/而遣使求封册帝/不许/命梁迥复使/讽之人朝/江南主不答帝乃命/曹彬等将兵十万以伐之/
C.江南主不从/而遣使求封册/帝不许/命梁迥复使/讽之人朝/江南主不答/帝乃命曹彬等将兵十万以伐之/
D.江南主不从/而遣使求封册/帝不许/命梁迥复使/讽之入朝江南主/不答帝乃命/曹彬等将兵十万以伐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愿假臣兵数万”的“假”指借,与《送东阳马生序》中“于是人多以书假余”的“假”相同。
B.“江南主称疾固辞”的“固”指坚决地,与《过秦论》中“秦孝公据崤函之固”的“固”相同。
C.正朔,古代改朝换代时新立帝王须行新历法,象征着一个王朝的合法性与唯一性,即“正统”,文中指“宋朝”。
D.露布,意思是“不缄封的文书”,是一种写有文字并用以通报四方的帛制旗子,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唐主李煜去国号之后,江都留守林仁肇秘密建议希望趁宋朝攻取岭南、劳师远袭之机,率兵收复江北旧土,但未被采纳。
B.林仁肇认为吴越是江南的隐患,恰逢宣州、歙州反叛,建议江南主借平叛之机,偷偷地攻取吴越之地,也未被采纳。
C.曹彬讨伐江南之前,宋太祖告诫他,不可劫掠百姓,多造杀戮,而应通过树立威信使百姓自愿归顺。
D.九年正月,曹彬俘虏李煜回朝,太祖让李煜君臣穿戴白衣纱帽,在明德门下等待判决,最终封其为违命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时唐主事中国,虽外示畏服,内实修备。
(2)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
1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宋太祖在出兵平江南之前做了哪些准备?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浣溪沙[注]
张孝祥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成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这首词写于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当时词人身处宋金交战的前线荆州。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展开余下试题
A.一、二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写景,描写了秋日晴空、天水相连、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
B.上阕勾勒的图景虽明丽壮阔,实则以乐景衬哀情,与“澹烟衰草”一起传达出词人感伤的心境。
C.下阕抒写词人对烽火遍地的中原的无尽担忧,尾句中的“挥泪向悲风”更是突出了词人的悲愤。
D.本词词意悲壮,气势雄健,意蕴丰厚,表达了词人收复中原的坚定信念,体现出豪放派的词风。
16.这首词和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到了“浊酒”这一意象,它在三首诗歌中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与王充《论衡》中的“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寓意相近。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苏轼拍打着船舷应声高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写出了泛舟月下的美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纵观历史,中华文明可谓①____________、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独特的胎记,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当前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将中华文化入“网”上“云”,实现在数字世界的永久留存、永续利用,已被纳入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文化数字化的过程,就是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将文化素材导入虚拟世界,进而实现深度融合的过程。面对这个与传统文化样式②____________的数字空间,我们需要用全新的眼光和逻辑语言,提取中华文化优秀的元素、符号,创造新的文化样式和优质内容。唯有如此,才能不断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当代表达,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字世界中也得以发扬光大。
现实中,文化数字化也为文化生活提供了全新场景。从网络文学、网络视频、数字图书等当下新媒体的方兴未艾,到云演出、云观展等一个个新业态的③____________,数字技术对文化资源的利用、开发、存储、传播和表达,丰富了文化产品类型和服务质量,产业规模也扩大了。一言以蔽之,日新月异的数字科技为文化强国建设筑牢“数字基石”,更让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如虎添翼。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20,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时至白露,由于温差较大,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而凝结成水珠。①____________?《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古代中国人按照五行思考世界,五行又和五色相对应,秋露按照秋天所属的白色,而被称为“白露”。
有俗语说:“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白露之后,气温降低,不再适合蚊子繁殖,②____________,几乎销声匿迹。蚊虫“嘤嘤嗡嗡”的叫声从人们的耳边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蟋蟀“唧唧唧唧”的声音。夜幕的草叶下秋虫浅吟低唱,清风、朗月、虫鸣,别具风味。
人们认为白露时节的露水有特别的功效,可明目,降燥,美容。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此外,民间在白露时节有“收清露”“喝白露茶”的习俗。白露这个节气还是③____________,有诗经中“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缠绵;有杜甫笔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深深思念;有白居易“晚丛白露夕,衰叶凉风朝。红艳久已歇,碧芳今亦销”的萧瑟。
21.文中多处使用了引号,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
A.《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B.有俗语说:“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
C.民间在白露时节有“收清露”“喝白露茶”的习俗。
D.有杜甫笔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深深思念。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当代中国青年应该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出青春力量。
培养时代新人是时代责任,作为青年学生,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请联系现实进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上一篇: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山西省大同”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