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102  2022-11-29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
江苏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
专题01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2021•江苏南通•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珠峰海拔高程测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高程”,指的是测定点在起算面以上的垂直高度,起算面不同,得到的高程值自然不同。好比给一个物体量“身高”,从哪里算起,会直接影响最终的测量结果。
迄今为止,我国对珠峰一共进行了三次独立登顶测量。1975年,测得珠峰高程8848.13米(扣除积雪厚度0.92米);2005年,测得珠峰高程8844.43米(扣除积雪厚度3.5米);2020年,我国与尼泊尔大地测量工作者分别进行了珠峰高程测量,经过联合数据处理,测得珠峰雪面高程8848.86米。
我国3次珠峰测量时参考的高程基准面是不同的。1975年的珠峰测量以青岛验潮站1950年到1956年验潮资料确定的黄海平均海面作为高程起算面;与1975年测量的起算面相比,2005年珠峰测量所参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了约2.9厘米,此次2020年珠峰测量采用的则是全球平均海平面。与2005年测量采用的起算面相比,此次起算面高出约30厘米。高程基准面之间的差异,会造成高程测量值的差异。我国高程测量是以黄海平均海平面作为基准面,尼泊尔是以印度洋孟加拉湾平均海平面作为高程基准面。在2020年珠峰测量中,我国和尼泊尔两国大地测量工作者经过充分协商,均同意采用全球高程基准面作为这次珠峰测量的高程起算面。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珠峰测量采用了最现代的测量技术,并且以国产装备为主,充分表明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地测量设备具备高寒和高原地区作业能力。
首次将地面重力测量沿着登峰路线测量到珠峰峰顶,并第一次利用航空重力测量技术测量了珠峰地区的重力场。这为改善珠峰高程起算面本身的精度提供了重要的观测资料,为珠峰高程的精确测量提供了重要支撑。
首次采用我国国产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终端测量珠峰,我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参与珠峰测量。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由中、俄、美、欧四个卫星导航系统组成,目前能够测得珠峰峰顶相对于参考椭球面(即近似表示地球大小和形状的椭球体表面)的高程,简称“大地高程”。而工程建设和大众常用的高程一般称“海拔高程”。要想准确获得“海拔高程”,就需要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测得的大地高,减去平均海平面和参考椭球面的差距,也就是说,只有消除两种高程起算面之间的差异,才能获得我们常说的“海拔高程”。
首次在珠峰地区实施了航空三维激光测量。这不仅考验了国产三维激光设备的高原和高寒地区作业能力,也考验了我国高原航空测量的能力,航空三维激光测量可以测出珠峰三堆地形。更进一步,可以找到珠峰雪面的最高点区域,为珠峰三维地形图的制作奠定基础,此外,国产雪深雷达也首次参与了珠峰的雪深测量,为珠峰积雪厚度探测提供重要支持,也为珠峰岩面高程探测提供技术支持。
未来,要获得更科学、更严密的珠峰高程测量结果,我们还大有可为,我们要对珠峰进行全面的雷达雪深测量,并确定珠峰的岩面最高点,要尽可能在岩面最高点设置固定基准站,使得不同年份、不同测量队完成的珠峰测量结果都相对于同一基准站,由此得到的岩面测量结果更具严密性和可比性,每次珠峰测量都要通过三维激光测量找到珠峰雪面最高峰,作为珠峰雪面最高点。由于珠峰雪面高程每年都发生变化,雪面最高点可能不同,但是结合雪深测量可以估算峰顶相同面积下的积雪容量,通过相同时间段积雪容量变化分析,可以为气候变化、环境变化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浏览完整试题此外,无论是国际联合进行珠峰测量,还是我国独立进行测量,珠峰高程的大地水准面应当基于同一基准面(最好是全球高程基准面),由此得到的高程可以较严格地反映珠峰高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作为地球上的最高峰,珠峰测量难度极大,一直是测绘工作者关注的热点。精准的珠峰高程测量结果,体现了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更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和社会效益,伴随我国国力发展与科技进步,未来的珠峰高程测量必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并推动地球科学的研究。
(摘编自杨元喜、任夏《怎样给球峰量“身高”》,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多国家对珠峰这座世界第一高峰的“身高”开展测量工作,到目前为止,对珠峰总共进行了3次独立登顶测量。
B.2020年,我国与尼泊尔大地测量工作者共同进行了珠峰高程测量,约定以全球高程基准面为这次测量的高程起算面。
C.准确获得“海拔高程”,必须用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测得“大地高程”,减去平均海平面和参考椭球面的差距。
D.虽然珠峰雪面高程每年发生变化,雪面最高点可能不同,但通过进行全面的雷达雪深测量,可以确定岩面最高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每次测得的珠峰高程值都不完全相同,是由高程测量的参考点和高程基准面存在差异等因素导致的。
B.我国对珠峰高程的测量分别相隔30年和15年,从已有的测量结果看,珠峰的“身高”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C.测绘人员首次利用航空重力测量技术测量珠峰地区的重力场,这直接为珠峰高程的精确测量提供了重要支撑。
D.我国测绘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精确测量珠峰,因为这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体现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3.某同学看到这篇材料后,联想到以下诗句,其中不能展现山峰高程的一项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C.岱宗秀维岳,崔翠刺云天。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与以往两次测量相比,2020年我国对珠峰高程测量有哪些方面的进步?
5.从材料看,珠峰高程的测量结果如何才能更科学、更严密?请简要分析。
【答案】1.D 2.B 3.D 4.(1)数据方面,经过联合处理,采用的则是全球平均海平面和全球高程基准面,信息更可靠;我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参与珠峰测量,采用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终端测量珠峰,获得了更为准确的海拔高程。(2)技术方面,采用了最现代的测量技术,并且以国产装备为主,充分表明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地测量设备具备高寒和高原地区作业能力:首次将地面重力测量沿着登峰路线测量到珠峰峰顶,第一次利用航空重力测量技术测量了珠峰地区的重力场;首次在珠峰地区实施了航空三维激光测量,国产雪深雷达也首次参与了珠峰的雪深测量。 5.(1)科研工作者方面要提供更精准的数据,让最高点固定基准站确定并统一,能够精准测量雪面最高点,提升雪深测量和积雪容量固端水准。(2)国际方面,要让基准面趋于统一,尽量团结协作形成全球一致性的参考规范或标准。(3)国家层面,要不断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以为精准测量提供更精确的数据支撑。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你能力。
A.“对珠峰总共进行了3次独立登顶测量”错误,原文第二段说“迄今为止,我国对珠峰一共进行了三次独立登顶测量。1975年,测得珠峰高程8848.13米(扣除积雪厚度0.92米);2005年,测得珠峰高程8844.43米(扣除积雪厚度3.5米);2020年,我国与尼泊尔大地测量工作者分别进行了珠峰高程测量,经过联合数据处理,测得珠峰雪面高程8848.86米”,可见我国三次,总共应该超过四次,2020年我国和尼泊尔是分别进行的测量,算两次。
B.“共同”错误,原文第二段说“2020年,我国与尼泊尔大地测量工作者分别进行了珠峰高程测量”,第三段说“我国高程测量是以黄海平均海平面作为基准面,尼泊尔是以印度洋孟加拉湾平均海平面作为高程基准面”,可见并非共同测量。
C.“必须用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测得”错误。原文第六段说“首次采用我国国产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终端测量珠峰,我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参与珠峰测量。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由中、俄、美、欧四个卫星导航系统组成,目前能够测得珠峰峰顶相对于参考椭球面(即近似表示地球大小和形状的椭球体表面)的高程,简称‘大地高程’。而工程建设和大众常用的高程一般称‘海拔高程’。要想准确获得‘海拔高程’,就需要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测得的大地高,减去平均海平面和参考椭球面的差距,也就是说,只有消除两种高程起算面之间的差异,才能获得我们常说的‘海拔高程’”可见选项偷换概念,张冠李戴。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意思的能力。
B.“珠峰的‘身高’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错误。原文倒数第三段说“由于珠峰雪面高程每年都发生变化,雪面最高点可能不同”,可见选项表述绝对。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
根据第一段先了解“高程”的定义,即“测定点在起算面以上的垂直高度”。
A.此句出自杜甫的名篇《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可见展示了“高程”。
B.语出唐代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向天横:直插天空。横,直插。”势拔“句: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城。现代汉语的意思是: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可见展示了“高程”。
C.意思是写泰山巍峨高大,“崔翠刺云天”,既勾画出直刺云霄、高耸陡峭的山势,又把静止的山峰写得生气蓬勃,富含动态。可见展示了“高程”。
D.意思是说还在欣赏两岸猴子的叫声中,我乘坐的小船已经过了很多座山,可见只是说山多,并未突出山之“高程”。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并归纳概括的能力。
相关信息在第2至7段。
结合第2段“2020年,我国与尼泊尔大地测量工作者分别进行了珠峰高程测量,经过联合数据处理,测得珠峰雪面高程8848.86米”,结合第3段“此次2020年珠峰测量采用的则是全球平均海平面。与2005年测量采用的起算面相比,此次起算面高出约30厘米。高程基准面之间的差异,会造成高程测量值的差异。我国高程测量是以黄海平均海平面作为基准面,尼泊尔是以印度洋孟加拉湾平均海平面作为高程基准面。在2020年珠峰测量中,我国和尼泊尔两国大地测量工作者经过充分协商,均同意采用全球高程基准面作为这次珠峰测量的高程起算面”可见这一次由团结合作的力量,数据进行了联合处理,“采用全球高程基准面作为这次珠峰测量的高程起算面”更可靠。


展开余下试题结合第4段“2020年珠峰测量采用了最现代的测量技术,并且以国产装备为主,充分表明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地测量设备具备高寒和高原地区作业能力”,第5段“首次将地面重力测量沿着登峰路线测量到珠峰峰顶,并第一次利用航空重力测量技术测量了珠峰地区的重力场”,可见这为改善珠峰高程起算面本身的精度提供了重要的观测资料,为珠峰高程的精确测量提供了重要支撑”。
结合第6段“首次采用我国国产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终端测量珠峰,我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参与珠峰测量。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由中、俄、美、欧四个卫星导航系统组成……要想准确获得“海拔高程”,就需要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测得的大地高,减去平均海平面和参考椭球面的差距,也就是说,只有消除两种高程起算面之间的差异,才能获得我们常说的‘海拔高程’”,可见采用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终端测量珠峰,获得了更为准确的海拔高程。
结合第7段“首次在珠峰地区实施了航空三维激光测量”,此外,国产雪深雷达也首次参与了珠峰的雪深测量”,可见三维激光测量进一步,可以找到珠峰雪面的最高点区域,为珠峰三维地形图的制作奠定基础;为珠峰积雪厚度探测提供重要支持,也为珠峰岩面高程探测提供技术支持。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思想内容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结合第8段“我们要对珠峰进行全面的雷达雪深测量,并确定珠峰的岩面最高点,要尽可能在岩面最高点设置固定基准站,使得不同年份、不同测量队完成的珠峰测量结果都相对于同一基准站,由此得到的岩面测量结果更具严密性和可比性,每次珠峰测量都要通过三维激光测量找到珠峰雪面最高峰,作为珠峰雪面最高点。由于珠峰雪面高程每年都发生变化,雪面最高点可能不同,但是结合雪深测量可以估算峰顶相同面积下的积雪容量,通过相同时间段积雪容量变化分析,可以为气候变化、环境变化研究提供参考数据”,可得出科研工作者要不断精准测量,让最高点固定基准站确定并统一,能够精准测量雪面最高点,提升雪深测量和积雪容量固端水准。
结合第9段“此外,无论是国际联合进行珠峰测量,还是我国独立进行测量,珠峰高程的大地水准面应当基于同一基准面(最好是全球高程基准面),由此得到的高程可以较严格地反映珠峰高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得出国际方面要让基准面统一,形成全球的一致性的答案。
结合第10段“作为地球上的最高峰,珠峰测量难度极大,一直是测绘工作者关注的热点。精准的珠峰高程测量结果,体现了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更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和社会效益,伴随我国国力发展与科技进步,未来的珠峰高程测量必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并推动地球科学的研究”,可得出国家层面要不断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答案。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022•江苏无锡•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印尼爪哇开展了一项有关水稻生产的农业研究。研究者发现,农业生产常通过在有限的土地上精耕细作来获得总量的增长,但这种生产模式一旦固化并达到一定上限后,再多的生产投入也不能提高产量,反而有所降低。更重要的是,这种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模式无法进化成更为高级的生产模式。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称之为“内卷”。这种现象同样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其它领域中,而当代中国的教育发展正面临“内卷化”日益严重的问题。
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这样谈当前教育的“内卷化”:孩子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但是读好大学或好专业的名额始终是有限的,从教育效率的角度来看不升反降,造成了整个社会的焦虑。当这个系统问题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和蝴蝶效应对于整个教育生态的破坏力都是巨大的。更大的问题在于,由于标准化考试的日益僵化以及难度降低,考高分的捷径就是刷题,因此让几乎所有考生都陷入到刷题、拼时间的低层次竞赛当中,浪费了时间,扼杀了创造性思维。他坦言,这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一个困境,也是很多父母的无奈”。
走出“内卷化”的困境,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其中,处理好教育资源的优质与均衡的关系尤显重要。这一点无须赘言。
但仅靠学校单方努力显然不够。如果只盯着校园,教育不可能真正走出“内卷化”的困境。一个有力的证据是,即便身处最优质的学校,也依然要面对“内卷化”的考验。此前关于清华北大两所名校学生状况的调查广受关注,揭示了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的现象:在这两所最顶尖高校里,这些学生依然处在极度竞争中。原因无他,“绩点为王”,成功压倒成长。评价方式的单一化唯分数高低论优劣,必然导致在一个赛道里过度竞争。
摆脱单一评价模式,需要全社会对这种观念的接纳,包括政策的支持、学校的引导以及家庭的协作。当社会的评价更加多元,能够在观念上鼓励多样的成长成才路径、在资源配置上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内卷化”自然会得到消解。
(摘编自胡唯元《只盯着校园,走不出教育“内卷化”困境》)
材料二:

(摘编自何菲、温红博《中学生课外学习时间的合理性研究》)
材料三:
提起当前的教育“内卷化”与教育焦虑,不少人认为原因在于优质教育资源过少,而要缓解教育焦虑,必须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这种观点似是而非。在我看来,根本原因不是优质教育资源匮乏,而是在发展教育过程中,人为地把教育资源分为三六九等。政府教育部门没有适时根据教育发展新形势,调整发展教育的思维与战略,反而推出将教育资源等级化的政策措施,这导致我国教育发展陷入困境:不管怎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老百姓一直认为只有排在前2%,甚至前1%的资源才是优质教育资源。如果不全面清理这种等级化思维,我国社会的教育“内卷化”和焦虑,在未来会更加严重。
很多家长抱怨,现在中考竞争激烈,孩子升学压力很大。然而从2000年到2020年,我国上普高的学生增加了400多万,可为何家长的焦虑不减反增呢?原因在于家长们普遍患上了“中职恐慌症”。整个社会上上下下都把职业教育看作层次低人一等的教育,这是发展教育的一大“败笔”。
再着高招,情况也差不多。尽管高等教育已经实现普及化,然而高等教育五花八门的分层现实更令师生家长压力山大。上个世纪末,我国先后启动了211、985建设工程,虽然对建设部分高校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其负面效应更为深远:211、985成为学校的身份标签。有多少学生考进这类高校,成为评价一所高中办学的重要指标。2018年教育部又启动实施了“双一流”建设工程,这使得“双一流”有成为学校新的身份标签之势。
推进高等教育普及化,政府教育部门应该避免自身的政策把学校等级化,否则就会与推进普及化的目标冲突。不但会影响高等教育的结构——所有学校都想办更高层次的学校,也影响高等教育的质量——资源向“头部”学校集中,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生均经费低,无法保障培养质量。可以说,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过程中,还用“精英思维”搞建设工程,是发展教育的又一大“败笔”。政府部门应该努力为所有受教育者创造平等的求学环境,给高校创造公平的竞争机会,在此基础上,落实和扩大学校自主权,这有助于学校办出特色,提高办学质量,而不是把学校引导到争夺教育资源的竞争中。


展开余下试题必须意识到,近年来我国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提出的非985、211院校毕业生不用,以及只招“双一流”毕业生的招聘标准,也是源于教育建设工程。这加剧了唯学历论、唯名校论,进一步带来的问题是学历高消费。学历高消费不但会浪费整个国家的教育资源,也会刺激教育内卷,使所有家庭和学生都被更换到追求更高学历的轨道上。
是时候认真对待造成教育“内卷化”的等级化发展教育的思维了。不调整这一思维,我国在社会的教育焦虑将很难消除。包括我国正在建设的职教本科,由于没有解决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问题被视为所有本科院校中最低层次的院校,遭遇歧视,就值得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当然,调整等级化发展教育的思维,需要形成新的办好每所学校的教育发展观,并要从根本上改革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破除名校的既得利益,这是必须做出的艰难选择。
(摘编自熊丙奇《教育普及化过程中的教育“内卷化”是怎么产生的?》)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永新认为教育“内卷化”导致教育效率降低,使整个社会陷入了焦虑,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从校园着手扭转教育“内卷化”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因为强如清北的学生依然循着“绩点为王”的思维惯性。
C.熊丙奇认为中招带给师生家长的压力,并非源于优质教育资源真正稀缺,而是大众普遍歧视职业教育。
D.从211、985建设工程到“双一流”建设工程,近20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办高等教育仍未脱离“精英思维”。
7.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最能准确说明教育“内卷化”实质的一项是( )
A.学生的作业时间与学习素养呈现一定的正相关,但随着作业时间的继续增加,学习素养提升不明显。
B.学生接受适量的课外辅导有助于学习素养的提升,但过量的课外辅导对其学习素养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C.学生在作业或课外辅导投入的时间和学习素养提升不成正比,说明费时加量的学习方式是行不通的。
D.延长学习时间是提升学习素养的一种方式,可一旦固化为唯一的方式,它终有到达极限或瓶颈的那一天。
8.根据材料,下列各项政策措施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教育“内卷化”趋势的一项是( )
A.严格执行禁止炒作高考中考“状元”、高分生、高考升学率的禁令,严禁公布各类考试成绩排名。
B.实施中小学教师轮岗交流、东西部省份结对教育帮扶等政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
C.教育部门科学制定基础教育学段课后辅导政策,禁停课外培训机构该学段的学科类培训。
D.中小学开展“标准学校”建设,取消“重点学校”评选,执行就近免试入学制度,严禁掐尖招生。
9.请简要分析材料一、材料三两则材料第一段的写作思路。
10.教育“内卷化”的本质成因是什么?关于根治教育“内卷化”的措施,材料一和材料三的论述侧重点之间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答案】6.B 7.D 8.A 9.材料一第一段由现象引出话题(或由此及彼):由农业生产中的“内卷”现象引述到社会生活的其它领域,并聚焦到教育领域“内卷化”这一话题。材料三第一段先破后立;先提出一些人对教育“内卷化”原因的看法,并对此予以批驳,再提出自己的观点。 10.①本质成因:争夺优质教育资源。②材料一侧重论述改变唯分数的单一评价模式,全社会接纳多元评价的观念;材料三侧重论述教育普及化过程中管理者需要转变等级化发展教育的思维观念。前者是前提,自下而上推动后者的转变(或:后者是导引,自上而下带动前者的改变)。
【分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舍本逐末的做法”错,材料一“仅靠学校单方努力显然不够”,是说需要从多方入手,并没有否定从校园着手扭转教育“内卷化”得到做法。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分析图表的能力。
根据“孩子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可知,教育“内卷化”的实质,从学生层面说,就是延长学习时间。
A.体现学生的作业时间与学习素养的关系;
B.体现学生接受课外辅导与于学习素养 关系;
C.体现学生在作业或课外辅导投入的时间与学习素养的关系;
D.强调延长学习时间与学习素养的关系,最能准确说明教育“内卷化”实质。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A.禁止宣传炒作,是治标不治本的措施,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教育“内卷化”趋势。
故选A。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第一段,“20世纪60年代,印尼爪哇开展了一项有关水稻生产的农业研究”先从一项农业研究说起,“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称之为‘内卷’”提出“内卷”一词,“这种现象同样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其它领域中”聚焦再引申到其它领域,“而当代中国的教育发展正面临‘内卷化’日益严重的问题”进而聚焦到教育领域“内卷化”这一话题。第一段由现象引出话题。
材料三第一段,“提起当前的教育‘内卷化’与教育焦虑,不少人认为原因在于……”先提出一些人对教育“内卷化”原因的看法,“这种观点似是而非”再对此观点进行否定批驳,“在我看来,根本原因不是优质教育资源匮乏,而是……”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一段先破后立。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结合材料一“处理好教育资源的优质与均衡的关系尤显重要”和材料三“不是把学校引导到争夺教育资源的竞争中”可知,教育“内卷化”的本质成因是争夺优质教育资源。
材料一,结合最后一段“摆脱单一评价模式,需要全社会对这种观念的接纳,包括政策的支持、学校的引导以及家庭的协作。当社会的评价更加多元,能够在观念上鼓励多样的成长成才路径、在资源配置上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内卷化’自然会得到消解”可知,侧重论述改变唯分数的单一评价模式,全社会接纳多元评价的观念。
材料三,结合最后一段“是时候认真对待造成教育‘内卷化’的等级化发展教育的思维了。不调整这一思维,我国在社会的教育焦虑将很难消除”可知,侧重论述教育普及化过程中管理者需要转变等级化发展教育的思维观念。
其中“改变唯分数的单一评价模式,全社会接纳多元评价的观念”是前提,评价模式和评价观念的转变能够推动管理者教育思维观念的转变;同时,“管理者教育思维观念的转变”是导引,能够引导和带动评价模式和评价观念的转变。
(2022•江苏苏州•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1年9月19日晚,第八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在互联网上风生水起的网络文学,多少显得有些“落寞”。这一届茅盾文学奖首度吸纳网络文学作品参与评选,一共有7部作品,结果无一斩获,仅仅是在176部作品名录上露了一下脸而已。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在茅盾文学奖中同台竞技,从目前的情形看是难有胜算的。究其原因,从评奖性质上看,国内各大文学奖项说到底还是属于“专家奖”的范围,其评选机制和遴选标准都是基于文学传统和社会期待而设置的。如茅盾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江苏2023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