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27  2023-04-26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7]
上海市第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绝密★启用前
2021-2022学年上海十中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 下面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部分判词,人物指代正确的一组是(  )
①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②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③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④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A. 林黛玉 贾惜春 妙玉 巧姐 B. 贾探春 妙玉 贾惜春 史湘云
C. 秦可卿 妙玉 贾迎春 李纨 D. 薛宝钗 贾迎春 妙玉 史湘云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7小题,共23.0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文明走向“虚幻”
2. 近年来我们都深陷“屏幕”包围之中,每一天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手机屏幕、电视屏幕、电脑屏幕、ipad屏幕……面对屏幕我们看到的都是不折不扣的虚影。想当年,《列子•周穆王》篇:周穆王腾空游历“化人之宫”,见其“构以金银,络以珠玉,耳目所观听,鼻口所纳尝,皆非人间之有”。《红楼梦》中,宝玉随着秦可卿步入“太虚幻境”,“但见珠帘绣幕,画栋雕檐,仙花馥郁,异草芬芳,真好个所在”。《庄子•外篇•知北游》感受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之精深至理……其实典籍中的这些“太虚幻境”你在当今的屏幕中都可轻易看到。不同的是,周穆王、贾宝玉是懵懵懂懂地处在梦幻之中,而我们却是真真切切地在清醒状况。
3. 设想将来电子信息技术更加发达,我们或许可以建造一个穹顶形的屏幕将整间房屋都罩起来。穹形屏幕与圆形地毯无缝衔接,浑然一体,让你完全感觉不到屏幕的存在,自有身临其境之感。穹顶可遵从你的意愿操控,移时变幻:躺在床上犹如露宿旷野,耿耿银河,群星闪闪,孤月莹莹,陨石划天;一觉醒来已是晓星闪烁,霞光初现。这块圆形地毯甚至还可以像阿拉丁飞毯那样,载着你飞升在阿拉伯上空,俯瞰奇特的异国风情;或可飞入太空,降落在月球的松软土壤上……穹顶之下伏案工作,如入“空山不见人”之境。根据你的心绪,尽可率性变幻穹幕--或春意浓浓,舒花展草;或夏日炎炎,大树浓荫;或秋风习习,平湖影清;或冬雪皑皑,欲绽红梅……笼罩在愉悦静谧的景色之中,让你玄想奇绝,灵感迭出,思路清通,决断精准。栖身“大隐于市”之境却又能享受到“小隐于野”的林泉幽秘。居此“大虚大幻”之仙境,何羡桃源武陵人。
4. 回顾文明走向“虚幻”的历程:人类的“第一虚幻”是语言!借助于语言,人们不必亲临其境,仅凭他人述说就可以在头脑中幻化出当时的场景。在所有高级动物之中,唯有人类具备这种语言的虚幻能力,而且“正是这种完备的现代语言造就了现代人类”。
5. 文字的出现使人类之“虚幻”又进入了一个更高级的阶段,它是一种凝固了的语言,本质上仍应该归附于“语言”之属。文字优于语言之处就在于它可以长久保存并远距离传播这些转瞬即逝的语言。近几百年来由于文字复制技术的突飞猛进(如印刷术的发明,以及现在互联网的覆盖全球),充分发挥了文字的特殊优势,从而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贮存与积累。


浏览完整试题6. 音乐也是一种“虚幻”的语音符号。五线谱中一串“蝌蚪”按作曲家的意愿排成“乐谱”,大型交响乐团却能借助这一行行虚幻的“蝌蚪”演奏出气势磅礴,动人心弦的贝多芬《英雄交响曲》。中国古琴的“工尺谱”与“蝌蚪音符”有异曲同工之妙。《列子•汤问》记载:“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如此虚幻的《高山流水》琴声,唯有知音深解其意!
7. 虚幻或许与“波”的本性相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五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之中,唯有借助光波与声波的“眼识”与“耳识”最能演绎“虚幻”。 。显然,无须物质直接作用的“波性”才是形成声色“虚幻”的本质所在。
8. “虚幻”还表现在感知信息的滞后。科学实验表明,我们人类其实只是活在80毫秒的“过去”!也就是说,哪怕你的感官“即时”感知到了某种信息,待其传达到大脑之时就已迟延了几十毫秒,变成“过去”的信息!两者之间差80毫秒之内的那几刹那。在佛教经典里,“刹那”其实是个时间单位。按照季羡林《大唐西域记校注》上卷第168页直接给出的“公制”计算结果--1刹那=1/75秒=13.33毫秒。80毫秒正好相当于6个刹那。“科学家还确切地测量到从脚传递到大脑的神经感应要比从鼻子传递到大脑的感应花更多时间”。若以佛教“刹那”作为神经科学的时间单位,信号从脚趾传递到大脑需用6刹那,而手指只需3刹那,“眼”与“耳”离大脑最近,这些占人体总信息量80%以上的“视听信息”传递到大脑也许只消1个刹那。科学与佛经竟然还有这些意想不到的衔接。
9. 科学也需借助“虚幻”。庄严的科学殿堂其实只是一座由几条基本假设做“支柱”撑持起来的“空中楼阁”--“能量守恒原理”、“物质不生不灭”、“绝对零度不可达”、“动者恒动,静者恒静”,相对论假设“光速不变”,量子论假设“能量不连续”……对科学而言,虽说所有的理论都经受过严格验证,但唯独对支撑全部科学的那几条基本假设与定律从未做过任何论证。而且对这些虚幻的设定,你必须无条件地接受,无须向你讲明道理。此外,为了构建科学理论体系,你还必须不折不扣地接受那些人为设计而现实世界里根本不存在的虚幻形态,如“质点”、“点电荷”、理想气体、理想溶液、理想晶体……唯有借助这些虚构元素才有可能推导出各种简洁严谨的科学定理与科学公式。
10. 突飞猛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与卫星通讯、计算机网络紧密结合更使这种“虚幻”风行全球,走进千家万户,让全人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球一体化的虚幻世界。
11. 然而,更为本质的“虚幻”还隐藏在这些数字化电子产品的背后--当你借助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甚至3D穹顶屏幕)观看一些感人肺腑的影视作品、人间奇景时,其实在机器原理背后隐藏的全部都是“二进制”的“0”和“1”。0为“阴”,1为“阳”,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由这两个“虚幻元素”凭空演绎的结果。它们才是最为根本的“虚幻”源头!
12. 甚荒唐,哭天抹泪地激动了半天,到头来,却原来都是0与1在幕后做精作怪!
13. 古人云“人生识字糊涂始”,我谓“人生一世虚幻始”:说话虚幻,看图虚幻,文字虚幻,音乐虚幻,影视虚幻,科学虚幻,数学虚幻,宗教虚幻……虚幻、虚幻、虚幻,如影随形跟从你一生的全都离不了虚幻!!
14. 问一句,当我绝尘而去,这“虚幻”也将随之而灭乎?
(选自2019年4月7日(文汇报)有删改)
(1)第(1)段引用《例子》和《红楼梦》的作用是?
(2)根据第(6)段划线句的原理来分析“海浪”这些现象。
如同海浪, ______ 。
(3)能依据文意作出的一项推断是 ______
A.未来的虚幻能够与现实无缝衔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B.文字是比语言更高级的虚幻,所以它的优势在于长久保存。
C.虚幻是可以用时间来测量的,离大脑越远,虚幻持续越久。
D.虚幻是文明的走向,作者对此既表示憧憬又表现出了疑虑。
(4)第(8)段中的“空中楼阁”指的是 ______ 。
(5)概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远去的流萤
王本道①夏日的夜晚是极富诗意的。蓦然,感觉眼前似乎缺少了点什么——啊,应该是记忆深处那飘忽不定的萤火虫!童年与少年时代,夏夜随大人们乘凉时也曾多次见到过萤火虫。
②记忆最深的当属上世纪 70年代初,我在一所师范专科学校任教。暑假期间,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让我们到地处偏远山区的辽南东部一个叫倒马祠的地方调研。那天下午我们从公社出发,步行三十多里崎岖的山路。渐近村口,远远看到当地小学的学生们举着彩旗前来迎接我们。走在队伍最前头的一位长者,看上去已年近花甲,头发花白稀疏。见到我们他忙不迭地自我介绍说:“我是本地小学的校长,姓赵。”接着拉过身边几位年轻人说:“这是本校的几位老师,欢迎市里的老师们光临我们这穷乡僻壤啊!”
③吃过晚饭,大队安排我们住宿在学校临时准备的房间里。当时还没有电灯,晚饭后,我和几位同事借着如水的月光,在学校面积不大的操场上徜徉。我们边走边聊,忽然看到从一间屋子里透出亮光,大家立刻好奇地走了过去。看到屋子里点着两盏油灯,那位老校长全神贯注地在刻着钢板,两位年轻的女教师,正用那种老式的油印机,一个推滚,一个翻页地忙活着。见到我们,老校长客气地站起身,边擦拭着额角沁出的汗水边说:“我们利用放假这几天,对照前些年的老教材,编教材,赶着印出来,不管现在社会上怎么乱,总还得让孩子们学点知识啊。”由于“文革”几年来的折腾,教育事业已被践踏得面目全非,从小学到大学,没有像样的教材,每天只能应付着上“语录”课。在这偏僻大山深处的一所简陋的小学,竟还有一位老校长,顶着难耐的酷暑,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孜孜不倦地操劳着,这是多么坚韧顽强的守护精神!在我的提议之下,老校长和我们一起走出房门,踏着一地月色,信步走到操场前的小溪边。 忽然有一颗米粒大的幽幽亮光从眼前闪过,接着两颗、三颗、五颗……陆续闪亮起来,此起彼伏,忽高忽低,若隐若现,时而闪烁成一片,似满天的星星撒落到小溪里。“这是萤火虫在飞呢!”“别看一只萤火虫的亮光很小,可是无数只凑到一起,也足可形成秉烛之势啊!”老校长说道。


展开余下试题④几十年的光阴转瞬过去,夏天的月夜依然惬意静美,然而让人惋惜的是视野所及再也难觅萤火虫的踪影。“短暂的生命,努力的发光,让黑暗的世界充满希望。”这些年每临夏夜,我时常默念着伊能静唱出的歌词。“我徂东山,慆慆不归……町畽鹿场,熠耀宵行。”这是《诗经》里描绘的流萤为戍边男子照亮夜路的景象。由此看来,萤火虫在华夏大地翩翩起舞至少有两千多年了,可如今在我国能见到萤火虫的地方早已是凤毛麟角,就连青岛那样美丽的海滨城市,最近从外地购进万只萤火虫放进公园里,只三天时间竟有一半死去。萤火虫是生态环境的指示物,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方,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马来西亚有个地方,因萤火虫十分密集,当地还为此开辟出一个旅游项目:萤火虫之旅呢。
⑤清幽静美的夏夜,我常常想起几十年前大山深处那感人至深的一幕:萤火虫染着月色飘然飞舞,饱经风霜的老校长和他两位年轻的同事在油灯下案牍劳形。
⑥“燃烧小小的身影,为夜路的旅人照亮方向。”
⑦归来兮,远去的流萤!
1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______
A.童年记忆深处那飘忽不定的萤火虫现在在都市里难觅踪影,说明我国生态环境已经非常恶化,如工业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出现了癌症村等,是单纯追求GDP导致的。B.“……教育事业已被践踏得面目全非,从小学到大学,没有像样的教材,每天只能应付着上‘语录’课”,校长的话语暗含其对文革中教育遭到破坏的严厉批评与谴责。
C.作者是一个有良知的文化教育工作者,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人们环境的重要性。举例马来西亚的“萤火虫之旅”表明作者羡慕这样的环境,也愿为中国的环境事业贡献力量。
D.萤火虫的光亮很小,却能照亮别人,给人以精神和力量,就像老校长一样,用秉烛之势燃烧自己,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
E.文章用对比手法写由于萤火虫的急剧减少,自然环境不断恶化,引用伊能静歌词、《诗经》名句表明对美好环境的期盼,呼吁人们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16. 文章写作者暑期到乡村调研见到萤火虫的惊喜,为什么花很多篇幅写农村学校的老校长和老师呢?试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
17.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8. 探究文中的“萤火虫”有哪些内涵。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0小题,共27.0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问题。
①尹翁归字子兄,河东平阳人也,徙杜陵。翁归少孤,与季父居。为狱小吏,晓习文法。喜击剑,人莫能当。
②翁归治东海明察,郡中吏民贤不肖,及奸邪罪名尽知之,县县各有记籍。自听其政,有急名则少缓之,吏民小解,辄披籍。县县收取黠吏豪民,案致其罪,高至于死。收取人必于秋冬课吏大会中。及出行县,不以无事时。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东海大豪郯许仲孙为奸猾,乱吏治,郡中苦之。二千石欲捕者,辄以力势变诈自解,终莫能制。翁归至,论弃仲孙市,一郡怖栗,莫敢犯禁。东海大治。
③以高第入守右扶风,满岁为真。 其负翁归,罚亦必行。治如在东海故迹,奸邪罪名亦县县有名籍。盗贼发其比伍中,翁归辄召其县长吏,晓告以奸黠主名,教使用类推迹盗贼所过抵,类常如翁归言,无有遗脱。缓于小弱,急于豪强。豪强有论罪,输掌畜官,使斫莝,责以员程①,不得取代。不中程,辄笞督,极者至以鈇自刭而死。京师畏其威严,扶风大治,盗贼课常为三辅最。
④翁归为政虽任刑,其在公卿之间清洁自守,语不及私,然温良谦退,不以行能骄人,甚得名誉于朝廷。视事数岁,元康四年病卒。家无余财,天子贤之,赐翁归子黄金百斤,以奉其祭祠。
注释:①员程,亦作“员呈”,指规定人数、期限的工作指标。
(节选自《汉书》)
19.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人莫能当 ______
②案致其罪 ______
20.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吏民小解,辄披籍 ______
A.解脱
B.松懈
C.解释
D.停止
②收取人必于秋冬课吏大会中 ______
A.督促
B.工作
C.考核
D.征税
21.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尹翁归奉职守法的一组是 ______
①论弃仲孙市。
②京师畏其威严。
③晓习文法。
④案致其罪,高至于死。
⑤教使用类推迹盗贼所过抵。
⑥其在公卿之间清洁自守。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⑤
22. 把第③段画横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选用廉平疾奸吏以为右职,接待以礼,好恶与同之。
23. “天子贤之”,“赐金百斤”是因为尹翁归 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节选自苏洵《六国论》乙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偏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
——节选自苏辙《六国论》丙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其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不可胜数。越王勾践有君子六千人,魏无忌、齐田文、赵胜、黄歇、吕不韦皆有客三千人,而田文招致任侠奸人六万家于薛,齐稷下谈者亦千人,魏文侯、燕昭王、太子丹,皆致客无数,下至秦、汉之间,张耳、陈余号多士,宾客厮养皆天下俊杰,而田横亦有士五百人。其略见于传记者如此。度其余当倍官吏而半农夫也。此皆役人以自养者,民何以支而国何以堪乎?
苏子曰: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国之有奸,犹鸟兽之有鸷猛,昆虫之有毒螫也。区处条别,使各安其处,则有之矣;锄而尽去之,则无是道也。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不察也。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四者虽异,先王因俗设法,使出于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虽不尽然,取其多者论之。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


展开余下试题——节选自苏轼《六国论》
24.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始速祸焉 ______
②以当秦兵 ______
③以阴助其急 ______
④度其余当倍官吏而半农夫也 ______
25.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B.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C.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D.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26.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苏洵的文章在于借议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是放弃斗争,屈从暴秦这一事实,以表达他关怀时务、弹劾当局的高尚情怀。
B.苏洵对齐、燕、赵三国的态度是不同的,对齐国是谴责,对燕、赵则是同情,认为两国“智力孤危”,灭亡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C.苏辙纵论六国与秦争天下中的成败得失,层层解剖,鞭辟入里,文章末尾截然而止,含不尽感慨。
D.苏轼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他们的残暴与秦始皇、秦二世不相上下。
2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②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28. 三段选文中,作者对六国被秦所灭的历史教训分别有怎样的认识?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9. 按要求填空。
(1) ______ ,风雨凄凄。(唐• ______ 《阿房宫赋》)
(2) 《六国论》中,作者认为“不赂者以赂者丧”是因为:“ ______ , ______ ”。
(3) 《阿房宫赋》中,作者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 ______ , ______ ”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
五、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试题。
在《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中,“大姐儿”生了痘疹后,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一面打扫房屋供奉痘疹娘娘,一面传与家人忌煎炒等物,一面命平儿打点铺盖衣服与贾琏隔房,一面又拿大红尺头与奶子丫头亲近人等裁衣。外面又打扫净室,款留两个医生,轮流斟酌诊脉下药,十二日不放家去。”
(1) 这段话是小说中哪个人物安排的?
(2) 在这些处置措施中,哪些地方恰好符合了现代科学防疫知识?请简要分析。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40.0分)
31. 网上热议“舒适圈”这一话题。所谓舒适圈是形容人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圈子里,在圈内有自己熟悉的环境,与认识的人相处,做自己会做的事,感到轻松自在于是,有人认为,人处在舒适圈内,有安全感,避免了不必要的挑战,能更好的发挥自身潜能,不断成长。但,也有人认为,人要勇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接受新的挑战,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自身潜能,不断成长……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1)自拟题目;不要写成诗歌。(2)不少于800 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①这一首判词说的是探春。判词前的这幅画象征着探春像断线的风筝一样离别故土,船和海是暗示她远嫁的情景。②这句判词的意思是想要洁净安然可是却从未洁净安然过。白云看起来空空的没有东西,可是也不见得真是空。可爱美好的美玉,最后还是陷在了泥沼中。这一首判词说的是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这二句“何曾”“未必”,均暗示妙玉是身在“佛门”、心在“红尘”,以及后来的结局既没能“空”,也没能“洁”,反而是不空不洁。③句中的“三春景不长”应为“惜春”之意,故可知写的是贾惜春;④句中的最后一句“湘江水逝楚云飞”晗有“湘”“云”二字,再结合整首诗的诗意,故可知写的是史湘云。
故选B。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有关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主要涉及对作品基本内容、主旨的整体把握;结合作品相关内容,对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作品价值、意义的感悟和评价。设题角度主要从名著故事、经典情节、场景、人物性格、作品主题、结局等方面入手,侧重于对名著内容的分析鉴赏,如对名著的人物形象、结构模式、思想主旨、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作简要的鉴赏分析,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的鉴赏评价能力。它要求考生在识记作品人物、情节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做出相应的评判。
名著阅读的不同题型及应对策略:
①识记辨别类题型。这种题型主要有填写作品、人物、故事,或既填人物又填故事。复习备考时要熟悉了解每一部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故事情节,注意辨别,防止人物姓名错乱和情节记忆紊乱。
②理解概括类题型。要求概述故事情节或场面,就应将事件过程及其主要人物交代清楚;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题目,就应紧扣关键情节或细节来说明人物的个性特征,切忌用大而无当、表意笼统的形容词来贴标签。这种题型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名著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和概括复述能力。复习备考中,应该在直接读原著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加强概括归纳的训练,尤其是对表现人物个性形象的重点章节和场面,能做到用书面语言来概括复述。
③赏析评点类题型。这类题一般有人物评述、内容评析、人物思想评析等类型。考查用简要的文字对作品的意义作赏析。复习备考时要注意对名著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和思想意义等知识的积累;注意审清题目的要求,是评价人物还是主要内容、思想意义或语言特点等;注意答题的切入点,是内容角度、人物角度还是艺术手法角度等。
2~14.【答案】虽然看似沉沉海浪向你涌来,其实那些海水仍旧只是在原地上下振动,并未随着海浪的推送真的来到你身边、D、由从未做过任何论证的基本假设与定律和人为设计,而现实世界里根本不存在的虚幻形态所构建的科学理论体系、、、、、、、、、、
【解析】(1)从“其实典籍中的这些‘太虚幻境’你在当今的屏幕中都可轻易看到。不同的是,周穆王、贾宝玉是懵懵懂懂地处在梦幻之中,而我们却是真真切切地在清醒状况”可见,文章是通过这些描写来引出对现实“虚幻”的描写,说明如今的我们已经能“清醒”地看见虚幻,从而为下文“文明走向‘虚幻’”张本。
(2)重点理解“波动”一词,即只是自身在震动,但“并未随波前来与你感官直接接触”,海浪的“浪”也只是水波上下震动,海水也并没有随波前来直接接触。
(3)A.“能够与现实无缝衔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在文中找不到依据。
B.“文字是比语言更高级的虚幻”错误;原文只说“文字的出现使人类之‘虚幻’又进入了一个更高级的阶段”,并不是说文字是“虚幻”,而是使虚幻进入高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上海市第十”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