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32 2023-07-24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
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卷(一)仿全国甲卷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卷
(仿2023年全国甲卷)
第一模拟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本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少盐有时候真的会致命”“白米饭是垃圾食品之王”“电吹风用好了能治疗鼻病”……打开微信朋友圈,形形色色的传言令人眼花缭乱,给不少人带来困扰。据统计,“微信辟谣助手”上线至今,已辟谣一百三十余万篇文章,而相关网文传播的主要目标群体正是老年人。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银发族”学会通过网络获取资讯、进行沟通。但由于对信息缺乏足够的分析辨别能力,他们时常被网络谣言误导,成为谣言传播的“易感人群”。不少年轻网友有这样的经历:在微信群、朋友圈中,长辈们热衷于转发健康养生、食品安全等类型的文章,有的“看标题就不靠谱”。对于这样的谣言,如果听之信之遗患无穷。日前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网络谣言已成为老年人遭遇的许多上网风险之首。
“无根据的事例+不严谨的论述+不科学的结论”——类似谣言文章存在不少破绽,为何却能得到“银发族”的青睐?仔细推究,它们抓住了老年人害怕衰老和生病的心理,通过“有毒”“致癌”“致死”等刺激性语言,配合看似“专业”的名词、“确凿”的数据、“客观”的实验,让他们产生焦虑和恐慌,从而落入谣言的圈套,一些“营销号”正是凭借这点,先博取广泛关注,再向中招的老年人兜售所谓的绿色食品、特效药品、医疗器械等,从而实现流量变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制造谣言成了一门生意。
“赶紧转给亲朋好友”“不转就会如何如何”之类是谣言文章惯用的套路。在这种诱导下,老年人本着“利他”的初衷转发,不知不觉中成了谣言的二传手。由此观之,谣言在老年人朋友圈的扩散,既是科学素养问题,也跟社会心理有关。“宁可信其有”的认知取向、“我是为你好”的关切心态,形成一股合力,推动谣言实现病毒式传播,甚至让一些早已被辟谣的信息沉渣泛起,死灰复燃。
正因此,一些网友感叹,谣言带给自己的困扰,不仅是“父母竟然相信”,更是“父母竟然要求我们一起相信”,以至于“躲过了各种微商、晒娃、自拍,却躲不过爸妈的传谣”。其实,靠“躲”解决不了问题。新的技术,容易在子女和父母之间划上一道鸿沟。走进网络新世界的父母需要我们的陪伴,正如我们幼时需要他们的陪伴一样。应该看到,大多数父母的朋友圈里,子女永远是最重要的联系人。我们应该给予父母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在教会他们使用新科技的同时,提醒他们留意各种不良信息,不断增强抵抗谣言的免疫力。
想了解相关知识却又摸不着门道、无法判断信息的准确性,是“银发族”误入谣言陷阱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想打消疑虑、安定人心,还必须做好权威信息的供给。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等相关机构,有责任采取通俗的表达方式、灵活的沟通手段,积极解疑释惑、传播科学知识,把“银发族”渴求的信息送到他们身边。此外,网络平台也应完善制度、加强监管,及时将披着科学外衣的各类谣言扼杀在萌芽状态。群策群力、多措并举,我们就能帮助老年人摆脱网络谣言的侵扰,走进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新天地。
浏览完整试题
原载《人民日报》
1.(3分)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据统计,“微信辟谣助手”上线至今,已辟谣一百三十余万篇文章,而相关网文传播的目标群体就是老年人。
B.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银发族”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学会了通过网络获取资讯、进行沟通的方式。
C.对于谣言,如果听之信之将会遗患无穷;不久之前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网络谣言成为了老年人上网风险之首。
D.不少年轻人在使用微信时都有收到长辈们转发健康养生、食品安全等类型文章的经历,有的文章看标题就不靠谱。
2.(3分)下列内容不属于“银发族”误入谣言陷阱原因的一项是( )
A.制谣者抓住老年人害怕衰老和生病的心理,运用刺激性语言,配合看似“专业”的名词、“准确”的数据和“客观”的实验,让老人产生焦虑和恐慌的心理。
B.年轻人没有给予父母应有的理解和关爱,没有提醒老人们留意各种不良信息,增强抵抗谣言的免疫力。
C.老年人想了解相关知识却又摸不着门道、无法判断信息的准确性,是“银发族”误入谣言陷阱的重要原因。
D.“宁可信其有”的认知取向、“我是为你好”的关切心态,形成一股合力,这种社会心理推动了谣言病毒式传播。
3.(3分)作为使老人们免受网络谣言侵害的举措,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等相关机构,采取通俗的表达方式、灵活的沟通手段,积极解疑释惑、传播科学知识。
B.网络平台完善制度、加强监管,及时将披着科学外衣的早已被辟谣的信息扼杀在萌芽状态。
C.儿女要多陪伴父母,给予父母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在教会老人使用新技术的同时,提醒他们,增强其抵御网络谣言的能力。
D.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网络平台,以及整个社会舆论群策群力、多措并举,创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新天地。
【答案】1.A 2.D 3.B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A.“而相关网文传播的目标群体就是老年人”错误,根据原文“‘微信辟谣助手’上线至今,已辟谣一百三十余万篇文章,而相关网文传播的主要目标群体正是老年人”可知,是“主要”目标群体是老年人,还有其他群体,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D.“……这种社会心理推动了谣言病毒式传播”是谣言病毒式传播的原因,不属于“银发族”误入谣言陷阱的原因。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B.“及时将披着科学外衣的早已被辟谣的信息扼杀在萌芽状态”错误,根据原文“网络平台完善制度、加强监管,及时将披着科学外衣的各类信息扼杀在萌芽状态”可知,是“披着科学外衣的各类信息”,而不是“早已被辟谣的信息”,选项篡改文意。
故选B。
(本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进入农耕文明后,全球人口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对粮食的需求量更大。根据2015年世界银行的统计,到2050年,全球需要1.5倍当前粮食总量以支持90亿人的需求。为了满足人类对食物数量、质量日益增长的需求,对农作物改造的需求愈加强烈,要求也越来越高。
早在公元1万年前,人类就开始从他们生活的环境中搜寻食物。同时,为了更好的品质和更高的产量,人类开始有意识地改造和驯化农作物的“祖先”,最终将这些野生植物变成了可以为人类稳定生产食物的栽培作物,而且使它们具备了更多优良的性状。杂交育种就是他们改造和驯化农作物的有效方式。传统杂交育种就是通过品种间杂交,在杂交后代中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新个体,直至获得性状稳定的新品种。且杂交育种仅限于同一个物种内或亲缘关系比较近的同属的不同物种内。杂交后代的新性状可能单独来自父本或母本,也有可能来自父母本的组合。传统的杂交育种会产生性状各异的后代,包含了符合人们预期以及与期望差距较远的性状。这一切源于父母本DNA的随机组合。虽然人们可以控制父母本,但是无法改变遗传规律,从而导致后代性状的不可控。因此,传统杂交育种耗时耗力,需要进行大量的父母本杂交组配筛选符合目标性状的子代,再经过多年的追踪获得性状稳定的新个体。通过杂交培育一个新品种一般需要12-15年。
(摘编自《从“野生”到“圈养”,农作物们是如何被“驯服”的?》)
材料二:
得益于生物遗传规律的发现,农业生物技术在近几个世纪得到了迅猛发展,农业朝着更高效的方向前进。1940年,作物育种科学家们发现,辐射或化学物质处理等因素可以诱发植物基因产生变异,从而在短时间内获得具有不同表型特征的植株,并从中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农作物,即人工诱变育种。自1940到1970年间,人工诱变育种得到广泛应用。据统计,人类获得了超过2500种具有新性状的农作物,包括大米、小麦、生菜、葡萄柚以及一些其他水果。然而,人工诱变虽然提高了基因变异频率,加快了育种进程,但产生的基因变异具有不定向性,有利变异少;且诱变剂多为有毒物质,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带来危害。更高效的农业技术,必然带来社会的巨大变化。以美国为例,为满足全美粮食供应需求,1870年,美国3800万人口,其中有53%人口从事农业生产;而到了21世纪,美国接近3亿人口,仅有1.8%的人从事农业生产就可以满足全美粮食需求。
(摘编自《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历史》)
材料三: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DNA重组技术的诞生,科学家们将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技术方法应用于农作物育种,促进了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转基因育种可以跨越物种隔阂,基因来源更广,而且可以对物种进行目标性状的精准改良,效率更高。其实转基因育种技术与传统杂交育种技术、人工诱变育种技术是一脉相承的,本质都是通过改变作物基因来获得我们需要的优良性状。但是转基因技术作为新兴技术有可能造成遗传基因污染,给人类带来未知的潜在风险。对于科学性专业性较强的新技术往往会经历一个从出现到被公众广泛接受的认知过程。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社会生活向精准化、高效化和智能化发展,新的生物育种技术也将会更好地造福人类。
展开余下试题
(摘编自《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应用上的利与弊》)
4.(3分)下列对育种方式的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杂交育种将同一个物种内或亲缘关系比较近的同属的不同物种进行杂交,从而获得具备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B.采用辐射或化学物质处理等因素诱发基因变异的人工诱变育种可以缩短新农作物品种的培育周期。
C.转基因育种技术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基础,在本质上与通过传统杂交和人工诱变实现育种是有传承性的。
D.转基因技术带来的遗传基因污染会给人类带来潜在风险,因此这一技术还没有得到公众的广泛接受。
5.(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无法改变遗传规律,所以通过传统杂交育种方式产生的后代可能出现人们预期或不合预期的性状。
B.采用辐射或化学物质处理的方式诱发植物基因变异,可以提高基因变异的效率,但也可能给人体和环境带来隐患。
C.杂交后代的新性状可能来自父本或母本,还可能来自父母本的组合,所以可以通过控制父母本的方式控制后代性状。
D.从传统杂交育种到人工诱变育种到转基因育种,每一次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都会给农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6.(6分)学校生物兴趣小组近期要组织一次研讨活动,你需要就“农业生物技术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做一个主题发言。请你结合以上材料梳理发言要点。
【答案】4.D 5.C 6.①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可以让粮食从数量和质量上满足人类的需求。
②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可以大大降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比例,让更多的人从事其它行业。
③从传统杂交育种到人工诱变育种到转基因育种,农业生物技术不断突破,育种周期不断缩短,育种范围不断扩大,大大促进了农业的高质量高效率发展。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能力。
D.“转基因技术带来的遗传基因污染会给人类带来潜在风险,因此这一技术还没有得到公众的广泛接受”强加因果,材料三中的表述为“但是转基因技术作为新兴技术有可能造成遗传基因污染,给人类带来未知的潜在风险。对于科学性专业性较强的新技术往往会经历一个从出现到被公众广泛接受的认知过程”,两者之间并无因果关系。
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所以可以通过控制父母本的方式控制后代性状”说法错误。材料一第二段表述为“虽然人们可以控制父母本,但是无法改变遗传规律,从而导致后代性状的不可控”。所以应是不能通过控制父母本的方式控制后代性状。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从材料一第一段“为了满足人类对食物数量、质量日益增长的需求,对农作物改造的需求愈加强烈,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品质和更高的产量,人类开始有意识地改造和驯化农作物的‘祖先’……”可知,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可以让粮食从数量和质量上满足人类的需求。
从材料二“更高效的农业技术,必然带来社会的巨大变化。以美国为例,为满足全美粮食供应需求,1870年,美国3800万人口,其中有53%人口从事农业生产;而到了21世纪,美国接近3亿人口,仅有1.8%的人从事农业生产就可以满足全美粮食需求”可知,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可以大大降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比例,让更多的人从事其它行业。
从材料三“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DNA重组技术的诞生,科学家们将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技术方法应用于农作物育种,促进了现代种业高质量发。转基因育种可以跨越物种隔阂,基因来源更广,而且可以对物种进行目标性状的精准改良,效率更高”“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社会生活向精准化、高效化和智能化发展,新的生物育种技术也将会更好地造福人类”等内容可知,从传统杂交育种到人工诱变育种到转基因育种,农业生物技术不断突破,育种周期不断缩短,育种范围不断扩大,大大促进了农业的高质量高效率发展。
(本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吴召儿
孙犁
我们机关搬到三将台,是个秋天,枣儿正红,芦苇正吐花。我们来了一群人,不管牛棚马圈全住上,当天就劈柴做饭,上山唱歌,一下就和老乡生活在一块儿了。
我组织民校妇女识字班,课程第一是唱歌,歌唱会了,剩下的时间就碰球。山沟的青年妇女们,碰起球来,真是热烈,整个村子被欢笑声浮了起来。
一天,我翻着点名册,随便叫了个名字:“吴召儿!”
我听见嗤的一声笑了。抬头一看,在人群末尾,靠着一根白杨木柱子,站起一个女孩。她正在背后掩藏一件什么东西,好像是个假手榴弹,坐在一处的女孩子们望着她笑。她红着脸转过身来,笑着问我:“念书吗?”
“对!你念念头一段,声音大点儿。大家注意!”
她端正地立起来,两手捧着书,低下头去,就念开了,书念得非常熟快动听。就是她这认真的念书态度和声音,不知怎的一下就印进了我的记忆。下课回来,走过那条小河,我听到了只有在阜平才能听见的那激动的水流的声响,听到在这山草衰白柿叶霜红的山地,还没有飞走的一只黄鹏的叫唤。
十一月“反扫荡”。我当了一个小组长,我们的向导老不来。我跑到村长家里去找,村长散披着黑羊皮袄,见我就笑着说:“男的分配完了,给你找了一个女的!”
“女的就女的吧,在哪里呀?”我说。
一个女孩子跑出来,穿着一件红棉袄,一个新鲜的白色挂包,斜在她的腰里,装着三颗手榴弹。
“真是,”村长也在抱怨,“这是‘反扫荡’呀,又不是到区里验操,也要换换衣裳!红的目标大呀!”
“尽是夜间活动,红不红怕什么呀,我没有别的衣服,就是这一件。”女孩子笑着,“走吧,同志!”说着就跑下坡去。
在路上,她走得很快,我跑上前去问她:“我们先到哪里?”
“先到神仙山!”她回过头来一笑,这时我才认出她就是那个吴召儿。
“到了神仙山,我有亲戚。”她说,“我姑住在山上,她家的倭瓜又大又甜。今天晚上,我们到了,我叫她给你们熬着吃个饱吧!”
天黑的时候,我们才到了神仙山的脚下。她爬得很快,走一截就坐在石头上望着我们笑,像是在这乱石山中,突然开出一朵红花,浮起一片彩云来。
北斗星转下山去,我们才到了她的姑家。
“这都是我们的同志。”吴召儿大声对她姑说,“快给他们点火做饭吧!”老婆子拿了一根麻秸,在灯上取着火,就往锅里添水。吴召儿和她姑有说不完的话。
“你爹给你买的新袄?”姑问。
“他哪里有钱?是我给军队上纳鞋底换的。”
第二天,我们在这高山顶上休息了一天。
以后每天黎明,吴召儿就把我唤醒,一同到那大黑山的顶上去放哨。山顶不好爬,又危险,她先爬到上面,再把我拉上去。山顶上有一丈见方的一块平石,长年承受雨水,被冲洗得光亮又滑润。我们坐在那平石上,月亮和星星都落到下面去,我们觉得飘忽不定,像活在天空里。
这一夜下起大雨来,雨下得那样暴。在这样高的山上,我们觉得不是在下雨,倒像是沉落在波浪滔天的海洋里。风狂吹着,那块大平石也像要被风吹走。
吴召儿紧拉着我爬到大石的下面,不知道是人还是野兽在那里铺好了一层软软的白草。听到四下里山洪暴发的声音,雨水像瀑布一样,从平石上流下,我们像钻进了水帘洞。一清早放晴,我们就看见从邓家店起,一路的村庄,都在着火冒烟。我们看见敌人像一条虫,在山脊梁上往这里爬行。一路不断响枪,那是各村伏在山沟里的游击组。吴召儿说:“今年,敌人不敢走山沟了,怕游击队。可是走山梁,你就算保险了?兔崽子们!”敌人的目标,显然是在这个山上。吴召儿把身上的手榴弹全拉开弦,跳起来说:“你去集合人,我去截兔崽子们。”她在那乱石堆中,跳上跳下奔着敌人的进路跑去。
展开余下试题
我喊:“红棉袄不行啊!”
“我要伪装起来!”吴召儿笑着,一转眼的工夫,她已经把棉袄翻过来。棉袄是白里子,这样一来,她就活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了。一只聪明的、热情的、勇敢的小白山羊啊!
她登在乱石尖上跳跃着前进。那翻在里面的红棉袄,还不断被风吹卷,像从她的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落在她的身后。
当我们集合起来,从后山上跑下,来不及脱鞋袜,就跳入山下那条激荡的大河的时候,听到了吴召儿在山前连续投击的手榴弹爆炸的声音。不知她现在怎样了。我能断定,她的生活和历史会在我们这一代生活里放光的。
1949年11月(有删改)
7.(3分)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写吴召儿出场时在背后掩藏东西,这为后文写她勇敢杀敌埋下了伏笔。
B.小说写“我”与吴召儿第二次见面时,她穿着红棉袄,挎着白挂包,包里装着三颗手榴弹,运用白描手法,刻画出了一个英姿飒爽、时刻准备战斗的战士形象。
C.小说对“村长”和“姑”这两个次要人物的描写着墨不多,因此这两个人物略显呆板,缺乏生机。
D.小说倒数第八段描写了雨之“暴”,风之“狂”,凸显了山顶环境的恶劣,为下文表现吴召儿不怕暴雨、不畏困难的形象做了铺垫。
8.(6分)小说为什么要多次描写“红棉袄”?请简要分析。
9.(6分)孙犁的“荷花淀派”作品,一般都充满乐观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气息,此篇也不例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7.C 8.①烘托吴召儿活泼、率真、机智、勇敢的人物形象;
②给色调单一的景致增添耀眼、靓丽的色彩,体现了作者写作的浪漫主义风格。
③“红棉袄”作为线索,步步引导着故事的发展走向,助推故事情节的发展。 9.①乐观主义精神方面:虽然当时物质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但大家却“上山唱歌”,快乐地生活战斗,由此,可看出他们坚定的信仰、丰富的内心、乐观的精神。
②浪漫主义气息方面:选材上,写战争,却选取一位年轻、活泼的女性为主人公,给血与火的战争增添了浪漫气息;写景上,逼真、明丽,情景相生,极富画面感;语言上,清新、质朴、优美、生动,抒情意味浓厚。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因此这两个人物略显呆板,缺乏生机”错。从原文来看村长,“村长散披着黑羊皮袄,见我就笑着说……”“这是‘反扫荡’呀,又不是到区里验操,也要换换衣裳!红的目标大呀”,从村长的形象描写看,虽然着墨不多,但人物形象真实、亲切和朴实;“我姑住在山上,她家的倭瓜又大又甜。今天晚上,我们到了,我叫她给你们熬着吃个饱吧”“老婆子拿了一根麻秸,在灯上取着火,就往锅里添水。吴召儿和她姑有说不完的话”,从吴召儿对姑姑的讲述中可知,姑姑为人慷慨,对晚辈慈爱关怀,又通过对姑姑动作的描写,生动写出一位动作麻利的勤快农村妇女形象。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物象的作用的能力。
①吴召儿说自己“没有别的衣服,就是这一件”,坚持穿着红棉袄去做向导,可见她活泼、率真。吴召儿在山上跳上跳下去截击敌人时,把红棉袄翻过来以伪装自己,可见她机智、勇敢。以上对红棉袄的描写均烘托了吴召儿的人物形象。
②由“像是在这乱石山中,突然开出一朵红花,浮起一片彩云来”可知,红棉袄为单调的山间景致增添了一抹色彩,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③吴召儿被派去做向导时穿着红棉袄,到姑家落脚时被问到红棉袄的来历,最后又反穿着红棉袄截击敌人,“红棉袄”作为线索,步步引导着故事的发展走向,助推故事情节的发展。
9.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根据题目要求可知,需要从乐观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气息两方面进行答题。那么就需要从文中筛选出能体现这两个方面特点的相关信息。
孙犁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荷花淀派”作品语言清新、朴素,心理描写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乐观主义精神方面,体现在内容和感情上,如物质条件艰苦,人们却都是在快乐地生活战斗,可看出他们坚定的信仰、丰富的内心、乐观的精神。如“不管牛棚马圈全住上,当天就劈柴做饭,上山唱歌”“山沟的青年妇女们,碰起球来,真是热烈,整个村子被欢笑声浮了起来”“我姑住在山上,她家的倭瓜又大又甜……我叫她给你们熬着吃个饱吧”等。
浪漫主义气息方面,如“我听到了只有在阜平才能听见的那激动的水流的声响……还没有飞走的一只黄鹏的叫唤”“像是在这乱石山中,突然开出一朵红花,浮起一片彩云来”“月亮和星星都落到下面去,我们觉得飘忽不定,像活在天空里”等。体现在选材、写景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上,写战争,选取的主人公是穿“红棉袄”的美丽活泼的女孩;写景上,真实、明亮,故事很有画面感;语言上,清新、质朴,抒情意味浓厚,有人情味儿和美感。
二、古诗文阅读(共34分)
(本题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本一:
张酺,字孟侯,祖父充与光武同门学,光武即位,求问充,充已死。永平九年,诏为四姓小侯①开学。置《五经》师,张酺以明经授于南宫。令入授皇太子,太子家时为奢侈物,未尝不正谏,甚见重焉。显宗以张酺受皇太子业,甚得辅导之体。章帝即位,出拜东郡太守,赐钱三十万。元和二年,章帝东巡狩,幸东郡,引酺及门生并郡掾吏并会庭中。帝先备弟子之仪,使酺讲《尚书》一篇,时使尚书令王鲔与酺相难,上甚欣悦,然后酺修君臣之礼,赏赐殊特。酺为东郡太守,下车擢贤后,击豪右,赏赐分明,郡中肃然。青从此除步兵司马。酺伤青不遂,复举其子孝廉。迁魏郡太守,百姓垂涕送之盈道。和帝初,酺进言:“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数十年以来重其道归烦挠故时止勿奏事今因以为故事。臣以为刺史视事满岁,可令奏事如旧典,问州中风俗。事所闻见,考课众职,告发及自举有意者,赏异之。其尤无状,逆诏书,行罪法,冀敕戒其余,令各敬慎所职,以灭贪邪便佞。”张酺拜太尉,章帝诏射声校尉曹褒按汉旧仪制汉礼,酺以为褒制礼非祯祥之征,有似异端之术,上疏曰:“褒不被刑诛,无以绝毁实乱道之路。”为太尉,父尚在,酣每迁转,乃一到雒。父来,适会正腊,公卿罢朝,俱贺岁,奉酒上父寿,极欣宴,莫不嘉其荣也。
(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六》,有删改)
注释:①四姓小侯:樊、郭、阴、马四姓子弟。
文本二:
郡吏王青者,祖父翁,与前太守翟义起兵攻王莽,及义败,余众悉降,翁独守节力战,莽遂燔烧之。父隆,建武初为都尉功曹,青为小吏。与父俱从都尉行县,道遇贼,隆以身卫全都尉,遂死于难;青亦被矢贯咽,音声流喝。酺见之,叹息曰:“岂有一门忠义而爵赏不及乎?”遂擢用极右曹,乃上疏荐青三世死节,宜蒙显异。奏下三公,由此为司空所辟。
(节选自《后汉书•张酺传》)
10.(3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数十年A以来B重其道C归烦挠D故时止E勿奏事F今因G以为H故事
11.(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
上一篇:
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届新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卷(二)仿全国甲卷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24年新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