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40  2023-04-26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0]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保密启用前
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A) 2023.04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宇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材料一:
“新子学”追求对先秦子学学术图景形成新的理解。旧的认识受《汉书。艺文志》“道统”叙事的影响,常特意将儒家尤其是孔子立于先秦学术的核心位置,民国以来的学者对此虽有所反思,但大部分人还是不自觉地沿袭该习惯,这具体反映在现代一些学者关于诸子学发展的历史描述中。比如,书籍目录多把孔子放在首位,似乎是以此标志子学的开启,然后为了脉络的连贯,继之以反儒的墨子和之后卫道的孟子,而年辈比他们都长的老子则被放在后面,与庄子组成一个单元,似乎他在诸子学发展上只代表一条副线。显然,老子在诸子学发展史中的独特位置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
当然,这种将老子边缘化的做法可能是基于对老子年代的怀疑。但综合郭店简《老子》等出土文献和当前学界的主流判断,我们还是基本认同《史记》中的记载,认为老子就是孔子问礼的老子,是《道德经》的作者,传世的《道德经》与老子所作之书会有文本的差异,但是主体是一个。
而从根本上来看,这种忽视老子的现象其实是文化惯性使然。在独尊儒术的传统下,人们排列典籍已经习惯将儒家尤其是孔子放在优先位置,从最早的《汉书。艺文志》到现代的《四部备要》,其中关于子书的排列无不循此原则。而在文化史上,也逐渐积淀成了“孔老”合称的说法,其蕴含的其实也是一种先“孔”后“老”的偏见。但是,按年辈来讲,老应在孔前这才符合客观历史,那么上述说法中以孔为先显然是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其价值立场简单来说便是道为儒辅、子为经辅。而在当下,“孔老”应该摆脱这一陈旧内涵,变成平等化、一体化的“孔老”,并以此作为中国文化的主体。
尤其是在诸子学发展史中,老子与孔子应得到一视同仁的看待,老子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与价值必须被正视。首先,老子所传《道德经》是最早的“私家著述”(此就思想性意义上的著述而言,兵法、史传不在此列),而这种思想性的私家著述正是子学的核心特质,相比于“述而不作”的孔子,老子更能标志子学的开端。其次,“周文重建”是诸子时代的思想争论焦点,其根本问题在于文明重建的依据与路向之争,而老子最早对周文展开反思,这可以说是为诸子时代的论战拉开了序幕。最后,老子提出了“道”这一浑融博大的概念,其对于世界本原的独特理解与建构,为理解、包容百家间的争议提供了一个视角,庄子能超脱各家之争司马谈能发现各家“殊途”之“同归”、《淮南子》能融汇诸派立场,正因为他们都选择了“道”的视角。可以说,老子为学派间的融通开辟了空间,为思想的多样性提供了依据,他在子学开端时便给子学铺展了宏大的格局。综合以上方面,在诸子学领域,我们有必要改变孔先老后孔主老辅的旧认识,应充分认识到孔老齐等的地位。甚至参考“周孔”的说法,亦可谓之“老孔”在礼乐文化上,孔子承袭周公事业,故周先孔后,而子学发展史中,在孔子开展私学之前便已有老子体道乃至撰述,两者同样是前后相承,故亦可有老先孔后的排序。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方勇《六论“新子学”》)
材料二:
从春秋战国到独尊儒术之前,是中华文化发展变迁的关键时期。其间所取得的思想突破,不仅深刻影响了后世学术与思想的发端和发展,更在代代传习中逐渐内化于中华文化传统与国民气质,而孔子正是这一时代的开启者和重要参与者。
与其他诸子不同,对孔子的推崇从子学时代之初就已然开始了。这背后的原因,正是传统中国对孔子文化地位的一致认可。以上的一切又与孔子作为子学时代开创者的身份密不可分.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五千年“中华文化之中点”,孔子又是链接起三代智慧与一统背景要求下的学术文化的重要一环,成为秦汉一统局面下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关键力量。
与孔子不同,早期有关老子的记载存在诸多可疑,老子的早期形象是模糊不清的。有关老子的早期文化记忆的阙如,使得我们无法对当时的孔老地位作出直接判断,而对子学时代孔子 与老子地位的判定,或可以从彼时的儒道关系、孔老次序等记载中窥见一斑。通观整个子学时代,儒墨并提、儒先道后的情况最为普遍。早期孔老并称的问题,目前可见的最早且最直接的记载是枚乘在《七发》中有“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一句。其中明确把孔子置于老子之前,鉴于《七发》创作于独尊儒术之前,可见,当时孔先老后的地位已然形成。
孔老并称、平置孔老的情况并未出现在子学时代,而恰恰是出现在了独尊儒术之后,人们对老子的认可又往往与儒学的发展相表里。汉唐之间,老子不断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孔老并列的情况也愈加频繁。东汉时期,孔子和老子形象相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神化,道教的初期形态五斗米道也在此时出现。此后魏晋玄学的出现,更是儒道碰撞融合的产物。
将孔子与老子的地位判断问题放在两千年来中华文化发展变迁的大背景下予以历时性关注,可以发现,虽然孔子和老子的地位之尊均是文化重构和文化记忆重塑的结果,但孔老地位的逐渐平等却并非出现在子学时代,孔先老后才是子学时代孔老关系的真正面貌。此外,老子的地位升降往往与孔子地位的变迁如影随行,这也说明了孔老思想存在高度互补性。
(摘编自李华《中华文化发展与孔老地位变迁》)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材料一认为旧子学将孔子的地位放得过高,纠正这一错误认识是新子学当下的首要任务。
B. 方勇认为“孔老”的排列顺序不符合客观历史,这种排序影响了后世学者的价值判断。
C. 《七发》最早明确提出了“孔老”一词,它的创作时间能够佐证孔先老后的形成年代。
D,随着五斗米道和魏晋玄学的发展,东汉时期孔子和老子的形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神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书籍目录的编排体现了学者对诸子学发展的态度和看法,研究者们要关注书籍的目录顺序。
B.如果没有老子为诸子学派间的融通提供的空间,庄子、司马谈等人可能难以有通透的见解。
C.探究孔老的排名问题要从历史的长时段来看,只探究子学时代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偏颇的。
D.学者们对孔老排名先后的问题争论不休,反映出历史上统治者在治国理念选择上的灵活性。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昔仲尼资大圣之才,当衰周之末,无受命之运,欲屈己以存道,贬身以救世。•.....可谓命世之大圣,亿载之师表者也。----(三国)曹丕
B.经纬天地之谓文,截定祸乱之谓武。自古不兼斯二者而称圣人,未之有也。孔子所以祀于学者,礼有先圣先师故也。----(宋) 司马光
C.自古功业,惟孔孟最大且久。时雍风动,今日百姓也没受用处,赖孔孟与之发挥,而尧、舜之业至今在。----(明)吕坤
D.孔子身后,异说蜂起,百家争鸣。有尊孔,有反孔。然而反孔的各派思想,终于不可大,不可久。----钱穆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4分)
5.下面是《史记》的部分目录。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司马迁对孔老排序的看法。(4 分)
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
卷四十八 陈涉世家第十八
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卷五十
......
伯夷列传第一卷六十一
管晏列传第二卷六十二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卷六十三
卷六十四 司马镶茸列传第四
(二)现代文阅读I(本共4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珍贵的坐士
[俄]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
沙梅福星高照。墨西哥战争的时候,他得了很重的热病。于是这个害病的兵,没上过一次阵,就给遗送回国了。团长,一个螺夫,借此把他八岁的女儿苏珊娜托付沙梅带回法兰西。 归途上,小姑娘终日沉默着,沙梅照顾苏珊娜无微不至。为了让她开心,沙梅给她讲了金蔷薇的故事。
在沙梅家乡,一位老渔妇屋子的十字像架上,插着一朵做工粗糙、色泽晦暗的金蔷薇。他
有一次甚至亲眼看见过这朵蔷薇,并记得它在闪烁发光,虽然窗外没有阳光,海峡上空也咆哮着惨厉的风暴。
“这样的金蔷薇在世界上不多,”沙梅的母亲说,“可是谁家要有它,就一定有福。不只是这家人,就是谁碰一碰这朵茜薇都有福。”但老太婆的房子不断为狂风所摇撼,而且在晚上屋子里连灯火也没有了。
不久沙梅离开了村子。后来,一个相识的邮船伙夫告诉他,老太婆的儿子忽然从巴黎来了他是一个画家,满腮胡子,是一个快乐古怪的人物。从那时起,老太婆的茅全跟以前大不相同里面充满了生气。
有一次,沙梅坐在甲板上给苏珊娜梳理她那被风吹乱了的头发,她向他说:“约翰,有没有人会给我一朵金蔷薇?”
“什么都可能,”沙梅回答说,“絮姬[],你总会碰见一个怪人送你一朵的。”
沙梅把小姑娘带到了里昂,当面把她交给了苏珊娜的姑母。这位老妇人皱着黄嘴唇,满身缀着黑玻璃珠子,好像马戏班子里的一条蛇。小姑娘紧紧地挨着沙梅,抓住他褪了色的军大衣。
“不要紧!”沙梅低声地说,轻轻地推了一下苏珊娜的肩膀。“我们当兵的也不挑拣连里的长官。忍着吧,絮姬,女战士!”
沙梅走了。他好几次回头张望这幢寂寞的屋子的窗户,连风都不来吹动这里的窗慢。
墨西哥的热病摧毁了沙梅的健康,军队也没给他什么军衔,就把他遣散了。沙梅尝试过名种卑微的职业,最后,成了巴黎手工艺作坊的一个清洁工。从那时起,灰尘和污水的气味,总没离开过他。


展开余下试题有时候在沙梅的心灵里,会浮现出一片轻飘的蔷薇色的云。苏珊娜,她在哪儿呢?她怎么
了?他所知道的只是她父亲已经负伤死了。
有一次,在雾蒙蒙的黎明里,沙梅看见一个年轻女人站在荣誉军人桥栏杆的旁边,凝望着塞纳河。沙梅停下步子,脱下了帽子,“夫人,这个时候,塞纳河的河水是非常凉的。还是让我送您回家去吧。”
女人向沙梅转过脸来,帽子从沙梅的手里掉下来了。
“絮姬!”他兴奋地说,“絮姬,女战士!我的小姑娘!我到底看到你了!你恐怕忘记我了吧。我是约翰•埃尔奈斯特•沙梅,第二十七殖民军的战士,是我把你带到里昂那位讨厌的姑母家里去的。”
“约翰!”这个女人突然尖叫一声,扑到沙梅身上,抱住了他的脖子,放声大哭。“约翰,您还和那个时候一样善良。”
沙梅把苏珊娜拉到自己身旁,但马上又退到一边,生怕苏珊娜闻到他衣服上的鼠臊味。但苏珊娜挨在他的肩上更紧了。
“你怎么了,小姑娘?”苏珊娜没回答,她止不住痛哭。沙梅明白了,暂时什么也不要问她。之后的几天,巴黎的上空升起了一个不平凡的太阳。所有的建筑物,甚至最古旧、煤熏黑了的,每座花园,甚至沙梅的小案,都像珠宝似的在这个太阳的照耀下灿烂发光。
不出沙梅所料。苏珊娜的情人,一个年轻的演员,变了心。沙梅帮助苏珊娜把信送给这位演员。不久,这个演员便坐着马车接苏珊娜来了。
当年轻的人们临走的时候,苏珊娜是那样匆忙,连和沙梅道别都忘记了。但她马上觉察出来,红着脸,负疚地向他伸出手来。
“你既然照你的兴趣选择了生活,”沙梅埋怨地说,“那就祝你幸福。”
苏珊娜突然眼眶里闪着泪光。“假如有人送给我一朵金蔷薇就好了!”苏珊娜叹息说,“那便一定会幸福的。我记得你在船上讲的故事,约翰。”
“谁知道呢!”沙梅回答说,“可是不管怎样,送给你金蔷薇的不会是这位先生。
通常,沙梅会把从手工艺作坊扫出来的垃圾统统扔掉。但是在这次跟苏珊娜相遇之后,他便不再把从首饰作坊扫出来的垃圾扔掉。他开始把这里的尘土悄悄地收到一起,带到他的草房里来。很少有人知道,在这种尘土里有一些金屑,因为首饰匠们工作的时候,总要铿掉少许金子的。沙梅决定把首饰作坊的尘土里的金子筛出来,打成一朵小小的金蔷薇。
不少日月逝去了,金屑已经积到可以铸成一小块金锭。当蔷薇终于作成了的时候,沙梅才听说絮姬在一年前,已经从巴黎到美国去了,且这一去永不再回来。
沙梅在自己的草房里躺了好几天,面对着墙。他沉默着,只有一次,脸上露出一点笑容他立刻拿旧上衣的一只袖子把自己眼睛捂住了。谁也没看见。
守望着沙梅的只有那个上了年纪的首饰匠,就是他,用金锭打成了一朵非常精致的蔷薇花的旁边,在一条细枝上,还有一个小小的、尖尖的花蕾。
沙梅在一次首饰匠探望他的时候,悄悄地死去了。晚秋时节晚风和闪烁的灯火,摇曳着苍茫的暮色。沙梅的面孔在死后变得严峻而静穆。
“生所未赐予的而死却给补偿了。”首饰匠粗浊地叹息了一声。
(节选自《金蔷薇》,有删改)
[注]苏珊娜的昵称。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苏珊娜两次直言渴望有人送给自己一朵金蔷薇,表达了她对幸福的追求是锲而不舍的无论生活怎样,心中永远保持对爱的珍视与期盼。
B. 虽然战争和社会不公无情地摧毁了沙梅的肉体和尊严,但面对可能轻生的年轻女子他未视而不见,反而委婉劝说,关怀备至,人性之善可见一斑。
C. 沙梅虽然尊重苏珊娜回到情人身边的选择,但他认为此举不会给苏珊娜带来真正的幸福,因此贫穷的他下定决心为苏珊娜锻造一朵金蔷薇。
D,沙梅在孤独与贫穷中静静死去,他用全部精力甚至生命锻造的金蔷薇最终没能送给苏珊娜,这成为他的临终遗憾,只有死亡才能消辑这种缺憾。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沙梅当兵时因得了“很重的热病”未参加战争而被遣返,却称之为“福星高照”,反
语的运用情感鲜明地表达了对战争的否定和批判。
B. 在“没有阳光”“风暴惨厉”的天气下,色泽暗的金蔷薇却“闪烁发光”,浪漫主义手法生动诠释了苦难生活中的百姓对幸福的追求。
C,文中画横线处环境描写语言优美,都洋溢着清新、淡雅、温暖、恬静的气息,衬托出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使小说富有诗意之美,充满温情。
C. “拉”“退”的动作描写表达了沙梅思念与自卑的纠结心理,“叫”“扑”“抱”“挨”等动作则写出苏珊娜再次见到沙梅的意外、激动与依恋。
8.小说的标题内编丰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6 分)
9,“金蔷薇”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齐伐宋,宋急。苏代乃遗燕昭王书曰:
“夫列在万乘,而寄质于齐,名卑而权轻。奉齐助之伐宋,民劳而实费。破宋,残楚淮北肥大齐,雌强而国弱也。夫民劳而实费,又无尺寸之功,破宋肥僻,而世负其祸矣。足下以宋加淮北,强万乘之国也,而齐并之,是益一齐也。北夷方七百里,加之以鲁、卫,此所谓强万乘之国也,而齐并之,是益二齐也。夫一齐之强,而燕犹不能支也,今乃以三齐临燕,其祸必大矣。
虽然,臣闻知者之举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成功者也。齐人紫败素也,而贾十倍。越王勾践栖于会稽,而后残吴霸天下。此皆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者也。今王若欲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乎?则莫如挑霸齐而厚尊之,使使盟于周室,尽焚天下之秦符,约曰:“夫上计破秦,其次长宾之。’秦王必患之。秦五世以伐诸侯今为齐下苟得究齐不惮以一国都为功。然而王何不使布衣之人,以穷齐之说说秦,谓秦王曰:“燕、赵破宋肥齐,尊齐而为之下者,燕.赵非利之也。弗利而势为之者,以不信秦王也。今王何不使可以信者接收燕、赵,立为三帝而以令诸候。并立三帝,燕、赵之所同愿也。夫实得所利,名得所愿,则燕、赵之弃齐也,犹释弊展。今王之不收燕、赵,则齐伯必成矣。诸侯戴齐,而王独弗从也,是国伐也。诸侯戴齐而王从之,是名卑也。王不收燕、赵,名卑而国危:王收燕、赵,名尊而国宁。夫去尊宁而就卑危,知者不为也。’秦王闻若说也,必如刺心然。则王何不务使知士以若此说秦,秦必取齐必伐矣。”
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氏,复善待之。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3分)秦A五B世C以D伐E诸F侯G今H为I齐J下K苟L 得M穷N齐O不P惮Q以R国T都U为V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溢号是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死后,后人对其生平事迹给予的褒奖性文字,如文中“燕昭王”的“昭”与《齐桓晋文之事》中“齐宣王”的“宣”。
B.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千乘之国”指的
是中等国家,而“万乘”是拥有兵车万辆的大国。
D. 厚,意思是极力地,与《烛之武退秦师》中“邻之厚,君之薄也”中的“厚”意思不同
D.卑,卑微、低下之意,与《师说》中“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中的“卑”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苏代认为如果燕国帮助齐国攻打宋国,不仅劳民伤财,而且还会使仇敌的势力变得强大,给国家带来长久祸患。


展开余下试题B,苏代用齐国人将破旧的白染紫以增价十倍和越王勾践被困后大败夫差的例子,论述智者善于转败为功的观点。
C,C.苏代认为燕赵两国帮助齐国攻打宋国,并非因为贪图利益,而是出于对秦国的不信任,不得已而屈尊齐国之下。
D,D,苏代曾因子之之乱离开燕国,燕昭王看了苏代的这封信后十分认同他的观点,将其召回燕国帮助自己出谋划策。
13. 把下面的句于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1) 夫一齐之强,而燕犹不能支也,今乃以三齐临燕,其祸必大矣。 (4分)
(2) 娜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鸿门实》) (4分)
14. 苏代谋划了怎样的策略助燕昭王“转祸而为福,因败而成功”? 请简要概括。 (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共2小,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15~16 题。
咏春雪寄族人治书思澄①
何逊②
可怜江上雪,回风起复灭.
本欲映梅花,翻悲似玉屑
朝莺日弄响,暮条行可结
咸言不适时,安知非矫节
[注]①何思澄,东海郊(山东临沂)人。天监十五年(516)迁治书侍御史。②何逐,南朝梁文学家。不
1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描写江上春雪随风起落,“可怜”一词点出作者对春雪的怜惜之情,统领全诗.
B.领联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春雪想与梅花互相映和,却反而要悲伤自己如玉屑般的命运。
C.颈联用春来婉转啼叫的黄莺和行将结条的新柳反衬即将融化的春雪,自然引出尾联。
D.全诗既摹出春雪形态,又咏出春雪神韵,兼融抒情、描写、议论为一体,堪称精妙。
16.古人写诗往往“寄兴写情”,即寄寓个人的思想情趣,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这一诗论在本诗里如何体现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默写 (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 , ”两句交代了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也体现出孔子对“礼”的重视。
(2)杜甫在《登岳阳楼》中运用夸张手法描绘出洞庭湖浩瀚无边的壮阔之景的两句是“ , ”。
(3)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中,“ , ”两句运用色彩对比和动静结合的手法,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观察的视野。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漫步在那柯里的街道上,高挂的大红灯笼尽显过年的喜庆,我看到春节度假来
此的游客 ① ,熙熙攘攘,从人们的口音及自驾车牌中,不难猜想到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客有的甚至是从遥远的黑龙江赶来的,那柯里的吸引力 ② 。要知道,这里如今已经是云南省特色小镇、国家 4A 级景区了。而且,最让那柯里人感到自豪的,是国家最高领导人曾亲临那柯里考察并勉励他们搞好乡村旅游、传承好“茶马古道”文化。
然而,在清朝时期它还只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小小驿站,并非今日这般引人注目。因为那柯里实在太小了,小到几乎在史籍中找不着关于它的记我,在主要地图上也没有标注它的地位。
今天,依托着这条古老的茶马古道、依托着因此而生的乡村主题游、依托着茶文化的推广文化古迹保存相对完整的那柯里 ③ 成了当地的一张王牌,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 分)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对应区域内。 (4分)
20. 下列选项,与文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杜甫著名的《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大家熟悉
的名句。
B.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的窗子“内容”完全相同,只是各有不同
的形式。
C.当时的中国缺乏新闻传播的规模化社会需求,正是这种“社会需求”刺激了传播技术
的创造。
D.药物生产需要青蒿素含量高的青蒿,“523”项目的大团队成员在四川找到了含量高的青蒿。
(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 题。
互联网时代,从论坛到知乎,从博客到微博,从新闻网站到哗站、抖音与快手,文字、图片与视频,长短随意、方式灵活,人人皆有舞台,人人皆可表达,我们的观点前所未有地得到释放。可是,我们拥有“自媒体”账号的同时 ① ,我们履行好了吗?
最近这两年,我们都切身感受到网络谣言的可怕,当事人更是深受其害。真相还在穿鞋子, ② 。一个个惊悚的标题跳动着,叫卖着,最大限度地吸引人们的眼球,一边满足了很多人的猎奇心理,一边收割了大把流量。他们没有想过, ③ ,同时还有
可能造成社会恐慌,以及导致不应该的社会矛盾激化对立。
网络暴力被称为“消音的枪”是非常准确的。有人说,我只是在下方评论了一句,最后发生的悲剧与我无关。其实,这些蜚语流言、侮辱谩骂,通过网络形成枪林弹雨,被放大成千上万倍,这让受害者瞬间“社死”。这样的声音多了,网络就会变成垃圾场,并对公序良俗造成冲击,人人自危,人人掩鼻而过,网络暴力者亦会被反噬,这样的网络环境是我们想看到的吗?我想每个人的答案不言自明。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4分)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自古以来,“知”与“行”既是十分重要的哲学命题,也是百姓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人生话题。简而言之,“知”指的是事物之理、思想认识、道德观念,“行”指的是实际行动、道德践履。人们对“知”与“行”的关系一直存在不同看法,有的人偏重于“知”易”“知先行后”:有的人偏重于“行”,强调“知易行难”“行高于知”,强调“知难行你如何看待“知”与“行”的关系?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试题(A)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1.(3 分)B(A 项“纠正这一错误认识是新子学当下的首要任务”错,C 项“《七发》最早
明确提出了‘孔老’一词”错;D 项“随着五斗米道和魏晋玄学的发展”错)
2.(3 分)D(“反映出历史上统治者在治国理念选择上的灵活性”错)
3.(3 分)D(材料二没有反孔的观点)
4.①全文按照提出观点、分析观点、提出解决方案的递进式结构展开;②首先,通过分析历 史提出老子在诸子学发展史中的位置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的现状;③然后,从老子生活年代 存疑与文化惯性两个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而提出应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菏泽”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