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33 2022-12-02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
福建省龙岩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龙岩一中2023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红楼梦》,那可说而未经人说的就是那悲剧之演成。悲剧为什么演成?辛酸泪的解说在哪里?曰:一在人生见地之冲突,一在兴亡盛衰之无常。我们先说第一个。“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仁者秉天地之正气,恶者秉天地之邪气,至于那第三种却是正邪夹攻中的结晶品。《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便是这第三种人的基型。普通分三种人为善恶与灰色。悲剧之演成常以这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在为人上说,都是好人,都是可爱,都有可原谅可同情之处,惟所爱各有不同,而各人性格与思想又各互不了解,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悲剧就在这未通未遂上各人饮泣以终。这是最悲惨的结局。在当事人,固然不能无所恨,然在旁观者看来,他们又何所恨?希腊悲剧正与此同。国王因国法而处之于死地,公主因其为情人而犯罪而自杀,其妹因其为兄长而犯罪而自杀。发于情,尽于义,求仁而得仁,将何所怨?是谓真正之悲剧。善恶对抗的悲剧是直线的,显然的;这种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悲剧是曲线的,令人失望的。《红楼梦》写悲剧已奇了,复写成思想冲突的真正悲剧更奇,《红楼梦》感人之深即在这一点。
(摘编自牟宗三《<红楼梦>悲剧之演成》)
材料二:
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正因为如此,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以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为例,她们认同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这些价值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落空。《红楼梦》描述的毁灭,针对的不是某一种价值或人生,而是几乎所有的价值和人生。不是某一个人的毁灭,而是大观园的灰飞烟灭。《红楼梦》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悲剧作品,原因正在于这种彻底的毁灭。
构成悲剧的诸要素中,不幸和死亡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在欧洲,最早的古希腊悲剧表现了命运的不可抗拒,基于神的意志和人的性格,无奈或者悲惨的结局都无法避免。同时,其中蕴含的人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让悲剧充满了崇高的意味。而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人世间内在于人性和社会的矛盾,无一例外把罗密欧和朱丽叶、奥赛罗、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等主人公带入死亡。比较起来,《红楼梦》似乎更接近于莎士比亚作品。虽然有一个神话的背景,但整部小说描述的不过是处在欲望、情感、秩序、伦理、宗教之间的心灵冲突和生命挣扎,不幸和死亡贯穿其中。十二钗中,元春、迎春、秦可卿、王熙凤、林黛玉的生命各个不同,却都无法躲过香消玉殒的结局。而在十二钗之外,作者不断地安排着冯渊、贾瑞、林如海、宝珠、秦钟、秦业、金钏儿、尤三姐、尤二姐、晴雯等的死亡,让那些刻意营造的成功或者欢乐显得非常苍白和脆弱。每个人的悲剧被安放得自然而然又合情合理,更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
(摘编自王博《<红楼梦>的悲剧让美好的东西获得根基》)
浏览完整试题
材料三:
我认为《红楼梦》是康、雍、乾三朝的社会生活、社会矛盾、历史趋向的一个艺术的总概括和总反映。《红楼梦》里写了两种毁灭,一种是新生事物的毁灭,这就是贾宝玉、林黛玉爱情的毁灭;另一种是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的毁灭。前者的毁灭是新的生命由于它还未成熟,经不起狂风恶浪的摧折而毁灭,但它健壮的根系和茁壮的幼芽仍在适宜的土壤里保存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有适当的气候,它会继续生长,最终长成大树;而后一种毁灭,是腐朽加腐烂,是生命的尽头,最终是化为粪壤,永远成为过去、不可能再生。
所以这两种毁灭,具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意义。前者反映的是历史前进的客观趋势,后者反映的是由荣、宁二府象征的那种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
曹雪芹的笔是非常狡狯的,他一再声称此书“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表面上说得非常好听,都是对封建皇帝和朝廷的歌功颂德,但一开头他就写了一桩贪赃枉法的人命案,同时带出了炙手可热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此开头,也就开始了他对封建社会的大揭露,大批判。贪赃枉法的贪官贾雨村,是全靠贾府一手提拔起来的,他枉断了薛蟠所犯的人命案以后,还直接向贾府和王子腾报告,这说明一切横行不法的事,都与“四大家族”有关。通过对这个具体的“贾”府的描写,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具体情况,而且“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这就是封建社会政治势力的一张关系网。所以“葫芦僧乱判”一案,实际上是对封建社会、封建官场的一个总揭露和总批判。
当然《红楼梦》最最动人之处,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生死不渝的爱情和他们的爱情悲剧,《红楼梦》是以宝、黛的爱情悲剧来贯通全局的。这个爱情悲剧的内涵是誓死捍卫爱情和婚姻的自主、自择权,主张爱情和婚姻的自由。
(摘编自冯其庸《读<红楼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悲剧之演成常以善恶与灰色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只如此,还在兴亡盛衰之无常。
B.鲁迅认为有意义的人生一定要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因为只有如此,价值的毁灭才能构成真正的悲剧。
C.金陵十二钗认同的价值不同,选择的生活不同,但她们追求的价值和生活最后尽都落空,这体现了小说的悲剧性。
D.曹雪芹在《红楼梦》创作中虽有意规避“伤时骂世”,表面上对封建朝廷歌功颂德,但仍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红楼梦》的悲剧是各人性格、思想、见地、立场等方面上的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情有未通、欲亦未遂的真正的悲剧。
B.早期的古希腊悲剧蕴含着人在面对不可抗拒的命运时所表现出的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赋予悲剧以崇高的意味。
C.十二钗的悲剧各有不同,但从根本上看都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与莎士比亚的悲剧所反映的人性和社会的矛盾有相似点。
D.宝黛爱情的毁灭,反映了新生事物在历史前进中难逃灭亡的客观趋势,荣宁两府的毁灭象征着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两种毁灭的社会意义不同。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与《红楼梦》所体现的“真正之悲剧”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孔雀东南飞》 B.《哈姆莱特》 C.《雷雨》 D.《边城》
4.材料二是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的?请从论证方法、语言、论据中选择两个角度加以说明.(4分)
5.材料一认为《红楼梦》的悲剧产生的原因,一是人生见地之不同,二是兴亡盛衰之无常。请结合三则材料,以“宝、黛爱情悲剧”或“宝、钗婚姻悲剧”为例谈谈自己的理解。(4分)
(二)现代文阅读2(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异禀
汪曾祺
王二是这条街的人看着他发达起来的。
他家在后街濒河的高坡上。这家总是那么安静,从外面听不到什么声音。后街的人家总是吵吵闹闹的。男人揪着头发打老婆,女人拿火叉打孩子,老太婆用菜刀剁着砧板诅咒偷了她的下蛋鸡的贼。王家从来没有这些声音。他们家起得很早。天不亮王二就起来备料,然后就烧煮。他媳妇梳好头就推磨磨豆腐,帮王二烧火,火光照得她的圆盘脸红红的。
每天下午,在上学的孩子放学,人家淘晚饭米的时候,他就来摆他的摊子。他摆摊的地点是在保全堂。这地点好,东街西街和附近几条巷子到这里都不远。到了上灯以后,王二的生意就到了高潮。只见他拿了刀不停地切,一面还忙着收钱,包油炸的、盐炒的豌豆、瓜子,很少有歇一歇的时候。一直忙到九点多钟,在他的两盏高罩的煤油灯里煤油已经点去了一多半,装熏烧的盘子和装豌豆的匣子都已经见了底的时候,他媳妇给他送饭来了,他才用热水擦一把脸,吃晚饭。吃完晚饭,总还有一些零零星星的生意,他不忙收摊子,就端了一杯热茶,坐到保全堂店堂里的椅子上,听人聊天,一面拿眼睛瞟着他的摊子,见有人走来,就起身切一盘,包两包。他的主顾都是熟人,谁什么时候来,买什么,他心里都是有数的。
这一条街上的店铺、摆摊的,近几年,景况都不大好。只有王二的生意却越做越兴旺。每天晚上到了买卖高潮的时候,摊子外面有时会拥着好些人。遇上下雨下雪,叫主顾在当街打伞站着,实在很不过意。于是经人说合,出了租钱,他就把他的摊子搬到隔壁源昌烟店的店堂里去了。源昌烟店是个老名号,专卖旱烟。王二来了,就占了半边店堂。他的摊子原来在保全堂廊檐是东西向横放着的,迁到源昌,就改成南北向,直放了。所以,已经不能算是一个摊子,而是半个店铺了。他所卖的东西的品种也增加了。最显眼的变化是他把长罩煤油灯撤掉,挂起一盏呼呼作响的汽灯。这白亮白亮的汽灯,越显得源昌柜台里的一盏煤油灯十分的暗淡了。
王二的发达,是从他的生活也看得出来的。他可以自由地去听书了。王二最爱听书。以前去听书都要经过考虑。一是花钱,二是费时间,更主要的是考虑这与他的身份不大相称:一个卖熏烧的,常常听书,怕人议论。近年来,他觉得可以了,想听就去。
王二把他的买卖乔迁到隔壁源昌去了,但是每天九点以后他一定还是端了一杯茶到保全堂店堂里来坐个点把钟。
展开余下试题
且说保全堂。这是一家门面不大的药店。药店的“同仁”,一律称为“先生”。先生里分为几等,最低等的叫“同事”。“同事”每年都有被辞退的可能。像保全堂的陶先生,就有三次差点被辞退。他咳嗽痰喘,人也不精明。没有辞退,是因为店伙纷纷说情,加上他也越来越勤勉谨慎了。“先生”以下,是学生意的,叫做“相公”。保全堂现有的“相公”姓陈。陈相公嘴唇厚厚的,说话呜噜呜噜地说不清楚。他老是挨打。挨打的原因大都是因为做错了事:纸裁歪了,灯罩擦破了。这孩子也好像不大聪明,记性不好,做事迟钝。有时,他会想一会家,想想他的守寡的母亲,想想他家房门背后的一张贴了多年的麒麟送子的年画。
王二每天到保全堂来,是因为这里热闹。别的店铺到九点多钟,就没有什么人,往往只有一个管事在算账,一个学徒在打盹。保全堂正是高朋满座的时候。这些先生都是无家可归的光棍,这时都聚集到店堂里来。还有几个常客,其中有一个叫张汉的。这张汉有七十岁了,年轻时走过很多地方,见多识广。
有一天,张汉谈起人生有命。说凡是成大事业,有大作为,兴旺发达的,都有异相,或有特殊的秉赋。汉高祖刘邦,股有七十二黑子——就是屁股上有七十二颗黑痣,谁有过?燕人张翼德,睡着了也睁着眼睛。就是市井之人,凡有走了一步好运的,也莫不有与众不同之处。必有非常之人,乃成非常之事。大家听了,不禁暗暗点头。
张汉猛吸了几口旱烟,忽然话锋一转,向王二道:“即以王二而论,他这些年飞黄腾达,财源茂盛,也必有其异秉。”
王二不解何为“异秉”。
“就是与众不同,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你说说,你说说!”
大家也都怂恿王二:“说说!说说!”
王二虽然发了一点财,却随时不忘自己的身份,从不僭越自大,在大家敦促之下,只有很诚恳地欠一欠身说:“我呀,有那么一点:大小解分清。”他怕大家不懂,又解释道:“我解手时,总是先解小手,后解大手。”
张汉一听,拍了一下手,说:“就是说,不是屎尿一起来,难得!”
说着,已经过了十点半了,大家起身道别。该上门了。掌柜向柜台里一看,经常挨打的学生意的小伙计陈相公不见了,就大声喊:“陈相公!”喊了几声,没人应声。
原来陈相公在厕所里。这是陶先生发现的。他一头走进厕所,发现陈相公已经蹲在那里。本来,这时候都不是他们俩解大手的时候。
(有删减)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多处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比如开头“后街的人家总是吵吵闹闹的”与王二家的安静形成对比,突出王二家庭和睦,妻子贤惠。
B.王二早起备料烧煮,下午摆摊做生意,他清楚“谁什么时候来,买什么”,到后来搬摊子,增加品种,可见其用心经营,灵活变通。
C.文中写王二“去听书”的情节,展现了他忙中偷闲、张弛有度的生活状态,而他能“想听就去”,原因在于他“发达后”,心生骄纵。
D.“异秉”的意思是“与众不同,异于常人之处,通常能带来好运富贵”。本文中王二的“异秉”本质上是他的勤劳能干,自守自持。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篇小说语言平和冲淡,通过简洁恬静的笔调,描绘了小镇上的风土人情,世事云烟。
B.本篇小说故事情节平缓,呈现的多是平淡的生活画面,体现了汪曾祺作品的独特魅力。
C.本篇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了人生百态和世事冷暖,流露出作者对弱势群体的悲悯之情。
D.本篇小说中陶先生、陈相公和王二对比鲜明,与王二相比他们缺少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8.有人说“《异秉》中处处体现温情,又隐藏着太多的无情”,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9.王安忆曾说:“汪曾祺笔下几乎没有特殊事件,都是一般状况,特殊事件总是在一般状况的某一个时节上被不显山不露水地带出。而事实上,汪曾祺的故事里都有着特殊事件,堪为真正的故事。”这篇小说中的“特殊事件”是什么?其背后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二、古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贞观六年,文武官请封禅,上曰:“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群臣请之不已,上欲从之,魏征独以为不可。上曰:“公不欲朕封禅,以社稷未安邪?”曰:“安矣。”“四夷未服邪?”曰:“服矣。”“然则何为不可封禅?”对曰:“陛下虽有此数者,然今户口未复,仓廪尚虚,且远夷君长,皆当扈从,此乃引戎狄入内且示以虚弱也。况赏贵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将焉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十二月,癸丑,帝与侍臣论安危之本。中书令温彦博曰:“伏愿陛下常如贞观初,则善矣。”帝曰:“朕比来怠于为政乎?”魏征曰:“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帝拊掌大笑曰:“诚有是事。”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贞观七年,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是岁,公卿以下复请封禅者前后相属,上谕以“旧有气疾,恐登高增剧,公等勿复言”。贞观十四年,陈仓折冲都尉鲁宁坐事系狱,自恃高班,谩骂陈仓尉刘仁轨,仁轨杖杀之。上怒,命追至长安面诘之。仁轨曰:“鲁宁对臣百姓辱臣如此,臣实忿而杀之。”征曰:“陛下知隋所以亡乎?百姓强而陵官吏,如鲁宁之比是也。”上悦,擢仁轨为栎阳丞。上将幸同州校猎,仁轨上言:“今秋大稔,民收获者才一二,使之供承猎事,治道葺桥,动费一二万功,实妨农事。愿少停銮舆旬日,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上赐玺书嘉纳之,寻迁新安令。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
B.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
C.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
D.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后借指国家。
B.四夷,指古代对中土以外、四方各族的泛称,是东夷、南蛮、西戎和北狄的合称。
C.癸丑,癸为天干,丑为地支,古人常用天干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来纪年、月、日。
D.京师,在古代有首都、朝廷、天子的军队等意思,在本文中具体指唐朝都城长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太宗认为只要天下安定,百姓生活富足,帝王心中怀有对天地的诚心敬意,没有必要一定要去泰山封禅。
B.魏征认为,不计其数的赏赐未免让远人产生厌倦心理,连续多年地免除赋税也不能补偿百姓的辛劳付出。
C.唐太宗曾亲自审查监狱中的囚犯,怜悯应处死刑的犯人,放他们回家,但规定需按照约定期限回来就刑。
D.刘仁轨因鲁宁当着百姓谩骂侮辱自己,气愤之下把鲁宁杀死。唐太宗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想惩治刘仁轨。
展开余下试题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
(2)愿少停銮舆旬日,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
14.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到“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结合文本概括唐太宗的哪些做法体现了这一点。(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 15-16 题。
责子①
[晋]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注]①陶渊明另有《命子》诗,中有“夙兴夜寐,愿尔斯才。尔之不才,亦已焉哉!”句。另有《与子俨等疏》一文, 文中有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晋代另一位文学家左思写过《娇女诗》,诗中写小孩子顽皮活泼,把衣衫弄得一塌糊涂,让大人恼火“当与杖”,但却是一段矜惜怜爱之情,富有生活情趣。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诗歌写自己两鬓白发和肌肤松弛,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年老,为后面内容做铺垫。
B.诗歌写自己的五个儿子皆不成器,尤其阿舒二十八岁了,还是懒惰得世上无双。
C.阿宣行将十五岁却不爱学习,雍、端十三岁还不识数,通子快九岁了只知贪吃。
D.诗人将儿子一一数落了一番后,表示假若天意真是如此,那就暂且还是喝酒吧。
16.杜甫认为《责子》是在批评儿子不求上进,而黄庭坚却予以否认,认为是“戏谑的慈样”。你赞同谁的观点?请结合你的理解,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对秦始皇的暴取豪夺、奢靡浪费发出强烈的诘问和严厉的谴责。
(2)《谏太宗十思疏》首段阐明此次进谏是针对君王执政出现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问题,并用形象的比喻指明其危害性。
(3)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望,就如同女子对情人的思念一般热烈。
(4)《春江花月夜》中,“,”两句与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课内知识检测(10 分)
1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百姓皆以王为爱也(仁爱) 又欲肆其西封(封地)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厌恶)
B.善刀而藏之(揩拭)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 欲辟土地,朝秦楚(使朝见)
C.李牧连却之(拒绝)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严肃地) 申之以孝悌之义(兄弟友爱)
D.虽董之以严刑(使明白) 举先王之政(施行) 行李之往来(外出所带箱包)
19下列各组句子所包含的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洎牧以谗诛 渺渺兮予怀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B.不拘于时 以其无礼于晋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C.而今安在哉 大王来何操 夫晋,何厌之有
D.终必不蒙见察 若属皆且为所虏 蚓无爪牙之利
20.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译文:或者大王要鼓舞军队士气,使军士臣下感受到危机,和诸侯结怨,这样以后心里才痛快吗?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译文:越国认为自己地处偏远之处,您知道它处境艰难,为什么要使郑灭亡去陪衬邻国?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句子停顿不知晓,疑惑没有解答,或者询问老师,或者不询问,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遗漏了,我不明白他这么做的原因。
D.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译文:(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铿的一声,他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
21.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鸿门宴”名为宴会,实则是一场变幻莫测的心智和勇气的较量。在宴席座位上,项羽以主人自诩, 自居南向上位,侧面表现了他自矜功伐的性格。
B.《答司马谏议书》和《谏逐客书》一样,都是臣子写给君主的奏疏,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两篇文章都能立足现实进行说理,体现出古代文人的担当精神。
C.古代文言文中的称谓众多,有敬称,如公、子、足下、壬人、先祖父等;有谦称,如愚、鄙、寡人等;也有蔑称,如竖子、鲰生、不德等。
D.古代皇帝除姓名外,往往有尊号、年号、庙号、和谥号。其中庙号和谥号皆是对帝王死后的称谓, 前者如高祖、太宗,后者如文帝、武帝。
2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去年全国出版了 500 部长篇小说,但真正被评论家及读者看不过一二十部。当攫取金钱与声名的浮躁心态占据上风时,欲推出堪称经典的力作无异于缘木求鱼。
B.他在国外生活 40 年,长期供职于环境工作部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使他在“清洁工业计划”的推广过程中游刃有余。
C.湖南省地方海事局李局长面对首次到来的“千里湘江话航运”新闻采访团,踌躇满志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一定要让湘江航运再发生机。
D目前我国的经济学建设滞后,主要原因是一些学者陷入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思维框架,没有弄清问题实质,没能做出切中肯綮的理论分析。
四、语言文字运用(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
航天员在太空中每一次自信的微笑、每一个娴熟的动作,背后都是巨大的努力与付出。
1998年,翟志刚加入中国航天员大队,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为了一朝飞天、逐梦苍穹,翟志刚开始了的刻苦训练。
2008年,翟志刚如愿入选神舟七号航天员乘组,成为首位太空行走的中国人。这次“太空漫步”,翟志刚走了19分35秒,而接下来的登天路,他走了漫长的13年。这13年间,他先后成为神舟十号和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备份航天员,但均与飞天任务。
直到2021年10月16日,随着火箭尾焰点亮夜空,翟志刚再次征战太空。这次,他担任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指令长,与他一同飞向星空的是两名“80后”——王亚平和叶光富。
2010年,王亚平如愿成为中国航天员大队的一员。初次接触离心机训练,王亚平感到既陌生又恐惧。每次训练,因为强大的牵引力,王亚平脸部肌肉严重变形,眼泪控制不住地向外流,但她从未按下手边红色的暂停键。
相比翟志刚和王亚平,叶光富是“新面孔”。虽然是首次执行飞天任务,但他并非首次在公众面前亮相。
2016年7月7日,在意大利撒丁岛,6名满身泥土的航天员从探险6天6夜的洞穴中走出。其中,叶光富的东方面孔格外。
洞穴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让人类在未来踏上其他星球时,具备适合陌生环境的能力。叶光富作为中国航天员代表,与来自美国、俄罗斯、西班牙、日本的5名航天员共同参加了欧洲空间局组织的洞穴训练。凭借良好的综合素质,叶光富在训练中,成为担当洞穴勘测与定向导航任务的重要角色。
2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年复一年
上一篇: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番禺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语文试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福建省龙岩”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