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A. 小说叙述视角的传统分类,混淆了“谁说”和“谁看”,这导致了相关研究混乱。 B. 在零聚焦叙述视角下,叙述者对人物内心深处的一切想法、情绪和动机了如指掌。 C. 干预功能是叙述者在文本中最主要的功能,干预功能之一是引起小说读者的注意。 D. 当叙述者的视角和作品中某一人物的视角相重合时,叙述者就是作品中某一人物。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①段比较两种视角分类,为论证不同叙述视角运用及其效果奠定基础。 B. 文章第④段先引出评论性干预的作用,再结合具体的事例阐述其作用、意义。 C. 文章第⑤段例举《巴黎圣母院》中的内容,旨在论述内聚焦视角的叙述功能。 D. 文章的论证结构清晰,论述了零聚焦视角和内聚焦视角在小说中的功能价值。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零聚焦视角在《巴黎圣母院》中占据着主体地位,这视角也是作者 最佳选择。 B. 零聚焦角度下的叙述者干预作用明显,既能补充说明,又能引导受述者的注意。 C. 内聚焦角度以作品中人物的见闻来叙述,能够向读者提供叙述者不知道的信息。 D. 《巴黎圣母院》如果采用单一视角,可能会在情节推进和人物塑造上遇到挑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岁寒三友(节选) 汪曾祺 这三个人是:王瘦吾、陶虎臣、靳彝甫。王瘦吾原先开绒线店,陶虎臣开炮仗店,靳彝甫是个画画的。他们是从小一块长大的。这是三个说上不上,说下不下的人。既不是缙绅先生,也不是引车卖浆者流。他们的日子时好时坏。好的时候桌上有两个菜,一荤一素,还能烫二两酒:坏的时候,喝粥,甚至断炊。三个人的名声倒都是好的。 靳彝甫和陶虎臣住在一条巷子里,相隔只有七八家。谁家的火灭了,孩子拿了一块劈柴,就能从另一家引了火来。他家很好认,门口钉着一块铁皮的牌子,红地黑字:“靳彝甫画寓”。 这城里画画的,有三种人。 一种是画家。这种人大都有田有地,不愁衣食,作画只是自己消遣,或作为应酬的工具。他们的画是不卖钱的。求画的人只是送几件很高雅的礼物。或一坛绍兴花雕,或火腿、鲥鱼、白沙枇杷,或一套讲究的宜兴紫砂茶具,或两大盆正在茁箭子的建兰。他们的画,多半是大写意,或半工半写。工笔画他们是不耐烦画的,也不会。 一种是画匠。他们所画的,是神像。画得最多的是“家神菩萨。”这“家神菩萨”是一个大家族:头一层是南海观音的一伙,第二层是玉电大帝和他的朝臣,第三层是关帝老爷和周仓、关平,最下一层是财神爷。他们也在玻璃的反面用油漆画福禄寿三星,作插屏,他们是在制造一种商品,不是作画。而且是流水作业,描花纹的是一个人,“开脸”的是一个人,着色的是另一个人。他们的作坊,叫做“画匠店”。 靳彝甫两者都不是。也可以说是介乎两者之间的那么一种人比较贴切些,应该称之为“画师”,不过本地无此说法,只是说“画画的”。他是靠卖画吃饭的,但不像画匠店那样在门口设摊或批发给卖门神“欢乐”的纸店,他是等人登门求画的(所以挂“画寓”的招牌)。他的画按尺论价,大青大绿另加,可以点题。来求画的,多半是茶馆酒肆、茶叶店、参行、钱庄的老板或管事。也有那些闲钱不多,送不起重礼,攀不上高门第的画家,又不甘于家里只有四堵素壁的中等人家。他们往往喜欢看着他画,靳彝甫也就欣然对客挥毫。主客双方,都很满意。他的画署名(画匠的作品是从不署名的),但都不题上款,因为不好称呼,深了不是,浅了不是,题了人家也未必高兴,所以只是简单地写四个字:“彝甫新铭”。若是佛像,则题“靳铭沫手敬绘”。 靳家三代都是画画的。家里积存的画稿很多。因为要投合不同的兴趣,山水、人物、翎毛、花卉,什么都画。工笔、写意、浅绛、重彩不拘。 他家家传会写真,都能画行乐图(生活像)和喜神图(遗像)。中国的画像是有诀窍的。画师家都藏有一套历代相传的“百脸图”。把人的头面五官加以分析,定出一百种类型。画时端详着对象,确定属于哪一类,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减,画出来总是有几分像的。靳彝甫多年不画喜神了。因为画这种像,经常是在死人刚刚断气时,被请了去,在床前对着勾描。他不愿看死人。因此,除了至亲好友,这种活计,一概不应。有来求的,就说不会。行乐图,自从有了照相馆之后,也很少有人来要画了。 靳彝甫自己喜欢画的,是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青绿山水、工笔人物,一年能收几件呢?因此,除了每年端午,他画几十张各式各样的钟馗,挂在巷口如意楼酒馆标价出售,能够有较多的收入,其余的时候,全家都是半饥半饱。 虽然是半饥半饱,他可是活得有滋有味。他的画室里挂着一块小匾,上书“四时佳兴”。画室前有一个很小的天井。靠墙种了几竿玉屏箫竹。石条上摆着茶花、月季。一个很大的钧窑平盘里养着一块玲珑剔透的上水石,蒙了半寸厚的绿苔,长着虎耳草和铁线草。冬天,他总要养几头单瓣的水仙。不到三寸长的碧绿的叶子,开着白玉一样的繁花。春天,放风筝。他会那样耐烦地用一个称金子用的小戳子约着蜈蚣风筝两边脚上的鸡毛(鸡毛分量稍差,蜈蚣上天就会打滚)。夏天,用莲子种出荷花。不大的荷叶,直径三寸的花,下面养了一二分长的小鱼。秋天,养蟋蟀。他家藏有一本托名贾似道撰写的《秋虫谱》。养蟋蟀的泥罐还是他祖父留下来的旧物。每天晚上,他点一个灯笼,到阴城去掏蟋蟀。财神庙的那个侉子,常常一边喝酒、吃狗肉,一边看这位大胆的画师的灯笼走走,停停,忽上,忽下。 他有一盒爱若性命的东西,是三块田黄石章。这三块田黄都不大,可是跟三块鸡油一样!一块是方的,一块略长,还有一块不成形,数这块不成形的值钱,它有文三桥①刻的边款(篆文不知叫一个什么无知的人磨去了)。文三桥呀,可着全中国,你能找出几块?有一次,邻居家失火,他什么也没拿,只抢了这三块图章往外走,吃不饱的时候,只要把这三块图章拿出来看看,他就觉得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了 (有删改) 【注】①文三桥:文彭,明代大书画家文征明长子,号三桥。工书画,善诗文,尤精篆刻。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介绍“画家”与“画匠”,主要是为了引出对“画师”靳彝甫的介绍,并与之形成对比,突显后者的形象。
展开余下试题B. “他们往往喜欢看着他画,靳彝甫也就欣然对客挥毫”这句话从侧面描写了靳彝甫绘画技艺的高超及其自信。 C. 靳彝甫画“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作者很欣赏这一人物,由此可窥见作者对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的爱好。 D. “文三桥呀,可着全中国,你能找出几块”中“可着”为“尽着”之意,适当运用方言可使作品有特殊韵味。 5. 小说中主人公靳彝甫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试加以分析。 6. 汪曾祺先生曾指出:“散文化是世界小说 一种趋势。”这一说法也适用于本文。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篇小说的“散文化”特征。 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显德三年,正月,庚子,帝下诏亲征淮南。李觳攻寿州,久不克。唐刘彦贞引兵救之,以战舰数百艘趣正阳。李觳畏之,退保正阳。帝至陈州,亟遣李重进引兵趣淮上。刘彦贞素骄贵,无才略,不习兵,所历藩镇,专为贪暴,积财巨亿,以赂权要,由是魏岑等争誉之,故周师至,唐主首用之。闻李觳退,喜,引兵直抵正阳,旌旗辎重数百里。李重进度淮,逆战于正阳东,大破之,斩彦贞。帝至永宁镇谓侍臣曰闻寿州围解农民多归村落今闻大军至必复入城怜其聚为饿殍宜先遣使存抚各令安业唐兵万余人维舟于淮,营于涂山之下。庚申,帝命太祖皇帝赵匡胤击之,太祖皇帝遣百余骑薄其营而伪遁,伏兵邀之,大败唐兵于涡口,斩其都监何延锡等,夺战舰五十余艘。二月,戊辰,上命太祖皇帝倍道袭清流关。皇甫晖等陈于山下,方与前锋战,太祖皇帝引兵出山后,晖等大惊,走入滁州。太祖皇帝跃马麾兵涉水,直抵城下。晖曰:“人各为其主,愿容成列而战。”太祖皇帝笑而许之。晖整众而出,太祖皇帝拥马颈突陈而入,大呼曰:“吾止取皇甫晖,他人非吾敌也!”手剑击晖,中脑,生擒之,遂克滁州。唐主使李德明、孙晟言于上,请去帝号,割六州之地,仍岁输金帛百万以求罢兵。上以淮南之地已半为周有,诸将捷奏日至,欲尽得江北之地,不许。唐齐王景达将兵二万自瓜步济江,距六合二十余里,设栅不进。诸将欲击之,太祖皇帝曰:“彼设栅自固,惧我也。今吾众不满二千,若往击之,则彼见吾众寡矣;不如俟其来而击之,破之必矣!”居数日,唐出兵趣六合,太祖皇帝奋击,大破之,杀获近五千人,余众尚万余,走渡江,争舟溺死者甚众,于是唐之精卒尽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周纪•周世宗征伐淮南》)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帝至永宁镇/谓侍臣曰/闻寿州围解农民/多归村落/今闻大军至/必复入城/怜其聚为饿殍/宜先遣使存抚/各令安业/ B. 帝至永宁镇/谓侍臣曰/闻寿州围解/农民多归村落/今闻大军至/必复入城/怜其聚为/饿殍宜先遣使存抚/各令安业/ C. 帝至永宁镇/谓侍臣曰/闻寿州围解农民/多归村落/今闻大军至/必复入城/怜其聚为/饿殍宜先遣使存抚/各令安业/ D. 帝至永宁镇/谓侍臣曰/闻寿州围解/农民多归村落/今闻大军至/必复入城/怜其聚为饿殍/宜先遣使存抚/各令安业/ 8.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倍道袭清流关”与“臣之不敢倍德”(《鸿门宴》)两句中的“倍”字含义不同。 B. “走入滁州”与“四人持剑盾步走”(《鸿门宴》)两句中的“走”字含义相同。 C. “中脑,生擒之”与“木直中绳”(《劝学》)两句中的“中”字含义不同。 D. “彼设栅自固”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两句中的“固”字含义相同。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世宗率兵攻打淮南,派李觳攻打寿州,久攻不下时,南唐援兵又至,周世宗派李重进带兵渡过淮河在正阳东大破刘军。 B. 为了打败南唐敌军,赵匡胤巧设妙计,引诱敌兵来追,然后再用伏兵,在涡口大败敌兵,斩杀敌将,夺得战舰。 C. 赵匡胤率兵进攻滁州,皇甫晖撤入城中,希望排成阵列再战,赵匡胤笑着同意,待其出城后,拥马冲入敌阵,生擒皇甫晖。 D. 唐军出兵赶往六合,赵匡胤带兵出击,大破唐军,杀敌接近五千,剩下的万余人逃跑渡江,为争船又淹死很多,南唐精兵消耗殆尽。 10. 把课内句子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十二章) (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 (3)上以淮南之地已半为周有,诸将捷奏日至,欲尽得江北之地,不许。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②抗疏功名薄,刘向③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凿壁借光”的故事被世人广为称颂;多次直言进谏,刚直不阿,受人敬重。③刘向,字子政,汉朝宗室大臣、经学家。 11. 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触景生情,感发诗兴。诗人日日独坐江楼,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诗人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 B. 颔联由眼前所见,进而铺叙。渔舟依旧泛泛,燕子故意飞飞,“泛泛”“飞飞”巧用叠词,透出诗人的闲适之情。 C. 颈联借用典故,抒发苦闷。以匡衡上书进谏、刘向整理经典自比,借典抒情,表达诗人追慕前贤却不能如愿 苦闷。 D. 整诗借秋而兴,意境深闳。本诗主要抒发诗人的悒郁不平,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整体基调悲壮苍凉。 12. 尾联借“同学少年”表达了诗人独到的思想感情,这与《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3分) 1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阐释君子应勤勉做事而谨慎言谈,并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匡正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的重要性,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学之道》中,齐家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身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老子>四章》中,老子认为,在最后关头仍像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让事情失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老子>四章》中,老子以事物脆弱时容易分离、事物细小时容易散失的现象为例,说明解决问题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 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2年5月3日,从下水诞生便____________的“国之重器”、曾创造多项世界第一的“疏浚旗舰”天鲲号再度____________——荣获“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这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优秀青年的最高荣誉。 锋利的绞刀“啃”碎海底坚硬的岩石,海沙随即被吹填到十几公里以外的地方……疏浚“神器”天鲲号是亚洲最大的重型自航绞吸船。____________的是,驾驭这艘创造多项世界第一巨轮的,是一支平均年龄32岁的青年团队。正是这群“____________”,用青春和热血征服汹涌巨浪、托起“国轮国造”的百年梦想。
展开余下试题就在获得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的这一天,天鲲号的年轻船员们依旧为推进东极寒地区能源输送新通道连续奋斗,征战在“一带一路”沿线重点项目。对他们而言,青春最美好的样子,就是能在国土上书写出强国一代的青春华章。 1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备受瞩目 金榜题名 鲜为人知 踏浪者 B. 众望所归 金榜题名 不为人知 摘星者 C. 众望所归 独占鳌头 鲜为人知 摘星者 D. 备受瞩目 独占鳌头 不 人知 踏浪者 15.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天鲲号的年轻船员们依旧征战在“一带一路”沿线重点项目,为推进远东极寒地区能源输送新通道连续奋斗。 B. 天鲲号的年轻船员们依旧征战在“一带一路”沿线重点项目,为打通远东极寒地区能源输送新通道持续奋斗。 C. 天鲲号的年轻船员们依旧为推进东极寒地区能源输送新通道持续奋斗,征战在“一带一路”沿线重点项目。 D. 天鲲号的年轻船员们依旧为打通东极寒地区能源输送新通道连续奋斗,征战在“一带一路”沿线重点项目。 16.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意外报偿”一一我的语文成绩常常跃居全班之冠。 B. 这简直就是一一说得不客气点一一无耻的勾当! C. “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低声说道。 D. “我考上大学啦!考上啦——!”金石开简直兴奋得快晕过去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红楼梦》中的诗词,不仅可以领略全书浓厚的诗意,而且对于学习诗词的写作、领悟小说的意蕴大有裨益。 《红楼梦》中的诗词是我们学习诗词创作的典范。就其形式而言,包括了古体诗、近体诗等; (1) ,有咏怀、咏物、即事、即景等;就诗的创作方法看,有的限韵,有的限题,有的限时;等等。这些诗词不是作家为自己而写, (2) 。薛宝钗恪守礼教、城府深沉,所以她写的诗含蓄浑厚、积极向上;林黛玉孤高自许、多愁善感,其诗也清逸脱俗、风流别致:史湘云性格大度、潇洒风流, (3) 。 《红楼梦》中的诗词和故事情节融为一体,把小说语言的表达效果也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林黛玉是诗性人物,她通过诗来宣泄情感,支撑生命。她不仅在大观园公共场合和姊妹们吟诗联句,也在私人空间通过吟诗抒发感情。第二十七回,芒种节时,黛玉感到“众花皆卸,花神退位”,联想到自己的处境,便吟成了长诗《葬花吟》,为已经谢去的飞花惋惜,更为自己的命运悲叹,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了她的孤苦伶仃。书中还用大量的联句排律和谶语诗,或暗示人物命运,或映射家族兴衰……可以说,《红楼梦》对诗词的运用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在中国小说史上独树一帜。 17.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8. 文中画线句子提到《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林黛玉埋葬落花,一首《葬花吟》道出了无尽悲愁。请你结合原著简要分析其葬花时伤感的原因。 四、写作(60分)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楚辞•九辩》:“圜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铻而难入。”意思是说,圆榫孔配上方榫头,我本来就知道两者相抵触而难以插入。 ②秸秆打成圆捆和方捆都可以,区别是圆捆便于滚动,但不好堆积;方捆便于堆积,但不好滚动。 ③黄炎培曾说过:“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以上三则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围绕“方与圆”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于800字。
南阳一中2022年秋期高二年级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 组题: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3题答案】 【答案】1. D 2. A 3. 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4~6题答案】 【答案】4. C 5. (1)从家传和擅长的画作来看,靳彝甫画技高超。(2)靳彝甫靠卖画吃饭,生活窘迫而拮据。(2)从天井布置清雅怡人、兴趣爱好多种多样看出他热爱生活,情趣高雅。 6. (1)淡化情节,没有特别设计情节和冲突,做到形散而神聚。小说以叙述的口吻叙写一个文人画家的故事,主要写主人公靳彝甫作为文人画家的生活,写他的情趣爱好、生活习惯,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也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而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欣赏品味却能跃然纸上。(2)人物形象主体鲜明,不做刻意设计,呈现出独特的抒情气质。主人公靳彝甫热爱生活,情趣高雅,爱若性命的东西,是三块田黄石章,有独特的文人气质。他承受着生活的窘迫,却依然诗意的生活。(3)语言上,语言有诗化倾向,不渲染,简洁、质朴、洁净,又不失典雅。 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4分) 【7~10题答案】 【答案】7. D 8. D 9. C 10. (1)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质兼备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 (2)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3)世宗认为淮南之地一半已经归属于周所有,诸将的捷报每天都不断地送来,想要得到所有江北的土地,不肯答应罢兵。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1~12题答案】 【答案】11. B 12. 杜诗:①往日的同辈之人,如今大多已经富贵发达,地位不再低贱,他们住长安附近的五陵,穿轻裘乘肥马,独享富贵。②作者借“同学少年”之得意反衬自己不得意的处境;同时,一个“多”、一个“自”字,更表现了诗人的落魄和不得志。 毛诗: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意气奔放。②通过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充分显示了毛泽东青年时期潇洒倜傥的精神风貌,形象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表达了对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高度赞美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3分) 【13题答案】 【答案】 ①. 敏于事而慎于言 ②. 就有道而正焉 ③. 迩之事父 ④. 远之事君 ⑤.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⑥. 先修其身 ⑦. 先正其心 ⑧. 慎终如始 ⑨. 则无败事 ⑩. 为之于未有 ⑪. 治之于未乱 ⑫.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⑬. 举类迩而见义远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4~16题答案】 【答案】14. A 15. B 16. A 【17~18题答案】 【答案】17. ①从诗的内容看 ②而是为小说中性格各异的人物而写 ③其诗则格调清新、豪放不羁 18. ①前夜去宝玉处,晴雯不开门,黛玉错疑在宝玉身上,失望伤心。 ②寄人篱下的命运。 ③多愁善感的个性。 ④正逢饯花之期,由落花飘零联想到自身处境。 四、写作(60分) 【19题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