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33  2023-02-04
标签:统编版 高二 必修上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
河北省衡水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22年衡水市第二中学高二年级开学检测试题
语文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较量的意义日渐凸显,文学传统的选择亦卷入其中,因此,对本土文化采取简单粗暴的蔑视和排斥态度,刻板模仿西方的文化思维和创作套路,以至于唯“洋”是崇,注定吃力不讨好。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已成为文艺界亟待解答的问题。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遵从、恪守并不断丰富和创新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基因的中国文化情怀与中国审美方略。具体到文学叙事层面,就是重新思考中国叙事传统的当代转化。
中国古代文艺极其讲究叙事的细节真实,不少作品的情境设计深具细节之美。《红楼梦》堪称这方面的典范,小说“淡淡写来”,“淡淡带出”,情节自然推进,心理刻画虚实相生,毫无斧凿之痕。例如,第三回一反富贵之家的俗套描写,连用三个“半旧的”来形容王夫人房间的装饰,看似信笔写来,却预示了贾府的趋于衰落,意蕴丰厚。又如,第二十八回宝玉和黛玉在消除误解后,黛玉由怒转喜,和宝玉开起玩笑说:“倘或明儿宝姑娘来,什么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岂不大了。”“说着抿着嘴笑。宝玉听了,又是咬牙,又是笑。”黛玉因为误会消除,心事解开,所以“抿着嘴笑”,这一甜蜜的笑由心而发。宝玉此时则不然,他对黛玉的玩笑话一时不知如何对答,若也以玩笑话回答,又怕再次得罪黛玉,因而陷入想说又不敢说,但对黛玉满怀爱意的心理状态,所以他“又是咬牙,又是笑”。《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作品同样讲究细节的铺陈,如“三打白骨精”“刮骨疗毒”“风雪山神庙”等场景,都使读者产生亲见其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与此相反,近年来,中国文艺创作在细节铺陈与描摹方面缺乏耐心,往往一部小说读完,带给人的多是杂乱无章、匆匆忙忙的印象,而鲜有作者愿意在细节处精雕细刻,少有人物或细节让读者印象深刻。
想象力一直被视作艺术的灵魂。中国古代文论特别强调“想象”之于创作的意义:“遗情想像,顾望怀愁”(曹植《洛神赋》),“观古今于须史,抚四海于一瞬”(陆机《文赋》),“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刘勰《文心雕龙》),这些都将“想象”作为审视、评价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准。在文艺创作中,如《西游记》通达三界的神妖世界,《红楼梦》负载着传统中国文化并隐喻重大思想内涵的“虚构空间”等,皆立足“此岸”又悬想“彼岸”,给人以希冀、震撼与美感,千百年后仍令人击节赞叹。然而,在商业化的今天,很多艺术家要么不再寻求想象层面的超脱,要么把玩弄奇幻怪异视作“想象”,致使“伪想象”大行其道。
在中国,长期居于正统地位的史传文学,擅长人物塑造,且一直强调人物高于故事。《史记》开创了复杂人格的多维透视和旁见侧出的笔法。及至明清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更趋成熟,放浪形骸的孙行者、忠肝义胆的关羽、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逼上梁山的林冲等人物形象,一直深受读者喜爱,广为传诵。《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塑造更是已臻化境,“摹一人,一人必到纸上活见”,诸如“烘云托月”“注彼写此”“千皴万染”“按迹循踪”等写人状物的叙事技法,相较于西方的叙事技巧,显得形神兼备而自成格调。


浏览完整试题众所周知,“五四”新文学是以反叛传统著称的,其中包括借助欧化语体来打破文言文的束缚。然而,以反叛传统和全盘西化为主流的新文学,却产生了一大批汉语特色极为浓郁的作家。从早期的周作人、废名,到后来的老舍、沈从文,他们的成功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于欧化,传统民族语言的特质恰恰为他们的作品增色不少。这一点也为当代一些作家的创作所证明,如汪曾祺自然、和谐恬淡而又略带文雅的语言,与中国传统诗词和笔记小说遥相契合;贾平凹古朴、简淡语言的佛道痕迹。不过,当今汉语写作更为常见的情形是:缺少本来应有的汉语自觉和汉语主体性,西方中心论的话语魔圈未曾完全解除。
(摘编自高强、李永东《回望这边风景:中国叙事传统的当代转化》)
材料二:
中西双方不是都认同这是一个平等对话的时代吗?但是,中国人洗耳恭听了一百年,而异议、争辩、反驳为何阙如?因为我们只有人家的话语,却没有不同于对方的话语,这就没有了对话的本钱。潜在弱势文化民族自卑心理作怪数十年,积重难返。其实,在小说方面,我们的传统是有自己独特的话语的,中国的传统文学是有本钱和他们对话的。
中国叙事文学的艺术传统来自中国历史记言、记事。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尚书》记言,《春秋》记事。长篇小说千年以来,继承孔夫子的“寓褒贬”的“春秋笔法”。褒贬不直接表现于文字,只能寓于字里行间。这种史家笔法,得到西方一些汉学家的赞赏,如《左传》记周天子赐齐桓公祭肉,虽为国家重大的仪式,却没有环境和心理描写,全文以对话组成,动作只用了四个字“下、拜、登、受”(信公九年)。把宝贵青春献给文学的教授博士,一味奉西方叙事学为圭臬,从概念到概念地空转,有几个去梳理从孔夫子到《红楼梦》的千年传统?中国的寓褒贬,并不是没有倾向,而是把倾向暗藏在语言的取舍之间。故孔夫子订春秋,使乱臣贼子惧。这并不如西方所谓的“作者死亡”,读者决定一切。有了这样的本钱,是不是就有能耐和西方争一日之短长呢?
(摘编自孙绍振《担当起民族文化复兴的使命》)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复兴民族文化和挖掘中国古代叙事传统的关系,但二者论述重心并不相同。
B. 近年来,文学艺术迎合商业化的需要,浮躁之风日益滋长,粗制滥造之作多见。
C.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一批优秀作家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继承了传统民族语言的特质。
D. 中国叙事文学传统中寓褒贬于字里行间的“春秋笔法”,曾为西方文学所借鉴。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只有回望自身珍贵的叙事传统,发掘与自己血脉相连的本土历史资源,才能摆脱西方的“先进”话语对自我的桎梏。
B. 西方文艺的输入与传统文艺的创造性转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侧面,这两者的合力共同促成了中国文学叙事模式的演变。
C. 中国当代作家只重写实,不重虚构,而缺乏想象力是很难写出伟大作品的。这对于新时代文艺创作者来说不无警示意义。
D. 艺术不能与传统完全脱离。当代文艺创作不应简单地将传统视为镣铐,因为古典文学作品中隐含着民族文化、艺术观念的基因。
3. 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剧之为物,所以见重于欧洲者,以其为文学、美术、科学之结晶耳。吾国之剧,在文学上、美术上、科学上果有丝毫价值耶?”(陈独秀)
B. “中国的文学传统与我们所要求的新文学,中间有一段很远的距离,不多介绍先进国家的名著,供中国青年作家取法,中国的新文学不会凭空产生出来。”(董秋斯)
C. “文学的源头在西方,而中国,从一开始文学就不是作为独立的精神产物而存在。中国文学自古以来缺少文学最基本的特征——人对自身本质的自觉的认识。”(残雪)
D. “我也曾积极地向西方的现代派小说学习,但最终回归了传统。《檀香刑》和之后的小说,是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传统又借鉴了西方小说技术的混合文本。”(莫言)
4. 请结合材料一,分析下面文段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叙事的哪些特点。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节选自《红楼梦》第3回)
5. 材料一在论证上是如何体现严密性的?请简要说明。
【答案】1. D 2. C 3. D
4. ①讲究叙事的细节真实。写王熙凤出场,“围拥”一词真实反映了此人在贾府地位不同一般。
②擅长人物塑造。王熙凤出场,不见其人,先闻其声,以众人敛声屏气反衬王熙凤的放诞无礼,详细描写衣着装扮肖像,一个精明美丽、泼辣张狂的贾府管家形象跃然纸上。
5. ①论证思路上,采用总分结构,先通过背景介绍引出中心论点,然后以并列结构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②论证方法上,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说服力强。
③论证语言上,“多”“重要”“简单地”“常见的”等限定语以及关联词、衔接语的使用,准确严密,逻辑性强。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D.“曾为西方文学所借鉴”错,无中生有。原文材料二是说“这种史家笔法,得到西方一些汉学家的赞赏”。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C.“中国当代作家只重写实,不重虚构,而缺乏想象力”错误。以偏概全。根据材料一文意,并非所有的当代作家只重写实而不重虚构,缺乏想象力;另外,“写实”与“虚构”并不矛盾,是可以统一于文学创作中的。


展开余下试题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观点:中国叙事文学的艺术传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是可以与西方的文艺理论平等对话的。
A.否定中国戏剧文学价值,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
B.强调借鉴外国文学的意义,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
C.否定中国文学的特征,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
D.文章作者意在呼吁文艺工作者,要拿出民族文化主体的自信、自尊,把中国古典文学生命的基因结合欧美现代文学的新元素,自觉在文学领域担当起民族文化复兴的使命。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结合“中国古代文艺极其讲究叙事的细节真实,不少作品的情境设计深具细节之美”分析可知,中国古代文学叙事讲究叙事的细节真实。如“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王熙凤出场,“围拥”一词真实反映了此人在贾府地位不同一般。
结合“在中国,长期居于正统地位的史传文学,擅长人物塑造,且一直强调人物高于故事”分析可知,中国古代文学叙事擅长人物塑造。如“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王熙凤出场,不见其人,先闻其声,以众人敛声屏气反衬王熙凤的放诞无礼;如“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详细描写衣着装扮肖像,一个精明美丽、泼辣张狂的贾府管家形象跃然纸上。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特点的能力。
从论证结构看,材料一共有五段,采用总分式结构,其中第一段为总说,“在全球化时代,文化较量的意义日渐凸显,文学传统的选择亦卷入其中”“具体到文学叙事层面,就是重新恩考中国叙事传统的当代转化”通过背景介绍引出中心论点;下面四段,“中国古代文艺极其讲究叙事的细节真实,不少作品的情境设计深具细节之美”“想象力一直被视作艺术的灵魂。中国古代文论特别强调‘想象’之于创作的意义”“在中国,长期居于正统地位的史传文学,擅长人物塑造,且一直强调人物高于故事”“以反叛传统和全盘西化为主流的新文学,却产生了一大批汉语特色极为浓郁的作家”以并列结构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全文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从论证方法看,“《红楼梦》堪称这方面的典范”“《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作品同样讲究细节的铺陈”等为举例论证,“第二十八回宝玉和黛玉在消除误解后,黛玉由怒转喜,和宝玉开起玩笑说……”“如‘三打白骨精’……等场景”等为引用论证,“在文艺创作中,如《西游记》通达三界的神妖世界,《红楼梦》……,给人以希冀、震撼与美感,千百年后仍令人击节赞叹。然而,在商业化的今天,很多艺术家要么不再寻求想象层面的超脱,要么把玩弄奇幻怪异视作‘想象’,致使‘伪想象’大行其道”为对比论证。论证方法多样,说服力强。
从论点与论据的关系看,第二段,“中国古代文艺极其讲究叙事的细节真实,不少作品的情境设计深具细节之美”开头亮明观点,然后“《红楼梦》堪称这方面的典范”“《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作品同样讲究细节的铺陈”列举了大量文学作品的实例证明观点,逻辑严密。
从论证语言看,“因此”“所以”“但”“而”“然而”“及至”“不过”“与此相反”等使用大量关联词、衔接语,“不少”“往往”“多是”“很多”等使用大量限定语,这些语言体现了文章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天的等待
[美]海明威
他走进我们的房间关窗时,我们还没有起床,不过我发现他好像生病了,全身哆嗦,脸色苍白,步履蹒跚,似乎动一下就会疼痛至死。
“哪儿不舒服了,宝贝儿?”
“头痛。”
“赶快回床上躺着去。”
“不,我没事儿。”
“你先回床上去,我穿好衣服就去看你。”
不一会儿,他穿好了衣服,坐在火炉旁。这个九岁男孩看上去既虚弱又可怜,我摸了摸他的额头,烧得很厉害。
“上床躺着,”我说,“你发烧了。”
“我没事儿。”他说。
医生很快来了,给孩子量了体温。
“多少度?”我问医生。
“一百零二度。”
下楼后,医生留下三种药,是三种不同颜色的胶囊,并交代如何服用。一种是退烧药,一种是止泻药,还有一种是抗酸药。他解释说,流感病菌只有在酸性环境中才能存活。他似乎对治疗流感很在行,还说只要发烧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没什么好担心的。只是轻度流感,只要当心别引起肺炎,就没有什么危险。
我回到房里,记下孩子的体温和服药的时间。
“要不要我读书给你听?”
“好的,您想读就读吧。”孩子说。他脸色苍白,眼窝下方有黑晕。他静静地躺在床上,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似乎漠不关心。
我大声读起霍华德•派尔的《海盗故事》,可我发觉他根本没有听。
“感觉怎么样,宝贝儿?”我问道。
“目前为止,还是那样儿。”他说。
我坐在床尾,自顾自地念着书,等着到时间再给他吃另一种胶囊。按理说他应该睡着了,可是我抬头一看,他正神情古怪地盯着床脚。
“怎么不去睡会儿?吃药的时候我会叫醒你。”
“我还是醒着好。”
过了一会儿,他冲我说道:“爸爸,要是您觉得心烦的话,就不用在这儿陪我。”
“没有什么可心烦的。”
“不,我是说,如果这事会给您带来烦恼的话,您就不用待在这里了。”我以为他有点儿神志不清了,十一点按医嘱给他吃完药,我便出去了。
户外有些寒冷,天空中下着雨雪,飘洒在地面,形成一层薄冰,那光秃秃的树木、灌木丛,修剪过的树枝、草坪和空地,似乎都被笼罩在寒冰里。我牵着小爱尔兰赛特犬出门,沿着大路和结了冰的小溪往前走,可是,要在光溜溜的冰面上站立和行走,真是有点困难。红毛犬连跌带滑,一路趔趄,我也重重地摔了两跤,猎枪都被甩了出去,在冰面上滑出去老远。
一群鹌鹑躲在悬着树枝的高高的堤岸下,被我们惊飞了,我立刻举枪击落两只。有几只仍然栖息在树上,其他大部分都钻进了灌木丛。要想把它们赶出来,你得在生长着灌木丛的土地上跳几下。结果,你在这些又滑又有弹性的树枝上摇摇晃晃,还没站稳时,它们又飞了出来,你很难瞄准。我击落了两只,放跑了五只。不过,我在动身返程时,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群鹌鹑,不禁窃窃自喜,还剩下许多,改日再来寻觅猎捕。
回到家,家里人告诉我孩子不让任何人进他的房间。
“你们不能进来,”他说,“千万不要被我传染。”
我走到他身边,发现他还保持着我离开时的姿势。他面色苍白,但两颊烧得通红,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脚。
我测了他的体温。
“多少?”
“一百来度吧。”我说。其实是一百零二度四分。
“刚才是一百零二度。”他说。
“谁说的?”
“医生。”
“你的体温没问题,”我说,“没什么好担心的。”
“我不担心,”他说,“可是我忍不住。”
“不要想。”我说,“放松点儿。”


展开余下试题“我挺放松的。”他说着,眼睛直直地盯着前方。显然,他在极力克制自己。
“喝点水,把药吃了。”
“您觉得这有用吗?”
“当然有用了。”
我坐下来,打开《海盗故事》,读给他听,但看得出来,他根本没兴趣。于是我停了下来。
“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他问道。
“什么?”
“我还能活多久?”
“你不会死。你这是怎么了?”
“哦,不,我会死的。我听到他说一百零二度。”
“人发烧到一百零二度是不会死的,你真是在说傻话。”
“我知道会的。在法国上学的时候,同学们告诉我,发烧到四十度就活不了了。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
原来自早上九点起,整整一天时间,他都在等死。
“你这可怜的宝贝儿,”我说,“哦,可怜的傻宝贝儿,这就像英里和公里的问题。你不会死的。那种温度计不一样。用那种温度计测,三十七度是正常体温。而用这种温度计测,正常体温是九十八度。”
“您肯定?”
“十分肯定。”我说,“这就像英里和公里的换算一样。你知道,就好像我们车速开到七十英里,该换算成多少公里一样。”
“哦。”他说。
他紧盯着床脚的目光渐渐轻松了一些,一直绷着的那股劲儿也终于缓了下来。第二天,他轻松极了,为了一点儿无关紧要的小事儿就大哭大叫起来。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叙述了一位九岁的男孩因为不懂摄氏与华氏计量温度的区别,在误以为自己即将发烧死去的复杂心情中度过了一整天的故事。
B. 小说沿着“小男孩生病,医生来诊,父亲讲故事、外出狩猎、狩猎归来,误会消除”的顺序展开叙述,脉络清晰。
C. 小男孩虽然竭力保持平静,但内心是恐惧的。他不断用行动和语言暗示父亲,希望能引起父亲的重视,但粗心的父亲却始终没有意识到。
D. 小说省略了父亲外出打猎期间小男孩的身体状况及心理活动的内容,留下叙事空白,但读者依然能想象出小男孩内心的绝望。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标题是贯穿全文的行文线索,同时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小说用第一人称叙事,拉近了故事人物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真实性和感染力。
C. 小说语言简洁,叙事客观,竭力淡化主观色彩,体现作者的“冰山理论”。
D. 小男孩面对死亡时的消极等待、无能为力,使小说呈现出忧郁基调,让读者感到压抑。
8. 小说中间插入父亲外出打猎的两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9. 海明威曾写过这样的话:“勇气是在重压下的优雅风度。”结合小说中“小男孩”的形象,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6. C 7. D
8. ①父亲外出打猎,说明孩子的病情不重,为小说的结局做铺垫。
②宕开男孩的情况不写,而写父亲打猎的情景,使小说更具有悬念。
③父亲打猎时心情轻松愉悦,衬托了小男孩的紧张恐惧。
9. ①小男孩发烧,认为自己会死,可见他处在内心恐惧的重压之下。
②自己生病不忘为父母关上窗户;得知自己发烧一百零二度,不让父亲陪伴,不让任何人进房间,怕传染别人。一整天静静地躺着,一直醒着,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等待死亡降临。这些都体现了小男孩的优雅风度。
③面临绝境时关爱他人、沉着顽强、不失体面,这些优雅风度正是勇气的体现。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
C.“暗示父亲,希望能引起父亲的重视,但粗心的父亲却始终没有意识到”错误,从文中来看,小男孩并没有暗示父亲,想引起父亲的重视,相反,他不断催促父亲离开,怕传染给他,“你不必呆在这里陪我,爸爸,要是你嫌麻烦的话”“不,我是说,要是你过一会儿嫌麻烦的话,你就不必呆在这里”。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D.“消极等待、无能为力,使小说呈现出忧郁基调,让读者倍感压抑”错。文中小男孩恐惧死亡却能坚强、勇敢地面对;小说结尾解除了小男孩的恐惧,让读者感到很轻松。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结合“下楼后,医生留下三种药,是三种不同颜色的胶囊,并交代如何服用”“他似乎对流感很在行,还说只要发烧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没什么好担心的。只是轻度流感,只要当心别引起肺炎,就没有什么危险”“我以为他有点儿神志不清了,十一点按医嘱给他吃完药,我便出去了”等分析,通过医生交代的“只是轻度流感,只要当心别引起肺炎,就没有什么危险”和我的观察内容分析,孩子病情并不严重。而且结尾说“第二天,他轻松极了,为了一点儿无关紧要的小事儿就大哭大叫起来”,父亲外出打猎的情节也为小说的结局做铺垫。
前面写医生开完药后父亲陪孩子,后面写父亲打猎后回到家,和孩子的对话,就中间插入父亲外出打猎的两段文字,宕开男孩的情况不写,而写父亲打猎的情景,使情节富有变化,也充满了悬念。
结合“我牵着小爱尔兰塞特犬出门,沿着大路和结了冰的小溪往前走”“我立刻举枪击落两只”“在这些又滑又有弹性的树枝上摇摇晃晃,还没站稳时,它们又飞了出来,你很难瞄准。我击落了两只,放跑了五只”“不禁窃窃自喜”等分析,父亲打猎时候心情是轻松愉悦的。结合““回到家,家里人告诉我孩子不让任何人进他的房间。‘你们不能进来,’他说,‘千万不要被我传染’”“我还是醒着好。”“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我还能活多久?”等处分析,小男孩的心情是紧张恐惧的。以父亲打猎时候的心情来衬托小男孩的紧张。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结合“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我还能活多久?”“哦,不,我会死的。我听到他说一百零二度。”“我知道会的。在法国上学的时候,同学们告诉我,发烧到四十度就活不了了。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等分析,小男孩听到医生说烧到一百零二度,认为自己会死的,小男孩等待“死亡”的降临,可见他处在内心恐惧的重压之下。
结合“他走进我们的房间关窗时,我们还没有起床”“回到家,家里人告诉我孩子不让任何人进他的房间。‘你们不能进来,’他说,‘千万不要被我传染’”“过了一会儿,他冲我说道:‘爸爸,要是您觉得心烦的话,就不用在这儿陪我’”“‘不,我是说,如果这事会给您带来烦恼的话,您就不用待在这里了” “我还是醒着好。”“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我还能活多久?”等分析,小男孩自己生病不忘为父母关上窗户,不让父亲陪伴,怕传染别人,小男孩能直面死亡,面临“死亡”时没有哭闹,独自躺着,安静地等待“死亡”的降临,面临绝境时关爱他人,都体现了小男孩的优雅风度。
结合“他却双眼盯着床脚,神情异常”“我来到他身边,发现他仍像我离天时那样躺着。他脸色苍白,但两颊上部烧得发红,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脚”,一整天静静地躺着,一直醒着,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等待死亡降临。小男孩的勇气体现在面临绝境时关爱他人、沉着顽强、不失体面,这些优雅风度正是勇气的体现。
(三)课内选择(本题共3小题,6分)
10.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捷) 致知在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B. 君子喻于义(知晓,明白)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忍受)
C. 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 恻隐之心(哀痛,怜悯)
D. 天下归仁焉(归顺) 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标签:统编版 高二 必修上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衡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