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36  2023-03-12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6]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修辞
语言文字运用——修辞(教师版)
一、(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科学家栾恩杰当年高考时报考的是电机系,因为服从国家安排改学自动控制,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 ① 。
20世纪60年代,栾恩杰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我国潜地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潜地导弹作为秘密武器,在欧美国家是 ② 的国防项目,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在没有国外技术援助、自身又缺乏技术力量的情况下,整个团队按照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的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这三步被称为“台、筒、艇”,但每一步都失败过。
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 ③ 的。奕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奕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成语。
2.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 ①不解之缘 ②密不透风 ③司空见惯
【解析】第一空,“不解之缘”,不能分开的缘分,形容难以解除的密切关系。前文提到科学家栾恩杰因为服从国家的安排,学习了自动控制。也正是因为改学了自动控制,他与国防和航天事业产生了联系,彼此之间关系密切。故填“不解之缘”。第二空,“密不透风”,形容包围紧密或防卫严密,连风也透不进去。前文提到,潜地导弹是欧美国家的秘密武器,那自然是需要严密防卫的,再由后文“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可以看出,潜地导弹的资料极少流出,保密性做得非常好。故填“密不透风”。第三空,“司空见惯”,指某事物常见,不觉得奇怪。前文提到,在“巨浪一号”研制攻关期间,“台、筒、艇”的每一步都失败过,这说明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讨程中是非常常见的。故填“司空见惯”。
2. 示例:整个团队按照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先在陆地上的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模拟水下发射的环境,最后一步进行潜艇发射。
【解析】长句变短句的方法是首先找到主干,即提取主语、谓语、宾语等中心词作为主干句,然后把余下的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单独拿出来作为句子即可。从“整个团队按照……的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部分可以提取出句子的主干:整个团队按照规划开始“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剩下的句子由“先……再……最后”三个连词引导。第一个分句中,“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已经是极为简洁的表述,可以保留;第二个分句由“以”字组合成了一个复合句式,可将其拆分为两个单句:“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模拟水下发射的环境”,最后一个分句也已经较为简洁,可全部摘录。最后,把以上句子组织在一起,便可得出答案。
3. 一问一答,从多个角度回答了研发失败对栾恩杰和航天工作者产生的影响;三个“意味着”句式整齐,节奏感强,且有递进效果,加强语势,突出航天研发过程的艰难,侧面烘托出航天工作者的坚韧顽强和航天工作的重要性。


浏览完整试题【解析】首先明确设问的内容。画横线句子先对研究失败的意味进行提问,并从辛苦白费,工作更艰苦,可能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格局中改变赛道三方面进行回答,充分阐述了研究失败所带来的影响。再看排比的使用。在设问的答句中,连用三个“意味着”,句式整齐,很有节奏感,回答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的同时,在影响的程度上,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地阐述由此带来的后果。研究失败的后果如此严重,可失败却是司空见惯、屡见不鲜的事情,足以说明航天研发过程的艰难。而设问和排比都有突出强调的作用,由此可以概括出强调航天研发过程艰难的信息,而这些艰难困苦,无不烘托了航天工作者的艰辛以及这一工作的重要地位或价值意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觉醒年代》用初心、匠心、诚心、史心、艺心,熔铸成有质感的影像语言,追寻跨越历史长河的中华民族精神,为电视剧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再添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精品力作,照亮了同类电视剧的创作之路。
《觉醒年代》不仅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国际空间内对国家大势进行了展现,亦对这段特殊的历史有着清晰的呈述,凸显了革命历史题材剧目对历史事实以及历史视野的高度开阔。导演张永新说:“中国两千五百年不变的车辙,如何应对西方的冲击与侵略?只有一条路——觉醒。”该剧堪称经典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对历史场景的完美再现,既有愚昧的晚清遣老、残暴的北洋军阀、守旧的儒学大家,也有在新思想影响下率先觉醒的青年英才、寻求救国良方的知识分子领袖,还有在近现代中华文化史上留下 ① 的诸多人物。除了对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等人物的 ② 外,其他人物虽寥寥数笔却极为传神,如鲁迅、钱玄同、辜鸿铭、黄侃等人物均演绎得十分生动传神,就连跟随辜鸿铭的两个封建忠仆也刻画得___③___。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它修改正确。
3. 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比喻与问答的方式,请任选其一简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答案】1. ①雪泥鸿爪 ②精雕细琢 ③惟妙惟肖
【解析】第一空,雪泥鸿爪”原意为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后比喻遗留的痕迹。语境是说在中华文化史上遗留痕迹,故填“雪泥鸿爪”。第二空,“精雕细琢”,精心细致的雕刻琢磨。形容做事仔细用心。多指艺术品的创作。语境是说电视剧《觉醒年代》对革命者精心细致的刻画,故填“精雕细琢”;第三空,“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语境是说形象刻画非常逼真,故填“惟妙惟肖”。
2. 示例:不仅对这段特殊的历史有着清晰的呈述,亦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国际空间内对国家大势进行了展现,凸显了革命历史题材剧目对历史事实的精准还原以及历史视野的高度开阔。
【解析】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国家大势进行了展现,……历史有着清晰的呈述”语序不当,应先呈述历史,再展现国家大大势;“对历史事实以及历史视野的高度开阔”搭配不当,历史视野可以“开阔”,而“历史事实”应是“还原”或“再现”。
3. 示例一:该句将中国两千五百年的历史轨迹比作车辙,凸显留下的印迹之深,展现《觉醒年代》这部剧作的冲击力;
示例二:采用设问手法,先提出问题,如何应对西方的冲击与侵略,然后做出回答,凸显“觉醒”的必要。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时,需要从比喻和问答方式的角度选择其一进行赏析,既要分析其构成,也要分析表达效果。从比喻的角度看,“中国两千五百年不变的车辙”使用比喻,本体是“中国两千五年不变的历史轨迹”,喻体是“车辙”,“两千五年不变”“车辙”可以凸显这历史轨迹留下的印痕之深;从问答的角度看,“如何应对西方的冲击与侵略?只有一条路——觉醒”是设问,前面是问题“如何应对西方的冲击与侵略”,后面是答案“只有一条路——觉醒”,突出“觉醒”的必要,也凸显出《觉醒年代》这部作品的冲击力。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些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占据前列的书,内容虽不足观,但在书名、封面上做足了文章,加之有名人的“倾情推荐”,再凭借一系列营销策略激发起读者的购买欲望。而一旦一种图书畅销,类似的选题便 ① ,粗制滥造往往与跟风炒作相伴而生。书中没有真知灼见倒没什么,如果有一些不准确甚至错误的表述,就会导致一些负面的效应。对于读者来说,这样的书买得越多越糟糕。
好书为什么没人买呢?原因有很多。比如,很多人在当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的情况下无法静下心来读那些深刻、厚重的好书而去找一些轻松、平庸的书来消遣也无可厚非。读者找到一本适合自己的书,好比 ② ,难度很大。面对如此庞大数量的图书,书店即使面积再大,书架再多,也难以承载。据说,目前一本新书的动销时间大概是3个月。这就意味着,一本新书在书店的书架上摆放了3个月,如果少人问津,无论内容如何,都将下架回仓,其在图书零售市场上的生命就宣告终结了。
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劣书驱逐良书的案例 ③ 。在书店的书架上,劣书驱逐良书的现象同样频频上演。这是市场的选择。虽然很多书店具备公益机构的某些性质,不少书店还主打文化情怀,但归根结底,无论网络书店还是实体书店,都是一门生意,首先需要通过买和卖来保证自身的生存。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 ①蜂拥而至 ②海底捞针 ③屡见不鲜
【解析】第一空,蜂拥而至,像蜜蜂一样一拥而来。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来到。也作“蜂拥而来”。语境是用拟人化的写法,说一种图书畅销,类似的选题便纷纷跟风出版,故填“蜂拥而至”;第二空,海底捞针:比喻极难找到。语境是说“读者找到一本适合自己的书”很难,故填“海底捞针”。第三空,屡见不鲜:形容现象看见多次不会觉得新奇。语境强调“劣书驱逐良书的案例”多,让人感觉不到新奇,故填“屡见不鲜”。 其他答案,合乎语境亦可得分。
2. 示例:当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很多人无法静下心来读那些深刻、厚重的好书,找一些轻松、平庸的书来消遣也无可厚非。


展开余下试题【解析】长句改短句,首先分析句子构成,划分出句子主干和修饰成分,然后把它们修改成一系列短句即可。注意适当增删字词,调整好语序,语句要简洁流畅。
3. 拟人。“生命就宣告终结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新书以人的动作行为、生命活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新书因少人问津,都将下架回仓的事实,以及抒发出作者对新书的惋惜之情。读来富有新意而亲切之感。
【解析】图书“生命就宣告终结”运用拟人,图书没有生命,本句赋予图书以人的特征。根据前文可知,本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一本新书如果3个月还无人问津,就意味着该图书将下架回仓的事实,表达了作者对新书无人问津的惋惜之情。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庆祝建党百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大型融媒体特别节目《追寻——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节目将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可以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当今时代,互联网发展迅速,音频已成为走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前沿的媒体。声音凭借着单纯的信息维度,流水般汹涌地涌入听者的身体,更能直击人心。情感放大是中国特色节目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追寻》将百封家书用震撼人心的讲述和 ① 的吟诵传递出人间至美之情。一封封浸染着父母之恩、夫妻之爱、兄弟之情的家书,透过声音,连着时空,栩栩如生。《追寻》以一种 ② 的方式对经典人物、故事进行了生动演绎,更多革命烈士将被我们了解、认知、传诵。通过《追寻》,我们认识了裘古怀,“同志们,壮大我们的革命武装力量争取胜利吧!”他的临终遗言 ③ ,令人动容。《追寻》展现了信仰的力量、人性的光辉,将红色文化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了出去。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它修改正确。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1. ①声情并茂 ②别出心裁 ③振聋发聩
【解析】第一空,声情并茂:(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语境修饰“吟诵”,形容吟诵地声音动听,情感充沛,故填“声情并茂”。第二空,别出心裁: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语境强调这种演绎方式构思新颖,故填“别出心裁”。第三空,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语境强调他的临终遗言有号召力,唤醒了众人,故填“振聋发聩”。 其他答案,合乎语境亦可得分。
2. 示例:节目以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要求。
【解析】原句有三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将……为切入点”搭配不当,应改为“以……为切入点”;二是成分赘余,“可以堪称”语意重复,“堪称”就是“可以称为”之意,去掉“可以”;三是成分残缺,“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后面缺少宾语,应加上“要求”。
3. 将声音这一听觉形象与“流水般汹涌地涌入”这一视觉和触觉形象沟通起来,“流水般汹涌地涌入听者的身体”构思新颖,又生动形象地表现大量的声音信息如水一样汹涌而来,使听众能大量获取声音信息的感受,增加了语言的文采。
【解析】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从构成来分析,“声音”本来是听觉,声音可传入听众的耳朵里,然后使人产生各种感觉,或是愉悦或是伤感……但此处却将声音这一听觉形象与“流水般汹涌地涌入”这一视觉和触觉形象沟通起来,使声音这一意象更为活泼、新奇。从效果来分析,“流水般汹涌地涌入听者的身体”给人的感觉是表现了声音信息之大,犹如水一样汹涌而来,化抽象为具体,表明听众能接收到的信息量之大,通感修辞的使用也增加了语言的文采。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此刻,整个浩门川峰是一片豪放的金黄,一派____①____的景象。远处,雪山和大川都被覆盖上金色的外衣;高处,高原的天空湛蓝如洗,仿佛是一片倒扣的深蓝大海;脚下,被火红的太阳抚摸过的花海黄得耀眼,宛如一片金黄的海洋。花香四溢,____②___,让人感觉天地都是香甜的。极目所望是_____③___的黄色,浩门河在花海中间婉转流淌,远处与祁连山遥相辉映,那种强烈的色差让人感觉到一种震撼的的恢宏气势。
如果你骑上单车徜徉于花海,那又是一番惊奇体验。脸庞飘过和煦的微风,身边走过黑色的耗牛,脚下的草尖上开满鲜花,草腰上沾着水珠。油菜花摇动着灿烂的笑脸,挥舞着葱绿的手腕,让你忍不住想走到它跟前,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们在花田里竟相拍照,摆着各种姿势。作为陪衬的高处的巍巍青山、远处的霭霭雪峰以及脚下的潺潺溪流都被框入这片金黄中。这景,只有高原有,也只配高原才有。它不仅颠覆着内陆人们对西北荒凉的认知,而且向远方的客人展现了粗犷高原温柔细腻的一面。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 请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
【答案】1. ①蔚为壮观 ②沁人心脾 ③铺天盖地
【解析】第一空,蔚为壮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形成盛大壮观的景象。语境强调的是油菜花盛开时景象十分壮观,故填“蔚为壮观”。第二空,沁人心脾: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饮料或花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语境形容的是令人舒爽的花香,故填“沁人心脾”。第三空,铺天盖地:形容来势猛,声势大。语境这片金黄出现在眼前的气势浩大,故填“铺天盖地”。 其他答案,合乎语境亦可得分。
2. 示例:远处的霭霭雪峰、高处的巍巍青山、脚下的潺潺溪流,都被框入这片金黄中,作为了陪衬。
3. 采用拟人手法,“灿烂的笑脸”突出花开的繁盛、灿烂;“葱绿的手腕”描绘出油菜花随风摇曳的优美姿态,展现出油菜花亲切可爱的模样,流露出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
【解析】“摇动着灿烂的笑脸,挥舞着葱绿的手腕”,采用拟人手法,用“灿烂的笑脸”“葱绿的手腕”来写油菜花,突出了油菜花盛开的热烈和随风摇曳姿态的优美,自然而然引出人们受它吸引,欣赏喜爱它的情绪,把油菜花描写得更生动形象,亲切可感。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南粤大地暑热尚未退去,看到花样繁多的月饼,记者才恍然想起,又到了吟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团圆之期。
“花灯百队走儿童,尽道仙娥降月中。纵是霓裳看不见,白毫光里度香风。”对于心灵手巧的广东人而言,中秋怎能少了花灯?用竹篾做的灯笼更有感觉,轻盈的罩纸伴着烛火,___①___,心里一下子就亮堂起来了。中秋前夕,在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陆燕红家门口,从澳门慕名而至的邓女士对手中的纸扎灯笼___②___。
今年71岁的陆燕红被大家称作“红姨”。20多年前,从酒店退休的她___③___,成为广州著名彩扎大师关根的弟子。在红姨看来,纸扎灯笼早已不是自己的生计那么简单。不少广东人,每当中秋之夜,亮起灯笼,它照亮的不光是街市,更是他们心中的家。有团圆,才有家。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它修改正确。


展开余下试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1.①摇摇曳曳 ②赞不绝口 ③半路出家
【解析】第一空,“摇摇曳曳”指摇摆、摇荡。语境是说轻盈的罩纸伴着烛火轻轻摇摆,故填“摇摇曳曳”。第二空,“赞不绝口”指对人或事十分称赞语境是突出“称赞”,故填“赞不绝口”。第三空, “半路出家”指原先并不是从事这一工作的,后来才改行从事这一工作。从“酒店退休的她”可以看出,应填“半路出家”。
2.示例:对于不少广东人而言,每当中秋之夜,灯笼亮起,它照亮的不光是街市,更是他们心中的家。有家,才有团圆。
【解析】原句语病:偷换主语造成谓语残缺,“不少广东人”改为“对于不少广东人而言”,作状语;主语不一致,把“亮起灯笼”改为“灯笼亮起”,这样与后面的“它”保持一致;语序不当,“有团圆,才有家”改为“有家,才有团圆”。
3.修辞手法:引用。表达效果:①点明了时节,为后文写中秋节“扎灯笼”作铺垫,并引出人们盼团圆的情感。②引用经典名句,增加了文段的文化内蕴及文采,容易引起读者的共情。
【解析】直接引用,容易判断。表达效果从结构、内容、情感、读者等方面综合回答。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90年代的一个春天,我第一次去菏泽看牡丹。进园看花的人熙熙攘攘,硕大的花朵争奇斗妍场面壮观,让人震撼。从那以后,牡丹园成了我和同学们的好去处,园内每处景点,我都能如数家珍。有段时间,我特别喜欢在晚上看牡丹。远离白日的喧嚣,它们在夜色中卸去浓妆,舒展筋骨,交流谈心,我仿佛听懂了它们跨越千年的咏叹与告白。
久居菏泽,我发现牡丹看似娇艳柔美,其实也有历经严寒的风骨。盛开前,牡丹要忍受三十多天零度以下的低温,花才能开好。一旦开花,它就开到极致,哪怕养分耗尽也在所不惜。如今,经过花农世世代代的精心培育,牡丹变得浑身是宝,“牡丹产业”也被拓展到医药、食品等诸多领域。知之愈多,爱之弥深。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作了她的名字。
B.回头望去,发现那个“有素质”的人正在随地吐痰。
C.小二黑好学三仙姑下神时候唱“前世姻缘由天定”,小芹好学二诸葛说“区长恩典,命相不对”。
D.正憋得难受呢,魏杰同志把我叫去了,要我当“交通员”,下山和地方党组织取得联系。
2.请简要分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表达特点和表达效果。
【答案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的“牡丹产业”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示否定讽刺。
C.表示引用他人原话。
D.表示特殊含义。
故选A。
2.①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把牡丹花人格化,赋予千年牡丹花能感知世事、阅历人间的知觉。
②展现了牡丹花夜间怒放、摇曳多姿的情景,表达了“我”对牡丹的喜爱之情。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突然像有一双手从我脑后伸过来,不由分说地为我关闭了世界的音响,只留一个水与鸟的音频。啊!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那百鸟的流啭飞鸣,顷刻间被放大许多倍,种种的高歌浅唱像刚刚洗濯过似的清晰亮丽,升腾飞舞,喧闹着整个苍穹。你听,大天鹅的鸣叫时而像射出的金箭,时而又像诗人的孤吟;无数的凤头百灵,仿佛已被天空融化,在一片蔚蓝中显现凄清的美声,你却看不见它们飞翔的影子;还有尖尾鸭飞翔时“嗖——嗖——”的声音,像是谁在弹拨绷紧的弓弦,而后,水面上便立起无数挺拔的羽尾,搅着一朵朵小浪花,原来是它们扎进水里找到食物,完成了一个优美的倒立;细听,在草丛和芦苇的深处,藏着一部柔柔的摇篮曲,唧唧喳喳,无始无终,那是刚刚出壳的雏鸟在向父母要吃食,它们必须在夏天长大,然后跟随父母飞到南方过冬。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段中第一个破折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著作——《本草纲目》。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C.她是一位老太太,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聋子。
D.坚强、纯洁、自律、公正——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2.比喻具有相似性,通感具有转移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进行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草丛和芦苇的深处,藏着一部唧唧喳喳、无始无终的柔柔的摇篮曲,那是刚刚出壳的雏鸟,他们必须在夏天长大,然后跟随父母飞到南方过冬,是它们在向父母要吃食。”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解析】
1.选D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段中“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那百鸟的流啭飞鸣,顷刻间被放大许多倍……”第一个破折号的作用表示解释说明。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语的中断或转折。
C.表示语音的延长。
D.表示总结。
2.①句中把大天鹅的鸣叫比作诗人的孤吟,声音相比,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写出了大天鹅鸣叫的孤清低沉;②大天鹅的鸣叫是听觉,而射出的金箭是视觉,把听觉转化为视觉,体现了通感的转移性,写出了大天鹅鸣叫的尖锐高亢。
3.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在“摇篮曲”上,强调曲子;原句的重点在“唧唧喳喳,无始无终”上,强调雏鸟求食的鸣叫,更符合原文的逻辑。②句式不同:改句多用长句,显得冗长笨重,与整个文段的风格不和谐。原句多用短句,语句活泼,节奏明快,与原语境更吻合。③适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完,且与上句语意割裂;原句把“它们必须在夏天长大,然后跟随父母飞到南方过冬”放在句子最后,语言明确,适合做段落的结尾。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福建泉州的德化白瓷因其①__________的“白”蜚声世界,在历史上被欧洲誉为“中国白”,所产人物瓷塑尤负盛名,栩栩如生。千百年来,德化县窑火不断,宋元之后,陶瓷大量外销。2006年,德化瓷烧制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现如今,德化县的手艺人在传承工匠精神的基础上不断②__________,发掘非遗的时代价值。因德化白瓷其产品制作精细,质地坚密,在我国白瓷中具有独特的位次,被指定为北京奥运会特许商品的“文君瓶”作为德化白瓷艺术的代表作品,简约大气,颇具国际范十足。
德化人世世代代以手艺为荣,当地人说,陶瓷是火的艺术,72道大工序,200多道小工序,道道马虎不得。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孕育了一代代陶瓷人。家族传承、师徒学艺、学校教育是德化瓷的3条主要传承路径,目前德化已有19家非遗传习所。德化县浓厚的陶瓷文化氛围,让众多陶瓷爱好者③__________。石鼓村、仙境村等地目前已有多家工坊,来自全国各地的陶艺爱好者在此创业,前店后坊,自产自销。开办陶艺工作坊,设计生产文创产品,与海内外品牌合作,让今天的德化瓷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让老手艺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1.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3.材料第二段中的数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
1.①独一无二 ②推陈出新 ③纷至沓来
2.德化白瓷因其产品制作精细,质地坚密,在我国白瓷中具有独特的地位,被指定为北京奥运会特许商品的“文君瓶”作为德化白瓷艺术的代表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23届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