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4  2022-12-15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4]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
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月考高一年级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
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
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20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小题。
材料一
在我国,初次分配是指市场根据要素效率进行分配;二次分配是政府通过税收、扶贫及社会保障统筹等方式进行再分配,体现了国家意志强制性;三次分配则是在道德力量的作用下,通过募集、捐赠、志愿等慈善公益方式自愿进行的收入分配。如果说初次和二次分配分别是由“市场之手”和“政府之手”推动的,三次分配则可理解为不同于市场主导和政府主导的“社会之手”所推动的,是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有利于缩小社会差距,实现更合理的收入分配。有人担心三次分配是劫富济贫,是重回计划经济和平均主义。恰恰相反,三次分配是自由市场和私有财产的产物,其目标是和市场经济和公共政策一起推进共同富裕。
(摘自《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三次分配》,有删改)
材料二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三次分配注重道德力量。
三次分配主要通过自愿公益捐赠开启进一步的调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腾讯集团宣布投入500亿元启动“共同富裕专项计划”,在诸如乡村振兴、低收入人群增收、基层医疗体系完善、教育均衡发展等民生领域提供持续帮助,充分发挥了企业在“三次分配”中的主观能动性。
通常来说,在社会总体收入水平和社会进步比较低的阶段,三次分配往往不易彰显出来,更多的是一种分散的、零散的、短期的、自发的个体行为,而且慈善捐助数量很小。而当人们收入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比较高的阶段之后,三次分配才能够发挥出更加明显的作用,毕竟富人们需要在有能力并有意愿的基础上拿出自己的部分财富,帮助穷人改善生活、教育和医疗的条件。
(摘自《三次分配是什么?三次分配如何促进共同富裕?》,有删改)
材料三
我国慈善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材料四
从调查数据来看,德国第三次分配领域的社会参与意愿和程度都比较高。就慈善捐赠而言,德国捐赠理事会的年度报告显示,2020年,1900万德国人进行了捐款,约占德国10岁以上人口的28.5%,个人捐款总额达到54亿欧元,同比增长5.1%;每笔捐款平均40欧元,每人每年平均捐款7次,这两项数据都达到了德国历史最高水平。在德国,致力于追求公益目标、慈善目标的社会组织可以享受免税待遇。捐赠的个人或公司,最高可以扣除5%的应税收入。德国政府还通过项目招标的方式为慈善组织提供资金支持,例如:德国捐赠理事会自2016年以来,一直在联邦部门的资助下开展慈善组织“透明度”提升项目。
德国政府倡导慈善组织在法律范围内的自治管理,一方面推动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另一方面发挥行业组织在慈善监管中的重要作用。德国社会福利问题中央研究所(DZI)是其有代表性的权威机构。该组织自1992年以来向符合其申报标准的慈善组织颁发捐助徽章,其审查的内容包括慈善组织内部管理机制、对公众透明度以及资金使用情况等。如果慈善组织不再满足其审查标准,捐助徽章还会被撤回。


浏览完整试题德国的慈善教育,注重教育主体的多元性、内容的全面性和方法的多样性。德国家庭引导孩子从关爱动物、家务劳动做起,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责任感,还会带领孩子参加助人的公益活动以及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进而培养孩子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意识。德国学校将慈善教育贯穿各个学科、不同阶段,开设相关慈善课程,培养学生平等、宽容、仁爱、互助的慈善理念。社会教育则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德国通过慈善组织、媒体等机构,在全社会营造慈善氛围,动员民众广泛参与慈善捐赠。
(摘自《德国怎样进行第三次分配》,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三次分配,主要由高收入人群在自愿基础上,以募集、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平均分配。
B.三次分配既不属于市场的分配,也不属于政府的分配,而是出于道德力量的分配,其目标是推进共同富裕。
C.只要当人们收入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比较高的阶段之后,三次分配就能够发挥出更加明显的作用。
D. 由于贫困的标准随着经济增长而提高,公众捐赠领域从救助型逐渐过渡成为发展型。
2. 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互联网筹款具有能对捐赠人的信息进行大数据开发和运用的优势,因此成为了公众捐赠的重要形式。
B.在社会总体收入水平和社会进步比较低的阶段,三次分配是一种分散的、零散的、短期的、自发的个体行为。
C.德国社会福利问题中央研究所会对慈善组织内部管理机制、对公众透明度以及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审查,并向符合审查标准的慈善组织颁发捐助徽章。
D.在德国,致力于追求公益目标,进行慈善捐赠的社会组织、公司及个人可以享受免税待遇。
3. 我国要建立并完善三次分配制度,尤其是慈善捐赠,还有哪些方面有待加强?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4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爱的牺牲
欧•亨利
乔·拉雷毕来自西部槲树参天的平原,浑身散发着绘画艺术的天才。六岁的他就画了一幅镇上抽水机的风景。二十岁时,他只身离乡来到纽约。
德丽雅·加鲁塞斯从小生长在南方的松林小村里,她把六音阶之类弄得格外出色,到底她的亲戚们给她凑了一笔数目很小的款子,让她去北方去深造。
乔和德丽雅在一间画室里见了面,那儿经常有许多研究美术和音乐的人聚会,讨论绘画、音乐,包括伦勃朗、瓦格纳、肖邦,以及明暗对照法。乔和德丽雅彼此一见倾心,短期内就结了婚。拉雷毕夫妇租了一处公寓,那是一个寂静的地方,可他们很幸福,因为他们有了各自的艺术,又有了对方。乔在伟大的马杰斯脱那儿学画,大家都知道他的声望,他收费高昂,课程轻松。德丽雅则在罗森斯托克那儿学琴,大家也知道他是一个出了名的专跟钢琴键盘找麻烦的家伙。
他们的钱没有用完的话,他们的生活是非常幸福的。可是没多久,艺术动摇了。应该付给马杰斯脱和罗森斯托克两位先生的学费没了着落。于是,德丽雅说,她得教授音乐,以免断炊。
她在外面奔走了两三天,兜揽学生。一天晚上,她兴高采烈地回家来。“乔,亲爱的,”她快活地说,“我有一个学生啦。哟,那家人可真好。一位将军,爱·皮·品克奈将军的小姐,住在第七十一街。我的学生是他的女儿克蕾门蒂娜。我见了她就喜欢。她是个柔弱可爱的小东西,老是穿白的,她只有十三岁。一星期教三次课。你想想看,乔!每课五块钱。数目不大,可是我一点也不在乎。等我再找到两三个学生,我又可以到罗森斯托克先生那儿去学习了。现在,别皱眉头啦,亲爱的,让我们好好吃一顿晚饭吧。”
“你倒不错,德丽,”乔说,“可我怎么办呢?你认为我能让你忙着挣钱,我自己却在艺术的殿堂里追逐吗?决不能够!我想卖卖报纸,或者搬搬石子铺马路,多少挣一两块钱回来。”
德丽雅走过来,勾住他的脖子。“乔,亲爱的,你真傻。你一定得坚持学习。我并不是放弃了音乐去干别的事情。我一面教授,一面也能学习。我跟我的音乐在一起。何况我们一星期有十五块钱,可以过得像百万富翁那般快乐。你绝不要打算离开马杰斯脱先生。”
“好吧,”乔说,“可是我不愿意让你去教课,那不是艺术。你能这样牺牲,真了不起。”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德丽雅说。
“我在公园里画的那张素描,马杰斯脱说天空画得很好。”乔说,“丁克尔答应我在他的橱窗里挂上两张画。碰上一个合适的有钱的傻瓜,可能卖掉一张。”
“我相信一定卖得掉的,”德丽雅亲切地说,“现在让我们先来感谢品克奈将军和这烤羊肉吧。”
拉雷毕夫妇每天一早就起床。乔很起劲地要到中央公园里去在晨光下画几张速写,德丽雅给了他早饭、拥抱、接吻之后,送他出门。他回家时多半已是晚上七点钟了。
周末,愉快而自豪。疲惫不堪的德丽雅,得意洋洋地掏出三张五块钱的钞票,扔在桌上。“有时候,”她有些倦意地说,“克蕾门蒂娜真叫我费劲。我想她大概练习得不充分,我得三番四复地教她。”
接着,乔带着基度山伯爵的神气,掏出一张十元、一张五元、一张两元和一张一元的钞票——全是合法的纸币,他把它们放在德丽雅挣来的钱旁边。“那幅水彩画卖给了一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他郑重其事地宣布说,“我希望你能见到他,德丽。一个胖子,围着羊毛围巾,他在丁克尔的橱窗前看到了那幅画,起先还以为是座风车呢。他倒很气派,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它买下了。他另外预定了一幅勒加货运车站的油画,准备带回家去。我的画,加上你的音乐课!呵,我想艺术还是有前途的。”
“你坚持下去,真让我高兴,”德丽雅热切地说,“你一定会成功的,亲爱的。三十三块钱!我们从来没有这么多可以花的钱。今晚我们买牡蛎吃。”
星期六的晚上,乔先回家。他把他的十八块钱摊在客厅的桌子上,然后把手上许多似乎是黑色颜料的东西洗掉。
半个钟头以后,德丽雅也回来了,她的右手用绷带包成一团,简直不像样子了。她笑了笑,可是笑得并不十分快活。“克蕾门蒂娜,”她解释说,“她真是个古怪姑娘,下午五点钟还要吃奶酪面包。她浇奶酪的时候泼翻了,滚烫的,溅在手腕上,痛得要命,乔。那可爱的姑娘难过极了!还有品克奈将军!乔,那老头儿差点要发狂了。他冲下楼去叫人——他们说是烧炉子的或是另外什么人,到药房里去买了一些药来,替我包扎。现在不十分痛了。”


展开余下试题“这是什么?”乔轻轻地握住那只手,扯出绷带下面的几根白线,问道。
“那是涂过药的软纱。”德丽雅说,“喔,乔,你又卖掉了一幅素描吗?”她看到了桌子上的钱。
“可不是吗?”乔说,“那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今天把他要的车站画取去了,他可能还要一幅哈得逊河的风景。你今天下午什么时候烫了手的,德丽?”
“大概是五点钟,”德丽雅可怜巴巴的说,“熨斗——我是说奶酪,大概在那个时候烧好。你真该看看品克奈将军,乔,他……”
他把她拉到卧榻上,在她身边坐下,用胳臂围住了她的肩膀。“这两个星期,你到底在干什么。德丽?”他问道。
她带着充满了爱意的固执的眼神熬了一两分钟,含含混混地说着品克奈将军;但终于垂下头,一边哭,一边说出了实话。“我找不到学生,”她供认说,“我又不忍心看你放弃你的课程,所以在第二十四街那家大洗衣作坊里找了一个烫衬衣的活儿。我以为我把品克奈将军和克蕾门蒂娜两个人编造得很好呢,乔!今天下午,一个姑娘的熨斗烫了我的手,我一路上就编出热奶酪的故事。你不会生我的气吧,乔?如果我不去做工,你也许不可能把你的画卖给那个庇奥利亚来的人。哦,乔,你怎么会疑心我不在教克蕾门蒂娜的音乐课呢?”
“到今晚为止,我始终没有怀疑。”乔说,“本来今晚也不会起疑的,可是今天下午,我把机器间的废纱头和药送给楼上一个给熨斗烫了手的姑娘。两星期来,我就在那家洗衣作坊的炉火房烧火。”
他们两个都笑了。乔开口说:“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德丽雅急忙用手掩住了他的嘴。“别那样说啦,”她说,“你只消说‘当你爱的时候’。”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爱的牺牲》讲述了一对贫穷却有着艺术天赋的年轻夫妻,为了成全对方都主动放弃对挚爱艺术追求的故事,同时还展现了十九世纪美国草根阶层生活的艰辛和对未来的满怀憧憬。
B. 乔和德丽雅都是小说的主人公,因怀着共同的信念和梦想走到一起,但现实让他们不约而同用善意的谎言瞒骗对方,而这样的谎言反倒让他们的爱情熠熠生辉。
C. 小说用漫画般的笔触表现夫妻俩挣着辛苦钱,却都装出有成就的样子,掏钞票时德丽雅“得意扬扬”,乔则“带着基度山伯爵的神气”,可见他们有些许的虚荣。
D. 故事情节的设置有点像作者的《麦琪的礼物》,两篇小说都描写了残酷的现实生活,展示了悲伤的结局。
5. 德丽雅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6. “含泪的微笑”是欧•亨利的创作风格。请结合《爱的牺牲》简要分析“含泪的微笑”的艺术效果。(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小题。
虞延字子大,陈留东昏人也。及长,长八尺六寸,要带十围,力能扛鼎。少为户牖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性敦朴,不拘小节,又无乡曲之誉。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扦御钞盗,赖其全者甚众。延从女弟年在孩乳,其母不能活之,弃于沟中,延闻其号声,哀而收之,养至成人。建武初,仕执金吾府,除细阳令。每至岁时伏腊,辄休遣徒系,各使归家,并感其恩德,应期而还。有囚于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延率掾史殡于门外百姓感悦之。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延谏曰:“昔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宗不悦,延即辞退。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光武闻而奇之。二十年东巡,路过小黄,高帝母昭灵后园陵在焉,时延为部督邮,诏呼引见,问园陵之事,延进止从容,占拜可观,其陵树株蘖,皆谙其数,俎豆牺牲,颇晓其礼。帝善之,于是声名遂振。二十三年,司徒玉况辟焉。明年,迁洛阳令。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第二百。信阳侯阴就乃诉帝,谮延多所冤枉。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谓曰:“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今考实未竟,宜当尽法!”成大呼称枉,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帝知延不私,谓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之!”呵使速去。后数日伏诛,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 (节选自《后汉书·虞延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有囚于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延率掾史/殡于门/外百姓感悦之。
B.有囚于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延率掾史/殡于门外/百姓感悦之。
C. 有囚于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延率/掾史殡于门外/百姓感悦之。
D.有囚于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延率/掾史殡于门外/百姓感悦之。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此见怨 见:看见 B.皆谙其数 谙:熟悉
C.自载诣狱 诣:到……去 D.以约失之者鲜矣 鲜:少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虞延能秉公执法。他年轻时担任户牖亭长,而王莽的贵人魏氏家的宾客不守规矩,于是他带领官兵突然进入魏氏的家逮捕了有关的人,导致自己遭到怨恨。
B.虞延能身先士卒。王莽末年,天下大乱,虞延经常穿着铠甲,戴着头盔,护卫同族的人,抵御抢劫的盗贼,正因为如此,使得很多百姓得以保全。
C.虞延敢直言劝谏。虞延被富宗征召为功曹后,见其生活奢靡,所用物品多不合乎礼仪法度,便预见到其会因此而被杀,于是规劝,而富宗竟辞退了他。
D.虞延不惧怕权势。阴氏家门客马成常干奸盗之事,虞延将其拘捕拷问,阴氏多次请托说情,信阳侯阴就也向皇帝投诉,但虞延不为所动,最后马成伏法。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性敦朴,不拘小节,又无乡曲之誉。
(2)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今考实未竟,宜当尽法。
11.虞延的仁爱之心体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13题。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1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诗人修堤蓄西湖水以利灌溉,对西湖情有独钟。《春题湖上》正是一首描写西湖春景的诗,前三联写景显出一个“碧”字,末联抒情着落一个“留”字。
B. 时任杭州刺史,诗人《钱塘湖春行》同样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致,《钱塘湖春行》写西湖行来一路所见美景,《春题湖上》更像是匆匆离去时静观西湖美景。
C.开篇“画图”为本诗诗眼,其后五句则是画图具象。诗人俯仰之间,远望近观,用有情笔触写景,一连串比喻形象地再现了西湖山水和田园的明媚风光。


展开余下试题D. 颔联“排”“点”两字最为生动传神,诗人妙用比拟描绘西湖的山水。看那青松排列山面,随山势形成千层翠屛;圆月点缀波心,因流水浮起一颗明珠。
13. 后人评论此诗“以不舍意作结,而曰‘一半勾留’,言外正有余情”(《唐宋诗醇》)。诗中表现出诗人哪两种“余情”?请简要分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
, , ?
(2)《诗经·芣苢》一诗通过动词的变换,将劳动的细节和劳动的过程真实地表现出来。其中,由“ ”到“ ”,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由“ ”到“ ”,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
(3)我有嘉宾, 。
(4) ,池鱼思故渊。
(5) ,雨从头上湿到胛。
三、语言文字运用(10分)
20世纪全球气候变暖,是不是因为温室效应呢?对此,( )。有科学家认为地球存在的46亿年中,气候始终是以不同尺度和周期冷暖交替变化的。因此断言, 气候变暖跟温室效应无关 , 实际是小冰期气温回升的延续,属于自然演变。但有人反对这样的推断,他们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为温室效应,而人类是造成温室效应的( )。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的工业制造业以及日益增多的汽车等,燃烧矿物燃料越来越多,其结果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大幅增加。加之绿色植被尤其是森林遭到( )的破坏,无法大量吸收人类排出的二氧化碳,大量的二氧化碳既能吸收热量,同时又能阻止地球向外散热;,致使地球热交换失去平衡,引发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温不断升高。一个权威性的组织机构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进行了大量详尽的研究后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继续按现在的速度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那么南北极地冰山大幅度融化,带来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沿海城市和岛屿国家将淹没于水中。这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而这并非( )。毕竟气象系统是十分复杂的,全球气候变暖是否是因为“温室效应”,都有待科学的深入研究与发现。相信总有一天人类会弄明白气候变暖的来龙去脉。
15.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是(4分)
16.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那么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没于水中。
B. 要是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继续按现在的速度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那么南北极地冰山大幅度融化,海平面将大大地上升,一些沿海城市和岛屿国家将淹没于水中。
C. 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继续按现在的速度升高的话,那么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而南北极地冰山大幅度融化,致使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沿海城市和岛屿国家将淹没于水中。
D. 假如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推进,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那么南北极地冰山大幅度融化,造成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没于水中。
17.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3分)( )
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和拟人。
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是对偶和借喻。
四.作文(5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力行”出自《书·泰誓中》,意思是努力实践,竭力而行。
《中庸》记载:“力行近乎仁。”其大意为努力实行、竭尽全力去做事就接近仁了。《中庸》还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等力行、重行思想,将力行作为君子之大德。德性最终要通过“行”展现出来。《周易》中蕴含的“生生之德”“崇德广业”思想已然表明早期儒家对力行的推崇。建功立业、敢为天下先的力行品格足以被称为君子之“仁德”“大德”。
上述材料能给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1.B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平均分配”错。C.“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二中“而当人们收入水平……之后,三次分配才能够发挥出更加明显的作用”是“只有……才”的关系。D公众捐赠领域“将”从救助型逐渐过渡成为发展型。
2. C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成为了公众捐赠的重要形式”错,材料三中是“可能成为公众捐赠的重要形式”;
B.“三次分配是一种……个体行为”以偏概全,材料二“更多的是一种……个体行为”有“更多”的限制;D.“公司及个人可以享受免税待遇”错,材料四中“捐赠的个人或公司,最高可以扣除5%的应税收入”,不是“免税”。
3. ①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促进社会发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②通过增加捐赠信息渠道、税收减免、项目招标等方式,提高社会(个人、公司、慈善组织)参与意愿与程度;③倡导慈善组织依法自治管理,做到捐赠资金使用透明化,进一步规范监督管理;④进一步加强慈善教育,培养慈善理念,在全社会营造慈善氛围。(答对任意三点即可。)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根据材料二“通常来说,在社会总体收入水平和社会进步比较低的阶段,三次分配往往不易彰显出来……而当人们收入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比较高的阶段之后,三次分配才能够发挥出更加明显的作用”,可概括出: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促进社会发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根据材料二“互联网筹款可能成为公众捐赠的重要形式:互联网筹款的优势在于能够对捐赠人的信息进行大数据开发和运用,从而进一步推进公众捐赠事业”和材料四“在德国,致力于追求公益目标、慈善目标的社会组织可以享受免税待遇。捐赠的个人或公司,最高可以扣除5%的应税收入。德国政府还通过项目招标的方式为慈善组织提供资金支持”,可概括出:通过增加捐赠信息渠道、税收减免、项目招标等方式,提高社会(个人、公司、慈善组织)参与意愿与程度;
根据材料二“公民意识更关注善款的去向和捐款结果追踪;未来捐赠人必然会更加关注善款的去向,捐款使用透明化、专业度将成为公益组织持续获得捐赠的重要基石”和材料四“德国政府倡导慈善组织在法律范围内的自治管理,一方面推动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另一方面发挥行业组织在慈善监管中的重要作用”,可概括出:倡导慈善组织依法自治管理,做到捐赠资金使用透明化,进一步规范监督管理;
根据材料四“德国的慈善教育,注重教育主体的多元性、内容的全面性和方法的多样性”“德国通过慈善组织、媒体等机构,在全社会营造慈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吉林省长春”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