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119 2023-04-11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9]
2023届高考语文冲刺复习:标点符号解析及修改
专题10 标点符号
★知识划重点★
标点符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分隔号。
一、问号
1.选择问句,问号用在句末,中间用逗号。
如:你是参加电子计算机培训班呢,还是美容美发培训班呢?
2.倒装问句,问号用在句末。
如:你知道她来干什么吗,老王?
3.有疑问词,但非疑问句,表陈述语气,句中用逗号,句末用句号。
如:鲁迅先生为什么写《自嘲》这首诗,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什么,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4.反问句感情强烈,句末改用叹号。
如:这样的人都不法办,难道还有天理吗!
5.选择问句为了表示强调,具有相对独立性,每项后面可用问号。
如:是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
6.连续问句,各句前后语意连贯,各句后用问号。
如:市长每天都去掏烟囱?他不处理日常政务?市里难道没有比掏烟囱更重要的事?我心里纳闷。
7.肯定和否定连用的正反问句式如不表示疑问语气时,句末不用问号,而用逗号或句号。
如:概括地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八个字,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
8.表疑问的独词句后用问号。
如:“啊!地狱?”我很吃惊,只是支吾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
二、顿号、逗号
1.不是并列关系的词语,中间不应用顿号。
如:我校地址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碱泉街。(“新疆”和“乌鲁木齐”“碱泉街”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领属关系。)
2.相邻数字连用,如果表示确数,中间要用顿号。如果表示概数,中间不能用顿号。
如:①那时候,他们还都只是一些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概数)
②日本有的大学二、三年级都开有语法课,但每学年只有25学时。(确数)
3.数字之间如果省略词语,就要用顿号。
如:我们第一、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贴紧教材讲授与复习。
4.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成功,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5.并列的各项比较简单,应用顿号隔开,如果并列的各项都带有语气词“啊”“呀”“啦”等,停顿比较大,就用逗号。
如:①这里的山、水、树、草,都是我从小非常熟悉的。②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非常熟悉的。
6.较长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应该用逗号。
如:政治的黑暗,阶级的矛盾,人民的疾苦,在他的作品里都充分反映出来。
7.反复的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如:水,水,我要喝水。
8.并列成分作谓语,作补语,尽管这些并列短语比较短,其中间也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如:①一群人在唱歌,跳舞。②这篇文章写得生动,感人。
三、分号
1.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如: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2.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的多重复句,第一层末尾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如:龙王也赞赏鲁班的好手艺,答应把龙宫借给他三天;但,限期到得归还,一个时辰也不得拖延。
3.并列分句之间如果没有逗号,则可以不用分号;若有逗号,则用分号。
浏览完整试题
如: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
四、冒号
1.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如下、例如”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如: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2.总括性话语前的停顿,用冒号,以总结上文。
如: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3.如果只管下面便用冒号,只管上面便用句号,既管上又管下,一般用逗号。
如:①岳军小声解释说:“见识见识嘛,不会起化学反应的。”(只管下)
②“见识见识嘛,”岳军小声解释说,“不会起化学反应的。”(既管上又管下)
③“见识见识嘛,不会起化学反应的。”岳军小声解释说。(只管上)
4.非提示性话语后边不能用冒号。
如:省教育厅在给孙家村的纪念碑上刻着:“办学伟绩永垂青史”八个大字。(该句“刻着”没有提示性作用,后面的冒号要删掉。)
5.间接引用的“说”后面不用冒号。
如:今天早上刚一碰面,她就高兴地对我们说,她的病好了,可以参加今天晚上的演出了,希望我们都能早点到场。
6.句子中分说部分去掉后,其内容与形式仍然是完整的,不能用冒号,只能用破折号。
如: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和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7.冒号一管到底,同一句中不能有两个冒号。
如: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省里表扬,二是……(“大家”后应用逗号)
五、引号
引号与点号连用时,点号是放在引号内,还是放在引号外,这要看引文是完整地照录别人的话,还是作为引用者文句的一部分而定。有以下四种情况:
1.引文本身是照录别人的话,引来后仍作独立的句子使用,引文末尾仍用原文的点号,放在引号内。
如: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2.引文不完整或把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放在引号外。
如: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人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3.引用的话末尾的标点是问号或叹号,则应保留。
如:他把“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两句反复吟诵了好几遍。
4.以地名来命名的路、站、工程等均不能使用引号。
如: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站”的2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句中的“秦山第二核电站”所用引号要去掉。)
六、括号
1.句内括号和点号连用。
括号里的话是注释句子里的词语或分句的,句内括号应处在句子里的词语或分句后。如果被注释的分句后边有点号,应放在括号后面。句内括号里的语句可以使用各种标点,但句末不能使用标点(问号、叹号除外)。
2.句外括号和点号连用。
括号里的话是注释整个句子(一个或几个)的,句外括号要放在全句句末标点之后,括号里边的语句末尾可以使用各种标点。
七、破折号
1.破折号在句中可以表示解释说明,表示话题转换,意思的递进,说话的断断续续,声音的延长,分项列举,插说和夹注等。
如:“嘟——”火车进了站。(延长)
2.破折号前面的词句原来有点号,用了破折号后,一般不必再保留那个标点。
如: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小屋。
3.如果破折号前后表示跳跃或转折,破折号前的点号不一定省去。
如“好香的干菜,一听到了,——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嫂的对面说。
4.两个破折号连用,前一个表示插入,后一个表示承接,两个破折号相当于一个括号。
如:“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
5.破折号和括号都表示注释,不同之处是:破折号注释的文字在阅读时应该读出,括号内的注释文字不能朗读出来。
八、省略号
1.省略号常见的用法有两种:一种是引文省略,一种是列举省略。
如: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2.省略号所表示的不必尽举的同类事物的省略,一般要在列出三项以后再用。
3.省略号前如果有逗号、顿号,可以不用,只要不妨碍语意的表达。
4.省略号相当于“等”“等等”,所以用了省略号,就不必再用“等”“等等”。
5.省略号和破折号都可以表示语言的中断,不同之处是: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如:他颤动着嘴唇低低地说:“你……怎么……又来了?”破折号表示戛然而止。
九、书名号
1.书名号的几种特殊用法:近两年高考中频频出现对书名号的考查,要格外重视书名号的用法辨析。书名号主要用于表示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但还有几种特殊用法要引起注意,同时还要注意几种容易误用的情况。
(1)书名、篇名一起出现。
如果篇名从属于书,书名在前,篇名在后。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如果篇名里还有书名,就要使用两个书名号,外为双书名号,内为单书名号。
如:李教授撰写的《谈曹植的〈白马篇〉的爱国情结》一文获得了好评。
(2)电影、歌曲、舞蹈、小品、相声等文化产品的名称可用书名号。
如:片尾曲《我心永恒》是《泰坦尼克号》影片的经典绝唱。
(3)电视台、电台的节目可用书名号。
如:16岁的女学生在《中华诗词大会》节目中夺魁,引起了媒体的好奇。
(4)法律、条例的名称也用书名号。
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的原则,
(5)教科书名称用书名号,而课程名不用书名号。
如:这学期开设微积分课,需要一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微积分》。
(6)丛书名与部分书名的使用。
如果丛书名和部分书名一起出现,就存在包含和被包含关系,丛书名不用书名号,部分书用书名号。
如:我托他买“青年自学丛书”《环境保护》和《人体卫生》,他一口答应了。
如果只出现丛书名,那丛书名就要用书名号。
如: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青年自学丛书》深受广大青年读者的喜爱。
2.书名号的几种误用情况:
(1)商品名不能用书名号。
展开余下试题
如:《海尔牌》空调已经远销海外。(书名号应去掉)
(2)身份证不用书名号。
如:《海尔牌》空调已经远销海外。(书名号应去掉)
(2)身份证不用书名号。
如:公安机关负责向公民颁发《身份证》。(书名号应去掉)
(3)主题、会议、标语等都不用书名号,可用引号。
如:以《团结、友谊、交融、发展》为主题的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今天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场隆重开幕。(书名号改为引号)
(4)考试、比赛等活动不用书名号。
如:对于《雅思IELTS考试》,人们已经耳熟能详,如今一个全新的同样来自英国的职业外语水平测试一-《博思BULATS考试》,也已由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推出。(句中两个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练习划重点★
题型一:问号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
A.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是重视一般人的赞美、责备和看法,还是只听从一个人,即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
B.旅游景点大都承担着对广大群众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责任,景区门票价格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都需要充分论证。
C.是谁让你来的?你来这到底想干什么?你头脑中还有没有组织纪律性?
D.王凯的爸爸刚一回来就问:“怎么了,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叙事,是木叶文学批评的基础、前提,甚至也不妨说是标准。他的批评往往从叙述开始,将作品简洁、清晰的故事拎出来,然后在叙事环节判断、分析、观察。②在他看来,一个好的文本叙事要有逻辑,通人情,达事理(物)。
③他看苏童的《黄雀记》,“被击中”的地方不少,但也发现了叙事上的漏洞:那些过于戏剧性的桥段,就仿佛不速之客,虽然推动了情节,增加了可看性,但终究是一种破坏性的叙事。
为什么?因为不合理,情节和叙事逻辑欠说服力,难以弥合虚构和现实之间的缝隙,所以苏童只能用“宿命”来担责。此外,他批评徐则臣的一些小说,巧合太多,刻意设计,必要的转折点欠缺细节,叙事支点靠不住,有些 ① 。戏剧性是有了,说服力弱了。
④小说家写什么?怎么写?自然是个人的事,可以 ② ,但也要尊重事实,不管是现实,还是虚构的事实。冯唐小说《不二》,写禅宗五祖弘忍因为一首很不堪的诗就传法给不二,木叶 ③ ,⑤怒问:“凭什么呀”?看这一句就可顶得上一篇文章!他指出冯唐是“叙事上的低能”,是典型的专制叙事,⑥即“为了作者的意志,不惜牺牲佛法,牺牲历史真实,牺牲思想的深度(完全变成了性的单向度存在)”。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上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六处句子有三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指出句子的序号并提出修改意见。
题型二:顿号、逗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过午不食”的做法很健康、能减肥,在很多人的观念中,这无疑是正确的。其实, ① ,更不适合普通人,一日三餐的模式是人类在不断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符合人类的正常生理需求。胃部食物需要4~6个小时排空一次,一日三餐, ② ,又能保证营养物质对身体各个器官的供应。“过午不食”的进餐方式会使胃部长时间处于空虚状态,而胃酸却在持续分泌,并且在夜间分泌量达到高峰,如果胃里没有食物中和胃酸就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导致胃炎、胃溃疡或者十二指肠溃疡,出现胃灼热、胃部疼痛等症状。
采用“过午不食”进餐方式的修行者,一般过着早睡早起、清心寡欲的生活,“过午不食”本身也是他们的一种修行。所以从营养的角度来讲,不推荐“过午不食”这种做法。 ③ ,就会造成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不足,长期下去可能出现低血糖、头晕、抵抗力下降、肌肉减少等症状,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健康科学的做法是过午少食,将大部分的能量和营养摄入放在早餐和午餐,而且晚餐要少吃,早吃并且要清淡。
★1.文中画线处用了顿号,其中顿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午不食”的做法很健康、能减肥
B.导致胃炎、胃溃疡或者十二指肠溃疡
C.出现胃灼热、胃部疼痛等症状
D.一般过着早睡早起、清心寡欲的生活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茶文化______,意蕴深厚,是值得挖掘的宝贵文化遗产。
和而不同的豁达大度,是“中国茶”的鲜明特征。制茶师根据当地风土,使用炒锅、竹匾、烘笼等工具,依次运用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发展出绿茶、黄茶、红茶、黑茶、白茶、乌龙茶六大茶类,以及花茶等计2000多种茶品。制茶师因茶而宜,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使“南方佳木”精彩纷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放眼祖国大地,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大江南北、西南边陲、华南沿海,10多个省市,都有______的地方茶,在祖国大茶园里争奇斗妍,香飘人间。不同地区的人们相互欣赏,在一酙一饮中显示出豁达大度。
谦和礼敬的处世哲学,是“中国茶”的文化内核。在社交、拜师、婚庆等重要场所,喝茶作为一种重要礼仪______至今,影响持久而深远。师徒结对以茶见证,以茶敬师,在谦和中达成双赢;合作伙伴以茶敬礼,以茶会友,在和睦中见证幸福;婚庆大典以茶敬上,以茶祝福,在崇敬中升华情感。谦和礼敬的处世哲学,在茶的推杯换盏中表达得______,充分释放中国茶文化独特魅力,以此为载体也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博大精深 引以为乐 传播 酣畅淋漓
B.浩如烟海 引以为荣 传播 淋漓尽致
C.博大精深 引以为荣 传承 淋漓尽致
D.浩如烟海 引以为乐 传承 酣畅淋漓
★2.下列各项中,顿号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诗人、画家、音乐家等从事创作性工作的人
B.依次运用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
C.发展出绿茶、黄茶、红茶、黑茶、白茶、乌龙茶六大茶类
D.筐里装着香蕉、苹果、桔子等多种水果
3.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语序不当,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合作伙伴以茶敬礼,以茶会友,在谦和中达成双赢;师徒结对以茶见证,以茶敬师,在崇敬中升华情感;婚庆大典以茶敬上,以茶祝福,在和睦中见证幸福。
B.师徒结对以茶见证,以茶敬师,在谦和中达成双赢;合作伙伴以茶会友,以茶敬上,在崇敬中升华情感;婚庆大典以茶祝福,以茶敬礼,在和睦中见证幸福。
C.婚庆大典以茶敬上,以茶祝福,在崇敬中升华情感;合作伙伴以茶会友,以茶敬礼,在谦和中达成双赢;师徒结对以茶敬师,以茶见证,在和睦中见证幸福。
D.合作伙伴以茶会友,以茶敬礼,在崇敬中升华情感;师徒结对以茶见证,以茶敬师,在和睦中见证幸福;婚庆大典以茶祝福,以茶敬上,在谦和中达成双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依托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喜迎二十大主题文明实践活动正 ① 开展。在重庆市南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说起年年丰收,聊起幸福生活,村民们 ② 。“南川这十年来的变化真是可喜啊,城依景、景融乡、乡伴城,科技创新 ③ ,旧城东街华丽转身……”当地宣讲志愿者姚震生动地讲述着,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
浙江宁海县围绕“喜迎二十大文明在身边”为主题,开展了微党课、地方文化展演、便民服务、传统文化实践等。此次主题活动在为群众提供组团式文明实践服务同时,让群众感受家乡发展变化、昂扬奋进新时代……
展开余下试题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下列各项中,被顿号隔开的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相同的一项是( )
A.踏上新征程的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同各国一道开创人类美好未来。
B.我们在露营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中,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C.全党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坚定不移地把党的二十大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D.写作的逻辑结构主要有四大类,分别是范畴式结构、评比式结构、序列式结构、因果式结构。
题型三:分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明中后期江南经济迅速□起,崇尚精雅奢华之风。服饰方面僭越等级尊卑,标新立异,竞逐华靡;饮食不厌其精,饮酒花样繁多( )家具制作巧夺天工,豪门园林建筑精巧。精美的园林不仅装点了江南的绰约风姿,也是文人精神追求和生活情趣的形象写照。
1.下列填入文中“□”处的字,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倔 B.崛 C.倨 D.踞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mǐ chuō B.mí chuō C.mǐ chuò D.mí chuò
★3.下列填入文中“()”处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字从心出,心借字形,人影闪现。读碑帖,常常看见性情,有人“胆大妄为”出门去,有人______①______入屋来;有人诚恳恭敬、天真烂漫,有人特立独行、不拘一格;有人______②_____,有人规规矩矩;有人放肆泼辣,有人内敛斯文……
古人习字,不以书家自居,亦不以书家为荣。王羲之、苏东坡书法好,文章也好。读二王父子杂帖,读苏黄文集,高逸厚朴,篇篇绝妙好辞。【A】古人的趣味,向来偏心文士翰墨,历代书家多是学问家、文章家。【B】傅山曾说:“文章小技,于道未尊,况兹书写,于道何有”?书法讲究字外功夫,字外功夫无非人情练达,无非世事洞明。腹有诗书气自华,何止如此,腹有诗书字也华。
读碑帖,看得见前人的笔意,貌丰骨劲,味厚神藏,也看得见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_____③_____在砚台的墨香里修行。【C】笔墨是心性之呈现,笔墨下落,宣纸轻哗,这种甘心的心性在枯湿浓淡的笔路上一览无余。
旧中国的庭院文化渐渐稀薄,那些精妙碑帖都是古迹也都孤寂。【D】王羲之的杂帖;颜真卿的文稿;文徵明的手卷;董其昌的条幅,旧味氤氲,人间万事纵然消磨尽了还有墨痕故纸的暗香。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上面文字[A]~[D]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两句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写出相应句子的序号,并对错误加以修改。
题型四:冒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史实到演义,经过官方、文人和民间合力构建的蜀汉,呈现出后世熟悉的形象,在最大程度上符合社会各阶层对一个完美政权的所有想象:官方在其中看到了不以强弱为转移,对正统不折不挠的坚持,激励他们在陷入危机之时以“王业不偏安”的精神继续斗争;文人知识分子从中看到了“三顾茅庐”
的至诚与临终托孤的信任,满足了他们对明君贤臣理想关系的期待,而诸葛亮鞠躬尽瘁的精神更成就了值得他们追求仿效的道德完人榜样;在大众眼中,蜀汉人物低微的出身,颠沛险难中坚持仁德爱民的信念,契合了他们最深切的感受,刘关张同生共死、 的英雄故事,更击中了他们朴素的情感,赢得无限的同情和偏爱。通过这些凝聚并交织在蜀汉形象之中的、来自所有阶层的寄托、期许和向往,最终让蜀汉不仅在三国文化中 ,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成为了一个散发着理想主义光辉、为所有人喜爱的永恒传奇。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求贤若渴 义薄云天 脱颖而出 独树一帜
B.礼贤下士 豪气干云 脱颖而出 一枝独秀
C.礼贤下士 义薄云天 锋芒毕露 一枝独秀
D.求贤若渴 豪气干云 锋芒毕露 独树一帜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正是这些来自所有阶层的寄托、期许和向往,都交织并凝聚在蜀汉形象之中。
B.经由这些凝聚并交织在蜀汉形象之中的、来自所有阶层的寄托、期许和向往。
C.经由这些来自所有阶层的、交织并凝聚在蜀汉形象之中的寄托、期许和向往。
D.正是这些来自所有阶层的寄托、期许和向往,都凝聚并交织在蜀汉形象之中。
★3.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的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那人说:老船夫回到家中,不能来接她,故搭了过渡人口信来告诉翠翠,要她即刻就回去。
B.这落下的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窖窖窒窒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任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
C.中国的建筑体系分布到很广大的地区:西起葱岭,东至日本、朝鲜,南至越南缅甸,北至黑龙江,包括蒙古共和国的区域在内。
D.有时候,他引诱你到语言文字的穷边涯际,下面是深秘的静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炎炎夏日,我们在防暑降温的同时还要考虑服装搭配。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种说法:夏天穿浅色系衣服比穿深色系衣服更凉爽。比如,穿白色衣服比穿黑色衣服凉快,因为白色不吸热,黑色吸热。 ① ?
人体内的新陈代谢会产生热量,所以人体需要将多余的热量散发到周围环境中,才能保持体内的稳态。通常有四种不同的散热途径来调节人的体温: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这四种方式的共同作用,使我们拥有稳定的体温。但是在不同情况下, ② 。例如,当人们安静地处于室内时,中红外波长范围的辐射是人体热量散失的主要途径;而在激烈运动中,身体会通过汗液的蒸发来排出大部分热量。
同时,热传递过程中,由于温度差的存在, ③ ,也就是说,当我们的体温比周围环境的温度低时,人体就会从周围吸收热量;而当周围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人体会向外辐射热量。所以夏天怎样才能更凉爽,不仅和所穿衣服的颜色有关,也和自身所处的环境有关。
★1.下列句子中冒号的用法和文章第一段画波浪线句中冒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我们越听越激动,越听越高兴,深深感到:胜利来之多么不易!(《长征胜利万岁》)
B.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记念刘和珍君》)
C.失眠症最可怕之处不在于让人毫无倦意不能入睡,而是会不可逆转地恶化到更严重的境地:遗忘。(《百年孤独》)
D.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个乞丐了。(《祝福》)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
上一篇:
2023届高考语文冲刺复习:标点符号修改
下一篇:
2023届高考语文冲刺复习:语言文字运用Ⅰ成语、标点专练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2023届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