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7  2023-03-12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
2023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预测卷(一)(逐题解析)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一)
语文试题
考试范围:高中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梗不仅是一种娱乐文化,更是一种时代的表达方式。这点并无太多疑问。但其中潜在的内涵是,更多人关注的实际是梗的内容所反映的时代思绪,而非梗形式上的特征及其变化——在语言学角度,我们或许应当称之为“语法”或“句法”。当我们仅透过内容来研究梗文化时,实际已然在将梗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或工具的同时,而遗忘其存在本身。因此,透过形式来探究梗,才似乎更能够揭示当下的流行梗究竟为何物。
随着春晚运作模式的变化,从造梗机器到如今融梗的年代,梗的内涵与当下造梗的逻辑已截然不同。我们随意举几个2010年前的春晚小品名梗,譬如“宫廷玉液酒”“来是come去是go”“要啥自行车”“小锤40大锤80”“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等,大多数能够想到的名场面或金句,一提到它们,脑海中会瞬间回想至小品原本的情景之中,就如网友们常说的“你为什么可以发语音”一般。而梗与作品也正是呈现较为单一的对应关系。
但当春晚小品开始使用当年的网络流行语,梗便不再是与原出处深度捆绑的记忆点,而是成为对原出处带有评价色彩、在现实中能够对应其他场景使用的一套用法体系。
实际上,从春晚不再生产热梗的十几年来,梗的形式内涵仍旧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变化。其一是新世纪以来的“流行语”阶段。从“潜规则”“犀利哥”“范跑跑”等社会热点现象总结而出的特殊名词,到“神马都是浮云”“No zuo no die”(意为不作就不会死)“定一个小目标”等互联网流行语的风靡和盛行,在这一时期,大多数梗仍旧能够找到原出处,但故事背景与梗本身的联系已大大减弱。玩梗反倒以一种维特根斯坦式的面目出现,即意义在于用法。梗实际包含着大众对原事件或褒或贬的评价态度。这种态度固然无法上升为一种严肃的文化政治领域,于是妥协式地徘徊在伦理层面,成为戏谑性的道德评价,“吐槽”二字可以较妥帖地总结其特征。比如“定一个小目标”实际在吐槽对普通人来说一亿元的遥不可及。因此,在其他合适的场景运用梗,而非作为文化记忆去还原梗,成为这一时期的玩梗策略。
其二是从几年前的“奥利给”“集美们”到如今“怨种”“嘴替”“yyds”(意为“永远的神”汉语拼音缩写)等,这些与过去的梗已有巨大不同:原出处与用法几乎呈现分裂的状态,用梗之时不会考虑其背景如何,只会考虑使用,甚至不少梗本身只是一些日常用语的谐音或换喻,背景已经在之中消失。因此,梗也变得更像一种口头禅,在日常生活中辅以表达情绪,似乎其中已不包含任何文化内涵。
正是这一变化引发着当下诸多矛盾的情绪。反对者认为这无疑是一种语言暴力,是对中文的破坏与损毁。有人认为这实际反映出某种青年的时代之“丧”,也有人将此与短视频盛行的趋势相联系,表达一种“技术有罪”而导致乌合之众的观点。而支持者或折中主义者则倾向于认为这种梗的流行趋势代表着语言的自我进化,而在其中,语言本身的净化能力足以使其弃其糟粕,需要我们耐心放长线观察。实际上,自网络时代以来,对网络语言侵蚀传统中文的讨论已层出不穷,而目前的争论似乎也不过是又一次翻版。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新京报传媒研究《从春晚“玩梗”说起:如何理解当下的流行梗》)
材料二:
“鼠鼠我啊,突然发现自己并不是最优秀的。”
“鼠鼠我啊,这一年好像把人生过得特别糟糕。”
“鼠鼠我啊,怕黑,下水道太黑太黑了。”
不知从何时起,互联网中悄然涌现出以“鼠鼠”作为第一人称的系列热梗。
软萌可爱的句式下包裹着不尽的感伤,这种表面看似是玩梗打趣,实则自嘲生活的失控与无序的表达方式被网友们定义为“鼠鼠文学”。“鼠鼠文学”为人们自在地输出情绪开了扇窗,自嘲为鼠鼠的人们倾诉着、感慨着、发泄着,并从中获得片刻的喘息与难得的治愈。披上“鼠鼠”马甲,人们得以放心大胆地做回最真实的自己。
“鼠鼠我啊”实为“叔叔我啊”的谐音,该梗源自网友对于Bilibili董事长进行调侃时所用的一句台词。“叔叔我啊”梗之所以大火,是因为用户对于平台的运营方式影响到了原有的二次元氛围而感到不满,于是用“叔叔我啊,最喜欢二次元了”来讽刺B站的变现路径。
而后在贴吧,“鼠鼠”的含义又发生了变化,某饱受诟病的贴吧网友多将自己同生活在阴暗之中的老鼠做比,认为自己如同下水道中的老鼠一般见不得光,多用作“底层打工人”郁郁不得志的自嘲。
现如今的“鼠鼠文学”融合了这一系列梗原有的表意,诸多鼠鼠表情包的诞生给这一原本颇显无奈的自嘲平添了几分可爱,“鼠鼠我啊”句式也被人们广泛地运用于生活中的诸多情境。伴随着网友层出不穷的创作,该梗中鼠鼠的形象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变化。相比起部分贴吧网友口中的“老鼠人”,在“鼠鼠文学”的语境下,一句句“鼠鼠我啊”让人脑补出的形象也逐渐幻化为毛茸茸的小仓鼠。憨态可掬的小仓鼠形象使原梗中的部分阴暗和负能量得以消解。
由共性的情绪催生的互联网自嘲梗,大多关乎自卑、社恐、职场、家庭等方方面面,由此看来,自称鼠鼠的类似表达方式屡见不鲜。写作“鼠鼠文学”,读作“现实文学”,这里充斥着人们细腻又琐碎的负面情绪和潦倒又真实的生活境遇。
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归属和爱”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人们需要通过反复确认自己所属的群体和与世界的联系来获得安全感。然而在以熟人关系为主导的社交平台中,人们往往难以做到毫无顾虑地畅所欲言。隐形框架之下,许多真实的情绪难以分享;匿名背后,反倒没有多少顾虑。
在偌大的赛博空间,人们习惯于借用“鼠鼠文学”等热梗安放现实困境下的茫然无措。“鼠鼠我啊”句式使人们不足为外人道的模糊心境得以外化,为人们酣畅淋漓地输出情绪开了扇窗。
除此之外,诸如此类的网络热梗也能为人们提供名为“群体认同”的庇护。累积已久的压力和无助无处宣泄,人们又迫切地需要确认自己与世界的联系,于是与其成为漂泊于平庸之海的孤单一人,不如短暂地扮演一次鼠鼠,获取片刻的喘息和难得的治愈。
(摘编自知著网《“鼠鼠文学”,为什么火了》)
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今时代,梗语言作为一种流行的文化载体,其反映的时代思绪大受网民关注,然而只有跳出内容圈的局限,从更广泛的角度去探究其形式特征,才能更好地揭示流行梗的内涵。
B. 从“早期春晚”到“网络流行语”的领域跨度中,梗的生产方式呈现出由“作品生产”到总结社会热点的阶段过渡,前者是文化记忆层次的还原,后者则是“吐槽”式的道德评价。
C. 因为“YYDS”“怨种”之类的梗与口头禅的相似性极高,其本身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几乎丧失殆尽,所以它们更倾向于作为一种表达情绪的辅助工具,而不是与出处捆绑的记忆点。
D. “梗语言”的发展进程带来诸多矛盾情绪,进而引发相关争论,但不管是“语言暴力说”,还是“语言进化论”,都不过是对于网络时代下传统中文受到冲击的相关讨论的翻版重演。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二的开头,先具体举出“鼠鼠文学”的语言表达实例,再展开相关论述,这样便于读者对论证话题快速形成认知。
B.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以网络流行梗为论证话题,但前者重在探究流行梗的语言内涵,后者重在分析特定梗的火爆原因。
C. “鼠鼠文学”由谐音梗转化而来,并在后续的二次创作中脱离了原有含义,转变为消解负能量的自嘲梗,这种玩梗策略类似于春晚的记忆点捆绑。
D. 根据材料二的论证可知,互联网上的自嘲梗大多是现实生活中负面情绪和潦倒境遇的真实宣泄,这种心境外化也能提供一种“群体认同”感。
3. 根据材料,下列哪一选项的梗呈现出一种“维特根斯坦式的面目”( )
A. “栓Q”,英文短语“thank you”的读音空耳衍生,英文的本意是感谢。后来衍生为表达自己很无语,对某件事特别讨厌的情绪。
B. “奥利给”,第一次出现在一名快手主播直播时说的正能量语录里。作为感叹词,包含了赞美、加油打气等多种感情色彩。
C. “凡尔赛”。生活的高贵,奢华且想通过一些反向的表述,来不经意地透露出自己优越生活的人,用来调侃的词语,看似抱怨实则是在炫耀。
D. “人类高质量男性”。一位名叫徐勤根的成功人士,在视频平台上发布了一段三分钟的求偶视频,并自称为“人类高质量男性”,受到大家广泛关注。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 “小狗一直大大方方昂首挺胸地爱人”、“小狗才不是贬义词,小狗的爱永远真诚而热烈”……“乖巧、笃定、热忱”的“小狗文学”一度在互联网上走红,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这种“小狗文学”梗流行的原因。
【答案】1 D 2. C 3. A
4. ①首先,作者提出只有跳出内容圈的局限,从更广泛的角度去探究其形式特征,才能更好地揭示流行梗的内涵。
②接着,作者论述了梗的内涵和造梗逻辑的演变历程。
③最后,作者又讨论当下不同群体对梗的矛盾情绪,指出这些争论不过是以前对网络语言侵蚀传统中文的讨论的翻版。
5. ①是情绪发泄的窗口,倾诉着、感慨着、发泄着,并从中获得片刻的喘息与难得的治愈。


展开余下试题②梗中的小狗的形象可爱,给原本颇显无奈的自嘲平添了几分可爱。
③满足了具有相同情绪人们的心理需要,引起他们的共情,并迅速传播。
④网络世界的匿名环境让使用者没有顾忌。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都不过是对于网络时代下传统中文受到冲击的相关讨论的翻版重演”错误。原文的表述是“而目前的争论似乎也不过是又一次翻版”,选项略去“似乎”,表述不准确。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这种玩梗策略类似于春晚的记忆点捆绑”说法错误。从材料一第五段“原出处与用法几乎呈现分裂的状态,用梗之时不会考虑其背景如何,只会考虑使用,甚至不少梗本身只是一些日常用语的谐音或换喻,背景已经在之中消失。因此,梗也变得更像一种口头禅,在日常生活中辅以表达情绪,似乎其中已不包含任何文化内涵”和材料一第三段“但当春晚小品开始使用当年的网络流行语,梗便不再是与原出处深度捆绑的记忆点,而是成为对原出处带有评价色彩、在现实中能够对应其他场景使用的一套用法体系”对春晚小品用梗的分析可知,这种玩梗策略不同于春晚的记忆点捆绑。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一第四段“玩梗反倒以一种维特根斯坦式的面目出现,即意义在于用法。梗实际包含着大众对原事件或褒或贬的评价态度。这种态度固然无法上升为一种严肃的文化政治领域,于是妥协式地徘徊在伦理层面,成为戏谑性的道德评价,‘吐槽’二字可以较妥帖地总结其特征”可知,“维特根斯坦式的面目”是指戏谑性的道德评价,即所谓“吐槽”。
BCD三项都是行为,而不是评价,故不属于“维特根斯坦式的面目”梗。
A.“后来衍生为表达自己很无语,对某件事特别讨厌的情绪”表现出戏谑性的道德评价,符合“维特根斯坦式的面目”梗的特点。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共六段,第一段中“当我们仅透过内容来研究梗文化时,实际已然在将梗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或工具的同时,而遗忘其存在本身。因此,透过形式来探究梗,才似乎更能够揭示当下的流行梗究竟为何物”,指出只有跳出内容圈的局限,从更广泛的角度去探究其形式特征,才能更好地揭示流行梗的内涵。
接着,在二至五段中,从“随着春晚运作模式的变化,从造梗机器到如今融梗的年代,梗的内涵与当下造梗的逻辑已截然不同”“其一是新世纪以来的‘流行语’阶段”“ 这些与过去的梗已有巨大不同:原出处与用法几乎呈现分裂的状态,用梗之时不会考虑其背景如何……”等内容可知,作者分析了从“春晚梗”到“流行语”再到“口头禅”的演变过程。
最后,第六段中,从“正是这一变化引发着当下诸多矛盾的情绪”“实际上,自网络时代以来,对网络语言侵蚀传统中文的讨论已层出不穷,而目前的争论似乎也不过是又一次翻版”等可以总结出,作者又讨论当下不同群体对梗的矛盾情绪,指出这些争论不过是以前对网络语言侵蚀传统中文的讨论的翻版。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从材料二第五段“‘鼠鼠文学’为人们自在地输出情绪开了扇窗,自嘲为鼠鼠的人们倾诉着、感慨着、发泄着,并从中获得片刻的喘息与难得的治愈”可以总结出:“小狗文学”梗流行的原因之一,“小狗文学”是情绪发泄的窗口,倾诉着、感慨着、发泄着,并从中获得片刻的喘息与难得的治愈。
从材料二第八段“在‘鼠鼠文学’的语境下,一句句‘鼠鼠我啊’让人脑补出的形象也逐渐幻化为毛茸茸的小仓鼠。憨态可掬的小仓鼠形象使原梗中的部分阴暗和负能量得以消解”可知,“小狗文学”梗流行的原因之一,是梗中的小狗的形象可爱,给原本颇显无奈的自嘲平添了几分可爱。
从材料二第九段“由共性的情绪催生的互联网自嘲梗,大多关乎自卑、社恐、职场、家庭等方方面面”,第十段“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归属和爱’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可知,“小狗文学”满足了具有相同情绪人们的心理需要,引起他们的共情,并迅速传播。
从第十段“隐形框架之下,许多真实的情绪难以分享;匿名背后,反倒没有多少顾虑”可知,网络世界的匿名环境让使用者没有顾忌也是“小狗文学”流行的因素之一。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伐桂的前夕
余光中
最后,他在一块鼓形石上坐了下来。幽森森的月光将满园子的荒芜浸在凉凉的回忆里。 一切都过去了。曾经是“家”的一切(就叫它“家”吧),只留下一堆瓦砾,木条,玻璃屑。曾经是黑压压的那幢日式古屋,平房特有的那种谦逊和亲切,夏午的风凉和冬日早晨户内一层比一层深的阴影,桧木高贵的品德,白蚂蚁多年的阴谋,以及泻下鸽灰色的温柔和忧郁的鳞鳞屋瓦:这一切,经过拆屋队一星期的努力,都已经夷成平地了。
疑真疑幻的月光下,那古屋,为这一切作见证的鸽灰色的精灵,只留下了一片朦胧的废墟。他侧耳聆听,似乎只有蚯蚓在那边墙角下吟掘土之清歌,此外,万籁都歇,市声和蛙鸣两皆沉沉。十六年的种种,那些晴美的早晨和阴霾窒人的黄昏,不再留下任何见证,任何见证,除了后院子里这些美丽的树,除了更远处的那丛月季和那树月桂,轮流维持半个后院的清芬。还有头顶的这棵枫树,修直挺拔,战胜过无数的毛虫和台风。
他从冰屁股的鼓形石面上站起来,就着清朗的月色,企图寻找苍老多裂纹的树干上,他曾经刻过的英文字母。那是YLM三个字首,十五年前,在一阵激越而白热的日子里,用一柄小刀虐待这枫树的结果。至于它们代表的是什么,他从来没有对人说过,包括那位M。这是我们之间的一项秘密啊,他时常拍拍枫树,这么戏谑地说。南宋诗人的“鸥盟”,他羡慕而无能分享,但是诗人与树之间,也可以订“枫盟”的,是不是?
但刻字那件事毕竟很久很久了。冰冰的月色里,已经辨不出谁是字,谁是裂纹。他抚摩了一会,终于放弃。一生的历史,是用许多小小的疯狂串成的,他想。在年轻的世界里,爱情是最流行的一种疯狂。YLM!幸好那种焚心的焦灼只维持了两年。当一切疯狂都痊愈,他的疯狂仍然是诗。像爱情一样,那里面也有狂喜和失意,成功的满足和妒忌的刺痛,但是那缪斯,她永远那样年轻而且惑人,今天,比起二十年前开始追逐的时候,更其如此。这样子的疯狂,毋宁是一种高度的清醒吧。
眼前这树桂花,只有八尺多高,唯它的馥郁已足够使他回到那个院子里了。如果说,枫是秋的血,那桂就是秋的魂魄了。满园树木中,他最宝贝这棵小桂树,因为在他的迷信里,它形成了一个“情意结”,桂树,秋天,月亮,诗,四个意象交叠成形,丰富而清朗地象征着许多东西。譬如说,他叫它做秋之魂,王维却叫它做桂魄,西方人把它戴在诗人的头上,而秋天,是他的,也是它的生日。十六年来,他的笔锋愈挥愈利,他的名字在港湾之间颇有回声:在他的迷信里,这一切,都和他园子里这一片芬芳有关。
白血飞溅白屑飞溅啊白血。锯断绿色的灵魂流乳白的血,当钢齿咬进年轮无辜的年轮。明天早晨,伐木工人将全副武装涌至,一下子就占据这园子,展开屠杀。顷刻间,这些和平的生命将集体死亡,而这花园,这绿色的共和国,将沦为一片水泥的平原,一寸绿色也不留下。于是重吨的巨兽将气吁吁在门口停下。他们将掘出一立方英尺又一立方英尺的泥土,种下永不开花一束又一束的钢筋和铁骨,阴郁的地下室,拼花地板,磨石子,嵌磁,嵌磁,最后,一幢不温柔更不美丽的怪物从地面上升起,到空中,去参加这都市的千百只现代恐龙。


展开余下试题因为凡有根的都必须连根拔起。他也是一棵桂一张枫叶,从旧大陆的肥沃中连根拔起。这样出神地想着想着,在浸渍记忆的月光下,他觉得自己已经成为一棵树,绿其发而青其肢,大地的乳汁逆他的血管而上,直达于他的心脏。他是一棵青青的桂树,集秋天和月和诗于一身。但今晚是他最后的一次芬芳,因为现代的吴刚一点也不神话,因为不神话的吴刚执的是高速的链锯,一举手就招来机械的杀戮,因为锯断了的桂树不会在神话里再生。而且所谓月,只是一颗死了的顽石,种不活桂,养不活蟾蜍。于是一片霍霍飞旋的锋芒,向他热乎乎的喉核滚来,一瞬间,高速的痛苦自顶至踵,一切神经张紧如满弓,剖他成两半。凡有根的都躲不掉斧斤。
“月桂树啊,这是你最后的一次清芬!”他忽然有跪下去的冲动,跪下去,请求无辜者的饶恕。
五小时后东方将泛白。红通通的太阳将升起,自蓝淼淼自蓝浩浩的太平洋上,于是亚热带这城市,千门万户,将在朝霞里醒来。贪婪无履,这膨胀的城市将吞噬摩肩接踵的行人和川流不绝的车群,像一只消化不良的巨食蚁兽。于是千分贝百分贝的嚣喊呼喝,真空管、汽笛、喇叭、引擎,不同的噪音自不同的喉中呕出吐出,符咒一般网住这城市。喷射机是一切的高潮,逆着百万人扭曲的神经,以一种撕去所有屋顶的声威迫害天使。同时另一个恢恢巨网,以这城市为直径,从八方四面冉冉升起,无声,无形,染毒你呼吸的每一口空气,且美其名曰红尘,滚滚十丈。
机器一占领这城市,牧歌就复不可闻了。马达声代替了蛙声蝉声。到夜里,还剩下一些阴暗的角落还有些伶竹的纺织娘,蟋蟀,蚯蚓,企图负隅抵抗那市声。月亮就挂在电视的天线上。该有天使在高压线上呼救。再过三小时东方将泛白。手执机器的吴刚将来伐桂,而他,即使是一位诗人,也无力保卫。一只螳螂怎能抵抗一架开路机?最后的芬芳总是最感人。那样的嗅觉,从鼻孔一直达到他灵魂。秋天。成熟的江南。古典的庭院。月光。童时。诗。
他作了最后的一次深呼吸。他扫了好几簇桂瓣在掌心,用手帕小心翼翼地包起来。
“Cood-bye,my laurel,Good-bye。”
他转过身去,向高高挺挺的枫树看了一眼。
“再见了,我的枫。这里本来不是你故乡。”
说着,他踏过玻璃屑和断木条,踏过遍地的残残缺缺,向虚掩的大门走去。都已停歇,狗吠,蛙鸣,人语,车声。整个城市像一个荒坟。落月的昏蒙中,树影屋影融成一片灰蓬蓬的温柔。空气新酿地清新。他锁上木门,触到金属的坚与冷。他走下厦门街的巷子,听自己的步履空洞的回声。水源路的河堤上似有人在喊谁的名字。他停下来,仔细听了好一阵。桂花的幽香从手帕里散出来。
“没有。没有谁在喊我。”
他缓缓向前走。
霍霍的链锯声在背后升起……
6.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之所以有“就叫它‘家’吧”的妥协之语,是因为如今的老屋旧址已然成为废墟,熟悉的人和事也已消散,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之为“家”。
B. 诗人与树的“枫盟”是指他十五年前在枫树上刻下的“YLM”字首,这象征着诗人年轻时候的爱情誓言,而“M”就是作者的心爱之人。
C. “凡有根的都躲不掉斧斤”这里的“根”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代了残留在这老屋中的植物根系,二是寓意着作者童年美好回忆的根念。
D. “该有天使在高压线上呼救”一句中,“天使”代表着传统神话,“高压线”象征了现代工业,“呼救”揭露出神话在现时代的发展困境。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的“他”其实是“我”,作者选用第三人称,目的是想将一切从自身抽离出来,带有距离和审视的意味,更为客观,全文将“冷”的回忆叙述与“热”的丰富想象交织,成就了艺术的高度。
B. 文章对叙事时间的处理极具匠心,作者将对老屋的所有情感全压缩在桂树将被砍伐的前五六个小时,短暂时间里又夹杂着多个回忆片段,使得本文的情感密度更为浓郁,字里行间浸透着哀思。
C. 文中的月桂既是古典文化意象,象征着古中国的品德和宁静祥和的生活,也作为实物引发作者的抒情和思考,并以此为中心之一,使之在文中呈放射状分布,以小衬大,使散文错落有致、明暗相映。
D. 文章以“霍霍的链锯声在背后升起”结尾,余味悠长,发人深省,在留给读者想象空间的同时暗含对古中国文化价值追寻的迷惘,又以一种特定的角度表现出作者对于机器和城市的厌恶。
8. 文章结尾处,他似乎听到有人在喊他名字,静听过后,他说,“没有。没有谁在喊我。”请结合文本,分析他此刻的心理。
9. “吴刚伐桂”是中国的传统神话传说,相传吴刚受天帝惩罚到月宫砍伐桂树,但桂树随砍随合,玉帝把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作为对吴刚的惩罚。而在本文中,也能看见这个传说的影子。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是如何化用这个故事的?又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价值取向?
【答案】6. D 7. D
8. 作者虽然逐渐远离那宁静祥和的传统田园生活,也离月桂树象征的古中国的品德越来越远,但心中却一直恋恋不舍。但纵然恋恋不舍,他却也明白,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自己所怀念的一切都不得不失去。因此,“没有。没有谁在喊我”体现了“他”对于城市化虽不舍、留恋却又无可奈何的情感。
9. 本文中,作者将拆毁旧城市的工具比作砍下桂树的吴刚,以吴刚砍下的桂树来喻指宁静祥和的传统田园生活和古中国的传统美德。月桂如此芬芳,吴刚却依然无情砍伐,作者是借吴刚伐桂(即桂树因城市的扩张而无端遭伐的厄运)表达了对扼杀美好诗情的现代工业城市的憎恶。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天使’代表着传统神话”说法有误。根据原文“到夜里,还剩下一些阴暗的角落还有些伶竹的纺织娘,蟋蟀,蚯蚓,企图负隅抵抗那市声。月亮就挂在电视的天线上。该有天使在高压线上呼救”可知,这里的“天使”不仅仅是指神话,还是指大自然中的生命以及原始的、美好的生活。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
D.“在留给读者想象空间的同时暗含对古中国文化价值追寻的迷惘”说法有误。作者并没有迷惘,而是明确表达了自己虽然对古中国文化价值追寻向往但却不得不放弃的痛苦。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情节、语段的作用,赏析人物的心理描写的能力。
根据原文“他锁上木门,触到金属的坚与冷。他走下厦门街的巷子,听自己的步履空洞的回声。水源路的河堤上似有人在喊谁的名字。他停下来,仔细听了好一阵”及全文意旨可知,作者在这里以自己的离去喻指与传统文化及淳朴的自然生活的逐渐割离。而在这离去的过程中,“没有谁在喊我”,也就说明没有人试图在挽留、保存那些原初的美好。“凡有根的都必须连根拔起”,作者虽然怅惘、怀念渴望回到从前那种宁静祥和的传统田园生活中,但“归”去哪里?哪里都是一片城市化,而且“必须”城市化,连怅惘都显得矫情,于是只好走了。因此,这里表现了“他”对于城市化虽不舍、留恋却又无可奈何的情感。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根据原文“满园树木中,他最宝贝这棵小桂树,因为在他的迷信里,它形成了一个“情意结”,桂树,秋天,月亮,诗,四个意象交叠成形,丰富而清朗地象征着许多东西。譬如说,他叫它做秋之魂,王维却叫它做桂魄,西方人把它戴在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23届普通”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