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48 2022-12-26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8]
山东省潍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模拟测试(五)
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模拟检测(五)•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国人曾认为只有批判传统、打倒儒学,才能换来中国的浴火重生。但是,百年回首,人们发现国家富强初步实现之后,传统文化重新成为思考中国未来的最重要思想资源。立国之道,如果不注重历史则国家无根本,如果不注重传统文化则国家无灵魂。儒学不能仅仅作为修身养性的学问,而应该在现代社会治理中发挥其重要功能。
在现代社会治理中,儒学不仅仅是文饰修辞的话语,而应该在具体的制度建设中落实其兴礼作教、抚民化俗的意义。在古代圣贤的理解中,作为一个价值共同体的中国理想,并非止步于国富民强,更是塑造君子人格、浇铸文化内核。而且,对于一个现代国家而言,经典与历史构成了现代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在今天多元文明并呈的世界,“和而不同”的标准广为接受,儒家经典同样为思考现代国际政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例如在国际关系中,从传统整体的“天下”主义角度,可以反思当今民族构成的“世界”理论;从“王道”的角度,可以反思当今时代以“霸道”为基础的国际格局,等等。
稳健的推动传统文化建设,激活儒学的旧基因,培植儒学的新生命,推进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既是铸就一个礼乐中国的基础。也关系着中国以怎样的大国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一个古老而成熟的民族,必定要时时聆听这个民族的古圣先贤们的教诲,从他们那里汲取经验与智慧,开创一个文质彬彬的礼乐中国。
(摘编自黄瑞临《铸就文质彬彬的礼乐中国》,《人民日报》)
材料二:
周人以“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开放姿态对上古尤其是晚商乐礼进行了兼容并蓄的吸收,并根据礼治需要,对前代乐礼进行整合与改造,在乐制,乐仪,乐义三方面形成了蔚然大观的周代乐礼。
首先,周代乐礼在乐制方面沿袭了夏商以前以青铜乐器区分等级的这一传统,并在宗法封建制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以等级制为核心的乐悬制度。《周礼•小胥》:“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自王至诸侯、大夫、士每一等级皆有与其社会身份相应的礼乐配置。尽管两周墓葬出土的乐悬组配与礼书记载的种类、编组、悬挂方式、社会等级匹配等方面有所不同,如关于士这一等级的礼乐配置,《周礼》认为其有特悬之制,而出土的三鼎或一鼎的士级别的大多数墓葬却无金石乐器随葬,表明士等级没有乐悬使用权,但是不同贵族的墓葬其乐礼器配置仍然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化差异。以春秋时期为例,诸侯、卿、大夫三者之间的乐悬等级即以不同种类的乐器组合实现。如山东沂水莒国国君墓、河南叶县许灵公墓等春秋诸侯墓普遍随葬四种金石乐器组合且有建鼓相配。卿、大夫墓葬的乐礼器种类则随之等差式减少。所谓寓礼于器,礼之践履多以器为承载,层级化的乐礼器组配彰显了周代礼政合一体制下政治的等级性,也是周人对前代乐礼等级化的继承与发展。
其次,周代乐礼在乐仪方面沿袭了前代,并根据礼治需要构建了一套以五礼为依托的用乐仪式,成为周人体现亲亲尊尊观念和维护宗法封建等级制的重要形式。就乐仪内容而言,周人将黄帝以来历代之乐纳入乐礼体系,并对其进行了礼制化重构。《周礼•大司乐》主张“以乐舞教国子”,周人对前代之舞“分乐而序之”,根据祭祀对象适配不同乐舞,尊者用前代之乐,卑者用后代之乐,使前代舞乐与周代祭祀体系相融合的同时也实现了周人尊卑有序的国家治理需要。就乐仪形式而言,周人在商代乐礼基础上根据宗法封建政治的需要,以吉、凶、军、宾、嘉五礼为依托,通过乐的参与与否和参与方式,构建了等级有差的上自天子诸侯下至士大夫的一套乐礼仪式。
浏览完整试题
最后,周代乐礼在乐义方面继续秉承历代所追求乐以和同的音乐政治理念,不仅为乐加入“德”的属性,而且将乐义提炼升华成具有原创价值的乐理论。其中,周人提出“德音”之说就是其不同于商代乐义的一大创举。在周人的礼乐体认中,音乐本身和谐是其应有之义,但基于乐治的乐还应当具备教化功能,所谓“乐以耀德”“德音不愆,以合神人”“以来远人”,随金石乐器演播的大多数雅诗、颂诗也正是在颂德这一政治需求下产生的。另一方面,周人对德音这一乐礼总义不断充实并丰富其理论内涵。自西周晚期的“和同之辨”开始,周人特别是东周诸子对乐礼的来源、特点、功能等进行了系统思考,最终形成《荀子•乐论》《礼记•乐记》等原创性乐理论成果。所以,自乐义言,周代乐礼可谓集三代之大成。
总之,从音乐考古多重资料看,夏商周乐礼的演进并非“剧变”,三代乐文化的承继发展既前后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特别是周代乐礼是基于宗法封建制的国家治理需要继承发展前代乐礼而成。
(摘编自谢乃和李韶华《从音乐考古看夏商周早期国家治理中的乐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首百年,国人终于透彻地领悟立国之道必须注重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B.现代社会治理,应该在具体的制度建设中去落实儒学兴礼作教、抚民化俗的意义。
C.两周墓葬发掘表明士无乐悬使用权;但不同贵族墓葬的乐礼器配置仍有等级差异。
D.周代乐仪是以五礼为依托,将历代之乐纳入乐礼体系,并对其进行了礼制化重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涉及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话题,但二者论述的侧重点并不完全一致。
B.周代层级化的乐礼器组配是对前代的继承发展,也是其礼政合一体制下政治等级性的体现。
C.周代乐义秉承乐以和同理念,不仅为乐加入“德”的属性,还使其乐理论具有了原创价值。
D.在周人的礼乐体认中,和谐是音乐本身应有的含义,但基于乐治的乐还应具有教化的功能。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韩非子《显学》:“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B.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
C.三国魏思想家王弼:“礼若不设则乐无所乐,乐非礼则功无所济。”
D.近代国学大师徐复观:“儒家的政治,首重教化,礼乐正是教化的具体内容。”
4.“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在今天多元文明并呈的世界,已为国际社会广为接受,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5.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最后的相遇
冷江
入秋后的秋浦河,水瘦山寒。石郡太守崔中琪心里一直牵挂着秀山书院,恨不得连夜赶出最后一版文选的审定稿,因为那是太子最后的心愿。
五年前,太子第一次来石城,崔中琪亲率文武官员和地方名流出城迎接。太子远远就从马车上下来,健步走向人群。他身材并不高大,微微有些发胖。虽然旅途疲惫,但神采飞扬。崔中琪见惯了达官显贵,接下来的一幕让他不可思议。只见太子并没有立即过来接见文武官员,而是直接走到路两边跪伏的百姓面前,大声说:“石城的父老乡亲们,父王将石郡封赐于我,实乃我昭明之幸也。我定当与诸位同甘共苦,不负大家期待。”
进城后,崔中琪安排了丝竹管乐和美酒佳肴。然而太子微微一笑说:“丝竹无颜色,山水有清音。明日你们随我去秀山射猎,去玉镜潭垂钓,自食其力,岂不乐哉?”
次日,崔中琪陪太子登秀山,太子射猎了一只野兔;又垂钓玉镜潭,第一钩就钓上来一尾活蹦乱跳的鳜鱼。当即命人在秋浦河边结灶烹调,野兔之鲜,鳜鱼之肥,令太子赞不绝口。他指着一汪清澈的河水赞叹道:“此真乃贵池也。”从此,秋浦更名为贵池。
三年前,江南大旱,烈日炙烤着山川大地,庄稼一片焦枯。崔中琪下乡察访,发现灾情令人心惊,全县民众十室九空。崔中琪连夜撰写公文,命人火速送往京城。全郡百姓翘首企盼。然而,各方传来的消息,雪上加霜。众多朝廷官员认为,江南旱情,并无地方官上报的那般严重。地方官习惯了夸大其词,无非是套取朝廷税费。半个月过去了,没有消息;一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消息。崔中琪夜不能寐、心急如焚。若朝廷不能尽速出台赈济之策,江南十八县百姓将民不聊生。苦思冥想后,决定铤而走险:修书一封,派心腹之人连夜赶往京城。
送出信后,崔中琪长嘘了一口气。他对这封信送出的后果十分清楚,可是只要有一分希望,他也愿意冒死去做。十五年前自己进士及第,被任命到石郡为官时,他就发誓,要与石郡百姓共患难。可地方官私自与亲王通信,那是大罪甚至是死罪!但从五年前,太子首次巡视时的言行来衡量,他又觉得值得赌一把,输了无非是罪己一人,而倘若赢了,则是救全郡百姓,功在千秋。他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将遗书封好,交给僚属,一旦遭遇不测,让其将遗书送往远在数千里之遥的关中老家。
崔中琪几乎每天都要到城北门眺望,看有无塘报送至。接连数日,烈日如常,身边众多官员和幕僚多次相劝,可他心里的希望之火始终不灭。第七天,突然听到远处传来马蹄声。大喜,忙命人备马,出城迎候。
前方烟尘滚滚,十余骑飞奔而来,他用力眨了眨自己的双眼,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十余骑的最前面一匹高大的红鬃马上之人,不正是昭明太子吗?崔中琪连忙下马,匍匐于地,叩拜道:“下官崔中琪罪该万死。”
昭明太子满脸疲惫,摆了摆手,让崔中琪上马,一行人未及休息,就赶往周边田庄查看灾情。次日,太子令崔中琪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全郡男女老少无不泪流。那次大旱,江南十八县普受重灾,多县百姓外出乞讨。唯有石郡无一人饿死,无一人外出逃难。
展开余下试题
两年前,太子广邀江南各地大儒名流,齐聚池州。他要在这青山秀水之间,组织编撰一部古今罕见的文章选粹,以教化国人,传承千古。崔中琪受命领衔赞画。太子终日参与其中,劳累过度,身体常有病痛。崔中琪苦劝不止,最后还是皇上圣谕,太子才于秋凉时离开石郡返回京城。不想,这一别后,太子病情日益加重。崔中琪焦虑难安。
这日,他在府衙中审校完最后一篇文选,令人封存文档,立即赶赴京城送太子殿下裁断。忽有快马来报,说太子殿下一行已至城东十里之内。崔中琪忙率众官员往城东迎接。满城百姓也纷纷赶来,成千上万的百姓挤满了城东官道。半个时辰过去了,迟迟不见太子的车队和马队,崔中琪隐感到了一丝不安。一个时辰过后,看见了前方缓缓而来的车队和马队。
崔中琪急忙抢上前去,跪伏于地:“石郡太守崔中琪率文武官员和全城百姓迎候太子殿下。”马车珠帘低垂,没有回应。崔中琪斗胆上前揭开珠帘,车内只有太子当年来视察时所着衣冠。队伍中一名官员,来到崔中琪身前下马扶起崔中琪,哑着嗓子道:“崔大人请起,太子殿下已于三日前薨了!临去世前留有口谕一封,要我等亲自送来。”
来人大声宣谕道:“太子殿下口谕,石郡乃江南福地,幸蒙父皇恩赐,又赖全郡百姓厚爱,上下官员齐心,方能有今日之福祉。我昭明无以为报,送来衣冠,葬于山水之间。望我去后,诸位仍能一如从前,勤俭立业,心系百姓,我当含笑九泉矣。”
次年春天,崔中琪撒手人寰。他们共同编撰的文选经皇上恩准,命名为《昭明文选》。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去秀山射猎,去玉镜潭垂钓,是为了以自身实际行动垂范官员,希望大家都能自食其力,不以剥削民脂民膏而自肥。
B.崔中琪敢于一“赌”,外因是石郡灾情太重,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内因是他急百姓之所急的责任感和对太子为人的信任。
C.太子送来衣冠葬于石郡山水之间,主要是为了感谢父皇恩赐,感谢全郡百姓厚爱与上下官员齐心,激励诸位官员勤政爱民。
D.“崔中琪忙率众官员往城东迎接。满城百姓也纷纷赶来,成千上万的百姓挤满了城东官道”,彰显了“爱民者民恒爱之”的主题。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入秋后的秋浦河,水瘦山寒”这一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瘦”字运用拟人写水,也烘托出了主人公的心境。
B.太子“身材并不高大,微微有些发胖”,其貌不扬的外表恰恰使他健步的姿态、飞扬的神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小说在救灾情节中设计了两次延迟,一是写公文给朝廷没有回复,一是写信给太子迟迟没有回复,都引发了读者的阅读期待。
D.历史小说主要人物、事件应有历史根据,所以昭明太子、崔中琪、编文选、钓鱼、救灾、葬衣冠等都必须是真实的。
8.崔中琪等官员和百姓最后并未和太子相遇,本文却以“最后的相遇”为题,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9.小说以崔中琪的视角塑造太子形象,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伍员①奔宋,道遇申包胥,谓曰:“楚王杀吾父兄,为之奈何?”申包胥曰:“呜呼!吾欲教子报楚,则为不忠;教子不报,则为无亲友也。子其行矣,吾不容言。”子胥曰:“吾闻父母之仇,不与戴天履地;兄弟之仇,不与同域接壤;朋友之仇,不与邻乡共里。今吾将复楚,以雪父兄之耻。”申包胥曰:“子能亡之,吾能存之;子能危之,吾能安之。”伍员奔吴。到昭关,关吏欲执之,伍员因诈曰:“上所以索我者,美珠也。今我已亡矣,将去取之。”关吏因舍之。至江,江中有渔父乘船从下方湖水而上。子胥呼之,谓曰:“渔父渡我!”如是者再,子胥入船。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有其饥色,乃谓曰:“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饷。”渔父去后,子胥疑之,乃潜身于深苇之中。有顷,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求之树下,不见,因歌而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如是至再,子胥乃出芦中而应。渔父曰:“吾见子有饥色,为子取饷,子何嫌哉?”子胥曰:“性命属天,今属丈人,岂敢有嫌哉?”二人饮食毕,欲去,胥乃解百金之剑以与渔者:“此吾前君之剑,中有七星,价直百金,以此相答。”渔父曰:“吾闻楚之法令: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岂图取百金之剑乎?”遂辞不受。谓子胥曰:“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子胥曰:“请丈人姓字。”渔父曰:“今日凶凶,两贼相逢吾所谓渡楚贼也两贼相得得形于默何用姓字为子为芦中人吾为渔丈人富贵莫相忘也。”子胥曰:“诺。”既去,诫渔父曰:“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渔父诺。子胥行数步,顾视渔者,已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矣。
(节选自赵晔《吴越春秋》)
【注】①伍员,即伍子胥。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两贼相逢吾/所谓渡楚贼也/两贼相得/得形于默/何用姓字/为子为芦中人/吾为渔丈人/富贵莫相忘也
B.两贼相逢吾/所谓渡楚贼也/两贼相得/得形于默/何用姓字为/子为芦中人/吾为渔丈人/富贵莫相忘也
C.两贼相逢/吾所谓渡楚贼也/两贼相得/得形于默/何用姓字/为子为芦中人/吾为渔丈人/富贵莫相忘也
D.两贼相逢/吾所谓渡楚贼也/两贼相得/得形于默/何用姓字为/子为芦中人/吾为渔丈人/富贵莫相忘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与戴天履地”与“履至尊而制六合”(《过秦论》)两句中的“履”字含义相同。
B.“今我已亡矣”与“亡走赵,赵不内”(《屈原列传》)两句中的“亡”字含义相同。
C.“求之树下”与“求国无危,不可得也”(《谏逐客书》)两句中的“求”字含义不同。
D.“价直百金”与“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劝学》)两句中的“直”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包胥说,如果让伍子胥为父兄报仇,就是陷伍子胥于不忠;如果不让伍子胥为父兄报仇,就是陷伍子胥于不友。在两难选择中,申包胥没明确表态。
B.当伍子胥表明与楚王不共戴天、誓为父兄报仇雪恨的态度时,申包胥也亮明自己的立场,表示如果伍子胥危及甚至灭亡楚国,自己就会全力拯救楚国。
C.渔父看到伍子胥饥饿的样子,就让他在树下等候;一会儿工夫,渔父给伍子胥带来吃的喝的;渔父看到树下没了人,就高声唱喊,如此反复两次。
D.为报答渔父的救命之恩,伍子胥解下七星宝剑赠给渔父;渔父以楚国捉拿伍子胥的高赏格与七星宝剑对比,表示自己并非贪图钱财,拒绝接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伍员奔宋,道遇申包胥,谓曰:“楚王杀吾父兄,为之奈何?”
(2)子胥呼之,谓曰:“渔父渡我!”如是者再,子胥入船。
14.渔父为什么“自沉于江水之中”?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临江仙①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②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①此词是宋室南迁,作者在避金兵流寓湖湘逢端午感怀而作。②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性。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头体现了作者流落他乡时的感伤,所以他只能用高声吟咏楚辞来庆祝端午节。
展开余下试题
B.作者用鲜艳的榴花和鲜红的舞裙对比,表现了对往日歌舞宴会生活的怀念与向往。
C.作者借蜀葵向阳的特性,表达了他虽一身伤老但始终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贞之情。
D.最后三句写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喟以及凭吊屈原所体现出的怀旧心情、爱国情感。
16.“万事一身伤老矣”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情感的抒发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的“________________”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永恒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壳成18~20题。
“一起向未来!”冰雪之约,中国之邀。2022年2月4日夜晚,北京上空升腾起_______的焰火,举世瞩目的第24届冬季奥运会开幕。今天,在14年前曾震撼过世界的巨大的鸟巢中,以科技的力量正在打造再次震撼世界的一场奥运盛宴。( )。这次盛会,我们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的_______,感受着强烈的“由历史向未来”的内心激荡。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海纳百川的胸怀,冰球击碎整块冰立方,出现一个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这一行为过程被定义为“破冰”,寓意打破隔阂、化解矛盾、走近对方、互相理解,象征中国坚守_______的原则。春寒料峭的时节,“冰墩墩、雪融融”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友好形象。中国将成功举办一届令人_______的冬奥盛会。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五颜六色 融会贯通 和而不同 叹为观止
B.绚丽夺目 融会贯通 求同存异 击节赞赏
C.绚丽夺目 水乳交融 求同存异 叹为观止
D.五颜六色 水乳交融 和而不同 击节赞赏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在这次运动盛会、文化盛会中集中迸发
B.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在这次文化盛会、运动盛会中集中迸发
C.这是中国智慧、中国力量集中迸发的文化盛会、运动盛会
D.这是中国智慧、中国力量集中迸发的运动盛会、文化盛会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今天,巨大的鸟巢,这个14年前曾震撼过世界的地方,以科技的力量正在打造再次震撼世界的一场奥运盛宴。
B.今天,在这个14年前曾震撼过世界的巨大的鸟巢中,科技的力量正在打造一场再次震撼世界的奥运盛宴。
C.今天,巨大的鸟巢,这个14年前曾震撼过世界的地方,以科技的力量正在打造一场再次震撼世界的奥运盛宴。
D.今天,在这个14年前曾震撼过世界的巨大的鸟巢中,科技的力量正在打造再次震撼世界的一场奥运盛宴。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紧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电影《流浪地球》主要讲的是地球经过木星时摆脱木星引力,重新踏上流浪征途的故事。实际上在同名小说《流浪地球》中,地球经过木星的过程有惊无险,只是电影将这一情节夸大而已。那么,地球要“流浪”,_____?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为了让地球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加快速度,使其脱离太阳系。
引力弹弓就是利用行星的重力场来给太空探测船加速,将它甩向下一个目标,也就是把行星当作“引力助推器”。木星就是太阳系中一个优良的加速器,_____,在现实中更是如此。人类向外太阳系发射的数十件航天器中,_____,比如“旅行者一号”“先驱者号”“新视野号”探测器等等。
22.把下面的四句话改成一个长单句。要求不得改变原意,可以增减词语。
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病毒性肺炎。
②它的临床主要特征:发热、胸片呈双肺浸润性病灶。
③它的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和接触性传播。
④它会出现人传人的情况。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今天,不管你愿意或不愿意,承认或不承认,我们都已进入或者说“被进入”了一个快时代。“抖音极速版”“百度极速版”“今日头条极速版”都冠上了“极速”,“极速”已然成了今天生活的一个标签。
(2)抗疫中的“中国速度”:1个小时,武汉天河机场完成20余吨医用物资装卸交付;1天时间,1500万余口罩加急生产;6天时间,50余支医疗队伍6000多名医疗队员集结武汉;10天时间,7000多人决战,武汉火神山医院拔地而起……
(3)子曰: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模拟检测(五)•解析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国人曾认为只有批判传统、打倒儒学,才能换来中国的浴火重生。但是,百年回首,人们发现国家富强初步实现之后,传统文化重新成为思考中国未来的最重要思想资源。立国之道,如果不注重历史则国家无根本,如果不注重传统文化则国家无灵魂。儒学不能仅仅作为修身养性的学问,而应该在现代社会治理中发挥其重要功能。
在现代社会治理中,儒学不仅仅是文饰修辞的话语,而应该在具体的制度建设中落实其兴礼作教、抚民化俗的意义。在古代圣贤的理解中,作为一个价值共同体的中国理想,并非止步于国富民强,更是塑造君子人格、浇铸文化内核。而且,对于一个现代国家而言,经典与历史构成了现代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在今天多元文明并呈的世界,“和而不同”的标准广为接受,儒家经典同样为思考现代国际政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例如在国际关系中,从传统整体的“天下”主义角度,可以反思当今民族构成的“世界”理论;从“王道”的角度,可以反思当今时代以“霸道”为基础的国际格局,等等。
稳健的推动传统文化建设,激活儒学的旧基因,培植儒学的新生命,推进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既是铸就一个礼乐中国的基础。也关系着中国以怎样的大国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一个古老而成熟的民族,必定要时时聆听这个民族的古圣先贤们的教诲,从他们那里汲取经验与智慧,开创一个文质彬彬的礼乐中国。
(摘编自黄瑞临《铸就文质彬彬的礼乐中国》,《人民日报》)
材料二:
周人以“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开放姿态对上古尤其是晚商乐礼进行了兼容并蓄的吸收,并根据礼治需要,对前代乐礼进行整合与改造,在乐制,乐仪,乐
上一篇:
山东省潍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三)语文试题
下一篇:
四川省达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语文试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山东省潍坊”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