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6  2022-12-02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6]
河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一)语文试题
石家庄精英中学 2022-2023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考试高三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基础知识考查(14分,1题2分)
1.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浪遏(阻止)飞舟 苍茫(旷远迷茫)大地
B. 怅寥廓(宇宙高远辽阔) 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褒扬清明)文字
C. 谁主沉浮(这里指盛衰) 到中流击水(拍水)
D. 挥斥(纵放、奔放)方遒 峥嵘(不平凡)岁月稠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C.“击水”:在词中的意思是“游泳”。句意:到江中心去游泳。
故选C。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或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纵览古今创伟业做大事的人,无不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高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人。
B. 我付出辛勤的汗水播种真诚,显得那么憨厚和愚昧,当看到真诚的种子萌芽,绽放光彩时,心灵得到一份久违的慰藉,觉得播种真诚永远都是最神圣的……
C. 齐白石画虾,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谁也不知道他生前瞻前顾后过多少活虾,画过多少次虾。
D. 他的诗写得酣畅淋漓,感情勃发,很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A.指点江山:指评论国家大事。该处说古今创伟业做大事的人评论国家大事,合乎语境。使用正确。
B.慰藉:指安慰、抚慰。此处是说当看到真诚的种子萌芽而绽放光彩时,心灵得到安慰,合乎语境。使用正确。
C.瞻前顾后: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该处意思是说齐白石对虾进行认真“观察”,此处使用“瞻前顾后”意思不对。使用错误。
D.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舒适,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此处说的是他写诗时情感得到充分抒发,合乎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C。
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词,又称“曲子”“曲子词”“诗余”“长短句”。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严格区别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 是词牌,“长沙”是词题。
B. 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C. 雪莱,法国现实主义民主诗人、作家,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 ,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D.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法国现实主义”错误,雪莱,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
故选C。
4. 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拟人)


浏览完整试题B. 闰土的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比喻)
C. 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反问)
D. 我从乡下跑到京城,一转眼就已经六年了。(夸张)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B.同一类事物不能比喻,此处都是眼睛,是在比较。
故选B。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广大青年 ,重任在肩。青年向上,国家向前。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理想 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勇毅前行, 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新时代中国青年必能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 的新奇迹, 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奋斗中梦想成真!
(摘编自《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人民日报》2021年8月9日)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添砖加瓦 生逢其时 指引 刮目相看
B. 锦上添花 恰逢其时 牵引 另眼相看
C. 添砖加瓦 恰逢其时 指引 另眼相看
D. 锦上添花 生逢其时 牵引 刮目相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添砖加瓦;比喻为宏伟的事业做一点小小的贡献。锦上添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根据语境,个人对于建设国家的宏伟事业所做的贡献是微小的,故用“添砖加瓦”。
生逢其时:出生后遇到好时候。指机遇很好。恰逢其时:恰好碰到那个机会。强调偶然性。根据语境“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可知,此处应选用“生逢其时”。
指引:指点引导。牵引:①(机器或牲畜)拉(车辆、农具等)。②医疗上指用一定的装置对人体的某个部位(如颈椎、腰椎)进行牵拉来治疗伤病。语境是说理想对人生方向的作用,应用“指引”。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语境强调青年会创造出新奇迹,让世界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故选“刮目相看”。
故选A。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1 年红色旅游规模突破 1 亿多人次,各地随着“七一”临近,红色旅游迎来了客流高峰。其游客呈现年轻化、亲子化特征。在购买旅游产品的游客中,25 岁以下群体占比 19.1%,创近年新高;“95 后”群体在红色旅游群体中的占比已连续 3 年增长。上半年红色旅游景区门票的预订客群中,亲子家庭占比超过三成,其中“80 后” 最爱带娃逛红色景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文化和旅游部等四部门发布了“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百条线路”共分三大主题 ,包括 52 条“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主题线路、20 条“走近大国重器、感受中国力量”主题线路和 28 条“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主题线路。
而随着红色旅游热潮持续升温,红色旅游的产品类别也越来越丰富,除传统的红色纪念馆、博物馆外,还有红色专题游、红色演艺、红色深度游等。如,沿线的许许多多乡村也吸引了大批游客打卡。多地开发的“红色旅游十乡村旅游”特色线路,不仅发扬了红色传统,传承了红色基因,也为乡村振兴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1年红色旅游规模突破1亿多人次,各地随着“七一”临近,红色旅游迎来了客流高峰。
B.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1年红色旅游规模突破1亿多人次,随着“七一”临近,各地红色旅游迎来了客流高峰。
C.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2021年红色旅游规模突破1亿人次,随着“七一”临近,各地红色旅游迎来了客流高峰。
D.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1年红色旅游规模突破1亿人次,各地随着“七一”临近,红色旅游迎来了客流高峰。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文中句子存在三处语病:
第一处“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句式杂糅,可改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或者“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由此排除B、D两项;
第二处“红色旅游规模突破1亿多人次”语义重复,“突破”后应跟确切数字,“1亿多”改为“1亿”,由此排除A项;
第三处“各地随着‘七一’临近,红色旅游迎来了客流高峰”属中途易辙,“各地随着‘七一’临近,红色旅游迎来了客流高峰”前句主语是“各地”,后句主语是“红色旅游”,“各地”应修饰“红色旅游”,可调整为“随着‘七一’临近,各地红色旅游迎来了客流高峰”。
故选C。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科学家们曾经研究过青铜器的成分,研究发现青铜器并不是只有铜,还有磷,令人惊奇的是古蜀人在制作青铜器时会精准地计算铜与磷的比例,其中磷的成分占比为8%-10%左右。铜的熔点较高,达到了1083℃,而磷的熔点较低,只有590℃。将磷掺杂在铜之中,会降低金属的熔点,降低了燃烧难度。要知道的是,古蜀人使用的燃烧材料是木柴,木柴的燃烧温度只有700-900℃。添加磷的比例太高之后,会导致合金性质不稳定。只有恰当地添加磷元素才能够既降低合金的熔点,又能够保证合金的稳定性。因为古蜀人使用的是铜和磷,所以古蜀人的青铜器被称之为“磷铜”。( ),而是磷元素在16世纪才被世人发现,比古蜀人晚了将近3000年左右,这不得不让我们佩服古蜀人的智慧。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诡异的并不是古蜀人采用了和中原地区不一样的青铜器成分
B. 古蜀人采用了和中原地区不一样的青铜器成分,令人感到诡异
C. 诡异的并不是中原地区采用了和古蜀人不一样的青铜器成分


展开余下试题D. 中原地区采用了和古蜀人不一样的青铜器成分,令人感到诡异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根据后文“而是”可知,“不是……而是”是固定关联词搭配,前面应该有“不是”,据此排除BD;
文段论述的对象是“古蜀人在制作青铜器用的是‘磷铜’”,从逻辑层面讲,括号处表达的重心应倾向于“古蜀人”,而非“中原地区”,A项较之于C项,与前后文衔接更自然。
故选A。
二、课本文本阅读(12分,选择4分,1题2分,简答8分)
8. 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中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碧”二色都富有生命 力度,勃发着生命的光彩,再加上“遍”“透”的程度修饰,一派蓬勃生机跃然纸上。
B. “漫江碧透”中的“漫”极有特色,它是“遍布”的意思,即放眼望去,整个江中碧绿通透,给人一种深厚的绿意和沉重的感受。
C.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击”“翔”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飞得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儿游动得欢愉自在的景象。
D. “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的“万类”指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霜天”表面上指自然界的霜天,也暗指当时我国的政治气候。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
B.“沉重的感受”错误,与语境不符,体现的应是江水清澈澄碧,给人美好又充满生机的感受。
故选B。
9.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致大海》第8至13节中,诗人深情缅怀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抒发自己崇尚自由而壮志难酬,敬慕英雄而前途渺茫的困惑。这部分融理性思考于主观情感之中,体现了普希金作为一个极富政治思想的抒情诗人的犀利和严谨,理性和睿智。
B. 《致云雀》意蕴深刻,比喻新奇,赞美云雀,抒发对欢乐、光明、自由和理想的深情向往。诗歌中的云雀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理想中的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化身。
C. 《再别康桥》一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徐志摩静默、悠然的心境。
D. 《红烛》在诗的每一节都以“红烛啊”的呼唤开头,全诗扣住“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多次发问,形成层层推进的抒情层次,酣畅淋漓地歌颂了红烛为实现理想而勇于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衬托了诗人徐志摩静默、悠然的心境”错误。诗人故地重游,心境并不是“静默、悠然” 的。《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 见景生情,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他在诗里所描写的事物都是美好的,所以作者在其中寄寓了对自然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希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这里的情感是复杂而热烈的,并不是静默、悠然的。
故选C。
10. 阅读《致云雀》诗歌节选,完成下列问题。
致云雀(节选)
你好啊,欢乐的精灵!
你似乎从不是飞禽,
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
以酣畅淋漓的乐音,
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
向上,再向高处飞翔,
从地面你一跃而上,
像一片烈火的轻云,
掠过蔚蓝的天心,
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
地平线下的太阳,
放射出金色的电光,
晴空里霞蔚云蒸,
你沐浴着明光飞行,
似不具形体的喜悦开始迅疾的远征。
第3节写出了云雀的什么特点?
【答案】诗人由清晨描写到夜晚,赞美了云雀飞行时迅疾的身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云雀向往自由、 冲破黑暗的果决与迅疾。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形象特点的能力。
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沉重地笼罩着整个英国。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流落头,到处是弱肉强食;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国家物价飞涨,人工资骤降,人民生活贫困;愤怒的工人因此起来罢工,捣毁机器,游行请愿。然而这一切行动均遭到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这种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而菜的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这一迫切愿望。
第三节描写云雀升上晴空迎接朝阳和以一系列欢快明朗的形象感染读者。“金色的电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清晨的“霞光”比喻为“电光”,生动形象,描写云雀高飞的特点,云雀的振翅高飞,体现了诗人的执着奋进、愤世嫉俗的态度;“浴着明光飞行”“似不具形体的喜悦开始迅疾的远征”赞美了云雀飞行时迅疾的身影,同时也表现了云雀向往自由、冲破黑暗的果决与迅疾。
11. 阅读《致大海》诗歌节选,完成下列问题。
渔人的渺小的帆凭着
你的喜怒无常的保护
在两齿之间大胆地滑过,
但你若汹涌起来,无法克服,
成群的渔船就会覆没。
直到现在,我还不能离开
这令我厌烦的凝固的石岸,
我还没有热烈地拥抱你,大海!
也没有让我的诗情的波澜
随着你的山脊跑开!
你在期待,呼唤……我却被缚住,
我的心徒然想要挣脱开,
是更强烈的感情把我迷住,
于是我在岸边留下来……
《致大海》诗人为何厌烦“凝固的石岸”?“石岸”又有何象征意义?
【答案】“石岸”使诗人无法热烈地拥抱大海,整个人“被缚住”。这些“凝固的石岸”正是黑暗现实的象征,它是拘禁诗人无边的囚牢,使诗人向往自由的夙愿无法实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从“直到现在,我还不能离开,这令我厌烦的凝固的石岸……你在期待,呼唤……我却被缚住……”可知,因为这些石岸,诗人无法热烈地拥抱大海,整个儿“被缚住”了,只好“在岸边留下来”,所以诗人厌烦“凝固的石岸”。
从“直到现在,我还不能离开,这令我厌烦的凝固的石岸,我还没有热烈地拥抱你,大海!也没有让我的诗情的波澜,随着你的山脊跑开!”“我却被缚住”可知,这些“凝固的石岸”正是黑暗现实的象征,它是拘禁诗人的牢笼,使诗人向往自由的夙愿无法实现。
12. 阅读《再别康桥》中的第2〜6节诗,完成下列问题。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来为人们所喜爱,选文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任选一种修辞手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1:比喻,将“金柳”比喻为“新娘”,形象地写出夕阳将河畔的垂柳镀上了一层金色、婀娜的柳条随风轻舞的柔美姿态,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美景极度迷恋的感情。“艳影”即金柳的倒影,与上句“新娘”相呼应,形象地描写出金柳在水中的倒影之艳丽。
示例2:拟人,“招摇”一词将青荇拟人化,形象地写出了青荇的轻盈可爱,生动地表现出水草仿佛在向诗人招手致意的情形。“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享受康河柔波的爱抚,表达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热烈的爱恋。


展开余下试题【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有:“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沉淀着彩虹似的梦”等。
如“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此句使用比喻,是比喻中的暗喻,本体是“金柳”,喻体是“新娘”,“是”是比喻词。把金柳比作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为有生命的活物,写出了夕阳下垂柳的柔美婀娜之态,温润可人,表现康桥之美,同时也表达自己对剑桥的眷念之情。“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以“艳影”写金柳的倒影,“艳”字写出金柳倒影的妩媚艳丽,荡漾在心头,表达了我的牵挂之情。
运用拟人修辞的句子有:“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等。
如“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招摇”本指人张扬炫耀以引人注意,此处用于形容“青荇”,水草仿佛在向诗人招手致意,使本来带有贬义的形象显得快活轻松、轻盈可爱,使画面充满了动感个美感。“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甘心”指心甘情愿;乐意。诗人把荡漾着柔波的康河人格化,绿意的水草在水波里招摇,惬意平静,突出了康河的明净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而自由和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因此他愿意永远留在康河,心甘情愿与水草融为一体,由此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永久恋情。
二、名篇名句默写及读背检测(21分)
1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第一组:
(1)儒学巨匠荀子在《劝学》中提到“________,____________”,启示人们要善于借助外部的力量去获取成功。
(2)早在唐代,韩愈就曾在《师说》中借“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释了老师的作用。
(3)俗语有“空想一万次不如行动一次”的说法,在荀子的《劝学》中表述意思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
《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4)________,(5)_______;(6)_______,(7)____________。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8)________,用心躁也。
《师说》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9)_______,(10)________,(11)________。是故圣益圣, 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12)_______,(13)________,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答案】 ①. 君子生非异也 ②. 善假于物也 ③. 师者 ④.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⑤. 吾尝终日而思矣 ⑥.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⑦. 锲而舍之 ⑧. 朽木不折 ⑨. 锲而不舍 ⑩. 金石可镂 ⑪.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⑫. 今之众人 ⑬.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⑭. 而耻学于师 ⑮. 彼童子之师 ⑯.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生、受、须臾、锲、镂、鳝等。
读背检测(10分)
1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游戏软件,否则,拿不出新软件,就难以抵制不健康的盗版软件。
B. 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C. 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从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D.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 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成分赘余,“否则”即“如果不这样”的意思,与“拿不出新软件”重复,去掉一个。
B.搭配不当(不合逻辑),“培养”与“失足青年”属于动宾搭配不当(“培养失足青年”不合逻辑),去掉“和培养”。
D.句式杂糅,“深受……所欢迎”可拆成“为……所欢迎”和“深受……欢迎”。
故选C。
15. 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上最强台风“海燕”重创菲律宾,在受灾最严重的洛克落班市,哀鸿遍野,被台风吹倒的房屋、树木、汽车残骸遍布街道。
B. 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C. 海淀区十一学校甘兰佑老师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安之若素,依然坚守三尺讲台,心系全体学生,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生命之歌。
D. 报纸的编辑说:为了方便人们按图索骥,不遗漏每一个精彩的瞬间,报纸特别登出了选手们进行比赛的时间。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哀鸿遍野:比喻到处是背井离乡、呻吟呼叫 灾民。根据“受灾”“被台风吹倒的房屋、树木、汽车残骸遍布街道”的语境,可知使用正确。
B.安步当车: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也指人能够安守贫贱生活。此处是指抢险队员们在困境中只能步行,不合语境。
C.安之若素:(遇到不好的情况或异常情况)毫不在意,跟平常一样对待。根据“变故”可知,使用正确。
D.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此处形容方便人们寻找比赛信息,使用正确。
故选B。
16. 下列有关文言文常出现的文常,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折桂,折:摘取;桂:桂树的枝条。因桂树叶碧绿油润,我国古代把夺冠登科比喻成折桂,古时科举考试正处在秋季,恰逢桂花开的时候,故借喻高中状元。
B. 公主是古代帝王之女的称谓,始于战国。汉朝时规定,皇帝之女称公主,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姑姑称大长公主,后代沿此制。
C. 潜邸,指皇帝即位前所居的府第;也特指非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之前的住所。和“东宫”的含义是等同的。
D. 古代贵族与平民的头衣(元服)区别很严格。贵族戴冠、弁、冕,平民戴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常见文化常识的能力。
C.“含义是等同的”错误,潜邸,和“东宫”的含义不等同。潜邸:非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之前的住所。东宫:太子的寝宫。
故选C。
17.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战国时代中央就设有监察官,称为御史,一直沿袭至清代。主要职责是随时准备给皇帝讲经论典或作辞赋,或草拟诏令,或应和文章。
B. 古代诸侯会定期朝见天子,叫“朝聘”。每年派大夫朝见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为“朝”。
C. 夏至之日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祭地礼仪还有祭山川、土神、谷神、社稷等。
D. 登科,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也特指考中进士,也说登第。如“新进士才及第,以泥金书帖子,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部分”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