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佳构剧反映了19世纪中后期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掩盖了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和道德危机。用戏剧揭露这些矛盾和危机,最成功的就是易卜生。在《玩偶之家》里,他写了娜拉个性意识的觉醒,撕破了蒙在家庭关系上的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展示了中产阶级的冷酷和自私。也许易卜生笔下的人物还不如契诃夫、奥尼尔写得厚实丰满,但他们都是一些有个性的人,或为伸张个性而斗争的人。有个性才有价值。易卜生重新确立了个性在戏剧创作中的核心地位,为现实主义戏剧奠定了坚实的价值基础。 在审美上,易卜生一反佳构剧向壁虚构的创作方法,确立了从经验出发、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的审美方式。他认为,创作必须从观察和体验出发,写亲眼所见的、精神上经历过的东西。“现代文学的秘密正在于这种经历过的经验”。从经验出发,使易卜生发现了佳构剧作家看不到或不愿正视的各种家庭和社会问题。他的作品大大激怒了欧美各国的中产阶级观众,各种诽谤、谩骂、攻击、威胁接踵而至,有的说作家不道德,有的说作品不真实,艺术上一无是处,以至于英、美、法国的商业剧院长期不敢上演其中的某些作品。即使上演,也被篡改得一塌糊涂。《玩偶之家》“在德国演出时,易卜生被迫写了一个所谓‘大团圆的结尾’,以免别人不经他同意就加以随意改写,这一结局便是娜拉既想离开丈夫又舍不得孩子,结果弄得心力交瘁,最后猛然倒在了地上”,这种情形让人不由得想起1830年雨果《欧那尼》上演时,发生在法兰西大剧院的那场冲突。不过那次斗争的双方是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这次却变成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摘编自董健等《戏剧艺术十五讲》)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精英知识分子对大团圆的批判和否定,主要不是出于审美的目的,而是出于启蒙的目的。 B. 启蒙和革命文学要想借助通俗文学形式唤醒民众,必须确立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主题。 C. 处于贫富不同阶层的人们,往往对戏曲大团圆故事的态度不同,前者嫌腻,后者热衷。 D. 能够满足普通民众的文化市场需求和美好愿景,是大团圆故事的民间根基难撼的原因。 2. 下列文学主张,不属于批判“大团圆结局”的一项是( ) A. 惟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吾忧。举世尽成弥勒佛,度人秃笔始堪投。(李渔《风筝误》卷末收场诗) B. 凡是历史上不团圆的,在小说里统统给他团圆;没有报应的,给他报应。互相欺骗——这实在是关于国民性底问题。(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C. 大团圆结局、悲剧之喜剧结局使本已走向寂灭之境的个体又重新回到生活之欲,这意味着重陷于“眩惑”的泥坑。(黄霖《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 D. 他闭着眼睛不肯看天下的悲剧惨剧,不肯老老实实写天工的颠倒残酷,他只图说一个纸上的大快人心。这便是说谎的文学。(胡适《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的改良》) 3. 下列对材料的综合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侧重分析中国古典戏曲“大团圆结局”的成因;材料二侧重介绍以易卜生为代表的西方近代现实主义戏剧的演进。 B. 材料一连续引用卓人月、王国维、新文化运动的相关论述,都印证了大团圆结局与民族精神气质具有表里关系的观点。 C. 无论是中国的民间故事、乡村演剧还是欧洲的佳构剧,都突出故事或者戏剧的娱乐性,故而容易虚构情节,带有幻想成分。 D. 两篇材料都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将“精英阶层与下层百姓”、“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对照展开,有利于分析的深入。 4. 请依据材料二,简要概括易卜生的戏剧创作主张。 5. 联系易卜生被迫写“大团圆的结尾”这一事实,谈谈你对材料一的观点有了哪些新的发现? 【答案】1. C 2. A 3. B 4. 尊重人物个性,将个性作为戏剧创作中的核心;主张从经验出发、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的审美方式,直面各种社会和家庭问题(揭露资本主义带来的社会矛盾和道德危机)。 5. 大团圆的故事模式的确并非“中国特产”,把大团圆结局归因于我们的“民族心理”不够恰当;生活富足的精英阶层(如欧美中产阶级)在不愿直面自身存在的道德危机时,也会接受“大团圆的结局”;“大团圆的结局”除了满足普通民众美好愿景的文化心态,也可能来自于对现实社会矛盾的回避。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C.“前者嫌腻,后者热衷”错误,根据“往往越是生活富足的精英阶层,越是嫌腻大团圆故事;越是贫苦的下层百姓,越是热衷大团圆故事”可知,前者热衷,后者嫌腻。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A.主张“不卖愁”,鼓励“笑”与娱乐,让观者成为大肚能容的弥勒佛,并非直面现实的态度。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B.“连续引用卓人月、王国维、新文化运动的相关论述,都印证了……”错误,根据“今演剧者,必始于穷愁泣别,而终于团圆宴笑。似乎悲极得欢,而欢后更无悲也;死中得生,而生后更无死也,岂不大谬也”可知,卓人月并无此意。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根据“但他们都是一些有个性的人,或为伸张个性而斗争的人。有个性才有价值。易卜生重新确立了个性在戏剧创作中的核心地位”可知,尊重人物个性,将个性作为戏剧创作中的核心; 根据“在审美上,易卜生一反佳构剧向壁虚构的创作方法,确立了从经验出发、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的审美方式……从经验出发,使易卜生发现了佳构剧作家看不到或不愿正视的各种家庭和社会问题”可知,主张从经验出发、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的审美方式,直面各种社会和家庭问题。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材料一中说“我们在多年的文化学习中,逐渐习得了这些文化精英的启蒙判断,认定了大团圆结局与所谓‘民族心理’之间的表里关系,普遍将大团圆故事模式误作中国特产,以为对大团圆的追求‘反映了整个民族和社会群体的文化心态和民族心理’”,易卜生最终被迫把《玩偶之家》改写为“大团圆的结尾”,说明大团圆的故事模式的确并非“中国特产”,把大团圆结局归因于我们的“民族心理”不够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