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专题训练

阅读:17  2023-04-26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日常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
高一语文必修下册文化和文学常识提升训练(逐题解析)
一、选择题
1.指出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 )
A.选入课本的鲁迅的几篇小说发表年代的先后顺序是:《一件小事》《孔乙己》《祝福》。
B.《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它得名于宋朝的朱熹。
C.“牺牲”的古义是指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后来也泛指祭祀用的肉类。
D.鲁迅的小说集有《彷徨》《呐喊》《故事新编》,《祝福》选自《彷徨》。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一件小事》《孔乙己》《祝福》”是错误的。正确顺序是:《孔乙己》《一件小事》《祝福》。
故选A。
2.下列关于《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窦娥冤》是中国传统戏曲为世界贡献的一部伟大悲剧。元杂剧中表示动作的术语叫“科”,两人对话叫“宾”,一人自说叫做“白”,以歌唱为主,因主角不同,分为末本、旦本。
B.《雷雨》是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意蕴丰富,结构精严,人物个性鲜明,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
C.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悲剧代表作。剧中除了人物之间的对白之外,剧中人物的自白也是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课文中哈姆莱特的长篇独白,让人物通过自白向观众揭示自己的性格,这是英国戏剧的舞台传统。
D.作为文学体裁,戏剧在形式上特点非常鲜明。“无冲突,不成戏”,戏剧冲突是戏剧最重要的核心要素。另外,戏剧语言具有个性化和动作性。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
D.“戏剧冲突是戏剧最重要的核心要素”错误,戏剧冲突是核心要素之一,而不是最重要的。戏剧的三要素是戏剧冲突、舞台说明、戏剧语言。戏剧冲突是表现人的内心矛盾和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的特殊艺术形式;舞台说明是戏剧作者根据演出的需要,提供给演员以及导演的说明性文字;戏剧语言是剧中人物的语言,表现形式有旁白、对话、独白、潜台词、内白等。
故选D。
3.下列关于《语文读本》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汤显祖的《牡丹亭》讲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故事,他们的爱情感动了冥府与朝廷,超越了生死与礼教。
B.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有意排除现实主义的描绘,含义实在的对话等,在艺术手法上显现出全面反传统的特点。
C.《悲剧精神与喜剧精神》区分出两种态度,喜剧的“观之”——理智超脱,冷眼旁观;悲剧的“感之”——动了真感情并执著地介入其中。
D.《怎样阅读剧本》一文教我们三种方法:竖起来读,拆开来读和合起来读。其中拆开来读是指细读所有文字尤其是舞台说明等,体会活生生的、立体的“戏”。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D.“体会活生生的、立体的‘戏’”是要“竖起来读”,而不是“拆开来读”。
故选D。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作品,为孔子所作。
B.《鸿门宴》选自我国第一部编年体作品《史记》。这部作品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窦娥冤》中用到“苌弘化碧”“望帝啼血”“六月飞霜”“亢旱三年”四个典故,它们涉及的人物分别是周朝的苌弘、神话中的杜宇、战国的邹衍、汉朝的东汉孝妇。


浏览完整试题D.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李尔王》、《哈姆莱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 “为孔子所作”错误,《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B.“编年体”错误,《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 《罗密欧与朱丽叶》不是四大悲剧,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故选C。
5.下列选项中,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衅钟是周朝的一种礼仪。在古代,钟被视为一种神器,新铸成的钟要用牛羊的鲜血予以祭祀。
B.《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庠序,即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
C.乘,古时一车一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D.《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古时一车一马为一乘”错误,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故选C。
6.下列选项中,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庠序,即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
B.乘,古时一车一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C.关汉卿是金末元初人,元杂剧的奠基人,与郑光祖、马致远、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D.说明文写作需要遵循几个原则:了解事理,安排写作顺序,选用合适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包括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等等。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古时一车一马为一乘”错误,“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故选B。
7.下列对原文内容(《乡土中国》)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常认为我们是“人治”的社会,这种观点并不符合实际,因为我们是礼治社会。
B.礼是乡土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有的可能是残酷的,但只要合于礼的就是对的。
C.礼治社会的秩序不是人们行为受拘束而自动形成的,而是通过传统的约束被动形成的。
D.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B.“但只要合于礼的就是对的”理解错误。由原文“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的社会。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可知作者只是叙述乡土社会对礼的认知,但对残酷的内容并不认可。
故选B。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任何社会都需要生育来持续,因此血缘社会用生育维系社会结构的稳定。
B.社会变迁,生育社会化将大大削弱血缘的作用,血缘社会也将随之改变。
C.血缘所决定的你的父母,既是你存在之前的既存事实,也是你的机会。
D.我们在方向上划分的尊卑,表明位置上的远近仍然是血缘上亲疏的反映。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A.因果推论不成立。
C.文中“机会”的意思是“偶然发生”。
D.“方向上的尊卑”只是血缘的坐标,不能表明“位置的远近”是不是血缘亲疏的反映。
故选B。
9.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致仕”一般是指古代官员的正常退休,一般皇帝会同意;而“乞骸骨”一般是指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皇帝很有可能不同意。
B.《答司马谏议书》中的“司马”指代收信对象的官职。“谏议”是劝课的意思,“书”提示了文体是“书信”。《阿房宫赋》和《赤壁赋》的“赋”也标明了文体是“文赋”。
C.“五帝三王”,《史记•五帝本纪》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黔首”指平民、老百姓。黔,黑。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称“黔首”。
D.“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司马’指代收信对象的官职。‘谏议’是劝课的意思……”错误,“司马”是“司马光”的姓氏,“谏议”是司马光的官职。
故选B。
10.下列对课文句子中加点部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天地也!只合(只应,本来就应该)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同“糊涂”,“混淆”义)了盗跖、颜渊(分别借指坏人和好人)?
B.念窦娥葫芦提(元代口语,“糊里糊涂”的意思)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以往干家缘(做家务的缘故)。
C.(净(戏曲角色名,俗称“花脸”)扮公人,鼓三通、锣三下科(戏曲剧本中指示角色动作、表情的用语)。刽子磨旗、提刀,押正旦(传统戏曲中的女主角)带枷上。刽子云)行动些(走快些),行动些,监斩官去法场上多时了。
D.鲁侍萍:(大哭起来)哦,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抽咽)你是萍(潜台词为:你是我的萍儿吗?你就是我日思夜想的儿子吗?你太令我失望、痛心、愤怒了!),——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及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B.“干家缘(做家务的缘故)”错,“家缘”,家务。“干家缘”是“干家务”的意思。
故选B。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属:请托,嘱咐
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如:往,去
C.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危:端正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盘绕、围绕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 错误。属:劝人饮酒;“举酒属客”是“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的意思。


展开余下试题故选A。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歌窈窕之章②舞幽壑之潜蛟③泣孤舟之嫠妇④西望夏口
⑤东望武昌⑥顺流而东也⑦侣鱼虾而友麋鹿⑧不知东方之既白
A.①⑥/②③⑦/④⑤/⑧ B.①⑥⑧/②③/④⑤/⑦
C.①⑥/②③/④⑤/⑦/⑧ D.①⑥⑦/②③/④⑤/⑧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歌:名词作动词,歌唱;
②③舞、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
④⑤西、东: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⑥东:名词作动词,东下;
⑦侣: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
⑧白:形容词做动词,变白。
故选C。
13.同学乙把学习《祝福》的点滴收获和同学们进行了分享( )
A.《祝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彷徨》。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祝福”中的劳作显示了祥林嫂的品质,“祝福”对祥林嫂的排斥则导致其心灵崩溃,走上末路,展示悲剧性。小说以《祝福》为题很是恰切。
B.《祝福》写祥林嫂整体上采取了插叙的写法。在情节上,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设置悬念,有吸引力;在主题上,祝福景象和祥林嫂的死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反封建的主题。
C.“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一句中“空的”“下端开了裂”定语倒装,表示强调,突出了祥林嫂忍饥挨饿的凄惨和沿街乞讨的艰辛。
D.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代表。勤劳、善良、质朴、顽强,命运悲惨但不甘心屈从,虽然对封建礼教的迫害摧残进行了抗争,但终究未能摆脱封建思想的桎梏,被社会无情吞噬。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祝福》写祥林嫂整体上采取了插叙的写法”错误,《祝福》先写了故事的结局——祥林嫂的死,属于“倒叙”的写法,而不是“插叙”的写法。
故选B。
14.下列对课文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记述顺序,蕴含着儒家文化中长幼有序的礼仪。
B.《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是晋文公,秦伯是秦穆公,秦穆公的爵位低于晋文公。
C.《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中的一篇,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D.关汉卿是元代戏曲作家,代表作有《窦娥冤》《拜月亭》《单刀会》《西厢记》等。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关汉卿……代表作有……《西厢记》”错误,《西厢记》的作者是元代的王实甫。
故选D。
15.下列对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赵、韩、魏、齐、楚: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之间被秦国灭掉的六国。豫游:出游,游乐。帝王秋天出巡为“豫”,春天出巡为“游”。松、乔之寿:像仙人赤松子、王子乔那样的长寿。赤松子、王子乔,都是传说中的仙人。
B.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胡越,古代分别居于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两个民族。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至亲。
C.载舟覆舟:语出《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意思是,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
D.妃嫔媵嫱:在文中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其中妃的等级比嫔、嬙高,媵是陪嫁的人。王子皇孙:在文中指六国王侯的儿子、孙子。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王子皇孙:在文中指六国王侯的儿子、孙子”错误,文中“王子皇孙”指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
故选D。
16.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词人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
B.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D.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 “洋溢着词人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在前三句中没有体现。前三句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只是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故选A。
17.下列选项中,请选出与所列典故的人物或出处完全对应的一项( )
东海孝妇 苌弘化碧 望帝啼鹃 飞霜六月 亢旱三年
A.《说苑》 《庄子》 杜宇 《太平御览》 关汉卿
B.孝妇 庄周 《蜀王本纪》 邹衍 《窦娥冤》
C.孝妇 苌弘 杜宇 邹衍 窦娥
D.东海 苌弘 邹衍 杜宇 窦娥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东海孝妇”,出自《列女传》和《汉书•于定国传》,讲述的是东海一个孝妇的故事,孝妇很早死了丈夫,又没有儿子,但赡养婆婆非常周到。婆婆因不想拖累她,上吊自缢。而孝妇却由此入狱,并屈打成招,最终被太守杀死。这就排除A。
“苌弘化碧”,出自《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沉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望帝啼鹃”,出自《禽经•杜鹃》,相传战国时期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他为蜀国治理水患立下大功,急流勇退后禅位给臣子,自己则退隐居住在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到春天时昼夜不停地悲鸣,其啼声非常的凄切,直到口中吐血为止。排除BD。
“飞霜六月”,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为之下霜。
“亢旱三年”本源自“东海曾经孝妇冤——亢旱三年”这一典故。
故选C。
18.下列对本段文字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刘邦、项羽的矛盾冲突中,作者选择了樊哙闯帐、面斥项王的情节,通过描写其语言来反映其心情,描写其神态来刻画其性格。
B.樊哙不仅勇敢,而且有智谋,他为刘邦的辩护和对项羽的指责,体现了他的智慧。
C.“闯帐”过程中的行为描写以及入帐后“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的情态描写,主要表现了樊哙粗鲁莽撞的性格特点。
D.项王“按剑而跽”是一种戒备的姿态。他对樊哙的指责无言以对,体现了他不善于随机应变的缺点。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粗鲁莽撞的性格特点”错,在当时的特定情况下,樊哙的行为只能说是“果敢作为”,不能说“粗鲁莽撞”。
故选C。
19.下列关于元代杂剧的术语,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外”,角色名,“外末”的简称,扮演老年男子;“净”,角色名,俗称“花脸”;“正旦”,角色名,扮演女主角;“卜儿”,角色名,扮演老妇人。
B.“正宫”“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快活三”“耍孩儿”“二煞”等都是曲牌名。
C.“科”,戏剧里称角色的动作为科,又称为“介”;“云、道白”,旧戏曲中指用口语而不是用唱的方式表达内容的用语。
D.“折”,是剧情发展的一个较大的段落,相当于多幕剧的“幕”;“楔子”,放在开头相当于“序幕”,放在折与折之间,相当于“过场”。


展开余下试题【答案】B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B.有误,我国音乐分为七声:宫、商、角、徵、变徵、羽、变宫。凡以宫为主的调式称为“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调式叫“调”,统称“宫调”。“正宫”,是宫调的一种,表示声音的高低。“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耍孩儿”“二煞”等才是曲牌名。
故选B。
20.下列文字所描绘的人物,其时代先后顺序正确的选项是( )
甲、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举;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
乙、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君子人与?君子人也;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吾见其心
丙、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丁、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望眼;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架长车
A.甲丙乙丁 B.乙丁丙甲 C.丙甲乙丁 D.丁乙甲丙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内容,掌握相关文学文化的能力。
甲,是董必武对屈原的评价,司马迁在屈原列传里也有类似的话,故描绘的是战国时的屈原;
乙,是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盫随笔》中“诸葛武侯庙,集四子书为对云……描绘的是三国时的诸葛亮;
丙,上联化用《易》意,赞孔子道德崇高,谓其德行与天地相合,其光辉与日月相等;下联概括孔子这位“万世师表”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崇高地位与身份。描述的是春秋时的孔子;
丁,此联为赵朴初同志所作,联中用了五个典故:“老柏”系指岳飞墓前的精忠柏,传为岳飞忠魂所化。“抬望眼”、“收拾山河”、“壮志”、“驾长车”,皆出自岳飞《满江红》词。描绘的是南宋的岳飞。
按照时间排应是孔子、屈原、诸葛亮、岳飞,分别对应丙、甲、乙、丁。
故选C。
2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
C.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属于中调。
D.小说中的“我”往往就是作者自己,“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 “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错,新诗分为用白话写成的自由体诗和用文言写成的旧体诗。用白话写成的自由体诗也讲求格律与音韵,只是与古典诗歌的方式不完全相同,也不像古典诗歌那样严格而已;旧体诗讲究格律、押韵,如《沁园春•长沙》。
C.“《沁园春•长沙》属于中调”错,应该是长调。
D. “小说中的‘我’往往就是作者自己”错。一般情况下,小说中的“我”都不是作者本人,而是代作者叙述的人,只是作者的一种叙事方式。
故选B。
22.根据《乡土中国》一书的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字下乡》和《再论文字下乡》这两章中,作者认为推行“文字下乡”并不十分迫切,因为文字和语言,是人们传情达意的一种工具,但并非唯一的工具,在乡土社会中,人们也可以通过“眉目”等其他方式来传递情感。
B.在《乡土本色》一章中,作者指出,中国农村聚村而居的原因大致有这几个,一是每家农耕面积小,所以聚在一起住,二是合作的需要,三是为了安全,四是有土地平等继承的原则,人口一代代积多故而形成大村落。
C.大多数中国人至今依然有着“安土重迁”“落叶归根”的思想,这些都是中国基层社会乡土性的表现。
D.在《差序格局》一章中,作者指出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是如同石头丢在水面一圈一圈向外推出去的涟漪格式,是以自己为中心向外扩展的,且圈子并不固定,这种以“己”为中心的表现可以说是自我主义,亦即所谓的个人主义。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D.“这种以‘己’为中心的表现可以说是自我主义,亦即所谓的个人主义”错误,《差序格局》一章中明确说明“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
故选D。
23.下列对《琵琶行》这首诗的诗句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该句中的“暗问”为偷偷地问,表现了诗人对弹奏者的尊重;“欲语迟”三字,用语精练,直接刻画出琵琶女的持重和绝不轻浮的性格特征。
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表现了诗人热情相邀、急于相见的心情,又精练而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的矛盾复杂的心情,本不愿出场又迫不得已。“半遮面”是一处很典型的细节描写,也是一个特写镜头,生动地表现出琵琶女的羞涩矜持情态。
C.“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描写琵琶女调弦校音的动作,进而表现她此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之中,也显示了琵琶女演奏的才能和丰富的感情。
D.“轻拢慢捻抹复挑”,写出了琵琶女指法的娴熟。轻轻的拢,慢慢的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一连串的动作,具体地表现了琵琶女扣弦、揉弦、顺弦、回拨弦的动作熟练,技艺精湛。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A项,“该句中的‘暗问’为偷偷地问”“‘欲语迟’三字,用语精练,直接刻画出琵琶女的持重和绝不轻浮的性格特征”理解错误。“暗问”应为轻声问;“欲语迟”时人物未出场露面,应是诗人个人感受,并非直接刻画琵琶女。
故选A。
24.下列关于《家族》《男女有别》两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的。如果事业大,超过了夫妇两人所能担负时,家的结构就变成了单系的差序格局。
B.我们普通所谓大家庭和小家庭的差别是在结构上,而费孝通称中国乡土社会的基本社群为“小家族”,也是想从结构的原则上去说明中西社会里“家”的区别。
C.Spengler提出了两种文化模式:亚普罗式和浮士德式。西方古典精神和中国乡土社会是亚普罗式的,现代社会却是浮士德式的。
D.中国乡土社会男女有别原则,使得男女间不仅在生活上加以隔离,如男女授受不亲,而且不向对方希望心理上的契洽。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A项,“如果事业大,超过了夫妇两人所能担负时,家的结构就变成了单系的差序格局”理解错误。家的大小差别不影响差序格局。
故选A。
25.对下列诗歌的主旨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双手握无限,刹那是永恒。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天真的预言,参悟千年的偈语。
(布莱克 《天真的预言》)
A.“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是生命永恒存在亘古不老的原始哲学。
B.“天真”预示着美好。希望与永恒,要靠自己的努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日常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高一语文必”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