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6  2022-12-15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6]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实验班10月联考语文试题
强基联盟高一语文学科2022学年第一学期实验班10月联考试卷
考生须知:1.本卷共四大题,21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试题的答案须写在答题纸上
一、现代文阅读(1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和权力。这是血缘社会的基础。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亲属是由生育和婚姻所构成的关系。血缘,严格说来,只指由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事实上,在单系的家族组织中所注重的亲属确多由于生育而少由于婚姻,所以说是血缘也无妨。
生育是社会持续所必需的,任何社会都一样,所不同的是说有些社会用生育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来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有些社会却并不如此。前者是血缘的。大体上说来,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变动得大的社会,也就不易成为血缘社会。社会的稳定是指它结构的静止,填入结构中各个地位的个人是不能静止的,他们受着生命的限制,不能永久停留在那里,他们是要死的。血缘社会就是想用生物上的新陈代谢——生育,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父死子继:农人之子恒为农,商人之子恒为商——那是职业的血缘继替;贵人之子依旧贵——那是身分的血缘继替;富人之子依旧富——那是财富的血缘继替。到现在固然很少社会能完全抛弃血缘继替,那是以亲属来担负生育的时代不易做到的。但是社会结构如果发生变动,完全依血缘去继替也属不可能。生育没有社会化之前,血缘作用的强弱似乎是以社会变迁的速率来决定。
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世界上最用不上意志,同时在生活上又是影响最大的决定,就是谁是你的父母。谁当你的父母,在你说,完全是机会,且是你存在之前的既存事实。社会用这个无法竞争,又不易藏没、歪曲的事实来作分配各人的职业、身份、财产的标准,似乎是最没有理由的了;如果有理由的话,那是因为这是安稳既存秩序的最基本的办法。只要你接受了这原则,(我们有谁曾认真的怀疑过这事实?我们又有谁曾想为这原则探讨过存在的理由?)社会里很多可能引起的纠纷也随着不发生了。
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生,也就是血,决定了他的地。世代间人口的繁殖,象一个根上长出的树苗,在地域上靠近在一伙。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我们在方向上分出尊卑:左尊于右,南尊于北,这是血缘的坐标。空间本身是混然的,但是我们却用了血缘的坐标把空间划分了方向和位置。当我们用“地位”两字来描写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据点时,这个原是指“空间”的名词却有了社会价值的意义。这也告诉我们“地”的关联派生于社会关系。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我在江村和禄村调查时都注意过这问题:“怎样才能成为村子里的人?”大体上说有几个条件,第一是要生根在土里:在村子里有土地。第二是要从婚姻中进入当地的亲属圈子。这几个条件并不是容易的,因为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土地并不充分自由买卖。土地权受着氏族的保护,除非得到氏族的同意,很不易把土地卖给外边人。婚姻的关系固然是取得地缘的门路,一个人嫁到了另一个地方去就成为另一个地方的人,(入赘使男子可以进入另一地方社区)但是已经住入了一个地方的“外客”却并不容易娶得本地人作妻子,使他的儿女有个进入当地社区的机会。事实上大概先得有了土地,才能在血缘网中生根。


浏览完整试题亲密的血缘关系限制着若干社会活动,最主要的冲突和竞争;亲属是自己人,从一个根本上长出来的枝条,原则上是应当痛痒相关,有无相通的。而且亲密的共同生活中各人互相依赖的地方是多方面和长期的,因之在授受之间无法分一笔一笔的清算往回。亲密社群的团结性就依赖于各分子间都相互的拖欠着未了的人情。在我们社会里看得最清楚,朋友之间抢着回帐,意思就是要对方欠自己一笔人情,像是投一笔资。欠了别人的人情就得找一个机会加重一些去回个礼,加重一些就在使对方反欠了自己一笔人情。来来往往,维持着人和人之间的互助合作。亲密社群中既无法不互欠人情,也最怕“算帐”。“算帐”“清算”等于绝交之谓,因为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无需往来了。
但是亲属尽管怎样亲密,究竟是体外之己;虽说痛痒相关,事实上痛痒走不出皮肤的。如果要维持这种亲密团体中的亲密,不成为“不是冤家不碰头”,也必需避免太重叠的人情,社会关系中权利和义务必须有相当的平衡,这平衡可以在时间上拉得很长,但是如果是一面倒,社会关系也就要吃不消,除非加上强制的力量,不然就会折断的。防止折断的方法之一是在减轻社会关系上的担负。
社会生活愈发达,人和人之间往来也愈繁重,单靠人情不易维持相互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于是“当场算清”的需要也增加了。货币是清算的单位和媒介,有了一定的单位,清算时可以正确;有了这媒介可以保证各人间所得和所欠的信用。“钱上往来”就是这种乐意当场算清的往来,也就是普通包括在“经济”这个范围之内的活动,狭义的说是生意经,或是商业。
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这并不是说这种社会不发生交易,而是说他们的交易是以人情来维持的,是相互馈赠的方式。实质上馈赠和贸易都要是有无相通,只在清算方式上有差别。
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契约是指陌生人中所作的约定。在订定契约时,各人有选择的自由,在契约进行中,一方面有信用,一方面有法律。法律需要一个同意的权力去支持。契约的完成是权利义务的清算,须要精密的计算,确当的单位,可靠的媒介。在这里是冷静的考虑,不是感情,于是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这一切是现代社会的特性,也正是乡土社会所缺的。
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也是社会史上的一个大转变。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血缘社会的基础包括文化传承的固化、长幼之间尊卑次序的不容挑战。
B. 血缘既可以指由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也可以指单系家庭组织中因为生育而产生的亲属关系。
C. 用生育保证社会持续,以生育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来确定人的社会地位,是血缘社会的标志。
D. 血缘社会用血缘关系作为社会成员职业、身份、财产的分配标准,是为了安稳既存秩序。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任何社会都需要生育来持续,因此血缘社会用生育维系社会结构的稳定。
B. 社会变迁,生育社会化将大大削弱血缘的作用,血缘社会也将随之改变。
C. 血缘所决定的你的父母既是你存在之前的既存事实,也是你的机会。
D. 我们在方向上划分的尊卑表明位置上的远近仍然是血缘上亲疏的反映。
3. 结合以上两个材料,请概括乡土中国的基本特征。
【答案】1. C 2. B
3. ①血缘决定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分配职业、身份和财产。②社会结构稳定缺乏变动。③社会活动受到血缘关系的制约,人情维持人与人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用生育保证社会持续,以生育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来确定人的社会地位,是血缘社会的标志”错误,原文“生育是社会持续所必需的,任何社会都一样,所不同的是说有些社会用生育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来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有些社会却并不如此”,可知“用生育保证社会持续”不是血缘社会的标志。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任何社会都需要生育来持续,因此血缘社会用生育维系社会结构的稳定”错误,强加因果,原文“生育是社会持续所必需的,任何社会都一样,所不同的是说有些社会用生育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来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有些社会却并不如此。前者是血缘的。大体上说来,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变动得大的社会,也就不易成为血缘社会。社会的稳定是指它结构的静止,填入结构中各个地位的个人是不能静止的,他们受着生命的限制,不能永久停留在那里,他们是要死的”“血缘社会就是想用生物上的新陈代谢——生育,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但是社会结构如果发生变动,完全依血缘去继替也属不可能”,可知因果推论不成立。
C.“也是你的机会”错误,原文“世界上最用不上意志,同时在生活上又是影响最大的决定,就是谁是你的父母。谁当你的父母,在你说,完全是机会,且是你存在之前的既存事实”,文中“机会”的意思是“偶然发生”。
D.“我们在方向上划分的尊卑表明位置上的远近仍然是血缘上亲疏的反映”错误,原文“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我们在方向上分出尊卑:左尊于右,南尊于北,这是血缘的坐标。空间本身是混然的,但是我们却用了血缘的坐标把空间划分了方向和位置”,可知“方向上的尊卑”只是血缘的坐标,不能表明“位置的远近”是不是血缘亲疏的反映。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首先,根据原文“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父死子继:农人之子恒为农,商人之子恒为商——那是职业的血缘继替;贵人之子依旧贵——那是身分的血缘继替;富人之子依旧富——那是财富的血缘继替”,可以概括为血缘决定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分配职业、身份和财产。
其次,文中说,“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和权力”“大体上说来,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变动得大的社会,也就不易成为血缘社会。社会的稳定是指它结构的静止,填入结构中各个地位的个人是不能静止的,他们受着生命的限制,不能永久停留在那里,他们是要死的。血缘社会就是想用生物上的新陈代谢——生育,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可以概括为社会结构稳定,缺乏变动。


展开余下试题最后,根据文中相关句子,比如“亲密的血缘关系限制着若干社会活动,最主要的冲突和竞争”“虽说痛痒相关,事实上痛痒走不出皮肤的。如果要维持这种亲密团体中的亲密,不成为‘不是冤家不碰头’,也必需避免太重叠的人情,社会关系中权利和义务必须有相当的平衡,这平衡可以在时间上拉得很长,但是如果是一面倒,社会关系也就要吃不消,除非加上强制的力量,不然就会折断的。防止折断的方法之一是在减轻社会关系上的担负”,可以概括为社会活动受到血缘关系的制约,人情维持人与人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共8分)
覆车小记
郁达夫
槟城三宿之后,五日夜渡北海,刚巧是旧历的十五晚上,月光照耀海空,凉风绝似水晶帘底吹来。挥手与送别诸君分袂的时候,心里只觉得快活,何曾有一点恻恻吞声之感?当然依旧是“到处论交齐管鲍,天涯何地不家乡”的故态。
我们平稳地渡过了海峡,按号数走进了联邦铁路的卧车房;火车也准时间开,我们也很有规则地倒下了床。倦意频催,张口连打了几个呵欠,是睡乡带信来了,迷迷糊糊地不知怎么一来,终便失去了知觉。
这一睡醒来,可真不是诸葛武侯的隆中大梦之相仿!火车跳了三五下,玻璃窗变成了乐器;车箱里的马来小孩子,印度贵妇人,齐声哭了起来,我的身上,忽而滚来了许多行李和衣裳,一二分钟后,喀单当的一声大震。事情却定了局,车子已经横卧在轨道外的桥头草地里了,我们原是买了卧车票来的,而车子似乎也去买了一张,我们睡在它的怀里,它也循环相报地睡入了草地,以后便是旅客们的混乱。关先生赤了脚,掳了一件雨衣,七横八竖,先出去打开了车门。我则一点儿经验毫无,只在卧铺底下收拾衣箱,更换衣服;穿上衣服之后,还在打领带的结。关先生是有过经验的,仓皇在门口叫着说:“这时候还带什么领带!快出来!快出来!”我却先把行李递了给他,行李取齐,一脚高来一脚低的爬出了车箱后,关先生才告诉我说:“你真不晓事,万一电线走电,车箱里出了烟,我们就无生望了;火车出轨,最怕的是这一着!”
爬出车箱一看,五辆车子,东倒一辆、西睡一辆地横冲在轨道两旁的草地里;铁轨断了,飞了,腐朽的枕木,被截作了火柴干那么的细枝;碎石上,草地上,尽是些四散的行李与衣裳,和一群群的人,还有几声叫痛的声音。天也有点白茫茫地曙了,拿出表来用香烟火一照,正是午前四点四十分钟的样子;以时间来计路程,则去丹绒马林只有一二十分钟,吉隆坡只有两个钟头不足了。我们除了在荒地的碎石子上坐以待旦而外,另外也一点儿法子都没有。
因为火车出轨之处,正是一个上不在天,下不在田的中间地带,四旁没有村落,没有人夫,连打一个长途电话的便利都得不到,并且我们又不会讲马来话,不识东西南北的方向,万一有老虎出来,或雷雨直下的时候,我们便只有一条出路了,就是“长揖见阎君”而已。在这情形下,直坐了四个多钟头,眼看得东方的全白,红日的出来,同车者的一群一群搬往火车龙头前面未损坏的轨道旁边。最后,我们也急起来了。用尽了阴(英)文阳(洋)文的力量,向几个马来路工交涉了许多次,想请他们发发慈悲,为我们搬一搬行李,但不知他们是真的不晓得呢,还是假的不知,连朝也不来朝一下,只如顽石铁头的样子,走过来,又走过去了。还是智多星的关老,猜透了这些人的心理,于一位年老的马来工人走近我们身边的时候,先显示了他以一个两毫银币,然后指指行李,他伸出手来,接过银币,果然把行李肩上肩头;向前搬了过去,于是转悲为喜的我们,也便高声地议论了起来:“银币真能说话,马来话不晓得,倒也无妨!”说着、笑着、行着,走到了未损坏的路轨的边上,恰巧自丹绒马林来接的救护车也就到了。
上车后,越山入野,走了几站,于到万挠之先,我们又在车窗里发现了一辆房新民君自吉隆坡赶来救我们而寻我们不着的后追车。又到下一站的时候,我们便下了火车,与房君一道地坐汽车而回了吉隆坡。十二点十分,到吉隆坡后,我们又是天下太平的旅行人了,有郑振文博士旅店的款待,有陈济谋先生压惊洗尘的华筵,上车之前,并且还坐了陈先生的汽车,在吉隆坡市内市外,公园、公共机关、马来庙、中华会馆等处飞视了一巡。第二天早晨六点多钟,我们便是新加坡市上的小市民了。
槟城三宿之后,五日夜渡北海,刚巧是旧历的十五晚上,月光照耀海空,凉风绝似水晶帘底吹来。挥手与送别诸君分袂的时候,心里只觉得快活,何曾有一点恻恻吞声之感?当然依旧是“到处论交齐管鲍,天涯何地不家乡”的故态。谢天谢地,这一次的火车出轨,总算是很合着经济的原则。以最少的代价而得到了最大的经验,更还要谢谢在槟城在吉隆坡的每一个朋友,因为不是他们的相招,不想去看他们,则这一便宜事情,也是得不着的。
(有删节)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以“凉风绝似水晶帘底吹来”写海上晚风,清凉澄澈,富有诗意,读者会由这一点感受到旅途中 轻松惬意。
B. 文中将火车脱轨比喻为“循环相报地睡入了草地”,取喻新奇、贴切,生动地写出了脱轨现场的惨烈和旅客们的混乱。
C. 面对“我们”焦急的交涉,路工们假装不懂,“只如顽石铁头”,是因为他们知道旅客无力搬动行李,可以趁机赚钱。
D. 作者罗列到达吉隆坡前后所受的款待,既凸显了“覆车”事件在文中的主体地位,也表现了友人安排丰富、周到热情。
5. 面对火车意外脱轨,人们的表现却大有不同,请简要概括。
6.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
【答案】4. B 5. (1)小孩、贵妇恐慌哭泣,还有一些叫痛的,喧闹、混乱、迷茫、无助。
(2)关先生有经验,第一时间打开车门,着急出去。
(3)“我”无知者无畏,经验毫无、没有意识到危险性,比较镇定,计算了时间和路程。
6. 作用:结构上照应题目、上文和结尾,暗示主题,“挥手”后,才有后文的脱轨被困事故,结构严谨衔接紧密。
内容上化用诗句和典故,富有文采和底蕴,言简义丰耐人寻味,提升阅读兴趣。
情感上突出人在旅途奔波异乡的“我”内心的惬意和快乐,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新生并快速融入,珍惜生活感恩朋友。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取喻新奇”错误。这里使用的修辞为拟人,而非比喻,把出轨火车当成人来写,体现于“循环相报地睡入”,“报”“睡”应该是人的行为状态,“惨烈”表述也不当。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并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结合第三段“车箱里的马来小孩子,印度贵妇人,齐声哭了起来”“和一群群的人,还有几声叫痛的声音”“我们除了在荒地的碎石子上坐以待旦而外,另外也一点儿法子都没有”分析,可见小孩、贵妇恐慌哭泣,还有一些叫痛的,喧闹、混乱、迷茫、无助。
结合“关先生赤了脚,掳了一件雨衣,七横八竖,先出去打开了车门”“关先生是有过经验的,仓皇在门口叫着说:‘这时候还带什么领带!快出来!快出来!’”“关先生才告诉我说:‘你真不晓事,万一电线走电,车箱里出了烟,我们就无生望了;火车出轨,最怕的是这一着!’”分析,可见关先生有经验,先第一时间打开车门,着急出去。


展开余下试题结合“我则一点儿经验毫无,只在卧铺底下收拾衣箱,更换衣服;穿上衣服之后,还在打领带的结”“我却先把行李递了给他,行李取齐,一脚高来一脚低的爬出了车箱后,爬出车箱一看,五辆车子,东倒一辆、西睡一辆地横冲在轨道两旁的草地里”“拿出表来用香烟火一照,正是午前四点四十分钟的样子;以时间来计路程,则去丹绒马林只有一二十分钟,吉隆坡只有两个钟头不足了”分析,可见“我”经验毫无、没有意识到危险性,比较镇定,计算了时间和路程。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解答划线句的含义作用,一般从内容、主旨、结构、效果等方面思考。
内容上写“我”和送别诸君分袂时候的相互之间的不舍和祝愿,羁旅在外不必伤感,到处都可以交到深情厚谊的朋友,抱定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无论天涯海角哪里都可以成为家乡。
结构上照应题目,朋友相送挥手告别踏上旅程,才有后文的火车出轨事件,照应了题目“覆车小记”,并与上文“挥手与送别诸君分袂的时候,心里只觉得快活,何曾有一点恻恻吞声之感?”紧密衔接,表明“我”内心的惬意和快乐,所以才有“当然依旧是‘到处论交齐管鲍,天涯何地不家乡’的故态”,与结尾“第二天早晨六点多钟,我们便是新加坡市上的小市民了”我们很快融入了新的生活中,结识了新朋友不忘感念故交——“谢天谢地,这一次的火车出轨,总算是很合着经济的原则。以最少的代价而得到了最大的经验,更还要谢谢在槟城在吉隆坡的每一个朋友,因为不是他们的相招,不想去看他们,则这一便宜事情,也是得不着的”。
主旨效果上,通过引用,增强了文采和底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表达了作者乐观积极感念生活和友情的真挚情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 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节选自《赤壁赋》)
7.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山川相缪____________
(2)侣鱼虾而友麋鹿___________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___________
8. 翻译。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9. 概括《赤壁赋》这一段的内容。
【答案】7. ①. 同“缭”,盘绕 ②. 以……为伴侣 ③. 被
8. (我们)如同蜉蝣置身在广阔的天地中,像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
9. 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缪:同“缭”,盘绕。句意:山水相连,连绵不绝。
侣:意动用法,以……为伴侣。句意:把鱼虾当作伴侣,把麋鹿作为朋友。
于:表被动。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于”,在;“渺”,渺小;“沧海”,大海;“粟”,粮食;“须臾”,片刻,表示时间很短。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此段由赋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赋赤壁的历史古迹。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文理转折自然。首先连用了两个问句,接着追述了曹操破荆州、迫使刘琮投降的往事。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气扬,在船头对江饮酒,横槊赋诗,可谓“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如今已不知去处,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是自己呢?“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因而如今只能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但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才把悲伤愁苦“托遗响于悲风”,通过箫声传达出来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这是苏轼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参考译文: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上面这些想法不能一下子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子瞻以众筑此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木岸,以防水之虞。朝廷从之。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B.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强基”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