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36  2023-04-07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6]
2023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质量检测一
语文
2023.3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本试卷共10页。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人爱花赏花之俗由来已久。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刻有盆栽花木纹祥的陶片,证明了距今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种植和品鉴花卉了。中国还有专属于“花”的节日——农历二月十二日的花朝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花朝节人们赏花、簪花、敬花神……与其他节日里花用以增添节日气氛不同,花朝节里花是主角,人们所有的活动都围绕花展开。重要的节日里赏花,平常的日子里也要赏花。饮酒观花、品茗对花、吟诗花……人们不仅品鉴花的姿色气味,还吟咏花的寓意内涵,从花的生长中感悟生命的律动。赏花在中国早已成为一种文化,根植在中国人的血脉里。
赏花文化发展到唐宋时期达到鼎盛。唐代,赏花品花之风在上层贵族的日常生活中盛行,并且逐渐推广到了民间。宋代,很多地方会举办赏花大会,其中以河南洛阳的牡丹花会最为著名。人们会在牡丹开放之时赶到洛阳参加牡丹花会。在花会上,为花谱曲配乐,进行“琴赏”;给花画像,进行“图赏……这些赏花活动带动了洛阳附近相关产业的发展,赏花文化催生了赏花经济。时至今日,洛阳这座文化古城,依然延续着举办牡丹花会的传统。洛阳人学习和传承赏花文化,让传统的赏花文化在今天依然能展现独特的文化魅力,使“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的牡丹花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依然是推动洛阳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历史上,赏花胜地多在江南和中原地区,如今北方地区的很多省市也开始大力开发花卉资源,推广赏花文化,发展赏花经济。今年春天,相关网站早早公布了“北京景区赏花时间表”(见附录),北京的各赏花地也早早做好准备,静待赏花客的到来。地处我国最北端的黑龙江也依据城镇花卉资源推出众多赏花活动,如每年五月举行的哈尔滨丁香节、鸡西杏花节、伊春杜鹃花节等。赏花季来临。祖国处处繁花似锦。真如古人所说:“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附录:2023年北京景区赏花时间表(部分)
景区 花卉品种 赏花时间
卧佛寺、红螺寺、香山公园 梅花 2月底——4月
大兴庞各庄梨花庄园 梨花 3月
玉渊潭公园、北京植物园 樱花 3月中旬——4月中旬
颐和园、大觉寺 玉兰 3月末——4月上旬
响水湖 杏花 4月
元大都遗址公园、北海公园 海棠 4月初——4月中旬
潭柘寺 桃花 4月——5月
材料二
进入二月,神州大地春意渐浓,百花竞放,人们纷纷迈出家门,开启踏青赏花之旅,各赏花胜地也在发展赏花经济上做足了文章。
金色油菜花海,花浪翻涌,蜂鸣蝶舞,赏花客纷至沓来,这是近年来福建建宁县每到二月都会出现的景象。2021年以来,农业大县建宁县围绕“赏花游”着力建设休闲观光果园、休闲垂钓渔场、特色村落、精品民宿等,以赏花串联起乡村各种特色旅游项目,延长了赏花经济的产业链条,丰富了文旅业态,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原来只能作为农作物的油菜花,如今成了建宁发展赏花经济的主要资源。赏花,不仅给建宁带来了“人气”,还给当地农民带来了“财气”。赏花经济孕育动力、展现活力,成为建宁乡村振兴的新抓手、致富增收的新路径。


浏览完整试题无锡拈花湾的近千株早樱、晚樱和吉野樱在三月竞相开放,配上当地唐宋风格的建筑,让拈花湾呈现一派唯美浪漫之景,令游客心旷神怡。2022年元宵节,拈花湾曾凭借一段“打开元宇宙传送门”的视频在各大社交平台走红。尝到了元宇宙“甜头”的拈花湾,在今年赏花季顺势而为,运用AR、MR技术让游客体验“沉浸式”赏樱,真实的花卉与科技手段相结合,为游客开启了虚实相生的奇妙赏花之旅。
相比油菜花和樱花,桃花在我国分布更为广泛。花开时节,大江南北处处都有桃花的身影。然而,每年桃花盛开之时,依然会有很多游客不远千里,长途跋涉,只为去西藏林芝看桃花。为什么要去林芝看桃花?林芝的做法给了我们答案。每到三四月份,林芝都会根据桃花盛开的花期举办盛大的桃花节,每年桃花节都会有主题不同的文化活动。今年林芝就根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历史传说,为桃花节定制了独具特色的舞台剧。除此之外,林芝在设计赏花路线时将当地的山水融入其中,开发了“南峰徒步线路”。在这条全长4.2千米的徒步赏花线路。上,人们能看到雅鲁藏布江S型拐弯,还能近距离欣赏被称为“西藏众山之父”的南迦巴瓦峰。赏花路上,灿如烟霞的桃花,壮丽圣洁的山水,都让游客沉醉。
这个春天,让我们走进春光里,赏花品花,借花事聚人气,集财气,升腾烟火气。
(两则材料取材于《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中国众多节日中只有花朝节的活动是以花为核心的。
B. 人们饮酒观花、吟诗咏花可称之为“酒赏”和“诗赏”。
C. 赏花时人们可以从花的盛放与凋零中获得生命感悟。
D. 如今,我国北方赏花胜地的数量已超过江南。
2. 下列诗句中写到的花开时间,与材料一表格中的信息相符的一项是( )
A. 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艳阳。
B. 北山梨花千树栽,年年清明花正开。
C. 秋风里许杏花开,杏树傍边醉客来。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丁香花是哈尔滨较有特色、可以大力开发的花卉资源。
B. 福建建宁县从传统农业资源中挖掘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C. 独特的建筑让人到拈花湾时仿佛进入网络虚拟世界。
D. 伊春和林芝在开展赏花活动时都会考虑到花期因素。
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的赏花行为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
B. 唐代社会,赏花品花活动已经相当普遍。
C. 我国的櫻花、油菜花都没有桃花分布广泛。
D. 材料二介绍了各赏花胜地的历史与现状。
5. 某地发展赏花经济,可从以上材料中获得哪些经验?请简要概括。
【答案】1. D 2. D 3. C 4. D
5. ①传承赏花文化,让赏花经济带有文化气息。
②依据自身花卉资源开展赏花活动。
③以赏花带动乡村各种特色旅游项目的发展,延长赏花经济的产业链条。
④与时俱进将现代科技手段与本地花卉资源结合,让游客获得独特的赏花体验。
⑤依据自身历史和自然条件,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开发特色赏花路线。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进行推断的能力。
D.由原文“历史上,赏花胜地多在江南和中原地区,如今北方地区的很多省市也开始大力开发花卉资源,推广赏花文化,发展赏花经济”可知,如今,北方地区的很多省市开始大力发展花卉资源,但并没有将南北方进行对比,更不能推断出我国北方赏花胜地的数量已超过江南。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A.表格中赏梅的时间是2月底——4月,而诗中梅花的开放时间是深冬;
B.表格中赏梨花的时间是3月,而北山的梨花是在清明时节开放,而清明是在4月份;
C.表格中赏杏花的时间是4月,而诗中杏花是在秋天开放;
D.表格中赏桃花的时间是4月——5月,诗中山寺桃花也是在4月开放。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进行推断的能力。
C.由原文“无锡拈花湾的近千株早樱、晚樱和吉野樱在三月竞相开放,配上当地唐宋风格的建筑,让拈花湾呈现一派唯美浪漫之景,令游客心旷神怡”可知,能让人到拈花湾时仿佛进入网络虚拟世界除了独特的建筑之外,还需要拈花湾的近千株早樱、晚樱和吉野樱在三月竞相开放。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历史”错误。材料二介绍了各赏花胜地的现状,并没有介绍历史。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时至今日,洛阳这座文化古城,依然延续着举办牡丹花会的传统。洛阳人学习和传承赏花文化,让传统的赏花文化在今天依然能展现独特的文化魅力,使‘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的牡丹花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依然是推动洛阳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可知,传承赏花文化,让赏花经济带有文化气息。
由原文“今年春天,相关网站早早公布了‘北京景区赏花时间表’(见附录),北京的各赏花地也早早做好准备,静待赏花客的到来”可知,依据自身花卉资源开展赏花活动。
由原文“2021年以来,农业大县建宁县围绕‘赏花游’着力建设休闲观光果园、休闲垂钓渔场、特色村落、精品民宿等,以赏花串联起乡村各种特色旅游项目,延长了赏花经济的产业链条,丰富了文旅业态,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可知,以赏花带动乡村各种特色旅游项目的发展,延长赏花经济的产业链条。
由原文“2022年元宵节,拈花湾曾凭借一段‘打开元宇宙传送门’的视频在各大社交平台走红。尝到了元宇宙‘甜头’的拈花湾,在今年赏花季顺势而为,运用AR、MR技术让游客体验‘沉浸式’赏樱,真实的花卉与科技手段相结合,为游客开启了虚实相生的奇妙赏花之旅”可知,与时俱进将现代科技手段与本地花卉资源结合,让游客获得独特的赏花体验。
由原文“每到三四月份,林芝都会根据桃花盛开的花期举办盛大的桃花节,每年桃花节都会有主题不同的文化活动。今年林芝就根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历史传说,为桃花节定制了独具特色的舞台剧。除此之外,林芝在设计赏花路线时将当地的山水融入其中,开发了‘南峰徒步线路’。在这条全长4.2千米的徒步赏花线路。上,人们能看到雅鲁藏布江S型拐弯,还能近距离欣赏被称为’西藏众山之父’的南迦巴瓦峰。赏花路上,灿如烟霞的桃花,壮丽圣洁的山水,都让游客沉醉”可知,依据自身历史和自然条件,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开发特色赏花路线。


展开余下试题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艺之兴也,其由民心之有智乎?造艺者,将以有理乎民。生而心知物,知物而欲作,欲作而事繁,事繁而莫之能理也。故圣人因智以造艺,因艺以立事,二者近在乎身,而远在乎物。艺者,所以旌智饰能、统事御群也,圣人之所不能已也。艺者,以事成德者也;德者,以道率身者也。艺者,德之枝叶也;德者,人之根干也。斯二物者,不偏行,不独立。木无枝叶则不能丰其根干,故谓之瘣;人无艺则不能成其德,故谓之野。若欲为夫君子,必兼之乎。
先王之欲人之为君子也,故立保氏【1】掌教六艺,一曰礼,二曰乐,三曰射,四曰御,五曰书,六曰数。教六仪,一曰祭祀之容,二曰宾客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丧纪之容,五曰军旅之容,六曰车马之容。大胥掌学士之版,春入学,舍采【2】,合万舞,秋班学,合声,讽诵讲习,不懈于时。故《诗》曰:“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美育群材,其犹人之于艺乎?既修其质,且加其文,文质著然后体全,体全然后可登乎清庙,而可羞乎王公。故君子非仁不立,非义不行,非艺不治,非容不庄,四者无愆,而圣贤之器就矣。《易》曰:“富有之谓大业。”其斯之谓欤?君子者,表里称而本末度者也。故言貌称乎心志,艺能度乎德行,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纯粹内实,光辉外著。孔子曰:“君子耻有其服而无其容,耻有其容而无其辞,耻有其辞而无其行。”故宝玉之山土木必润,盛德之士文艺必众。
孔子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存乎六艺者,著其末节也。夫陈笾豆、置尊俎、执羽籥、击钟磬、升降趋翔、屈伸俯仰之数也,非礼乐之本也。礼乐之本也者,其德音乎?《诗》云:“我有嘉宾,德音孔昭。示民不佻,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宴以敖。”此礼乐之所贵也。故恭恪廉让,艺之情也;中和平直,艺之实也;齐敏不匮,艺之华也;威仪孔时,艺之饰也。通乎群艺之情实者,可与论道;识乎群艺之华饰者,可与讲事。事者,有司之职也;道者,君子之业也。君子兼之,则贵也。艺者,心之使也,仁之声也,义之象也。故礼以考敬,乐以敦爱,射以平志,御以和心,书以缀事,数以理烦。敬考则民不慢,爱敦则群生悦,志平则怨尤亡,心和则离德睦,事缀则法戒明,烦理则物不悖。六者虽殊,其致一也。其道则君子专之,其事则有司共之,此艺之大体也。
(取材于徐干《中论》)
注释:【1】保氏;古代以礼义匡正君王、教育贵族子弟的官员。【2】舍采:古代学子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仪式。
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 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圣人之所不能已也 已:完成
B. 文质著然后体全 著:显著
C. 而可羞乎王公 羞:推荐
D. 四者无愆 愆:过失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知物而欲作
耻有其容而无其辞
B. 事繁而莫之能理也
盛德之士文艺必众
C. 木无枝叶则不能丰其根干
爱敦则群生悦
D. 其斯之谓欤
其致一也
8.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段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阐明了“艺”与“德”的关系。
B. “六艺”之学内容丰富,古代君主会设立专门的官员来教授。
C. 作者认为礼器设置、舞蹈动作等都不属于“艺”的范畴。
D. 文章多处引用典籍、名人名言,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9.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识乎群艺之华饰者,可与讲事。
10. 君子为何要学“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
【答案】6. A 7. C 8. C
9. 通晓各种技艺的外在表现的人,可以和他讲习六艺之事。
10. ①学“艺”以修身:君子通过学“艺”丰富技能,修饰仪态,培养德行,充实内在,以成为文质兼美的盛德之士。
②学“艺”以理民治世:君子学“艺”既要知晓“艺”的外在形式,也要通晓“艺”的内在实质,将内在品德充分表现出来。这样的君子治世,可使百姓尊卑有序、和睦友爱,进而安上治民、移风易俗。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A.已,止。句意:圣人也不能停止(学艺)。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句意:解外物就会生发欲念/君子以只穿上君子服装而无君子仪容为耻。
B.代词,代繁多的事/助词,的。句意:事繁多就无法有条理地处理好了/品德高尚的人学问技艺必定丰富。
C.均为连词,那么。句意:树木没有枝叶就不能使根干壮大/仁爱之心具备了,那么百姓就会愉悦。
D.语气词,大概/代词,六艺的。句意: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但六艺的目的是一样的。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不属于‘艺’的范畴”错误。原文是说并不是礼乐的根本。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识”,通晓;“华饰”,外在表现;“可与讲事”,省略句。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结合第二段“先王之欲人之为君子也,故立保氏掌教六艺……教六仪……艺能度乎德行,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纯粹内实,光辉外著……故宝玉之山土木必润,盛德之士文艺必众”可概括为:学“艺”以修身:君子通过学“艺”丰富技能,修饰仪态,培养德行,充实内在,以成为文质兼美 盛德之士。
结合第三段“故恭恪廉让,艺之情也;中和平直,艺之实也;齐敏不匮,艺之华也;威仪孔时,艺之饰也。通乎群艺之情实者,可与论道;识乎群艺之华饰者,可与讲事。事者,有司之职也;道者,君子之业也。君子兼之,则贵也。艺者,心之使也,仁之声也,义之象也。故礼以考敬,乐以敦爱,射以平志,御以和心,书以缀事,数以理烦。敬考则民不慢,爱敦则群生悦,志平则怨尤亡,心和则离德睦,事缀则法戒明,烦理则物不悖。六者虽殊,其致一也。其道则君子专之,其事则有司共之,此艺之大体也”可概括为:学“艺”以理民治世:君子学“艺”既要知晓“艺”的外在形式,也要通晓“艺”的内在实质,将内在品德充分表现出来。这样的君子治世,可使百姓尊卑有序、和睦友爱,进而安上治民、移风易俗。
参考译文:
艺的产生,大概是因为人心有智慧吧?创造艺的人,是想要用它教化百姓。(人)生在世就要了解外物,了解外物就会生发欲念,欲念起事就繁多,事繁多就无法有条理地处理好了。所以圣人凭借智慧而创造艺,凭借艺来成事,二者近则关乎自身,远则关乎外物。艺是用来彰显智慧、发挥能力控制事情和治理百姓的,圣人也不能停止(学艺)。艺是通过行事培养德行的,德是通过道义引导自身的。艺是德行的枝叶,德行是人的根本。这二者不能偏重其一,不能离开彼此而存在。树木没有枝叶就不能使根干壮大,所以称它为病树;人不学艺就不能成就德行,所以称他为粗鄙的人。如果要想成为君子,就一定要兼备德与艺。
先王想让人们成为君子,所以设置官员掌管教授六艺,一是礼,二是乐,三是射,四是御,五是书,六是数。教授六仪,一是祭祀的仪容,二是招待宾客的仪容,三是朝廷上的仪容,四是丧事上的仪容,五是军旅中的仪容,六是车马上的仪容。大胥掌管在学校读书人的名册,(学生)春季入学,(先)祭祀先圣先师,(再学习舞蹈)使动作整齐又符合音乐节奏;秋季区分才艺高下,使声音符合旋律节奏,诵读讲习,按时(进行)不懈怠。所以《诗》说:“获蒿葱茏真繁茂,丛丛生长在山坳。已经见到那君子,快快乐乐好仪表。”善育人材,不就如让人学艺一样吗?既修养了内在品质,再加上外在才艺的修饰,内在品质与外在才艺都显著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完人,之后才可进入太庙,才可推荐给王公。所以君子无仁就无法立身,无义就不能行事,无艺就无法提升修养,没有符合礼法的仪容就不庄重,四方面都无过失,那么圣贤之才就具备了。《易》说:“无所不有就叫做伟大业绩。”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君子就是(要让)外在与内心相称、大事小情都符合礼义法度。所以外表言行要与内心相符合,才能技艺要与德行匹配,(这样)美在其中,通达四肢,才干与品德充实于内,光辉形象显著于外。孔子说:“君子以只穿上君子服装而无君子仪容为耻,以只有君子仪容而无君子谈吐为耻,以只有君子的谈吐却没有君子的品德为耻。”所以藏着宝玉的大山土地草木一定很有光泽,品德高尚的人学问技艺必定丰富。


展开余下试题孔子认为安定国家、治理百姓,没有比用礼教更有效的了。改变风气及旧的习惯制度,没有比用音乐教化更好的了。存在六艺之中,显现出的是其中的小节。那些摆放礼器、拿着音乐舞蹈的用具、登高趋下,疾行腾跃或屈曲伸舒,俯身仰首这些技艺,并不是礼乐的根本。礼乐的根本,难道不是合乎仁德之音吗?《诗》说:“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品德高尚又显耀。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嬉娱任逍遥。”这就是礼乐所崇尚看重的。所以恭敬谨慎、清廉、逊让是艺的本性;中正平和、正直无私是艺的实质;敏捷不懈是艺的外在光环;仪容庄重甚合时宜是艺的外在装饰。通晓艺的本性实质的人,可以和他谈论六艺之道;通晓各种技艺的外在表现的人;可以和他讲习六艺之事。六艺之事是官员的职责,六艺之道是君子的追求。君子既通晓艺的本性实质,又知晓艺的外在表现,就很可贵了。艺是内心(对品德)的追求,是仁的言语,是义的外化。所以礼用来促进敬肃,乐用来勉励仁爱,射来使心志平和,御来使心境平和,书用来记叙事情,数用来梳理烦难。敬肃之心加强了,那么百姓不会怠慢;仁爱之心具备了,那么百姓就会愉悦;心志平和了,那么责备埋怨就没有了;心境调和了,那么思想不一致的人也会和睦相处了;事情用文字记录下来了,那么法规戒律就明了了;烦难梳理了,那么事情就顺利了。六艺虽然不一样,但目的是一样的。六艺之道是君子一心追求的,六艺的仪事是官员掌管的,这就是艺的大略。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海棠歌
陆游
我初入蜀鬓未霜,南充樊亭【1】看海棠。
当时已谓目未睹,岂知更有碧鸡坊。
碧鸡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
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
扁舟东下八千里,桃李真成仆奴尔。
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
风雨春残杜鹃哭,夜夜寒衾梦还蜀。
何从乞得不死方,更看千年未为足。
注释:【1】南充樊亭:与下文中的“碧鸡坊”均为四川地名。
11. 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开篇从诗人初到蜀地赏海棠写起。
B. “蜀姬”句写出蜀地女子的美艳和谦逊。
C. “扁舟”两句写诗人远离桃李之乡来到蜀地。
D. 结尾表达了诗人追求永生、千古留名的理想。
1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中的“杜鹃”与《琵琶行》中的“杜鹃”都蕴含哀情。
B. 本诗抒发的情感与《临安春雨初霁》的惆怅徘徊有所不同。
C. 本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描绘了奇幻璀璨的梦中景象。
D. 本诗十六句,层次清晰,体现出诗歌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
13. 本诗歌咏海棠,多从侧面展开。请结合全诗赏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答案】11. A 12. C
13. ①诗人本以为樊亭海棠之美前所未见,但是碧鸡海棠更胜一筹。
②艳妆的蜀中佳丽美貌天下无双,但在碧鸡海棠面前,让人顿觉黯然失色。
③桃李人所共赞,与碧鸡海棠相比,却会像奴仆一样拜倒在海棠脚下。
④扬州芍药天下驰名,见了碧鸡海棠也会觉得羞愧逊色。
⑤渴望永远欣赏碧鸡海棠,再看千年也不满足。
⑥从侧面极尽笔墨盛赞碧鸡海棠无与伦比的美,表达对海棠的痴迷。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B.“写出蜀地女子的美艳和谦逊”错误,“蜀姬”句用“艳妆”的“蜀姬”作比喻和比较,“肯让人”极力扬蜀姬,可见蜀地女子并不谦逊。
C.“写诗人远离桃李之乡来到蜀地”错误,“扁舟”句写离蜀东归后感到蜀中海棠的难得,是离开蜀地,而不是来到蜀地。
D.“表达了诗人追求永生、千古留名的理想”错误。结尾总束全诗,点清题旨,以豪放之笔写沉痛之情,矛盾激荡,伤心刻骨,表达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未已”的感慨。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都描绘了奇幻璀璨的梦中景象”错误。本诗梦中所见的是蜀中的海棠盛景,不是奇幻璀璨的景象。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效果的能力。
“我初入蜀鬓未霜,南充樊亭看海棠。当时已谓目未睹,岂知更有碧鸡坊”写了我刚刚到蜀中的时候头发还没变成苍白,在南充樊亭逗留了三天观赏海棠花。当时已经说了观赏过海棠花,哪里知道还有更美丽的碧鸡坊。诗人本以为樊亭海棠之美前所未见,但是碧鸡海棠更胜一筹。
“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写四川的美女艳美的装扮让人觉得很美,但是在这海棠花前会顿时觉得失去了艳丽。艳妆的蜀中佳丽美貌天下无双,但在碧鸡海棠面前,让人顿觉黯然失色。
“扁舟东下八千里,桃李真成仆奴尔”写小船顺流东下八百里见到的桃李虽然鲜艳,但与海棠比起来,就像奴仆一样低贱。桃李人所共赞,与碧鸡海棠相比,却会像奴仆一样拜倒在海棠脚下。
“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写了要是海棠花的根可以移到别处,那么扬州的芍药也会感到羞愧了。扬州芍药天下驰名,见了碧鸡海棠也会觉得羞愧逊色。
“何从乞得不死方,更看千年未为足”写哪里才能求得长生不老的药方呢,就算再活一千年也不会感到满足。渴望永远欣赏碧鸡海棠,再看千年也不满足。
江南桃李,繁艳非常,而与蜀中海棠相比,只不过是“奴仆尔”;扬州芍药,天下驰名,见了海棠也“应羞死”。从侧面极尽笔墨盛赞碧鸡海棠无与伦比的美,表达对海棠的痴迷。
14.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论语》中曾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士人应志向远大,意志坚强,担当大任。
(2)《劝学》中“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导我们要有持之以恒、永不言弃的精神。
(3)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以盘庚之例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决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23届北京”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