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54 2022-12-26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4]
山东省潍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模拟测试(四)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统编版高一语文期末复习模拟(四)•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西方戏剧的观念与中国戏曲的观念,是迥然有别的。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对戏剧进行了理论总结,写下了著名的《诗学》。他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悲剧“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悲剧中没有行动,则不成为悲剧,但没有性格,仍然不失为悲剧”。中国的戏曲理论,无论是明代的汤显祖还是清代的李渔,阐述的重点都是在演员的演技和唱腔方面,剧本的故事无不处于次要的位置。
这种理论上的差异,自然造就了舞台演出的分疆。
西方的戏剧注重情节,强调客观真实性。演员的演出力图逼真。苏联时期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演员在演出中放弃自我本性完全投入到角色中去,以期最大程度地符合剧情的客观真实性。他在排演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时,这样处理威尼斯的小船驶过舞台:“船下要装小轮子。小轮子必须妥善地装上一层厚橡皮,使船能平稳地滑动……小船要十二个人推着走,用鼓风机向口袋里吹胀了气,以此形成翻滚的波浪……使用的槽是锡制的、空心的,在空心的槽里灌上一半水,摇槽时里面的水便会动荡,发出典型的威尼斯河水的冲击声。”舞台上一切的安排就是要把一个不容怀疑和增减的情节让观众接受。
中国的戏曲注重的是演员的表演,对戏曲的情节并不十分苛求。戏曲也强调逼真,但这种逼真不是在摹仿现实的细节摹仿得惟妙惟肖的基础上,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如布莱希特看了梅兰芳表演的《打渔杀家》后写道:“他表演一位渔家少女怎样驾驶一叶小舟,她站立着摇着一支长不过膝的小桨,这就是驾驶小舟,但舞台上并没有小舟……观众这种感情是由演员的姿势引起的,正是这种姿势使得这场行船的戏获得名声。”
中西舞台演出的不同,自然也造就了欣赏的异趣。
西方看戏剧的观众十有八九是以认知的心态去观赏的。他们努力设身处地地沉浸到剧中去,做一个“事件过程”的偷窥者或目击者。在戏剧的剧场里,观众的神情始终是关注的,观众席上始终是寂静的,大家都在悄悄地“偷看”台上发生的“事件”。观众即使被“事件”触动,也不敢即席发声与伙伴交流,就像在现实中不敢打扰旁人的生活一样。走出剧场,他们感受的焦点在于,评判演员和情节“像”还是“不像”,反思自己“知”还是“不知”。如果“知”了就不再进剧场。西方戏剧以及类似样式的艺术,一般很难吸引没有偏爱的回头客。
中国观众到剧场里去看戏,与其说看戏曲故事,不如说看演员能力。老练的观众常常不以戏曲故事作为看戏的选择,而以某一个演员的演技作为看戏的选择。中国戏曲剧场中,名演员的折子戏(剧目中最能表现其演技的片断)专场往往比完整的戏曲故事演出更能吸引人。重演技的结果锻炼出了演员超乎寻常的表现力:如青年演员能扮演老年;老年演员能扮演青年;男演员能扮演女人,如京剧的梅兰芳;女演员能扮演男人,如越剧的徐玉兰。
这种强调表现力而不重客观真实的舞台准则,是西方戏剧闻所未闻,不敢想象的。
(摘编自陈伟《中国戏曲点燃布莱希特的理论火花》)
材料二:
清初画家笪重光在他的《画筌》里一段论画面空间的话,也正相通于中国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他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浏览完整试题
中国舞台表演方式有独创性,我们愈来愈见到它的优越性。中国舞台上一般地不设置逼真的布景。老艺人说得好:“戏曲的布景是在演员的身上。”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演员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行动,“逼真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动,就会使人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环境布景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实景清而空景现”,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趣,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
这是艺术所启示的真,也就是“无可绘”的精神的体现,也就是美。
做到了这一点,就会使舞台上“空景”的“现”,即空间的构成,不须借助于实物的布置来显示空间,恐怕“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排除了累赘的布景,可使“无景处都成妙境”。例如川剧《刁窗》一场中虚拟的动作既突出了表演的“真”,又同时显示了手势的“美”,因“虚”得“实”。《秋江》剧里船翁一支桨和陈妙常的摇曳的舞姿可令观众“神游”江上。中国的演员能用一两个极洗炼而又极典型的姿式,把时间、地点和特定情景表现出来。
(摘编自宗白华《美学散步•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演员变成角色,就是为了舞台逼真,让演员的表演更符合剧情的客观真实性。
B.不同于西方戏剧,中国戏曲的逼真是通过演员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
C.西方戏剧由于观众大多以认知的心态去观赏的,如果“知”了就不再进剧场,所以没有回头客。
D.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写的对戏剧进行理论总结的名著《诗学》,与后来的西方戏剧理论一脉相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戏曲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与客观现实无关。
B.老练的中国观众看戏,主要是为了欣赏演员的演技。名演员的折子戏专场往往比完整的戏曲故事演出更能吸引人。
C.中国舞台上一般不设置布景,为的是不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
D.《画筌》里关于画面空间的理论,与中国戏曲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相通,这说明中国戏曲理论受到了中国绘画理论的启发。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中国戏剧舞台空间“虚实相生”观点的一项是( )
A.白雪阳春都妙句,高山流水自知音。
B.数声唱出千秋事,双手招来百万兵。
C.借虚事指点实事,托古人提醒今人。
D.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在论证过程中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德国戏剧改革家布莱希特在导演《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时,在舞台上表现随军女商贩大胆妈妈跟着大军转战欧洲,却让演员拉着小篷车只走了几圈。布莱希特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他的做法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
红高粱(节选)
莫言
刘罗汉大爷是我们家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人物。
我查阅过县志,县志载:民国二十七年,日军捉高密、平度、胶县民夫累计四十万人次,修筑胶平公路。毁稼禾无数。公路两侧村庄中骡马被劫掠一空。农民刘罗汉,乘夜潜入,用铁锹铲伤骡蹄马腿无数,被捉获。翌日,日军在拴马桩上将刘罗汉剥皮零割示众。刘面无惧色,骂不绝口,至死方休。
确实是这样,胶平公路修筑到我们这里时,遍野的高粱只长到齐人腰高。长七十里宽六十里的低洼平原上,除了点缀着几十个村庄,纵横着两条河流,曲折着几十条乡间土路外,绿浪般招展着的全是高粱。平原北边的白马山上,那块白色的马状巨石,在我们村头上看得清清楚楚。锄高粱的农民们抬头见白马,低头见黑土,汗滴禾下土,心中好痛苦!风传着日本人要在平原修路,村里人早就惶惶不安,焦急地等待着大祸降临。
日本人说来就来。
日本鬼子带着伪军到我们村里抓民夫拉骡马时,我父亲还在睡觉。他是被烧酒作坊那边的吵闹声惊醒的。奶奶拉着父亲的手,颠着两只笋尖般的小脚,跑到烧酒作坊院里去。当时,我家烧酒作坊院子里,摆着十几口大瓮,瓮里满装着优质白酒,酒香飘遍全村。两个穿黄衣的日本人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在院子里站着。两个穿黑衣的中国人肩背着枪,正要解栓在楸树上的两头大黑骡子。罗汉大爷一次一次地扑向那个解缰绳的小个子伪军,但一次一次地都被那个大个子伪军用枪筒子戳退。初夏天气,罗汉大爷只穿一件单衫,袒露的胸膛上布满被枪口戳出的紫红圆圈。
罗汉大爷说:“弟兄们,有话好说,有话好说。”
大个子伪军说:“老畜生,滚到一边去。”
罗汉大爷说:“这是东家的牲口,不能拉。”
伪军说:“再吵嚷就毙了你个小舅子!”
日本兵端着枪,像泥神一样。
奶奶和我父亲一进院,罗汉大爷就说:“他们要拉咱的骡子。”
奶奶说:“先生,我们是良民。”
日本兵眯着眼睛对奶奶笑。
小个子伪军把骡子解开,用力牵扯,骡子倔强地高昂着头,死死不肯移步。大个子伪军上去用枪戳骡子屁股,骡子愤怒起蹄,明亮的蹄铁趵起泥土,溅了伪军一脸。
大个子伪军拉了一下枪栓,用枪指着罗汉大爷,大叫:“老混蛋,你来牵,牵到工地上去。”
罗汉大爷蹲在地上,一气不吭。
一个日本兵端着枪,在罗汉大爷眼前晃着,鬼子说:“呜哩哇啦哑啦哩呜!”罗汉大爷看着在眼前乱晃的贼亮的刺刀,一屁股坐在地上。鬼子兵把枪往前一送,锋快的刺刀下刃在罗汉大爷光溜溜的头皮上豁开一条白口子。
奶奶哆嗦成一团,说:“大叔,你,给他们牵去吧。”
一个鬼子兵慢慢向奶奶面前靠。父亲看到这个鬼子兵是个年轻漂亮的小伙子,两只大眼睛漆黑发亮,笑的时候,嘴唇上翻,露出一只黄牙。奶奶跌跌撞撞地往罗汉大爷身后退。罗汉大爷头上的白口子里流出了血,满头挂色。两个日本兵笑着靠上来。奶奶在罗汉大爷的血头上按了两巴掌,随即往脸上两抹,又一把撕散头发,张大嘴巴,疯疯颠颠地跳起来。奶奶的模样三分像人七分像鬼。日本兵愕然止步。小个子伪军说:“太君,这个女人,大大的疯了的有。”
展开余下试题
鬼子兵咕噜着,对着我奶奶的头上开了一枪。奶奶坐在地上,呜呜地哭起来。
大个子伪军把罗汉大爷用枪逼起来。罗汉大爷从小个子伪军手里接过骡子缰绳。骡子昂着头,腿抖着,跟着罗汉大爷走出院子。街上乱纷纷跑着骡马牛羊。
奶奶没疯。鬼子和伪军刚一出院,奶奶就揭开一只瓮的木盖子,在平静如镜面的高粱烧酒里,看到一张骇人的血脸。父亲看到泪水在奶奶腮上流过,就变红了。奶奶用烧酒洗了脸,把一瓮酒都洗红了。
罗汉大爷跟骡子一起,被押上了工地。高粱地里,已开出一截路胎子。墨水河南边的公路已差不多修好,大车小车从新修好的路上挤过来,车上载着石头黄沙,都卸在河南岸。河上只有一座小木桥,日本人要在河上架一座大石桥。公路两侧,宽大的两片高粱都被踩平,地上像铺了层绿毡。河北的高粱地里,在刚用黑土弄出个模样的路两边,有几十匹骡马拉着碌碡,从海一样高粱地里,压出两大片平坦的空地,破坏着与工地紧密相连的青纱帐。骡马都有人牵着,在高粱地里来来回回地走。鲜嫩的高粱在铁蹄下断裂、倒伏,倒伏断裂的高粱又被带棱槽的碌碡和不带棱槽的石滚子反复镇压。各色的碌碡和滚子都变成了深绿色,高粱的汁液把它们湿透了。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汗滴禾下土,心中好痛苦!”,采用古诗和普通语句组合的形式,新奇独特,传达百姓因平静生活被日寇打乱的愁苦情绪。
B.骡子被伪军牵拉时,高昂着头,不肯移步,后来还愤怒扬蹄,趵起的泥土,溅了伪军一脸,表明连牲畜也不愿与侵略者合作。
C.奶奶随机应变,一改之前的胆怯,把罗汉大爷的血抹到脸上,撕散头发,张大嘴巴,假装疯癫跳起来,从而成功保护了自己。
D.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红高粱》,但情节相对完整,以烧酒作坊为点,由点及面,再现了日寇在高密抓民夫拉骡马的史实。
7.关于文中对话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汉大爷的请求,既表现了他对主人的忠诚,也表现了对敌人抢掠行径的隐忍和反抗。
B.大个子伪军用“老畜生”“老混蛋”称呼刘罗汉,表现了敌人的横行霸道、飞扬跋扈。
C.奶奶辩白说“先生,我们是良民”,最后答应敌人牵走骡子,表现了奶奶的聪明机警。
D.奶奶的模样似人似鬼,小个子伪军报告说奶奶疯了,客观上有助于解除奶奶的危机。
8.文中多次写到“高粱”意象,意蕴丰富,请结合画线句子简要分析。
9.第二段插入了县志记载,有什么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西番,即西羌,族种最多,自陕西历四川、云南西徼外皆是。其散处河、湟、洮、岷间者,为中国患尤剧。洪武二年太祖定陕西即遣官赏诏招谕其酋长皆观望复遣员外郎许允德招之乃多听命。明年五月,吐蕃宣慰使何锁南普等以元所授金银牌印宣敕来上,会邓愈克河州,遂诣军前降。四年正月设河州卫,命为指挥同知,予世袭。设千户所八,百户所七,皆命其酋长为之。自是,番酋日至。
帝以西番产马,与之互市,马至渐多。而其所用之货与中国异,自更钞法后,马至者少,患之。八年五月,命中官赵成贵罗绮、绫绢并巴茶往河州市之,马稍集,率厚其值以偿。成又宣谕德意,番人感悦,相率诣阙谢恩。山后归德等州西番诸部落皆以马来市。
十二年,洮州十八族番酋三副使等叛,据纳麟七站之地。命征西将军沐英等讨之,又命李文忠往筹军事。英等至洮州旧城,寇遁去,追斩其魁数人,尽获畜产。遂于东笼山南川度地筑城置戍,遣使来奏。帝报曰:“洮州,西番门户,筑城戍守,扼其咽喉。”遂置洮州卫,以指挥聂纬、陈晖等六人守之。已,文忠等言官军守洮州,饷艰民劳。帝降敕谕之曰:“洮州西控番戎,东蔽湟、陇,汉唐以来备边要地。今番寇既斥,弃之不守,数年后番人将复为患。虑小费而忘大虞,岂良策哉?所获牛羊,分给将士,亦足充两年军食。其如敕行之。”文忠等乃不敢违。
秋,何锁南普及镇抚刘温各携家属来朝。谕中书省臣曰:“何锁南普自归附以来,信义甚坚。前遣使乌斯藏,远涉万里,及归,所言皆称朕意。今以家属来朝,宜加礼待。”乃赐米、麦各三十石,刘温三之一。英等进击番寇,大破之,尽擒其魁,俘斩数万人,获马牛羊数十万。自是,群番震慑,不敢为寇。
(节选自《明史•西番诸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洪武二年太祖定/陕西即遣官赍诏/招渝其酋长/皆观/望复遣员外郎许允德招之/乃多听命
B.洪武二年/太祖定陕西/即遣官赍诏招谕/其酋长皆观望/复遣员外郎许允德招之/乃多听命
C.洪武二年/太祖定陕西/即遗官赍诏招谕/其酋长皆观/望复遣员外郎许允德/招之乃多听命
D.洪武二年太祖定/陕西即遣官赍诏/招谕其酋长/皆观望/复遣员外郎许允德/招之乃多昕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番,我国古代对西域一带及西部边境广大地区的泛称;也可用于特指吐蕃。
B.宣敕,意为发布命令,也可指国家任命或调遣官员的正式文书。此处为后者。
C.卫,明代军队编制名称,其防地可以包括几个府,一般驻地在某地即称某卫。
D.千户,此处指食邑千户的侯爵,比《沁园春•长沙》中的万户侯低一个等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促进互市马匹贸易,太祖派人携带实物进行交易,并给予高价回报,效果明显。
B.沐英等奉命平叛,拿下洮州,另选新址筑城,此后朝廷设置洮州卫,并驻兵守卫。
C.太祖力排众议,设置卫所,来加强对西番的政治管辖以及对边关要地的军事把控。
D.在边患已除的情况下,太祖面对困难也未裁撤洮州卫,体现了居安思危的大智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成又宣谕德意,番人感悦,相率诣阙谢恩。
(2)洮州西控番戎,东蔽湟、陇,汉唐以来备边要地。
14.明太祖对西番的归降、朝拜和反叛行为,分别采取了什么策略?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5~16题。
过天生桥①
王守仁②
水光如练落长松,云际天桥隐白虹。
辽鹤不来华表烂③,仙人一去石桥空④。
徒闻鹊驾横秋夕⑤,谩说秦鞭到海东。
移放长江还济险,可怜虚却万山中。
[注释]①天生桥:在今贵州省修文县,为当地风景名胜之一,传说为神仙所修建。②王守仁:号阳明,明代文学家、哲学家,曾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贬谪至贵州修文龙场。③辽鹤不来华表烂:据《搜神后记》载,辽东有丁令威,其人远行,死后化为白鹤归来,栖止于辽东城门华表柱上。此传说距王守仁所生活的年代已有几百年,其时华表柱已烂。④仙人一去石桥空:此句引用贵州修文龙场的民间故事,传说天生桥为神仙所造,仙人已经离去只留下了桥。⑤徒闻鹊驾横秋夕:此句引用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民间传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从颜色的角度分别将穿桥而过的“水光”和天生桥比作飘落到松树上的“练”和白云间时隐时现的“白虹”,给天生桥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B.颔联反用典故,旨在说明丁令威死后化鹤却未归来,华表柱已经毁损,如今天生桥上已不见其踪迹,表达了诗人对“仙人”丁令威的深切怀念和思慕之情。
展开余下试题
C.颈联中的“谩说”表明神鞭能把石头驱赶到大海中只是一个传说而已,并不可信以为真。
D.尾联大胆假设,如果将此天生桥移到长江,定能救险济生,只可惜徒留万山中毫无用处,此处表面为天生桥鸣不平,实则借此感叹自己因被贬谪到蛮荒之地而难以实现心中的抱负。
16.请结合全诗,试分析本诗颔联“空”字的妙处。
(三) 名句名篇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3)《六国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了一个古人的譬喻,准确形象地说明了赂秦的严重危害和根本错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壳成18~20题。
北宋王安石笔下特长少年方仲永的遭际,代有其事。受虚荣心、名利心等不良影响,一些“望子成名、望女成星”的家长,热衷于 奔走在童星制造的路上,对有特长的孩子,倾尽一切资源,带孩子参加花样繁多、“套路”很深的娱乐活动、选秀比赛,孩子日常生活也处在夸张的模仿和表演状态。
前不久,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只有 的孩子长大后想成为志愿者、公益人士。有观点指出,在少年儿童培养教育上,一些家长正走在 的路上!
也有家长认为:“不都说出名要趁早吗?让我的孩子尽早出名,积累财富,也没啥错!”俗话说,早熟的果子撑不到丰收的金秋。银河星布, 的星也就那么几颗。过早地让孩子游走于名利场,消费孩子的童年,这对孩子健康人格以及“三观”的塑造,有百害而无一利。
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身为家长,如果( ),方仲永的悲剧就可能被反复复制。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快马加鞭 凤毛麟角 背道而驰 璀璨夺目
B.揠苗助长 凤毛麟角 南辕北辙 光彩照人
C.揠苗助长 屈指可数 南辕北辙 璀璨夺目
D.快马加鞭 屈指可数 背道而驰 光彩照人
19.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B.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
C.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超过七成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
D.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占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寄望早成名挣大钱,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
B.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
C.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
D.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寄望早成名挣大钱。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果树在结果时,往往是头一年结果多,第二年结果少,然后第三年又结果多。这种现象重复循环,我们①____。为什么果树会发生大小年现象呢?果树大小年的主要原因是营养的问题。每年秋天,多数果树开始孕育花芽以备第二年开花结果。而果树结果的多少,首先决定于它前一年花芽的多少。在大年里,由于果树结果多,养料首先供应正在生长的果实,而②____,不能满足花芽发育的需要,形成的花芽少,于是第二年就成了小年;跟前面的情况相反,在小年里,果树结果少,积累起来的营养物质比消耗掉的要多,能充分供给花芽发育的需要,所以小年的秋季,③____,第二年果实就会大丰收。大小年现象对于水果的生产是不利的。要想实现果品丰收,就必须对果树进行科学的管理,注意适时施肥,在花、果多的年份及时地进行疏花和疏果工作,这样才能避免大小年现象。
22.分辨信息的真伪,是当代人必须具备的媒介素养。请从新闻的要素和特点的角度来看,下面这则新闻是否可靠?说出你的理由。
有媒体报道,根据巴方需求,中国政府派出的蝗灾防治工作组已抵达巴基斯坦。随后,10万“鸭子军队”也将代表国家出征灭蝗。是的,你没有看错,这支由浙江绍兴“国绍1号”鸭苗组成的“鸭子军队”简直是灭蝗界的“奇才”。20年前,鸭子“军队”就曾出征新疆,一举平定蝗灾,立下赫赫战功。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一上期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回顾你的成长之路,或繁花似锦,或泪浸青衫,或柳暗花明,或欢声笑语……无论这一路顺畅还是困阻,你都凭借勇气与坚持,收获了自己的成长。
请结合自身经历,回首这一路遇见的人、经历的事,用生动的文字讲述你成长路上的故事。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写人凸现个性,叙事要有波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统编版高一语文期末复习•模拟(四)•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西方戏剧的观念与中国戏曲的观念,是迥然有别的。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对戏剧进行了理论总结,写下了著名的《诗学》。他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悲剧“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悲剧中没有行动,则不成为悲剧,但没有性格,仍然不失为悲剧”。中国的戏曲理论,无论是明代的汤显祖还是清代的李渔,阐述的重点都是在演员的演技和唱腔方面,剧本的故事无不处于次要的位置。
这种理论上的差异,自然造就了舞台演出的分疆。
西方的戏剧注重情节,强调客观真实性。演员的演出力图逼真。苏联时期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演员在演出中放弃自我本性完全投入到角色中去,以期最大程度地符合剧情的客观真实性。他在排演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时,这样处理威尼斯的小船驶过舞台:“船下要装小轮子。小轮子必须妥善地装上一层厚橡皮,使船能平稳地滑动……小船要十二个人推着走,用鼓风机向口袋里吹胀了气,以此形成翻滚的波浪……使用的槽是锡制的、空心的,在空心的槽里灌上一半水,摇槽时里面的水便会动荡,发出典型的威尼斯河水的冲击声。”舞台上一切的安排就是要把一个不容怀疑和增减的情节让观众接受。
中国的戏曲注重的是演员的表演,对戏曲的情节并不十分苛求。戏曲也强调逼真,但这种逼真不是在摹仿现实
上一篇:
山东省滨州市渤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测试(一)
下一篇:
山东省潍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三)语文试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山东省潍坊”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