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这段历史证明了一个真理,就是科学的对人民有用的社会调查研究必须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也就是说真正的应用人类学必须是为广大人民利益服务的人类学。这就是我在题目中所说的“人民的人类学”的涵义。 (摘编自费孝通《迈向人民的人类学》) 材料二: 围绕着社会学源流的“本土化”之争,深层次上是社会学“科学性”与“人文性”属性的冲突:社会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理论应当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性知识,而不能是只适用于特定地域的地方性知识。有人将本土化追求与“反实证”倾向联系,认为“社会学中的反实证倾向存在已久,并非中国社会学中主张本土化者之首创”。也有人将对本土化的质疑归结为方法问题,认为“社会学本土化之类,所遭遇的最大问题不是理论问题,而是方法问题……这点成为熟悉实证研究,尤其是定量研究者质疑本土化是否必要和可能的理由”。从本土化之争可以看出,我国不少社会学人实际上把诞生于西方且富有浓厚西方文化色彩的社会学当作了社会学的全部,潜意识中将“科学”与“人文”相对立。 费孝通先生晚年提出社会学应当具有科学和人文“双重性格”的命题,大声疾呼“扩展社会学传统界限”。他特别关注到中国传统文化“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格物致知”就是一种直觉认知方式,“含有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实证主义、科学主义的特殊的方法论的意义,它是通过人的深层心灵的感知和觉悟,直接获得某些认识,这种认知方式,我们的祖先实践了几千年”。费先生“双重性格论”为奠定社会学的中国特色指出了方向,他强调“将心比心”的田野调查,注重“解剖麻雀”式典型个案研究,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有机融合,实现“双重性格”的优势互补。这里有严谨严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的“文化自觉”。 (摘编自石英《新科技革命与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建构》)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认识到个人出路与国家前途紧密相联,科学理解中国社会以求挽救国家和民族,是费孝通投身马林诺斯基门下的原因。 B. 费孝通早期开展学术研究时遇到的困难,一是如何对掌握的材料进行解读,二是在调查时常常遭受到被调查者的冷遇。 C. 在社会学源流的“本土化”之争中,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冲突是不可调和的,如何看待本土的地方性知识是争论的焦点。 D. 费孝通认为,社会学既要保持传统上强调的科学属性,又要与中国传统的认知方式相一致,提出了新的社会学方法论。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相较于在书斋里拿着书本思考,理解社会状况更好的方式,是实地观察和体验生活。 B. 人类学科学性和主动性的新境界,摆脱了盲目被动局面,更符合实证主义的方法论。 C. “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格物致知”等中国传统智慧,超越国界,具有当代价值。 D. 费孝通特别关注直觉认知方式,他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常运用这一方法理解问题。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最符合“人民的人类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 A. 为完善人工智能的算法模型而开展的研究 B. 为调查全民普法教育的现状而开展的研究 C. 为掌握气候变化对人类影响而开展的研究 D. 为改善特大型城市人居环境而开展的研究 4. 费孝通晚年提出“社会学应当具有科学和人文‘双重性格’” 的实践依据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5. 费孝通的经历,给今天建设中国风格的社会学提供了哪些最基本的研究策略?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 C 2. B 3. D 4. ①人民中国建立后,费孝通开展了一系列的量化研究,为民族地区的政策实施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事实根据;②他“将心比心”,让当地人民理解并认识到研究的目的,调查双方能在友好的氛围中交流,又“推己及人”,提出符合人民利益的意见。 5. ①坚持人民立场的策略,他也由此迈入社会学殿堂、投身民族研究;②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策略,早期为认识中国社会投身马林诺斯基门下,解放后则致力于民族地区的发展;③坚持理论创新的策略,晚年提出“社会学应当具有科学和人文‘双重性格’”的创新主张,有力推动中国社会学的发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冲突是不可调和的”错。费孝通提出的“双重性格”的命题是解决两者冲突的方案。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更符合实证主义的方法论”错。根据材料一第4段,“科学性和主动性”是指能够让被调查者感到“温暖和亲切”“明白并相信调查者是为他们服务的,是要解决他们的问题,实现他们的愿望”,这就是材料二第2段所指出的中国传统文化“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直觉认知方式,这种认知方式“含有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实证主义、科学主义的特殊的方法论的意义”。且根据材料二第1段,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具有理性、定量、普遍性等特点;而费孝通所指的“社会科学的新境界”具有“适用于特定地域的地方性”的“人文性”方法论特点。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人民的人类学”指的是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工具,为解决人民对社会发展变革等需求提供方法,以服务于广大人民利益的科学。 A.该项研究属于科学研究范围。 B.该项研究没有指向具体要解决的问题。 C.该项研究没有为解决人民对社会发展变革等需求提供方法。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能力。 结合“人民中国建立后,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是怎样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问题。我于是投身到民族的研究工作中。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解放后,各族人民一致要求实现民族平等。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里要有各民族的代表,民族聚居区要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可以使用各自的语言文字,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信仰也受到合理的尊重……要落实这些措施,许多具体的情况必须要搞清楚”可知,人民中国建立后,费孝通开展了一系列的量化研究,为民族地区的政策实施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事实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