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9  2023-04-26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大通县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高一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3、必修4.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当下,文艺评论愈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但是,繁荣的背后仍然存在“谁写谁看,写谁谁看”,创作者不买账、读者不认可的尴尬境况。笔者认为,文艺评论只有接地气才能聚人气,而接地气就是要接通与文艺作品、与语言文字、与创作心态上的在地之气。
②接通文艺作品的在地之气就是要紧贴作品、深入实践。文艺评论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作品与接受者进行对话的中介,通过它把好的作品推介给观众,让不完善的作品得到改进,从而引领观众的审美能力,提升整个社会的审美风气。可以说,文艺作品是批评者须臾不可离开的土壤,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看到不少文艺评论处在一种悬浮状态,没有紧紧依附作品说话,而是评论与作品两层皮,这种自说自话在读者看来必然会成为无机而缥缈的不知所云。首先要深入到作品内部,把其内部肌理搞清楚,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能言之有物、掷地有声。这就需要批评者在艺术家和接受者之间扮演重要角色,把艺术家让渡出的空间和意义给填充起来,展示给接受者。这种“填充”的过程就是批评者深入作品、细读作品进行挖掘的实践过程,对作品深入得越透,挖到的东西才越深刻、精准。
③打通语言文字的在地之气就是要平实自然。语言平实是文艺评论接地气的最直接表现。然而,很多批评者似乎欠缺把模糊的想法清晰化、再用简洁直白的语言表述出来的能力,动不动就跑到高深、抽象的理论上去,试图用学理上的细织密缝来掩饰观点和内容上的欠缺,这其实是大部分学院派的通病。直白并不等于苍白,这需要很深的造诣。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飚说过,在牛津,写作和聊天如果用大词,会被认为是一件粗俗的没有品位的事。他们认为最高层次的学术其实是说大白话,有水平的人应该用很小的词讲很深刻的道理。“只有对自己的才华怀有无限信心”的评论家才敢用最简单平实的语言来表达。我们想象中的真理一定是个瘦子,要把说法拧干、压实,露出里面的干货。
④连通创作心态的在地之气就是要真诚坦率。戏剧家田禽在194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戏剧运动》一书中感慨道:“一位认真的剧作家是如何的期望戏剧评论家能在创作上予以指导!然而,可惜的是批评家们只做到主观的‘捧’与‘骂’,而忽略了以客观的态度写出对于戏剧各方面坦白的、诚恳的、深入的和富有指导作用的批评文字。这样的批评家可以说是没有灵魂的批评家,因为他没有说出他的内心话……”尽管近80年过去了,这段文字读来仍具当下感。虽然没有了那个时代的“捧”与“骂”,今天的文艺评论在“好处说好,坏处说坏”上仍存在很大欠缺。批评家在写作之前先要问问自己面对作品是否足够坦诚,是否时刻把艺术标准放在首位来褒优贬劣;艺术家也要以平和心态、敬重之心来面对指出自己不足的批评家。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批评家和艺术家之间彼此坦诚相待,才是文艺评论与艺术创作之间良性互动的前提和基础。


浏览完整试题⑤以一颗坦诚之心,用简单平实的语言,把文艺作品的内在最丰盈地展现出来,这是我心目中文艺评论该有的样子。
(摘编自赵亮《接通文艺作品的在地之气》,《中国文化报》2021年12月2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下文艺评论“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尴尬境况形象地说明了创作者与读者的脱节。
B. 作者引用俗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为了阐明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者从事创作的土壤。
C. 文艺评论接地气 最直接表现是语言平实,这需要文艺评论家对自己才华怀有无限信心。
D. 文艺评论应该以坦诚之心,用简单平实的语言,把文艺作品的内在最丰盈地展现出来。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宗明义,指出了当今文艺批评的“繁荣景象”和“尴尬境况”,并顺势提出了中心论点。
B. 第②③④段采用了层进式论证结构,由接通文艺作品的在地之气开始,最后写连通创作心态的在地之气。
C. 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第③段最后“真理一定是个瘦子”,运用比喻论证;第④段运用引用论证。
D. 文章以立论为主,也有反面分析,如第③段先正面提出分论点,再剖析不良现象,最后正面阐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优秀的文艺评论往往语言简洁直白,但直白并非苍白,这需要评论者造诣精深而无须学理支撑。
B. 作者认为接通文艺作品的在地之气要真诚坦率;连通创作心态的在地之气要紧贴作品、深入实践。
C. 作者认为忽略了以客观的态度去写批评文字、只从主观上“捧”与“骂”的评论家是没有灵魂的。
D. 作者认为批评应自由;批评家和艺术家彼此坦诚相待,有助于文艺评论与艺术创作之间良性互动。
【答案】1. B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是为了阐明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者从事创作的土壤”错误,由第二段“可以说,文艺作品是批评者须臾不可离开的土壤,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可知,文中引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为了阐明“文艺作品是批评者须臾不可离开的土壤”。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第②③④段采用了层进式论证结构”错误,分析文本可知,第②③④段围绕中心论点分别从如何“接通文艺作品的在地之气”“打通语言文字的在地之气”“连通创作心态的在地之气”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对三个分论点的分析论证并无轻重主次之别,所以采用的是并列式论证结构。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A.“无须学理支撑”错误,文章第三段说的是“很多批评者似乎欠缺把模糊的想法清晰化、再用简洁直白的语言表述出来的能力,动不动就跑到高深、抽象的理论上去,试图用学理上的细织密缝来掩饰观点和内容上的欠缺,这其实是大部分学院派的通病”,这是说很多批评者的通病,他们试图用“学理上的细织密缝来掩饰观点和内容上的欠缺”,并不是说“无须学理支撑”。
B.“接通文艺作品的在地之气要真诚坦率;连通创作心态的在地之气要紧贴作品、深入实践”错误,内容错位,文中说的是“接通文艺作品的在地之气就是要紧贴作品、深入实践”“连通创作心态的在地之气就是要真诚坦率”。
C.“作者认为……”错误,张冠李戴,选项表述是作者所引述的戏剧家田禽在1944年出版的《中国戏剧运动》一书中有关内容的概括,且根据后文“虽然没有了那个时代的‘捧’与‘骂’”可知,作者的观点与田禽的观点有不同之处。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智慧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精细化。智慧农业通过构建集环境监控、作物模型分析和精准调节为一体的农业生产自动化系统和平台,借助物联网对不同的农业生产对象实施精准化操作,通过传感设备检测环境的物理参数,对土壤、大气、水等生产环境状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控,使之符合农业生产环境标准……通过智能化设备实时精准检测农产品品质,保障农产品符合消费者需求,实现了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
智慧农业促进农业生产高效化。智慧农业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使农业生产经营者更加便捷灵活地掌握天气变化数据、市场供需数据、农作物生长数据等,更加准确判断农作物生长需求……通过智能设施合理安排用工用时用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水平,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智慧农业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智慧农业作为集保护生态、发展生产为一体的农业生产模式、有助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借助互联网及二维码等技术,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构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农业环境综合治理,推动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根据当前我国农业应用方式及类型的不同,将智慧农业分为了四大典型应用场景,分别为数据平台服务、无人机植保、农机自动驾驶以及精细化养殖。

(图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图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模式 美国模式 日本模式 西欧模式(以英国为例)
决定因素 人少地多,现代工业发达 人多地少,农业科技进步快 人地适中,现代工业发达
主要措施 不断改进农业机械技术,以农用机械取代人力畜力 加速化肥工业化,发展生物科技,使用小型农用机械 同步推进现代工业装备农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发展成效 成为世界上机械化水平最高和人均耕地最多的国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和条件,改良了农作物品种,提高了农用土壤质量和土地生产率 实现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同时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对我国的启示 促进大型农用机械的研发使用,重视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经营 加快推动我国生物科技研发,促进小型农用机械的研发使用 政府加强推动我国农业适当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展开余下试题 加强研发、利用农用机械,重视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适用区域 我国东北、西北等农业人少地多的区域 我国东部和部分中部地区等农业人多地少的区域 我国中部地区和部分东北地区等人地适中的区域
图3:世界上典型的三种智慧农业发展模式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搜狐网)
材料三:
当前我国农村高素质人力资本流失严重,留守农民的年龄、文化、性别结构不协调,年龄偏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且以女性为主,对互联网信息技术了解应用较少,现代化农业生产意识比较淡薄。我国当前职业农民教育体系还未建立,新型农民培养机构少,培养过程走马观花,使我国现代职业农民难以培育。高素质农业生产管理人员匮乏,导致智慧农业的农村初创者和支持者较少,智慧农业建设发展的内生动力严重不足,且在我国农村本土化发展缓慢。
我国还未建立顶层系统化组织全国农业科研体系的组织部门,众多农业科研机构未成统一体系,没有明确的科研分工、合作指导以及沟通渠道、众多科研机构的小型科研课题重复,突破性的大型科研课题难以系统化合作完成。由于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缺少统一指导和支持,科研成果应用推广力度不够,使我国当前许多农业科技系统运行的标准参数难以根据大规模生产数据确定,许多科研成果缺乏应用检验。
我国当前大部分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仍旧落后,大型现代化农机设备较少。主要表现为,我国当前大多农田道路都毁损严重、狭窄且坑洼不平,雨雪天气时泥污不堪,甚至出现无法通车现象……另外,由于我国农机设备的市场投放量较少、价格过高,且政府农机补贴较少,使我国分散经营的小微型农业生产者无力购买,许多现代化农机无法走进农田。
(摘编自《现代农业规划》)
4. 下列对材料二及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我国当前农业应用方式及类型中,数据平台服务和无人机植保占据了约75%的份额。
B. 2015-2020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逐年增加,2020年近268亿元,与2015年相比有较大增加。
C. 美国、日本、西欧模式这三种世界上典型的智慧农业发展模式均重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D. 世界上三种典型的智慧农业发展模式对我国发展智慧农业的启示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智慧农业需要构建集环境监控、作物模型分析和精准调节为一体的农业生产自动化系统和平台,而对互联网并不依赖。
B. 智慧农业是集保护生态、发展生产为一体的农业生产模式,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精细化、高效化,有助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C. 发展智慧农业可以学习借鉴国外成熟 经验,例如我国东部和部分中部地区等农业人多地少的区域可以借鉴美国模式。
D. 只要加强本土农业专业人才培养,就可以消除我国高素质农业生产管理人员匮乏、高素质人力资本流失严重的现象。
6. 针对材料三关于中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简要概括促进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答案】4. A 5. B
6. (1)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农业高素质人才,建立职业农民教育体系,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加快完善农业科研体系,提高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能力;(3)加强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机械设备的提档升级。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在我国当前农业应用方式及类型中”偷换概念,材料二“将智慧农业分为了四大典型应用场景,分别为数据平台服务、无人机植保、农机自动驾驶以及精细化养殖”,而图1中所示的百分比也是指向“四大典型应用场景”,而非“农业应用方式及类型”。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曲解文意,智慧农业“对对互联网并不依赖”的判断与文本中“借助互联网及二维码等技术……”的表述明显相悖。
C.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二图3可知,“我国东部和部分中部地区等农业人多地少的区域可以借鉴美国模式”表述错误,应当表述为“……可借鉴日本模式”。
D.不合逻辑,“就可以消除我国高素质农业生产管理人员匮乏、高素质人力资本流失严重的现象”的推断过于武断,加强本土农业专业人才培养只是其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高素质人力资本流失和管理人员匮乏等问题。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结合“当前我国农村高素质人力资本流失严重”“我国当前职业农民教育体系还未建立,新型农民培养机构少,培养过程走马观花,使我国现代职业农民难以培育”概括出: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农业高素质人才,建立职业农民教育体系,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结合“我国还未建立顶层系统化组织全国农业科研体系的组织部门,众多农业科研机构未成统一体系”“由于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缺少统一指导和支持,科研成果应用推广力度不够,使我国当前许多农业科技系统运行的标准参数难以根据大规模生产数据确定,许多科研成果缺乏应用检验”概括出:加快完善农业科研体系,提高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能力。
结合“我国当前大部分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仍旧落后,大型现代化农机设备较少”概括出:加强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机械设备的提档升级。
(三)课内文段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拿来主义》一开始就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目的是使人们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所以,先从历史的发展谈起。
B.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的正确理解是对别国的先进经验自己不去学习,也不许别人来传播。
C. 第五段中有五处引号,第二、三处表否定,第四、五处表特指。
D. 第五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前文揭批了“拿来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后文提出“送去主义”。


展开余下试题8.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能否将“捧”“挂”分别改为“拿着”“展览”?请说说你的理由。
9. 作者在阐述“拿来主义”之前, 什么先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答案】7. B 8. 不能。 “拿着”“展览”属于中性词,而“捧”“挂”则带有一定的奚落意味,从而能够刻画出“送去主义”者的丑恶嘴脸。
9. ①先不谈“拿来主义”,却大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表面上绕了个弯子,实际上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②“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把“拿来主义”衬托得更加突出。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目的是使人们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理解错误。”文章这样行文表现的目的是先破后立,为后文写“拿来主义”作铺垫。
C.“第二、三处表否定”理解错误。第三处引号不是表示否定,而是表示“特指”。
D.“前文揭批了‘拿来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后文提出‘送去主义’”理解错误。应该是“前文揭批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后文提出‘拿来主义’”。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从词义词性上来说:“拿着”意为用手握着,“展览”意为展示实物、图片,以供观览、欣赏,二者属于中性词;“捧”意为用双手托,含恭敬之意“挂”意为借助绳索、钩子、钉绳等使物体附着于高处或连到另一物体上,含招摇之意,二者用在此处带有奚落讽刺意味。此处使用“捧”“挂”能够形象、深刻地刻画出“送去主义”者的低三下四、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恶嘴脸,极具讽刺意味。
依据以上分析可知,不能将“捧”“挂”分别改为“拿着”“展览”。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情节、语段作用的能力。
作者这样写有两个作用:
一是先不谈“拿来主义”,却大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表面上看似乎是绕了个弯子,实际上先破后立,破中有立,把“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作为“拿来主义”的铺垫,“拿来主义”的提出就顺理成章了。
二是“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两者与“送去主义”是对立的,作者这样写,就可以将二者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把“拿来主义”衬托得也更加突出。
总的来说,作者批判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之后,又一针见血地揭示“送来”的实质,然后提出“拿来主义”,一“送”一“拿”,将二者严格区分,既可以明辨是非,澄清人们“吓怕”了的模糊思想,又可以使所立的论点更加鲜明突出。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 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 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D. 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子曰”与“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两句中的“君子”含义相同。
B. “学不可以已”与“如是而已”(《师说》)两句中的“已”字含义不同。
C. “而绝江河”与“河内凶”(《寡人之于国也》)两句中的“河”字含义相同。
D. “用心一也”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一”字含义不同。
12. 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运用举例论证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 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需要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C. 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D. 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答案】10 D 11. C 12. A
13. (1)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2)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这句话的意思是: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画出圆圈,即使又晒干了,它也不会再挺直了。
“绳”为“中”的宾语,后面断开,排除AC。
“不”是否定词,用来修饰动词“挺”,表明木头的状态,“不复挺者”中间不断开,排除C。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的能力。
A.前句中“君子”指的是“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句子译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后句中“君子”也是“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句子译为“莲花,是花中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所以,两句中的“君子”含义相同。
B.前句中“已”意思是“停止”,句子译为“学习不可以停止”;后句中“已”与“而”连用,意思是“罢了”,句子译为“像这样罢了”。所以,两句中的“已”字含义不同。
C.前句中的“河”是泛指大江大河,句子译为“却可以渡过大江大河”;后句中的“河”是专指“黄河”,句子译为“黄河以北遭遇荒年”。所以两句中的“河”字含义不相同。
D.前句中“一”意思是“专一”,句子译为“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后句中的“一”是数量词,译为“一块”,句子意思是“况且因为一块宝玉的缘故违背了强大秦国的意愿而使大王您不高兴。”所以,两句中的“一”字含义不同。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青海省西宁”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