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另一方面,网络社会其全民性与草根性、开放性与共享性、直接性与匿名性等特点使法律规范在网络社会中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青年的自律、理性和品德, 催生了歪曲、偏激、过度等情绪化表达。青年群体偏向低龄化,又缺少网络规范的制约, 而家庭和学校作为青年网络文明素养培育的重要场域,如果也不能很好地发挥教育规训和正向强化作用,那么青年群体就很容易出现行为失范现象, 成为有害信息的携带者、传播者和受害者。 网络空间拓展了公众参与渠道、扩展了公众的自由权利、促进了政治参与、强化了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成为促进政治发展的“催化剂”,但与此同时,它也是各种思想观点、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的集散地,给国家政治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使国家政治安全面临着巨大风险。青年网络参与热情高,但处理、过滤信息的能力较弱,对政治知识理解掌握程度深浅不一,很容易受到别有用心的组织蛊惑,使国家主权安全、意识形态、运行机制、政治基础以及信息安全遭受威胁。2020年3月1日,我国正式施行《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积极开展清朗网络空间生态治理活动,对媒介信息的生产、传播及影响特别是自媒体进行规范和引导,不断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与网络监管责任意识。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青年运用网络、驾驭网络的能力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但享受互联网应用“红利”的同时,应该清醒地看到网络双刃剑的弊端。网络空间的特殊性弱化了网络主体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责任,自由通信与责任担当、私人秘密与大众监督、信息资源共享与独占独有、网络开放与网络安全等矛盾和冲突,引发了诸多网络道德问题,对社会和个人带来很多不良后果。比如,网上散布虚假不实信息,对他人进行网络语言暴力攻击,人肉搜索侵犯个人隐私,观看和传播网络淫秽色情信息,网络欺诈等现象屡有发生。因此立足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更新迭代并彼此强化的大背景,我们必须将网络安全与网络文明建设转化为青年自觉的网络文明素养实践。 (摘编自宋来《当代青年网络文明素养的现状审视与提升路径》)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媒体时代青年群体由信息的接收者,逐渐转变为传播参与者,最终成为信息发布者。 B. 网络给予青年相对自由、独立的空间,可让自由的个性和多元的思想得到抒发和释放。 C. 青年因处理、过滤信息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别有用心的组织蛊惑,导致信息安全等遭受威胁。 D. 青年在享受互联网“红利”的同时,却看不到网络双刃剑的弊端,导致青年网络道德责任缺位。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媒体时代,青年群体只关注“自我”,通过自我参与、表达和创造,使信息流得到最彻底释放。 B. 互联网的“无中心性”“去势性”导致了青年在网络上产生价值观的偏差,甚至产生群体极化。 C. 新闻热点、购物信息等定制化信息推送给青年,能更好地实现需求的精准对接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D. 网络空间强化了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成为促进政治发展的“催化剂”,但也会使国家安全面临风险。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内卷”现象的一项是( ) A. 看电影时,第一排的人站起来,后面几排为了看到电影纷纷站起来。本来坐着可以享受的电影,最终站着才能勉强看到。 B. 张老师给自己班学生课后辅导,效果显著。李老师也效仿这种做法,整个年级蔚然成风,学习成绩大幅度提升。 C. 导师要求论文五千字,不少同学为评优写了一万字,甚至更多。人人都超要求完成任务,但评优比例并未改变。 D. 许多公司采取“996”加班制度,很多员工在公司花费了大量时间“磨洋工”,看上去人人都很努力,公司的整体效益却没有提升。 4. 结合材料一,请简要概括青年群体在自媒体时代呈现出“内卷倾向”的表现。 5. 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提升当代青年的网络文明素养。 【答案】1. D 2. D 3. B 4. ①青年群体深度参与,但媒体平台和内容供给相对单一; ②青年群体兴趣广泛,但信息“茧房”导致群体极化; ③青年群体个性自由、思想多元,但部分青年与主流价值背道而驰。 5. ①激活青年群体的主体自觉,提高网络社会认知; ②发挥家校协同的育人合力,正确理解网络规范; ③强化国家治理的约束引导,担当网络道德责任。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却看不到网络双刃剑的弊端”表达过于绝对。从材料二第二段“对网络社会认知不充分、不全面,甄别和筛选信息能力不足”可知,并非看不到弊端,只是“认知不充分、不全面,甄别和筛选信息能力不足”。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青年群体只关注‘自我’”过于说法绝对。材料一第三段原文是“自媒体时代是一个高度关注‘自我’的媒介时代”,选项中“只”字过于绝对。 B.“互联网的‘无中心性’‘去势性’导致了青年在网络上产生价值观的偏差,甚至产生群体极化”原因分析片面。材料二第二段“互联网的‘无中心性’‘去势性’”使青年在网络上有了平等发声的权利,而青年在网络上产生价值观的偏差和群体极化主要还是内因。 C.“能更好地实现需求的精准对接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理解错误。材料一第三段的表述为“将新闻热点、购物信息和社交群组等定制化信息推送给青年,走向了‘需求的精准对接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一良好初衷的反面”。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材料一第一段中,作者对“内卷”做了定义,也指出了其实质,“描述了一种在有限资源环境中人们的竞争不断加剧的状态。本质上是竞争者陷入了某种固定模式的重复和朝向低水平的复杂化,无法实现自身的突破”。根据此定义: A.选项反映了“竞争者陷入了某种固定模式的重复和朝向低水平的复杂化”这一特征,属于“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