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专题训练

阅读:31  2023-04-26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日常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
高一语文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基础训练(逐题解析)
一、选择题
1.《红楼梦》判词中“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指的( )
A.晴雯 B.袭人 C.黛玉 D.宝钗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晴雯的判词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袭人的判词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黛玉和宝钗的判词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故选A。
2.下列语句不是出自《红楼梦》的一项是
A.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B.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C.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D.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和积累的综合能力。该题意在指导学生去阅读文学名著。名著阅读需要积累大量的人物形象,这要靠我们平时的阅读积累。积累的方式主要是摘抄和理解分析。仔细阅读《红楼梦》即可得出答案。
C项,“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属于《三国演义》的语句。
主要内容及主旨——《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主要内容及主旨——《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 。《红楼梦》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作者尚有较大争议, 自述写作目的是为平生所见奇女子扬名立传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们的人生百态,展现了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
故选C。
3.“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是鲁迅先生对哪个人物的评论?
A.林黛玉 B.贾宝玉 C.贾元春 D.薛宝钗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这道题具体考的是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分析。首先要读懂鲁迅先生这句话的意思,然后结合所给选项中的四个人,结合这四人的性格特点分析。“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的意思就是(他)既亲昵又尊敬一个人,又惟恐违背了这个人的心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的意思就是爱得太多,但是会心力憔悴,(这样)忧愁和担心会一天天厉害。总起来说就是,对一个人既亲密又尊敬,每天惟恐违背她的心意,爱得太多会心力憔悴,为此越来越忧心。这与贾宝玉“博爱”的性格很吻合。本评论写出了贾宝玉既亲密又尊敬女性的特点。


浏览完整试题故选B。
4.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贾母因要带着刘姥姥散闷,遂携了刘姥姥至山前树下盘桓了半晌,又说与他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石,这是什么花。刘姥姥一一的领会,又向贾母道:“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__________。”众人不解……刘姥姥道:“那廊上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是鹦鹉哥儿,我是认得的。那笼子里是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众人听了,又都笑将起来。
A.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俊有会说话了
B.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会说话了,也变俊了
C.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
D.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会说话又俊了
【答案】C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根据下文中“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可知,是先变俊后会说话,故排除BD。根据刘姥姥的身份特点,“既……又……”这样较为书面的语言风格与刘姥姥作为下层劳动人民的身份不符,“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的言外之意是雀儿到了其他地方不会这样,这更能突出贾府的富贵,而“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故排除A。故选C。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从叙事的角度说,《红楼梦》特别令人赞叹的是其中真实而丰满的细节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细节描写往往失之简陋、夸张
②充分显示了曹雪芹对现实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③因为中国古代小说从魏晋小说的“粗陈梗概”,到宋元说书的矜奇尚异
④这些“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不但真实可信,而且内涵深刻
⑤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容量
⑥而《红楼梦》则不然,它完全是以丰富的生活细节构成了小说叙事的主体
A.②③①⑥⑤④ B.③①⑥④⑤② C.④③①⑥②⑤ D.③⑤⑥②④①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衔接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③与上句衔接最紧密;①紧承上句解释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⑥承前启后,进行比对,转入对《红楼梦》的分析;④⑤紧承上句对“生活细节”进行概说;②是对文段的总结。
故选B。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芒种节姐妹们在园中祭饯花神,黛玉未到,宝钗到潇湘馆寻黛玉,恰遇宝玉也来,一怕宝玉不便,二怕黛玉猜忌,便抽身回走。这时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便取出扇子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穿花度柳,引得宝钗直跟赶到滴翠亭上。
B.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说了晴雯的坏话,王夫人唤来晴雯盘问,见晴雯生得娇俏可人,生怕带坏宝玉,怒火攻心,斥责晴雯,晴雯被骂哭了。抄检大观园时,晴雯的箱子被掀了个底朝天,发现私弊之物被赶出大观园。
C.抄检大观园时,在惜春房里搜到了男人物件,是惜春的丫头入画的,是贾珍赏给她哥哥暂寄在入画这的,但惜春还是要赶走她。
D.宝玉听丫头说,晴雯死后做了芙蓉之神,竟然作了一篇《芙蓉女儿诔》,在月下芙蓉花前哭着读了出来,其中充满了对晴雯的赞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眷恋,并对残害晴雯的行为表示了愤恨。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B.“抄检大观园时,晴雯的箱子被掀了个底朝天,发现私弊之物被赶出大观园”说法错误,抄检大观园时,晴雯自己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并无私弊之物,也没有因此被赶走。
故选B。
7.根据书中描写,在模样和性格上与林黛玉相似的人除了龄官外,还有( )
A.晴雯 B.金钏 C.迎春 D.袭人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
在模样和性格上与林黛玉相似的人除了龄官外,还有晴雯。王夫人也说了她的模样和林妹妹很像,而且她“心比天高”,在性格上也和林黛玉有些相似,比如都性情孤傲、自尊。
故选A。
8.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红楼梦》是我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先后用过许多书名,如《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B.“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这一判词讲的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王熙凤。
C.湘云和袭人都是宝玉房里的丫头,性格却迥然不同。湘云虽“身为下贱”却“心比天高”,敢怒敢为,不怕得罪主子;袭人却温顺驯服,一切仰承主子之意。
D.大观园是为迎接元妃省亲而建的,但元妃省亲只有一天时间,事后元妃表示可让“几个能诗会赋的姐妹”入住,于是大观园成了宝玉和众姐妹生活的场所。
E.贾母是林黛玉的外祖母,对林黛玉十分疼爱,但在事关家族命运的贾宝玉娶什么人为妻的问题上,她对林黛玉毫不怜惜,表现了她对林黛玉感情的虚伪。
【答案】CE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C.“湘云”应为“晴雯”;
E.并非毫不怜惜,也不能说对黛玉感情虚伪。
故选CE。
9.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在世界文学史中是可以陈列满满一个艺廊的。我国的古典诗文,从诗三百、楚辞,到李、杜,到龚自珍,小说从“四大奇书”,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外国的名著,从《荷马史诗》到莎士比亚的戏剧,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到托尔斯泰的《复活》,再到卡夫卡的《变形记》……几乎都是一座座永难挖掘尽的精神矿藏,其历史的深度和文化反思的力度,特别是它们永恒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和我们的后人反复品味。


展开余下试题文中引述了许多作家作品,其主要表述的意思是( )
A.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在世界文学史上是非常多的。
B.每一本经典名著都是取之不尽的精神矿藏。
C.经典名著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D.中外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值得反复品味。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由材料“几乎都是一座座永难挖掘尽的精神矿藏,其历史的深度和文化反思的力度,特别是它们永恒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和我们的后人反复品味”可知,文中引述了许多作家作品,是为了表明这些作品都值得我们和我们的后人反复品味。
故选D。
10.曹雪芹有很多个“号”,以下不是他的“号”的一项是:( )
A.芹溪 B.芹圃 C.雪芹 D.梦阮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
“梦阮”是曹雪芹的字。
故选D。
11.下列各项有关《红楼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日午后,贾宝玉到梨香院探望薛宝钗。宝钗因平日未能赏鉴通灵宝玉,便借机欣赏了一番。巧的是,玉上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与宝钗金锁上刻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正好一对儿,于是宝玉要了锁看。
B.在协理宁国府办理丧事的过程中,王熙凤果敢决断,赏罚分明,有条不紊,行事大方,她的管理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她发挥才智、树立威权的开始。
C.妙玉爱洁。贾母带领刘姥姥等人来栊翠庵喝茶。妙玉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注:刘姥姥用过的)别收了,搁在外头去吧”。
D.贾府浩繁的省亲园林建造工程终于完工。元宵之日,元春归宁省亲,在轿内见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命换“天仙宝境”为“省亲别墅”,最后正式赐名为“大观园”。大观园楼阁中,贾元春极爱怡红院和蘅芜苑,次爱潇湘馆和浣葛山庄/稻香村。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
D.“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错。元宵之日,元春归宁省亲,将“天仙宝境”改为“省亲别墅”,一是不想如此张扬,二是为了纪念此次省亲,并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之意。
故选D。
12.秦可卿死后,贾蓉续娶的妻子是:( )
A.张氏 B.陈氏 C.胡氏 D.周氏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在《红楼梦》第二十九回,贾蓉继娶的媳妇父亲姓胡,故可称为胡氏。
故选C。
13.“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情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写的人是:( )
A.秦可卿 B.贾迎春 C.尤二姐 D.D.林黛玉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能力。
在《红楼梦》第三回中写到“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段外貌描写是贾宝玉眼中的黛玉。故描写的是“林黛玉”。
故选D。
14.宝玉深深同情的夹在“贾琏之俗,凤姐之威”当中的人物是:( )
A.平儿 B.尤二姐 C.秋桐 D.迎春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
(原文四十四回贾宝玉)忽又思及贾琏惟知以淫乐悦己,并不知作养脂粉。又思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姊妹,独自一人,供应贾琏夫妇二人。贾琏之俗,凤姐之威,他竟能周全妥贴,今儿还遭荼毒,想来此人薄命,比黛玉犹甚。
故选A。
15.元妃省亲是在什么节?( )
A.元宵节 B.中秋节 C.端午节 D.重阳节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元妃省亲是在元宵节的晚上。贾政生日那天,正在热闹之际,忽然传贾政入朝,全家老小不知出了什么事,心情不定地等了好一阵子,才见管家报信说,贾政的大女儿贾元春被选入凤藻宫,加封贤德妃,皇上恩准明年元宵节回家省亲,贾府上下不免喜气盈腮。为迎接元妃省亲,贾府上下开始忙碌,还专修了一座大观园。
故选A。
16.凤姐故意捉弄刘姥姥,叫刘姥姥用银箸夹什么蛋?( )
A.鹌鹑蛋 B.鸽子蛋 C.鸡蛋 D.鸭蛋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
本题情节涉及《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节,凤姐故意捉弄刘姥姥,叫刘姥姥用银箸夹鸽子蛋。
故选B。
17.阅读课上,老师让大家对《红楼梦》中的角色做概括分析。八斗引用《红楼梦》原文中的曲词“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概括分析了一个角色。八斗分析的是哪个人物?( )
A.探春 B.王夫人 C.薛宝钗 D.王熙凤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是宝玉梦至太虚幻境所见的十二金钗正册中形容王熙凤的曲子的一句,王熙凤精明能干,却好弄权、贪财,最后落得悲惨的下场,曹雪芹于其中寄予了深切的批判和惋惜。
故选D。
18.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宅族中凡有的子侄,凡是那些纨绔气习者,莫不喜与他来往,今日会酒,明日观花,甚至聚赌嫖娼,渐渐无所不至,引诱的薛蟠比当日更坏了十倍。
B.原来这学中虽都是本族人丁与些亲戚的子弟,俗语说的好:“一龙生九种,九种各别。”未免人多了,就有龙蛇混杂,下流人物在内。
C.宝玉道:“这太板腐了。莫若‘有凤来仪’四字。”众人都哄然叫妙。贾政点头道:“畜生,畜生可谓‘管中窥豹’矣。”
D.贾政亦含泪启道:“且今上启天地生物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臣子岂能得报于万一!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无所不至: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也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 与“甚至聚赌嫖娼”“引诱的薛蟠比当日更坏了十倍”语境相符,使用正确。
B.龙蛇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句中指人多了,难免好人、坏人都有。使用正确。
C.管中窥豹:比喻见识狭小,看不到全面。这里使用错误,应是“管窥蠡测”,意思是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
D.肝脑涂地:原指惨死,后指做事不惜一切代价,乃至牺牲生命。使用正确。
故选C。
19.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红楼梦》中的“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分别指的是宝玉和黛玉。
B.《子夜》的命名蕴含深刻的寓意,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反映出小说的故事发生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旧中国社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人民即将冲破黑暗走向黎明的坚决信心,“子夜”高度概括了小说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容。
C.《茶馆》的结尾“茶客甲”有一句话:“将!你完啦!”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清政府完了,清朝社会完了,这个时代灭亡了!
D.《家》中,觉新的两个弟弟都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有着先进的思想,是新时代青年的代表。


展开余下试题E.《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是一个悲剧人物,因为赠予情人全部私蓄而被狂怒的父亲葛朗台剥夺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在她美好青春之时等来的却是发财归来而移情别恋的负心汉。
【答案】AE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
A.“分别指的是宝玉和黛玉”错误,“阆苑仙葩”应指黛玉,“美玉无瑕”应指宝玉。
E.“在她美好青春之时”错误,应是“在她耗尽青春之后”。
故选AE。
20.下文中宝钗吃的丸药的名字是( )
宝玉此时与宝钗就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竟不知系何香气,遂问:“姐姐熏的是什么香?我竟从未闻见过这味儿。”宝钗笑道:“我最怕熏香,好好的衣服,熏的烟燎火气的。”宝玉道:“既如此,这是什么香?”宝钗想了一想,笑道:“是了,是我早起吃了丸药的香气。”
A.暖香丸 B.冷香丸 C.人参养荣丸 D.芙蓉丸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能力。
《红楼梦》第七回中说道,宝钗患了一种病,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犯时出现喘嗽等症状。一个和尚给宝钗说了个“海上仙方儿”,这种药就叫“冷香丸”。自打宝钗服用后,倒也灵验。书中记载冷香丸是将白牡丹花、白荷花、白芙蓉花、白梅花花蕊各十二两研末,并用同年雨水节令的雨、白露节令的露、霜降节令的霜、小雪节令的雪各十二钱加蜂蜜、白糖等调和,制作成龙眼大丸药,放入器皿中埋于花树根下。发病时,用黄柏十二分煎汤送服一丸即可。考“冷香丸”一方,医籍未见记载。即或作者杜撰之笔,但其处方遣药之意,亦颇有耐人寻味之处。
故选B。
21.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贾瑞母亲早亡,只有父亲代儒教养。代儒素日管教最严,忽见贾瑞一夜未归,便发狠将贾瑞打了三四十板,不许吃饭,令他跪在院内读文章,定要补出十天的功课来方罢。
B.跛足道人送给贾瑞一面镜子,上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跛足道人告诉贾瑞,此镜只可照正面,千万不可照反面。但因贾瑞经不住诱惑,不听跛足道人告诫,最终送了性命。
C.林如海身染重病,写信特来接林黛玉回去。宝玉听后,心中很不自在,于是便在贾母面前多次拦劝,想不让黛玉回去。怎奈父女之情,人伦之常,贾母也没有办法。
D.“金陵十二钗”中最先香消玉殒的是秦可卿,她在临死之前,先托梦给王熙凤,提醒她“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名著阅读的能力。阅读名著,感知作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是怎样发生、发展、达到高潮且结束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了解人物性格及主题思想都是在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展现出来的。
A项,“贾瑞母亲早亡,只有父亲代儒教养”说法错误。应该是“父母早亡,由祖父贾代儒教养”。
B项,“此镜只可照正面,千万不可照反面”说法错误。应该是“此镜只可照反面,千万不可照正面”。
C项,“于是便在贾母面前多次拦劝”说法错误。应该是:“宝玉大不自在,争奈父女之情,也不好拦劝”。
故选D。
2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黛玉来看宝玉,晴雯不给开门,又看到宝钗从宝玉房中出来,心中不忿回家依栏闷坐,二更方睡。
B.一日午后,宝玉看到蔷薇架下芳官划蔷字,产生同情恻隐之心;片云致雨,自己已湿,尚思女孩。宝玉淋雨回家踢了袭人一脚,袭人晚上吐血。
C.探春托宝玉在外买一些新奇又不俗气的小玩意儿。她主动提出要给宝玉作鞋作为回报,但宝玉怕赵姨娘抱怨就拒绝了。
D.宝玉到冯紫英处与薛蟠等饮酒行令。宝玉和琪官互赠礼物。琪官把前日北静王送的松花绿汗巾赠与宝玉;宝玉把袭人的大红汗巾送与琪官。
E.贾母率众人到清虚观打醮看戏,张道士趁机为宝玉作媒。第二天,宝、黛为这事闹别扭,宝玉砸玉,黛玉“剪穗”。
【答案】BD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名著阅读的能力。名著题的复习,重在识记,理清情节脉络、人物以及人物关系。这道题主要考查了《红楼梦》的有关情节。答题时要认真阅读题干,做好与原文的对比,细致分析有关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等。名著阅读的错误选项一般会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时间、地点错误,等等。
A项,表述正确。
B项,张冠李戴,不是“芳官划蔷字”,而是龄官划蔷字。
C项,表述正确。
D项,张冠李戴,琪官送的是大红汗巾,宝玉送的是玉扇坠。
E项,表述正确。
故选BD。
23.以下对《红楼梦》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红楼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刻画了种种人情世态。
B.《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指贾府或和贾府有关系的十二个女性主子,其中年龄最小,辈分也最小的是惜春。
C.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她贪婪、凶狠、狡诈,设计害死贾瑞,因此王熙凤身上没有丝毫人性之美。
D.在《红楼梦》中曾多次写到“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其目的不过是为了给作品增添神秘气息,吸引读者兴趣。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
B项,“其中年龄最小,辈分也最小的是惜春”错,巧姐儿才是年龄最小、辈分最小的一位。
C项,“没有丝毫人性之美”太过于绝对。王熙凤虽然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对与她作对的人更是冷酷无情。但是对那些与她没有利益关系却又身处困境的人,王熙凤却常怀一颗恻隐之心,往往施以援手。王熙凤多次接济刘姥姥。在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面对贫穷无势的刘姥姥,王熙凤完全可以不予理会,但王熙凤不但接见了刘姥姥,更把丫环做的衣服和20两银子送给刘姥姥,让刘姥姥一家得以度过严冬。第三十九回至四十二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求助,王熙凤仍然积极施以援手,并且为了避免刘姥姥求助的尴尬,她说道:“也没有什么,不过随常的东西。好也罢,歹也罢,带了去,你们街坊邻舍看着也热闹些,也是上城一次。”由此可见,王熙凤的性格中也还有善良的因素,在面对无奈求助者时,王熙凤人性中蕴含的恻隐之心让她毫不犹豫的施以援手。王熙凤的性格绝不是单一的善与恶的问题,而是一个多面的、立体的、鲜活的性格综合体。
D项,“其目的不过是”错,这两人或明或暗地出现,草蛇灰线,神出鬼没,在甄士隐、甄英莲、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贾瑞、王熙凤等人的故事中多次间接或直接出现,发挥了关键而又重要的作用。他们的作用是:开启和收束整个故事,给一场道尽世事苍凉的故事披上“梦幻”外衣,在文学上可以增添奇幻色彩;出现在一些特定的场景和情节中,通过“神仙”之口渲染故事的主旨,同时也对一些关键人物和事件进行暗示,务求达到“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效果;作为“假作真时真亦假”的代表,引导读者对作者真实意图进行深层思考。
故选A。
2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日常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高一语文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