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65  2022-11-20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5]
上海市建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建平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积累应用(10 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陈情表》李密》)
(2)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和衬托手法分别写出了山峰之高和绝壁之险。
2-3 按要求选择。(6分)
2.《红楼梦》下列回目中概据的情节均关联了两位人物,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薛蟠与英蓬
B.不了情暂振土为香——宝玉与金钏
C.尴尬人难免尴尬事——贾琏与平儿
D.金兰契互剖金兰语——宝钗与黛玉
3.将下列編号的语句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文学具有感发人心、认识生活、针砭时弊的功能,也是文艺理论教科书解说文学社会作用时的老生常谈。文学再造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加激动人心,也更加意味深长。而经过作家之笔重新勾勒、修正和再造的生活,可与客观外界生活对照媲美。
①但文学是对生活的千淘万漉、千锤百炼
②当然不可能穷尽生活中的所有
③因而期所再造的生活比日常生活更加浓缩饱满
④甚或只是无边无际生活的鳞半爪各挂一漏万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二、阅读(7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4—8 题。(15分)
竞速时代更需要“慢生活”
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木心《从前慢》
①今天,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域市成为一座座“魔都”,在工业化的高速流水线上,“竞速”成为现代人生活的追求和方向。现代人像旋转的齿轮一样沉沦于各种“竞速”中,日益成为机器的附庸。《从前慢》可视作一个现代性的寓言,一种对现代社会“加速”特征隐现的预见。从一定意义上说,他折射出竞速时代现代人的生存镜像,情感呼吁和审美救赎诉求。
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进入竞速时代,空前凸显的速度体验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社会中真诚而持久的情感关系。现代人通过虚拟网络空间,足不出户就能实现跨时空交流,但这种虚拟空间建立起来的“亲密感”却并不能使现代人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心理距离的增大逐渐成为其新的生存困境。现代人征服了越来越大的时空距离,但仍然感觉时间不够用,并发出“时间去哪儿了”的感叹。竞速时代,经济文化和社会结构由于速度而被不断拆解和重构,现代人感受着一种不断加速的时间体验,同时也衍生出许多社会文化问题。《从前慢》实则强化了人们对于“慢速审美”主题的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对竞速时代现代人生存镜像进行反思和批判的视角。
③加速已成为生活的核心逻辑,不仅从物质层面,也从情感体验层面改变了现代人的生存模式,不断重塑现代人的时空体验和感知经验。虽然个体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得更加自由,但似乎越来越感觉到日常经验的匮乏,越来越感觉难以跟上社会的快节奏发展。竞速不仅使传统意义上的物理时空观念遭遇消解和颠覆,更以失去真实性体验为代价。
④由此,现代生活充满各种不确定和不可预测,现代人的焦虑感也越来越强烈。“网购”现象提供了很好的例证。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模式,“网购”极大地提高了消费速度,直播带货、拼单团购,以“秒杀”呈现惊人的购买速度。但需要反思的是,在购买速度背后,个体实际上获得的只是“虚假”的愉悦感,而展现出普遍的焦虑。鲍曼认为,购物者的欲望是出于一种自由“获得身份”的幻觉和表现“内在自我”的期望,一旦购买激情消退,失落、空洞和“断舍离”的焦虑情绪必然蔓延,“网购”反映的是速度对现代人购买欲望的宰制。


浏览完整试题⑤同时,直面的亲密关系逐渐被虚拟网络关系所取代,个体之间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反而滋生彼此间更远的心理距离。“屏社交”“气球式社交”等又成为“低头族”的普遍交往模式:开始很兴奋,一旦彼此离开,热情就会戛然而止。现代人需要通过交际来充实孤独的内心,但过于频繁的交往又会让现代人感到疲意和神经紧张,进而逐渐陷入一种越社交越孤独的怪圈。正如鲍德里亚所说,在加速时代,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耗尽的倒计时之中,现代性从时间感知维度上建构了情感现代性。但当理性走向极端而带来的是非理性,也即普遍的情感焦虑。
⑥对速度的追求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人们被速度控制,出现速度崇拜、速度异化,这也让我们更为怀念从前的慢生活,怀念传统社会的悠悠时光。因此,在看到速度成为现代性本质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其背后的审美文化问题,反思竞速下的现代性生存。我们需要通过“慢审美”及对“慢生活”的追忆与建构来实现“远托邦”的审美救赎,这也是“慢记忆”“慢生活”审美理念的救赎意义所在。
①“慢生活”理念是对现代性时间观的一种反思,“慢生活”并非逃避生活,而是通过远离加速生活和撤回内心来实现自我保护。齐美尔认为,现代人要获得审美救赎,应当远离物质世界,依据个体的内心来体验和解释世界,这与“慢生活”的审美理念不谋而合。“慢生活”理念通过减速而与加速的外在生活保持距离,强调关注内心体验,正是对主体精神和情感的当下性关注。现代人对慢食、慢走和慢旅行等生活模式的倡导,也是希望实现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的平衡。在“慢生活”审美体验中,个体从外部物理时间中抽离,更亲近和关注当下,实现对竞速生存的审美救赎。
⑧中国对慢速审美的提倡古已有之,传统文化提倡“欲速则不达”,太极、书法、棋艺、茶道、园林等传统文化审美形式,都提倡在快与慢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保持适当的生活节奏和张力。“慢域运动”提倡一种新的城市规划,呼吁放缓城市节奏,关注城市美化、城市绿化和城市传统工艺的传承。“慢旅游”看似是换一种生活方式,实际是对加速社会关系的远离,是一种去社会化、去利益化和去异化的表现。又如《朗读者》《见字如面》等“慢综艺”也体现了现代人对慢生活的诗意渴望。这些都是在“加速”中进一步反思,期望建构慢审美的诗意空间。
⑨总之,“慢记忆”和“慢生活”的审美隐喻意义应当被重读和重视。昆德拉对于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令人出神的速度”,发出“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的追问;朱光潜在论及人生艺术化时感叹:“慢慢走,欣赏啊!”的确,慢速生活是对个体生命审美意义的重新审视和发现。竞速时代的个体生存情境,需要寻求和建构走向慢速美学或慢速审美现代性的诗意生存路径。
(选自《探索与争鸣》有删改,2022.7)
4.第①段加点词“寓言”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加速时代的速度体验,必然消解传统社会中人际间持久的情感关系。
B.速度不断拆解和重构经济文化、社会结构,导致出现各种社会问题。
C.速度建构一种“加速现代性”体验,重塑人们的时空体验和感知经验。
D.竞速使我们距离真实体验越发遥远,以致逐渐失去了真实性体验。
6.根据文意,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网购”背后的情感焦虑可能源于商业逻辑与竞速逻辑的结合。
B.“低头族”的虚拟屏际关系更强化当下个体内心的孤独和无聊。
C.《极速挑战》的综艺收视率肯定不如《朗读者》等“慢综艺”。
D. 片面打造“千城一面”的竞速规划将无法保留城市“慢记忆”。
7.第③④⑤段,作者对于“加速逻辑改变现代人的情感体验”的论证是否有说服力请说明理由。(4分)
8.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乡土社会速率很慢的在变动,“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道理使社会变迁在吸收社会继替之中,让社会安定祥和。在长老权力下的乡土社会,反对被时间冲淡,成了“注释”,注释是维持长老权力的形式而注入变动的内容。
材料二
在变得很慢的社会中发生了长老权利,这种统治不能容忍反对,社会如果加速地变动时,注释式歪曲原意的办法也就免不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结果,位与权,名与实,言与行,话与事,理论与现实,全趋向于分离了。
费孝通《乡土中国•名实的分离》
以上材料与本文作者所谈的观点是否矛盾请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9-12题。(16分)
祖先的树
彭家河
①树有子孙吗?是谁?
②老家瓦房周围有四棵巨大的柏树,是小时候村里安电时砍剩的。春节回家,发现每棵树都钉着县上统一制发的全省古树名木登记牌,有编号、科属、树龄、类别、保护等级、简介等信息,还有个二维码。我特地扫了一下码,原以为是一树一码记载了一棵树的前世今生,结果只看到对柏木的简介。这四棵树的编号前六位数字与我身份证号码上的一样,说明我与这几棵树的亲近关系已如铁板钉钉,这让我扫码后的失望有所缓解。从登记牌上看,这四棵树只有编号和数龄不同,仅凭这两点就想区分或者认清一棵树,是万万不可能的。
③从这四棵树的粗细来看,它们肯定不是兄弟,至少是祖孙或者隔得更远的辈分。村民们不会想到这几棵柏树有辈分的差距,不会想到,树圈粗一点细一点,年份的差距可能就是几百年。村民们没给这四棵树取名,估计是因为它们的树皮看上去都一样苍老斑驳,枝叶都一样伸展覆盖在半空,看上去如同一个辈分的族人。村民就都叫它们大柏树,有时为了表述准确一些,就说屋后那棵、路边那棵、坟台子下那棵或者碾子边砍掉的那棵。这些大柏树一站就是上百年,从未走动半步,直至站成一处地标一处风景。每棵树在空中也相互谦让,你的枝叶伸过来了,我的技叶就让个道,你枝上的雨水洒到我身下,我也同样礼尚往来,风霜雨雪、酷暑烈日一起担当。就这样,这四棵树彼此心领神会,护佑着树下的院落和人家,一代又一代,一个又一个几百年,就这样延续,并且还会继续。百年树木,恰是风华正茂。


展开余下试题④村里的人都在这几棵大柏树下走过路乘过凉躲过雨抽过烟,但都没有更多需要细细分辨指认每一棵树的时候。唯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村里安电,要砍树变卖成钱买电杆电线时,三棵与这棵标注五百年的差不多粗细的柏树便从此只生长在为数不多的村民的记忆中了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砍树的人差不多都去世了,连我们这些当年在一旁看热闹的小孩也人到中年,我知道,已经没有几个人记得那几棵树倒下后是个什么样子了。
⑤当初是村民砍伐树木,后来是岁月砍伐村民。
⑥多年没有回老家,由于疫情,又两年不能回家。终于在牛年春节前回村,见到陌生的男女老少,父母就一一给我介绍,他们是谁的孙子谁的媳妇,我还要回忆辨别好久,寻找他们与记忆中某个族人的相似之处。如同瓦屋后的竹木,我知道,他们就是曾经与我朝夕相处的伙伴的长辈或者晚辈,但也没有捕捉到多少能够准确辨识的细节。
⑦屋外的四棵大柏树繁茂的枝叶在空中连成一片,在遮风挡雨的同时也遮蔽阳光,树下一年四季干燥阴暗。但数百年来,只有几丛父亲早年移栽的慈竹顾自生长,几十年来砍了又发,发了又砍,还是坚守着自己地盘,没有扩张也没有收缩。竹叶铺了一层又一层,柏果落了一次又一次,但这几棵柏树,一直没有看到它们繁衍生息,只看到它们各自沉默的生长或者生存。
⑧这四棵大柏树到底是哪年哪一辈祖先栽下的,估计永远也无法查询到了。大树树皮剥落,根部蛀虫钻噬,早年由于人为损伤,一溜光滑的木质裸露在外,如同白森森的骨头,那些早年砍断枝丫的创口、铁丝捆绑过的深渠、深深浅浅的刀痕,都长成了疤瘤。纵然伤痕累累,它依旧巍然挺立,仿佛坚不可摧。这些树仿佛就是植树人永远的管家,一直在代我们的祖上照看我们,我们才是这些树的子孙后代。村口的宗族记事碑上,村里同宗几代人的名字也就仅限于几个汉字,他们其余的一切我们毫无所知,只有一代一代传下去的不易分辨的血脉呼应祖先的遗传。前不见古人,但我们仍然可以见到古人栽植的树,这是古人留下的信物。
⑨数百年来,这些柏树几乎没有改变,而植树人的后代经过了一辈又一辈,百年沧桑,世事变迁,只有这些柏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寂静的夜晚,那些树梢的声音,或许就是树与树在复述祖先们的话语,是树与树在闲坐讲述某一位祖宗的故事。祖先们的肉身都回到了土地,而他们的灵魂或许都住在树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听见的,就是他们的话。即便我们疲惫得没有精力去细听,他们也会轻轻抚慰一个个回乡的孩子酣然入梦。
⑩在乡下瓦屋里睡觉,床脚就压着土地,安稳踏实。一觉醒来,屋后鹅的叫声让我特别意外,竞然是“关关”声这是《诗经》就已记载下的声音“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睢鸠到底是一种什么水鸟,众说纷纭。但我躺在床上听到屋后的鹅叫声,顿时体会到了《诗经》中的叫声。“关关关”《诗》始于《关睢》,在典籍中流传数千年的关雎之声,终于在此刻变得如此真切生动。想必,西周的那些古人,也是在这些的晨晨昏昏品味雎鸠关关以及其他。
(11)春节后离开村子回城,车在山路上开了很久才爬上对面的山坡,在山顶上停车回望,父母的身影已经不见,那几棵柏树还挺直着身子一动不动,那团浓郁翠绿如一双深不见底的眼睛,一直在瓦屋后目送。
(节选自《散文》 2022 第3期)
9.从动词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3分)
10.简析第⑤段画线句的丰富内涵。(4分)
11.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4分)
12.小明同学读完本文却产生了疑惑,认为第⑨⑩段围绕“声音”的叙写偏离题意,建议删去。请你结合全文,向小明谈谈你的看法。(5分)

(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3-15题。(8分)
定风波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①,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②。
莫笑老翁犹气岸③,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④?戏马台南追两谢⑤,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这首词是黄庭坚被贬谪到黔州时期的作品。①漏天:即阴雨连绵。②鬼门关:指石门关(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东,两山相夹好似蜀门户)。③气岸:气度伟岸的意思。④颠:头顶。⑤两谢:谢瞻、谢灵运。

13.下列作品与本词在意境上类似的一项是( )。(1分)
A.《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B.《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C.《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
D.《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14.下列关于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开头“万里黔中”点明贬所,且与京城距离之远,言少意多,颇耐细嚼。
B.“鬼门关外”与“万里黔中”相对,从屋中转至乘兴登临、俯瞰蜀江的高处。
C.“几人黄菊上华颠”意在表达自己白发上插黄菊不入俗眼,显得很不适宜。
D.最后三句,从万里外的黔中神游于项羽戏马台前,与开头两句形成强烈对比。
15. 山谷词讲究章法,试就本诗“一抑三扬”的结构特点加以分析。(5分)

(四)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6-22题。(20分)
①虞允文,字彬甫,绍兴二十三年始登进士第。允文上疏言“金必败盟,兵出有五道,愿诏大臣豫思备御。”宰臣陈康伯传上旨“今日更不问和与守,直问战当如何。”
②十一月壬申,金主亮率大军临采石。叶义问被旨,命允文犒师采石。丙子,允文至采石,我师三五星散解鞍束甲坐道旁,皆败兵也,允文谓坐待援军则误国事,遂立招诸将,勉以忠义,曰“金帛、告命皆在此,待有功。”众曰“今既有主,请死战。”或曰“公受命犒师,不受命督战,他人坏之,公任其咎乎”允文叱之曰“危及社稷,吾将安避”时敌兵实四十万,马倍之,宋军才一万八千。允文乃命诸将大阵不动,分戈船为五,其二并东西岸而行,其一驻中流,藏精兵待战,其二藏小港,备不测。部分甫毕,敌已大呼,亮操红旗麾数百艘绝江而来,俄抵南岸者七十艘,直薄宋军,军小却。允文入阵中,抚时俊之背曰“汝胆略闻四方,立阵后则儿女子尔。”俊即挥双刀出,士殊死战。会有溃军自光州至,允文授以旗鼓,从山后转出,敌疑援兵至,始遁。又命劲弓尾击追射,大败之。
③乾道五年八月,拜右仆射。允文多荐知名士,如洪适、汪应辰。及为相,籍人才为三等,有所见闻即记之,号《材馆录》。凡所举,上皆收用,如胡铨、王十朋,其尤章明者也。上以兵冗材匮为忧,允文与陈俊卿议革三衙杂役,汰冗籍,三军无怨言。
④乾道八年四月,御史萧之敏劾允文,允文上章待罪。上过德寿宫,太上曰“采石之功,之敏在何许毋听其去。”上为出之敏,且书扇制诗以留之。允文言之敏端方请召归以辟言路上谓其言宽厚命曾怀书之《时政记》。
⑤淳熙元年薨。后四年,上幸白石大阅,见军皆少壮,谓辅臣曰“虞允文行沙汰之效也。”寻诏赠太傅,赐谥□□。
(选自《宋史虞允文传》,有删节)
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愿诏大臣豫思备御 ( ) (2)寻诏赠太傅( )
17-18为下列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7.部分甫毕( )A.相对少数 B. 部队分散 C.部门分配 D.部署安排
18. 籍人才为三等( )A. 名册 B. 登记 C. 借助 D. 铺垫
19.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亮操红旗麾数百艘绝江而来,俄抵南岸者七十艘,直薄宋军,军小却。
20.第④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


展开余下试题允文言之敏端方请召归以辟言路上谓其言宽厚命曾怀书之《时政记》
21.以下材料中对虞允文的评价,你是否同意请结合第②段“采石一役”加以分析。(4分)
自汉以后,文武渐分,然犹有诸葛亮、周瑜、虞允文之徒奋策儒素建功闾外,为时宗臣。彼岂必有抟虎之力,射雕之技哉?不过深明内外之事,能决机宜之便耳。
(节选自陈子龙《安雅堂稿》)
22. 小明假期旅游时特地寻访虞公祠堂,只见故居旧迹的人物介绍上字迹有些残缺不清,
“赐谥”(A.文正B.忠肃)
请你帮忙做出判断,并结合文本阐述理由。(4分)

(五)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23-26题。(11分)
程易田诗序
(清)刘大槐
①余性颛愚,知志古,而不知宜于时常思以泽及斯民为任。凡世所谓巧取而捷得者,全管未知其径术,以故与经纳之士相背而趋,终无遇合。退而强学,栖迟山陇之间,非有苦,而亦未尝有乐也。【甲】
②年已晚暮,始为博士①于黟。博士之官,卑贫无势,最为人所贱简。其后之歙,毗相邻近,英贤咸集,敦行谊,重交游;一时名隽亦多依余磨切,或抗论今时之务,或注念生人之欣戚,慨然太息,相对而歌。【乙】
③程子易田,尤所称著材宿彦②,亦旦夕相从。其所为诗歌,摅词朴直而寄兴深至,尝谓其有陶潜之风。易田固信余,余亦甚重易田也。虽然,余老矣,今年年七十有三,将归休于枞阳江上。而易田年逾四十,犹困于诸生③;家又贫,故里不足以自活,亦将糊其口于汝阴。念欲长与诸君子游处,不可得矣。【丙】
④居稽也,弦诵也,欣欣而忘其倦也。欢聚未几离散随之,余于此共犹能独乐焉?否耶?夫以生平未尝有乐之人,徒以与诸君子游处而乐,今复以聚之不常而不乐生焉。回忆独居时,虽无所乐,而亦非有不乐也。则是今日之不乐,由前日之乐而来也。夫造物之于人,安能使其长乐哉?因取易田之诗所谓“濠上吟”者,反复咀吟,益叹其文章之古,与其人之心貌相称。属其板刻之,以与四方之知言者共读焉。而余为序之如此。【丁】
(选自刘大魁《海峰文集》,清乾隆刻本)
【注】①博士:学官名,掌管文庙(孔庙)祭祀、教育生员等。②宿彦:老成而有才德之士。③诸生:生员,俗称秀才。
23.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最合适的一项是( )(1分)
A. 以、乃 B. 于、且 C. 而、则 D. 乎、虽
24.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哪一处最合适( )(2分)
盖余生平之乐,无以加于此矣。
A. 【甲】 B.【乙】 C.【丙】 D.【丁】
25.从句式角度,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26.小明在读第④段时,点评道“士生于世,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你认为小明的点评是否恰当?请结合全文,阐述你的理由。(5分)

三、写作(70分)
27.有人认为苦难可以使人变得崇高,也有人认为倒是幸福能做到这一点。
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上海市建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