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28 2023-02-02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摸底测试语文试卷
高三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学批评的首要功能当然是“批评”,但“批评”不是“批判”,不只是对作品局限、不足的否定和质疑,也包含着对文学价值的发现与肯定。“批评”两个字的内涵同时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层面,无法割裂开来单独强调哪一面,否则就容易形成误导。很多人似乎觉得对这个时代文学的否定比肯定更重要、更难,这其实是一个最大的误会。事实上,否定的前提是肯定,离开了这个前提,为否定而否定,否定就失去了力量。今天的批评家最缺乏的恐怕还是正常的肯定和发现的能力,他们首先应学会的其实是如何理直气壮地肯定一部文学作品,如何第一时间令人信服地发现一部作品的价值。我认为,一个时代的文学批评最主要的功能,仍然是对这个时代文学价值的正面发现和阐释。批评应行使的使命,是要知道我们这个时代文学的价值在哪里,并把这种价值发现和阐释出来。如果说文学创作要追求真、善、美,那么文学批评就要发掘蕴藏在作品中的真、善、美,并阐释其何以为真、何以为善、何以为美。文学批评应该在作家和读者之间、作品和文学史之间搭起桥梁,以推动文学走进读者和文学的经典化。面对网络化、数字化时代汹涌而来的海量的文学文本,批评家应该有能力告诉读者哪些值得阅读,哪些是具有经典价值并可以进入文学史的。
现在文学界有些人将“剜烂苹果”污名化了,使得“剜烂苹果”成了充满敌意的批评行为。无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还是鲁迅所希望的“刻苦的批评家来做剜烂苹果的工作”,其前提都是对“烂苹果”价值的肯定,正因为“烂苹果”有价值,所以即使有“烂”的地方也要去“剜”。用鲁迅的话说,就是“实在有三点:一,指出坏的;二,奖励好的;三,倘没有,则较好的也可以”。因此,对批评家来说,“剜烂苹果”是一个高难度的“技术活”,需要有精准的技艺才不会误伤了“苹果”甚至错杀、毁坏了“苹果”。
(摘自吴义勤《文学批评如何才能成为“利器”》)
材料二:
如果批评家的行为很难有效地影响读者的阅读,他的真知灼见对作家的影响作用也就淡化很多。由于无原则的吹捧泛滥,人们对批评家的正常推荐和真实感受也产生了怀疑。似乎只有“酷评”“骂派批评”才能见出真诚。难道批评的第一要义不是欣赏么?鲁迅曾经把批评家的工作比喻为“剜烂苹果”,但他不是强调批评家面对的作品是毫不足取的烂苹果,而是强调,要从别人以为不屑的烂苹果中剜掉坏的,留下好的,“倘没有(好的——引者注),则较好的也可以”。事实上,批评家应该最大限度地保留作品的价值,而不是为了显示果敢,把棒喝视作良药。
其实,批评家的职责就在于发现,要从漫无边际的大量作品中发现好的、较好的作品,从“烂苹果”中剜出仍然可以留下的部分。就今天的文学而言,创作者和接受者的数量都是以几何级数增长的。文学批评何为?我以为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要从这些海量作品中向读者推荐好的、优秀的、风格突出的、题材独特的、叙述特别的作品。批评是一种阐释。在批评家眼里,作家作品有如一枚硬币。它有两面,批评家应当坦然甚至兴奋地激赏那好的一面,也有权利和自信指出它存在不足的另一面。而这两面有时并不能够剥离,它们经常是一体的,是作家作品风格的组成部分。批评的难点正在这里。
浏览完整试题
研究和评论一部作品,既要重视文本,也要留心并知悉作家创作的背景、环境、情感状态,还要适度了解作品的发表、改编以及读者接受等传播史。做到这种立体的观察,一定有助于提高文学批评与研究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很多时候,批评家在评价一部作品时并没有做到完整阅读。在文学批评里,能够比较充分体现批评家的能力、对作家创作也颇有帮助的,我认为是关于作家创作的综合论述,也即通常所说的“作家论”。能够在一篇文章里系统梳理某一作家的创作历程、背景、成就、特点和风格,又能够指出其创作中存在的局限、不足和可能上升的空间与路径,那是批评之责,也是作家之幸。
(摘自阎晶明《期待内部的、立体的批评》)
1.(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批评”不是“批判”,不只是对作品局限、不足的否定和质疑,也包含着对文学价值的发现与肯定,而后者更重要。
B.由于无原则的吹捧泛滥,批评家的行为很难有效影响读者的阅读,人们对批评家的正常推荐和真实感受也产生了怀疑。
C.文学批评是向读者推荐好的作家作品,而作家作品中好的一面与不足的一面经常是一体的,无法剥离,这是批评的难点。
D.研究和评论一部作品,如果能够做到立体的观察,一定有助于提高文学批评与研究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助益文学创作。
2.(3分)对文中“剜烂苹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烂苹果”不是形容文学作品毫不足取、一无是处,而是指作品本身有问题或缺陷。
B.“剜”的前提是对作品价值的肯定,肯定其好的一面,最大限度地保留作品的价值。
C.“剜烂苹果”要有批评的锐气和勇气,拒绝无原则的吹捧,多用“酷评”“骂派批评”。
D.“剜烂苹果”是个高难度的“技术活”,因为有时“烂”的部分和好的部分是一体的。
3.(3分)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批评家的错处,是在乱骂与乱捧
B.创作家大抵憎恶批评家的七嘴八舌
C.批评如果不对了,就得用批评来抗争
D.坏处说坏,好处说好,才于作者有益
4.(4分)对文学批评主要功能的评述,两位作者有什么不一样?请简要分析。
5.(4分)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列举优秀的批评家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每点不超过10个字。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文本一:
山谷风
赵万里
山间路上,杂树丛生,刘少奇和阎大勇边走边谈。
初夏的平山,山色青青,荫绿四野。
旺盛的草木,也见证着这方水土的宽厚和富庶。相传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滹沱河两岸便有了人烟。
据史料记载,两千多年前,商汤之祖就是在此地发祥。经春秋,历汉唐,这里先后又被称为蒲吾县、房山县,唐肃宗至德元年,始称平山县。
阎大勇望望刘少奇:“听山里老人们说,平山,老年间叫蒲吾、房山,后来唐朝的时候,安禄山造反,这一反不要紧,朝廷下了令,凡是地名里带着‘安’、‘禄’、’山’三个字的就都得改,这房山就改成了平山,意思是说,平定安禄山哩。”
刘少奇颇有兴致:“哦,还有这么一番来历啊。”
阎大勇也笑了:“只是叫了个平山也不太平。闹八国联军的时候,洋鬼子就在这儿设了大本营,向井陉、娘子关发兵哩。民国十六年,泰军和晋军又在这儿打起来了。再后来,日本鬼子来了,把山里人杀惨了……”
平山,经年战乱,兵戈不断,使得滹沱河两岸血雨腥风,草木皆惊。尤其是1937年秋,卢沟桥事变不久,日军就攻陷了平山,烧杀抢掠,制造了三十三起惨案;地主武装也乘兴作乱,使这一方水土满目疮痍,饿殍遍野。虽说太行山麓年年返青,却如忧乱伤怀的古人所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阎大勇指着不远处,叹口气说:“这后山上,还真有个白毛仙姑洞。起初,山里人不知道那里住的是个受苦的佃户女儿,只道这地方,又多了个云游的仙姑呢。”
刘少奇望望后山,很感慨:“没来平山之前,就知道平山出了个白毛女,看来平山也有不平事啊。”
阎大勇点着头:“那出戏,我在县上也看过。可不,没兴土改那会儿,挣着穷命种一年地,到年根儿下,还是交不起地租,就差和杨白劳一样喝卤水了。”
临近山顶,山路也越发崎岖,阎大勇紧走几步,回身伸出了手……
……
伴着鸟语松风,刘少奇和阎大勇渐渐接近了山顶。
绕过青石岩,拨开灌木丛,抬头看,瓦蓝瓦蓝的天空,仿佛一伸手就能叩出声来。绵绵群山,终于一望无边地铺展在眼前了。
阎大勇紧走几步,上前扶住了刘少奇:“吟子上风大,找块地儿坐吧。”
平山,层峦叠嶂,沟川交织,它东接获鹿,南连井经灵寿,西邻山西盂县和五台,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十一座,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沿着山脚,依稀可见黄沙铺就的河道,曲曲折折,蜿蜒而去。
刘少奇感叹着:“哦,那就是滹沱河吧?”
阎大勇也正眼望着河道,呆呆地出神。
刘少奇看看阎大勇:“怎么?”
阎大勇缓过神来,冲刘少奇笑笑:“哦,没啥,胡乱想哩。这滹沱河,有脾气呢,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赶上发大水,能把村子淹了。村子里,上了年纪的人吓唬孩子,说声‘滹沱河来啦’,孩子当下就不敢啼哭了。”
刘少奇也笑起来:“到底是山里的河,有性格啊。”
滹沱河,古称禹贡九州陡骇河,又名恶池,别称亚沱。汉明帝永平十年,始称滹沱河。
它发源于山西繁峙县孤山,流经雁门关、代县、定襄、五台,由孟县阎庄入河北平山,随山就势百转千回,在平山县境内就有十二条肋肢河,属季节性河流,汛期洪水暴发,河谷横溢,相传,汉光武帝刘秀,当年曾与称雄邯郸的王郎,在这山中激战。眼看着寡不敌众,无路可退,滹沱河水突然结冰,让刘秀的人马横鞭穿过;之后,冰河迅即化开,浪卷黄沙滚滚而来,咆哮声十里可闻,追兵只得望河兴叹。阎大勇笑笑说:“早年间,平山县兴办了不少义学,教书先生把唱滹沱河的古诗,都编成了教材,一来二去,山里的后生们,识字不识字的,都能念出几首古诗了。
刘少奇来了兴致:“哦,还记得吗?”
“我念的是咱抗日民主政府办的冬学,识字课本都是新编的。”阎大勇说着,低下头想了想,“当年又学里传下来的,有一首还记得,听说是《全唐诗》里的,胡曾的《咏史诗•滹沱河》,说的就是这滹沱河水结冰的事儿。”
展开余下试题
阎大勇望了望蜿蜒的河道,轻声念起来:
光武经营业未兴,
王郎兵革正凭陵,
须知后汉功臣力,
不及滹沱一片冰。
刘少奇听着,轻轻点点头:“是啊,回过头看看,各朝各代,兴衰更迭,不能不让人感慨呀。咱们要做的事儿,很多呀。眼下的土改,就是要改改这块土地的命运,改改咱老百姓的命运……”
山下,田地纵横,覆盖着青绿的庄稼。
阎大勇顿了顿,又说:“可过去这地呀,都姓东家的姓。1938年,咱抗日民主政府兴‘二五减租’,大伙儿才觉得有了奔头,西柏坡也就在那年建了党支部,不少青壮年都报名参了军……”
(赵万里《西柏坡》,有删改)
文本二:
与“十七年”革命历史长篇小说创作单纯注重史诗性不同,与上世纪90年代新历史小说主观勾兑历史迥异,新世纪革命历史长篇小说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虽然史诗类作品仍然是创作的基本类型,但是在新世纪革命历史长篇小说创作中呈现出某些新的色彩。新世纪革命历史长篇小说克服了以往小说英雄形象刻画的简单化、平面化倾向,而强调人物心理性格内在的复杂与丰富,突出了人性的生动与深刻才呈现出追求个性化的特点,作家们在拓展创作视野追求个人风格中,使新世纪革命历史长篇小说创作在继承叙事传统中拓展了革命历史叙事的多元化个性化。
(节选自《中国作家网》)
6.(3分)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写安禄山造反,朝廷下令更改带有“安”“禄”“山”的地名,意在揭示唐朝廷落后的封建迷信思想。
B.文本一中后山上白毛仙姑洞和白毛女的相关故事情节,给文章增添了几丝神话色彩,使得表达神秘而浪漫。
C.文本一中阎大勇与刘少奇的对话体现革命领袖时刻惦记着百姓,彰显革命领袖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人格魅力。
D.文本一写阎大勇回忆并念起小时候教书先生所教的诗歌,流露出他对先生深切的怀念,对儿时生活的眷恋。
7.(3分)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开篇的环境描写,不仅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也为下文写刘少奇与阎大勇谋划土地革命奠定感情基调。
B.文本一多处插叙滹沱河的传说,既补充了滹沱河的相关信息,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也增强了小说的文化厚重感。
C.文本一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手法塑造人物,突出刘少奇和阎大勇同志高瞻远瞩、心怀苍生的革命先行者形象。
D.文本一以两位领导人物的对话为线索展开情节,采用多种叙述方式,情节起伏跌宕,扣人心弦,使得主题更加鲜明。
8.(6分)文本一中追述平山、滹沱河的历史渊源,这样的叙述有什么效果?
9.(6分)请结合文本二的内容,分析文本一是如何体现新世纪革命历史小说的特点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薛怀让,其先戎人,徙居太原。少勇敢,喜战斗。后唐庄宗在镇,得隶帐下,累历军职。明宗时,改神武右厢都校,领奖州刺史。东川董璋遣怀让率本军从晋祖讨贼,贼平,迁绛州刺史。晋天福中,范延光叛于邺,以怀让为招牧使。及战,中流矢,诏赐汤药存问。杨光远反青州,召怀让至阙,赐袭衣、玉带,为行营先锋都指挥使,以功改宿州团练使。会契丹南侵,少帝幸澶州,遣怀让与李守贞、皇甫遇、梁汉璋率兵万人缘河而下,以守汶阳。时契丹岁扰边陲,朝廷择骁将守要郡,命怀让为洺州团练使。会符彦卿北讨契丹,以怀让为马军左厢排阵使,又从杜重威为先锋都指挥使。契丹主北归,留麻答守镇州,麻答遣步健督洺州供运。怀让闻汉祖举义晋阳即杀步健奉表回汉汉祖遣郭从义分兵万余与怀让取邢州时伪帅刘铎守邢台坚壁拒之不克而还麻答遣副将杨安以八百骑攻怀让,又命刚铁将三百骑继之。怀让战不胜,退保本州。契丹大掠其封内。及麻答为镇军所逐,杨安亟遁,铎又纳款汉祖。怀让乘其不虞,遣人绐铎云:“我奉诏袭契丹,请置顿于郡。”铎无拒心,辄开门迎之,怀让杀铎,夺其城。汉祖即授以安国军节度。夏阳富人张廷徽诬告赵隐等五人为盗杀人,且厚赂怀让子有光。怀让知之,即讽吏掠治隐等,强伏之,遣掌书记李炳、判官刘震等锻成其狱,隐等皆弃市。家人诣阙诉冤,怀让亦自入朝,遽献钱百万,不内。俄捕获本贼,下御史台鞫问,怀让惧,献马十匹,复不内。有司请逮怀让系狱,周祖以宿将,释不问。显德五年,请老,拜太子太师。恭帝即位,封杞国公。建隆元年,卒,年六十九。赠侍中。
(节选自《宋史•薛怀让传》,有删改)
10.(3分)下列对文中画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怀让闻汉祖举义/晋阳即杀步健/奉表归汉/汉祖遣郭从义分兵万余/与怀让取邢州时/伪帅刘铎守邢台/坚壁拒之/不克而还/
B.怀让闻汉祖举义/晋阳即杀步健/奉表归汉/汉祖遣郭从义分兵万余/与怀让取邢州/时伪帅刘铎守邢台/坚壁拒之/不克而还/
C.怀让闻汉祖举义晋阳/即杀步健/奉表归汉/汉祖遣郭从义分兵万余/与怀让取邢州/时伪帅刘铎守邢台/坚壁拒之/不克而还/
D.怀让闻汉祖举义晋阳/即杀步健/奉表归汉/汉祖遣郭从义分兵万余/与怀让取邢州时/伪帅刘铎守邢台/坚壁拒之/不克而还/
11.(3分)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戎人,即从军之人。“戎”多指兵器或军队,如“投笔从戎”“戎马生涯”。
B.迁,古代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左迁”“迁谪”则指贬官或放逐远地。
C.显德,指年号。帝王即位或遇大事常更改年号,一个皇帝可用多个年号。
D.卒,即死亡。古代天子之死称“崩”,诸侯之死称“薨”,大夫之死称“卒”。
12.(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怀让戎马一生,屡历征伐。薛怀让年轻时十分勇敢,他曾跟随晋祖讨伐范延光,战斗中被箭射中,皇帝赐汤药表示慰问。
B.薛怀让常受重用,奉命御敌。面对契丹侵扰,朝廷挑选骁勇战将守卫要塞,薛怀让名列其中,后来他又随符彦卿讨伐契丹。
C.薛怀让徇私枉法,冤杀无辜。因为儿子收受了一位富豪的贿赂,薛怀让就用权势制造冤狱,斩杀了赵隐等五个无罪之人。
D.薛怀让历事多朝,功过并存。薛怀让曾先后经历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多个王朝,既立下过战功,也留下了一些劣迹。
13.(8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让乘其不虞,遣人绐铎云:“我奉诏袭契丹,请置顿于郡。”
(2)家人诣阙诉冤,怀让亦自入朝,遽献钱百万,不内。
14.(3分)《旧五代史》记载,刘铎“为怀让所害,时人冤之”。请根据本文内容,概括“时人冤之”的原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舍弟题书堂
杜荀鹤【注】
兄弟将知大自强,乱时同葺读书堂。
岩泉遇雨多还闹,溪竹唯风少即凉。
藉草醉吟花片落,傍山闲步药苗香。
团圆便是家肥事,何必盈仓与满箱。
【注】杜荀鹤,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
15.(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照应标题,并交代了作此诗的背景:感受到了自我提升的机会来临,所以修缮读书堂。
B.颔联描绘了读书堂附近的风景,一个“闹”字生动地体现了泉水流动的声音之大。
C.颈联描写诗人“藉草”“傍山”,或“醉吟”,或“闲步”,置身自然,闲适自得。
D.尾联运用设问手法,表达出即使不能“盈仓与满箱”,能团圆也是美好之事。
展开余下试题
16.(6分)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有什么用。
(2)《锦瑟》一诗中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落月西斜、海雾涌起、回家的道路无限遥远。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中央党校濯莲池内种植的莲花,有着自己小池碧玉的卓特之处。每年的夏天,满池荷叶像一把又一把撑开的翡翠雨伞,有的铺散在水面上,托举着晶莹透亮、滚来滚去的水珠;有的高高伫立枝头,像一把扇子,随风摇曳。荷花仪态万方,有的①_______________;有的刚好开出两三片花瓣,似在蓄势待发;有的已全部盛开,如少女般亭亭玉立。荷花的颜色也是斑斓错杂,有的白如凝脂,纯洁温润:有的红如朝霞,鲜美艳丽。尤其是粉色荷花,粉中透白,嫩蕊凝珠,盈盈欲滴。站在池塘辟细细闻去,一缕缕清幽淡雅的荷香缓缓飘来,②_______________。那些早早开放过的荷花,伴随花瓣的片片飘落,从娇小嫩黄的花心深处长出一头碧绿碧绿的莲蓬,仔细端详,它们既像是倒立的喷水花洒,又像是翻转的伞状吊灯。诗人把由莲花到莲蓬的转换过程比喻为“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可谓生动形象,③_______________。
不仅狸莲池是党校教职工和学员赏荷摄影的上好去处,而且还是夏日里诸多动物高唱奏鸣曲。池塘里的青蛙经常把圆圆的荷叶当作演奏场地,端坐其上,鼓起硕大的声囊,挺胸吸气,“呱、呱、呱”响亮地叫个不停,当有人趋前近视时,它又迅疾跳入水中,了无踪影。
18.(3分)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4分)文中画框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20.(4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俗话说“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尤其是经常熬夜的人,白天抽空打个盹儿,就当是续命了。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睡眠与学习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系列实验,来评估与缺觉有关的认知缺陷。他们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对于熬夜的人来说,仅凭白天短短几十分钟的打盹,并不能明显缓解夜晚睡眠被剥夺造成的不良影响。
研究人员选择了近280名年轻人参与实验,______:一组当晚回家睡觉;剩下两组留在实验室里,______,还有一组通宵不睡后小睡30或60分钟。( ),受试者需要完成几项相同的认知测试。熬夜的受试者在第2次测试中的表现明显下滑,相较而言,熬夜后小睡的受试者的认知指标______。
21.(3分)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他们睡觉或熬夜的之前或之后 B.在他们睡觉或熬夜的之前和之后
C.在他们睡觉和熬夜的之前和之后 D.在他们睡觉和熬夜的之前或之后
22.(6分)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间万物,生长最美。有人说,生长是滋出嫩芽,抽出枝条,努力朝向阳光的“向上”蓬勃,也有人说,生长是毛竹四年深钻地底、胡杨立身沙漠的向下“扎根”;还有人说,唯有向下扎根,才能汲取向上生长的力量,没有“向下”的扎根,就没有“向上”的蓬勃。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B.原文的表述是“如果批评家的行为很难有效地影响读者的阅读,他的真知灼见对作家的影响作用也就淡化很多。由于无原则的吹捧泛滥,人们对批评家的正常推荐和真实感受也产生了怀疑”,可见“无原则的吹捧泛滥”与“无原则的吹捧泛滥”“人们对批评家的正常推荐和真实感受也产生了怀疑“二者之间均为因果关系。故选B。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概念含义的能力。C:“多用•酷评•骂派批评”错误,依据“由于无原则的吹捧泛滥,人们对批评家的正常推荐和真实感受也产生了怀疑。似乎只有“酷评‘骂派批评;才能见出真诚。难道批评的第一要义不是欣赏么?”,可见“多用;酷评;“骂派批评””无中生有。故选C。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观点是:文学批评在客观地发现作品的好与不好,而且要重点发现好。ABC都只说了一面,只有D兼顾了两面。故选D。
4.答案:(1)材料一:正面发现和阐释作品价值,发掘蕴藏在作品中的真、善、美推动文学走进读者和文学经典化。(2)材料二:通过立体的观察,发现好的、优秀的、风格突出的、题材独特的。叙述特别的作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比较材料的能力。依据材料一“批评”不是“批判”,不只是对作品局限、不足的否定和质疑,也包含着对文学价值的发现与肯定。‘批评‘两个字的内涵同时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层面,无法割裂开来单独强调哪一面,否则就容易形成误导“批评应行使的使命,是要知道我们这个时代文学的价值在哪里,并把这种价值发现和闸释出来“如果说文学创作要追求真、善、美,那么文学批评就要发捉蕴藏在作品中的真、善、美,并阐释其何以为真、何以为善、何以为美。文学批评应该在作家和读者之间、作品和文学史之间搭起桥梁,以推动文学走进读者和文学的经典化”可知,材料一认为文学批评应正面发现和阐释作品价值,发掘蕴藏在作品中的真、善、美推动文学走进读者和文学经典化。依据材料二“批评家的职责就在于发现,要从漫无边际的大量作品中发现好的、较好的作品”“文学批评何为?我以为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要从这些海量作品中向读者推荐好的、优秀的、风格突出的、题材独特的、叙述特别的作品”可概括为:材料二认为文学批评应通过立体的观察,发现好的、优秀的、风格突出的、题材独特的。叙述特别的作品。
5.答案:(1)要有肯定和发现的能力;(2)要熟悉作品;(3)要有立体的观察;(4)能够做综合论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依据“批评;两个字的内涵同时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层面”可概括为:要有肯定和发现的能力。依据“研究和评论一部作品,既要重视文本,也要留心并知悉作家创作的背景、环境、情感状态,还要适度了解作品的发表、改编以及读者接受等传播史。做到这种立体的观察,一定有助于提高文学批评与研究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可概括为:要有立体的观察。依据“很多时候,批评家在评价一部作品时并没有做到完整阅读”可概括为:要熟悉作品。依据“在文学批评里,能够比较充分体现批评家的能力、对作家创作也颇有帮助的,我认为是关于作家创作的综合论述,也即通常所说的“作家论”可概括为:能够做综合论述。
6.答案:C
解析:A.“意在揭示唐朝廷落后的封建迷信思想”错,
上一篇:
黑龙江省虎林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江苏省南通”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